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帐单不清,要去上哪里部门投诉驾校找哪个部门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农村人的特点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农村人的特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44|
上传日期: 12:26: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农村人的特点
官方公共微信我有一农村信用社定期存款帐单没到期上面显示支取方式是其他我不知道密码有身份证户口本可不可以取_百度知道
我有一农村信用社定期存款帐单没到期上面显示支取方式是其他我不知道密码有身份证户口本可不可以取
未到期的定期存单,是要凭本人的身份证支取的。你看一下是否有通存通兑标志,如果没有,那只有去开户网点支取。如果有密码,却忘记了,也要凭身份证,本人去开户网点进行密码挂失,重新设置密码后方可支取。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需要本人持本人身份证,定期存款单、本人护口进行支取
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地球母亲的帐单
小学想象作文
地球母亲的帐单
查阅次数:0次 发布人:admin
地球母亲的帐单_650字&&&&&& 一个非比寻常的一天,地球母亲把它的子女找来,说是要宣布它为儿女们所付出的帐单。&&&&& &它的子女一收到消息,第二天就赶来了。由于发布会的会场设在沙漠里,所以以往渺无人烟的沙漠今儿也变得热闹起来。来参加地球母亲帐单宣布会的有黑头发的亚洲人,有蓝眼睛的殴洲人,有达官贵人,也有朴实无华的乡村人,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球儿女。过了一会儿,一个饱经沧桑,遍体麟伤的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她正是无私奉献,哺育无数子女的地球母亲。当这位地球母亲出现在她的字女面前时,大家脸上都写满了疑惑。大家都互相疑惑不解地问对方:&我刚出生时母亲还是花容月貌,为何这许久不见,母亲便变得如此苍老?&大家疑惑许久后,一位老大爷的言语,让大家恍然大悟。他说:&或许,是母亲付出的太多,而我们回报得太少的缘故吧!&顷刻间,大家都茅塞顿开。是啊,母亲为了我们,倾尽她的所有,而我们是怎样回报她的呢。儿女们只会无节制的滥砍滥伐,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使得绿洲变成沙漠&&让我们的母亲遍体麟伤,不再年轻。儿女们想到这,都沉默无语。&&&&& & 发布会开始了。母亲用她那沙哑的声音,向儿女们宣布着她的帐单。&&&&&& &我为大家提供了生活的土地,美丽的家园。价格为0元。&&&&&&&&我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价格为0元。&&&&&&&& &&&&&&&&&&我为了哺育你们,倾尽了我一切的一切,付出了我的所有,价格为0元。&&&&&&&&&总计:0元。&&&&&&&& 听了母亲所宣布的帐单,儿女们无不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泪,沙漠顷刻间变成了泪海。儿女们都纷纷表示从此要好好善待自己的母亲,让我们的母亲重焕光彩,青春永驻!&&&&&& 地球母亲一次帐单的发布会,一次感人肺腑的发布会!&&&&&
母亲节致母亲的一封信_600字母亲节致母亲的一封信钱灏亲爱的妈妈:&&& 您好!&&& 我是您的儿子,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非常感谢您哺育了我14年,如今您的儿子长大了,为了报答那说不完的恩,我在此写给您一封信,表达我对您的感恩。要追回到我在读幼儿园的时候,那时的您每天带我上学,放学了就会准时的站在校门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似乎从来没有一次迟到过。每当我在幼儿园里受伤时,您总是安慰我,叫我下次要小心一点;每当我在幼儿园里学会了新知识,我总是与您先分享;每当我在幼儿园里受到了什么委屈,我总是和您说;每当我&&就这样你陪我度过了在幼儿园里的时光,后来读小学了。那时的您,一直奔波于杭州、宁波等地,跟本没有时间回家,只有双休日才回来,但我在心里一直盼望着您回来。记得有一次,我的红领巾被同学弄脏了。双休日,我拿回来让您洗,您一开始一直没有帮我洗,到了周日晚上您才注意到,就连忙洗好。第二天您来到学校给我送来了那块红领巾。您还记得吗?在那一年冬天,我的耳朵又生了冻疮,这是我的&家常便饭&。您又要去杭州了,但又怕我的冻疮生的太厉害,于是千辛万苦去买了一瓶云南白药,并给我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让我每天要拿云南白药膏擦一擦,不要偷懒,并且嘱咐我早上去学校要带耳朵套,不然冻疮生的更厉害。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那张写在a4纸上,满满的,写着爱的便条。我记不清您给我买过多少云南白药膏,唯独那瓶我珍藏至今。母亲啊,您是世界上圣洁的化身,就连那唠叨里也装满了爱。如今,我上了初中了,您也不如以前了,您为您的儿子操劳了半个青春,那就让我来回报给您半个青春吧!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儿子&&&&&&&&&&&&&&&&&&&&&&&&&&&& &&&&&&&&&&&&&&&&&&&&&&&&&&xx.5.8&&&&&& &&&&&&&&&&&&&& &
“三八”节母亲的节日_400字&&& 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结了,也就是天下爱母亲的节日,我想了想,当妈妈的也不容易,整天为我们子女操劳,她也应该休息了,我准备送份礼物给妈妈,可是送些什么呢?送贺卡,妈妈不怎么喜欢,写信?不好,不好,太烦人了。对了,我知道送什么了!这个礼物一定是最珍贵的,没有的卖,妈妈收到了一定会很开心!&&& 我早早地就在准备礼物,我很仔细地做,一针一线地。这个礼物就是手工制作,经常看妈妈缝衣服,看样子很好玩,所以,我也想大胆的试一试。我在一块手帕上,很认认真真地缝,生怕有不足的地方,我一共用了3种颜色,分别巴&三八&风尚了红色,&节&缝上了灰色,&快乐&缝上了紫色,这个作品,我用了半天时间。&&& 因为我太高兴了,所以在3月8日的前天晚上,我就送了,当妈妈收到了我的礼物后,连声说:&谢谢,谢谢。&我知道,她当时一定觉得很高兴,很开心,会觉得很欣慰,这是我送给母亲的第一份礼物,索然缝的不是很好,但表达了女儿对她的一份孝心。我祝您健康长寿,原您工作顺利。您可是我最可敬的母亲呀!
伟大的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已经流传了很久,好多孩子都是在这首歌的陪伴下长大的。我也不例外,这首歌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十一个春秋。也许有人认为母亲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海水;也许有人认为母亲是草原上一根普普通通的小草;也许有人认为母亲是一块铺路石。但我却认为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比那贝克•汉姆、姚明、孙悦更加伟大。我爱我的母亲,但我更爱母亲那种宽容、坚强和与众不同。&&&&母亲爪子形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那踏踏的鼻子下,有一张经常泛青的嘴巴,还有那洁白的牙齿和乌黑发亮的披肩发,构成了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母亲。&&&&妈妈是不记仇的,在我七岁那年,病魔夺走了爷爷的生命,但我并不伤心,因为我没有和爷爷一起生活过,感情淡薄,妈妈也跟我一样,但当到了爷爷的灵堂时,妈妈却泪如泉涌,哭得很伤心。我好奇的问:“妈妈,爷爷在世时,经常骂咱们,嫌你生了个女孩,对咱一点也不好,他去世了,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妈妈愤怒地睁大眼睛说:“你怎么瞎说,那是他老人家对我特殊的爱,老一辈有老一辈的观念,你不懂……”听了妈妈的一番教导,我的金豆豆也顺着脸颊不住的往下流。&&&&妈妈还很坚强,前几天,妈妈在切菜时不小心把指甲盖切破了,当我回到家时血直往外冒,但妈妈还在厨房,妈妈递给我五角钱,让我去买一个创可贴,我以刘翔百米冲刺的速度去买了一个创可贴,然后赶快给妈妈贴上。妈妈咬着牙继续坚持做饭,我被妈妈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妈妈与众不同,教子有方。大多数家长都是临时抱佛脚,在孩子考试的前几天才督促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便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青椒炒肉丝”。妈妈却不同,平时对我严格要求,临近考试就想法让我放松,即使考试有失误,也不打骂我,并且用“吃一堑,长一智”这一谚语来鼓励和安慰我。使我总是在学习上充满信心,成绩优秀。&&&&妈妈,您是我的偶像,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学习您的宽容、坚强和与众不同。 两位母亲&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同样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妈。然而,高考的一份档案表上只允许填一个。我必须选择,虽然这是令人痛苦的。 我不能放弃生母,她是我的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力。而我,是她生命的延续。 虽然她和爸爸离婚了,我跟着爸爸生活,但我经常去她那里小住一段日子,她自然也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虽然她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地做些小生意糊口,但我每次去时她总是倾其所有。 血浓于水,世上哪有娘不爱儿的。 然而我也不能不填后娘,她实在是对我和弟弟太好。 后娘到我家来已经5年,后娘曾经结过婚,后来又离了婚,而她的亲生孩子在幼年时便夭折了。于是,5年前她来我家是只身一人。 后娘她有工作,又存有钱,她根本无须图我们什么,但她却心甘情愿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来照顾我和弟弟,和父亲并肩挑起沉重的家庭负担。 对我和弟弟这两个与她无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她的照顾令邻里们都感动了,我更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一切语言描述这伟大的非血缘关系的母爱都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我,我在父母离婚时判给生母,只是跟着父亲读书,所以我与她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然而,我总记得,有一次我打完篮球回家突然“抽筋”,她看到后立刻用毛巾浸滚开的水给我在筋鼓起来的地方敷,结果我亲眼看见她双手烫起了水泡…… 她曾和父亲怀了一个孩子,但因为我和弟弟,最后这个还未出世的小弟弟或是妹妹被打掉。这件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也将是我一生的愧疚。是我和弟弟扼杀了她的血液在这个世界上流传的权利,然而她待我们一如从前,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正是如此,曾叫她“姨”的我和弟弟,早已经改口叫她“妈”了。 双份的母爱摆在我面前,都是这样无私、博爱而伟大。这爱越是深,我越是觉得沉重,我不可以对不起她们中的任何一位,但我又必须从中选出一位来,我只觉得这选择真的很难很难…… 母亲&母爱&感恩_600字母亲母爱感恩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着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我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让我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我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就叫“母爱”!妈妈三十六岁了,无情的岁月已在她的眼角留下了皱纹,生活的辛劳使妈妈看上去比她的同龄人显老,我知道大部分都是由于我的原因。妈妈非常疼爱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我吃,每年我都要买几套新衣服,而她自己却穿得很朴素。妈妈也很严厉,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高,每天帮我检查作业,我遇到不会的问题,她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明白。我现在正在学舞蹈,她每天陪着我去少年宫练舞蹈,风雨无阻。我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妈妈的功劳。小时候的我身体很弱,经常得病。又一次,我得了重病,大夫不让我吃饭,只能喝水,我饿得非常难受,竟拿着小勺隔着玻璃去盛饭,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看见妈妈眼里含满了泪水。妈妈为了我的病情,想着大夫一再叮嘱的话,只好忍住不让我吃东西,抱着我来回走动,这一抱就是几个小时。妈妈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给我力量、给我安慰,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病终于痊愈了,而妈妈却消瘦了很多。当时我还有点恨妈妈,现在想想,她都是为我好啊!妈妈,你还记得那次吗?我数学考试得了90分,当时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等待暴风骤雨的来临。没想到,您并没有训斥我,而是和我一起分析丢分的原因,经过检查,发现有6分是因马虎才丢的。你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马虎是个很大的缺点,是由于缺乏细致造成的,没有认真,什么事也办不好,明白吗?”妈妈,现在我明白了。当我含泪抽泣着将作文读给同学听时,他们都为我鼓掌。这掌声就是我们对您的谢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第二小学四年二班杨红瑞指导教师王辉
【上一篇】
【下一篇】
········
作文排行榜
作文相关范文
········说明:2005年感动天涯的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女医生李春燕8月份来到北京,作客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将自己的酸甜苦辣都向观众们实话实说。本来我是应当让大家收看节目的,但由于播出时间一再修改,所以就没通知大家了。目前只是把那次节目的内容文本贴出来,供天涯上的朋友们阅读。    [实话实说]乡村女医生
    央视国际 (日 16:50)   消息(实话实说):       嘉宾:       李春燕:贵州从江壅县里乡大塘村乡村医生   孟凡斌:李春燕 丈夫   刘志洁: 一个进行社会调查的志愿者   王昆:“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者     主持人:首先欢迎各位来到《实话实说》,我先把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年轻的朋友,给各位做一下介绍,刘志洁,我们先欢迎她的到来。刘志洁是跟随一个基金会,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她是一个志愿者,她去的地方是贵州,那个地方特别特别远,在你长这么大之前,有没有去过那么偏远的地方?     刘志洁:没有,这是最远的地方。     主持人:是在一个山坳里还是山尖上,还是在什么地方?     刘志洁:这个真是忘了。     主持人:反正要爬山。     刘志洁:开着车进去,反正一路上晕乎乎地就进去了。     主持人:你晕车了,所以就忘了,晕得很厉害。     刘志洁:对。     主持人:你曾经告诉我说,在去贵州之前,做社会调查之前,做志愿者之前,你觉得完全是一种很轻松的心态。     刘志洁:对。     主持人:看风景、旅游?     刘志洁:对。     主持人:像采风、旅游、原生态的居住?     刘志洁:对。     主持人:直到刘志洁碰见一个人,直到发生了一件事,使她当初的心情完全变了一个样子。那我们就来挖一挖,这个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人,或者是事,先来看第一张照片。一个赤脚医生,她正背着药箱,干吗?正背着药箱?     刘志洁:当时她刚出诊完,想回家。     主持人:接着发生了什么?     刘志洁:她都回家了,又接到一个电话说,一个家里的孩子早产7个月,可能是状况比较危险,让她去抢救。就是底下颜色非常深,有点儿发紫的那个,是一个小脑袋,李春燕 当时从(婴儿)嘴里吸一些,从母体里带出的分泌物。     主持人:在她抢救的过程中,刘志洁一直在跟她妈妈保持通话,她妈妈曾经做过赤脚医生,有过一线医疗的经验,你当时跟妈妈通话的时候,问了妈妈几个问题,妈妈怎么回答的?     刘志洁:就是问我妈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妈妈第一反应就是说,你那儿现在有什么设备。     主持人:她问了哪些设备?     刘志洁:氧气。     主持人:妈妈说有没有氧气,你说没有。     刘志洁:对。保温箱,早产儿应该有保温箱子,也没有,吸痰器也没有。     主持人:你都回答说没有。那妈妈怎么回答你的?     刘志洁:这样的条件啊,还是做好准备吧。     主持人:情况会不太好。     刘志洁:不太好。     主持人:但是她没有放弃是吗?还在极力抢救?     刘志洁:对。     主持人:为什么你们俩开心了呢?     刘志洁:因为把这个孩子送到医院之后,这个孩子突然救活了,活了那么一小会儿。     主持人:放在哪里?     刘志洁:放在一个保温箱里,当时他活了一小会儿,我们就特别高兴。     主持人:你觉得你们的抢救有了好的结果。     刘志洁:对,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活了,大家都很高兴。     主持人:这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刘志洁:活了一小会儿,后来又不行了,最后还是去世了。     主持人:整个过程你都经历了。刚才刘志洁在讲述中,一直称呼这个赤脚医生叫李春燕 ,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想了解的一个人。你好。     为了让大家了解坐在我身边的李春燕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大屏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月亮山深处的从江县壅里乡大塘村,28岁的李春燕 除了要向其他村民一样下地干活外,她还要给村民打针、看病、开药,要为产妇接生,要为村民接种疫苗,因为她是村里惟一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赤脚医生。从卫校毕业后就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 ,在收不到药费,买不起药品,村民医药知识匮乏的艰苦条件下,竭尽所能,用自己稚弱单薄的双肩,挑起了全村2500多人的生老病死。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村民常能看到背着小药箱的她,在山间小道匆忙赶路的情景。五年时间,她已经成为村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白衣天使。     主持人:李春燕 在你们村要负责2500人的,可以说生老病死是吧?你学医学了几年?     李春燕 :学了三年的卫校,只是一个县卫校。     主持人:学了三年?你到了这样一个地方,然后把所有分科的要求,都得自己一个人来做,你心里慌吗?     李春燕 :当时刚到那里去看病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紧张。最初可以说是是一边看书,一边看病。     主持人:你今天带书了吗?     李春燕 :带来了。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你带的书。     主持人:《社区常见病的中西药治疗及其分析》,这个药箱里的东西都是你常用的。这把镊子呢?     李春燕 :这把镊子可以算是我从我爸那里“偷”来的。     主持人:从你爸那里“偷”来的?你爸爸也是乡村医生?     李春燕 :我爸爸是乡村医生。     主持人:你为什么不自己买一个?     李春燕 :因为当时没有钱,刚开始的时候,这一把镊子、止血钳都是三十多块钱。     主持人:三十多块钱一把,你买不起?     李春燕 :当时我都买不起。     主持人:你那里等于说什么都没有?     李春燕 :当时什么都没有。     主持人:还有很多是药,这些常用的药都是自己买的?     李春燕 :自己买的。     主持人:比如你给他们打完针、敷完药,是给你钱还是怎么样?     李春燕 :当时他们没有钱,有的是几个月之后再给,有的是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再给?     主持人:赊帐。     李春燕 :都是赊帐的,有的人也是,如果他没有钱,他就用鸭蛋或者鸡蛋来换,替钱。在我们那里,一个鸭蛋或者一个鸡蛋在那里卖五角钱。     主持人:他就当五角钱给你?     李春燕 :他就当五角钱给我。     刘志洁:他们的钱好像就是以一元一元来计,不像在城里,好像一说就是一百元一百元。     主持人:一元两元这样欠你的账,加起来的总数有多少,欠了多少了?     李春燕 :一般都是几千块钱。     主持人:那得欠多少年啊?因为他也就一块钱两块钱,加起来三千多块钱的话,这是多少年欠下来的?     李春燕 :也就这五年之中吧。     主持人:我能看看你的账本吗?     李春燕 :我账本,这是最初时候的账本。     主持人:欠三块六毛钱。     李春燕 :这是从2001年11月开始。     主持人:从2001年11月开始,欠三块、两块、四块五、五毛钱、一块四。第一年就记了满满一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实在是办不下去了是吗?你所有的家当都在这个里面了?都投进去了?你自己家里面靠什么生活呢?     李春燕 :我和农民都是一样的,也都是靠种田种地。     刘志洁:她在他们那块儿算很穷的,别人家很穷,她的家是一个废墟啊。下雨什么的,把她的家冲垮了。     主持人:她把钱都买了这些,也不去修房子?     刘志洁:我觉得是这样,有一点点钱也买药了。当时我看药箱里还没有这么多药,这已经比当时多很多了。     主持人:其实你还借了很多钱,我要把她借钱的“债主”请上来,有请孟凡斌。     主持人:李春燕 从你那儿借钱的总数有多少?     孟凡斌:她跟我要的钱,填进去的,估计有五六千块钱。     主持人:你有没有让她还过?     主持人:她还不起呀?你也太小看人了吧。     孟凡斌:她做那个根本没赚过钱?     主持人:没赚过钱。     主持人:借条呢?     孟凡斌:借条被我烧掉了,搬家的时候。     主持人:谁烧的?     孟凡斌:我。     主持人:她借你的钱,你干吗还把借条烧了呢?     孟凡斌:都两三年了,她没有钱还给我,我不烧掉干吗。     主持人:世界上有没有这么好的借债人啊?没见过吧?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对她这么好?是她男朋友啊?现在有这么傻的男朋友呀。是她什么?是她丈夫。对了,傻了才能当丈夫呢,说得非常对,孟凡斌,李春燕 的丈夫,把李春燕 娶进他们家门,做赤脚医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把家里能用的、能挣到的钱,全部都买了药,买了看病所需要的所有的东西,是吗?可是我却听说,有两次你要离开这里,不做医生了?     李春燕 :那是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因为我的药已经断了,我的能力也有限,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力了。     主持人:主要是药断了,药断了是因为你没有钱了。你不好意思再问他借了吧?     孟凡斌:我也没有了,我可以说是破产了,没钱了。     主持人:你只见钱出,不见钱进,所以非常着急是吗?     孟凡斌:好像麻木了,没有什么着急不着急的,太多了。     主持人:中国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什么多了不怕痒来着,就这意思。     主持人:等于说你在前面背着药箱给他们治病,其实大后方是孟凡斌一直在支持你。     李春燕 :对,一家人都在支持我,家里面他爸爸妈妈商量,把两头牛卖了两千多块钱,给我进的第一批药。     主持人:那你们说出去打工,不做乡村医生了,要走。可是为什么没走,还留在那儿呢?     李春燕 :我们俩想出去的时候,当时村民听到我们要出去,这些农民欠一块两块的,然后纷纷送来了。在星期天的晚上,我就收到了一百多块钱那些药费,到后来他还问我,现在药钱又有了,你还出去打工吗?我说肯定不去了。     主持人:能还一百多块钱,你就不走了?     李春燕 :不走了。     孟凡斌:她这人说话不算数。     主持人:她说话不算数的事很多吧,不止这一件吧?     孟凡斌:借钱不算数,我也原谅她了。去打工,都联系好了,有个战友在东莞打工,给我找了一份工作,当保安。没有路费,星期天,我们两个挑米到县城去卖了,路费也有了。     主持人:多重呀?     孟凡斌:我挑那挑96斤。     主持人:你一个人挑,还是你们俩换着挑?     孟凡斌:她根本挑不动,我一个人挑到那里去的。     主持人:卖了多少钱?     孟凡斌:就几十块钱吧。     主持人:没走成,卖稻米的钱干吗了?     李春燕 :全都给我进药了。     主持人:又进药了。     孟凡斌:我就到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两个多月没回家。     主持人:你生气了?     李春燕 :因为他对不起朋友嘛,首先让他战友跟他联系工作,说去打工也是我提出的,说不去也是我变卦的。     主持人:所以他就生很大的气。这会影响你们俩的感情吗?     孟凡斌:没有。     主持人:家里日子的艰难,会影响你们俩的感情吗?     孟凡斌:没有。我们两个有两年过春节的时候,都是借钱过年的。     主持人:跟谁借钱?     孟凡斌:跟我堂哥,借了100块钱。她说这日子太苦了,我说你知道苦就好了。这也不算苦,我们俩的感情还在,我们最富有的就是感情。     李春燕 :我记得他跟我说穷,不要紧,反正我们两个还有本钱。我没什么本钱,他说穷的只剩下感情了,那还不是本钱呀。     主持人:我知道小孟为什么能把李春燕 这么好的女子娶回家,会说。     孟凡斌:不是会说,是谦让一下。     主持人:浪漫一下。     孟凡斌:太苦了,再不浪漫,那更苦了。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是不是你们俩感情很好,所以说起这样的事情,可以谈笑风生,不是特别计较,是这样吗?     孟凡斌:在别人看来,我们俩的感情很不好的那一种。     主持人:为什么呢?     孟凡斌:我俩不爱说话,在一起不爱聊天。     主持人:是吗?     李春燕 :在农村来说,去干活,也得夫妇去干活,都是一起做,一起上坡,一起回家的。一般我们俩就跟别人不一样,要走的话,他不是说回家了,他不是这样说。他在地头,要回家了,他拣一个小泥土块,砸了我一下,这就表示回家了。     主持人:他又干农活,还要看病,还要带孩子。     李春燕 :我每天急匆匆去看病,家里的农活干不了,地里的活,家里的活,我做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有村民,那些妇女去帮我做了。     主持人:她们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对你的好,是吧?     李春燕 :十多个妇女,把二十挑玉米给挑到家里来了,她们还开玩笑的说,老板,你收玉米吗?我一看,怎么十多个妇女,全都把玉米挑回来了。所以我感觉这些在感情上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你舍不得离开他们?     李春燕 :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他们对我也有一种依赖性,只要一生病了,就找我,随叫随到。     主持人:小孟,你有没有觉得,在村子里,你老婆的威望很高啊?有压力吗?     孟凡斌:我肯定有压力了,她威望越高,我压力越大。     主持人:为什么?     孟凡斌:她需要的钱更多,需要本钱嘛。     主持人:你们家有没有人在村子里面当干部?     孟凡斌:我父亲当了四十多年的村支书。     主持人:在你们村,是村支书威望高,还是李医生的威望高?     孟凡斌:肯定是她的威望高一点。     主持人:真的?我这样说,你爸不会不开心吧?     孟凡斌:开心。确实也是这样。     主持人:你愿不愿意夸夸她说,医术好,对人家特别用心。     孟凡斌:医术我不敢说,为人特别好,没有心眼,所以我也是喜欢她这一点。不管你骗她,她不知道你骗她。     主持人:你就看上这一点了?     孟凡斌:对。     主持人:我有两个朋友想给你们介绍,一个是李春燕 会比较熟悉的,是刘志洁的妈妈,她在前面讲过,在抢救早产儿的时候,刘志洁一直在跟妈妈打电话,我们大家认识一下高云医生。还有一位朋友,王昆医生,王昆医生现在主要在做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李春燕 很开心,也就是王昆医生对乡村医生的情况,比我们了解多了。王昆能不能跟我们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朋友解释一下,“赤脚医生”和“乡村医生”是不是一个概念?     王昆:我也不是权威,我尽我的能力给大家介绍一下。应该说,“赤脚医生”是一个时代的概念,是有时代烙印的概念。在八十年代以后,严格说“赤脚医生”已经不存在了。我觉得就我所知,大概是在1964年左右,最早出现“赤脚医生”的称谓,指当时没有纳入国家正式编制的、非正式的乡村医生。     主持人:也就是他们没有国家工资,他们的生存靠什么呢?     王昆:这叫“赤脚”嘛。再早,他们叫“半农半医”。     主持人:也就是她账本里面的记录,是她生存的惟一渠道?     王昆:我接触过像云南、山东一些赤脚医生,大部分不是像李医生这样的,他们多少都有一些补贴。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省市,一个月给一百元到两百元的补贴。     主持人:你这根本都没有补贴,一分钱都没有,是吗?     李春燕 :这几年下来没有,从今年吧,因为乡里面做预防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月我得八十块钱,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得到一百块钱,第二次的时候,我又得了一百块钱,总共是两百八十块钱。     主持人:那也还不清你欠小孟的账啊?     孟凡斌:一个月两个月,一次拿那么多钱,一年就给她那三次。     主持人:高医生,我请问一下,你听了刚才李春燕 对她当地的生活的描述,和她从医的条件,和你那时当赤脚医生有多大差距呢?     高兰:我觉得好像差距不是很大,因为我那个时候插队到的是牧区,赤脚医生,就是大队出一点儿钱,买了药以后,你把药发给村民就行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药是大队买的?     高兰:对,那个时候是大队买的。虽然说是缺医少药,但是在经济方面,不像春燕这样,出现这么困难的局面,不是说抗不下去了。最关键的,我觉得那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碰上特别严重的病,那时交通特别不方便。     主持人:事隔这么多年,因为你现在已经不做赤脚医生了,可是你今天还能看到这样一个赤脚医生,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高兰:我觉得挺亲切的,因为我当赤脚医生当了六年,所以一看到春燕,就非常理解春燕。她碰到的每一个病人,她自己怎么样去出诊,就回想自己当年真是这样过来的,特别亲切。     主持人:我们前面节目的开始,和刘志洁一起回忆了一个早产儿的去世,那件事情虽然给刘志洁本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可以说,李春燕 经常在一些生死线上要看到这些情况,生老病死。但是她在给刘志洁的信里依然提到这件事。     观众:我能插一句吗?     主持人:您稍等,您说。     观众:首先我觉得你,第一、不专业,第二、是不敬业。我先说你的不专业,因为我母亲也是农村的赤脚医生,我今年35岁了,我妈就做了36年(赤脚医生),我们村20岁以上的孩子都是我母亲接生的,她至今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日期。单纯从你这个案例上来看,你不专业在哪儿呢?首先刚才讲,农村的赤脚医生有一个预防和保健的作用,七个月就生产,那肯定是早产,农村的医疗条件什么都没有,你完全应该经常去检查胎儿的心跳。     主持人:我理解你的意思,你是说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个早产儿,应该去医院生,对吧?     观众:对。我不清楚你现在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主持人:她如果没有职业医生资格,我们怎么能让她面对亿万观众呢?     王昆:我能理解这位先生急迫的心情,因为他妈妈肯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乡村医生,所以在接产这个环节上还有很多疑问。这是可以理解的。乡村实际上是需要像李春燕 这样的乡村医生,虽然她的水平可以通过培训有所提高。像李春燕 这样的,我觉得你提出的是对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职业医生资格。我想,以我对她的判断,她通过国家职业医生资格考试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不经过培训。怎么办呢?国家在2003年又出台了一个《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就是要给这样的乡村医生一个法制化、合法的承认。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提到,对乡村医生要经过中专以上的学历教育,再经过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取得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请注意,我这里提了“职业助理医师”,这样一个称谓是我们国家独创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质疑精神,《实话实说》非常欢迎这样的朋友,所以我也感谢你。     主持人:李春燕 是卫校毕业的,你的其他同学都在哪里工作?可以告诉大家。     李春燕 :其他的同学有的外出打工了,我们同班的同学,原来我们是从江县三个县城的,每个县有二十五名同学,现在我们的同学就是,在去年我们卫生局在招我们去考试的时候,我遇上的同学只有三个,两个男生,女生只剩下我一个了。     主持人:就是只剩下他们三个同学在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我觉得这个经历可反映出前面王昆所讲的,也许能解释这位先生的疑问,就是什么样的人能留在那个村里,为他们治病,哪怕就是一个赤脚医生。     王昆:我也是一个医务人员,今天来到这里,听了李春燕 的叙述,首先我觉得特别骄傲,现在有这样一个医务人员的代表,我觉得这种代表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代表,不是业务水平的代表。在这样一个场合,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媒介传播给大家,我觉得十分高兴,十分自豪。像李医生这样子,家里的房子都坍塌了都没法儿修,还在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内心里特别敬佩她。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能力,做一件好事,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生活境地呢?我真的不理解。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大家想过没想过。还有一个伤感的地方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其实媒体上,对医疗制度不满的大多数是城市居民发出来的,大多数比如说,像高档抗菌素太贵了,导管价格太高了。我们最基本的像他们提到的这种,如果一个小孩生出来,都没有氧气,都没有吸痰器,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都没有,我们国家农民是主体,他们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没有,其实像农村的这种状况,如果大家关心报纸的话,你们会看到,自从“SARS”后,国家对农村医疗是相当相当重视的。据我所知,今年光投向农村的医疗费,大概就在38亿左右,相当于我们十年来,累计的总额都不如今年投入得多。这样一笔大的经费,怎样能从头分解,我们知道这有一个行政制度,怎么能能尽快分解到像李医生所在的乡村,给她建一个医疗室、卫生站,我觉得真的不是一个很成问题的问题。     主持人:请问一下,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对李春燕 未来的选择会怎么想?     观众:在《实话实说》的现场,受了很大的感动,因为我是一名外科医生。     主持人:您在北京工作?     观众:对,离开农村的家乡有三十多年了。因为我的父辈也是农村的,他们的健康,他们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你们辛勤的劳动和辛勤的工作,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医生。     观众:按照我的想法,李医生和你的丈夫还得继续在乡村干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您刚才讲的事迹,已经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的父母就跟王昆先生一样,是城市的大夫弄到乡村卫生院去了,那个时候赤脚医生跟现在不一样,所以在这儿,我也衷心谢谢《实话实说》这个栏目,终于把赤脚医生请到《实话实说》来,能够介绍给亿万的中国人民,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赤脚医生,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甚至到现在,一直都能在这儿艰苦的生活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实现人道主义,真的是这样。所以刚才这位先生的质疑,我真的很不满意,当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所以我真心希望李医生,还能为山区的老百姓继续做你的事业,谢谢。     主持人:她说到这儿,我也得告诉春燕和小孟,我们这个节目播出之前,曾经有个预告,就是希望有过赤脚医生经历的朋友跟我们联系,非常意外的是我们接到了好多电话,我们没想到今天,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心里面真的是有这样的记挂,可能他们小的时候,或者他们的父辈就是做赤脚医生的,对这四个字充满了感情。所以今天到现场的这位朋友,也正好印证了我们前两天接到电话的那种感动,我想这四个字可能远远比“乡村医生”,还有更多的情感在里面。还有哪位朋友?     观众:我觉得跟大家不一样的就是,今天我是从网站上搜到“赤脚医生”这四个字的。     主持人:就是之前你没有听说过?     观众:真的没有听说过,不怕告诉大家。     主持人:那你搜索以后,得到的解释是什么?     观众:得到的解释跟这位先生说得很一样,我觉得这位先生说得特别全。今天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我坚信,我觉得李医生这条路能够走下去,虽然很漫长很艰难,但是我们也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我觉得全国人民都会愿意,也希望你们的路能越来越好,谢谢。     李春燕 :谢谢你。     主持人:我真的很感谢你那么认真,在上节目之前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个词,我也觉得挺好的,为了防止大家更多的担心,我给大家看一段录像。     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你们家新起房子了,是吧?     李春燕 :这是我的卫生室,就是靠外界的热心人帮助我、支持我,给我一些钱,集资开始建的卫生室。     主持人:建了一半,我们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拍到了这个,我觉得这是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安慰的消息,是吧?     主持人:小孟,这个卫生室建了一半了,现在你添砖加瓦了吗?     孟凡斌:没有,我要感谢大家。     主持人:不对,你应该说,你在做添砖加瓦的工作,因为虽然在此之前,卫生室没有建出来,但是你已经给了春燕最大的支持。     孟凡斌:说支持一点吧,我是为了她,而且她是为了别人。     主持人:你这是实话实说,我要感谢你。刚才还有哪位朋友?     观众:我跟赤脚医生倒没什么关系,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我们一些同学也去下乡实习,我们这批人也去实习过。社会很浮躁,我们口头上也想去寻找那种朴实、纯真,但是我们确实仅仅是说说而已,如果让我们去呆一两年也许可以,如果让我们去工作一辈子,恐怕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多少。     主持人:但是你可以去做志愿者,刘志洁就是到那儿去做志愿者。     观众:我觉得他们的圈子,更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赤脚医生,真正为他们服务的,而我们做志愿者的话,恐怕去了,连当地的各家各户有什么病,他们的历史、病例,恐怕都不清楚。     主持人:我给你念一下,(李春燕 )写给刘志洁的一句好吗?我觉得用处非常大,刘志洁、杜鹃、黎光寿,你们好,是你们给了我特大的勇气,让我又有一种新的生机,要不然我真的走出去了。是你们让我对这里的村民又有了兴趣,每当我最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我,在精神上鼓励我。我的生活就像悬挂在树梢上的月亮一般,时缺时圆。我任劳任怨,最起码家中两位老人的健康身体需要我保护,还有许多乡民,都在等着我为他们治疗,又不知道有多少新的生命,在等着我的双手去迎接他们,他们幼小的生命就好像从零开始,如今他们个个都有着健壮的身体,在他们的父母身边蹦蹦跳跳,顽皮地微笑着,是多么可爱,渐渐长大了。志愿者有这个作用。     观众:李大夫你好,我首先介绍一下,我是一名乡村医生的儿子,我妈的经历,我觉得跟您挺像的,因为我妈也一名县城中专的毕业生,后来到了乡下当了一名乡村医生。我从小就想我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晚上都有父母陪,而我的父母,在下着大雨,打着大雷的夜晚,还要出去,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小时候很不理解。但是现在,我觉得,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觉得您和您的丈夫,如果能继续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的话,您留给孩子的财富,跟别的家长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您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祝天下所有的乡村医生,都永远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谢谢。     观众: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是一名护士,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从始之中,李医生只有两次,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打算离开。我觉得社会上现在经常说一些敬业,或者说职业道德,或者什么的,我觉得像李医生这样的人,在衣食住房都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仍能这样做,是值得我们同行骄傲的,也值得大家去学习。如果李医生因为经济上仍然得不到帮助,我希望大家能携起手来,为她捐献一份爱心,为更多的父老乡亲治病。     主持人:谢谢。     观众:首先,咱们大家的捐款,就是社会上的捐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主体,我觉得应该变成政府,咱们大家只是添砖加瓦,是这样的。另外,刚才这位先生说的,我要反驳一下,我要为李医生打抱不平。其实今天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第二张她在吸小孩的羊水的照片,我觉得非常震撼,我觉得她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非常非常敬业。当然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她在做医生之前,她可能想到挣钱,她要养活自己,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她走到现在,可能挣钱,我想在她脑子里已经也没有了。有人说雷锋傻,我就很不理解,我做不到,但是我非常敬重他们,佩服他们,尽量向他靠拢。如果大家觉得他们傻的时候,我不希望大家都学习他们,但是我希望在别人遇到困难,大家有一份尊重就可以了。     观众:我和李医生一样。     主持人:你也是医生?     观众:对。     主持人:看着不像。     观众:我也来自黔东南,我觉得李医生更应该出去,我的观点是,出去,并不是单纯地出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就去某一个医院,去学习一年或者是两年。学了以后,如果她还愿意回去的话,再回去,这样可能会好一点儿。当然看了这期节目之后,如果各大医院的院长,能够看到这个节目,希望他们能给李医生一个机会。     主持人:专业上的支持。     观众:希望大家再给我一次机会,耽误几分钟时间。我想问,直到现在,您都有孩子有家了,是什么支撑您一直走到现在,是丈夫的爱,还是那么双期待的眼睛,还是那么多嗷嗷待哺的生命,我真的想不明白,我真的不能理解,或者说我的思想深度,还没有那么高尚?     主持人:我不是那么说,人其实差不多都一样。你都有家了,有孩子了,你怎么能为两千六百名村民坚持这么久,为什么?     李春燕 :在这么大一个村,也是村民留住了我,这些村民感动了我。因为这个村没有一个医生的话,本身生活都是穷的,都是困难的,最起码人的生命是同样可贵,同样重要。     主持人:就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好,谢谢。非常感谢大家,都在实话实说,其实我今天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她特别年轻,特别爱笑,从她身上你感觉不到贫困和沉重给她的压力,这个对我的打动最深。我第一次见到小孟的时候,我也问他,我说大家都怎么叫你呀?他说都叫我“老孟”,我说叫李医生呢?“老李”。我说你们两个很年轻,怎么会这样叫,是不是你们当地的风俗啊?老孟?     孟凡斌:我们当地的风俗,按我们苗族来说,她嫁给我,她是我妻子,我就不能叫她的名字。生孩子之后,都叫孩子的名字,比如孩子的名字叫“孟祥玍”,我就应该叫她“玍妈”。     主持人:那你就叫他,就应该叫“玍爸”是吧。     孟凡斌:对。     主持人:这个风俗也挺有意思的。我们最近也发现有很多捐助的热线,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可能捐助的这些钱不是用于做卫生室,捐助的这些钱是不是应该专款专用,也是很多好心人担心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小孟,老孟?     孟凡斌:想过。     主持人:想过。     李春燕 :我是这样想,如果我的卫生室建好以后,剩下的钱,我们就跟热心人做同样的事情,不只做到我们村,而且还可以扩大到其他村,扩大到比我们村更穷的地方去。     主持人:采访回来的同事告诉我说,在他们月亮山的那一路上风景很美,那里的山泉非常甘甜,我今天第一次看到春燕,我感觉她特别像那里的山泉,干干净净,特别单纯。     责编:辛梓  来源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沙发    :)
  以下是对乡村女医生李春燕的第一篇报道    一生只有八小时  黎光寿
图文报道     “吴健智”是一个十分帅气的小男孩,但是他只拥有这个名字20分钟——在他离开母亲身体8个小时之后,他就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他整个的生命旅程只有480分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几乎一半时间和疾病搏斗,他不知道我们给他取的名字,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心里如何焦急,甚至没来得及看这美丽的世界一眼。  他死去的时刻是公元日晚上8:50,在贵州省从江县民族医院妇产科病房,因为经济的贫困,奶奶吴耶眯(苗语音译,下同)放弃了对他的治疗,把他从保温箱里抱了出来。而主治医师刘玉芝断言,离开保温箱以后,他的生命不足15分钟。村医李春燕的观察是,在离开保温箱的时候,他的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  吴健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男孩,在母亲的肚子里只呆了7个月,就急急忙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出生耗尽了家里最后的2元钱,但他又走了,留给他家庭的只是一种淡淡的悲哀。  那天晚上,在通往他家的路上,没有灯火,一片漆黑。奶奶抱着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他一步一步走进去。    他花光了家里最后的2元钱    大塘村是贵州从江县最大的一个村,拥有2500多人口,密密麻麻的吊脚楼分布在宽广高峻的月亮山东麓。居住在这里的人全部是苗族,他们人均耕地不足7分,全部经济收入就靠种田,养猪只是到年底犒劳犒劳自己。因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这里的人常常自称自己来自第九世界——月亮山区是从江县的第三世界,从江县是贵州省的第三世界,而贵州省又是中国的第三世界,合起来这里正好是第九世界。  日中午1点,吴健智就降生在大塘村237号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这家人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多数赤着脚,连3到5元一双的贵州3537厂生产的解放鞋都买不起。  生一个孩子则是吴健智母亲嫁入吴家大门之后的最大夙愿,否则她就会感到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老天不负,他们在结婚后的第一年里,就怀上了孩子。但他们家庭实在运气不佳。  由于不堪忍受拖拉机的颠簸,在母亲体内孕育了7个月后,吴健智的大姐在一次母亲搭乘拖拉机回家的途中,急急忙忙地来到世界上,结果很快就失去了生命。这一悲剧并没有引起吴健智母亲的重视,她在第一个孩子流产后的一个月,又急急忙忙地怀了第二胎、第三台……结果怀孕的时间最长的是八个月,最短的是四个月,都没有活下来。吴健智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而在他之前已经生了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在吴健智降生的前一天,包括记者在内的15名旨在改变乡村教育、卫生状况的志愿者从北京、上海等地来到相邻的大洞村进行社会调查,这项行动得到黔东南州政协邵平南副主席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前东南分公司的支持。10月3日下午两点多,记者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杜娟、首都经贸大学毕业生刘志洁被雍里乡党委书记罗朝明开车送到大塘村。  下午4点,我们要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了解村里医疗卫生状况,李春艳就来了。她正急冲冲地往村头赶。她今年27岁,贵州省黎平卫校毕业,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培训,成了村里唯一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赤脚医生。  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急,她说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抢救,如果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在路上,记者一行从春燕口中得知,将要去的这家农户很穷,孩子中午出生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声很响亮的啼哭,他们家为了感谢医生给他们带来的希望,将家里最后的两块钱都给了她,算作接生的费用。  春燕脚步飞快,除了刘志洁以外,其他人都跟不上她的脚步,她们最先赶到吴健智家。两分钟以后,我们才气喘吁吁地赶到大塘村237号。这237号是一栋两层的木结构建筑,一楼墙壁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冬天四面透风;二楼的墙壁则是经过木匠精心加工过,木板严丝合缝,可以保证冬天不受寒风侵袭,屋顶盖上了杉树皮。  “屋里窄小昏暗,还有一股浓重的余烬的味道……在一间小黑屋里,放着一张仅有我书桌那么大的床,很黑很脏,床上是一个消瘦羸弱的妇女,脸上尽是岁月和痛苦刻下的痕迹,看不出年纪。床边,一个同样瘦弱的妇女怀中抱着一个红色的布包。布包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他,他是那么的小,那么的痛苦,五官都皱在一起,即使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也能清楚地看出他的脸色发紫,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了。” 这是几天以后刘志洁回忆最初见到吴健智的情景。当时刘志洁建议把孩子拿到比较宽敞的客厅里来。  这时是下午5点,离吴健智出生才4个小时。    快去医院,那里有氧气和温箱    记者步入237号房门时看到:一间昏暗的黑屋内,全身青紫的孩子躺在吴耶眯的怀里,沉睡不醒。孩子长约30厘米,赤脚医生李春燕正在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他小小的胸部,而刘志洁则用两只手不停地按压孩子小小的腮帮。几个老人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有的眼角还噙着眼泪。  孩子已经窒息,春燕的判断是因为早产,体内器官发育不全,出生时吸入羊水过多,造成气管堵塞。吴耶眯把孩子放在一只宽大的板凳上。春燕采用按压治疗的方法。她把小孩的两只小手放在他小小的胸上,用自己的手有节奏地按压孩子的小手。“只要孩子哪怕只哭出一声,肺叶就会张开,事情就会好转。”  几分钟以后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小男孩依然紧闭双眼,嘴巴里没有半点哭声,甚至没有半点呼吸和心跳,小手上已经渗出了丝丝血印。  李春燕放弃了这种方法。她将自己的嘴对准孩子的小嘴,轻轻一吸,随即将一口黄色的液体吐在随身带的纸巾里。她把目光定了定,又继续凑过去……还是没有一点反应,皮肤继续青紫,渐渐失去光泽。  刘志洁的母亲是妇产科专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父亲是中科院专门研究试管婴儿的专家,所以她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她一直在按压孩子的腮帮,配合春燕对孩子进行抢救。她还打电话向自己的母亲求救,母亲告诉她“不容乐观,要做好准备”。  “有氧气没有?”刘志洁问。  “没有!”春燕回答。  “有温箱没有?”  “没有!”  “那,至少有消毒工具吧?”  “没有!也没有!!”  刘志洁想,如果有氧气,有温箱,有消毒工具,或许能够挽救这个脸色青紫的孩子,但春燕的医疗装备只有两把止血钳、一把剪刀、一个听诊器、一个体温表,远远达不到挽救这个生命所必需的条件。“好吧,如果能送最近的医院,可能还有一线希望,但是记住,不要太乐观了。劝劝他的家人吧。”  “乡医院的条件比我这里好不了多少。没有氧气,也没有温箱。只有送县医院。”李春燕答道。  “去县医院!”刘志洁斩钉截铁。  奶奶吴耶眯显得很痛苦,第一反应是“我们没有钱”。刘志洁说“我们有,我们给你们出”。当时刘身上有1200元。  “县城远多,没有车,来不快。”吴耶眯说出了不送孩子去医院的第二条理由。杜娟说打120,李春燕说有20多公里,山路,急救车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怕来不及。  “找罗书记。”杜娟动作麻利地打通了罗的手机,请他开车送孩子到医院去治疗。罗回答“马上到”。当天晚上我们还准备为大塘村放电影,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放在罗书记的车上。接到电话,罗书记就很快把电影放映设备卸了,开着车往村头跑。  吴耶眯仍然迟疑不决,她担心孩子死在路上,不愿意让孩子离开家。当地有个习俗,如果刚出生的孩子在外边死了,就要把他埋在路边上,而不能把他抱回家。刘志洁说:“你把孩子随身用的东西带在身上,就像在家一样。”  从里屋跨出一个男人,从脸上的风霜刀剑来看,大约有30岁左右(实际才26岁),他大概就是孩子的父亲。只见他用苗语队伍也米耳语了几句,吴耶眯才终于答应把孩子送往医院。  吴耶眯抱着孩子,神色凝重地冲出家门。她没有穿鞋,但她的脚步虎虎生风。  刘志洁随手操起了用作手术台的板凳,跟在吴耶眯身后跑。李春燕来不及收拾医疗器械,跟在刘志洁身后。杜娟收拾所有志愿者留下的东西,跟上队伍。  太阳渐渐靠近远处的山峦,大地上一片金黄。几只鸡发现了这群神色匆匆的人,呆着眼睛看了看,迅速跳到路边。一头肥猪从吴耶眯脚下悠闲地走过,丝毫不理会这群慌慌张张的人。  孩子的母亲产后大出血,刚被李春燕控制住,骨瘦如柴,只能在家里休息,没有跟着来。那位男人也没有跟出来,他要在家里照顾身体虚弱的妻子。  没有谁去安慰那位骨瘦如柴的母亲,甚至都没有人提到她,所有人都朝公路上赶,都没有想到这次好心的行动居然成了他们母子的诀别。  人们跑到公路上,罗书记的车还没有到。  立即停下来,春燕继续按压胸腔,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一群小孩围过来。吴耶眯有一种怀疑和绝望的眼神。  很快,汽车喇叭声就由远而近传来,吴耶眯眼睛充满了期待和焦急。    一下车,春燕和志洁就倒在路边上    记者拉开车门。  吴耶眯抱着孙子第一个上车,他坐在司机座的后面;李春燕紧跟其后,和吴耶眯坐在一起;刘志洁则靠在司机的靠背上,蜷着腰面对着他们。记者和杜娟都坐在第二排座位上,从江县团委副书记赵富定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后排座位上还有来自河南的公派志愿者肖希田。孩子的另两个亲人吴岁眯、吴当眯则右侧活动的座位上不安地坐着。所有的人神色严峻,没有一丝笑容。  刚刚落座,这辆能容纳11个人的面包车就奔向村外,开得疯狂,在盘山的公路上风驰电挚。罗书记洒了空气清新剂,还打开了空调,车内不受前轮卷起的尘土困扰。但通往县城的公路满是沙石和泥坑,车颠簸不已。  刘志洁将板凳放在大腿上。吴耶眯把孩子放到凳子上,并用双手扶着孩子,让他在颠簸的汽车上能够稳定。刘志洁继续用双手按压孩子的脸颊,李春燕继续用手有节奏地按压孩子的胸部。  赵富定拿着一个手机,不断地拨打120。从江县民族医院党支部书记、医务科长莫建树接了电话,马上派出该院仅有的一辆急救车出诊。但莫建树在电话中说了一句令所有志愿者感到寒心的话——“把钱准备好”。  太阳收尽了最后一丝余辉,西边天空的彩霞渐渐减少,繁星渐渐布满整个天空。车窗外的一闪而过的树木,从青翠欲滴渐渐变成了飕飕黑影。人的脸色和天的颜色一样,不断变黑。  吴耶眯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但孩子还是没有呼吸,没有哭声。她在车里不止一次流出了眼泪。  吴岁眯和吴当眯一直失神地东张西望,似乎找不到方向,也无所谓方向。  按压收效不大,李春燕又俯下身去给小孩做嘴对嘴的人工呼吸,一次、两次、三次……身上用于擦嘴的纸巾很快就用完了,孩子还没有反应。  刘志洁一只佝偻着腰面向孩子,她看着孩子,不停地按压孩子的腮帮,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一方面她为救治孩子无计可施而流泪,另一方面她也晕车,但一直强忍。  杜娟一直在给她所在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平安120项目部打电话,不断地汇报病情以及救治的进程。  汽车经过的最后一个村寨叫岜(念bia)沙,以其 “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心灵的最后的家园”而享誉世界,但其落后的经济让该村拥有250名学生的学校2000年春天流失了200名学生,起医疗条件曾经和大塘不相上下。  汽车开出岜沙1公里时,距离县城只有2.5公里。吴耶眯将头伸出左边的车窗呕吐。刘志洁要求停车,把她扔在路上,回来时再装上她。说着说着,她将头伸出了右边的车窗。  只有李春燕仍然镇定自若,坚定地对孩子做嘴对嘴的人工呼吸。  伴随着汽车的颠簸,一次,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绝望……两次,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迷茫……三次,抬起头,眼睛里仍然满是坚强……  120急救车呼啸而至。罗踩了刹车。所有人都伸长脖子,似乎看到了希望。  刘志洁一下汽车,便在路边蹲了下来。从北京出发三天来,为了保证自己不晕车,她粒米未进。  李春燕走下汽车,就瘫倒在车门口。少顷,她醒过来便在路边呕吐。  杜娟接过孩子,快步往急救车上冲。  吴耶眯、吴当眯、吴岁眯最后从车里出来,一言不发。  出诊医生田应军来不及弄清是怎么回事,孩子已经送到跟前,青紫的脸色让他只有打开车门。    取名“吴健智”,愿他长大做个志愿者    晚上6点50分,孩子被送到医院。县城的华灯已经全部放开,音像店里传出了流行的乐曲,街上车水马龙,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一片繁华。  在从江县民族医院门口,顺着汽车的灯光,医院大门上“二级乙等医院”几个镏金大字金光闪闪。  进入医院主楼,吴耶眯瘫倒在门厅右边的塑料椅子上。  在椅子的上方有一个塑料牌,上边写着“一张笑脸相迎,一片诚心服务,一句话语暖心”。  田应军已错误地将孩子送往二楼小儿科,放在一张床上。  志愿者肖希田和护师梁洪云一起搬来一瓶氧气。  医生马上给孩子吸氧。但孩子太小,需要放在温箱里才能保证他的体温。小儿科里没有这些设备。  也许是记者一直在跟踪拍照,也许是刘志杰一直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医生交涉,他们意识到将会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几个小护士在一旁嘀咕。梁洪云迅速地把孩子抱到一楼妇产科。  妇产科主治医师刘玉芝早已在治疗室等待。她先把孩子放在婴儿秤上秤了一下——550克!才把孩子放到医院仅有的一台宁波产HKN—90温度控制仪上。  检查孩子身体时,刘玉芝发现孩子右手拇指上多了一个小指头——这个孩子先天畸形。  刘玉芝初诊的结果是“因为早产,他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嘴唇、面色、全身皮肤青紫,肢体湿冷,体温不升”。她的结论是“孩子病情危重”,她感到了挽救这个小孩生命的艰难,“因为一般这样的孩子治不好”。  孩子鼻孔上有些分泌物,刘用棉球擦干净,又将连着氧气的塑胶管插入孩子的鼻腔,供氧速度每分钟0.3升。  护士拿来吸痰器。刘玉芝将吸痰器的一根塑胶管插入孩子鼻孔,另一根放入自己的嘴巴,轻轻一吸,吸痰器里多了一层黄色的液体。  刘找来一层薄薄的纱布,覆盖在孩子嘴巴上,用嘴贴下去,做了一阵人工呼吸。然后一直用李春燕用过的胸腔按压法,轻轻按压孩子胸腔。  孩子没有反应。  刘注射了2毫升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和0.2毫克盐酸钠洛酮,继续按压孩子胸部。  在药物的作用下,晚上7点10分左右,孩子开始有微弱的心跳和不规律的细微呼吸,每分钟5次左右;测心律,215分钟一次。  孩子病情有了起色,刘玉芝将氧气的流量加大到每分钟0.5升,并把孩子送入保温箱中。  从江县民族医院副院长杨怀武、石学金和莫建树先后来到孩子的治疗室,看着保温箱里的孩子一言不发。石玉护师、林素珍护师和妇产科主任邹梅兰等也参加了抢救。  晚上7点40分左右,有了轻微呼吸的孩子在保温箱里进一步好转。先是体色由原来的青紫转为桃红,继而又有了轻微的呻吟,并且呻吟声越来越大,还排放了一次墨绿色的胎便。  孩子病情的好转让所有人见到了天边隐现的一缕曙光。  刘玉芝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她来到办公室,拿出纸和笔,开始撰写抢救报告,下笔如有神。  在病房门外,一直紧蹙眉头的李春燕、刘志洁、杜娟、赵富定和肖希田笑逐颜开地谈笑。  刘志洁给妈妈打电话叙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以后,转身对李春燕说“我妈妈说了,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生”,随即在李春燕脸上亲了一口。  吴耶眯这时也似乎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憧憬,她用苗话和吴岁眯、吴当眯商量以后对大家说,孩子是大家救过来的,感谢大家的好心,孩子还没有名字,请大家为孩子取名。  刘志洁和杜娟说:“第一,我们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健康地生活;第二,我们都是志愿者,希望孩子以后也能够像我们一样,长大了以后也做一个热心关心他人的志愿者。”  “那就叫吴健智吧。”记者道,“‘智’取‘智慧’的‘智’,希望他以后能够聪明、有智慧,同时又像我们一样,做一个志愿者。”  “好!就这样。”杜娟、刘志洁、小肖、赵富定异口同声地说,李春燕在一边笑容满面。  大家还和孩子的亲属一起照了一张合影。吴耶眯、吴岁眯、吴当眯脸上也满是笑容。  生命消失在480分钟之后    吴健智的呼吸和呻吟只持续了四十分钟左右。  晚上8点20分左右,就在大家合影的同时,护士林素珍一直在观察孩子的病情,她发现吴健智的哭声越来越小,皮肤也没有几分钟前的光泽。她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刘玉芝。  刘玉芝来到温箱前观看时,孩子的嘴唇、身体和四肢的皮肤都已经变得青紫,呼吸已经变得异常的微弱,好几分钟才有一次反应,就像打饱嗝一样;孩子的呻吟就像游丝一样,小到几乎听不见。她连忙又补了一针肾上腺素,接着对孩子进行胸腔按压治疗。  护士们准备好医疗器械,排在刘玉芝身后,随着刘的需要地送医疗器械。  所有的抢救方法都用了以后,孩子的嘴唇、脸色和皮肤还是渐渐恢复了入院时的青紫的模样,两只眼睛紧闭,口鼻没有气息。  记者问刘玉芝“孩子的病情将如何发展”,她说不容乐观,但她会尽力。刘说,要想让孩子活下来,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让他在保温箱里等到她的内部器官发育成熟为止,但这个时间得等两三个月,并且还不一定保证没有后遗症。“这样7个月的早产儿,一般能救活的比例只有30%到40%,即使有少数救活,60%到70%的也会留下痴呆等后遗症。”  和大家照过合影之后,吴耶眯两只眼睛仍然盯着保温箱里的孩子。当她看到孩子皮肤又重新变成青紫时,她悄悄地抹了抹自己的眼角。  她告诉刘志洁:“娃没气了。”刘心里顿时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当刘玉芝将孩子能否治好以及治好以后的可能性告诉吴耶眯后,吴耶眯和吴岁眯、吴当眯用苗语商量,最后决定放弃对孩子的治疗。  她们说:“我们住不起医院,把他带回家去,他能活就活下来,活不下来算他没有这个命。”刘告诉她,孩子离开了保温箱,不到15分钟就会死。吴耶眯坚定地要把孩子抱回家去。  刘志洁看到自己的努力即将付之东流,也不断地对吴耶眯说,“现在孩子还能治好,没有钱我们给你出。”吴耶眯说:“我们不花你们的钱,你们的钱也是辛苦钱,即使给他治好了,以后也是一个废人,我们家养不起他。”她就把手伸向了保温箱。  杜娟在病房外边的墙壁上低着头,垂着眼睛,一言不发。  李春艳也很伤心,她张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神情呆滞地看着病房,满是泪水,但她没有哭。  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作为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她有义务为不认识字的患者家属写书面证明,并念给她们听,再让他们按下自己的拇指印。吴耶眯、吴岁眯、吴当眯三人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在吴健智获得自己名字之后的五分钟,在刘玉芝的办公室,吴耶眯、吴岁眯、吴当眯三人在一份放弃治疗的申请上毫不犹豫地按下了自己的指印。这份申请是李春燕帮助他们代写的,内容是:“因小儿太小,病情危重,家人希望优生优育,要求医(院)停止抢救,出院。”没有话语,没有哭声,也没有眼泪。  出院手续办完后,吴耶眯快步走到保温箱前,迫不及待地打开保温箱,再次把手伸向了吴健智。但被刘玉芝拦住了,刘要在吴健智出院前对他作最后一次检查。  刘玉芝用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心跳,用体温表检查孩子的体温,摘除插入孩子鼻腔的氧气管和给孩子输液的针头……她告诉吴耶眯,吴健智的母亲三年内不能怀孕,先上一个节育环,身体好了以后再怀孕,生育,否则一直到不能生育为止她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  晚上8点50分,在孩子失去呼吸的最后时刻,吴耶眯抱起吴健智,在他的额头上亲了又亲,在他的身上摸了又摸,很快用包被将孩子包好,没有让他的头露出包被之外。  没有谁敢说“这个家庭以后我来负责”,因为没有人能够有这个能力和胆量,看着她的坚持,没有人阻拦她,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她把孩子从温箱里抱出来,包好,蹒跚地走出医院。  刘拿出钱包,掏出100元,交给吴岁眯,让她给孩子的母亲补补身体。  刘志洁问吴耶眯:“你回家准备怎么办?”吴耶眯回答“回去在路上丢掉”,她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在路上死了,就把他埋在路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眼睛里没有焦虑,没有泪水,没有光芒。  记者给杨怀武、石学金和莫建树等几个医院领导打电话,他们答应派出世界卫生组织给该院配备的唯一一辆急救车,把三个妇女送到家。  “我们都尽力了,但是没有办法。”刘玉芝对记者说。这次治疗产生的费用应当有几百元,因为放弃治疗,孩子没有被救活,医院只收到刘志洁交来的38.1元,分别是药费34.6元,抢救费2元,挂号费1.5元。其余的都需要医院自己承担,而医院只有少量的财政拨款,连支付医生的工资都还不够。    不管多苦都不要离开,因为你是村里唯一的医生    在从江县城吃完了晚饭,罗书记开车送我们回到大塘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电影放映已经接近尾声。作为总领队,记者在罗书记的邀请下面对村民发表了讲话,讲述了我们路上的情况,希望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起病,能够有更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很多村民朝我们投来善意的微笑。  电影放映结束后,在李春燕医生的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她家。  李春燕家的房子建在半山上,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以木结构为主,砖砌墙壁,一共两层,一楼外墙基本装修完毕,二楼空荡荡的还没有装修。进入屋内,也只装修了两间房,一间是春燕的卧室,另一间是春燕公公婆婆的卧室。春燕的公公正在咳嗽。  春燕的药架就放在公公婆婆的屋子里,记者进去看到,架子上空空如也,只有少量的几种药。记者问春燕:“你为什么不准备成套的药?”春燕说没有钱。  记者问:“通过看病不就有钱买药了吗?”春燕说:“村里太穷,一般人家有了病,出不起医药费。”春燕告诉记者,她给村民治病,每个月连本带利能够有600元的收入,可她每个月用于买药的钱就差不多900元,不够的就只有自己贴。  “老百姓也是可怜,他们没有钱,你给他们治病以后,他们只有到秋天收桔子的时候再偿还。”村民们2002年前下的3000多元医疗款,目前只有600多元没有收回了;村民们2002年前春燕的3000多医疗款,目前还有1200元没有还清;而今年的欠账又在增加,她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村民欠钱的账单一笔一笔列出来,贴在屋里的一根柱子上,外人没有进到屋里,就看不见那份账单。  春燕没有钱买药,就向丈夫打借条,目前借条上的金额已经有5000多元。  记者还听到一个故事:一年以前,李春燕为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孩的病,整整照顾了三个多月!前两个月是每天她都要去那个小孩子家去给治疗,后来家里实在离不开就把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家里治疗——在这三个多月里乡村医生象母亲一样对待小女孩,病好后李春燕没有要一分钱,事实上小女孩家确实没有钱……小女孩也从此把她当作了自己的“母亲”!  在记者即将离开李春艳家的时候,她打开了最后一扇紧闭着的房门,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间屋的屋基已经被洪水冲掉了一个角,临近塌方的地方,地面分成了几块,分层下陷。  这间屋的柱子悬空,横的楼枕已经弯曲,似乎难以支撑房屋的重量,墙壁已经开裂,最大的裂口有10厘米,房屋已经倾斜。  记者来到李春燕的卧室。  靠外的墙壁上,也有四条裂缝,墙壁上的楼枕,已经和墙壁产生了大约5到7厘米的大裂缝。  墙角靠外墙的地基正在开裂、塌陷……而李春艳家的大门,原来比较靠近垒起来的地基外墙,而现在这个大门已经变形,打不开了,只有从靠山的一侧又开了一个门。  当天夜里两点,当记者一行离开大塘村的时候,李春燕出来送我们,刘志洁拉着李春燕的手说:“春燕姐姐,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说话间,她塞了100元到李春燕四岁孩子的手里。记者也给了她100元。  10月17日,在北京的乌有之乡书吧,记者和刘志洁以及本次去贵州的其他队员一起,反思农村的教育和医疗问题,当讲到吴健智和李春燕医生的故事的时候,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老同志张保印还留下了100元,读者郭松民也留下了50元,他们让记者一行将这些钱转交给李春燕医生。  10月22日发稿前夕,记者再次和李春燕取得联系,她说她又没有钱去买药了,只有给村民开了处方,村民自己找门路去买药治病。  记者问春燕为什么一只留在家里不出去打工。春燕说父亲以前是这里的医生,交待过她,不管多苦,欠多少债,也不能离开村子,因为她是这里唯一的医生!  
    吴健智生命历程    中午1点出生,开始有响亮的哭声,母亲产后大出血,被李春燕控制住;  下午4点左右,哭声渐弱,呼吸困难,皮肤开始变青变紫;  下午4点半,家人打电话找李春燕,李春燕在出发途中遇到记者一行;  下午5点左右,李春燕和记者一行赶到大塘村237号,抢救开始;  下午5点30分左右,抢救无效,确定去医院;  下午5点40分左右,罗朝明开车送吴健智及其家人和记者一行前往医院,李春燕和刘志洁继续抢救吴健智,从江县团委副书记赵富定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对方要求把钱准备好;  傍晚6点40分左右,在离从江县城2.5公里处,遇到从江县民族医院急救车,杜鹃抱上急救车;  傍晚6点50分左右,被送到从江县民族医院妇产科,刘玉芝医师开始对吴健智进行治疗;  晚上7点10分左右,开始有微弱呼吸;  晚上7点40分左右,吴健智身体进一步好转,呼吸进一步增强,墨绿色胎便一次,体色变为桃红,哭声较为响亮,但头尖;  晚上8点左右,所有人在走廊里拍照,大家愉快地说说笑笑;  晚上8点20分左右,病情开始恶化,呼吸渐弱,哭声渐小直到听不见,皮肤恢复青紫;  晚上8点30分左右,志愿者刘志洁、杜鹃等为孩子取名叫吴健智;  晚上8点40分左右,吴耶眯办完出院手续,试图打开保温箱,但被组织;  晚上8点50分左右,刘玉芝完成最后一次检查,吴耶眯将吴健智从温箱里抱出来,李春燕说吴健智已经停止呼吸;刘志洁给吴当眯100元钱;  晚上9点左右,从江县民族医院为吴耶眯派车,送他们回家;  晚上9点30分左右,吴耶眯到家,把孩子葬在离家200米远的一棵树下。  
    李春燕写给志愿者的信      刘志洁、杜鹃、黎光寿:    你们好!这样称呼,你们不会介意吧?自从10月3日因吴健智之事巧遇上了你们,不知是什么风把你们这些远方的贵客吹进我们这些穷得要命的山沟沟里来,有幸认识了你们这些贵人,或许是上天有意,把你们送给我们做朋友吧!在这一生中能认识你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感到非常的幸福与快乐!    刘志洁、杜鹃、光寿,说句心里话,你们就像红太阳般的温暖着我,自从有了你们,我的一切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的世界边的好美丽,是你们给我特大的勇气,让我又有了一种新的生机,要不然我真的走出去了,是你们让我对这里的村民更有兴趣.每当我最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我,在精神上鼓励我.我的生活就像悬挂在树梢上的月亮一般,时缺时圆,真的无法想象我的生活,想起许多与众不同的日子,我黯然泪下,为什么别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拿到很多的钱,可是我就像一只傻呆呆的小燕子在风雨中的农田中飞来飞去,有时连自己的肚皮都填不饱,独自享受着一种复杂又无奈的生活.爱我的人他又不在我的身旁,然而他的日子也不是那么的好过,每月仅仅300元工资,都是因为我热爱我的事业,他尽量的帮助我.帮出不能帮进的他,如今只好外出打工还他的债去了,留下来的是许多家务农活与两位将满80的老人和我们母子在家.我任劳任怨,最起码家中两位老人健康的身体需要我护着,还有许多乡民都在等着我为他们治疗,又不知有多少新的生命在等待着我的双手去迎接他们来到这个穷苦而美好的世界,一条条幼小的生命都好象是从零开始.如今他们个个都有着健壮的身体,在他们父母的身旁蹦蹦跳跳着,顽皮的欢笑着,是多么的可爱,渐渐的长大了.可是最遗憾的是吴健智,他太令我们失望了,当时我是多么的希望他能像别的小孩那样能有好的结果,不争气的是这里的山民落后的太让人悲痛了,不听医生的话,而这里的条件也特差,我们的医疗设备什么都没有,一次次失去了多少那么可爱的幼小心灵.为这些不知流下了多少眼泪,因此吴健智之死,我的眼泪已流不出来了,其实我的心里比谁都难受,比谁更痛恨,我恨我们穷,就是穷教育,穷文化,所造成的今天这些的一切的一切.现在有了远程教育的自愿者们在我们这些穷山村搞教育,我相信,将来的日子就不会如此的穷了吧!他么和你们才是最美丽的,也是最伟大的人,因为我们的国家是更美丽更伟大的是吧?我代表所有穷苦的老百姓向国家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你们才是所有穷苦人民心目中那个最红最温暖的太阳,直到永远,永远……!!    对了,还有黎记者给我寄来了150元钱,我已收到了,非常感谢,真让黎记者为我辛苦了,不知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再见      祝:身体健康       工作胜利       万事如意!      
小山村里的白衣天使      
李春燕      
  推荐一个天使  黎光寿    10月3日,在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偶然碰到了吴健智之死,也偶然认识了赤脚医生李春燕。  从下午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在吴健智从病危到有一线希望,再到最后希望破灭,李春燕付出了最多的爱心和努力。作为事件的主角,李春燕用了100%的努力,尽力去挽救只有1%生存希望的吴健智,让我觉得她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根据志愿者刘志洁的转述,前几年一个北京大医院的医生,隔着一层纸对婴儿实施嘴对嘴的人工呼吸,被当作楷模在全国宣传。李春燕面对一个刚刚出生体内含有羊水的不足月的病危小孩,毫不犹豫的就用自己的嘴唇给贴了上去,难道她不知道危险不懂得恶心吗?不是。她下车就呕吐过。只是在这个时刻,她已经把别人的生命高高地置于自己生命的顶端!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类历史上最朴素最高尚的精神和美德——责任和爱,舍己为人!我有什么理由不推荐她呢?  更令我和所有志愿者感动的事情是推开她家最后一扇紧闭着的房门的那一时刻,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如果不加以弥补,这也许就是农村的将来、农民的将来,也是国家的将来!志愿者刘志洁看到的是一片废墟——一片农村医疗的废墟,这片废墟将有可能扩大而形成全民族的废墟!志愿者杜娟的感觉是:“看着摇摇晃晃地吊脚楼,感觉就像这里的人一样,生活在摇曳的风中……”  最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李春燕家柱子上的欠帐单,1元、2元的累积,李春燕从医3年,给了别人生路的同时,把自己带上了绝路——她为自己也为丈夫带来了5000多元的债务。我们问过李春燕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李春燕说她其实早都无法坚持下去了,只是原来也是赤脚医生的爸爸告诉他,无论如何都不要离开这个地方,因为她是这里唯一的医生!——在李春燕悲惨的处境之外,我们更激动于她在这种处境下所体现的人类最至高无上的光辉。  也许有人会从专业的角度说李春燕的医疗技术、行医资格问题,但我肯定地说,除了责任心之外,李春燕的医术并不高明,她绝对不是农民、农村最好的选择,却是最不坏的选择——因为在目前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农村,就因为有李春艳这样的人的存在,才没有出现更多的李健智、张健智、王健智……  我们不需要用城市的标准去衡量李春燕的各项条件,因为这样也许她永远也不会达到,甚至还会因为她的绝望出走,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绝望。我们应当努力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让李春燕这样的赤脚医生的医术能够尽快接近国家的标准,让当地的经济基础能够支付李春燕为农民看病而产生的巨大开支,让李春燕能够吃上饭,让她能够服务更多的人。  听说《南风窗》要评选年度公益人物,李春燕就是其中一个候选人,我们当事的所有志愿者都赞成,我们已经到当地开展乡村教育、乡村建设的5名志愿者都赞成,我们从北京、上海等地去贵州从江的15名志愿者都表示赞成,大家都希望能通过这件事情,持续不断地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为李春燕这样的医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因为李春燕现在已经被相邻的大洞村——5名志愿者开展乡村教育、乡村建设试验的大洞小学请进课堂,做一个农村卫生教育的义务教员,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校长卢大锦,他说他代表学校的11名老师和280名学生表示双手赞成。  因此,我写这篇文章,以为推荐。  日  
  补记:三个月后    三个月以后,记者再次从北京来到李春燕家,得知他得到了一些社会捐助,大约有500多元现金,5000多元的药,她把现金用来改建了她的药房,将社会捐赠的药物放了上去,虽然多了一些名贵的药物,可是,村里常用的药物还是非常紧缺。  李春燕家的房屋,还是和原来没有什么区别,县卫生局长来看她,只给了她进一步维修和完善卫生室的钱,大约有500元,这已经算是特例了。她家的房屋,仍然没有人关心。李春燕的丈夫在县城某单位开车,一个月只有300元的收入。李春燕说最怕雨季。可是,整个冬天,大塘村都弥漫在绵绵细雨中间,4月中旬左右,从江县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瓢泼大雨的季节。这个季节要持续大约4个月。  记者回到北京,只能在梦里依稀想到李春燕,我担心我的记忆像这张照片一样,逐渐变得残缺不全,遂将这组图片发上天涯来,让大家保存,让大家铭记,让大家找到行动的方向。  
  反馈:到底怎么啦  ——读《一生只有八小时》    作者:期待按钮
转自:猫眼看人    多少个这样的家庭让人无奈,  多少次这样的故事叫人揪心苦挨,  多少年这样的经历使人难以释怀!    不仅仅是西部的穷僻山寨,  不单单是昨天的记忆还在,  更不光是图片和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才让我们发呆!    也在富庶珠三角的繁忙人海,  也在华贵北京城这个祖国的心脏地带,  其实就在你我身边不出三米之外!    每一天的延伸,  我们都浸淫在无边的苦海,  每一轮的呼吸,  我们只能在酸涩的大囊中徘徊,  甚至每一次的扫视,  我们看到的都是那枯黄的一代代!    我们怎么了,难道我们不懂得爱!  中国怎么了,谁一直都在对历史欠债!!  到底怎么了,难道血腥的循环还要再来!!!  
  谢谢朋友们关注
  CCTV2005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请支持乡村医生李春燕
  由于上帝的行动产生了过失,才有许多天使,他们在弥补上帝的过失    在一个号称"第九世界"的地方里,我们发现了李春燕  她是一个乡村医生,拥有天使般的心灵,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在弥补上帝的过失    CCTV2005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请支持乡村医生李春燕!  你支持了李春燕,你就支持了乡村医疗!    你支持了乡村医疗,就支持了你的父母兄弟的健康!    如果你还不了解李春燕,就请在搜索拦里键入"李春燕#大塘",大塘是李春燕的家乡;    如果你还没有被感动,你就搜索原&公益时报&记者、《南风窗》特约记者黎光寿的文章《一生只有八小时》    如果你准备投票,请查看新浪网链节:.cn/z/gdzg2005/index.shtml    如果你投了票,我们所有致力于探索乡村医疗解决路径的人感谢你,你的乡亲们感谢你,你的父母兄弟感谢你……   
  感动中国
  感谢你们,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感动中国的人,才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了暖阳。
  赞:感谢你们,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感动中国的人,才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了暖阳。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基投诉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