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入汉中火柴合伙拆箱费平台,有人知道吗

  现在我好了,谁还呀?将来我去还呀。那么这事大家要搞清楚,这个因果学好了,一切事都明白了。记住因果的三个规律,第一个种是什么,果就是什么,一模一样不会变的;第二个你种一粒会收很多很多粒;第三个就是现在种,要将来才能收获。  还有个姓陈的,四川人,他这个人啊因果也不太好,从四川跑出来,跑出来三年,想挣钱,想发大财,想打工,那么他自身还有好多薄弱地方,他有病,还有点后遗症。为人也很老实,很诚实,因为太老实了太诚实了,还有病的后遗症,到哪块去人人瞧不起。不是打他就是骂他,天天打他,天天骂他,而且他一年的辛苦钱人家又不给他,他这个果报很惨。那么人家钱不给他,他也没办法,人又老实,老板又跑了,不给钱了,他自己又没饭吃了,那怎么办呢?讨饭。  一个年轻人去讨饭,谁给你饭吃呢,所以经常挨饿,据他自己讲,他有时候饿了两天也没有吃到饭。那么现在想一想,你为什么受这样的果报呢?为什么身体会有病呢?会有痛苦呢?因为你过去,让其他众生痛苦,所以说,你这一生当中,就要痛苦。你过去不把钱给人家不去布施,不去下种子,你现在还想发财啊,你还想有钱啊,你不可能有钱的。你过去骄傲,瞧不起别人,打别人、骂别人,你这一辈子还想好,你种下了打别人、骂别人、又小气,不下种子不把钱布施给人家,你也别想发财。  你去打人家,好,这一生人家就打你。  你去骂别人,好,这一生人家轮到骂你。  你过去该给人家的钱,你不给人家,这一生你那老板也把你那钱带跑,你看,你要饭都要不到。  所以说佛经上要讲说,福慧两足尊,这是佛。你想成佛,福报要圆满,智慧要圆满,福智两足尊才是佛。你光修福不修智慧,那你下一辈子就叫象身挂璎珞,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什么意思?你光修福不修智慧,你下一辈子,虽然做大象了穿金戴银,吃的比人还要好,福报大,福报大的要命,跟皇上一样,但是你没有智慧,你只能作畜生。那么有的人修慧不修福,佛经怎样讲——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我们如何让自己智慧圆满,福德圆满,那么我们就要修行,我们按照佛所说的话去做,我们的智慧就一天天的圆满。我们天天修,天天修,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参禅打坐也好,受清净的戒律也好,八万四千种法门,你选择哪一个法门,都可以。那么呢,你一样可以成佛。那么福从何处,怎么样修福,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去布施,把我们有的钱我们也布施,去种种子啊。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我们也去布施,纵然我们这一生差了一点,将来福报就圆满了。  福从哪里修来的呢?就是从这修来的,好多人讲,做皇上要洪福齐天,你也可以洪福齐天,那怎样洪福齐天?那么呢,你救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自然就会救济你。你为一切众生做事,一切众生就为你做事。你供养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要供养你,那么你就洪福齐天了。你看你做皇上多自在,每一个人都在为你做事,都在为你效劳都在为你效劳,所有的人都是你的,所有的山河、国家都是你一个人的,但是你要去种种子,你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会为你,那么这个就是修福哇。  那么,如何的修慧?我们就按照佛所说的话去做,佛究竟说什么呢?在三藏十二部经书里面讲的非常非常的细,大家有时间,就从佛经里去学。那么,还有一句话就叫,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把整个的佛法,学到你心里来,你自然而然你的智慧就会高了,自然而然你也就成就了。  那么你学完了以后,按佛、菩萨所讲的话去做,通过修行,再进一步地,证得你本来就有的,这个佛性上的智慧。到那个时候,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就是一样的,跟佛一样有辩才,无碍的辩才。
  佛说话中国人可以懂,日本人也可以懂,美国人也可以懂,不管你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佛说一句话你们统统都能懂。不只是人能懂,猫、狗、猪都能懂,一切飞行走兽都能懂。就算你是鬼、神仙,一界一界的众生都可以懂,而且随着你的智慧,称心如意地去理解,而且都会渐渐地修学,那是佛的辩才无碍。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机会,成佛的机会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你自己下没下种子来的。第一步就要下种子,下什么样的种子成佛,你首先要恭敬,因为你不恭敬,就接不上因缘,这个无缘,你跟佛、菩萨无缘,佛、菩萨怎么能度了你呢?  所以,佛法上常常讲,佛法不度无缘之人,说天降大雨不滋润无根的草啊。所以说我们首先要从恭敬开始,由于恭敬了,好,我们跟诸佛、菩萨们的缘就有了。有了缘以后,我们还要下种子啊,下什么样的种子呢?那么无论认识字、不认识字,多多看书,多多听法师说法,渐渐自己的智慧就会增长,那么你智慧增长了,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你就懂了因果啊,懂了修行,你就可以让自己将来好了啊,因为你现在可以下种子嘛。  最后讲一讲,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要预防的事。比如说,如何控制业力,那这是果报,因为我们过去种的恶因太多了,现在受果报,我们如何地控制,怎么样控制它?  我们首先如何了解自己呢?你要知道自己身体上的感受,无论是苦的,是乐的,心灵上的感受无论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一种果报。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我们再跟着这个苦乐去跑,新的种子又种下来了。作一个比喻说,我现在心里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业力现前了,叫业感如是,那么循着业,我们就发现了,我现在不高兴。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业力来了,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把心清净下来,不要再顺着业啊去造业,那么这就叫知己。有的人他那个善,善的业力来了,他就很高兴,就忘乎所以了。就忘了这个,忘了那个,什么都忘了,光知道高兴,什么话都讲了。这一高兴,舌头也长了,话又多了,什么都讲了,记住,你又被业的力量控制了。你要知道,这是善的业力现前了,业感如是啊,业感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是循着你的业,你应该发现的这个善的现象,但是你不应该跟着这个善业的力量,再往前跑,你应该知道这也是一种业力,这种业力它可以让你呀去造业,新的业又造了。  所以说,我们不能忘乎所以,一定要时时刻刻心里清楚的明白,知道自己,不要业来了我们跟着业又去造业,这是心里的情况,心里高兴,心里不高兴,这都是业力的现象。  还有身体上,身体上现在没有痛苦很自在,好,那么有的人就开始干坏事了,由那坏事新的种子又种下去了。那么身体好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也是一种业的力量,是你善业的力量,你的业感如是,业感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  顺着你的业,你现在应该发现了,这是善业的果报,要知己。还有好多人病了,很痛苦啊,也很伤心啊,你也要知道,这也是一种果报。是你过去种的的恶因,现在受的这种果报,是业感如是。你业感来的就是这个样子,是顺着你的业,应该发现这种痛苦,这种病苦是你过去的因,现在的果。怎么办呢?我们不要再造,好多人病苦的时候,造业,因为他心里难过,受了痛就骂别人,新的种子就种下去了。因为他身体难过就想吃的,那杀生,新的种子,又种下去了。你让别人痛苦,你自己就痛苦,你骂别人,别人就会骂你,跑不了你,因果报应是逃不了的。  所以说,我们首先要知己,知道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什么知彼?就是我知道对方。比如说,你在外面遇到的人,甚至你的家里人、夫妻、父母、儿女、亲戚、朋友、邻里也好,任何一个人,你知不知道他,要充分地了解他,清清楚楚地了解他。任何一个人,知不知道他,要充分地了解他,清清楚楚地了解他,要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感受、身体的状况。这样一来你有所了解,你就会恰如其分地去做好工作。那么知己很重要,怎么样知道对方呢?  怎么样能知道彼呢?就是第一要了解他,第二要认识他,认识清楚,要听懂他的每一句话,知道他的每句意思,经常相互了解,一定要认识。  我就见过有的母子之间的关系,儿已经有30多岁,母亲带儿过了一辈子,但是他母亲不认识不了解他儿。所以说母亲的一片爱心,他儿子接受不了,他儿子也不认识母亲,因为相互不认识,不了解对方究竟在做些什么。而且还都认为,对自己有障碍,对自己不利,所以说他们不认识,不理解,那么就出现了很多很多是非。  我们学佛的人,知道因果,首先把自己认识清楚,叫知己,再把其他人理解叫知彼。你能做到知己、知彼,那么一切事都不会给自己来找来烦恼,不会给自己找来痛苦。因为你现在一言一行都是缘,你过去所造的因,加上现在的缘,就会结果。  假如说,过去我种了一粒恶种子,我现在拿忏悔的开水去烫,你这个恶种子再狠,也架不住你这个拿忏悔的开水去烫。你忏悔多了,拿开水烫多了,恶种子自然而然就被你烫死了,所以说,有的时候恶业不结恶果。  同样的道理,有的时候,善业也不结善果。怎么讲呢?因为你种了善根,这个种子种了,但是你现在不给他善缘,它同样不会结果。  大家看一看,我现在有一粒种子,我不给它土、肥、水、阳光、温度,你说它能够长出来什么呢?你放在空中,它什么也长不出来啊,你有善根,没有善缘,也不结善果。那么从现在开始,大家如何去做呢?应该更清楚,更明了了。而且这些话,听一遍没有用,因为你记不住,听十遍还会忘,听一百遍我不知道会不会忘。但是你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些话变成你的话,你真正懂得因果了,你现在就是最幸福的人了——没有痛苦的人,你现在就可以保证至少上品往生,往生极乐世界最少拿上品,如果你不懂因果,你想往生极乐世界拿上品,别想。  如果你不懂因果,你就天天烦恼,天天痛苦。你想离苦得乐,你先学因果,你想好吗?想好,你就听它一百遍,一千遍,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烦恼也是你找来的,快乐也是你找来的,幸福是你找来的,贫穷也是你找来的,记住了!  南无阿弥陀佛!
  祝福  
  就是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不管你升迁也好、加薪或者不加薪,我们通通去面对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只要求自己做好自己份內的 事,你会发现无论你升迁与否,无论你加薪与否,你都能过着坦然的日子,心里无所挂碍,你身上一根绳子也没有。  这种心里坦荡荡的日子,能不能使你幸福呢?我要说,这真是一种幸福,这真是一种快乐,就是你身上没有任何的束缚,也就是,你是一个自 由的人。“生于俗世,超脫于俗世”,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生存于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状态。
  已经很好了(图片来源:资料库)  前几日同学聚会,我狠下了一番工夫。做头发,买衣服,折腾了好一阵。怎么着也算小有薄名,何况大学毕业十年了,谁都想让自己看起来仍旧玉貌朱颜吧。  只有她,显得那么寒酸。旧的衣服,暗淡的脸色,头发上胡乱别了个卡子,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赶来。  同学会,一般就是虚荣心的攀比会,可是她仍然来了,带来了自家树上结的石榴。她说,这是她和他恋爱时种下的石榴树,如今,都结果儿了。  大家都知道她的情况——她下岗了,丈夫又出了车祸,她一个人打几份工,甚至晚上还要在歌厅的卫生间旁为他人低热毛巾赚钱。我们曾遇到过,我是消费者,她是那个递毛巾的人。  聚会上,我们都在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平,怨房价太高,怨工资太低,怨生意不好做。发了财的人说现在的那些做生意的都不是好东西,当官的显摆自己有多大的权利,平头百姓则假装着清高说反腐倡廉……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笑着,守着那几个大红的石榴。  她没有抱怨,而是劝我们,多吃菜呀,看这菜多好,糟蹋了就可惜了。我问她,你怎么能这么平静呢?她说,已经很好了啊!  已经很好了?  是啊,她说,你看,我下岗后马上就找到工作了,孩子很听话,丈夫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丈夫说如果再送晚一会儿他就没命了,而他现在还在我身边,这多好啊。还有,你看,我们老板还放我假让我来参加同学会,我又能看到大家了,多高兴!  我惊呆了。原以为她会像祥林嫂一样诉着苦,抱怨上天对她是多么不公平,但她非但没有,反而要感谢生活赐予她这么多,而我们一直觉得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一直在索要,却总是觉得不够。于是郁闷,不快乐。  已经很好了。这是一句禅语啊!我看着她有了淡淡皱纹的脸,淡定的笑着,我终于明白,即使抹上世界上最高级的护肤品,也无法拥有这样的快乐。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满园芬芳,树梢枝头都挂满了那种叫做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对于人我之间的因缘关系,就如弥勒法语所说: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既不要算计别人,也不妨大肚包容。 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如诗所云:"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转载--------------心地善良可内心还痛苦的真正原因  在我刚皈依佛门不久,内心经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由于对心灵的规律还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对因果报应存在种种疑虑。   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因果报应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因果报应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不会有丝毫差错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脸更加慈祥,并和颜悦色地对说:  “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有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前世布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凡夫不识因果,将‘种瓜’认为是‘得豆’的因,将‘种豆’认作是‘得瓜’的因,这是愚昧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勤学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才能内心明亮,知道如何取舍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唯其如此,才能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安乐走向安乐。”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虚融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么会有苦呢?感谢师父感谢佛,要不是师父的教导和佛陀的恩德,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恶!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不离殊胜妙法,迅速断除内心的恶!
  万万不可“有事才登三宝殿”   现在,很多人到寺庙里去,拿上一把香和几根蜡烛,到了庙门口,对所信仰的佛菩萨还没来得及崇敬地顶礼,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求了。  “我要给你这炷香了,你要让我发财、家庭美满。”这就好比我们是好朋友,我拎着一袋水果到你家拜访,还没进门,水果还没有交到你的手上,就开始提要求:“我这袋水果准备交给你,你拿到以后,要让我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要把你的钱都送到我这儿来。你还要让我的家庭幸福美满,以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你了,而且你必须收下我带来的水果。”  如果真的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霸道了,做人都做成这样,如何与人交朋友?何况怎么可以和佛陀这样做交易呢?  有事相求才去找人家,没事的时候就一点联系都没有,这样怎可能成为好朋友呢?所以,对于经常见不到人影,有事才出现的弟子,我见面的第一句话经常就是:“你还活着啊?有事就常找我,没事就看不到人,怎么不见了一段时间,突然就出现了。不过我很高兴你回来了。”紧接着,他就会说:“我又遇到困难了,你要帮我啊!”我说:“你还活着就好!这不是骂人,因为活着就一定有希望,活着,一切才有可能。起码你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还知道敲佛祖的门。”  为什么很多人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其实是不了解佛教教义造成的。因为年代的久远和佛法的深奥,佛经传到我们手中的时候,能理解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们理解的程度也越来越肤浅,甚至有些人把它理解成类似速效救心丸的工具了。  很多人平时根本没想过佛法或佛菩萨,直到遇到无法处理的困难障碍、痛苦烦恼时,才突然想起来,就试着求求无限慈悲、救苦救难的诸佛菩萨。现实的情况就变成——活着的人,为了一切顺利圆满,知道要去求观音菩萨;家里或周围有人往生了,为了避免亡者去三恶道,希望他们能去西方极乐世界,知道要去求阿弥陀佛。所以,有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说法……  一般人对佛教徒的认知,基本停留在“一群到寺庙里烧高香、点大蜡烛、给佛菩萨磕头、提出满足自己各种欲望和要求的信徒。”经常会听到:“我们这里有个寺庙香火鼎盛,信徒很多,佛教在这里非常兴旺。”香火鼎盛和佛教有什么关系?一进到寺庙,被香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很多香还是用劣质的香精做的,那种味道对身体是有害的。  一般人在家里修行时,可能还不会提出太高的愿望,即使有愿望也比较简单,最多就是希望事业好一点、挣钱多一点、离家近一点,付出少一点。但是到了寺庙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就像海浪一样全部展现在佛菩萨面前。  原本到了寺庙,看到佛像、佛经、法师是在提醒我们: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贵为一个王子,但权力、娱乐、财富都没能让他快乐起来,这就是佛陀为什么会放弃王位的原因。  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是出身皇亲贵族,从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开始就是王子;把戒律传到西藏的静命——菩提萨埵大师是王子;莲花生大师是王子;阿底峡尊者是王子;大乘佛教的鼻祖龙树大师和无著大师,两位都是婆罗门,这是当时被认为比皇族更高贵的种姓。但他们也都体悟到世间的财富名利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唯有佛法才是对治心灵之苦的妙药。  可是,现在完全颠倒了,我们来到寺院,反而好像更助长了世间的欲望,已经完全失去到寺庙的本意了。  寺院应该是净化心灵的地方,每个人来到这里,都希望让杂乱、起伏不断的心浪,稍微沉淀平静一下,可以有一个用心观察自己内在世界的机会。看看我们真正的潜意识里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能好好看清楚,就能更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  同时也要静心想想佛法究竟是在说什么?如果我们明白了,就会知道佛陀是想告诉我们:“还是回去好好修修你的心吧!等你的心平静下来,欲望慢慢减少,内心充满着感恩和欢喜的时候,你想拥有的一切,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了。”  现在,真正懂得佛教教义的人是非常少的。正因为一般人对佛法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便认为佛就是寺庙里用泥、木、金属塑造的佛像而已。所以,当想起一尊尊的佛像曾经被打破砸烂,佛经被烧毁,看到“佛”连自己的“像”都无法保护的时候,就好像突然明白了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道理,随后,心中的“信仰”也被彻底粉碎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对人自然就会误认为信佛是迷信;误认为佛教教义就是信徒祈求和佛菩萨施舍的关系;误认为佛法不需要自己去学修,是佛菩萨代办一切。这时候,寺院就会变成避难所,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实际上,佛像、佛经等等只是佛法在我们面前象征性地显现。佛陀真正的内在思想,并不只是各种材质的佛像那么简单,而是经历了两千多年,一直都有无数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或人为的恶意破坏,而有所改变或摧毁。 
  今日无意溜上天涯不成想看到了老哥的贴子,好文无人顶,老乡帮顶  
  多谢顶贴,一看您的网名:陕男信女,就知您是高人,道中之人!
      
  千斤顶    
  再顶    
  陕南信女也是出门在外的城固人吧,也常常逛城固市吧,城固有一家面皮特好吃,在大东关那里。
  对于人我之间的因缘关系,就如弥勒法语所说: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既不要算计别人,也不妨大肚包容。 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如诗所云:"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欲求与愿望,若要细细说明每一个愿望和欲求那是说不尽的,但是所有的欲求总归起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变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快乐与幸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人人都有这共同的欲求。  首先,无论是没有任何知识的小孩或是学问、经验丰富的成年人,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内心里追求幸福快乐的念头与欲望都是一样的,也许个人对快乐的认知有所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也不同,但是其根本“欲求快乐”这个基础是众生平等的。  其次,我们从小到大,经过学习、生活经验、各种变迁,我们的心思、想法、愿望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心,随着时间、学习、知识和成长,也在不断地变迁。只有一个欲求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对“幸福快乐”的追求。这是从生到死,每一个生命都在追求的东西--“幸福快乐”。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追求快乐是每一个众生的共通性。我们感受苦的主要接收器即是我们的身与心,而身体的种种苦乐觉受,又取决于心的认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心是主要感受苦乐的基础。当心感到喜乐时,恶劣的外境不会影响我们,当心感到痛苦时,最好的环境条件也无法让我们快乐。所以心的喜乐与心的觉受是主宰我们身心苦乐以及一切苦乐的根源。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境相皆由心的造作而产生。  要如何才能将心平衡,不落苦境呢?即是要生起利他心、关怀心。若无利他的心,就会感受到恐惧与害怕。  在痛苦时要如何修行呢?我们不应沉溺在自身的痛苦中,要时常思维别人所受的苦以及他人也如同我们一样有各种痛苦,并且想想要如何帮助利益他人,这么去做时,自我的苦痛就会减少。
  老哥好,你说的那家店在大东关具体什么位置,店服务各方面怎样愿闻其详。照例顶帖    
  大概就在新街口斜对面,是一家比较老的铺面,去吃的以老顾客为主,保持了城固面皮原来的风味和传统,比较硬,劲道,不像现在太软了,用城固话说就是“帕的很”。
  转载冯湘军的博客------让心灵从浮躁中回归安宁  标签:社会 21:56 星期日  活着很累,大概是很多人之于生活的真实感受。我不免俗,亦是如此。  当我发出这般感叹的时候,倚窗而望的,是株株突兀的景观树,在来回穿梭的人群中艰难而孤独地摇曳。年近不惑,再回首往昔的孩童时代,虽然那时穿的很破,住的很差,吃的很糟,但那时却有快乐。一支红胶泥做成的手枪,一弯柳枝条编成的草帽,一轮废弃了箍木桶的铁环,就能让自己乐不可支地玩出一整天。那时,即便白昼蹲在树底下看蚂蚁上树,即便晚上躺在凉席上观星光灿烂,也是一种适得自然的时光。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就这样似水流年,让岁月定格在脑间成为甜蜜的记忆。  长大了,才发现幸福要梦想的支撑。过年了,拿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升学了,考一所榜上有名的大学,就业了,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喜不喜欢,高不高兴,也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与自己有什么好处,但自己很有灵感,完全能够读懂大人的心事,知道按照这样的方向一路狂奔才能让父母脸上长光令自己前程敞亮。或许,这就是那时的梦想,就像被狮子追逐的犀牛,跟群奔跑,并努力跑在前头,至于前方是不是梦想的风景,不曾去想。  在有些事情上,内心感受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让位于传统观念和世俗评价。人们努力将自己包装的更好,并不是因为喜欢这样的包装,而是在意这样包装引起的外在评价能让自己刷新存在。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导,以至于思维定势形成习惯。对于不喜欢的人,不敢发怒,对于不喜欢的事,不敢说不,当以一种虐心的方式学会世故并被公认成熟,人生就蜕变为戏场,无关悲欢,无关爱恨。  经过了,才有感受。思考了,才有领悟。我也曾在与同学的比较中积蓄能量,也曾在与同事的权衡中重定坐标,在世俗社会过着世俗生活,我也曾想按照世俗标准实现世俗价值。上帝眼力有限,不能穷尽照顾众生。这使我想起一本书上讲到的一个故事:几十年前,邻居们住在相同的筒子楼里,过的融洽幸福。后来,邻居们相继搬走,住进了高楼洋房,独院别墅,只剩下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筒子楼离群索居。于是,觉得这房子太小,生活太苦,好像昔日时光拥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泡影。  条件未变,人口未多,只是因为对比的劣势,才令自己变得不满,这种相对被剥夺感,成为情绪浮躁精神不安的事实根源。为生活所累,一小半来自生存,一大半来自攀比。内心那个独善其身的自我,在光怪陆离的物欲诱惑面前,不战而降,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信仰迷失,内心空虚,除了让物欲获得满足,彰显人生荣耀,还能如何在喧嚣世界安然享受心灵安宁?换一个角度而言,不是世界太疯癫,而是自己看不穿。  小时候,幸福的事情很简单,长大了,简单的事情很幸福。我想,简单就是智慧的道理莫过于此。我凝视突兀的景观树,没有春之妩媚,夏之蓬勃,秋之厚重,倔强地在冷风的摇曳中凸显遒劲的骨干,以一种不需要人们理解的孤傲和低调,顺其自然地接受风雨冰雪的洗礼。它很淡然,很安宁,或许根本不在乎喧嚣尘世是否看见或在意。---
  索达吉堪布:不懂人生如梦,就会饱受苦痛  发布:如是 [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 11:11:00
护持学佛网  5  不懂人生如梦
就会饱受苦痛  不懂人生如梦 就会饱受苦痛  过去的事,是昨天的梦;未来的事,是明天的梦;眼前的一切,正在做梦。  济公和尚曾说:“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的确,任何一个人,当最后的呼吸停止时,这一辈子为之辛苦为之忙的钱财、子女,没有一样带得走。所以,许多人拼命追求、特别执著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幻的一场梦。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我吃饭、走路、买房子、开轿车,都是真真实实的,怎么会是梦呢?”  佛陀在《金刚经》中讲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颂谁都会背,但其中的甚深道理,不少人并没有仔细体会。要知道,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吃的饭、住的房、开的车、走的路……全部都如梦、如幻、如泡影,没有一个实有存在。  这一点,个别人也许很难接受:“不会吧,我跟朋友聊天,早上起来穿衣服,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怎么会是梦呢?”但实际上,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也会有这些场景,“有”并不代表就是真实。  还有人认为:“做梦的时间非常短,而我醒来的时间,有一辈子那么长。所以,醒和梦肯定有很大差别。”  这种说法不合理。做梦也有时间很长的,比如在汉地的“黄梁美梦”中,一个贫穷的读书人于店主做黄米饭时睡了一会儿,梦中就经历了娶妻生子、享尽荣华富贵,一直到最后死亡的整个过程。可是他一梦醒来后,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煮熟。  此外,“南柯一梦”中也讲了:有个人过生日时喝醉了,在大槐树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娶了公主,生了很多孩子,并被皇帝派往南柯任太守。在那里过了20 年后,有一次敌国入侵,他出征被打得一败涂地,回去时妻子也死了,皇帝对他非常不满,将其撤职,遣送回老家。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羞愤难当,大叫一声,结果就从梦中惊醒了——此时,天上的星星才刚出来。  可见,梦境与现实的时间,哪个长、哪个短也不一定,不能以时间来衡量孰真孰假。  其实,人生中不管发生什么,之后就彻底消失、不再重演了,一切只能成为回忆,确实跟梦境一模一样。  那么,明白人生如梦,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消极呢?并不会。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才知道人生究竟要追求什么。否则,你对感情、对生活太执著了,结果会带来什么呢?除了巨大的痛苦,不会有别的。
  宣化上人:活着上当?还是死了上当?  我们又研究这个“肉”字:“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所以,能够茹素是最好。但吃斋时,不要再起什么斋鸡、斋鸭、斋鲍鱼等名字。既然吃斋了,为什么还放不下?单是起这些荤的名字,里头就含有污染的种子。所以以后不要再用荤名去讲斋菜。  这次有些人到万佛圣城之后,发愿回去要吃长素。这很好,与六道轮回断绝往来,你不吃他,他不吃你;你不杀他,他不杀你,这样便把循环业报清净了。  又有人问:吃斋有什么好处?  我说:“没有什么好处,是活着上当。”什么意思呢?因为斋菜没有肉类那么好味道,所以说活着上当。可是,假设你不吃斋,便是死了上当。就像一个秤,哪一边重,哪一边轻,你自己去研究研究。  为什么说吃肉是死了上当?无论你吃什么东西,便有那种成分在你身上。你吃菜,便有一股菜味;吃葱,便有一股葱味;吃牛奶,便有一股牛奶味;吃起士(奶酪),身上便有一股起士(奶酪)味;吃大蒜,呼吸气都有大蒜味。因为你所吃的东西,要与你合股,合而为一,变成你身上的一部份。你吃什么吃多了,身体就会变成和它一样。因此,吃猪肉多了,便会变猪;吃牛肉多了,便会变牛,这是合乎科学和逻辑学的。你的身体和肉类变为合伙公司;死了之后,也会变成那样东西。比如,死后要是周身一股猪味,阎罗王嘟嘟鼻子,便说:“你这样臭,还是去做猪好了。”羊牛鸡犬,也都是同一个道理,所以说是死后上当。  你仔细研究,杀猪的人,他的眼睛像猪。为什么?他曾经被人杀了好多次,现在他回来报仇了,但眼睛还是猪眼睛;宰牛的人,眼睛像牛眼睛。  其实因果是丝毫不爽的,所以说:  “千百年来碗里羹,  怨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细听屠门夜半声。”  一碗肉汤里边含藏的怨恨,像海那样深,说不尽的。要知道世上为何有战争、杀戮,譬如两国彼此战斗,死伤连城,这就是众生的恶业共聚,同时受报。假设你能细听夜半屠房里凄厉的叫声,你便应该明白杀杀不已的恐怖。目前科学已经研究出来,人多吃肉,很容易生癌症。这是因为动物体上的怨,在你身上积聚多了,久而久之便变成害人的毒素。因此我们应该与众生断绝因果,不要与牛羊鸡犬互造罪孽,便能慢慢地把世界上的恶气转过来。  在万佛圣城,我一边行持正法,一边要把世上的杀劫转变过来,无形无相地把它慢慢消灭了。所以我主张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不吃麻醉药。最低限度要守五戒,而且还要守得清净。你们既已到了宝山,不要空手而归!  ——《宣化上人开示录》  转发分享 获无量功德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上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
      
  老家的枇杷快成熟了!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很脆弱,脆弱到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去承受它的生死,所以在活着的每个瞬间,就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不拘束于他人如何看待,不受制于浮华声色与金钱利益。一旦确定了内心的想法,就去尝试和行动。  弘一法师比喻说,“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金刚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乾闼婆城是幻象,非真实。世间万法无常,如执着有我有常就痛苦了。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生嗔心。不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场梦而已。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他的痛苦也愈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降低欲望和标准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我曾经和几位同门的师兄,到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结茅庐修行。  曾有信徒问我说:‘师父啊!你这个样子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  我就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虽然我住的地方这么小,但只要你的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  常有出家的师父说:‘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我们要修持佛法,这颗心如果不能与虚空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虚空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
  如果你没有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即便你也付出了同样的努力,这件善事的结果不一定是快乐的。做善事要以欢喜快乐的心为基础,这样才有功德。哪怕拿一束花供佛,或者是给别人递一杯水,都要有欢喜心才有功德。当然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清净的,净业就更好了。不住相布施,就是心态完全平静,这是修内在的定力,这个功德更大。所以说,有欢喜心才会真正有福。你无论做什么好事,假如内心没有智慧、缺乏定力、缺乏欢喜心的话,真的没有功德。即便你的世界造成皇宫,住在里面的人可能都感觉像地狱,这是必然之理。
  顶一顶  
  人间百年,春夏秋冬依旧,人生百岁,幼、童、壮、老却难复辙。  生老病死倘若还在继续,轮回不息,苦痛不泯。  请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问一句,“我在忙什么?”再问一句,“我为谁忙?”并且反思一下,“我来时带来什么?我去时又带走什么?”  人生的迷茫与不觉,生而困惑,死而无知。
  我觉的世上众生能够做到: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这一条就足够了。关键还在于人们对善恶的认知度  
      
  转载界詮法师博客------------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又在何方?  不同层面的人,幸福的概念和感觉是各自不同。  久病者,健康是幸福;  身陷囹圄者,自由的生活是幸福;  无家而归的流浪者,温馨的家是幸福;  饥肠辘辘者,有饱食便是幸福;  灾祸时,平安是幸福;  无处住者,有房舍是幸福。  这些虽言幸福,只是相对而短暂而已。因为欲望无止境,有老病死等诸苦的存在。虽言幸福,痛苦往往紧随其后。  人,无论处于何地位,唯有内心安神然,信仰无愧,知止,知足,知福,感恩,心安,理得,少欲,充满善念,才能幸福。  人生多少恩怨已在时光中走远。  多少憧憬和企盼,多少傲物凌人,已在岁月中流失。保持平常心,坚守正念,给别人多点幸福,自己也就找到幸福!
      
  老乡要常来更新啊  
  最近出差了!
      
  出差回来了!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宁静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学诚法师 发布时间: 23:16:17 繁體版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宁静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比如到了周末,本来辛苦了一周,总算有清闲可以休息一下,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喝点茶、看看书,独享一份宁静呢?很多人一旦宁静下来,就会感到无聊、躁动、空虚,然后像对待仇人一般把宁静赶走,寻找各种各样的兴奋和刺激填满自己的心灵。  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心理学指出,人有一种“感受适应”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当感官持续受到某种刺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出现疲劳,刺激所引起的感受会逐渐消退。只有加大刺激的强度,才能达到以前的感受水平,而越来越强的刺激只会让人更加迅速的疲劳,直至最后身心俱疲,再强的刺激都没有用了。佛教称这类不可持续的感受为“坏苦”。  所以,刺激固然诱人,但一定要适可而止,就如同山珍海味固然好吃,但不能顶饱。宁静看似平淡,却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饭虽然滋味一般,却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能量,不让人挨饿。  宁静来自于调养内心。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在当今资讯泛滥的社会里,汹涌的信息洪流裹挟着所有人,乃至企业、国家都无时无刻不绷紧了弦。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过度反应,在生活中制造出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如果人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问题,就会降低误判的风险,消除很多误解和矛盾。  古人曾经流传下来很多调心与养心的方法,禅修就是其中一种。当禅修达到一定阶段,身心会获得一种纯然的喜乐,是任何世间快乐都无法比拟的。也有一些方法经过现代人的改造,失去了原有的真义。例如,瑜伽本来是古印度的修心方法,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辅助内心修炼,通过修行瑜伽达到证悟的境界在古代非常普遍,这样的人被称为瑜伽师,而瑜伽行派更是大乘佛教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不过,现代人大多把瑜伽当成一种锻炼技巧或减肥体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这就不免大材小用了。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旧巢共是衔泥燕  发布:清莲 [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 11:58:00
护持学佛网  2  989c2bccxcf29d2c70e3e&690_副本.jpg  前两天,心上莲花群的布谷鸟师兄在深圳分群里谈起自己与同学这些年来的经历。  她大学毕业后,与妍、荭两位学财会的女同学,一起到珠三角找工作。她在东莞一家台湾老板开的厂里做财务,由于工作上心,很快就适应并独立负责起了厂里的账目。董事长对她非常信任,常常将公章、私章都同时放在她手里。每个月付供应商的货款,都是由她填写凭证,董事长审核后,就可以付款了。董事长常为应酬喝得醉醺醺的,所以其实他的审核只不过是个形式。只要她有一点点的贪念,“捞点钱”是非常容易的事。但她天性淳厚,根本就没这个念头,从没有多拿过一分钱。  后来因为男友去深圳发展。为了男友,她辞掉了东莞的工作,去了深圳。辞职时,董事长劝她留下,很坦诚地对她说:“我这么看重你,并不是你的才能有多了不起,而是你的为人让我信任。你离开了,我也许能找到能力更强的人,但恐怕再难遇到让我这么信任的人了。”看她真要走,董事长给她办了欢送会,并派司机开车将她送到深圳。  不久她和男友结了婚,这么多年下来,工作一直很顺,在深圳买了房子,买了车,生了女儿。工作之余,学佛、读经,与群里的师友们一起放生,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日子。  布谷鸟师兄离开后,她的同学荭接替了她的位子,负责公司的财务。荭是个聪明人,很快就发现并且抓住了厂里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捞了不少钱。不干净的钱财,从来都是凶入凶出的。荭不久就召来了帮她花钱的人,也就是她后来的老公。那男人好赌,恶习很多,常常找她要钱花,打她,日子一直过得不好。  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凡事百密必有一疏,不干净的钱弄得多了,难免渐渐露出蛛丝马迹。董事长虽然性格粗疏,但并不傻,荭自然很快就做不下去了。这时一起到珠三角的妍,凭着自己的努力与为人,已经开了公司,事业有成了。看到荭不幸的婚姻与境遇,就请荭到自己的公司管账目。这期间荭的老公常常出去赌博,没钱了就找荭闹,还到妍的公司偷过两回。最后,他们的婚姻以离婚收场,荭在东莞工厂贪的钱,也被她老公挥霍一空。  离婚后,荭独自带着儿子,在妍的公司过着。妍总是想办法帮助她娘俩,有时给荭买上千元的衣服,帮她筹划着买了套房,还将荭的儿子的户口想办法转了过来。妍的朋友知道荭的遭遇后,不时地送些小孩的衣服、物品给荭。  在妍的公司工作期间,荭的账目也常常不清不楚的。妍看在同学的份上,也知道荭的不容易,总是睁只眼闭只眼。如管仲说的:“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只是这种暗中成全,并没有演变成管仲与鲍叔的那种佳话,荭后来的一些做法,越来越令妍寒心。妍有时候生病了,荭从来不会主动地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碰到帮助过她的妍的朋友,荭总是视而不见、招呼都不打。  2012年底,经人介绍,荭认识了湖南长沙的一个男人。这男人没什么文化,也看不出有什么本事,她身边谁都能看出这男人不靠谱,但她依旧不管不顾地跟上他了。  在妍的父亲重病到过世期间,荭突然给妍发了个信息,说要离职,跟那男人去长沙。妍正忙于父亲的事,公司没有人打理,一些重要的客户资源又掌握在荭的手上。这时荭的突然离职,让妍一时间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幸好不久就想办法扛过去了。当时妍虽然伤心,但还是多付了几万块钱给她,并且离职后工资照发一段时间。这样做,一方面是怜悯荭的境遇,二是希望她能暂时保持一些客户的联系,让公司业务能顺利交接。可半个月后,就再也无法联系上荭了,工资也就停发了。虽然不知道荭这任老公会给她带来什么,但结局大家基本都能猜得出来了。  多少年实心实意地帮助同学,得到这种回报,让人很寒心。联想到社会上每每爆出的这类不懂感恩的事件,总是使人行善的心变得犹豫起来,这世上真的善有善报吗?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这些年来荭的境况每况愈下,妍的资产越来越多。财从布施中来,正是妍这种乐善好施的天性,才使她越布施越富足。天道自然平衡,因果循环不失,哪里还要等到被帮助者的感恩与回报才能实现呢?  当初的三位年轻女孩,大学毕业后一起到珠三角寻梦。这么多年过去,布谷鸟、妍与荭三个人的命运,已经是泾渭分明了。“旧巢共是衔泥燕”,如今有的飞上枝头变凤凰,有的零落成泥碾作尘。看起来是命运的阴错阳差,实际上当初的心性,已经决定了后来不同的人生际遇。布谷鸟淳厚的天性,让她有了安宁幸福的生活;妍的悲悯情怀与乐善好施,使她财富过人;而荭的非分贪求及不知感恩的心,却将她带入越陷越深的困境之中。心性决定命运,因果造就人生,从稍长一点的时间尺度来看,哪里会错得了呢?
  今日种下善恶因,他日终结报应果,是好是坏皆在举手投足间,种因不望果者与掩耳盗铃无异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生虽然有苦有乐,但所有快乐都是伴随着痛苦。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快乐,无非是由某种渴求得到满足而产生。而渴求本身,却是因为痛苦而起。饥饿时,我们会对饮食产生渴求;寒冷时,我们会对温暖产生渴求。当渴求被满足时,会带来暂时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有前提的,饥饿时,饱餐才能带来快乐,一旦吃饱还被强迫进食,快乐立刻就转为痛苦了。可见,这种快乐并不具有本质性,否则就该越吃越快乐,越吃越想吃才是。  这种暂时的满足,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痛苦之因。我们这个有漏的色身,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痛苦,包括生理的,也包括心理的。如果说生理需求还是有限的,那么心理需求却可以是无限的。有了钱还需要更有钱,有了名还需要更有名,有了地位还需要更有地位,这种不断加码的需求,驱使着我们疲于奔命,永无宁日。如是,痛苦也就没有尽头了。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  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  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我们现有的这期色身,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家庭多么美满,最终都要两手空空地撒手归去。  死是一定的,死亡时间却是不定的。佛经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无论再强健的人,再高贵的人,只要一口气不来,转息就是来生。在不久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几万人的生命,几十乃至几百年建设的城市,顷刻毁于一旦。所以,生命是无常的,朝不保夕的,不管我们对世间有多少牵挂,多少留恋,一息不存,所有这些就和我们阴阳两隔,了无干系。  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事业、金钱,乃至儿女、家庭,哪一样可以帮得上忙?再多的钱不能交易,再亲的人不能替代。真正能够影响生命走向的,就是心念的力量。佛陀教导的念死法门,就是为了令众生减少执著。当这种执著被逐渐清除,妄念就会失去继续生长的土壤。无论多大的树,都是离不开泥土,离不开根系的。我们想让这棵树从此消失,仅仅砍去枝干树叶还不彻底,必须连根拔起,或挖去它所依附的土壤。  妄念的土壤,就是我们对世间的执著。在我们的感觉中,世间是常的,人生是乐的,于是就会执著不舍。但佛陀以智慧彻见的世间真相,却是无常而痛苦的。倘能具备这一认识,妄念就失去了生长土壤,更无法产生作用。反之,如果我们放不下这种执著,就不可能平息妄念,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执著就是在给妄念浇水,给妄想培土,使妄想迅速生长。  所以说,想要消除妄念,惟有真正认识到轮回之苦。这种思考,不是轻描淡写地想一想,而是年年想,月月想,天天想。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轮回是苦,人命无常。在反复不断的提醒中强化心行,直到这一认识成为我们确定无疑的观念。
  这种对无常和苦的思维,是修习任何法门的重要前行。就像播种前需要平整土地、清理杂草,庄稼才会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同样,正念也需要在良好的心灵环境中才能生长。对世间的执著淡了,内心清净了,佛号才不会被种种妄念所干扰,被它们侵占生长空间。这样的念佛,才会具有力量。
  ?世间的人,往往将家庭、事业、财富作为依赖,但这些依赖是会变化的,是不可靠的,还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烦恼。因为这些依赖是建立在沙滩上,倚靠得越紧,就会摔得越重,伤得越狠。当我们透彻世间本质,意识到这些依赖的脆弱和虚幻,所以才选择三宝作为归宿。  三宝,是佛、法、僧的全体。皈依佛,就是以佛陀为榜样,为成就目标。很多人对成佛认识不足,以为那是遥不可及的梦幻。事实上,成佛并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变成大殿中金光灿灿的造像,而是成就佛陀那样的慈悲和智慧。我们所以是凡夫,是因为内心充满烦恼,充满贪嗔痴,所以被尘劳缠缚,不得自在。佛菩萨所以是佛菩萨,也是因为慈悲、智慧的生命内涵所决定。因为智慧,故能断除烦恼;因为慈悲,故能自利利他。我们向往佛菩萨的境界和品质,因而发心皈依。所以说,皈依佛不只是把佛陀作为依赖对象,作为人身保险,而是发愿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品质。这才是皈依佛的真正意义所在。  皈依法,是以佛法作为改造生命的指南,改造人生的方法。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一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真相,一方面是为我们指出修行方法,使我们通过修行来开发自身本具的佛性。所以,法就是方法,是把我们从凡夫变成圣贤的方法。这个方法,也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依据的尺度。如果不是随时以法为对照,为指南,很容易在前进途中偏离方向。  皈依僧,是以贤圣僧的品质作为皈依对象。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师长指点,学佛是改造生命的工程,这就更需要依止善知识。虽然解脱依靠的是法,但我们对法的学习和运用,却离不开善知识指导。否则,我们所认识的往往是被自己感觉加工过的观念,是被自己妄念染污过的佛法。依靠这样的认识,可能使修行走上正规,可能抵达解脱彼岸吗?  所以,皈依三宝不仅是履行一番仪式,而是要以佛为榜样,以法为指导,在善知识的引领下,依法起修,最终成就自性三宝,成就我们信仰的目标。
  在修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佛菩萨传记,及高僧大德的行谊,以此加深对三宝功德的认识,加深对皈依对象的认识。经常做这样一种忆念,三宝在内心的分量才会不断加重,对我们的影响才会日益加深。  作为念佛者,就要不断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为万德洪名,惟有认识其中蕴藏的无量功德,念诵佛号时才能心口相应,念念得力。所以,我们每次念佛诵经前都要作一番思考,思考轮回是苦,思考人命无常,思考惟三宝堪为依怙,这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观察修。经过这番思考,可以将心调整到修行轨道。就像一张琴,必须把音调准才能奏出动听乐声。否则,同样是弹,就会发出杂音乃至噪音。  修行是一个调整和重复的过程。所谓调整,就是修正错误,把我们的心从贪嗔痴调整出来,从凡夫状态调整出来,从对五欲六尘的执著中调整出来。所谓重复,就是重复正确,在内心培养正念,并且不断巩固。  那么,正念又该如何培养?《阿含经》中,佛陀告诉我们有六随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每天需要反复忆念佛的功德,忆念法的殊胜,忆念僧的品质。忆念什么,就是在内心培养什么力量。我们念佛法僧,就是在培养和佛法僧相应的正念,这样才会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反之,如果念五欲六尘,就是在培养和贪嗔痴相应的妄念,这样就会杀盗淫妄,无恶不作。所以说,正念和妄念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效益。念佛法僧,内心会产生清凉;念五欲六尘,内心会产生躁动。我们是要清凉,还是躁动?  皈依三宝代表着生命重心的调整。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三宝的重要性之后,才会从自我中心的生命状态中走出,开始以三宝为中心的修行。所以,皈依后还要不断修习皈依,不断念佛、念法、念僧。在南传和藏传佛教中,都很重视皈依的修行。因为佛法的所有实践都是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惟有对三宝具足信心,才有可能以生命实践佛法。不然的话,最多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作为一种精神点缀,只是过着一种有宗教情调的世俗生活。
  前些时候听朋友说起在他家亲戚身上发生的一宗故意伤害案,当地一个女人因为情感问题,杀伤情敌。原来她年轻时与一个男孩子谈过恋爱,后来两人分手,各自另外找了人,恋爱结婚。后来当年的男友发达了,成了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富人,入有豪宅、出有名车。女孩一直生活不如意,后来以做小姐为生,过得潦倒不堪。她一直后悔当年的分手,时隔十多年了,依然放不下。觉得如果不是当年的分手,男友现在的一切都是她的;觉得男友后面娶的这个女人,妨碍了他们的破镜重圆,破坏了她的幸福。越想越把自己绕进去了,终于积愤成仇,杀伤男友后面娶的女人。  一些人有过完美的恋爱经历,导致后面一生过得不开心。总觉得当时不成是阴错阳差,是自己一步选择之错,觉得自己不该是这种命,这种幻想伴随终身,从而对现实不满。  实际上,错误的想法导致悲剧性的人生。两个人分手,说明命中不该在一起。注定在一起的人,一般都拆不散的。夫妻的八字排出来,福报肯定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很一致的。两个八字拿出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完全不相干,这两人肯定成不了的。能成夫妻,不是光有感情就行了,也不是有手段就可以成的,还要两个人有相同的命运,及宿世修来的足够的夫妻缘分。  失去过一个优秀的人,只能说明你与他(她)的福报不相称,或缘分不够,他(她)本来就不该属于你。人更多的时候应当学会面对现实,将自己当下的人生活得精彩一点,而不是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因此怨天尤人,毁了自己的生活。  二  前不久还在网上看到北京有一家培训机构,开设20000元人民币/30个课时的课程,教女孩如何嫁个亿万富翁。开学不久,就有2800多位年轻女孩报名。这则消息,只怕要让很多算命先生吐血三升。人的富贵贫贱,哪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改变的?  许多女孩子急功近利,老想嫁入豪门,非有车有房不考虑。为了高攀,甚至不择手段,没有了底线,往往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伤痕累累之下,一无所获。即使将就着嫁了个平常小伙子,也是万般的不情愿,觉得亏了自己,这为以后的生活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还有的人,因为有过完美的恋爱经历,过去的恋人就成了心中的一根标杆,婚姻中稍有不如意,就拿来比较,成了心上的一根刺,弄得自己的感情与家庭一团糟。事实上,恋爱是童话版,婚姻是现实版,怎么能拿来比呢?退一步讲,即使与当初那个人结婚了,你就真幸福吗?再完美的爱情,也经不起鸡零狗碎的生活折腾与无常岁月的消磨。  从命理上考虑,比如女命,要看这个女孩夫星如何,夫宫如何。如果这两者生得好,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心思,自能飞上梧桐变凤凰,不经意间就捡了个宝。如果这两者不好的话,比如夫宫之字破坏了整个八字的格局,那么给一百次回头重选的机会,也只会阴错阳差地嫁个歪瓜劣枣,即使是个好男人也会单单对自己不好。心比天高与命如纸薄,经常如同手掌与手背,相连在一起。  三  讲命运,并非让人就此认命。知天命,尽人事。人事尽得好的话,命也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命运的方法,不是画个符做个法什么的,如果有算命先生说可以通过做法事或卖个符给人改命,那百分之百是假的。画符能改命,他也犯不着干这个活儿了。要是看人家摆个摊儿不容易,可以给点钱,符就免了吧。  改变命运的具体方法,可以参看一本传记《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还有一本《了凡四训》白话版,网上找得到。看一看,也许你的人生从此不同。  追思:爱与恨是相对存在的,中间只隔着一张薄纸,稍稍一捅就过去了。由爱生恨的事,在这世间比比皆是,时间的翻云覆雨手,制造了太多爱恨无常的人生戏。恨的背面也是爱,轮回中,为之死去活来、爱之入髓的眷属,很多只是为了偿还宿世的债。
  知足者常乐(图文)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故事网 作者: 点击次数:906
字号:放大 普通  妻子菩萨.jpg  十多年前,我们邻村的一位老太太在县城抽中了20万的彩票大奖,你可以想象这笔横财带给她的快乐。那时的农村,20万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哪知道不久之后,乐极生悲。钱拿回去,儿女们就要分配了,亲戚也想沾点光,这就存在一个分配方式的问题了。儿子们各人有各人多拿少拿的理由,女儿也争分配权。亲戚们不能强要,但以种种理由借钱的人就多了,有没有打算还,只有天知道——毕竟这是横财。最后下来,钱分得一分不剩,儿女与亲戚全部得罪光,老太太反倒成了孤家寡人。儿女亲戚之间,也因为财产的纠纷,一个个相互成了冤家。  钱本来能解决我们的许多问题,带来很多生活的便利,但面对财富的心态不对,财富也不见得能带来快乐。现代人难得逢上太平盛世,很多人富足了,但生活得更快乐吗?我看不见得。事实上,在温饱线之下,财富对幸福的影响非常大;但一旦超过温饱线,快乐程度就与财富没有多少关系了。  我认识一位女孩,是父母的独生女,宠得跟心肝宝贝似的。家里又有钱,父亲做企业,月收入以数十上百万计,她自己在美国留学,可以说是公主般的福报。但她在家在外都活得非常孤独、非常苦闷,一天都过得不开心。与她聊起来,她的世界一片灰暗、满目疮痍。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这就需要知足心。有了知足心,少有所得,就有快乐;没有所得,也会满意于现有的一切。若能以这份心去面对世事,就少了许多烦恼,平添了许多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心态的不同。  上面事例中的儿女,若是有了知足心,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该是多大的快乐?那位富家公主,若是懂得满足于现有的一切,那她是多大的福报?心态一变,苦乐由此而变。诸法心生,一切皆起之于心。
  老乡贴的图片好,前面那个面皮店在哪条路上,另两张是否市政巷,请老乡指点  
  阅兵直播观看中,领导人接见结束了,重头戏要开始了  
  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平等和睦、携手踏向新征程  
  阅兵直播观看中,领导人接见结束了,重头戏要开始了  
  老乡贴的图片好,前面那个面皮店在哪条路上,另两张是否市政巷,请老乡指点  那个面皮店是柳林镇上的,机场那里。
  这家面皮店城固一中附近,很干净,味道不错1
  幸福的人都是想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想你少年激越,猛志常存,而今也算是衣锦翩翩,故地重游,自然有些许荣顺豪勇之心,然则,上天愚弄,于世蒙尘,故友亲朋不如意者亦常有哉,此番油菜花正艳,于你是兴,于他人则伤心人临伤心地,岂能不伤怀哉  
  世人皆苦,唯有痛下决心,勇猛发出离心,发菩提心,精进修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才是夙愿!
  转载-----------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人这一辈子,我只能说,有些事是出乎意料的,有些事是情理之中的,有些事是难以控制的,有些事是不尽人意的,有些事是不合逻辑的,有些事是恍然大悟的,但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别忘了自己的本心,自己的良心,自己的性格还有自己的原则。  人生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做好眼前的事。活在当下,才是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最佳生活方式,才是一种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当你活在当下,既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让你忧心时,你才能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所有的困难都是上天给你预设的劫难,使你坚强,所有的挫折都会让你吃一堑长一智,使你充实让你睿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不尝过人生百味,哪能懂得人生的真谛。  生活最大的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欲望太盛,就会造成种种痛苦和不幸;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所以,要追求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永远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苦短,好不好都不必遗憾,乐不乐都不要失望,过得好是精彩,过不好是经历。人生在世,一辈子不长,只要你尽过心,用过情,也就不必遗憾,更不必悔恨。值了,走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眺望天上云卷云舒。此古语甚好,于得志者可修心性增福报,于惆怅者可解痴念明心性。自偶得一直居于心中,时有回味,自问自答消暑解寒  
  生活中,当你感觉身边的人,漂亮不够,力量不够,财富不够,地位不够,身份不够,聪明不够、智慧不够,能力不够,悟性不够,脸皮不厚时。你就是他的痛苦,你就是他的地狱。因为,他就是他,而你是要改变他的外力。当你把美丽、成功、潇洒传递给他人时,其实你是在传递一种痛苦。  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你要想过幸福的日子,就一定要学会接受参差多态的社会和现状。富是一种生活,穷也是一种生活,美是一种生活,丑也是一种生活,聪明是一种生活,愚蠢也是一种生活,成功是一种生活,失败也是一种生活,从美学的角度看,生活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不同!  唯有客观公正、责任宽容、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真诚坦然、善良正直的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不给别人带来痛苦。真诚、平等,自由是一种幸福。爱他、接受他也是一种幸福。  木虫原创,谢绝抄袭。
  慈诚罗珠堪布:要将佛法融入生活 首先要有正知正见  日 07:0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虽然从表面上看来,痛苦源自外界,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  要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所以他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转:任何时候,都不要瞧不起别人…鸟活着时,吃蚂蚁;鸟死后,蚂蚁吃鸟。一棵树可以制成一百万根火柴,烧光一百万棵树只需一根火柴。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瞧不起别人时,只不过别人不和你计较!花,姹紫嫣红,却只是昙花一现: 树,朴素寻常,却可以百岁长青。活着,低调做人!  
  例行顶帖  
  转载------------------------乡村奇事,千奇百态,现说一例。  在我老家那里有一对夫妻,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但都死了,大女儿如果今天还活着的话,也该四十多岁了。 两个女儿相差有个四五岁,在女儿们小时侯男主人在镇供销社上班,那可是那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一家人生活的幸福快乐。不幸的是大女儿长到十二三岁时得了白血病,夫妻俩人领着女儿住遍了各大医院,日子都不过了,钱也花尽了,也没挽回女孩的生命,到她十五岁那年还是死了。  大女儿死了,他们就把爱都倾注到小女儿身上,一次小女儿在路边玩耍时被一辆拖拉机撞到,赶紧拉到医院抢救,遗憾的是早已没有了呼吸,医院叫他们回家处理后事,只好抱回家,夫妻二人痛不欲生,简直活不了了,邻居们都可怜的哭。可是这个女孩并没有死,慢慢的又有了呼吸活了过来,家人喜极而泣,对这个失而复得的孩子更加疼爱,日子又归于平常,女孩在慢慢长大,到这个女孩十二三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她也得了白血病,不忍心女儿受罪,这个家庭再次踏上求医之路 ,倾家荡产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也没留住小女儿的命,巧得很到了十五岁那年,她也死了。  临死之前,她说了一句叫父母瞠目结舌的话:我够了,再也不来了。联想到小女儿死而复生后,许多生活习惯,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简直就是大女儿的翻版,原来只是认为姐妹相似很正常,听了小女儿的话禁不住心惊肉跳。小女儿真的死了,大女儿附在了小女儿的肉身上复活了继续讨债,债讨够了所以死了。  女主人的娘家也住在本村,父亲是个盲人,会算卦算的还很灵,远近闻名,人称刘先生,小外孙女死了,刘先生和夫人去女儿家看望女儿女婿,告诉他二人说,早就知道结局是这样的,他老早就算到这卦,女儿今生会生三个孩子,孩子的命运是:两朵荒花一个果。以前之所以不告诉你们,是怕你们承受不了,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命该如此别再伤心了,再生会生个男孩子,这个孩子会顺顺利利的长大,传宗接代,夫妻二人听了父亲的话悲伤痛苦的心情才有点释然。果然一年之后,生了个大胖小子,如今也成家立业了。  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坑蒙拐骗偷,不正当赚得越大赔得越惨,欠下的帐迟早要还的,讨债人投生做了你的儿女,乖乖奉还加倍奉还要承受痛苦煎熬,切肤之痛情何以堪?愿大家以此为戒多行好事结善缘,积下阴德,门庭自然兴旺发达。南无阿弥陀佛。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箱拆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