干什么挣钱快才能挣到钱?

选准行业赚大钱:怎么才能赚到钱_资讯技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选准行业赚大钱:怎么才能赚到钱
& 这些投资界的大佬,怎么发现让他们赚钱的行业、又怎么赚到钱?
  MONEY+记者|董冰清 王茹芳 王慧卿 赵怡原
  摄影|老幺
  肖南 胡可 李英武
  在投资圈,他们都是巴菲特的信徒。
  这不是件难理解的事。从1990年代中国开放股市投资开始,他们能够找到的最佳模板就是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这类已经被市场验证成功的投资者。就像如今科技创业者们最爱做的事一样,他们复制过巴菲特的选股投资逻辑,也不出意外地栽过跟头。他们现在是千万元级别的投资大户,或者干脆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有各自偏好的投资领域,甚至在投资观念上互有冲突―就像是在自己得意领域找到糖果的小孩,他们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
  “我不会将任何一个人的观点毫不思考地采纳,即使他有权威与权势。”但斌这样公开声明。他是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他投资茅台,成为价值投资的经典。
  这不是什么值得争吵不休的事,投资第一课,也包括对自己的投资逻辑树立信心。
  他们就像掘金者,在寻找那些被低估的股票。他们不在意和你分享那些掘金经验,也有他们的黑暗时刻―只是多数时候,他们根本不愿提。
  A林园与但斌
  林园是中国的第一批股民,也是最早出现的民间高手。他的博客头像是代表了华尔街的那头牛。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巴菲特,但是他不喜欢那个称号。“我不像他那样,持股时间那么长。”
  林园关注白酒。在中国,这是个赚钱的行业。
  如果你问投资思路,林园只会给你很简单的回答:他现在满仓操作,组合的70%是跟“吃喝”有关的股票。“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没有人离得开吃。”他说。他旗下深圳林园投资管理公司的三个私募:林园1、林园2和林园3最近3年的收益率在私募榜的前10位,2012年以来的收益也均为正。人们对林园的评价常常集中在两个词:很草根,但深谙市场。
  1989年,林园进入股市。当时他在深圳博物馆工作,附近就是股票交易市场。他觉得股市快起来了,就全家人凑了8000元投资股票。1990年年初,这笔钱到了12万元。期间他就炒一只股票,深发展。深发展的股价在86到88元之间持续了四五个月,林园就在这个价格区间反复炒。那时的他只是单纯地捕捉股价波动间的机会―直到现在,“炒波段”仍然是很多投资者最喜欢的操作手法,而林园却已经悄悄改变了投资路径。在一篇博客中,他写道,“可能你每次高卖都能低买回来,就担心你最后一次买不回来,而股价又一去不回头了……真正赚大钱的是一直持有的人。1994年,深发展也是每次涨到14元,就会跌到12元,来回多次。但最后一次就一去不回地涨到了40元以上。”
  1993年到1994年间,他到西安投资房地产。这段短暂的撤出让他认识了白酒。那时他和同伴在西安一个开发区买了一块地,在那些社交宴席上,吃饭必喝―中国人喝白酒还真是个习惯,即便它价格不低。他到烟酒商店去问,五粮液的价格从没跌过。
  1998年,五粮液一上市,林园就买了三十几万股,到现在没动过。从五粮液开始,他渐渐抓住了一条投资主线:吃喝。他的理由很简单:别的东西,比如电子消费品,都可以不消费或者消费倾向会发生变化。你很难预测哪样产品可以长盛不衰,但吃喝是人不能回避的。药品也是。林园20%的仓位配置给了医药。
  林园喜欢白酒企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好算账”。他对好算账的企业情有独钟。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只有看那些自己算得清楚账的公司,才有可能发现好标的。他关注过一段时间乳制品企业。当时乳制品企业的主打产品是液态奶。一天,他去逛超市,发现由于竞争激烈,好几个品牌的液态奶都在打折促销。这就让林园犯了难:营业收入就是价格乘以销量,产品价格不稳定,怎么给公司算账呢?白酒就不一样,价格基本稳定,还经常提价。毛利率也稳定,这样就好算利润,也好估计企业未来的收益增长。他觉得,看得懂的企业,能够增加投资的确定性。
  如果说林园是通过身边人的消费习惯找到了白酒,那么但斌则是从业绩和财务指标中发掘了机会。他之所以选择,就是因为它估值低、成长性好,“茅台当时的市值比库存酒的估值都低,2001年,其上市当年的净利润是3.42亿,亿,亿,一直往上走。2003年我买了茅台,2004年它的净利润8.54亿,亿,还在增长。年,虽然大势往下走,但茅台的业绩是往上走,我们的回报还是非常高的。远远超出市场的表现,这是企业价值增长导致的结果。”
  相比之下,林园投资贵州茅台的经历有些机缘巧合。林园从2004年开始买贵州茅台。那时,为了追踪五粮液的业绩,他请了三个独立的财务分析师分别分析五粮液的报表,都觉得很不错。不过有一个分析师补充了一句:“茅台的财务指标更好。”林园觉得判断不出来。于是他做了个100人的调研,调研的结果是98个人说喝白酒喝五粮液。但林园认为当时茅台的市盈率17倍多,估值比五粮液便宜,他最终买了两只股票。
  从2001年到2011年间,茅台的净利润已从3.42亿增长为80亿,股价账面回报也超过数十倍。“茅台是国酒,天然就具有垄断性。中产阶级的壮大也成就了茅台。”但斌说。他目前仍重点关注消费行业,这是来自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我们研究过去50年、30年、20年、10年美国行业的成长规律,可以看到,过去50年当中,走的比较好的像菲利浦?莫利斯,过去50年的平均回报是19.8%,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我们看到这个案例当中主要是消费品行业。在过去50年当中很多消费品的行业长期来看是胜出的。”但斌早在2007年的采访中就公开表示,未来20年看好地产、银行、保险、消费品行业。
  有趣的是,但斌和林园的交集还不仅仅是在消费品上。2001年到2003年间,他们曾在同一个市场关注过同一类股票―在香港上市的高速公路股。
  2001年,由于觉得当时的股票都是以流通盘大小来定股价,林园再度退出股市。但退出了A股的他同时发现香港股市有被低估的现象。他开始关注起高速公路股票。“一只,每股净资产2.5元,股价却只有1.1元,而且高速公路收费稳定,公司分红也不错。”林园研究了宁沪高速段南京、无锡等沿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他发现这些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每年都有20%的增长。他又做起了他喜欢的算账活:“20%的增长,我打个折,预计宁沪高速每年也有10%的增长,再加上8%左右的派息率,买了是稳赚的。”2003年卖出的时候,宁沪高速的股价是3.25元,林园赚了3倍。这是一家典型的便宜的好公司。但斌也正是在这时投资高速公路公司开始赚了很多钱,慢慢知道选择好企业才是投资的关键。
  他们用什么标准选公司?
  林园判断白酒股的几个指标:
  库存:零库存的公司最好。如果生产多少就销得掉多少,这样的公司就更好算账。
  毛利率:毛利率可以反映企业定价权,毛利率高的公司是赚钱机器。林园只选行业中的龙头股。
  预收账款:预收账款越多,说明产品越供不应求,或者产品需要先付款后出货,企业话语权大。
  但斌如何选择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至少15%以上,同时毛利率要高。毛利率高的公司在市场变化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
  有壁垒:即有护城河,且盈利非常确定。
  白酒行业现在什么样?
  无论如何,中高端白酒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市场。而另一方面,白酒的消费属性又使它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
  白酒是一个毛利率非常高的行业,贵州茅台近3年的毛利率均在90%以上,其高毛利率得益于它在产品和品牌上的独特性和垄断性。目前,高端酒不断提价,白酒产品的价位越来越宽,行业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些次高端白酒的机会开始显现。从行业上看,高端白酒维持在高毛利率上,比较稳健;而次高端白酒的成长性较强。
  B 张可兴与周玉龙
  张可兴是北京格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是他最成功的操作案例。
  2008年,上证指数在1800点左右,张可兴认为当时的金融股已经被低估了,市盈率只有9倍、10倍,而当时兴业银行动态市盈率只有5倍,是银行股里最低的。5年就能收回投资,考虑到成长,可能3年就能收回,这样的企业似乎很完美,也没有任何风险。于是张可兴以15元买入兴业银行,跌到12元时更是不断加仓,持有这只股票最后卖出的收益近3倍。他说当时还有很多这样的股票都很便宜,比如。买进去什么时候会涨?他也不知道,但后来发现,只过了半年,到了2009年7月份,民生银行就涨了2倍。
  他曾是个创业者,也在北京与人合伙投资过一家网络公司“露脸网”,他们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校内网。因为行业竞争激烈,“露脸网”不久便关门大吉。如今校内网市值已达上亿美元,网站短短不到两年错过了将近20倍的投资收益,这可能超过了2005年投资、万科等好股票的回报。这件事刺激了张可兴,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进入投资领域。
  另外一个对民生银行的估值颇有心得的投资者叫周玉龙。他是雪球财经网上的知名散户。和张可兴不同,周玉龙并没有什么跌宕的投资经历。随着1992年的全民炒股热,他也把手头的资金全部投入股市。1997年,周玉龙关闭自己的工厂开始全心投资。在近20年时间里,他的股本有了数百倍的增长。
  周玉龙对股票的认识全凭自学,“欧美的成功的基金经理,巴菲特、林奇、费雪、格雷厄姆。15年前,从他们身上学的。”
  和这些聪明的投资人一样,他也总是进行逆向操作,“捡别人不要的东西”。他现在持仓的全是已经跌成白菜价却依然鲜有人入手的银行股。即便2012年三季度银行股的整体业绩有所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6%,且整体的PE仅在6倍左右,但市场还是未能改变对银行股的悲观看法―盈利能力下降,信贷风险增加,由于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入,银行现有的“赚息差”盈利模式也将受到冲击。
  但周玉龙却完全是另一种看法。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任何其他行业都要通过银行贷款,可以说是“百业之母”,因此在所有行业中,银行是最稳定的行业,具有抗周期性,且比起其他抗周期行业,如白酒、医药,银行业的波动性要小得多。“而且市场上找不到比银行股更便宜的股票了”。
  周玉龙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银行股。通过净利润增长等指标,他曾估算过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各自的投资收益。按照他的计算,从上一轮熊市2004年算起,8年间,如果投资1万元,招商银行的投资收益是11万元,浦发银行是12万元,民生银行13万元,尽管从财务报表上看,招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另外两家。周玉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净资产收益率高并不代表长期投资的收益就高,这里有股权融资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影响。”
  目前周玉龙持仓比例最大的为民生银行,仓位超过50%。周玉龙持有民生银行至今已有8年时间,成本价大概在0.90元左右,虽然投资收益未能达到预想结果,“但考虑到目前的绝对低估状态,还是满足了。”
  他强调自己相信银监会对银行进行严格的监管,“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得很多,产品总量和投资去向均不清楚,没有信息渠道去了解,这方面也没有报表。”但他仍有些担心银行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前五六年,周玉龙曾说银行股价值低谷不超过12个月,不久前他调整了这一时间,认为将不超过36个月。而他买进的民生银行,相对9元左右的历史最高价来说,4年都没有涨。“现在民生银行我不动的原因也是没办法,这几年银行股一直在低位,不敢动,也找不到其他好的标的。”他说。
  同样,张可兴也始终认为银行业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悲观,他预计2012年银行业的业绩增幅将达到15%到20%,未来3年每年平均至少增幅在10%以上。从预期收益率角度来说,目前的估值至少5折低估。而且,金融业仍处于半垄断地位,不管是券商、保险、基金甚至是阳光私募,都要依靠银行的渠道销售。
  虽然对银行股一向保持乐观,但张可兴也并非任何价位都会出手。2009年,张可兴对比历史上的估值发现,1664点已是非常大的低估,如果再对比中国经济增速及公司业绩增速,会更确定当时基本已到底,他做出满仓的决定。但到2009年6月,股市出现暴跌之后的暴涨,他多了一份担忧和警醒。在大家一致看多甚至看到指数4000点、5000点的时候,2009年7月底,张可兴选择清仓所有A股股票,宁可少赚也不愿冒风险。当时的招商银行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并不被高估,但他还是卖出了,卖出不是因为高估,而是因为价位合理。
  M=《好运?MONEY+》& Z=张可兴
  M:银行业是否将继续承受资产恶化的压力?
  Z:3年过去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经还清了一半多,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悲观。而且房地产持续了两年的调控,目前看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经济短期不出现迅速恶化,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会太差。整体上讲,银行业息差处于较高区间(不是最高),银行业绩经过年连续3年的高增长,2013年以后,银行的业绩不太可能继续高增长,最大可能是微增(10%)甚至下滑,并且会有分化;从资产结构上看,招商银行利润表现可能比民生银行差,但资产安全性好于民生银行。
  他们怎么判断公司的投资机会?
  张可兴为什么不再投?
  张可兴目前并没有持有苏宁电器,虽然他曾经持有过一段时间。张可兴说,投资苏宁电器属于判断失误,他没有预期到网销对实体店的冲击如此之大。
  他对苏宁配置仓位之所以极轻,是因为意识到虽然在家电连锁行业苏宁地位已不可撼动,但净利润率提升空间有限,而且在网购流行大趋势下面临很大压力。苏宁易购如果不考虑盈利,不断加大投入,那么会拖累原有实体店;反过来,如果苏宁易购不加大投入,那么就会丧失电商领域的机会。因此,投资者必须准确判断苏宁易购对苏宁集团盈利造成的影响。
  投资苏宁电器的经历,让张可兴开始质疑一些白马股。他觉得现在的苏宁已非过去,从他投资互联网的经验看,在细分领域只有一家会绝对胜出,而现在的他无法判断,苏宁在互联网上的钱到底好不好赚。不论是苏宁电器还是招商银行,即使是大白马,也要时时关注公司的经营变化。
  现在他主要关注银行股。判断银行个股的投资机会,他主要看未来预期收益率(或PEG,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例如预期银行股可以保持20%的收益率,那么就可以给它相应的市盈率,如果估值大幅低于此,就可以买入。
  民生银行与贵州茅台,周玉龙选哪个?
  为了弄明白什么股票够便宜,周玉龙从1998年开始琢磨估值公式,几经论证,在2005年成型:
  内在价值=10×每股利润×(1+第一年增长率)×(1+第二年增长率)×(1+第三年增长率)×(1+综合性系数)
  公式来源于林奇的PEG指标。以民生银行为例,周玉龙认为民生银行2012年每股净利润大概1.30元,在利率稳定的情况下,估计2013年业绩增长10%左右,2014年15%,2015年20%,考虑到目前属于冷门股和未来的继续成长性,综合性系数定为0.20。代入公式,内在价值约为23.68元。
  如果再想谨慎一点,还可以进行3年的贴现计算,假如贴现率定为10%,那么内在价值就是17.79元。民生银行目前市场价5.7元,意味着3.1倍的空间。
  对比贵州茅台,估计2012年每股净利润14元,考虑到涨价、直营店利润提高和量的不断增长,2013年增长大概在40%,2014年25%,2015年25%。茅台是大牛股,综合性系数按最高1.50算。内在价值为633.75元,再进行10%的贴现率计算,就是575元,目前市场价230元,还有2.5倍的空间。
  他觉得,民生银行的空间大一点。公式的本质是综合系数,需要自己估算,而他的估算方法是,总市值小的系数就高,大的系数就小,如果是热门行业,系数也要高一些。“1+综合性系数”视为一个复合指标,如果值为2.50,意味着3年后预测市盈率是25倍。
  银行业现在什么样?
  银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它们是资本形成过程的漏斗和引擎。
  不过银行业的投资价值就要另当别论了。过去赚取息差的主要盈利模式正受到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的冲击。随着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利率正在逐渐市场化,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下降,利润空间也在被压缩。
  截至10月31日,中国16家上市银行全部公布了 201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银行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 8127.67亿元,同比增长17.43%,但与此前相比,净利润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另一方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增加。三季度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880.13亿元,较中期增加101.07亿元,上涨2.67%,平均不良贷款率为 0.775%。
  渤海证券《银行行业三季报综述》认为,虽然贷款规模扩张带来利息收入增加,银行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长稳健,但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贷款需求减弱与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明显回落等影响,增速处于减缓趋势,盈利增速下滑幅度略好于市场预期。
  上市银行的平均估值PE目前仅在5.3左右,与此前相比,继续下滑,也就是说银行股更便宜了。中信建投报告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和银行业再融资有一定阻力。
  《上市银行2012年三季报综合分析》认为,银行股在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上依旧面临着较多的不利因素,银行股目前的较低估值已经反映出,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在基本面没有明显好转的形势下,银行股明显缺乏上涨催化剂。
  整体而言,银行的市场表现没那么差。据银行业周报,10月以来,银行股连续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以上,截至11月9日,银行业指数已跑赢所有国内市场指数,相对排名也上升到31个行业中的第12位。
  根据林森《投资王道》,投资银行业要注意以下指标:
  账面值(Book Value):反映了一家银行的资产,也就是你所持股票每股的净资产。
  贷款的增长(Loans Growth):即银行贷款额的增长速度。
  股东资金回报(ROE):即净资产回报率,这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坏帐与总贷款比例(Bad Debt,Provisions/Total Advances):即不良贷款率。
  成本与收入比例(Cost/Income Ratio):可得出银行的经营效率。
  C 杨天南
  他是巴菲特第一个来自北京的股东。
  20年的时间在股市二级市场上取得200倍的回报,这样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天南在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过去7年中,仍然取得了年复利32%的回报。他最擅长的投资领域是互联网行业。
  杨天南的投资生涯始于1993年,并于1998年开始美国市场投资,2001年开始投资香港市场。他于1995年首次接触到巴菲特投资思想,并在2001年前往奥马哈,实现怀揣已久的“亲见巴菲特”的梦想。时至今日,杨天南依然珍藏着一份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证书,他说:多年以后人们会发现这张股票上至少写着两个名字,一个是Buffett,一个是Tiannan Yang。
  他首次接触股票是1991年在海南。巴菲特的“买股票实际上是买企业”、“好价格好企业”等投资理念,现在看来都太过平常,在当时都是闻所未闻,相对于当时市场充斥的是庄家派、内幕派、图表派,这些理念简直如同天外来音。
  在年的那轮大牛市,杨天南重仓持有和湖北兴化两只股票。1996年初时,静态数据显示,即便股价不涨,长虹的派息率也能达到10%,当时银行一年存款利率为10.98%。他在之后的20个月取得10倍的回报,同期指数仅涨了一倍多。凭着股市中赚的钱,杨天南去美国念了MBA。
  自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数以百万美元拍卖以来,杨天南再没有去过奥马哈。的确,今天的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更像是一个嘉年华,但成为巴菲特股东的人却盈利有限,所以,找到40年前的巴菲特是更为重要的命题。
  在20年的投资生涯中,杨天南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来源于一次经济危机。10年前美国科技股泡沫崩溃后,他买了搜狐、新浪,回报率4000%,即大约40倍。2001年底,新浪等的股价随着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在那斯达克下跌了98%,而且有被摘牌的可能。而当时网络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大凡上网的人,搜狐、新浪都是必经的门户。当时两个公司都还是亏损,但搜狐手中有4000万美元现金,新浪手中有近1亿美元现金,它们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均无负债。杨天南盘算着,中国有几家公司手中有数亿元人民币现金,没有负债,而其产品或服务家喻户晓、人人必需?所以他用1.04美元/股买了搜狐,1.40美元/股买了新浪,并在之后2年获得巨大收益。
  他也看错过眼。他曾经买过的贝尔斯登后来跌到零,曾买过的“中国无线移动第一股”的斯凯从20美元跌到2美元。
  杨天南目前的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中、港、美、加等市场。2010年初,他与朋友闲谈时提及百度,之后将所有相关信息搜集分析,认为虽然百度的PE并不便宜,但PEG实际不到0.5,具有巨大潜力,于是在400美元/股时买入(即1:10分拆之后的40美元/股),一年半后卖出,获利约200%。
  他无法认同,为何10元物有所值的东西,跌到7元反而要卖掉。比起团队精神,他更喜欢特立独行。“在我的投资体系中,没有通常而言的基于股价变动的所谓止损概念。”除却偶尔参加股东大会,几乎从来不做所谓的上市公司实地调研,原因开始是没什么钱,后来是发现这类调研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用。读书,是他获得信息与分析的最主要渠道。
  “我喜欢看着钱增长,即便不是我的钱。”他说。根据其最近的投资组合,其构成包括谭木匠、惠理、民生、新东方、奇虎、百度、、、中信等。他一点也不在意透露这份名单―它们随时可能变换。正如他3年前曾经说过的:多年以后它们可能一个都不在了,但我们还在!
  M=《好运?MONEY+》& Y=杨天南
  M:为什么大部分人在股市里赚不到钱?
  Y:因为绝大部分的股市参与者都是在随便“玩一玩”。他们只是随便问一问,然后随便地不了了之,然后数十年或更久地坚持着这种随便。很多人喜欢问“今年回报率多少?去年多少?”之类的问题,在回答了很多次之后,标准答案是:这行业我干了20年,现在还在。
  M:很多人说中国A股市场不规范,中国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吗?
  Y:认为A股“不规范、不适合投资”这种声音在牛市中几乎听不见。这么多年来,中国股市熊长牛短,绝大多数参与者亏钱,所以几乎成了定论。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大多没有海外市场的投资经历。十余年前,有人刚到美国开始“炒”股票,亏了钱后大呼:不都说美国市场规范么,怎么也跌这么多啊?!
  互联网行业现在什么样?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参与这场游戏的万家也不断增多,这意味着,你随机买入一组互联网公司股票组合的投资策略已不再具有可行性。
  投中集团发布的《三季度互联网投资案例》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行业披露投资案例22起,相比上季度下降26.7%,达到两年以来最低水平。
  自2006年起,做空机构香橼共狙击了21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其中有16家股价跌幅超过80%;另一家专门狙击中概股的做空机构浑水则于去年对分众传媒等多家中概股发动狙击,导致对方股价大幅跳水。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遭受普遍信任危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机会不再存在。伴随着许多中概股股价的下降,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低于其投资价值,这实际上产生了新的投资机会,也为未来股票市场状况回暖创造了积极条件。
  安信证券在《十年200倍的互联网投资策略》列出了互联网行业选股标准:
  标准一:标的股票是B2C 类型的公司,根据其现有业务类型,假定极限情景下应该有互联网的绝大多数网民使用。“B2C+服务普适”,才能够找到有可能在数年增长数十倍、上百倍的股票;
  标准二:人均产能要达到一定标准,辅助毛利率指标修正。如果你区别不清楚哪些是自营,哪些是非自营,那么可以考虑企业的毛利率不能够低于40%;
  标准三:人均产能上升时买入并持有,下降时卖出。
  D 姜广策与周茂青
  时间拉回到2012年3月。整个医药板块已经持续下跌了1年多,整个市场对医药行业感到悲观。姜广策却很平静:“今年1月到3月,医药板块的股价一直都很低,直到两会。”
  姜广策是医药学界的博士,曾在医药行业从事研发和营销,在医药行业人脉广泛。之后投入金融界,先在券商做医药行业研究员,后来在从容投资创立了中国第一只医药基金。就在2012年3月,他离开从容,现在正在筹备自己发行医药基金。
  在3月3日的微博中,姜广策称,“正是行业负面预期的压制使整个板块在底部徘徊,医药板块相比大盘的估值溢价已经跌到10年历史均值以下。”
  第二天,他去参加了“声音?责任”医药行业两会座谈会。他听到了很多抱怨声。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则以青霉素为例抛出医药企业的难题:“管制瓶成本8分钱,胶塞7分钱,铝盖2分钱。不管里面装什么,成本已经超过0.17元了。企业如果以亏损为代价来提供这样的合格产品,可持续吗?”
  机会来了。这次座谈会传出的信息,加之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指引强调价值而非价格,让姜广策认为,医药行业转机已经明朗。他当即组织了一次调研,汇集公募私募基金经理共同探讨。当时,由于医药股持续下跌,机构陆续减持,基本已不持有医药股。而这个事实更坚定了姜广策买入医药股的信心。
  两会之后,一直密切关注医药行业的姜广策开始寻找医药版块中的低估股票,开始买入。
  就在此时进入姜广策的买入名单。2012年3月,海思科股价在18元左右,市盈率不足20倍。“海思科研发储备充足,研发效率很高。每年都有4到5只新药获批,目前还有30多种新药在药监局等待审批。海思科的研发队伍跟一线药企差不多。”比起市盈率等指标,姜广策更看重企业的增长潜力。
  在买入海思科后,公司股价并未立即上涨。“也不能指望今天买入明天就涨,”姜广策说,“如果跌下来了我会继续买入,但实际上我判断它的股价跌不下去。”海思科的股价在3到5月之间并未有大变化。这期间姜广策继续买入。等到海思科股价上涨到30元以上,他出售了大部分股票。卖出理由和张可兴卖出招商银行相似:因为“30倍市盈率是合理的,达到这个价位后这只股票的价格上涨动力就不足了”。
  散户周茂青买入医药股的时间跟姜广策相近。但他遵循的,是另外一条路线。他更关注医疗器械和诊断等医疗服务。
  他认为,随着“以药养医”的取消,药企的股票并不长期看好。“50年代推出以药养医。然而现在我们国家提出要跟国际接轨,要体现医疗工作者的劳务价值,明确提出取消以药养医。看病和拿药分开,医院里出售的药要降价。而诊断、护理,这些医疗服务的价格要提高。因此看好诊断、护理、手术。”周茂青分析说。不过姜广策认为改变“以药养医”没有那么快。“创新带来的知识产权,并由此带来的独家定价权,构成了巴菲特所说的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周茂青特别看好医疗器械。他将医疗器械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固定资产、也就是医疗机器;另一个是耗材,比如体外诊断试剂、真空采血管,输液袋,无菌手套,透析等。他认为后者的发展前景更好。有些体外诊断,比如血液、尿液的诊断,器械生产商通常向医院免费提供仪器,只要使用他们的耗材就行。这样,同时生产仪器和耗材的企业就更有竞争力。当然,代表医院的医疗水平的高端仪器不在此列。
  周茂青遵循自己的思路,挖掘了这只股票。利德曼于日上市创业板,是一家生化试剂公司,恰是周茂青所看好的诊断耗材。周茂青说,因为是上市的新公司,因此他刚开始坚持小仓位进入,观察股价掌握进退。上市半年,利德曼股价从最低位上涨超过50%。
  周茂青将医药行业看作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出跨年度行情的行业。
  他们怎么分析医药公司?
  姜广策分析医药公司质地的两个指标:
  产品线、研发实力和研发投入。“就像对房地产来说,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对医药行业来说,就是产品、产品还是产品。好的产品必须有知识产权、定价能力,以及广阔市场空间。拥有这样产品的公司,理论上说有长大的可能性。”
  管理团队和管理体制。这方面民营企业的表现好于国营。1980年代末以来,医药企业已经大部分民营化。管理团队要有企业家精神,精通医药。
  周茂青投资医药行业两步骤:
  在医药行业长期看好的大背景下,首先需要注意近期政策走向,遵循政策导向寻找细分行业。第二步,在选中的子领域中寻找低估的股票。熊市中,PB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净资产是股价最后的防线。同样两家公司,生产规模流通市值都差不多的,就选PB低的。当然PB不是唯一的指标,仍需判断公司的基本面。
  医药行业现在什么样?
  月,医药板块收入、利润维持稳定增长。根据渤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11月份月报》显示,医药生物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69.9亿元,同比增长19.50%。毛利率29.23%,略有上升,整体期间费用率水平略有下降。渤海证券分析师贾丽杰认为,医药生物行业利润增速在未来将继续回升。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2012年11月投资策略》指出,增速在20%以上的占医药上市公司数量31%,环比、同比均下降,显示分化继续加剧。但多数细分领域龙头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其中品牌中药、现代中药、高端专科药、区域工商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M=《好运?MONEY+》&&&
  J=姜广策& Z=周茂青
  M:医药板块下跌的那段时间,你是怎样操作的?
  J:减仓,承认亏损。但一直没有空仓过,所以压力一直很大。现在想来,是可以空仓一段时间的。现在我也建立起了风控制度。
  M:是否进行实地调研?
  Z:去过,但是他们不会跟我们说真话。企业的董事长肯定把企业描述得很好。可以经常给董秘打电话,套点话。不过有的董秘经验很丰富,什么都不会透露。证券事务代表比较好套话,但知道得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干什么生意挣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