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上微信点赞广告语商品广告合法吗?

当前位置: >
微信集赞营销平台是否合法?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近段时间,集赞送礼、点赞有奖成为商家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的一种新兴营销方式,然而,有的商家以&商品已发完&、&预约已满&为借口不兑现承诺、变相随意更改服务、随意删除广告内容,更有甚者,一些买家通过微信网购后钱被骗走,或者收到的付款链接干脆就是钓鱼网站。
  微信集赞营销平台的法律性质该如何认定,集赞营销方式是否合法?微信交易平台存在哪些法律风险?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的虚假广告该如何监管?在微信交易平台中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微信集赞营销缺少法律依据
  &只要您关注本公众号并在朋友圈累积获得28个赞,即可获得本公司送出的深港澳五天免费游,68个赞就送双人游!&这样的集赞送免费旅游的广告帖在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不少,很多微信用户半信半疑地转发和点赞。但事实上,微信中提到的旅行社根本没有开展类似的活动,这其实是商家为赚取转发量的&忽悠&。
  国家工商总局在《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商品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为网络商业活动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比较原则,针对的仍然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买卖或者服务行为,微信点赞、微信交易等类似行为还无法纳入其中,难以适用。
  另外,商业活动不仅仅是买卖双方的简单交易行为,还涉及国家对市场秩序管理权的行使,包括交易商品合法性监管、税收征缴、市场服务等。《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但是,微信集赞营销模式是通过微信平台、企业和个人建立私人账户进行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易,没有进行必要的工商登记和注册程序,完全避开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营业税收征缴。
  腾讯曾明确表示:微信朋友圈旨在分享和关注朋友的生活点滴,从而加强联系,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组成的私密圈,是一个交流平台,而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不鼓励个人在朋友圈中进行商品销售等活动。微信官方也曾表示,根据用户的投诉,朋友圈会对一些涉及侵权、假冒伪劣和进行恶意病毒营销的商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从法律的角度看,《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并没有为微信集赞营销模式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另外,由于微信账号的虚拟性、临时性等特点,微信平台营销商也不可能办理相应的工商注册手续,反而可以随意删除其发布的信息,并不符合市场秩序管理的要求。
  微信交易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通过微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需要配套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电商身份认证、工商注册、网络虚拟空间租用或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等,才能保证交易的安全。但是,微信作为一种私人交流工具,在设计和运作中并不具备上述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交易风险。
  在商品展示环节,微信集赞交易平台并不能对商品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和展示,朋友圈中的商品或服务推广消息,一般不会显示销售额、商品价格,缺少购买者信用评价和对货物质量的评价,甚至不会列出商品的尺码、颜色、月销量、评分、商品详情、成交记录等。消费者无法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信息充分了解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与已经发展成熟的淘宝交易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在商品交易环节,一些卖家利用微信推销产品或服务,无休止地骚扰用户。甚至有些卖家利用微信平台,诱导使用其他合法网络交易平台的消费者,脱离原有网站中的安全支付系统,使消费者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如在微信里进行交易,常被要求先付款再出货,避开了&拍下商品-支付货款-收取货物-确认付款&安全支付程序的监管。
  在退货环节,消费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微信买卖纠纷虽可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来解决,而且法律赋予了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的权力。但由于微信生意圈是基于信任而存在的熟人消费圈,在买卖过程中,往往没有确定契约关系的买卖合同,很多应用程序不具备有效的实名制认证功能,在这种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相当于处在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维权会很困难。而且微信平台设计本身缺乏相应的销售申诉体系,消费者受到欺诈后投诉求助也比较困难。
  集赞交易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于3月15日正式施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第25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这便是赋予消费者的&反悔权&。但如果只是朋友之间通过微信进行商业营销,即交易行为局限在朋友圈之内,那么严格意义上是不适用&反悔权&的,因为广告的发布者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者。在点赞送礼活动中,如果微信用户被商家欺骗,不仅送奖过程难取证、所受损害难证明,况且有些微信用户只是参与了点赞活动,并没有进行实质性消费。
  规范微信营销行为,还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微信用户因微信营销中的消费陷阱遭受损害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情形下,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将商家在微信平台发布点赞活动视为&要约&,微信用户转发广告并集满&赞&就属&承诺&,至此可视为双方形成了合同。商家不兑现承诺系违约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微信用户如果受到财产损失,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行为,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热门频道推荐随时选购服务
需求发布后1小时内收到服务商响应每个需求平均有10个服务商参与95%以上的需求得到了圆满解决所有需求不向雇主收取任何佣金流量暴涨,转化飙升,销量翻倍
共收到33个交稿,33个稿件已合格
有相似问题想解决?专业顾问来帮助您
01发布需求, 托管赏金02服务商交稿03雇主设置合格稿件04交易成功,余额100%退回
完成手机认证,保证能随时联系到服务商
参与交稿,开始赚钱
第1步:提交您的稿件
第2步:稿件合格
第3步:获得赏金
33个服务商参与,33个稿件已合格
林肯9119&11
或查看全部交稿“集赞”有风险,“点赞”须谨慎
“这个店有免费咖啡喝,用赞砸晕我吧。”“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去点赞拿土豪金!”随着微信的火爆,朋友圈成为商家网络促销的新地盘,各种“点赞”有奖,“点赞”折扣等活动充斥着原来只谈“玩乐”和“鸡汤”的朋友圈。记者调查发现,各种“点赞”活动其中存在不少猫腻,兑换难、限制多甚至诈骗活动频繁出现,让不少网友敬“赞”远之。
朋友圈被攻占
“点赞”活动兑换难使用限制多
“平常我都不会玩这种游戏,没想到第一次转发就遇到这种事情。”在航空公司负责票务工作的Angel比较小资,休息时间喜欢到咖啡店看书,有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称在东山口一家咖啡室推出“点赞”促销活动,只要转发并获得20个“赞”即可免费获得大杯咖啡配一款自家烘培蛋糕。“我们几个同事相约一起转发,准备一起去下午茶,没想到我们去到现场,那个咖啡店的店员说咖啡机维护,当天的蛋糕也卖完了,只有水果和茶可以提供,真的扫兴啊”。
Angel还告诉记者,这家咖啡店的促销消息并没有明确写明活动的截止日期,“去到现场才知道活动截止时间,我们想第二天过来再兑换都不行。”记者根据Angel提供的网址看到,这个促销信息只把“点赞”可以获得的奖品高亮显示,并没有明确兑换的时间和条件,其余信息均为大篇幅的咖啡店介绍。
除了货不对板外,不少商家还对“点赞”活动设了多项限制,也没有在活动消息中明确显示。“有家餐厅的活动信息上面说,参与者收集多少个赞,就能在现场抵消消费金额,我那天发动了所有朋友给我‘点赞’,拿了100多个赞,结果去到现场消费发现有各种限制。”在天河北上班的小Pan中午和同事到餐厅消费,吃完饭后出示微信“点赞”的情况给店员,结果店员告诉她根据餐厅规定,每100元只能使用“点赞”活动抵消20元,“我当场跟他们理论,说消息上面没有明确写明这个消费限制,结果他们说消息写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最后我们只能按照他们的限制付款。”记者了解到,小Pan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消费满100元以上才能使用”、“晚餐及周末不适用”、“特价菜不能抵扣”等说法频繁出现在各个主办活动的商家口中。
骗子借“集赞”抽奖活动骗钱
2月中旬,从事设计行业的严先生看到朋友圈有一条信息,说只要参加转发“点赞”活动,就能抽奖,奖品有土豪金iPhone 5s手机、卡西欧自拍神器TR350和多个50元话费赠送。活动要求参与者关注该公众号,并把抽奖信息分享至朋友圈,集齐40个“赞”后截图发往该账号即可参与抽奖。希望拥有一台土豪金的严先生立马转发了这条信息,并且找了40个朋友帮忙点“赞”。“当时想碰碰运气,因为之前也参加过不少微博转发有奖的活动,所以这次找了好多朋友,都说让他们帮忙点“赞”,还承诺以后有需要点赞的时候回‘赞’。”
两天后,严先生收到了该公众号的微信,说他中奖了,“他们在微信里面说我中了一台iPhone 5s,但活动奖品邮费需要自理,让我打20元快递费给他们账号。”严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方式让他想起平常短信中奖诈骗,“所以我当时就说让他们发到付快递,结果他们说公司规定不行,后来就没有音信了,看来肯定是骗局”。
“点赞”扰民网友欲敬而远之
各种“点赞”活动的火爆,也让不少微信粉感到厌烦。“身边有几个抽奖狂人,一天到晚都在刷这些集赞的活动。”在海珠区工作的80后上班族陈先生说:“每次打开朋友圈总会看到好几条‘点赞’抽奖的消息,想看朋友状态都要多翻几页。”
除了惨遭刷屏外,不少人缘甚好的朋友也为各种点赞活动感到烦恼,“最近经常有朋友找我点赞,甚至有不少是平时基本没怎么联系,唯一的联系就是让我帮忙点赞,真想把这些整天想玩‘点赞’活动的朋友拉黑”,小燕说道。
如何防骗局
■参与官方公众号发起的活动
面对各种“不靠谱”的“集赞”活动,如何参与点赞活动也成为一门技术活。一些网友还总结出了点赞的原则和方法。“最好选择本地的活动,活动的举办主体是认证的官方公众号,这样的靠谱程度会提高,毕竟企业不会利用自己的名声做虚假活动”。
■要快递拿奖品的活动不参与
经常参加各种网络抽奖活动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参加网络活动要注意甄别,特别是需要快递拿奖品的活动绝对不能参与。“这种活动真假难辨,一不小心还可能遇上骗子”。
■先致电商家询问规则
除了参加官方认证的公众号活动外,徐先生还提醒,参与活动前可以致电商家,验证活动的真实性,并详细询问规则,以免上当或碰壁,随后,再根据点赞数量量力而行。“要选准活动参与,不要太分散投资,消耗自己的人脉”。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提醒网友,所谓“集赞送礼多为噱头”:目前市场上“集赞送礼”的活动很多,商家涉及百货、汽车、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礼品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这些兑奖换礼活动都是有条件的,要么是在名额限制上,要么在兑换时间上,处处暗藏玄机。但这些玄机商家很少明确告知。因为“活动解释权在商家”,所以在兑换时会被告知已经过了领取日期、商品已经领完,有的大玩文字游戏,总之“忽悠”没商量,有的时候还要面对消费陷阱。
广东博厚律师事务所律师程磊表示,根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在促销活动的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活动名额人满为止’、‘活动奖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等用语模糊,违反了上述规定,属于违法行为。‘最终解释归公司所有’则属于霸王条款。”
除此以外,程磊还提醒消费者,可以将商家活动的宣传活动截图、对话截图等微信参与过程拍照保留证据。不过,程磊坦言,目前网络营销监管的相关法律比较滞后,消费者在参与网络营销活动时切勿盲目跟风,参与前要和商家进行沟通,了解活动是否真实,再决定是否参与。
据《信息时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用户名: !
分 值:100分
内 容: !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广告热线:025- 广告传媒全国免费电话:400-661-9909
Copyright &
yzggw.net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南京海盟广告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您的位置: >> 正文
点赞广告就能赚钱?可以!但是无法提现
  夏女士花2000元注册了20个“C购”APP账号,用7个手机狂点赞,赚了3000多“C币”没法用
  夏女士的“收益”。
  花100元在软件上注册一个账号,给广告点赞每天最多可收益5元。看见这样的好事,夏女士心动不已。
  然而,这个年,夏女士没过好。原以为替亲友们找到一条赚钱的路子,不想却成了负担。大家都向这款app投了钱,有人还注册了不止一个账号,虽然账面上是赚了钱,可是没办法提现。
  前天,夏女士和数十名“C购”app的会员,来到江北区红旗河沟的C购集团办公地点讨说法。
  用7部手机为广告点赞
  前天上午,在C购集团办公地点,夏女士打开“C购”app显示,她的“C币”是3000多,这些都是她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为广告点赞赚的。
  这款软件每注册一个账号,需要缴纳100元的会员费,每次点赞的收益是5分-1角钱,每个账号每天的最高收益是5元。夏女士花了2000元,注册了20个账号,按照规则,她每天最高的收益可达100元。
  投入不大,但每天的收益稳定,夏女士以为找到了生财之路。从去年开始,夏女士从起初的2部手机,换到了4部,最后又换到了7部手机同时为这款app软件里的广告点赞。
  长时间对着手机,夏女士说:“到了最后眼睛都看不清楚了……”
  发展下线也能“赚钱”
  夏女士说,这款app赚钱的方式有两种,除了点赞外,推荐别人加入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一个账号她可以提成5角钱,发展下线三代内有效。
  夏女士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这款app的会员有1000多人,投入的资金共计200万-300万元。有的人投入了数千元,投入数万元注册多个账号的人也有。
  如今,大家最担心的是,从去年开始就无法提现,万一这家公司跑了怎么办?他们在办公地点看到,公司的不少办公桌都空了,之前放在桌上的电脑都搬走了。
  回应:资金周转困难
  据工商资料显示,这款app的开发者是重庆创购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时间是2015年3月。
  在办公地点,一名工作人员自称是该公司重庆地区的负责人。他说,公司的确承诺给广告点赞可以获得收益,而推荐下家注册也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靠广告商投放广告。
  收益为何无法兑现?该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他承诺,今年将解决会员们没收到款的问题,“如果要关门,也不会等到现在。”
  对于公司方的回应,会员们表示不能接受,有人拨打了110报警。警方到场后建议他们到经侦部门反映情况、备案。
  昨天,江北警方介绍,目前经侦支队已经接到有群众反映类似情况,正在进行调查。
  ■声音
  律师说法:建议起诉公司
  据四川媒体报道,在成都,也出现了用“C购”app点赞无法提现的事发生。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不是骗局”、“是不是新型网络传销?”但也有网友称,自己收到了返利,只是时间有点长,本钱也赚回来了。
  中豪律师集团黄声亮律师认为,从夏女士反映的情况来看,倾向认为双方的法律关系系民事合同关系。权利义务以双方约定为准,个人方以100元为义务注册会员,并获得相应的权利和报酬。
  但从诉讼及证据角度出发,黄律师建议个人一方可通过不当得利主张权利,起诉公司方。因个人方支付了相应的价款,但未获得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商品或服务,公司方缺乏获得钱款的事实或法律依据,可以要求公司返还。
[] [] []
[责任编辑: 赵紫东]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重庆正事儿”,戳一戳就知道重庆的大事儿!
涨姿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商品展示合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