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猷文正筹是啥意思

徐姓_百度百科
徐姓,之一,主要源自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1]
徐姓历史发展
徐姓起源始祖
1、源于,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2]
2、源于,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3]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4]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2]
,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迁徙传播
中华徐姓始祖陵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5]
徐姓人口分布
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6]
徐姓汉字演变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6]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6]
徐姓姓氏文化
徐姓郡望堂号
、高平郡、高宛郡、[7]
: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高宛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雪山堂:以望立堂。
徐姓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南州世泽;东海家声。
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人称“南州高士”。下联典指秦朝时期的方士,携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访仙,传说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会烛夜绩;刻像上食。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贫妇,与邻妇会烛夜绩。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亲丧,刻木为像,日上食,出入必告。
五言通用联
势廊重山外;词留寿石前。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法家徐懋集焦山鹤铭句联。徐懋,字问渠,钱塘人。以搜奇嗜古、广见博闻著称。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法家徐良自题联。徐良,字邻哉,号又次居士,江苏华亭人。乾隆举人,官夔州知府。
七言通用联
幼慧作小山名著;夜绩借东壁余光。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女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徐吾事典。
万木争荣朝燕岌;群贤毕至话桑麻。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杰出地理学家自题联。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人。著有《徐霞客游记》。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亭育托燕畿,佳气常浮白云观;宗支分卫水,清波远溯绕虎桥。
此联为河南省卫辉市内徐(世昌)家祠堂联。
燕岌毓英才,一脉相承弘祖德;商机传信息,双赢互利展鸿猷。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
此联为安徽省潜山县万岁山徐氏宗祠联。
千秋将相,厚德仁怀,精诚充宇宙;百代王侯,雄才博学,正气贯长虹。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韶坑村徐氏宗祠联。
徐姓家谱文献
谱名编者编纂方式全国重修东园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徐联习等清乾隆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全国东园徐氏宗谱八卷徐礼、徐正科清嘉庆七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天津徐氏宗谱四十二卷徐景京等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天津续修天津徐氏家谱不分卷徐世昌民国七年寿岂堂铅印本天津徐氏家谱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寿岂堂铅印本二册山西五台徐氏本支叙傅不分卷徐继畲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山西原平徐氏宗谱不分卷徐永昌民国二十六年石印本,民国三十六年影印本一册,民国三十六年抄本崞县徐氏族谱不分卷徐永昌民国三十六年石印本一册辽阳襄平徐氏续修族谱五卷徐长酷、徐长佶清咸丰三年手抄本五册吉林永吉徐氏宗谱四卷徐鹏程、徐鼐霖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上海徐氏族谱二十二卷,末一卷徐自立、徐兴蕃清乾隆间华宁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上海徐氏宗谱稿不分卷徐荫桐清宣统二年手抄本八册江苏徐氏宗谱四十四卷,首一卷徐茂元等清光绪三十二年赐书堂活字本江苏徐氏宗谱十六卷徐瑞元清光绪三年崇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江苏徐氏宗谱十二卷徐子蕃、徐仁宝清光绪二十四年崇雅堂活字本十八册江苏徐氏宗谱二十卷徐法宾民国十五年崇雅堂活字本二十册浙江上虞虞东安渡徐氏宗谱四卷徐腾云清光绪二十六年崇本堂木活字本安徽休宁徐氏族谱八卷徐天枢清乾隆间刻本四册
徐姓字辈排行
地域  字辈  河南光山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山东苍山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安徽合肥正家本礼仪传世尚文明永守为先志纯修乃大成安徽当涂经修文盛道辅政声闻汉平章绩著唐江苏宝应贵大顺丙德作刚尚浙江金华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湖南资阳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湖北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江西新建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四川合江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云南昭通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广东甲念大小百千福永忠良太时中文正兴高必聪明历代名位显奕世功业成河南信阳天道中泽大其家学义芳居心培正本作德庆绵长
徐姓姓氏名望
《》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
徐向前元帅
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南朝陈文学家;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等。
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贯主要成就徐诞西周前992年-前926年古徐国古徐国国君,建都泗水西汉生卒年不详山东临淄治水专家唐代594年-669年山东东明县唐朝将领  三国170年-217年山东昌乐建安七子之一徐樨汉生卒年不详江西南昌台湾徐氏始祖三国?-约227年山东莒县建武将军、庐江太守、封芜湖侯[8]
三国?-227年山西洪洞曹魏名将、封都亭侯[9]
唐代  760年-838年福建晋江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代?-684年山东东明县英国公、柳州司马南唐?-975年南京画家,有作品《玊堂富贵图》南宋1093年-1129年衢州抗金名将、衢州第一位武状元明朝1332年-1385年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明朝1587年-1641年江阴  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明末1562年-1633年上海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明代1521年-1593年绍兴文学家、书画家清代生卒年不详江苏扬州广陵派创始者,辑有《澄鉴堂琴谱》清代1871年-1894年苏州北洋海军左营守备,甲午海战战死民国1855年-1939年天津  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1880年-1925年安徽萧县民国皖系将领,曾收复外蒙古民国1897年-1931年浙江海宁  现代诗人、散文家民国1887年-1959年山西崞县民国将领、一级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1901年-1990年山西五台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年-1970年湖北黄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1929年-河北省丰润县森林生态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上海分子遗传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943年-辽宁瓦房店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1937年-浙江桐乡钢铁冶金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浙江宁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1976年-台北市演员、歌手、主持人兼作家 1978年-台北市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10]
(以上为部分徐姓名望)
.中国泗洪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左传》云:“殷民禄父之余民三十族,六姓也。”
《扶余隆墓志》云:“唐将苏定方灭百济后,高宗李治以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封百济郡公。扶余隆接任后,修好新罗国,俄沐鸿恩,陪觐东岳。勋庸累着,宠命日隆,迁祑太常卿,再晋封王带方郡。后改称徐余隆。”
.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引用日期]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三国志》:后迁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奉邑。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馀兵,与休夹江。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三国志》: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曹洪击氵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
.网易[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颜仁郁_百度百科
科场才俊——颜仁郁, 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县令。父(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山亭里(今),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第七子。
颜仁郁忧国忧民
他幼承庭训,博览经史,饱学多才,擅长文学,胸有抱负。他所生活的晚唐年代,政治腐朽衰败,农村经济破产,疾病灾荒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水深火热。仁郁面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灾难,无限忧虑与同情,寄怀笔端,抒发胸臆,写下许多忧国忧民、揭露时弊的诗篇;并在“政荒民散”、社会萧条、民不聊生的困难时期接任归德场(德化县前身)场长。他上任后,勤政爱民,抚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导农桑,兴办陶瓷,发展生产。“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历经数年努力,给归德场村村带来喜悦与丰收,出现了社会局部的稳定与繁荣。仁郁看到境内处处丰收,百姓欢乐喜悦,他乐民所乐,兴奋地写下《赞神曲》:村南村北春雨晴, 东家西家地碓声;麦满绿针密, 稻黄无际红云平。前年谷与金同价, 家家啼哭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 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吏不登门白昼眠, 老稚雅乐如登仙:县里归来传好语, 黄纸赎放身丁钱。
颜仁郁是古瓷都德化历史上一位关心民瘼的出色领导者。他博学多才,爱好吟咏,又是当时的知名诗人之一。其诗篇《谕农》的首章收辑于《全唐诗》。他长期生活于农村,接触人民最底层,了解百姓的疾苦,与广大劳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谕农》、《贫女》等篇中,写出了贫苦农民的疾苦与呼声,写出贫女的不幸遭遇、闺妇的痛苦哀怨、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残害以及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如《谕农》:(一)夜半呼儿趁晓耕, 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八) 夏日炎炎如火钻,野田禾秀半枯干;皇天不雨农家望,何恨龙神不我看!颜仁郁所写的诗篇富有强烈的人民性,与社会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欢乐。其《谕农》(又名《桑农》)、《朱门》、《客路》、《边庭》、《城市》、《贫女》、《负薪》、《空门》、《山居》、《渔家》十门百首(各10首),反映了农家、朱门、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揭露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罪恶的现实,道出人民的心声,同时表达了自己看透现实,寄情田园,娱于山居、闲逸淳朴、洁身自好的思想境界。因此,这些诗篇很快在民间广为传诵,人们称其为“颜长官诗”,并流入京师。昔曾编入《龙浔志》,惜大多已失传[1]
颜仁郁后人传颂
绍定五年(1232),欧宁人、进士朱继芳到德化任职,在晋谒长官祠并读颜诗后,曾以次韵作《和颜长官百咏》,该诗今犹存,收辑于《德化文史资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颜仁郁辞世后,葬于三班纱帽峰山腰。德化人民为怀念他,绘像恭奉,并于龙浔山腰及三班湖内寨(亦称归德寨)立祠,称“长官祠”,塑像奉祀。其后民间将他神化,传他“在世爱民,死而爱国”,宋末曾“显圣拒元”,后又屡次“显圣抵御匪寇”,有“光前扶后,济世保民”之功。乾道四年(1168)敕封为忠应侯,赐额“忠应庙”。宝庆元年(1225)加封济灵王,二年又加封孚佑王。明德化知县许仁(年任)建乡贤祠,请于学院高贲,奉仁郁为首祀乡贤。仁郁妻郑钰,三班硕杰郑孚奕之女,册封为一品夫人,卒与仁郁合葬;继室姚氏,永春桃溪人,册封为一品协灵夫人,卒后迁葬其侧。子颜蕃(郑出,姚养成),长成后移居永春,其子孙先后徙居、、、等地,肇基蕃衍,枝繁叶茂,桂馥兰馨。仁郁墓及故居永茂堂,现为文物保护单位。泗滨名士、淳熙七年至十一年()知德化县事颜敏德曾谒归德寨并诗:二百年来孺慕深,德声教泽惬民心;造祠想见公如在,灵镇寨湖颂至今。绍定三年(1230)七月,福建仙游县隐士林云亦曾到庙留题:当年俯首仰庙池, 曾向南州制魅魑;生死乐哀无二憾, 请君细读长官诗。干戈五季血成川, 市井依公一帖然;汉代神灵天助顺, 公然无意扫腥膻。清康熙年间,德化县典史颜志美(三班泗滨人)谒湖内寨长官祠留题:当年德政纪鸿猷, 兴废未知几度秋;一到故祠无限感。湖山云水两悠悠。清乾隆年间,泗滨里人颜种玉谒庙留题:山川清淑气,人杰地钟灵;归德钦膺长,居民赖以宁。邦家栋梁望,姓字里居馨;名世虽恒产,几乎独残形。殊允起阡陌,诞降擅风霆;忠贞炳日月,庙儿凌何兵。圣贤生迈种,著芳型;护国奇勋在,荣封仰宗庭。
.德化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李白墓碑文_百度百科
李白墓碑文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有“”之称,最伟大的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今),5岁随父迁至之()(712年更名为,今四川绵阳),祖籍(今南)。其父李客,育二子(、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四川江油、湖北有纪念馆。
李白墓碑文李公新墓碑
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历块一撅,毙于空谷,惟余骏骨,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摩穹昊。天风不来,
海波不起。塌翅别岛,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纪律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详,名之与字,咸所取象。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捉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廊,拔俗无类。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声闻于天。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御手和羹,德者褒美。褐衣恩遇,前无比俦。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之游。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公以为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折牙而永息机用,安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脱屣轩冕,释羁缰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号公为谪仙人。吟公《》云:“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朝列赋谪仙歌百余首。俄属戎马生郊,远身海上,往来于斗牛之分,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时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晚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盘恒利居,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主;其往也,之旅人。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欤!传正生唐代,甲子相悬,尝于先大夫文字中见与公有浔阳夜宴诗,则知与公有通家之旧。早于人间得公遗篇逸句,吟咏在口。无何叨蒙恩奖,廉问宣池。按图得公之坟墓在邑,囚令禁樵采,备酒扫。访公之子孙,欲申慰荐。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皆编户?也。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而进退闲雅,庆对详谛,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闾逼迫,忍耻来告。”言讫泪下,余亦对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闻之悯然,将遂其请。因令诸葛纵会计在州,得谕其事。纵亦好事者,学为歌诗,乐闻其语,便道还县,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迁神焉。东以谷氏为邻,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天宝十二载敕改名焉。因告二女,将改适于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穷既失身于下俚,仗威力乃求援于它们。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于地下?欲败其类,所不忍闻。”余亦嘉之,不夺其志,复井税、免徭役而已,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余才术贫虚,不能两致,今作新墓铭,辄刊二石,一置于泉扃,一表于通路,亦岘首、汉川之义也。庶芳声之不泯焉.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铭曰:
嵩岳降神,是生辅臣;蓬莱谴真,斯为逸人。晋有七贤,唐称八仙。应彼星象,惟公一焉。晦以曲蘖,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樽前。卧必酒瓮,行为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谢家山兮李公基,异代诗流同此路。旧坟卑庳风雨侵,新宅爽垲松柏林,故乡万里且无嗣,二女从民永于此。猗欤琢石为二碑,一藏幽隧一临岐。岸深谷高变化时,一存一毁名不亏。
李翰林新墓碑,唐宣歙之文也。墓之更徙,盖元和乙酉岁,距今淳佑壬寅凡四百二十六年。碑石断仆零落,仅存方尺许,于榛莽间。字画作唐隶,遒劲可爱。惜未能得其全也。惟前人立碑之意,所以表墓。今墓幸可识,而碑不复存。年运而往,吾惧过之者,忘下马之敬矣。既为墓而崇其封,又更葺其祠宇。得碑之文于其集中,乃重书刻石,立之墓左,庶来者有考焉。是岁十一月甲午,朝请大夫、江南东路运转判官兼江东淮东茶盐提领官,时暂兼权太平州事节制军马孟点敬识。
李白墓碑文李君墓志
呜呼!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之墓。呜呼哀哉!夫仁以安物,公其懋焉;义以济难,公其志焉;识以辩理,公其博焉;文以宣志,公其懿焉;宜其上为王师,下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赋《》而卒。悲夫!圣以立德,贤以立言,道以恒世,言以经俗,虽曰死矣,吾不谓其亡矣也。有子曰伯禽,天然。长能持,幼能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铭曰:立德谓圣,立言谓贤。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哀哉!
:约公元784年前后在世,字遐叔,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曾任擢检校吏部员外郎。
李白墓碑文李君碣记
尚书膳部员外郎 刘全白 撰
朝议郎行县令 顾游秦 建
君名白,广汉人。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天宝初,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上重之,欲以纶诰之任委之。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流离车感轲,竞无所成名。有子名伯禽,偶游至此,遂以疾终,因葬于此。文集亦无定卷,家家有之,呜呼!与其才不与其命,悲夫!
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乃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邑有贤宰顾公游秦,志好为诗。亦赏慕效气调,因嗟盛才冥寞,遂表墓式坟,乃题贞石,冀传于往来也。
贞元六年四月七日记,沙门履文书。坟去墓记一百二十步。
李白墓碑文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前秘书省校书郎 裴敬
李翰林名白,字太白,以诗著名。召入翰林,世称才名,占得翰林,他人不复争先,其后以胁从得罪,既免,遂放浪江南。死宣城,葬青山下。李阳冰序诗集,粗具行止。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气耶?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耶?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宇太白,故贺监号为谪仙,不其然乎?故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
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刊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又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白愿出将军门下。”其文高,其气雄,世稀其本,惧失其传,故序传之。太和初,文宗皇帝命翰林学士为三绝赞,公之诗歌,与将军剑舞,洎张旭长史草书,为三绝。夫天付上才,心同灵气,贤杰相投,龙虎两合,可为知者言,非常人所知也。
夫古以名德称占其官谥者甚希。前以诗称者,若谢吏部,何水部、陶彭泽、鲍参军之类;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杜员外之类;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以武称者,、英公;以学行、俱称者,虞秘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翰林其以诗称之一也。
予尝过,访翰林旧宅。又于浮屠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云:“东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为宝,用献知者。又于得翰林《与刘尊师书》一纸,思高笔逸。又尝游上元蒋山寺,见翰林赞志公云:“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刀齐尺量,扇迷陈语。”文简事备,诚为作者,附于此云。
会昌三年二月中,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过公墓下。四过青山,两发涂口,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尉李劭,同以公服拜其墓,问其墓左人毕元宥,实备洒扫,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娶刘劝,一娶陈云,皆农夫也。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俾专洒扫事。
嘻!享名甚高,后事何薄。谢公旧井,新墓角落。青山白云,共为萧索。巨竹拱墓,如公。天长地久,其名不朽。此为祭文,写授元宥。
又为碑曰:“贵尽皆然,名存则难,故予重名不重官”。作李翰林碑十五字而已
杂咏·青山墓
岁月稠,卅八年间七次游。圣境埋忠骨,志在青山死不休!
【注】史载自25岁第一次到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38年间先后七次来到当涂。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有“”之称,最伟大的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今),5岁随父迁至之()(712年更名为,今四川绵阳),祖籍(今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等诗篇,有《》传世。762年病逝于,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县令,不久即病卒。
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有「」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
《》《》《》《》 《》 《望庐山瀑布》《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赠汪伦》《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长干行》《》《长相思》
《渡荆门送别》《怨情 》《 登金陵凤凰台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孟浩然》《 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等。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鸿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