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能不能在洋芋合作社免税证明开证明

您现在的位置:
洛南县:鑫富洋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日期: 15:30
作者:玺民
来源:洛南县石门农技站 
点击次数:
下载文件:&&
  洛南县鑫富洋芋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9月,由张忠锋等28人发起成立,成员出资总额15万元,合作社下辖理事会和监事会,由张忠锋同志担任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合作社依托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和土质沙壤化的地理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优质绿色洋芋生产基地,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长年聘请农技站农艺师担任技术指导,以推广超前、实用技术为核心,倾力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确立本社驻地的陈墹及周边的张湾、杨城、留题、黄龙铺、太白岔等六个村为基地村,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压麦扩薯”方针,突出抓好地膜洋芋种植和销售工作。
  在具体生产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长远,倾心倾力发展优质洋芋基地。合作社成立以后,在县局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张湾等6个村,通过宣传培训、现场指导、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印发资料等形式,加速优质洋芋基地建设,同时,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合作社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集中统购,实心实意为成员做好全程服务。每年坚持为成员集中组织购置化肥、农药、种子、农膜、防病虫器械等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从组织形式上配合县农技中心站和镇农技站抓好百亩以上洋芋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
  三、技术标准,尽善尽美实行“五统一”模式。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技术上实行集中连片的“五统一”模式,力求做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五统一”即:统一采用陕北优质脱毒紫花白薯种;统一施用马铃薯配方专用肥;统一密度、模式;统一喷肥、管理;统一组织销售。
  四、回收外销,多途径多形式解决销售难问题。洋芋成熟开挖前,合作社主要成员利用亲戚、同学、朋友、熟人、外出打工者等关系,通过打电话邀约外界大客户,落实订单,为客户提供食宿、包装、车辆,优化促销环境。同时,通过《商洛日报》、互联网信息平台等政府主要媒体发布销售公告,扩大对外影响,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采购,着力构建商洛重要的洋芋销售集散地。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黑美人土豆的研发合作社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正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分享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一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三个新跨越-马铃薯,种植,合作,合作社,联社,-专题专栏
一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三个新跨越
黑龙江日报
  春节刚过,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常庚国遇到新难题,4个合作社联合起来的3.6万亩地到底种啥?咋种?这可是事关1700户社员的头等大事。
  第一个跨越
  由专业合作社迈向合作社“航母”
  望奎县东郊镇是传统的马铃薯产区,2009年就成立了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多年马铃薯重茬种植,使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产量不断下降,全镇10万亩耕地一多半种马铃薯,倒茬成为最大瓶颈。
  2013年,顺达合作社把眼光瞄向了相邻乡镇。先后在通江镇和火箭镇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成功。当年底,由东郊镇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火箭镇的庚国玉米种植合作社、祥和玉米专业合作社以及禾丰农业合作社自发组成龙薯联社。
  龙薯联社经营规模扩大,自己拥有三个不同的种薯基地,按纬度从高至低分别是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微型薯繁育原种基地,齐齐哈尔的种薯繁育基地,杜尔柏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原种一号基地。
  这个联社逐步由最初的“换地”种植,发展到一体化经营,共享大机械规模化作业,共享大型仓储和晾晒烘干设备,很快探索出了“马铃薯-玉米-辣椒-玉米-马铃薯”的轮作优质种植模式,闯市场、抗风险的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
  今年初,常庚国请来了东北农大的专家、县农业局的干部、农机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市场形势,种啥的难题迎刃而解。他们决定削减当家品种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上年的2.1万亩减到1.2万亩,腾出耕地种植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幅度接近一半。
  在望奎县县长赵铁雨看来,合作社联合起来力量大了,龙薯联社自发调整种植结构,既给农民指出了方向,又替政府分了忧。
  第二个跨越
  “北薯南种”结出供给侧新果
  3月,北国黑龙江还未开犁,但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广东省湛江,龙薯联社却迎来了跨省种植马铃薯的“丰收季”,相当于北方马铃薯的双倍市场价,龙薯联社实现了大规模“北薯南种”新跨越。
  2014年冬天,东郊镇党委书记李亚文和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原理事长张桂云联手南下,在广东湛江遂溪县试种了500亩北方马铃薯,没想到亩产高达5000斤,每斤卖到1.3元,分别高出黑龙江省春种秋收马铃薯近一倍。
  2015年秋,龙薯联社在广东遂溪县又流转到4800亩地,他们把大型农机具和喷灌设施一同运到了广东,成功进行了返季马铃薯的大面积规模化种植。
  “看到土豆长得这么好,我都乐得睡不着觉。”李亚文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4800亩马铃薯全部与商家签了订单,每斤收购价1.25元。”
  李亚文算了一笔账,种一季马铃薯每亩纯收益超过2000元,下一季的青储玉米平均亩纯收益800元。
  广东省遂溪县草谭镇钗仔村农民麦珍,一边给土豆打包装一边告诉记者,她全家4口人4亩地,原来种桉树也没挣到钱,后来干脆就“撂荒”了。现在承包给黑龙江人多收入2600元,打工一天还能挣80元。
  望奎县县委书记单伟红认为,“北薯南种”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产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出的新果实。
  第三个跨越
  新型经营主体创“精准扶贫”奇迹
  望奎县火箭镇的贫困户董亮没想到,去广东省湛江种马铃薯不到半年,居然实现了长期难以实现的脱贫致富梦!
  早春3月,董亮在广东遂溪县草谭镇东港村种的170亩马铃薯大丰收。大型农业机械已把垄破开,白花花的马铃薯散落在地里,雇用的农民工给马铃薯一个个套上软袋,来自浙江的收购商早已把挂车开到地头。
  董亮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自己前期一分钱也没投入,扣掉龙薯联社替他投入的成本,每亩挣2000多元,170亩地就是30多万元的收入。
  “不到半年,这回脱胎换骨了。”过了几十年苦日子的董亮说。
  东港村头有一片简易民房,来自黑龙江望奎县的贫困户王久艳就住在这里。她做过肺部手术,床头放着各种药。爱人于景龙也因严重的胃病上过手术台。她这因病致贫的一家,也是作为望奎县“精准扶贫”的对象来这里种马铃薯的。
  “5个多月我们能挣10万元回去,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王久艳从没这么精神焕发过。
  火箭镇农民李建福因为没啥挣钱门路,每年冬天一到他就开始猫冬,打麻将。但今年冬天他却没闲着,一直在南方管护他的马铃薯田。腊月二十六他才回东北过年,正月初五就急着出来了,因为南方有他惦记的马铃薯。
  “至少收入10万元吧,这半年顶我以前5年的收入。”李建福挺了挺腰板对记者说。
  龙薯联社这次带来了27户贫困农户,不到半年全都脱贫致富,创造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张桂云向记者道出了她的“野心”:扩大返季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把马铃薯卖到东南亚,这样可带动几百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能在南方享受一个温暖的冬季,这是一种“休闲农业”。
  记者采访时,李亚文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很多农户找她希望今年去广东种地,她紧接着就向常庚国说情:“再加一个吧,尽早让他们都脱贫。”(作者:李凤双 程子龙)
(责任编辑:
政府信息公开 | 黑龙江政务 | 微信号:hlj-z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作社成员出资证明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