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用造福工程内的2套房买卖补偿给被征地户,这样的房子能不能进行买卖?

武平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440户
闽西新闻网3月22日讯(通讯员 王发祥 兰权灵)“今年能在这亮堂的新房子里过春节,全家人都感到特别舒心、踏实、幸福!……”19日,武平县下坝乡园丰村贫困户王昌其在新搬迁的套房里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今年68岁的王昌其一家是贫困户,老家住在偏远的园丰村湖坑自然村,一家三口常年挤在几间低矮破旧的泥瓦房里。湖坑自然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异常恶劣,长期面临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在脱贫致富路上举步维艰。去年,县乡将他列入了造福工程搬迁对象,并补助资金1.47万元,助其自购新房。去年12月初,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王昌其一家终于在县城圆了“新房梦”,孩子还实现了就业。“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县城的好房子,今后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看着漂亮的新居,王昌其的妻子吕佛连激动不已地说。
像王昌其一样,武平县2015年全县共实施偏远山区造福工程及危房改造1440余户,累计发放各级政府政策补助资金2300多万元,其中惠及贫困户187户841人。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力度,武平县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对象优先安排因灾造成住房倒损的农户,重点倾斜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弱势群体里的农户,通过精准施策,以移民搬迁等方式帮扶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坚持与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效衔接,配套做好异地集中安置小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协调解决好教育、医疗、土地调整、住房建设等问题,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关内容&>&>
·· · · ·· ·
·······
·······
·······
闽侨网&&版权所有&&&&&&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世界福建青年联会&主办
福建东南网海外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供稿邮箱
国新办[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漳平完成造福工程建设及危房改造670户
来源:闽西新闻网&&&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核心提示:
  闽西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俊毅)“多亏了政府的帮助,让我们住进了新房,现在我们一家十来个人住在宽敞的新房里,方便多了。”11日,笔者来到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造福新村,村民郭振佳高兴地说。郭振佳一家今年搬到新村,相比于过去拥挤破旧的土坯房,现在舒适了许多。
  在梧溪村,笔者看到,一排排样式规范的新房整齐排列,村民们有的在串门聊天,有的在制茶晒茶,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漳平市造福工程进程不断加快,在南洋镇梧溪村,像郭振佳这样的住户还有很多。目前,一期总规划安置的103户,已有91户301人完成安置,许多人告别了老旧的土坯房,直接迁入新居,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新型农村雏形已隐约可见。今年,漳平市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投入造福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造福工程建设及危房改造670户。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永安市“造福工程”工作侧记:“变样”岂止在山村
08:51:00&&来源:福建日报
[提要]&&经过一系列论证和规划,在征求村民意见后,永安市委农办把林山村列为造福工程示范村,整村搬迁到洪田镇,在镇上建起了林山新村。目前,仅洪田镇就有东坑、留山、湍石、上石、黄坑等5个高山村和林山畲族村、马洪地势低洼村的230多户村民实施了造福工程,搬迁入住新房。
  永安市委农办主任张招桢最近有些忙,“洪田集镇205国道沿线规划建设造福搬迁工程小区,目前已全面完成二、三层主体,今年省级安排该小区造福工程指标101户419人,年底前将全部搬迁入住,目前小区各项工程建设都在加快进度,有时周末都没休息”。
  据统计,到2011年底,该市共有30多个村683户、2767人实施了“造福工程”,获得省级搬迁补助资金640多万元。
  “实施‘造福工程’后,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村民建房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在张招桢看来,因为有了“造福工程”,永安市的山村正悄然变样。
  重协调:
  吊脚楼变成了小洋楼
  “村子建在山坡上,一排房子一个小台面,家家户户都是吊脚楼,走在吊脚楼上,脚板撞击楼板发出吱吱的响声,很可怕,有的旧房子甚至感觉会摇晃……”今年60多岁的洪田镇林山村村民老蓝,就在这样的小山村,祖辈住上了百余年,“现在能住在一座外墙贴着瓷砖的漂亮小楼中,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老蓝说。
  林山村是一个偏远的畲族村,离洪田镇有20多公里,全村人口430多人,交通不便,村庄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土地,所处位置又是地质灾害点。经过一系列论证和规划,在征求村民意见后,永安市委农办把林山村列为造福工程示范村,整村搬迁到洪田镇,在镇上建起了林山新村。
  “随着去年最后一批搬迁工程结束,目前,全村已有100余户村民在集镇建起了新房,搬迁率达95%。”看着村民入住一幢幢新楼房,林山村党支部书记蓝振吉满脸荡漾着笑容说,2005年该市农办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将洪田卫生院老宿舍拆旧地块无偿划拨给搬迁村民建房,又低价出售一幢职工宿舍楼,第一期建房40多套;2007年经农办、洪田镇政府协调,拆迁市供销社2幢旧楼,实施二期工程共建房30多套;2010年三期工程,又搬迁了20余户。
  本着规划先行原则,永安市把实施“造福工程”与小城镇、工业园区、中心村镇建设紧密结合,与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部分企业用工问题相结合,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五通”问题难度大的高山偏僻自然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
  目前,仅洪田镇就有东坑、留山、湍石、上石、黄坑等5个高山村和林山畲族村、马洪地势低洼村的230多户村民实施了造福工程,搬迁入住新房。
  造福工程示范村只是永安新村建设的一种形式,军民共建村、生态旅游村等另外七种家园建设幸福工程持续推进,不仅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轮新村建设高潮,而且培育出了一个个具有优势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
  重谋划:
  一户一店面增收渠道宽
  “去年,我把留山村搬迁户的这间店面租来后,经营车床加工、铁件焊接等业务,一年不仅能增加几万元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孩子在镇上读书。”洪田镇东坑村村民方传忠一边忙着手上的电焊活计,一边乐呵呵地说。
  留山村地处高山村,是地质灾害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该市为了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村民就学就医问题,2009年分步实施了“造福工程”搬迁,将村民整体搬迁到集镇205国道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连排自建,一层是店面,二层以上是公寓式住房,一户一层一店面,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又确保了搬迁村民有固定的店面出租或经营收入。
  自从实施“造福工程”以来,在引导村民有序搬迁的同时,永安市委农办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的要求,坚持生产、生活并重,科学选择集镇所在地、特色产业集中区,让搬迁的村民能就近创业、就近就业,认真做好搬迁村民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搬迁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就业服务,优先安排搬迁户参加“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拓宽增收渠道。
  林国娇是林山新村二期工程搬迁户,两年前入住洪田镇后,她在新房的一楼租了一间店面,从事第三产业,经营食杂买卖,月收入超过千元,“老家100多亩竹山我们也自己管理,一年回去几次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孩子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
  和林国娇一样,林山村在整体搬迁后,村民们除了忙完季节性农活外,平时都在镇上灵活就业。“女的一般都在超市或加工厂上班,男的除了开店外,也有人在镇上包工。洪田镇上企业多,农办组织我们技术培训后,在镇上企业就能上班了!”林国娇说,有的搬迁户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入股加入合作社合作收购、经营“老家”的毛竹、水果等农产品,增加家庭收入。
  重民生:
  “造福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蓝婶前不久参加了洪田镇里的“山歌演唱队”,这让了解她的乡亲们大吃一惊。蓝婶是林山村的村民,快60岁了,大半辈子都只守着地头、灶头忙碌。去年,村里整体搬迁后,孩子们到镇上也都出息了,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家里也不用蓝婶操心了。可劳碌了大半辈子的蓝婶,现在歇息下来,却浑身不对劲。
  前段时间,看到镇里成立了山歌演唱队,看着许多老姐妹们都报名参加了,蓝婶心里好生羡慕,随后也就报了名。演唱点就在蓝婶新建房子后面的空地上,每天下午,蓝婶与队员们一样参加演唱。
  能否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关键在于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子女就学、老人就医、村民就业以及出行方便、老有所乐等问题。把有地质灾害危险的偏远小山村向中心集镇转移,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也提升了集镇的集聚功能。马洪村村民赖贤军在洪田镇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他说自己在镇上开店多年,前几年全镇也就4000多人,一到晚上到处冷冷清清,“现在不一样了,东坑村、黄坑村、林山村……一个个地质灾害村、边远村搬到洪田镇后,镇里一下就热闹起来,晚上还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呢!”
  “与林山村村民一样,在镇里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后,去年我就结婚了。”今年35岁的林山村山顶坑自然村村民小蓝若有所思地说,在没有买新房前,没有人肯给他说媒,姑娘家都嫌弃林山村这地方边远,且住不惯那吊脚楼,村里的小伙子到了三十多岁后,只好到江西、贵州、广西等地“买”个老婆成亲,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得要感谢“造福工程”啊!
  洪田镇马洪村的马斜尾自然村,农户生活饮水长年缺乏,人畜混居严重,卫生环境恶劣,且抗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造福工程”实施后,全村都搬迁建新房了,“以前,兄弟姐妹挤在一个屋檐下,我和妻儿就住一个卧室,现在建了三层楼房300多平方米,可宽敞了!”马斜尾自然村村民廖金如说,如果不是实施“造福工程”,也许他现在都还在那旧小的老房子里住着呢!(记者 童长福)
来源:福建日报您现在的位置: >>
三都镇实施造福工程 151户连家船民将幸福靠岸
【字体大小: |
工人们正在对安居房进行外墙装修
  宁德蕉城在线(李加进)5月17日,记者在蕉城区三都镇渔潭村连家船民安居造福工程点看到,一排排连体新房拔地而起,即将搬进新家的连家船民和工人们一道忙于室内外装修。三都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石信妙告诉记者:&该工程占地面积40亩,建成后将解决三都镇151户连家船民的住房问题。&
  家住破船上的渔潭村五保户唐彩寿,早就希望结束&海上漂&的生活。他说,在海上过着漂泊生活,最害怕遇上台风天。一旦&家&没加固好,随时有可能被暴风雨打成&望星楼&。常年在海上漂泊,唐彩寿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行动甚是不便。下个月,他将幸福靠岸,搬进造福新村,告别30多年的海上生活。
  和唐彩寿一样,60多岁的渔民翁彩莲,一家七口人,常年住在简陋的渔船上。
  来到翁彩莲&家&中,她正在渔船一头翻补着渔网。&我们就要搬新家了,以后台风天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翁彩莲说道。
  &每次台风来临,全家人都要移至避灾点,虽然人安全了,可是漂泊在海上的&家&却让人牵挂不已。&想起台风天的场景翁彩莲几多感慨。
  连家船民岸上无房,常年生活海上以船为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还缺乏社会安全保障。为了帮助连家船民上岸,蕉城区委、区政府按照&自主管理、个体委托、连体建设、统一完成&的模式实施安居造福工程。与此同时,根据连家船民不同家庭经济情况,规划设计占地面积为60、80、100平方米不等的溜房建设和80平方米的套房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政府给我们提供建房补助金及土地、自用材料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们只要掏9万多元,就可以买到市场价至少需要30多万元的房子。&聊起安居造福工程翁彩莲难掩激动。
  为了确保搬迁对象在上半年能搬进新居,在安居造福工程的建设中,三都镇党委、政府还根据上级要求,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指派镇纪检部门和村民代表与建设单位全程参与建房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有序进行,确保5月底全面完工。
点击数: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地补偿新标准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