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退保在哪里退专家哪里能找

严格依托《保险法》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各项法规来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我们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世纪保网的创始团队已经从事保险行业20年以上,受到央视的多次采访,与央视及国内主流媒体策划的多次行业深度调查报道如《保险理财陷阱》、《分红险骗局》等等。直接推动了保险行业的改革。
累计处理案例
退保专家的顾问费用仅高额律师费的1/4
世纪保网,专业退保全额退保成功率高达98%
来世纪保,先找专家再投诉,退保,就是这么简单。
世纪保网 欢迎你来"搞"
网站联系QQ:
Copyright &
张家港市世纪保鼎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高考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想着考完了学数分学高代,然后学习计算机编程,然后还要创业,各种疯狂crazy的idea在我的脑海里面乱窜。&br&后来在大学考GRE前,我也在想,等我考完GRE一定要把Andrew Ng的机器学习的课听完去研究无人机(事实发现并没什么卵关系)。&br&再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是那么想去做那些那些事情,只是我想逃避眼前的事情可是又不想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个爱逃避的懦夫。于是呢,我就开始寻找各类觉得crazy,貌似不现在做就会后悔一生的事情。其实都不是。&br&&br&&b&人往往是这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遇到困难往往不是想着去解决,而是去寻找是不是有“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b&&br&&br&&br&&b&其实并不是在寻找有价值的事情,你会发现,归根到底,你不是热爱彼,而是逃避此。&/b&&br&&br&&br&--------------------------------------------------------------------------------------------------------------------------------------------&br&其他一点干货可以看:&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做过什么本末倒置的事情? - 麦提克斯的回答&/a&
高考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想着考完了学数分学高代,然后学习计算机编程,然后还要创业,各种疯狂crazy的idea在我的脑海里面乱窜。 后来在大学考GRE前,我也在想,等我考完GRE一定要把Andrew Ng的机器学习的课听完去研究无人机(事实发现并没什么卵关系)。 再…
来自子话题:
我就是从清华大学退学的。不是网瘾游戏,是抑郁症,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大脑已经无法运转。拖了三年,还是决定回家休养,毕竟身体最重要。刚回家时候觉得绝望,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又没法看书(脑子根本动不了)开始长跑和抄经。平均每天12km,抄经三小时。一年下来身材变得很好,也抄了几十万字。病稍好一点还是不能太累,所以就看些书。才看了几十本去参加读书会就被人膜拜了。然后就是参加自学考试,从大专开始,mooc六门,网校学英语,成为读书会组织者。那里的人没人说我可惜或者怜悯我,都是赞叹欣赏,爸妈更是说,你要感谢你能退学,这样你没有光环可以从零开始奋斗,不容易成为表面光鲜实际丑恶的人。说真的,我真心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充实,没有心理负担,以前孤傲偏执,有了环境和师长的呵护就真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一点都不好。我也没觉得社会阶层下降,虽然有点小遗憾,但是我不会自怨自艾,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只有没了清华学历就什么都不是的人才会失去了清华就活不成好样子。我不是。&br&Ps.得抑郁没有具体原因,其实在清华已经适应了,到现在也没搞清原因。可能是常年压力大,我的中学不是高考努力一年那种,一直都有压力。休学过,回学校后复发了。目前还在服药。抑郁症康复我也不是专家,要说经验,运动,了解抑郁症知识,正规医院遵医嘱吃药。休学不能超过两年,我休学一年半以后觉得实在不行了才退学的,基本上算半被迫了。家庭条件方面,去年双十一我花了1700(本句为答疑)。&br&pps.因为目前精力有限,私信不回,我能给的抑郁症建议就是听医生的话,能和父母一起配合治疗最好了,心态上脸皮厚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好。祝大家都阳光生活!
我就是从清华大学退学的。不是网瘾游戏,是抑郁症,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大脑已经无法运转。拖了三年,还是决定回家休养,毕竟身体最重要。刚回家时候觉得绝望,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又没法看书(脑子根本动不了)开始长跑和抄经。平均每天12km,抄经三小时…
来自子话题:
也是醉了,劳资发过的paper比很多人看过的paper都多,评论中居然还有人给我高谈生物科研的光明出路、科研与人生的意义、努力与成功的辩证关系。&br&--------------------------------------------------------------------------------------------------------------------------------&br&我很好奇,那些声称不满意生物科研的都是无能loser的人生赢家们,他们自己发了什么paper,取得了什么事业成绩?如果认真做了生物科研,切实做出过一些成果,发了一些paper,对生物科研圈子有一定的了解,更多感受到的应该是沉重,而不是“我师兄厉害”,“我同学厉害”,“千老厉害”。&br&&br&下文是干货。&br&---------------------------------------------------------------------------------------------------------------------------------&br&我看到很多人举例子的时候,把PhD或者postdoc期间发过Nature, Science, Cell等顶级期刊作为生物科研成功的标志;这种情况一般可以推断该答主为PhD或者高级本科生。为何?因为能瞅到的都是眼前PhD和postdoc的那点事。那什么能够作为判断生物科研“取得成功”的标志呢? 是没有PhD和postdoc导师挂名的情况下,自己或自己管理的实验室独立发表3篇以上Nature,Science,Cell及其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每两篇论文之间的间隔不超过2年。请大家好好琢磨一下,能做到这一点的科研界新人有几个?&br&&br&要成为这样的幸运儿,你首先要在PhD期间跟对导师,选对方向,成功克服或者绕过论文发表过程中的政治斗争;然后postdoc期间也要选对实验室,选对课题,从高影响因子论文发表的政治斗争中幸存两次以上;然后,要赶上有合适的position和funding,找到靠谱的学生,选对方向,再次克服政治斗争三次以上,最终才算是survive下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对于生物科研的路来说都可能是毁灭性的。Cell, Nature, Science这样的paper只能保证你在论文发表的两到三年以内有生存下去的机会。&br&&br&这才是事实。&br&&br&---------------------------------------------------------------------------------------------------------------------------------&br&生物科研现状的根源是落后的科研组织模式与日益增长的科研结果需求之间的矛盾。生物系统是复杂系统,其每一个细节都饱含信息,不同层次会涌现出不同的性质与规律。因此,科研骑士时代的组织模式即导师-博士生制度对于生物系统的有效解读来说显然是低效率的。&br&&br&那么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是高效率的呢?人类的工业文明史已经给出了答案---高度分工化的协作。实验室内部,有人专门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人专门负责做分子克隆,有人专门负责提取蛋白质,有人专门负责记录和解析数据,有人专门负责撰写论文。等等,这不就是很多做蛋白质结构的实验室在用的组织形式么?对!施一公多次强调的“博士生好好做实验就行,不需要看paper”其背后逻辑就是这样。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高度竞争导致了高度分工化的实验室组织模式更为普遍。另一个例子是,美国Harvard Medical School等生物科研的领军机构,当前的科研主力并不是博士生,而是博士后;很多实验室已经不招收博士生,很少招收博士生或者博士生放羊了。为什么?因为博士生的角色是被培养,而博士后则能更好地承担科研课题。&br&&br&这样不挺好么?Paper发得又快又多,phd和postdoc难道不应该开心么?是,paper发的快且多,可是phd和postdoc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 USD或者 RMB与后面2~3年可以survive下去的机会。他们的技能是高度分工化的;当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的时候,又怎么独立做科研?他们中的幸运儿与能力强大者,最终掌握了全面的技能,具备了做好科研的视野与sense,可他们的实验室怎么运行呢?为了以不长于2~3年的间隔发表高影响力期刊的paper,他们必须采用更为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什么模式?还是高度分工化。最终的结果就是生物科研工作者日益无产化,而且是以“博士生教育”和“博士后培养”的模式被剥削着,因为开展科研所需的仪器、经费和相关资源,都掌握在少数的实验室主任(Principle Investigator)手中。&br&&br&导师-博士生制度的核心是教育,而生物科研体系的核心评价标准是高效率的论文发表。其他科研领域的核心评价标准也是论文发表,可是生物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对于生物系统的解读必须是高效率的,其组织形式必须是高度分工协作的。这种内在的矛盾决定了生物科研是一门技能高度分工化、续航高风险的行当。&br&&br&那么解决的出路在哪里?&br&&br&在于用机器替代人,提高解读生物系统的效率,让获取每个数据点的成本降低3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让生物数据的解析与重复没有门槛,将人的mind解放出来,更多地用于intelligence contribution.
&br&&br&前些时候Nature杂志做了一篇文章,叫做&The automated lab&。文中报道了新近出现的用机器人与配套软件开展“云端实验”的技术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叫做&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merald Cloud Lab&i class=&icon-external&&&/i&&/a&,大家可以去他们的主页看看“云端实验室”的样子--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可以用基于Wolfram的软件进行云端编程的,每一个实验细节都将被机器记录下来提供云端下载。当Emerald Cloud Lab这样的技术普及的时候,也许生物科研的PhD与postdoc们掌握的核心技能不再是提质粒、养细胞、杀老鼠、过柱子;至少,核心技能应该是编程了吧。
也是醉了,劳资发过的paper比很多人看过的paper都多,评论中居然还有人给我高谈生物科研的光明出路、科研与人生的意义、努力与成功的辩证关系。 -------------------------------------------------------------------------------------------------------…
来自子话题:
被暴力劝退过。高考完家人坚信物理毕业就是&废人一个&,会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应该选择适合女孩子的专业好让以后工作稳定,比如金融&。&br&&br&劝退手段包括言语暴力(&我知道你的智商不是学物理的料&,&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不愿承担这个后果&,&我们没有义务支持你做少年科学家&,&女孩子本分一点想法那么多会嫁不出去的&,&等你撞得头破血流会觉得今天的想法多么幼稚&) 和身体暴力(顶嘴的时候挨打,卧室的门窗被砸) 。最后我认怂报了别的专业。&br&&br&我申请Ph.D.的时候转到了物理,预计明年博士毕业,想尝试博后-faculty的路线。
被暴力劝退过。高考完家人坚信物理毕业就是"废人一个",会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应该选择适合女孩子的专业好让以后工作稳定,比如金融"。 劝退手段包括言语暴力("我知道你的智商不是学物理的料","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不愿承担这个后果","我们没有义务支持你…
来自子话题:
鼓励学生不要命也要读博士的风气不仅存在于生物学科也不仅存在于清华。大学时在这种风气之下郁闷过很久。很多基础学科专业里,不少老师是极其忌惮学生转行甚至修外专业课程的,比如修经济学双学位、出去兼职的同学,会蒙受不少非议。里面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利益考虑,也有情怀和脾气,甚至撒娇的成分。&br&&br&我认为大学招生和培养,可以不以就业为唯一旨归,但必须以就业为底线,至少以就业为一条可行选项,包括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亦然。前几年微博上大讲什么北大清华大师也非大楼也的大道理,也不看看当时讲这些大道理的梅贻琦诸君拿了多少蒋公的面子?孔子也“少贱多能鄙”,大师也是要吃饭的,君子固穷是君子的自守,不是收了君子们的学费之后无以回报的托词。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最后一段,本来应当高屋建瓴讲毕生学术旨归,但他就讲了一件事:&b&学者必须有一项糊口技能才能做真学者&/b&。他推荐的糊口职业是医生,现在看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道理没有过时。市场一年需要多少学中文学历史的?你说中国如何需要文化传承没错,但是学生也是人,也有父母,将来也要结婚生子。利用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欺骗他们,把他们的青(xue)春(fei)留在校园,让他们在最需要钱和稳定的年纪面对市场上残酷的真相,十几年辛苦白瞎,金盆洗手从头开始。前些年还有博士累死在桌前的,师长们于心何忍?这是哪门子的情怀?&br&&br&无论什么级别的大学,冷门专业少而精,热门专业大波轰才是正确的培养方式,这样谁都可以各安天命。如果配合上低年级真正的通识教育,加强热门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只会比现在这种苏联式隔行如隔山更好,完全不会损害顶尖大学的逼格。一个学校每年培养的cs毕业生跟中文毕业生一样多,根本就是笑话,不符合市场需要,耽误学生前途,玷污学术事业,阻碍雇主招工,浪费国家人才。&br&&br&但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改成这样?对大部分冷门专业,我觉得原因可能是,眼下已经这么多老师了,缩小招生老师没饭吃了。听说前一阵有说法要推行浙大模式,专业按实际志愿报考数来分配学生,志愿报考太少的专业不再招生,好像人文学科博士们吓得不行。其实,很多博士都不是因为热爱研究才读博士,是本科毕业怕找不到工作就保研,研究生毕业还怕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博士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去新闻杂志社跟本科生抢工作,去新加坡教汉语,去高中甚至初中搞得本来师范专业的硕士生进不去。因为市场上这么多博士都找不到工作,本科生和小硕就更不敢出来找工作,更要读完博士。明明不想做科研,硬着头皮找选题打太极,制造出一堆堆垃圾论文,这就是个可悲的恶性循环,除了浪费纳税人交的钱以及中国的森林资源以外没有其他效果。但是这个循环打不破,从任何一个点断掉它,都会导致一大批冷门专业工作者失去饭碗,为了让他们有饭碗,雪球就得继续滚。听起来像金融危机的原理吧?&br&&br&当然生物专业和文科还是有区别,这个不是很了解了。文科圈子里,也许是因为一直以来待遇都差,至少不会去欺骗,也不大存在直接的利用(但这也许是我图样)。而生物貌似是招苦力vs用机器的问题,那学生就是民工,别指望导师为自己负责了。那样的话,施公的话大概就跟前一阵流行的宾馆服务员跳舞一样,不给民工做点团建,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但农民工老板最多问几句,你来这里是为什么,你想不想成功,说太飘的,工人也不买账。而知识分子很多时候利益和情怀傻傻分不清楚,不仅是对学生扯不清,对自己都扯不清,混淆利益和情怀已经是一些人的本能了。人生在世,不要去信那些大话空话,就如同不要听信推销员的甜言蜜语。真正的情怀,绝不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自己不牺牲号召别人牺牲,叫革命包工头,跟情怀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跟爱国、爱科研、为人类作贡献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br&&br&&br&&br&ps. 读书人里面还真是有智商和道德双秀下限的。拜托你们别拿什么“仅仅图挣钱”来说事了,人家改个字玩个文字游戏你就信,要是劳动人民都信这种鬼话,根本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有PRC,还谈什么为祖国做贡献哩。那么黑工厂资本家也可以说,我压榨剥削你,是因为你出来工作不是“仅仅”图挣钱,你也是为人类作贡献嘛。你说我剥削,那一定是你自私。拜托,下限不是这么秀的,我们都是成年人,我们的智商是正常的。&br&&br&&b&难道读中文、历史、生物的本科生不知道读这些学科以后不好挣钱吗?傻子才不知道!知道了还要来,这就是一腔赤子之心,是对学术、对老师的信任,已经是一场伟大的牺牲。有些人,比包工头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揪着理想主义者的领子叫自私自私,那种漫画式的凶恶嘴脸,想着就令人作呕。理想是你们吃人的武器?&/b&我上面说的那些师长,至少大多知道学生要生活,要养家,很多人就只是撒娇一下,不至于像你们,吃了人都不带吐骨头。欢迎举报我不友善谢谢。
鼓励学生不要命也要读博士的风气不仅存在于生物学科也不仅存在于清华。大学时在这种风气之下郁闷过很久。很多基础学科专业里,不少老师是极其忌惮学生转行甚至修外专业课程的,比如修经济学双学位、出去兼职的同学,会蒙受不少非议。里面原因很复杂,主要是…
来自子话题:
我是被退学的,对个人而言,&b&被退学是一种当时难过、但并不会影响到主线剧情的体验。&/b&&br&&br&清华规定要修满174个学分,而我只修到125个学分时挂科学分就满了20分,被强制降为专科毕业。&br&&br&确定被退学当时挺懵的,走在园子里,想着这四年虽身在此间、却从未属于过这里,任凭我是如何的咎由自取,最后还是会有一种被扫地出门的难过。&br&&br&大学四年主要干了几件事情:开放实验室躲角落里看片、去网吧通宵玩游戏、上图书馆看武侠小说、上课===补充睡眠、踢球。&br&&br&大四上半学期有一次定向的校招,那天早上八点从网吧通宵回来,看舍友一个个油光发亮,才知道有校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携七门挂科就跟着去了,果然木有单位收留。&br&&br&大四下半学期终于专科毕业,去广电实验室实习,去师兄公司当一枚IT小兵,还是未改玩的本性,上班就是睡觉,工作产出几乎为零,时不时消失个二十天,然后说是要考研就辞了,其实是报完名拿家里的钱在北京玩。&br&&br&考研好像考了200分吧,忘了,反正没看过书,考完又回到师兄的公司正经上了两月班,算是有点产出了,玩游戏方面也收敛了很多。但父母年近七十、女友也一起7年了,只发了一封邮件和共事两年的师兄们告别,连面都没见,就回了长沙,又玩了两年半。&br&&br&游戏一词足以总结我的前二十六年,而毕业这样的词汇明显跟游戏冲突。&b&所以被退学是一种当时难过、但并不会影响到主线剧情的体验。&/b&&br&&br&但退学对于非主线的各方面挺大的。&br&六十多岁的爸妈很难接受这个事实,退学之前估计爸妈的牛皮吹遍了他们路过的每条街巷,之后爸妈都不怎么出门走动了,觉得丢不起这人。但我一向叛逆,他们一说起这事我就大声开始嚷嚷。&br&姐夫会跟我爸妈说:我说吧,他退学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等等。&br&每次找工作,都得跟人解释一番,解释多了真心烦。&br&夜深人静偶尔会想起这事,但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一般都会痛苦后阿Q附体。就像一场梦一样,睡醒了又回到原点,对很多事情没那么确定了(自信心下降是一定的,现在想想考入清华后确实挺狂妄的,对什么都不在乎,所以才会那么疯狂的玩游戏),却也因此了一份生活的乐趣(心态放下后对人和事更敏感了)。&br&&br&人们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一些所谓的错误行为归结为外因导致,所以我时常会从血缘上来解释这种疯狂的游戏行为。&br&小学同学和高中同学最近都很确定的说我是被捡来的,既然生来被遗弃,当大学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反击,血液的力量就会引导我这么做,放弃一切责任追寻纯粹的自我。&br&&br&14年9月重拾iOS开发,知不足而后学,拿家里的钱买了菜车、付了房子首付、老婆也怀孕了,第一次感觉到要活下去的压力,再也没功夫玩游戏(重点也可能是老了玩不过别人了),晚上没事的话会看游戏直播。近期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一个人扛起iOS项目,3月app上线,4月初在北京798有一个艺术展览,意在推app,希望顺利~&br&&br&以前工作什么都做,网站前端、后端、.net、Android、iOS、甚至人力资源。现在只想严格遵守1万小时的定律,像个傻子一样在iOS上沉浸下去。目前大概是500小时左右。&br&&br&向盛保善师兄致敬致歉,IT启蒙恩师,虽然当时我连1+1都不会,但他说的关于怎么做9*10+1的方法,至今受用。这个乘法的比喻可能不太恰当。&br&比如do not repeat yourself、命名规则、示范怎么调整搜索的关键词、代码是写给人看的、永远都要脑子比手快,当时也懂,但一开始干活就会被怎么写hello world之类的问题难住。现在才对这些有切身体会。&br&&br&&br&游戏经历:&br&从五岁开始玩街机到九岁时周末整日混迹网吧,高中因全封闭式管理除放假无法出校门,大一玩星际争霸,大二玩魔兽RPG海战,大三开始Dota,都算玩到高端或准职业水平(星际争霸校队准主力;海战资深玩家;DOTA 11天梯2500,早期ID叫:贪恋_,后来在YY 90016有一段时间直播用的ID:猫护法丶喵)。&br&&br&-------------&br&日更新&br&&br&上知乎日报后多了很多长评论,批评意见一语中的,之前的我怎么被否定也不为过,但过去既成事实,还得往前看。&br&&br&4月4日在北京798圣之空间会有我们的一个展览,为了让app赶在展览前发布,经常早8点出门晚11点到家,目前app已经上线,app store搜索'涂手',是一款涂鸦社交类app。后台、素材图、UI设计由同事完成,我独立完成iOS客户端。&br&&br&初版未必完善,但我的确投入了心血,之后还会持续打磨。之前保善一直说没有和我一起奋斗的感觉,当时并不理解,现在才能体会到这种投入全部精力和团队去做完一件事情的荣誉感。&br&&br&因玩游戏而被劝退,未必将来不会受益于这样一段游戏经历。送给评论中如我当时一样迷茫或者一样无所畏惧的诸位。&br&&br&------&br&日更新&br&&br&涂手挺顺利的,拿到了创新工场的投资,搬到北京,第二版也持续在更新,累积了一批高质量的忠实粉丝。当时我小孩即将出生,无法跟去北京,帮远程维护了两月就不再管了。这两月要了两月工资,单纯这两月来说,有点过分,没多少可维护的。但考虑到拿到融资时安卓版涂手还惨不忍睹,我觉得并不亏欠吧。&br&&br&现在继续跟着盛保善师兄,远程做一个无损音乐方向的项目,就我们两,他CEO我打杂,^_^。这样的学习机会在长沙很难得,应该加油,希望能通过努力胜任这一定位。&br&&br&回想,如果当年游戏上再极端一点,走职业玩家的路线,或许现在已经年入百万了,头脑、操作,都不输那些职业选手。&br&如果没有退学,或许现在已经目空一切,永远无法再体验退学之后那四五年的心路历程。毕竟当时考上清华就无比膨胀了,谁说都不听,只信自己的判断,才会一往无前的走上退学之路~&br&&br&目前的情况或许是各种选项中物质最差的,但也应该能排到大学同学的2/3,在荒废了这么长时间后重新振作了起来,还是挺提升自己士气的~生活足够了,未来还可以拼出来。&br&&br&&b&退学之后,也许你并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或转变,因为这些刻意都是徒劳的,变化总是来得很慢。接受当时的你自己。&/b&
我是被退学的,对个人而言,被退学是一种当时难过、但并不会影响到主线剧情的体验。 清华规定要修满174个学分,而我只修到125个学分时挂科学分就满了20分,被强制降为专科毕业。 确定被退学当时挺懵的,走在园子里,想着这四年虽身在此间、却从未属于过这里…
实名答题。&br&&br&大你几届,不愿做你学长。&br&&br&你用了军中清华,我只讲国防科大。&br&&br&你的特长:适应一切。(姑且不论“适应一切”能不能算作特长。)&br&&br&我就想问问你:适应一切,然后呢?你适应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为什么站在了湖湘大地上来适应你心中的军中清华带给你的一切的?你为什么选择了国防科大?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你在军检和政审的时候说过“我愿意”吗?你在来国防科大之前了解国防科大吗?你知道天河吗?北斗呢?你大二吧?13年阅兵习主席来的时候你应该还是新生,你知道习主席来湖南一共两天就在国防科大呆了整整一天最后和校长政委一起回北京开军委扩大会吗?你一定知道天河去年又成为了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吧?可是你知道在那之前的半年里,1号院凌晨4点的样子吗?你知道有多少年过六旬的教授为了它彻夜不眠吗?你放眼看看全国包括清北在内的所有高校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他们收入高吗?他们生活优越吗?你可听过钱学森的名字?你可知道他的故事?你可曾在1号院图书馆1楼的钱学森厅里完整的看过一遍关于钱老的视频?你可曾在钱老与国防科大的书信中读出一代代科大人的傲骨与坚忍?你可曾盯着“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八个字目不转睛、热泪盈眶?&br&&br&以上这段话,我是一口气敲完的,如果不是在答题,我还可以追问更多,最后一问:&b&你知道在这个清北复交的学生都打破头往国外挤的时代,国防科大的学员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吗?&/b&&br&&br&&br&孩子,你大二,你还年轻。&br&&br&我想对于年轻的你,在这个精致利己主义的时代,我应该宽容。&br&&br&这些问题,你要是有了答案,你便也有了选择。&br&&br&人最不能欺骗的是自己。如果你做出如题描述的选择,那么在你的意识深处,你一生都会看不起自己。&br&&br&&b&自己的路,跪着走也要跪到终点。&/b&&br&&br&(此刻,于祖国边陲、南疆小镇、午休时静谧的营区里,闭上双眼,我仿佛又听到了跨线桥下火车穿过时那激昂的汽笛声。)
实名答题。 大你几届,不愿做你学长。 你用了军中清华,我只讲国防科大。 你的特长:适应一切。(姑且不论“适应一切”能不能算作特长。) 我就想问问你:适应一切,然后呢?你适应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为什么站在了湖湘大地上来适应你心中的军中清华带给…
来自子话题:
&p&知乎上关于选择专业问题,数理类理科、传统工科、CS、经管互相撕逼还是很严重的,推荐数理类理科的认为学好了这两门其它的都是小case,推荐传统工科的认为传统工科就业稳定创造价值是经济基石,推荐CS的认为条条大路通CS,推荐经管的认为金融来钱快。&/p&&br&&p&但是大家在劝不要学生物上观点是一致的。&/p&&br&&p&附一张新制作的专业选择撕逼图&/p&&img src=&/47ac0b0d89aab1e6ba8d28_b.jp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3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47ac0b0d89aab1e6ba8d28_r.jpg&&
知乎上关于选择专业问题,数理类理科、传统工科、CS、经管互相撕逼还是很严重的,推荐数理类理科的认为学好了这两门其它的都是小case,推荐传统工科的认为传统工科就业稳定创造价值是经济基石,推荐CS的认为条条大路通CS,推荐经管的认为金融来钱快。 但是…
来自子话题:
我和老公都是本科生物,全国前五大学,当年生物系分数线全校最高,高于北清。进来的都是市状元县状元啥的。现在离本科入学快12年过去了。全院200个人,最好的是两位女生,一个做了北大教授,一个在北美一个大学刚开始assistant professor,我的好朋友。其他人的事情,细节不清楚,也不能多说。我可以说说老公和我自己吧,我们都在工业界工作。&br&我phd不再做纯生物,所谓的交叉学科。在美国做了两年半薄厚,发了一些paper,拿了绿卡。我自己觉得,交叉学科最大的益处就是好发文章,其他的毫无益处。paper其实还可以,做学生和薄厚一共6年多,发了20篇research article还有几篇invited review,一半多一点是一作,影响因子肯定有高有低,加起来超100吧。但自知找教职基本不太可能而且自己也不喜欢。认清这个事实以后,拿到绿卡一个月以后就跑到医疗器械工作做研发去了。不是炫耀,而是知道生物找工作真的真的很难。其实从踏进美国的第一天起,就列了计划,为找工作做准备,直接的,间接的。工作和以前的不着边的研究一点关系没有,老老实实地用着几十年前学术界就发现的东西,只为了把这些老旧但经典的知识做成真正的机器。我最大的后悔?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花了大量精力去发那些不着边际的文章,而没有把自己的知识根基打牢。&br&&br&我老公是典型学生物的,本科以来一直在这个圈子里,从未出去过。在一个排名40左右的学校里quit了phd拿了硕士。学术不精,但情商比我高很多,脑子活络。我拿了绿卡以后一个月,他也找到了药企工作。本来只是一份临时的contractor,直系老板给offer时直接为他改成了永久职位。药企基本上是学生物者找工业界工作的最好去处。公司虽然不大但已有药物,以为就此人生赢家。半年后风云突变,药企被两家巨头联合fda暗地碾压,发布了一个后来又澄清的坏消息,公司股价从70掉到3块,裁员超过50%,一蹶不振。他作为被裁一员,硬着头皮第二次边期末考试边找工作(full time上班,partime读毫不相关的学位),一个月后终于再次尘埃落定,进入另一家更大的药企。&br&&br&我不想说太多朋友们的例子,因为涉及他人隐私,毕竟圈子里无一例外都是搞生物的。几点总结吧。&br&&br&1) 学生物找工作非常难,工业界难,学术界更难,难得多。available的机会太少,但坑太大,水太深,人太多。如果跟着超级大牛老板,自己paper也不错,又喜欢做科研的,要坚持下去。七年以后拿了tenure,还是很爽的。也许要熬很多年,但坚持就是胜利嘛!&br&&br&2) 如果在坑里很久,但不是超级大牛的学生,或者paper没有甩出来吓死人,想换工业界的话,老老实实拿绿卡吧。这一点可以砍掉90%的想找工作的生物/化学人。&br&&br&3) 刚进坑,看不到希望或者不喜欢,转吧。生物和化学的门槛已经太高了,以后还会越来越高。你想着转什么专业,很多人十年前就在转了。拿IP和patent来说,投入产出比还暂且不提,其他专业只要求本科/硕士加法学博士(JD),生物化学已经要求博士+工业界经验+JD+law经验了。&br&&br&4) 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提高自身素质。① 找各种机会增加connection,会议,活动,尽其所能找。② 我们实在见过太多太多的phd学生和薄厚,牛paper一把,却讲不出来。口语差,性格木讷,而且很多受老板的压榨太厉害太久,不阳光,很偏激也很悲观。面试时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找工作真的没有竞争力。最起码练练口语和写作吧。③ 广撒网不如找准信息。我和老公投简历都不超过20份,但要让工司体会到两点,一你和job description非常match,第二你各方面还可以。我不是学术圈的,但收到过超过十封陶瓷邮件,申我的phd或者postdoc。可见很多人网撒得很大,找信息却很不准确而且很不细心!找工作,很可能犯一个错误,就少一次机会。&br&&br&。。。。。。。。。&br&吃饭时间太短来不及写,等有空再写吧。
我和老公都是本科生物,全国前五大学,当年生物系分数线全校最高,高于北清。进来的都是市状元县状元啥的。现在离本科入学快12年过去了。全院200个人,最好的是两位女生,一个做了北大教授,一个在北美一个大学刚开始assistant professor,我的好朋友。其他…
希望孩子你真的能看到这个答案。因为在高中阶段,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认识自己”这个过程。之前你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是你最好的机会。清楚的认识自己,会让你今后少走很多弯路的同时也多一份坚定,如果你不想在大学毕业选择工作或者结婚伴侣时复制今天这样的心境。&br&&br&孩子,你要真的想流浪早就上路了,不会越临近高考才越每天都在想这件事。你当真如此热爱自由你不会退学不会到这里说,你会一边轻松的在数学课上看琴谱一边快快乐乐的享受毕业季,混到和你的小伙伴们拍毕业照。这么多年你都按部就班成绩不错,只剩两个月你就可以去做流浪歌手了,你果真那么渴望远方,你不会感到焦虑煎熬,你会兴奋。而事实是你不仅没去流浪,你连业余时间去网络上看看专业训练的资料都没有,你真的那么爱唱歌吗?你说你还要写点东西画点画,你看,你想要的不是生命的深度,到底怎么深,连往哪深你都你都没搞明白呢。对你来说,现在只要不是按照既定的路线高考,便都是你所谓的生命的深度。&br&所以宝贝,你现在的想法不是奔放的青春和自由的灵魂,而是害怕,是焦虑的转移。你真正在乎的恰恰是让你焦虑的那件事,是迫在眉睫的高考。&br&别说你不想要清北,别说你不想去最好的音乐学院,别说你不想去国外名校然后参加他们最好的音乐社团,别说你不想有热爱的事业或者高薪的职业,别说你不想要社会地位人生巅峰,在我们国家,或者说在大多数国家,你需要获得那些才有体面的自由。真正热爱一把吉他穷困潦倒可以随时睡街边和地下通道的自由灵魂在欧洲高福利的国家也不多见。&br&升学这条你走了12年的路行将结束,却不是以你曾经幻想的方式。你的第一句话就表明了,“再努把力能考上不错的大学”。言外之意,压力很大不努力就有危险。高考临近,每一个孩子心里12年的期望即将一锤定音,这种降落的真实像你血淋淋的心脏和此时此刻也沸腾着的呼吸,触手可及容不得幻想。曾经总以为与众不同,总以为自己成绩不错,总以为自己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总以为自己会在少年结束的18岁一将功成,拥有宏伟而自由的未来,拥有最好的资源和平台,拥有第一等绚丽的世界,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是上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也许还不如身边你瞧不起的只会学习的学霸。儿时我要考清北复交电影学院的梦想即将猝死,你觉得自己的青春无处安放。&br&细胞的更新是以死亡为代价,成长的疼痛也在于此。逃避对现在的你来说就是吗啡,这个问题你早晚都要去面对,你逃避或者忽视它,它会在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时刻折磨你。&br&面对并没有那么可怕,不就是个高三嘛,你都要去流浪了你还在乎他干嘛,再说你还可以高四高五,再说你才18岁,最美好的充满逆袭机遇的大学等着你,你这么自由的灵魂,这么有想法,这样与众不同,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是迟早的事。世界太大,出国被拒了,女朋友被人睡了,父母生病了,真正值得你焦虑的事还在后面呢。你要是个爷们,先拿高考这个小焦虑练练手,你的诗和远方和姑娘,也不想要胆小焦虑的你呢。&br&深呼吸,保持平稳,自由发挥。&br&&br&最后,尽管我建议你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至少先接受高等教育,在你心智更加成熟的时候再做出选择,不过如果你真的想流浪,那老师绝对支持你,你还年轻,时间给你肆意挥霍,如果必须要去看看弯路上的风景,那你就别犹豫了,也别到处说让人劝你了,越告诉别人的事越不容易做到,闷声才能作大死,赶紧上路。&br&&br&如果你选择不去,那么老师跟你分享一句话:&br&When you’re a kid, they tell you it’s all… grow up, get a job, get married, get a house, have a kid, and that’s it. But the truth is, the world is so much stranger than that. It’s so much darker. And so much madder. And so much better.&br&&br&&br&当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们告诉你长大也就那样…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就这点儿事。但事实是,这个世界远比那奇异,它更神秘,更疯狂,也更棒。
希望孩子你真的能看到这个答案。因为在高中阶段,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认识自己”这个过程。之前你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是你最好的机会。清楚的认识自己,会让你今后少走很多弯路的同时也多一份坚定,如果你不想在大学毕业选择工作或者结婚伴…
来自子话题:
不太同意&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huang-zhe-yu-95&&gyroscope的答案&/a&&br&&blockquote&&教授问:你家兄弟几个? &br&研究生回答:我是独生子。 &br&教授于是说:你如果学理论物理,那以后谁来养你父母? &br&(这个教授就是北大物理学院的退休教授俞允强老师。俞老师是北大物理系唯一一个讲课时没有学生睡觉的老师。)&&/blockquote&&br&&br&这个段子我在知乎看见很多次了,但并不是俞老师的原话。当时俞老师参加过多次理论物理招生面试,理论物理需要学生潜心研究,踏实做下去,因此在面试时会考察学生自己是否对这一点有了解。俞老师曾经在物理学院网站对这个段子做过辟谣:&br&&br&&blockquote&我过去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常说这类话: &br&理论物理很难做,对智商和素质的要求都较高,可是做好了并没有经济回报跟在后头.你是否有思想准备?你估计自己是否有足够大的兴趣,以至甘于清贫的生活也要做理论物理?如此等等. 我是感到考生常盲目性很大,想给他们一个重新抉择的机会.我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家庭处境和经济条件.所传对巩小博的话我是不会讲的.它与我面试时的兴奋点不一致.这事情很小,只希望不要以讹传讹.&/blockquote&&br&&br&俞老师是我导师的导师,我进入宇宙学研究领域,俞老师是我的引路人,他并不是劝退党。&br&事情虽然小,但是希望不要以讹传讹。
不太同意 "教授问:你家兄弟几个? 研究生回答:我是独生子。 教授于是说:你如果学理论物理,那以后谁来养你父母? (这个教授就是北大物理学院的退休教授俞允强老师。俞老师是北大物理系唯一一个讲课时没有学生睡觉的老师。)" 这个段子我…
来自子话题:
证明中国人还比较穷,连读书都还得看世界的脸色。
证明中国人还比较穷,连读书都还得看世界的脸色。
题主你好。我无法正面回答你的问题,也无法帮你下判断。不同的人自身条件和周围环境都不一样。而且你高一,我已经工作了,说句实话勿怪,很多观点是被年龄所局限的,当然我也年轻,其实没资格说这句话。不过我看到了你和曾经的我的类似之处,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br&先说说我吧。我毕业于某211典型工科院校工科专业,系内同学戏称我为填错志愿的文科生,文科朋友嘲弄我为附庸风雅的工科男。小学时我什么都读,初中开始向历史掌故和诗词理论靠拢,中学读遍文言名篇,大学开始学习戏剧和现代诗歌,写了不少东西,发表过豆腐块,编辑过杂志。毕业进了一家出版社工作。&br&希望你能理解我是怀着好意说一些可能不中听的话。&br&&br&四书五经虽说该读,但说要国学就想到四书五经,堪忧。你当然可以先从四书五经读起(其实不建议这么做,后详),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读更多的书,打好基础,对“国学”有全面的了解之前,请慎重解读自己“想学国学”的欲望。&br&人难以了解真实的自我。 &a data-hash=&9558cac1a8fe6b7b1a0f7b& href=&///people/9558cac1a8fe6b7b1a0f7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白如冰& data-tip=&p$b$9558cac1a8fe6b7b1a0f7b& data-hovercard=&p$b$9558cac1a8fe6b7b1a0f7b&&@白如冰&/a& 的答案有点先入为主,但代表了过来人的经验。就是自以为自己追求的东西被现实所阻碍,其实是潜意识里给逃避现实找借口。你知道大一生的专业情绪吗?上了大学,发现课业无法承受,想起自己当初在别的科目多么得心应手,不禁天天感叹明珠暗投,学得不好不是我的错。&br&当然,我不能笃定你的情况。专业情绪的人里面,也真的有放错地方的良才。只是劝你三思再三思,对现状有所不满吗?有过踏实地面对和改变吗?如果你花时间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再重新考虑国学的事情可能更好。&br&&br&再说时间。我不了解你的学习压力到底多大。我高中是湘南某重点中学,每天八节课+两节晚自习。较大的空闲就是中午一个多小时(如果不睡午觉),晚自习前近一个小时。我读的是尖子班,高一就是一个月一次假(当然,这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我在高一高二啃了前后四史,各种诗词集子,我能搜刮到的鲁迅、沈从文和汪曾祺的所有作品,写了日记笔记各两本。不瞒你说那时候我还沉迷于搜集《金瓶梅》之类的小说在寒暑假看。&br&我不知道对你来说,这算多还是少。但我确确实实空闲的时间都在看我想看的书,并且思考。时间不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行动面前时间永远是不够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天就86400s(小学演讲的题目大概到死也不会忘了233),能留给你感慨“我靠我读国学的时间太少”的时间都不多。&br&&br&再说你对你的课业的看法吧。&br&郑重提醒一下,你的看法存在事实和逻辑上的双重错误:第一,学习各学科知识并不是浪费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是;第二,学习它们和你自我拓展国学无任何矛盾之处。&br&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单独学一个学科是很不利的,既无助于你了解外面的世界——你当懂得,国学最终的落脚处是人与人——也会导致你对世界的看法产生偏差。尽管我很爱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字,但我不得不好好黑一下这一点。为什么?因为国学的经典著作在传统,传统是和现代相对的,也就是说,和现实生活是有差距的。而中学教育为你打下的认识基础,能成为缝合这一偏差的起码准星。&br&相较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高中知识是非常浅显的。但是,理科能教导你辩证的思想,利用工具的思想,变通和想象的思想,而文科,会告诉你,我们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的国家是怎样的,主导这个世界的动力是怎样的。丰富而全面的知识能拓展你的视野,多方面的训练能提高你的学习能力。尽管很多知识以后都不会用到——即使你之后不学国学了——但他们对你来说依然重要。孔老夫子还讲究六艺全面发展呢,一心读经书的那叫呆儒。&br&所以,在成为一个研究国学的人之前,你需要成为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成为一个视野开阔,能了解和投入社会的人。而中学学科,提供的就是一个社会人所必备的通识教育。&br&君不见“零下三百多度”见诸于CC某V,君不见把“节约是德”翻译成“save is german”的标语,不学之过也。&br&&br&假使这些你都听不进,你觉得你现在学会的日常学识够了。还请你考虑一个现实(或者说功利)的因素。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资源。“复旦是复旦,清华是清华”听过没有。上不上大学是不一样的,大学和大学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谁谁没读大学/读了三本还是怎么样来说事,你得考虑自己不读/读三本/读好大学之间的差异。高考制度本身多说无益。只有越过这道坎,跃起越高,能接触的大师越多,你周围人的平均素质越高,你才会越好。君子不居鲍鱼之肆,这个道理你肯定明白的。&br&&br&其实你学习的方法不是很合适。童蒙为何先学三百千千?第一是小孩子的水平就够学这个,第二就是打基础要广而泛。经书是要读的,但如果你确实是“到了高一才刚开始看四书”的水平,首先应当广泛涉猎,不求甚解,不必强求笔记,吸收得越多越好。起码对各代的典论是个什么样子有个模糊印象——勿小看这个模糊的东西——然后才是逐步地选择和精读。经学是纲领性的东西,对它的理论基础不熟,解读容易假大空。&br&自认为同好,我还是很希望你是切实热衷国学且有能力走下去的,提供一个链接:&br&&a href=&///?target=http%3A///s/avKM_vopsj7n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udaiwenxian.r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是殆知阁先生整理的古代文献整理,提取密码是就是daizhige。计16000种共20W卷,全是TXT版,4.8G。另有他的文献搜索和在线阅读引擎:&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他大学学的东西也和国学弗搭界,但他却利用他的知识做了这么一个东西,功德无量。&br&&br&还是希望,不管你觉得我说的这些对你的情况有没有用,希望你不必像问题描述最后一句一样抱怨体制。须知:诉诸体制正确且容易,却没什么意义,关键是没什么用。多考虑实然,而不是应然,因为考虑实然才更接近于解决问题。“逃离”是容易的,它只需要拿枕头把脑袋一蒙,真的猛士,当学会踏遍荆棘,迎难而上。&br&&b&勿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春年华,最大的敌人就是亲手构筑的空中楼阁。&/b&
题主你好。我无法正面回答你的问题,也无法帮你下判断。不同的人自身条件和周围环境都不一样。而且你高一,我已经工作了,说句实话勿怪,很多观点是被年龄所局限的,当然我也年轻,其实没资格说这句话。不过我看到了你和曾经的我的类似之处,想分享一下我的…
来自子话题:
应 &a data-hash=&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href=&///people/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oke& data-tip=&p$b$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data-hovercard=&p$b$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Coke&/a&邀来写个答案。该答案是由施一公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争议较大的几部分引发我个人对于教育学术和社会的一些思考,某些观点可能发散较远不尽与题目相关,某些观点出于立场和价值观的根本分歧可能有争议。答案长且某些逻辑绕,文采不足请见谅。&br&&br&在我最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里只是引用这句&br&&blockquote&有些学生,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时候会陷入一种无端的狭隘—在一些消极的舆论影响下,天天想着找工作,天天想着只为个人奋斗。&/blockquote&引发了无数答案里的争论讨论,现在有人给出上下文给出并有答案据此来反驳其余批判施院士的答案是断章取义。但就我说&b&,即便给出大段又加粗又斜体生怕大家不了解施院士的一番苦心,这段讲话依旧让我有一种类似看新闻联播的不适感。&/b&就好比看建X大业之类的电影,对历史事实有客观和多角度理解的人对这种宣传更多是怀疑批判,只有非常“天真”的群体才会觉得纯情怀和理想美好到可以不顾现实。&br&&br&自我小时候起,我妈作为一个最高学历为技校的普通工人就经常对我讲:&b&那些大人物跟你讲情怀啊理想啊革命啊什么的你不要傻乎乎去信,他们只是喜欢忽悠你们去当炮灰而已,送死这种事他们自己是不会去干的。你不要光听他们在这讲大道理,看看他们实际做了什么才反映他们真信什么。&/b&我不是反对理想主义讲情怀,而是我认为&b&理想是对自己的期许而非对他人的约束,你的理想比别人崇高不代表你本身崇高,所做出的贡献和价值才是根本的标准,为理想出于情怀实际做了什么比在多少场合讲千万遍理想与情怀的内容更能证明对理想和情怀的笃信。&/b&施院士言论和行为之间的差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什么做成功做的名利双收,什么就变成了他初心未变崇高的理想,只字不谈自己获得的利益与好处也不看别人的困窘与艰难,就开始用自己曾经也没那么相信的一套来约束他人。对比之下张益唐这种真理想主义者有死命劝着学生去读数学,说只为了找工作是“无端的狭隘”吗?如果施院士不是在这发一番伟光正的感慨,而是换做讲:我年轻时也有迷惘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对理想也有动摇,经济艰难也曾想过在别的行业求发展,但是最后还是生物做的好才走到今天。大家无论有没有崇高理想,到了社会里尽你的力量做出贡献即可。这样坦诚讲他的那些经历还能成为黑他的历史?大家估计都会认为他之前的经历不过是正常人的自由选择罢了。&b&其实施院士这大段话放在集体主义者和中国政府宣传的语境下是没什么错的,简直是中小学思政课本范本。是他自己言行并不一致让大家讽刺他虚伪,&/b&而且当下社会对于集体主义和中国政府的宣传非常反感且不信任,不理解这段话令人反感的诸位,请自动代入看新闻联播感动中国的感觉。&br&&br&而如果站在一个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信奉者角度,我眼里施院士的这段话几乎全部是槽点:对于一个分工良好的社会,&b&只要去找一份合法工作尽职尽责,就已经是为社会贡献在报国了,不存在哪个职业更能报效祖国。&/b&钱多者慈善募捐,钱少纳税干活,尽力而为不存在谁更高尚。按施院士的说法,不能做科研也不能如他举例所讲捐款慈善,只是老实本分去找个工作干着的人,简直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的承诺”。&b&如果认同施院士的逻辑,是不是得认同合法职业之间有道德高低之分?&/b&中国宪法规定的领导阶级好像都做不到施院士所说这么高尚吧?个人主义以及为自己个人利益考虑根本与为社会贡献无冲突,在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是很难让人心甘情愿奉献的。施院士对清华学生讲这些,看似是把清华学生捧成了社会精英希望清华学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且不说清华学生也是人也要工作吃饭,何况还是苦逼生物专业出来的,才毕业的学生除了家庭资源自己本身几乎没有什么社会资源,&b&向资源匮乏者强索贡献是什么行为?&/b&这个社会真正掌握权力和资源的“精英”,正在影响社会进程的人,施院士为何不会去劝他们奉献尽责?远的不说,他嘴上说着科研这么重要,作为中国资源最多话语权最大的科研工作者还是人大代表,回国这么多年可有出来劝政府提高一下在读研究生的生活补贴改善一下基层科研人员的待遇?这难道不是更本质上促进科研发展?&b&大谈情怀实则压榨毫无势力的群体,比起跟有权有钱的阶层讨要大家的共同利益还真是容易的多,为沉默大多数呐喊比顺着强势方的意愿说话要艰难千百倍&/b&&b&。&/b&还有一点让我反感的是,施院士对于他人不了解随意judge。他在批评某些学生“天天想着找工作,天天想着只为个人奋斗”是狭隘之时,&b&怎么就敢断定这些人心中没有想他所鼓吹的这些宏大命题?&/b&说“邓锋的价值观和清华期望的我们学生的价值观完全吻合”,所以&b&邓锋先生当初创立企业的时候一定不是只为了赚钱想着企业盈利而是想着他所说的报效祖国社会?&/b&那为何邓锋先生不直接去做慈善机构?空谈“实现你们的个人价值,实现你们对社会的承诺”“清华期望的我们学生的价值观”这类宏大的名词,具体是什么讲不清楚,反正你们只想找个工作赚钱过日子就是狭隘。也许是施院士自己习惯鼓吹理想情怀了,所以觉得不出来大肆谈论一下理想情怀的人就是没有理想情怀?&br&&br&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抵如此。&br&&br&&b&以下是在其他答案里讨论产生的想法和我自己一些观点,基本与题目无关。&/b&&br&&br&1. 我觉得&b&科研学术界对于工业界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b&,其实很多顶尖领域工业界是完爆学术界的。拿我BF在做的石油流体计算来讲,他说斯伦贝谢放出来的教育版软件算出来的效率结果几乎超越各大石油流体组,他在国内的时候组里写的软件出结果都要跟斯伦贝谢软件的结果对比。这还是斯伦贝谢几乎免费放出来的教育版,正式商业版更是强大无比。得诺奖的蓝光二极管,也是小公司一个研究员而不是哪个狂发NSC的大牛做出来的。说到生物制药方面,很猛的Gilead Science通过收购并购小公司推出了不少好药,包括根治丙肝的药物,资本运作玩的相当漂亮,造福人类不比某些诺奖得主少。我认为国内把发了NSC看成科学顶峰大力推动了科学进步的都naive,实际上诺奖成果里发在NSC上的并不多, 促进人类科学进步的也不是只有学术界。&b&工业界闷声发大财小心保护自己核心技术,学术界拼命吹嘘自己研究的意义才能要来funding&/b&,民众不了解这点还真以为人类科学的希望就只靠学术界。国内很多人以为发了多少paper中国的科学水平多牛逼发了NSC是多大的进步,但回头看看国内工业现实,我本科时候师兄抱怨最基本的丙酮一类国产试剂分析纯级别比进口试剂工业级的杂质还多,关键实验必须全用进口试剂,对比资生堂能生产质量相当不错的高效液相色谱柱,欧莱雅研制出来的一些化妆品成分国内很难造出来,我觉得就眼下来看中国发一百篇NSC不会比提高工业水平更有意义,何况工业水平上不去科研成果也很难转化。而其实只要肯砸钱挖人,发一百篇NSC真比整体提高工业水平容易的多。&br&&br&2. 由上一条想起,&b&说一下科研领域对其他领域狭隘的某种偏见&/b&。做科研的大多看不起商科金融这一类专业并抱怨这些专业的收入过高。我自己之前也多少有类似想法,因为不了解金融的社会意义,觉得这么虚幻的领域靠着高薪吸引这么多智力资源简直浪费。后来意识到,&b&做科研的经常忘记一点,科研的funding绝大多数都是纳税人交的税,没有良好的经济何谈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钱支持科研。&/b&工业界也好金融界也罢,谈宏大叙事捐款慈善的也好只想着找工作赚钱的也罢,只要他们都交了税,那么养活科研人员做科学研究他们就都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看做科研的回头鄙视其他创造大量社会价值的领域,未免有点“忘恩负义”。更何况没有社会其他领域的协作,科研成果是很难转化产出社会价值的。&br&&br&3. &b&科研学术界总向学生传递一种幻觉,学的做的东西越难理解的人越少&/b&&b&就更加高明,&/b&&b&就理应获得更高的回报,&/b&因为物以稀为贵。但&b&其实个人的收入的高低与创造的社会价值正相关,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b&,受众太小影响小反而很难带来大的社会价值。不少数学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了量子力学之类非常难的课程以后总觉得自己的专业和智商都高人一等。诚然学好这些很难的内容会被人尊为学霸,但这个过程你并未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而且纵观历史,当年微积分是数学前沿,量子力学相对论更是全球没几个人理解,随着人类认识和教育的进步,现在全都变成了大学课程时刻有千万人在学习。学懂某些理论其实带来不了什么竞争力,关键的是相关学习和思考能力得以应用后是否产生较大社会价值。&br&&br&4.&b&当下的科研体系,学术领域以及科学发展水准,已不是一百年前乃至五十年前的状态,&/b&拿早期科研人员的生活以及成就作为榜样来要求当下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是不合理的。我甚至觉得施院士拿自己的经历作为榜样激励后来的学生都是不合理的。我们稍微计算一下:一个教授工作三十年,每年毕业一个博士,三十年产出三十个,那么三十年后除去这个教授退休空出来的岗位,当年的一个教职要再对应生出额外14个教职才能保证这些博士中一半在科研领域就业。而且我们知道大多数产业发展到后期都会边际效应递减,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获得回报的增长越来越少。想想最近五十年怎么没有牛顿那种级别的科学家,全世界越来越多牛导师带越来越多PhD反而比不过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当小职员发的paper,越是近年的诺奖成果如雷贯耳的越少也没有重大基础理论突破,&b&我认为其实整个科研体系正在边际效应递减的状态,&/b&那么前面推论里,三十年教职数量要翻15倍几乎是不可能的状态,所以按目前的状态做科研失业率高一点也不奇怪。经济学理论里说要打破边际效应递减要靠创新和科学技术革命,我在想自诩创新最高科学先锋的科研学术界要怎么打破这种尴尬境地。现在很多教授只会做自己的学术研究而罔顾整个领域现状,只会拼命跟学生讲情怀以维护当下体系和自己利益,正如 &a data-hash=&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href=&///people/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oke& data-tip=&p$b$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 data-hovercard=&p$b$9e798ea71faa00ebe2b256d8a3091d40&&@Coke&/a&答案里讲的“眼下已经这么多老师了,缩小招生老师没饭吃了”,多少有些上家不断忽悠下家加入以维持旁氏骗局的意味。&br&&br&5. Coke答案的回复里 &a data-hash=&c18be6f5a0cb5c4ec81a2& href=&///people/c18be6f5a0cb5c4ec81a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ang barry& data-tip=&p$b$c18be6f5a0cb5c4ec81a2& data-hovercard=&p$b$c18be6f5a0cb5c4ec81a2&&@wang barry&/a&讲了一段大实话:&br&&blockquote&扩招意味着大学生的价值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当年百里挑一时期的社会管理者变为现在十之七八的普通劳动者,说白了,&b&现在大学生只是为社会机器提供的备用螺丝钉,早点认清事实,学点实用本领,才是真正清醒理智对自己负责。&/b&可惜太多家长和学生都不肯面对现实,总想学点屠龙之技,以为凭此即可脱离普通劳动者阶层。而&b&高校内部之人,又怎会把实情告知陌生人,那岂不平白毁了自己饭碗。&/b&&/blockquote&现在网络上大家普遍认同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类的观点,但&b&平民在面对那些明明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宣传时,只要说的好听一点,便失去了辨别能力。&/b&施院士种种向资源匮乏者索要贡献,不敢为弱势向真正权利资源拥有者争权利的言论,本质是在加速加强马太效应,因为包装了个理想主义的外壳,很多人就只顾感动不会思考了,立马忘记对比宣传方自己才是弱势,甚至开始体贴地各种正名洗地。忘记当年国家怎么大张旗鼓忽悠工人下岗了?&br&&br&6. 跟Coke讨论时她提到“学术界有一种帝师/哲学王的话语权”,而我一直对于中国所谓的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欣赏不起来,最后来讲讲&b&我欣赏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的&/b&。我对于知识分子核心精神的认同来自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E5%25BE%25B7%25E5%258D%258E%25C2%25B7%25E8%%25E4%25B9%%25BE%2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dward W. Said&i class=&icon-external&&&/i&&/a& 所著的《&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1237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识分子论&i class=&icon-external&&&/i&&/a&》(&i&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i&高中时读了《知识分子论》后直到今天,我对真正知识分子的判断标准依然是他所讲的“Out of Place”, 即尽量不偏向不依附任何权利势力强大的群体阶层,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民众;总是站在独立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上狂热的思潮提出批判。按照这样的标准,“帝师/哲学王”这种要靠着指导统治阶级或亲自获得改造社会权力才有存在感的角色自然很难获得我的欣赏。然而中国文人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对于当帝师是有瘾的,孔子也好诸葛亮也罢,乃至今天施院士在非科研领域言行种种,都是这样的角色,宣扬的都是治国平天下这一类的思想,为的都是维持统治阶级,不会鼓励个人的独立甚至将对个人利益的诉求一律斥为道德低下。&b&在大肆斥责自私的背后其实是对个人独立精神的抹杀,&/b&不独立的个人是绝对不会也不敢跟统治阶级作对的。在某个答案里我评论我看不起施院士这样的,是因为看到D. E. Shaw和James Simons两位学术做得好钱赚的多,自己出钱一个开研究所一个建立科研基金会促进科研,相比之下施院士拿着纳税人的钱除了做学术只会出来喊空话实在差太多。但我亦知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依附统治阶级的情况下施院士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两位的水准的。试想施院士坚持说当局不爱听的做当局不鼓励的,估计看客都会担心他funding被砍职位撤销,何况大家不要忘了WG。而按自己喜欢方式赚钱花钱做科研的学者,根本不会在乎政府什么感受,对学界不满就自己开摊子玩(如Stephen Wolfram),有了成果一样是为国家社会做了贡献。&br&最后引一段《知识分子论》里的话:&br&&blockquote&今天的知识分子很可能成为关在小房间里的文学教授,有着安稳的收入,却没有兴趣与课堂外的世界打交道。贾克比声称,这些人的文笔深奥而又野蛮,&b&主要是为了学术的晋升,而不是促成社会的改变。&/b&&/blockquote&
应 邀来写个答案。该答案是由施一公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争议较大的几部分引发我个人对于教育学术和社会的一些思考,某些观点可能发散较远不尽与题目相关,某些观点出于立场和价值观的根本分歧可能有争议。答案长且某些逻辑绕,文采不足请见谅。…
恕我直言,小老弟,你只是懒,根本不是热爱所谓国学,你只是想逃避竞争而已。&br&作为看过几本旧书的人,我一直觉得国学本身就是忽悠人的玩意儿,这个概念我一直没搞懂它指的究竟是什么,所以你要放弃学业学什么国学,不赞成。而且读四书五经史书真的有那么难,一本古汉语词典就能理解的东西,真的至于放弃学业吗?如果说你真的把它当成爱好而不是你逃避现实的借口,读这些东西只会对你学业有促进,至少对你几个文科应该有质的提升,你怎么会讨厌现行的教育呢?&br&&br&再说既然读四书五经,就应该知道,儒家是入世的,孔夫子尚要周游列国,去现实中探询大道。儒者的一生本就是证道的过程,读万卷书尚需行万里路,你已经不敢去经历自己的人生,却妄想在2000多年前古人的书里研究什么了不得的真理,未知今,焉知古?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恕我直言,小老弟,你只是懒,根本不是热爱所谓国学,你只是想逃避竞争而已。 作为看过几本旧书的人,我一直觉得国学本身就是忽悠人的玩意儿,这个概念我一直没搞懂它指的究竟是什么,所以你要放弃学业学什么国学,不赞成。而且读四书五经史书真的有那么难…
来自子话题:
社会就是那么残酷,你我都无法避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br&&br&&br&&b&别说在天朝了,在美国有这么一个段子,John Adams说, 我现在读金融读法律,是为了我的下一代去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去读物理,读数学(基础学科),我的下一代读物理读数学,是为了第三代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读文学,读艺术。&/b&&br&&br&做学问,特别是做人文方面的学问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不是必要条件,但无则困难重重),只有这样才能在你成年之前受到真正优秀且开放的教育,让你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志向所在。打个比方,如果你成年之前都没法读过一定数量的英国名著,你怎可能知道你是否对英国文学有很大兴趣?&br&&br&此外,真正能支持一个人长期固定的钻研一门偏人文类的学科,&b&必须做到有钱不爱钱。光这点,99%的人都可以被淘汰了。&/b&
社会就是那么残酷,你我都无法避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别说在天朝了,在美国有这么一个段子,John Adams说, 我现在读金融读法律,是为了我的下一代去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去读物理,读数学(基础学科),我的下一代读物理读数学,是为了第三代可以按照自己的…
来自子话题:
孩子,你听我说。&br&&br&我甚少奉劝别人怎样怎样,因为即使别人告诉了你这条路怎样怎样,那也是他走的,或者他道听途说的,换一个人,换一个时间,走出来的路肯定是不一样的。&br&&br&年轻的时候我也很固执,觉得自然科学那么有趣,不学生物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是三年下来,你会发现生物并不是想象中每天在野外考察发现新物种中度过,也不是需要每天和动物植物们打交道,实际情况是,在暗无天日的实验室里,一步一步反复重复一个做不出的生物实验,你面前的都是一些试剂和基本的材料,比如DNA,比如蛋白质…生物实验相当繁琐,有时一个实验持续几天,得到的却是非常简单的结果,而这些实验技能,如果你日后不想继续从事研究,可能很快就忘掉,可以说,对“谋生”几乎没有任何用处。&br&其实这些技术实验并不是生物的精髓,如果实现高度分工,完全可以外包给公司来做,比如分子克隆,蛋白表达纯化什么,但现在的情况呢,每个PhD Candidate都需要自己一遍遍重复这些实验,所以你看到知乎上的生物博士们侃侃而谈的时候,觉得“哇,生物好有趣啊”,实际情况是他们可能每天都要被这些繁琐的实验给折磨得睡不好觉,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我认识一些博士生,吃住都在实验室,困了睡觉,醒了做实验,几乎没有其他。我觉得生命科学的精髓在于逻辑与思维,比如你从一个普通的现象出发,如何假设,如何验证或者如何推翻假设,而这些需要严密的逻辑与思维能力的,却往往成了次要,你必须做漂亮的实验,才可能有下一步。&br&&br&再说一说某世界一流大学生命学院的院长,他一直号召“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我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心虚,反正,他的博士毕业生有几个都在院系教务处做了负责教务的工作人员,而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可以谋到这份工作,换作其他博导的生物博士是没有这个机会的…&br&&br&说到这里,我并不是吓唬你怎么样怎么样,或者劝退保平安,单纯只是在讲我的见闻。&br&&br&因为我知道有人会喜欢的,他们对实验室有天然的热爱,对实验有着打不完的鸡血,他们可以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在试验台,也许他们的天分不那么高,但最终他们也能做出一定的成绩,相对而言,生物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专业。&br&如果你喜欢,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才知道自己是的确喜欢科研,还是只是对科学知识感兴趣。&br&&br&你年龄还小,还有无限的可能,而且,如果你在比较好的大学,本科的专业并不是那么重要,生物不好找工作以后还可以转cs啊,条条大路通cs,我用两年修完生物专业课程和计算机辅修专业的课程,不过具体你可以参考这个问题&br&&blockquote&&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6 岁开始学编程晚了吗? - 学习&/a&&/blockquote&你也可以参考这个问题,可以去卖凉皮啊&br&&blockquote&&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研究机构里的生物学博士除了薪酬以外还有哪些挣钱方式? - 生物学&/a&&/blockquote&好吧,开玩笑的。&br&不过除了科研,医药行业还是需要人才的,但显然,光会做实验是不够的,需要看你的综合能力了。之所以那么多人义无返顾、不遗余力地黑生物,因为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你想要获得同等的报酬,可能需要付出的更多罢了。&br&&br&末了,如果以后我有小孩,他想学生物,我一定不会拦着他,喜欢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我一定不会让他因为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工作而焦虑,当然我也会告诉他,谋生这种技能是需要自己去学习而不是等着别人去教你。&br&&br&其实,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决定只是一方面,我做事经常头脑发热,在不冷静的情况下草率做决定,这个时候,就好比你拿到了一副烂牌,你应该想的是该怎么打得好一些,甚至如何努力反败为胜,而不仅仅是自暴自弃。&br&&br&以上。
孩子,你听我说。 我甚少奉劝别人怎样怎样,因为即使别人告诉了你这条路怎样怎样,那也是他走的,或者他道听途说的,换一个人,换一个时间,走出来的路肯定是不一样的。 年轻的时候我也很固执,觉得自然科学那么有趣,不学生物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是三年…
来自子话题:
记住这么几点:&br&1、任何缺乏理论基础的,科研炒菜化的学科(比如某21世纪学科),它的时代,永远都不可能到来——应用前景广阔,大饼画得再怎么圆,牛皮吹得再怎么震天响也没用。&br&&br&你要知道(以下是打比方,真正的冶金专业的同学请&b&&u&不要对号入座&/u&&/b&),钢铁行业的前景再怎么有人,也跟你一个铁匠没有任何关系——铁匠打铁的技术再怎么精益求精,也造不出社会需要的钢轨和高楼。在引入数理CS工具,对这个行业进行“工业化”之前,这个行业的春天永远都不会到来——然而“工业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场大洗牌,这个行业原来的那些手工业从业者也就都被淘汰了……&br&&br&至于吹嘘“老子祖上也阔过,没有老子祖上的成果你们现在还Blablabla……”的,记住两点:第一,一个吊车尾的高中生,吹嘘自己小学考过一百分,只会引人耻笑;第二,同样因为时代变迁,离开了数理CS提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你们连搬砖都没法搬……离了红外核磁质谱冷冻电镜之类的一大堆东西,就靠你们的一双手和简陋的玻璃仪器,你们又能干什么呢?&br&&br&2、任何号称“越老越吃香”的行业,通常具有两个特点:其一,你的职业生涯末期工资都不见得有人家刚入职的时候多;其二,在你年轻最需要钱的时候,你没有钱。&br&&br&总结一句话:别人吃的是青春饭,你吃的是青春屎——为了到老的时候能吃到别人的青春饭,去吃个十年八年的青春屎,你觉得值不值得,自己判断吧。&br&&br&3、不同的行业,成功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行业做到前50%甚至80%就能有体面的生活,而有的行业要做到前1%甚至0.1%……&br&&br&4、为了理想和情怀而放弃物质的人,最后有非常大的概率,在困苦的生活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理想破灭……&br&牛顿曾经说自己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你抱着“我要找世界上最美丽的石头”这样的理想来到了海滩,结果到了最后,因为每天不捡到石头就没有饭吃,于是你不得不违心地用大量的文字来证明你找到的石头有多漂亮——尽管其实你自己心里都觉得,这破石头难看得要命……&br&&br&就说这些——请注意不要对号入座。
记住这么几点: 1、任何缺乏理论基础的,科研炒菜化的学科(比如某21世纪学科),它的时代,永远都不可能到来——应用前景广阔,大饼画得再怎么圆,牛皮吹得再怎么震天响也没用。 你要知道(以下是打比方,真正的冶金专业的同学请不要对号入座),钢铁行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家教你寻找女性g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