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人长期上门收购陨石明朝古碑吗

采石时发现明朝古碑_凤凰资讯
采石时发现明朝古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20日上午,凤县凤州镇凤州村村民在附近安河河滩用装载机挖运砂石时,挖出一个疑似古代石碑的石块。凤县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民警获知这一线索,派出所所长赵炜带领民警抵达现场加强值守,随后配合县文物旅游局古凤州开发办工作人员,对石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妥善存放。
原标题:采石时发现明朝古碑初步鉴别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华商报讯(记者 丁瑜 通讯员 杨建林)近日,凤县凤州镇群众在嘉陵江支流安河采掘沙石时,一块石碑露出砂石堆。凤县警方获知这一消息后,出动警力,全力值守保护。并在县文物管理人员配合下,将其安全运达存放地点。经文管人员初步鉴定,这座石碑为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时任凤县知县王庭璋奉旨所立,距今485年,具有重要文物价值。5月20日上午,凤县凤州镇凤州村村民在附近安河河滩用装载机挖运砂石时,挖出一个疑似古代石碑的石块。凤县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民警获知这一线索,派出所所长赵炜带领民警抵达现场加强值守,随后配合县文物局古凤州开发办工作人员,对石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妥善存放。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石碑高1.8米,宽0.8米,厚0.2米,碑上端为二龙戏珠浮雕,并篆书“御制”二字,侧面为云纹,整体雕刻精致生动、纹饰瑰丽,体量大,规格高。正面文字虽然风化严重,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嘉靖十年岁在”“帝谴汉中府凤县知县王庭璋告于”“至圣先师孔子曰”等字样。由此得知,该碑为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时任凤县知县王庭璋奉旨所立,内容与文庙有关,距今已有485年。据凤县县志记载,王庭璋是明嘉靖年间凤县知县,史料与文物记载内容吻合,证明了碑刻的真实性。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说:“这次碑刻的发现,填补了凤县文庙明代200余年的空白历史,对凤州文庙历史和地方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考古意义”。据悉,凤县文物旅游局已与碑林博物院取得联系,将尽快对碑刻进行拓片,请专家进行辨识、解读和鉴定,以便进一步确定其文物价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19690
播放数:237049
播放数:53357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我有5块明朝古碑想捐博物馆》追踪报道 5块古碑住进“新家”
我要评论()
苏州碑刻博物馆将妥善保管并进行学术研究
)&谢谢你把这些古碑无偿捐赠给我们,我们会将古碑进行妥善的保护,同时进行学术研究。&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孙庆向捐赠者潘先生表达感谢。昨日上午,苏州碑刻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潘先生家,将5块明代古碑带回了苏州碑刻博物馆。
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孙庆一行来到潘先生家。&品相不错!&一见到这5块古碑,孙庆显得很激动,&从看到照片到现在看到实物,这5块明代墓志铭保存完好,而且从撰写和刻工来看,可以断定墓志铭的主人在当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而且,这些墓志铭的原料都是青石,这是苏州地产的石料,目前都已经开采不到了。
据孙庆介绍,判定墓志铭的主人有一定身份,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是赵彦同墓志铭的撰文是明朝翰林院检讨陈继,陈继在明朝时苏州还是比较有名的,第二点是其中两块墓志铭的刻工为温厚、何澂,这两人在明朝都是非常有名的刻工,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收藏的碑刻中,《故顾宗善妻张硕人墓志铭》、《范启东墓志铭》、《夏君廷礼妻陆硕人墓志铭》就是温厚刻的。
&我们把这5块明朝古碑拉回去之后,会将他们进行妥善的保护,同时进行学术研究,这类文物可以填补史料的空白。&孙庆告诉潘先生,首先要清理帮助它们恢复本来的面貌,然后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发挥文物的最大价值。另外,苏州碑刻博物馆会给潘先生发收藏证书。
墓志铭是指埋入坟墓内的墓文刻石,一般认为始创于东汉时期。墓志铭分为有盖和无盖2种,有盖者用正方形两石相合,称为志盖一合。盖石刻题某某墓志铭,志石记载死者姓氏、籍贯、官爵及生平等。墓志铭多平放于棺前。
责任编辑:
备案号:苏ICP备号潘先生家的5块明朝古碑不简单(图)
时间: 9:00:00
来源:城市商报
字体:[大 中 小]
  潘师傅清理、制作墓志铭拓片
  4月8日,本报独家报道了“我有5块明朝古碑想捐博物馆”。昨日,苏州碑刻博物馆将这5块明朝古碑的拓片和捐赠证书送到了潘先生家。同时,苏州碑刻博物馆高度评价了这些古碑的价值,认为“能填补苏州地方志的一些空白”。
  潘先生家的5块古碑都是明朝的,其中有3块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另外2块是明朝正德年间的,都是墓志铭。“这5块古碑都是我丈母娘收来的。”潘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收来的时候是想作为石料,用来给房子做地基用的,而老丈人认为,这么有年代的东西,当做地基可惜了,于是一直放在家里的天井里。就这样,这些古碑在潘先生家一待就三四十年了。如今,潘先生丈母娘的老房子面临拆迁,如何处理这些石碑让他们为难。“搬到新房子里,没地方放,就这么扔掉,太可惜了!”想来想去,他觉得应该把这些碑送到最适合它们的地方,希望商报帮它们找一个新家。
  在商报的牵线下,4月10日,苏州碑刻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潘先生家,将5块明代古碑带回了苏州碑刻博物馆。经过工作人员的清理、制作拓片,目前苏州碑刻博物馆对这5块古碑进行了学术研究。
  “赵彦同那两块墓志铭,价值还是比较大的。”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孙庆向记者介绍。据碑文考证:赵彦同的兄长是明代太医院的御医。根据墓志铭记载,赵彦同,生于元至正八年(1346),卒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是明代太医院的御医赵彦如的弟弟。他是宋朝赵氏之后,南宋时迁至浙江金华,后又迁居苏州。赵彦同的文采很好,孝顺父母,为人处世也友善,对于乡里穷困的人也经常接济他们。赵彦同的妻子全氏(另一块墓志铭盖“故赵彦同妻全氏硕人墓志铭”就是她的,只是缺少志文那块碑),他们共生有4子3女,葬于长洲县武丘乡,应该就是墓志出土的那一带附近。此人没做过官,之所以陈继会为他撰墓志铭,应该也是由于其兄御医赵彦如的缘故。“像赵彦同这样的人,一般地方史料的人物传记里面不会有,能填补苏州地方志的一些空白。”孙庆说,“同时,对于研究陈继、赵彦如的学者,也会对此材料感兴趣,有利于做横向的学术研究。”
(责编:吕琳)
新闻热点排行
交通:2号线增加1站点 串联3座火车站 关注:营改增二手房交易影响有几何? 便民:驾照新规 交警回应热点问题
两会:“部长版”延迟退休表出炉 辟谣:李鬼“校讯通”把家长骗惨了 组图:前所未有的“老街之旅” 关注:苏州47条道路年内开挖 教育:苏州湾实验小学今年9月启用“记住商丘美丽乡愁”系列之十
“一岭十八岗”(9)小王岗:“漂”在水上的明代古碑
       
&文/图 马学庆&
&&页面功能 【字体:
重修黄村寺碑
【阅读提示】
碑碣大抵是立放在地面上的,你见过“漂浮”在水面上的碑刻吗?笔者在探访民权古村落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在该县林七乡小王岗村不但看到了一通“漂浮”在水上的1米多高的碑刻,而且是距今400多年的明代古碑!
这通古碑为什么不像普通的碑碣立放在地面上,而是立在坑塘中的水里呢?这是怎样的一通石碑,其中又蕴藏着哪些故事和秘密呢?
在未去小王岗村采访之前,笔者便已做了很多“功课”,详细查阅了清代《考城志》、民国《民权县志》和《民权地名志》等史志资料,了解到该村古时称黄村,村里曾有一座黄村寺,寺的后面有汉代丞相黄霸的墓冢。而且了解到,前些年该村曾出土一通黄村寺古碑。
寺庙中立碑,以记兴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出土一通古寺庙的石碑,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令人称奇的,便是这水中的古碑。笔者初到小王岗村,便向村里的老人们询问古碑的事情,想看下碑文以了解村与寺的历史沿革。村里的几位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坑塘,说:“碑就在坑里。”
碑,在坑里?笔者以为听错了,半信半疑地向坑塘方向走去。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还未到坑塘旁,我便被眼前神奇的一幕震撼了:一只神龟驮着一通古碑“漂”在水上!远远望去,很像电视剧《西游记》里面神龟驮着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情形!旁边的几只鸭子嬉戏水中,与神龟驮碑及周边成荫的树林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图画。
古碑出土:小王岗原名黄村陂
“发现石碑的那年,是虎年,都已经10多年了……”民权县林七乡小王岗村85岁的村民王永志向笔者讲述着该村发现明代古碑的事情。据他介绍,当时村民在村西北角的坑塘里挖出古碑后,周围村庄的群众也都来看热闹,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日,小王岗村村民仝胜在村里约4米深的坑塘中取土时,发现一通石碑。刚开始,以为是墓碑。后来请县文物部门的人员辨识碑文后,才知道是寺碑,名为“重修黄村寺碑记”。村民王传江、侯恩民是古碑被发现后,直接参与出土挖掘者。据他们介绍,当时村民们多人参与,挖掘了20多天,才将这通硕大的古碑起出了地面,并在坑中原址立了起来。
根据碑文记载,该碑立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是为重修黄村寺而立,碑文由文林郎、陕西褒城县知县、邑人陈宗器撰写。石碑通体高4米,其中碑身高2.18米,宽0.88米,厚0.24米,两面均阴刻正楷碑文,字迹清晰,笔画瘦硬匀称,稳健端庄;碑额高1.1米,宽0.9米,厚0.28米,两面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座为石卧龟座。民权县文物所长刘光华介绍,此碑是民权县目前见到的石碑中年代较早、型制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一块,它的出土印证了志书对黄村寺的记载和该寺的准确方位。
碑文“重修黄村寺碑记”追溯了黄村寺、黄村陂之名的由来,记载:“黄村陂内建寺,即名黄村。因先贤黄公霸丘垅所在,故以名地,因以名寺也。”而这,正与民国32年《民权县志·金石志》中所录仪封举人李芬贵撰写的“重修黄村寺碑文”相印证,文中说:“黄村寺,古刹也。古有黄霸者为颍川太守,称吏治第一。寺盖以此得名。”两段文字说明,黄村寺的命名源于黄村,而黄村的命名源于黄霸。
既然古碑出土处古为黄村陂,为什么如今又称小王岗呢?这是因为此处历为黄河故道,古村、古寺为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所掩埋。后人则重新在此建村,名曰小王岗。据《民权县地名志》:“清同治年间,王氏从魏廷楼迁此,为避水患建村于土岗上。因村西有大王岗,里人习称今名。”从“陂”“岗”释义看,小王岗村自古即为高岗斜坡之地。如今,全村聚落面积2万平方米。耕地286亩,约400人。村西有小王岗农场。
碑载寺史:古寺为纪念黄霸建
黄村寺两次重修碑记记载,该寺寺名与所在村名均与黄霸有关。那么,黄霸何许人也?他,就是西汉时期封建循吏的著名代表人物,一位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丞相的廉吏。民国32年《民权县志·人物志》载:“黄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诏入钱赏官,补左冯翊二千石,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为人明察内敏,温良谦让。后为颍川太守,称吏治第一。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赐关内侯。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以为丞相。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卒。”去世后谥曰定侯。
而《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黄霸传》对黄霸事迹有详细记载,他是西汉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因为从政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情又温良,懂得谦让,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为当时第一。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杨州刺史、颍川太守等职。在任期间,黄霸对百姓之事,无论巨细,都派人详加调查并妥善处置,就连平民的家常琐事,他也考虑得周到得体,黄霸还让驿馆、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弱的人。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得知某乡有孤独老人去世,没有后人来安葬,黄霸就亲自督管此事:哪个乡里治所的大树可以砍伐作为棺木,哪个驿馆饲养的猪可以用来祭祀等(《齐民要术·序》:“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黄霸的细心达到如此程度,可谓明察秋毫。不知内情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邪之徒惧怕黄霸,只好去别的郡县,颍川郡内的盗贼随之日渐减少。 公元前55年,汉宣帝任命黄霸为丞相,并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社稷。后世将他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所谓循吏,即指对上顺从公正的法令,对下顺应民意,秉公执法的官吏。史书上称赞他“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汉书·黄霸传》)。汉宣帝也赞扬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
黄霸亦为后世所传颂。明太祖朱元璋评价他说:“古称任官惟贤才。凡郡县得一贤守令,如颍川有黄霸,中牟有鲁恭,何忧不治。”宋代黄庭坚的父亲黄庶曾作《过建成侯庙(阳翟)》以纪念黄霸:“鸣鸱古木末,饥鸟啄腐柯。下有黄侯宫,清风在藤萝。公昔为刺史,俗若闺门和。德铭颍人心,千载不可磨。”
黄霸去世后,葬在考城县黄村陂(今民权县小王岗村)。村人为纪念黄霸,便建寺纪念,称为黄村寺。关于黄村寺建成后的规模,出土的明代“重修黄村寺碑记”称之为“殿庑巍峨,金像森严”,可见规模之宏伟。而到明代天启六年重修时,已是“岁久雷雨为灾,殿宇倾颓,佛像点污”了,故有重修之举。而重修后的黄村寺,又为历次泛滥的黄河水所淹没,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寺院古碑时淤于地平面下4米多深的原因。基于此,我们也就明白出土的古碑为什么会在坑塘之内了。雨后坑塘内积水,古碑即被淹在水中,远远望去就好像石碑“漂浮”在水上一样,形成了“神龟驮碑”的奇特景观。
碑后墓冢:一代汉丞相安息地
史书中有“征黄霸”的典故,出自《汉书》,与黄霸从政时的治绩有关,他因勤政爱民从颍川太守被征为京兆尹。后因以“征黄霸”指地方官政绩优良而受征召为京官。唐代白居易《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一个》有“常未征黄霸,湖未借寇询”之句。
黄霸曾封在今永城老城区东南7公里的侯岭乡二郎庙湖一带为建成侯,“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黄霸传》)。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十》:“衡漳又东经建成县故城南。褚先生曰:汉宣帝五凤三年,封丞相黄霸为侯国也。” 黄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一,有“黄霸智断争儿案”的故事。宋代郑克的《折狱龟鉴》记载,西汉颍川郡有个富户,弟兄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妻子都怀了孕。嫂嫂因伤胎孩子未活,她隐瞒了这事,弟媳生下的男孩,被她夺去,硬说是自己生的儿子。双方对此争辩了三年没有解决。太守黄霸派人把孩子放在院子里,叫她们两人争抱。嫂嫂上前硬拉小孩,举动粗暴;弟媳则怕伤了孩子,表情悲伤。黄霸见到这些情景便大声斥责嫂嫂:“你贪图家产,只想抢去孩子,难道不怕伤了他吗?这件事已经清楚了,立即把孩子交还给弟媳。”嫂嫂于是认罪。
黄霸擅长治民,却不善于为相,任丞相时建树不是很多,风采不如前任,名声也比他治郡时有所下降。他去世后,葬在考城县黄村陂,或因此处乃春秋时期宋国黄邑(今民权县孔梁寺村为黄邑都城黄城所在地)所辖范围,此乃黄姓祖籍地;黄姓起源于此,失国后迁至阳夏(今太康县)一带。据小王岗村民王传江说,宁陵县逻岗集黄西军及其族人每年还都到小王岗出土的古碑处祭奠黄霸。
黄霸去世后,葬在了黄村陂的什么地方呢?据民国32年《民权县志·地理志·陵墓》载:“黄霸墓,在三区林七口东北五里许黄村陂。”《太平寰宇记》载:“黄霸墓碑,宋时尚存。”为探寻一代西汉丞相黄霸墓冢的具体位置,民权县的文物工作者根据史志记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多次进行调查,终无结果。而上世纪90年代在小王岗村出土的明代天启年间重修黄村寺碑,无疑为这一调查工作提供了佐证。
按照民国32年《民权县志·地理志·古迹》载:“黄村寺,在三区林七口东北5里,后有黄霸墓。” 原林七口现为林七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林七集,小王岗村就在今林七集东北5里,明代古碑出土地点与志书记载相吻合。据此,黄霸墓在黄村寺后,即黄村寺的北面。而出土的明代古碑处当为黄村寺位置所在。因此,黄霸墓位置大体即可确定,即在今小王岗村西北角出土古碑的坑塘北侧。当然,黄霸墓的确切位置,还要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8
 每日推荐
 本地新闻
 社会新闻
 图片导读
| 加入收藏&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热门活动: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村里的古石碑
原是明代将军墓志铭
查看: 14059|
评论: 0|来自: 颍州晚报
摘要: 日前,颍州晚报报道了阜南县许堂乡有多处古迹,古井、古树、古墓陪伴润河古桥左右,当地正在利用这些特有资源,打造古桥文化园。报道引起文史研究者对古墓现状的关注。经当地人员寻找,在离古墓不远的村子里,找到了 ...
& & & & & 日前,颍州晚报报道了阜南县许堂乡有多处古迹,古井、古树、古墓陪伴润河古桥左右,当地正在利用这些特有资源,打造古桥文化园。报道引起文史研究者对古墓现状的关注。经当地人员寻找,在离古墓不远的村子里,找到了古墓主人明代将军苏仰泉的墓志铭。后人护古碑躲过劫难& & & & 看到《古井古村古墓 &陪伴阜阳润河古桥左右》报道后,阜阳文史研究者张卫钧致电颍州晚报记者,询问苏仰泉墓的现状,在得知该墓可能还有墓碑后,他非常兴奋,期待一睹古碑真容。& & & & & 当地干部动员村民查找古碑的下落,最终在苏仰泉后人聚集的苏庄自然村,找到了一块墓碑。据村民介绍,该墓碑来自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仰泉墓,多年来一直安放在村里。碑上的字太小,斑驳不清,多年来没有人认识。& & & & & 据苏氏后人苏广前介绍,目前苏氏后人生活在苏棚等几个村子里,每年会组织大伙为先祖上坟。今年60岁的苏氏后人苏付超说,在他小时候,古墓还有守墓人。“破四旧”时,后人将先祖的牌位、画像等掩埋,把墓碑也沉入水沟,免遭破坏。后来,村民把碑从沟里捞上岸,一直安放在村里,当时墓碑上还有一个盖,后来不知哪去了。墓志铭由张鹤鸣书丹& & & & 经张卫钧辨认,村民所说的墓碑,是一方形制少见的墓志铭,整体为长方形,铭文刻在开凿凹陷的石面上。墓志铭剥离严重,拓印过后,文字仍难以通读,然而可以清楚地认出“公讳斯民,字伯济,号仰泉”这几个字。& & & & 墓志铭由时任“礼部精膳司郎中”颍州人宁中立撰文;“四川按察司副使”颍州人李学礼篆额;“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颍州人张鹤鸣书丹。这三位后来都身居高位,且都出身颍川卫世袭官员家族,且有联姻。& & & 张卫钧说,苏仰泉墓及墓志铭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明代卫所制度,及当时阜阳的政治、社会、民俗等情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世袭官员镇守颍州& & & &“明朝建立后,在全国各地创设卫所,大城设‘卫’,小城设‘所’。”张卫钧说,如颍州有“颍川卫”,亳州有“武平卫”,颍上有“颍上所”等,这是一种军事建制,犹如今天的地方军区。颍州,行政上属于“南京直隶凤阳府”,而军事上却属于“河南都指挥使司”,这套制度的目的就是使地方行政与军事交错统辖,避免坐大。& & & & &颍川卫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经历、知事、正千户、副千户、百户、镇抚等十余官职,每种官职人数不定,按照乾隆《颍州府志》的记载,所有官员大概有一百余人之多。除了少数几人调任外,大部分都定居在颍州,各自繁衍生息,成为一大家族。& & & & &其中,指挥佥事苏贴木,是河北威县人;二代苏胜袭职;三代苏旺袭职;四代苏宽袭职;五代苏海袭职;六代苏宏袭职;七代苏宁袭职;八代苏昇袭职;九代苏万民袭职;十代苏绳武袭职。& & & & &明朝灭亡后,世袭官职不存在了,族人聚居在今阜南县许堂乡一带至今。有关苏仰泉墓,当地村民只知道是明朝将军的,说不出更多所以然来。&记者 方松高/文 曹炯/摄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上一篇:下一篇:
电话: 邮箱:
颍淮论坛 &
ICP: &&皖网宣备110002号
阜阳日报社主办
法律顾问:阜阳民扬律师事务所 于孝兵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错币收藏公司上门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