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雁门乡小寨子的诸神租房

重建中的孤岛:汶川上坪组灾后重建裹足不前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alt="" src="http://img001./photos/album//o/237B6E076ACBA537B23A45E0B0304B41.jpg" border=0 / type="0">
上坪组村民在简易房前合影。中国周刊记者 刘俊 摄
&&& 从后山上往下眺望,44户村民组成的上坪组像一座孤岛悬在半山腰一块9亩的泥土地上。后山上,废墟和乱石混杂成一片;山脚下,黄褐色的岷江水奔腾不息。混凝土搅拌机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江岸两边同属兴文坪村的下坪组和街上组正在重建新房。
&&& 一年了,虽同属一村,上坪组却没有一户动工,在整个灾区,这都实属罕见。
&&& 一开始就慢半拍
&&& 从都江堰驱车,沿着逼仄的都汶路匍匐前行,过映秀镇4公里,至“老虎嘴”,车再次堵住。
&&& 地震后,这里是都汶路最难攻克的路段。十万方山体垮塌,阻塞岷江河道,形成堰塞湖,都汶路近两公里公路被淹没。
&&& “里边的人出不去,外边的人进不来。银杏乡成了灾区中的灾区。”兴文坪村村长孙开利回忆说。
&&& 此刻是4月17日下午5点,离出发已经过去5个小时,而地震前只需2个钟头。6公里外,便是兴文坪——银杏乡乡政府所在地。
&&& 地震时,兴文坪三个组150户村民的房屋尽毁。没水、没电、没有粮食、没有救援,上坪组的180多位男女老少蜷缩在一顶简易帐篷里熬过了最初的几晚。他们想逃离家园,但屋外大雨倾盆、余震不断,两边山上的石头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往下滚。
&&& 在地震的最初一段时间,汶川县城一度被称为孤岛而与世隔绝,银杏乡则是孤岛中的孤岛,长久无法打通公路。
&&& 一周后,直升机才迫降兴文坪,带走上坪组几位重伤员。再过十天,济南铁军开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小路,上坪组的妇女、老人和小孩才走出绝境,28名男人继续留守。“房子还得盖,猪还得管。”65岁的村民宋义兵说。
&&& 通公路,则是数月以后的事情。
&&& 村民董祖玉去了都江堰的一个临时救助站。入夜,她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家,但房子没了、地也没了,去哪里找家。“如果当时有地方愿意收留,我们肯定就搬过去了。”董祖玉说。
&&& 7月的一天,她丈夫、上坪组组长谢廷均在电视上看到一条好消息:汶川的银杏乡和太古乡可以外迁。可隔了几天,谢的兴奋就被另一条消息冲淡:汶川县政府决定,哪也不去,要原地重建。孙开利听说,乡里、县里都出去找过搬迁的地方,但都没找到。7月末,村民们陆续从救助站返回,但迎接他们的不是活动板房,而是救灾帐篷——因为公路不通,沉重的活动板房材料根本无法运到上坪组。
&&& 三伏天就要来了,村民们不想再在闷热的帐篷里住下去。他们从倒塌的废墟中抽出已经腐烂发霉的木头,用政府发的牛毛毡、竹角板,买了些铁丝和钢钉,只用了十天就搭起现在的家。简易房的土地是乡政府给他们从下坪组租的,9亩的菜地,每亩每年1500元。
&&& 日,都汶路贯通,车辆可以驶入,银杏乡才真正摆脱了孤岛的状态。但上坪村的村民已经无法再住上活动板房。“当时国家规定,地震三个月后就不再搭建。”孙开利说。
&&& 在另一大重灾区北川,农房重建已经上路。《绵阳日报》日报道说,“截至9月20日,北川县计划重建农房4万多户,9200多户已动工。”
&&& 银杏乡却一户还没动工,路通了,却没电。没电,推土机、搅拌机都没法工作,根本没法建房。
&&& 等到银杏乡全乡通电已临近春节。村民们一度认为上坪组的重建能在春节后很快上马,但他们没想到,新的难题正在悄悄降临。
&&& 做了自己的“开发商”
&&& 从下坪组租的9亩菜地,并非久居之处,这里比邻高压线,上坪组的44户村民需要一个更安全的永久宅基地。
&&& “地震前,银杏乡有1200多亩耕地,现在只剩200多亩。”银杏乡乡长余泽勇说,绝对安全地方找不到,只能找相对安全的。
&&& 兴文坪共有三个组,除了上坪组在山腰上,下坪组和街上组均在山脚下沿江而建。山脚下的村庄房屋倒了,但宅基地、一些耕地还算安全。余泽勇看上了下坪组在岷江边的一块菜地。他找来兴文坪村村长孙开利,一起挨家挨户地和下坪组的村民商量,每亩开价36500元。下坪的村民不同意,他们听说,别的乡都开价51000元,就去政府闹,乡政府没办法,只好应允。
&&& “这是县政府统一规定的价格,低了也没办法征回来。”余泽勇说。
&&& 今年3月,地终于征了下来,可上坪组的村民却很恼火。“要我们自己掏这笔钱,太贵了。”宋义兵的儿子宋红强说,按最低100平米的二层楼房型算,房子还没开建,就得缴纳50平米的征地费3800多元。这几乎是上坪组2007年人均收入的三倍。
&&& “我们也无能为力,乡财政没有这笔钱。”余泽勇说,“除了小学、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征地款由援建单位出之外,农房重建征地的钱都得村民自己掏。”
&&& 汶川县城乡住房重建办主任王孝智说,像上坪组这样需要自己掏钱买宅基地,在汶川并不多见。“农民一般都是私下协调,以耕地换耕地的方式进行。”
&&& 另一方面,援建单位负责的廉租房和安居房建设,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上坪组根本无法享受到这种近乎免费的大餐。
&&& 在乡村,一些具有样板意义的村庄也能特事特办——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的房屋同样被夷为平地,但因为它是个具有千年羌族文化历史的旅游景点,萝卜寨村的重建由广东省江门市统一包办。一位参与援建的江门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民基本不需要掏钱。至今已有80%的村民搬进新家。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alt="" src="http://img001./photos/album//o/2EDED920F368BBB9D9049D.jpg" border=0 / type="0">
像一个孤岛,上坪组的重建至今未启动。覃明 摄
&&& 讨价还价
&&& 在兴文坪村的公路两旁,广东省茂名市援建小组设计的几幅巨大的规划图高高耸立。茂名大桥、文化广场、步行街……看上去,未来的银杏乡就像一座现代化城市。上坪组未来的二层小楼将坐落在岷江的右岸边,蓝顶白墙。
&&& 和上坪组将一起入住这里的还有200多户街上组、下坪组和银杏乡其他村的村民,银杏乡全乡需要重建的共有721户。户型有三种:100、120、150平方米,每平米建筑费用740元。“地震后,我们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建房,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余泽勇说,联户联建有很多好处。“节约土地,降低成本:户与户之间共用一堵墙,质量也有保障。”
&&& 负责保障的是四川省都江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余说,它是由村民们从四五家建筑公司中选出来的。“农房建设的主体是农户,乡政府只是协调。”
&&& 但上坪组村民普遍反应是:一点都不知情。村民尚兴兵算了一笔账:740元的价格只是清水房,按最低每户100平米算,也需74000元,加上宅基地费用,将近8万。政府补助2万,茂名市援助1万,银行贷款2万,村民要出3万,这还不包括装修和修猪圈的钱。
&&& 尚兴兵听说有承包商650元就能拿下,他找乡政府商量,能不能根据政府的规划,村民们自己找人来修,工作人员的回答很干脆:不行。
&&& 余泽勇认为,740元在当地已经是最便宜的价格了。“建筑公司一分钱不挣,可能是假话,但肯定挣得很少。就算一平方米500元,有的村民都会觉得贵。”
&&& 双方相持不下,乡政府派孙开利去上坪做工作。孙知道村民们并不富裕,但还是硬着头皮去说:“联建都是统一购买建材,你自己去买建材肯定要贵……”
&&& 谈来谈去,新房的木板门最终改成了防盗门,木头窗变成了塑钢窗,除此之外,一切照旧。
&&& 44户村民签下了意向性协议,答应联建,此时已是2009年的3月下旬。
&&& 之所以只签意向性协议,是因为担心签正式合同后交不齐钱。“到时候钱交不齐,建筑商会起诉我们,可以拍卖这个房子。”村民宋红强说。
&&& 余泽勇却认为,“既然都答应联建了,说明他们能够凑到这笔钱。”根据合同规定,上坪组每户村民必须向建筑商支付定金两万元,才能开建。
&&& “你家能拿出两万吗?”
&&& 谢廷均突然愣住了,仿佛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 欠了一屁股的债
&&& “兴文坪三个组就数上坪最穷。”兴坪村村长孙开利说,街上组2007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上坪最多也就1000元。而2007年汶川农民的人均收入2790元。
&&& 由于地处岷江、国道边,地震前,下坪和街上挣钱的路子就比上坪广。不光可以办沙厂、搞运输挣钱,国家修公路、修高压线要征他们的地也要给钱。“啥都不干,一年就有好几万。”宋红强说,这次重建,下坪一户人家有两亩地被征用,就有10多万的收入。“他们参与联建可以建得起,但我们上坪哪来这么多钱。”
&&& 地震前,上坪组村民高攀贵会定期到一家硅电厂烧矿石,一天有60元钱的收入。“要吃要穿,孩子要交学费,余不了几个钱。”高攀贵说。但地震后,上坪组附近的7家电厂全被震垮了,这一年,他根本没什么工可做。他曾想过出远门,但放心不了家里,“安居才能乐业。”
&&& 女人在地里更捞不到钱。“在平原玉米亩产800斤,但由于土层太薄,在山上能产240斤就不错了。”宋义兵说。2006年,上坪组退耕还林180多亩,地震后,上坪的可用耕地只剩30多亩,人均不到二分地。
&&& 没收入,还有欠债。“上坪所有的房子都是两三年内刚修好的,基本上外边都欠钱。”孙开利说。村民尚兴兵的妹妹尚兴英家的二层小楼共花了6万,跟亲戚朋友借了2万,其余4万是她和老公十年的积蓄。“现在修房子,拿什么修?”尚说,娘家人都住在汶川的山上,地震时房子也垮了,根本没法再借,而且银行只贷2万,多贷一分都不行。
&&& 而根据规定,茂名市和国家的补助款,要地基打好之后才分三次付清。要他们立即拿出两万交给建筑商实在太难。
&&& 其实,在灾区,穷得不止上坪组一个地方,所有交通不便的农村收入都不高,但正如王孝智所说,“灾区农民和所有中国农民都一样,不喜欢预先消费。他们都是有多大的家底,修多大的房子。不是每户村民都修得起钢筋水泥房。沿路的农民本身就比较有钱,修得起,山上的很多农民就修瓦房、木房。”
&&& 然而,即便是木房,宋义兵也没有条件修,他因此有了外迁的打算。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alt="" src="http://img001./photos/album//o/3C126ED47C9D.jpg" border=0 / type="0">
规划很完美,现实是另外一个模样。 中国周刊记者 刘俊 摄
&&& 9月的期望
&&&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余泽勇告诉上坪村民,如果愿意,政府可以组织大家搬到邛崃县的一个劳改农场。听说可以免吃三年,有房子住,还有茶园,宋义兵和儿子都很心动。
&&& 次日,父子俩开了10个小时的摩托车到了那个农场,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海拔1500米,比我们这还高。上山得花1个半小时。”宋义兵说,“交通不便,离成都又远,我还是宁愿待在我们这儿。”
&&& 无地可迁,但生活还要继续。4月19日早上,村民连富群上山去给“海豆腐”锄草,那是像红薯一样的食物,需要种三年才能上市,“每斤能卖8毛钱,这块地能收1000多斤。”她的身后是一块块巨大的山石。
&&& “怕吗?”
&&& “不怕。要生活,还要挣钱盖房,不劳动怎么行?!”她用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低头继续干活。
&&& 根据四川省政府规定,今年9月底,灾区所有农房重建必须竣工。“汶川肯定能完成。”汶川县城乡住房重建办主任王孝智说,“截至5月8日,汶川已有58%的农房竣工,除少数几个村外,其余都已动工。”
&&& 兴坪村村长余泽勇则信心满满,银杏乡已有200多散户搬进新家,其余都已开工。“联建房虽然还没开建,但动工后只需80天,农民就可入住。”
&&& 上坪组村民尚兴兵却一筹莫展。“太恼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动工。假如拿不出2万块钱,他们会跟我们签合同吗?”站在山崖边,望着山脚下已经铲平的宅基地,他一脸的茫然。
上拉加载更多当前位置: >
汶川县雁门乡
中国·汶川网
&&&发布时间:日&&&来源:汶川县新闻中心
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22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791户,乡村总人口6733人,实有耕地7912亩。粮食作物播面4220亩,粮食总产量1211吨(其中,马铃薯101吨,玉米1085吨)。油料作物30吨,水果产量910吨,蔬菜产量3088吨,药材22吨,年末牲畜总数5809头(匹、只)。农民人均有粮180公斤。
审核:李杰
&&责编:施龙斌&&
上一篇汶川县漩口镇
下一篇汶川县龙溪乡
您是第&&位访问者
链接导航:中央部门网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宗教局旅游局林业局教育部国管局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语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参事室原子能机构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国资委航天局各省市政府网站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南河北 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宁夏广西西藏新疆香港澳门市州政府网站成都市自贡市阿坝州德阳市广安市南充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市达州市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甘孜州凉山州新闻媒体网站天府热线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四川电视台无限成都新华网四川频道中消网四川频道为什么有汶川县城不搬迁?那里还能住人吗?求大神帮助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汶川地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