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 哪些企业将成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霸主

#预测#10年后,哪些企业将成为财富500强霸主?_我爱学习俱乐部-爱微帮
&& &&& 【预测】10年后,哪些企业将成为财富50…
ILSclub导读哪些热门的创业公司和增长最快的企业,可能在下个十年内加入“财富500强”?根据财富美国500强企业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我们预测到2025年时,最有可能在榜单上名列前10的公司有这么几家。其中,苹果、Facebook和谷歌的营收届时或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自从1955年首次发布以来,“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为美国最大的企业排定座次)中上榜企业一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年自然也是一样。到2025年,肯定有很多我们几乎没听说过的公司会将一些常年上榜的老牌企业或行业巨头挤下这份榜单。哪些热门的创业公司和增长最快的企业,可能在下个十年内加入“财富500强”?去年这张榜单主要被页岩气、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企业主宰。以下这份榜单基于财富500强企业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来推测每家上榜公司未来10年的增长情况。当然,将未来的增长率等同于过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假设。(比如,排在这份榜单之首的Energy Transfer Equity公司主要得益于一笔180亿美元的收购,该公司估计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把这笔资产完全消化,这种规模增长不可能重复。)另外,一个公司的增长也是有极限的。10.世界燃料服务公司这家燃料公司在今年的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上排名第68位,如果可以按照当前的速度持续增长,那么到2025年,它的营收将增至6400亿美元。9.谷歌到了2025年,我们就会知道,谷歌疯狂的“探月计划”哪些带来了真正的回报,哪些被最终证实只是白日梦。同时我们还将知道谷歌是否已经将其在桌面端十分赚钱的搜索引擎成功转换到了移动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谷歌预计将凭借6530亿美元的营收挤进“美国500强前10大公司”之列(它在今年美国500强的榜单上排在第40位)。8.沃尔玛沃尔玛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美国500强冠军。但你没有看错,我们预计在10年内,亚马逊的规模将超过沃尔玛。(亚马逊在今年的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上排名第29位。)不过即便增长势头不旺(年,沃尔玛的营收只增长了2%),光是规模便足以令它继续留在财富500强榜单上,但前提是,它要能继续抵挡住互联网对其市场地位的冲击。7.埃克森美孚这家石油公司在今年财富美国500强的榜单上排名第二。如果美孚石油继续维持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到了2024年,它的营收将达到6910亿美元。6.亚马逊尽管2014年的营收高达880亿美元,但亚马逊仍然维持着令人羡慕的增长速度。去年它的营收比上年增长了19.5%。(至于利润,按照亚马逊一贯的风格,依然是不存在的。)但如果亚马逊未来10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其2024年的利润将超过1万亿美元。5. Leucadia National这家号称“小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集团涉足银行、塑料、木材、能源、滑雪场、牛肉包装等多个领域。其营收的增长也是拜收购所赐,特别是它在2012年以38亿美元并购了杰佛瑞集团。虽然亿美元的营收相对不高,但如果该公司未来10年继续维持当前的增长率,那么到了2024年,它的营收将达到1万亿美元。4. Express Scripts Holdings尽管医药福利管理公司Express Scripts Holdings2014年的营收和利润均有所缩水,但它在2012年斥资290亿美元并购了当时的行业巨头Medco公司,这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该公司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FacebookFacebook今年已经10岁了,上市也有3年之久。但在移动广告收入的带动下,Facebook近年来获得了高达58%的营收增长率,和创业公司相比也不惶多让。2.苹果如果苹果未来10年还能维持最近的营收增长率,其2024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5万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第二大企业。1.Energy Transfer Equity管道运营商Energy Transfer Equity目前在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上排名第53位。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大背景下,该公司去年的营收依然增长了14%,年度利润更是翻了3倍。如果该公司继续维持过去5年的营收增长率,那么到了2024年,其营收将达到5.8万亿美元。不过实际上它未必会增长到这种程度,因为该公司近来的增长大半来自一笔大型收购,去年的营收实际只有560亿美元。在我们的“2025年财富美国500强”榜单上,前6家公司的预期年收入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这几乎是2014年“美国500强”之首沃尔玛年收入的2倍多。当然,这个数值也是有弹性的。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不错的脑力练习。显然,作为科技业目前的“四巨头”,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依然是这份榜单的主宰者。尽管这些公司已经是成熟的大型企业,但它们仍在持续发布新产品,收购令人兴奋的创业公司,同时快速进军新的业务领域。它们的收益增长也反映了这一点。如果你是在2025年读到这篇文章。欢迎你告诉我们这些预测错了多少。来源:财富中文网【好文分享】&【社群服务】不管你在哪里读到有知识价值的好文章、演讲、管理案例等,或者有好的活动想法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请记得随手发送邮件至,我们会经本人同意署名推荐人,好东东,共享才幸福^_^热文TOP10一夜负债2.5亿到身价158亿,全靠敢用人、敢分钱、敢分(权)回复top1查看①凡客倒下,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启示?回复301查看②中国首富易主,踢走马云的李河君是何方神圣?回复302查看③马化腾:我判断,互联网接下来的七个爆发点回复303查看④宗毅一席演讲:我把员工变成股东后,奇迹出现了…回复304查看⑤史上最贵的一份互联网PPT回复305查看⑥顺丰王卫:人的成就和本事没有关系回复306查看⑦王石的成功和“中国式老板”的失败回复307查看⑧刘强东:雷军满脑子都是手机,马云站在更高层面看问题回复308查看⑨王石:滚出舒服,你才能变强大!回复309查看⑩褚时健罕见发声:人生没有顶峰回复310查看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我爱学习俱乐部(ILSclub),是中国唯一以“爱学习”为主题的高端社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管公益学习与终身学习平台,是面向全球高端会员的国际性非营利学习型组织,致力于为高级管理、人力资源、创业者、投资人以及专家讲师等数万智客学人提供服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有潜力进入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_百度知道把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看得太重,是中国企业的最大毛病|界面新闻oJMedia
7月份,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强&榜单出炉,中国有110家企业上榜,稳居全球第二。其中,三大房地产商万达、万科、恒大联袂首次入榜,京东则成了第一家入选500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这张榜单中,依旧找不到阿里、腾讯的身影。
&世界500大&并非&世界500强&
阿里和腾讯不仅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领域的两座大山,在整个企业界也是&门面担当&,这样的两家王牌企业,为什么从来没有入选过&世界500强&?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世界500强&。所谓的&世界500强&,是中国对于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称的叫法。
全球做企业排行榜的不止《财富》一家,但《财富》榜单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企业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将入选&世界500强&视为至高荣耀以及绝佳的宣传点,藉此彰显企业的强大。
但是,&世界500强&这个称呼并不准确。《财富》榜单的原名是&The World&s Largest Corporations&,其标准翻译应该是&世界500大&而非&世界500强&。
《财富》判断一家企业大不大的核心标准是其营业收入(revenue),即一共入账多少钱。这样的评判标准更倾向于能源、交通、金融、零售等重资产类型的企业,科技、互联网企业则处于天然弱势地位。
2016年的500强榜单中,排名前5的都来自传统行业,其中沃尔玛连续3年登顶,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和荷兰皇家壳牌分列2-5位。
该榜单中的最后一位是英国耆卫保险公司,其年营收209.2亿美元,相较之下,阿里(146.01亿美元)、腾讯(158.41亿美元)离入榜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那么,直接根据营收来判断&全球最强&的标准是否公允?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以营收评判的好处在于,其统计方式简单、数据相对客观不容易被操纵,另外营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于资源的掌握和市场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标准并不适用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催生的新经济模式,因为在新模式下,掌握技术、品牌的平台,其本身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甚至缔造了全新的产业链。
以阿里巴巴和沃尔玛这两家都与&交易平台&相关的企业为例,单看营收,阿里只有沃尔玛的1/40,但是从交易规模的角度看,刚刚过去的财年里,阿里的交易额突破3万亿,超越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
其中的差别在于,如果说沃尔玛是商场,那阿里就是交易中心或是批发市场,后者的交易额并不纳入营业收入。
模式不同,优势点也不一样。以运营效率为例,沃尔玛在全球共有220万名员工,而阿里从事&中国零售市场&与GMV(商品交易总额)的员工人数在一万左右,这些员工支撑了3万亿人民币的交易额,占中国零售消费总额的近10%。
看看就好 不必较真
企业的&强&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仅数据部分就包括4大重要指标:营收、利润、市值、资产。而其他非数据的因素还包括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
在市值和利润这两项指标上,阿里和腾讯都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级强者。截至目前,阿里的市值为2416.93亿美元(约合16031亿人民币),腾讯市值则为19103.03亿港币(约合16337亿人民币)。过去的一年间,虽然全球股票市场起起伏伏,但这两家企业的市值从未跌出世界前20。
利润方面,2015财年,腾讯以158.41亿美元的营收创造了44.36亿美元的净利润,阿里更是以146.01亿美元的营收创造了56.43亿美元的净利润,是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
关乎企业&强&的数据很多,因此很难将企业的座次精准化。有的榜单以企业市值为核心标准,但是不同地区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不一,这样的榜单很难真实反映全球企业的状况。
《福布斯》企业排行版虽然兼列营收、利润、市值、资产四项核心指标,但4项数据应当如何权重,其中必然夹杂主观标准,因此,&统筹兼顾&的《福布斯》企业榜单反而最受争议。
不论哪类榜单,都只能概括企业某些方面的成绩,拿榜单来判断企业孰优孰劣,是一种错误的类比方法。
即便是最简单的《财富》世界500强,近年来争议也越来越大,因为其统计数据来自各大企业的&自我报告&,某些未上市企业也以&不合常理&的营收排在了很高的位置。因此,对于这类榜单,看客们看看就好,不必过于较真,这样的观榜态度同样适用于个人财富榜。(想看看胡润如何制榜,点击阅读:胡润富豪榜,名利游戏背后的真实与荒诞)
2006年,马云曾称阿里巴巴将于10年内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如今,自营模式下的京东已经杀入榜单(年营收288.47亿美元,位列第366位),但&做平台,淘金子&的阿里何时入榜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马云已经很久没提及过&世界500强&,马化腾更是从未就这类榜单发表过看法。个中原因并不是马云没能兑现10年前的夸下的&海口&,而是阿里和腾讯现在干的事情,不少世界500强拍马都赶不上。
大而不强 盈利堪忧
强大如阿里、腾讯都入不了世界500强,那么入选的110家中国企业都有哪些?
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通过梳理发现,入榜的很多中国企业有两大特征:要么来自垄断或者准垄断行业,要么来自产能趋于过剩、利润严重下滑甚至亏损的行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石油、金融、电力、钢铁、汽车、煤炭、有色金属等领域,中国最早入榜的就是这类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情况依旧没有变化。
曾经,中国企业将进入《财富》500强视为终极目标和莫大的荣誉,地区500强的数量甚至和政府的政绩直接挂钩。这样的思维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在经济上追求速度、规模的理念一致,是GDP为先的体现之一。
而时至今日,仍然有大批中国企业将入选世界500强视为终极目标,这样的理念已经落伍。实际上,500强所体现的已经不完全是荣誉,仅从榜单上看,就暴露了中国企业的很多问题,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大而不强。
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而中国上榜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不足。110家企业中,有15家是金融类企业(10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这15家企业的利润总和是2017亿美元,占据了上榜中国企业总利润的60%。
非金融类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4.5亿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入榜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一些低谷中的行业,如有色金属、钢铁等企业,则总计亏损21亿美元。作为唯一入榜的互联网企业,京东在2015年也交出了亏损94亿人民币的财务报表。
只有银行能挣&大钱&。2015年,全球最赚钱的公司除苹果外,2-5位分别是中国的&工建农中&四大行。银行的利润来自垄断,作为服务型行业,银行挣大钱对于经济、民生是一件大好事吗?未必。
在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医疗等代表未来经济的领域,中国的入选企业数量很少,而且普遍盈利能力不强。以联想集团为例,这家&国民级&企业在2015财年净亏损8.4亿人民币,更严重的危机则来自其PC业务正随着行业的低潮而下落,其移动业务、服务器业务同样无甚亮点。
Google正计划全数抛出其持有的联想集团股份,而摩根大通已经抢先和联想告别,其核心原因只有一点:不挣钱。
不挣钱不是联想的独家问题,而是中国企业的通病。科技是利润率较高的产业,相较其他全球领先的公司,中国大陆科技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逊色一筹。
华为是大陆科技企业的代表,是&又大又强&的典范,2015财年,华为实现营收3950亿人民币,净利润369亿。而在海峡的另一端,台积电以167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创造了604.26亿的净利润。其营收不及华为的一半,但利润是华为的1.6倍。
科技业尚且如此,其他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大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为尴尬。
变现式的低级产出与发展方式
中国企业喜欢讲规模:产品加起来绕地球多少圈,全世界每卖出多少台XX,就有一台是我的&&这些数据是中国企业最喜欢炫耀的成绩。
但是&大和不大&,并不是评判企业成功的标准。巅峰时期的苹果,以20%的市场份额,狂揽全球智能手机行业92%的利润;在PC领域,苹果也以不足7%的市场份额,独占全球近50%的净利润,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宏碁五大巨头加起来都没有苹果挣得多。
追求&大&并不是问题,但是一味地追求&大&则成了问题。很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作为产品(服务)公司,却不是靠着做强产品(服务)为导向来扩大占有率。
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模式做了非常多的总结和评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华商韬略主编毕亚军曾以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核心逻辑:以兑现或变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对发展机会的快速规模化兑现,对自然和人力等原始资源的低级变现。
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来自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为主导的投资、以自然和人力资源低级变现为支撑的出口、以前两者所产生的财富来支持消费和需求的发展机会兑现。
500强榜单中,中国有17家专营地产或是和地产业务相关的企业入榜,这一数字冠绝全球。在某种程度上,这反应了中国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
类似房地产行业的以兑现或变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对自然、人力资源的低层次变现产生大量财富,但其中也蕴藏着危机:它不靠做强产品和服务为导向,进而变相地鼓励其他企业不靠产品为导向去做大公司,政府不以做强产业竞争力为导向去主导经济。
什么是以做强产品和服务为导向?通俗点来说,就是企业的产品(服务)比同行强,能靠产品挣更多的钱,而不是依赖其他因素(资本、政策、资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以产品(服务)为导向,将其做到无可取代,客户才愿意掏腰包,企业才能持续挣钱,这是最基本的逻辑。但是过去30年间,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催生了大量机会,很多企业不靠更强的产品和服务就能赚钱。
其中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比如,在产品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很多行业内,哪家企业的产量最大、人手最多,就最有话语权。时至今日,消费者对于某些产品的了解依旧很匮乏,部分企业不需要把产品做得很好,只需要将其&说得&很好,就可以做大规模。
再比如,过去的发展模式里,经济环境本身对产品和服务没有提出很强的要求。麦肯锡去年的债务研报《Debt and(not much)deleveraging》显示,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和房地产有关,民间财富的积累,很大的比重由房地产支撑。房地产这种低级产出模式,需要很多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吗?同理还有能源、矿产等行业,这些产业里不仅巨头频出,还带动养活了一大批周边的企业。
另一方面,在特殊阶段、特殊行业,企业的管理者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法将心思完全集中在做强产品和服务上,因为没有政策和批文,再强也拿不到入场的门票。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垄断和准垄断产业,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同样如此。
联想集团成立之初,柳传志最重要的课程就是研究批文和政策环境。联想很早就设立了外联公关部,专门研究如何跟国家各个部委打交道,研究如何才能尽可能得到国家的支持。柳传志说:&这是学问,是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哈佛课程里不会讲的。&这种学问和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少中国企业脱颖而出的制胜之策。
聚焦产品 谋求长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时代和产业更迭的变迁中缔造辉煌成绩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已然走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其基本表现就是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消费者有机会选择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整体经济也需要更强的产品和服务来刺激消费,推动市场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竞争中,那些不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正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他们不得不将市场拱手让给那些具有更强产品的跨国公司和新兴企业。在一些特殊行业内,&大&反而成了累赘。
不少企业将危机归结于互联网的冲击或是全球经济的低迷,这并不是根本原因。中国企业要想摆脱困局,在做大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通过创新来做强产品是唯一的出路。
政府实际上已经在为这样的出路提供政策和机会,比如倡导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外界烂熟于心口号的背后,是和当年&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级别的历史机遇:它指明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要以创新为主导的创业,要靠更强的产品和服务、更强的产业来作为支撑。根据这一口号,政府还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激活市场的政策,目的就是让企业聚焦产品。
市场是企业家最好的老师,哈佛商学院不是,长江商学院也不是。想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取胜,企业的的途径应该是先强后大,在力所能及的市场内将产品和服务做强,再靠着产品去做大规模。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每个行业。即便是在媒体(新媒体)行业,真正能长远发展的也理应是两类人:一是原创,二是服务原创。
真正把产品和服务做好,不能指着一个主意就发大财,指着几页PPT和一个新鲜的点子就找融资,然后就是上市圈钱。资本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好&糊弄&,新三板排队和等待套现的市值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在美国,中概股也是水生火热,一家家企业等着退市回A股重新来过。
美国资本市场看衰这些企业,无外乎是出于对其产品和盈利能力的担忧,这种情况难道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再圈一波钱就能发生转变吗?同在纽交所的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创造16260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回归正题,想要靠产品和服务实现持续盈利,就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创业者的出发点应该是研究比市场更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大企业应该不再追求大,而是追求强,先抢利润、再抢市场份额。不论规模大小,都不要指着靠想出一个&点子&、吃透一项政策来一夜暴富,而应该像任正非那样,几十年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任正非不接受采访、也不去拿各种奖项,有些人觉得他是谦虚到自傲。但实际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正非在这些场合谈什么呢,谈&上头的意思&,还是谈&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大批中国企业要像华为一样又大又强,需要长时间的耕耘与付出。如今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创性工作不多,能直接支撑的产业也不多。中国企业要想靠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大笔盈利,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市场发展、待遇提升,来推动培育这类人才的成长。
只有从人才到企业,到产品和服务的链条摆脱低级变现为主导的模式,中国企业才能立足全球、持续发展,成为赚钱大户。那时候,中国企业所追求的荣誉,应该不再是入选《财富》全球500强,而是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成为全球最挣钱的企业。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华商人物与企业新媒体第一殿堂(微信ID:hstl8888)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多平台阅读
1995 年以来世界 500 强榜单的重大趋势和变化
世界500强(Global 500)排行榜的历史始于1955年那一年。《财富》杂志创立了“美国500强”(FORTUNE 500)排行榜,根据各公司1954年的总收入,对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排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经济大国。为了满足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美国企业都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扩张。而记录这一增长趋势是《财富》杂志研究人员的责任。《财富》的员工们一致认为应该根据企业的收入为这些企业建立一个排行榜。他们觉得排出这样一份榜单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因为他们一直在定期收集这些企业的信息。(社会上的确存在对这种榜单的需求,不过当时的《财富》员工们低估了制作这样一份榜单的工作量。)
1964年《财富》世界500强封面
第一份榜单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美国参议院一次有关美国经济的听证会中,一位参议员指出:“如果《财富》没有推出美国500强排行榜,那么我们也需要别的什么人来发明这样一份排行榜。它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在第一份榜单推出后的两年里,著名的“财富法则”开始成型,当时对榜单的改进以及对规则的解释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排名规则是这份榜单成功的关键。这些规则清晰、透明,对所有企业都是根据这些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的。
美国国内企业排行榜的成功,促成了一份类似的国际排行榜的出炉。第一份国际排行榜刊登于《财富》杂志1957年的7月刊上。这份榜单叫做“美国之外的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The 100 Largest Industrial Companies Outside the U.S.)。它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结果该榜单在60年代扩充至200家公司,并在70年代初期增至300家。
在第一份排行榜诞生20周年之际,《财富》杂志于1976年8月推出了“美国之外的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500 Largest Industrial Companies Outside the U.S.)排行榜。后来,《财富》杂志在日首次刊登了包含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工业企业500强排行榜”(Global 500 Industrial Companies List) 。第二年,也就是1991年的8月26日,《财富》杂志又推出了包含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服务企业500强排行傍”(Global 500 Service Companies List)。
目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同时涵盖了工业企业和服务性企业。这一榜单的首次亮相,是在日的《财富》杂志上。因此,《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数据历史只能追溯到15年前。而在这段时期里,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最近15年中,各国企业在榜单所占的席位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无论是在上榜企业的数量上,还是在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上,美国和日本都稳居状元和榜眼之位。美国的最高纪录出现在2001年(2002年榜单),这一年美国有197家企业上榜,美国上榜企业的收入占到了500强企业总收入的42%。在今年的这份榜单上,美国有139家企业上榜,比最高年份下跌了29%,与10年前的179家相比,则下降了22%。在今年的这份榜单上,美国上榜企业的收入占世界500强总收入的比例为30.2%。
日本的最高纪录则出现在1995年,也就是《财富》杂志将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合并到同一张榜单上的第一年。这一年有149家日本企业和151家美国企业上榜,日本只比美国少了两家。不过,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7%,名列第一。美国的比例为29%,列第二位。
日本企业在那一年大量上榜,并不令人惊讶。从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之间的这段时期,被称作“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时期。美国在战后通过私人和政府渠道对日本经济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与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一道促进了日本的腾飞。不过,随着日本的资产价格泡沫在1991年破裂,日本的经济奇迹也宣告终止了,随之而来的是日本90年代“失落的十年”。
从1995年起,日本上榜企业的数量开始下滑,这既反映了日本国内的经济低迷,也反映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到了2000年,日本上榜企业的数量下跌到107家,在500强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也下跌至23%。而在今年的榜单上,日本更是只有71家企业上榜,较之最高年份下降52%,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所有上榜企业总收入的份额也跌至12.7%.。
在过去的10~15年里,一些新兴的超级经济体创造了他们的“奇迹”,成了上榜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它们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首先是印度和中国台湾。在过去的15年中,其上榜企业数量增长到8倍,各自从1995年的1家企业增加到今年的8家。所有的增长都发生在过去的10年里。也就是说,直到2000年的时候,印度和中国台湾仍然只是各有一家企业上榜。
其次是巴西。1995年巴西只有2家企业上榜,2000年为3家,今年达到了7家。然后是欧洲:盛产能源的俄罗斯今年有6家企业上榜,而2000年俄罗斯只有2家企业上榜,1995年的时候它甚至榜上无名。此外,在过去的10年里,西班牙、瑞士和荷兰这三个国家的上榜企业加在一起,席位增加了58%,由10年前的24家上升到了现在的38家。
不过,自1995年以来,哪个国家上榜企业的数量增长最多?上榜企业的收入占世界500强总收入的比例增幅最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的原因——自从1995年以来,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已经增长了15倍。在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只有3家企业上榜,2000年增加到了10家。而在今年的这份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6家。达到了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在1995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企业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仅为0.4%,2000年仅为1.6%,而今年则占到了8.4%,也就是说,比1995年增长了2,000%,比2000年增长了425%。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呈现出正比的关系。从1994年到2009年,中国的现价GDP的增长超过了600%。在2004年到2009年间,中国的现价GDP翻了一番,而且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几乎增至原来的3倍,从16家增长到了46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我的保守估计是,在2012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将达到75家;而到2014年,将达到100至110家。
在过去10年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上榜企业的行业构成的变化。在今年的这份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所有上榜企业的总收入达到了23.1万亿美元,比2000年榜单的12.7万亿美元增长了82%。
在今年的榜单上,金融服务领域仍然位居榜首。能源领域在2000年的榜单上排在第四位,然而今年,它超过了科技和工业领域,跃居榜单的第二位。
在今年的榜单上 ,80家与能源相关的企业共创造了4.8万亿美元的收入,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收入的21%。能源领域上榜企业的总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218%。2000年,共有55家与能源相关的企业上榜,总收入为1.5万亿美元,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2%。
在能源领域内,一体化石油公司一马当先。上榜的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数量从14家增加到了40家。这40家企业一共创造了3万亿美元的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235%。
中国石化就是这一行业群体的典型。在2000年的榜单上,中国石化排名第58位。在日结束的财务年度中,中石化的收入为419亿美元。而在2009年度,中国石化的收入换算成美元达到了1,875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了大约347%,使该公司成为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第七大企业。
也是新上榜的能源企业之一。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离岸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它在2007年第一次上榜,2006财年的收入为160亿美元,排名第469位。2009财年其收入达到307亿美元,因此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升高到第252位。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下,建筑与建材领域成了过去10年中上榜企业数量增幅最大、同时也是收入增幅第二大的领域。这个领域包括了工程与建筑业、金属行业以及建材行业。这个领域的上榜企业数量增加了64%,由10年前的22家增加到现在的36家。与此同时,这个领域的收入也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1万亿美元,几乎达到了今年世界500强企业总收入的5%。
自从2006年以来,已经有5家工程与建筑类的中国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2006年首次上榜的企业是:、 以及。今年,它们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排名分别为第133、第137和第187位。2008年新上榜的是 ,该公司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在第224位。也于2008年上榜,它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在第315位。
在金属行业,七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它们中间有六家是在过去的四年里首次上榜的。是首家上榜的中国金属企业,2004年首次上榜,那一年它排在第372位。在今年的榜单上,它的排名上升到了第276位。排名第332位的中国五矿集团于2007年上榜。另外,排名第314位的、第352位的中钢集团和第415位的,都是在2009年才首次上榜。此外,排名第428位的武汉钢铁集团,今年首次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亮相。
另一个在过去的10年中飞速发展的行业是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这个领域的上榜企业从2008年的8家增加到了2010年的14家,收入也增长了160%,达到4,940亿美元。其中有两家中国企业为这股增长趋势做出了贡献。它们是:排名第330位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排名第348位的。前者于2009年首次上榜,后者是今年第一次出现在榜单上。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在上榜企业的数量和收入方面,金融服务领域仍然占据着最大的比重。虽然在过去的10年里,该领域上榜企业的数量减少了9%,从2000年的128家减少到今年的117家,然而这一领域的收入却增长了86%,从2000年的3.2万亿美元增长到了今年的6万亿美元。因此,金融服务领域的收入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25.5%小幅上升到今年的26.1%。 尽管该领域的企业数量减少了,然而收入却出现了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该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兼并,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恐慌之后。
中国有9家金融服务企业上榜。其中最大的一家是1999年首次上榜的,排名第87位。在这份榜单上,历史最悠久的中国金融服务企业是排名第143位的,它也是唯一一家自从1995年以来每年都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露面的中国企业。此外,四家最新上榜的中国金融服务企业是:排名第254位的——它是一家投资公司,以及排名第440位的中国、排名第371位的财产与意外事故保险商——,以及排名第383位的寿险企业——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中国交通银行是在2009年首次上榜的,而两家保险公司都是今年首次上榜。
此外,各个领域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转变。以科技领域为例,在过去的10年里,科技领域内出现了信息科技服务和互联网服务这两个新兴的行业类别。世界500强的科技领域是由8个行业类别的66家企业组成的。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上,科技领域的收入为3万亿美元,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3%,比2000年的14%稍有下降。在2000年的排行榜上,共有57家科技类企业上榜。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如果不是由于5家原本榜上无名的企业崭露头角,这个行业几乎不存在什么增长。这五家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它们是:今年首次上榜的,排名第182位;2004年首次上榜的 ,排名第223位;2005年首次上榜的中国一汽集团,排名第258位;以及2009年一跃上榜的中国南方工业集团,排名第275位。另一家公司是印度的塔塔汽车,它和东风汽车公司一样,也是今年才首次上榜。塔塔汽车排在第442位。
今年的榜单上有29家汽车企业,比2000年的25家增加了4家。这29家企业共创造了1.7万亿美元的收入,比起10年前仅仅增长了36%。五家新上榜汽车企业的收入总计1,52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10年中汽车行业收入增加额的1/3。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除了汽车行业之外,还有一些行业也在过去10年中表现不佳。例如,航空业在2000年共有9家企业上榜,然而在今年的榜单上只有4家。此外,在金融领域中,美国的投资银行业10年前有5家企业上榜,现在它们已经从榜单上集体消失了。其中有三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破产,或被其他企业收购;另外两家为了获得美国政府援助,执照转成了商业银行。
一言以蔽之,《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一份正式的记分卡,也是一份历史记录,它衡量了企业和国家在过去20年中的表现。在过去的15年里,世界500强排行榜记录了世界经济的动态变化。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它改变了这份榜单的行业构成和国家构成。而且根据我们的预测,这种趋势在未来的若干年里还将持续下去。
作者为《财富》杂志高级榜单编辑,本文系其 2010 年10月21日在北京发表的演讲。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500强国家分布 500强行业分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富500强 企业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