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是四川的,家里房屋快要倒了,家中经济条件字体修改后还算侵权吗艰苦,不知道

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11 &查看:3331 &
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该说些啥。。打算去看看这个纪录片
爱车:暂无
财产: 17835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该说些啥。。打算去看看这个纪录片
打从2002年开始,陕西农民韩培印的人生都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他在上面写下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父亲,“为了我们六七个儿女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又文绉绉地给自己租住的小屋编一幅对联,“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
  更多的时候,他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9年前,当胜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文静的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
  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有人评价说,这部名叫《父亲》的纪录片“像片中所拍的韩培印一样朴实、诚恳”。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它还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可现实里的父亲却没有同样的好运。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他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盯着屋顶的墙角,皱着眉头,很久没说一句话。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
  “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
  小小的本子已经泛黄了,黑色的封皮也卷了起来。刚到西安的时候,韩培印就买了这个本子。他在上面记录电话号码、记录借钱还钱的账目,也会写下一些准备跟儿子“谈谈人生”的内容。
  那些内容大多与梦想有关。当他知道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而且选择了“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时,梦想就伴随着骄傲一起降临到这个陕西农村的家庭里。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老韩说。
  他并不知道,2002这一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共有万名考生进入大学――这一数字几乎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他只是为自己的儿子自豪,毕竟,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
  即使那些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也无法磨灭他的骄傲。当时,韩家四口人住在山坡上的一座土房子里,四亩地能种出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却长不出大学通知书上要求的六七千元学费。
  这让刚刚考上大学的韩胜利觉得“心里矛盾极了”。几年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家里卖掉了所有的粮食,甚至连牛都卖掉了,却仅仅凑出了3000元。
  “要不然还是出去打工算了。”他说。但韩培印拦住了他。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钱凑够的。”这位父亲说。
  没过多久,他跟所有可能的亲戚朋友借钱,凑出了儿子的学费。当把儿子送进大学之后,他也在这座繁华的省会城市里留下来,当起了农民工。
  农民韩培印的生活就这样转了个弯。每天,他不再下地劳动,而是和其他工友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举着“找工作”的纸牌,等着有需要的人找到自己。他的工作也每天不同,有时候是帮建筑工地运沙土,有时候是在居民楼里帮人铺地板。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会整天整天地等着,却没有人找到自己。
  即使在城里过得艰辛,骄傲依旧显而易见地贯穿着韩培印的生活。2005年年初,当李军虎来到韩培印等活儿的地方时,他发现,其他工人都低着头躲避摄像机,韩培印却笑呵呵的,没有一点不光彩的感觉。
  “我打工主要是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韩培印大着嗓门说,他穿着军大衣,脸在冬天的寒风里被冻得发红,“我儿子在石油学院上学,学的是通信专业。”
  这位父亲理直气壮的口吻让好几个路过的人都围了过来。在他身旁,一位扛着锄头等活儿干的工友甚至听得“眼睛都直了”。
  “我当时只了解到了一个信息,就是他很自豪。”李军虎事后回忆说。
  这位西安电视台的编导正准备拍一系列关于农民工子女生存的纪录片。他找了很多例子,但有的太过极端,有的又流于平淡。直到找到韩培印,他才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故事。
  这对来自农村的父子在繁华的城市里相依为命。很多时候,儿子会推着自行车,和父亲一起走在城中村简陋的街道上,父亲絮絮地嘱咐儿子,“学习资料太贵了,别买太多”。对于韩培印而言,两元钱的公交车都显得有些奢侈,所以他不常去学校看儿子,而宁可在路边的“话吧”里花几毛钱打个电话,和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儿子说上几句。
  另一些时候,这个有文化、爱写字的中年人喜欢坐在饭馆里,喝着人家的免费茶水看电视,或者从路边捡些别人丢掉的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他用最低成本维持生活,却依旧骄傲、乐观。”李军虎说,“因为儿子成就了他的尊严。”
  在山区老家的村里,韩培印不是村干部,却毫无疑问是个有地位的“能人”。他上过初中,是全村唯一一个会写春联的人,甚至两家吵了架,他也会出面帮忙劝和。而现在,他又把儿子培养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一切都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他会把这些自豪写在那个小小的笔记本上。2003年2月,在韩胜利进入大学半年后,他写道:“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那个大学也不是什么好的大学,可你考上了,有些孩子他想考也没有考上。”
  “学校不在好坏,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他在最后写道。
  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也不能像我一样打工吃苦
[每日热点]:
爱车:暂无
财产: 17835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这是一个道理。”
  在光明的前途到来之前,韩培印能够忍受很多事情。
  他的工作都是纯粹的体力活。有时,他需要甩开膀子,用铁锨一下下地把沙土铲到几乎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卡车拖斗里;有时,他需要站在拆迁的废墟上,一榔头一榔头地把一间房屋慢慢砸成瓦砾。而这些让他腰酸背痛的活计,能给他带来每天50元的收入。这就是儿子胜利学费、生活费的来源。
  到了晚上,他又要和其他9名工友合住在城中村的一间房子里,外墙裸露着红色的砖块,屋里则是一张几乎和地板同样大小的大通铺。10个人就这样并排躺在上面,枕着砖头,盖着五颜六色却同样灰扑扑的被子,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这房子省钱,一个月大家摊下来才二三十块钱。”韩培印说。
  省下来的钱,他都留给了儿子。可即使这样也不够,他常常需要借钱。在儿子上学的4年里,亲戚、朋友、老乡,他几乎把每个可能的人都问遍了。
  李军虎在纪录片里拍摄了一次借钱的过程。韩培印走进一间同乡工友的宿舍房,几个人正挤在大通铺上准备睡觉,老韩笑呵呵地凑了上去:“我娃要交学费呢,我没挣到钱,看你能不能借给我30块钱?”
  一个还没来得及躺下的年轻人挠了挠头,说:“我也没钱,昨天干活没给钱。”
  “那你看看还有谁有钱吗?多少都可以。”韩培印絮絮地说着,“关键是娃来了,没办法。”
  他没有等到回答,那个年轻人已经迅速地钻到被窝里了。大通铺上的同乡们每个人都用被子蒙着脑袋,再也不看他一眼,也没有跟他说一句话。
  “太尴尬了。”李军虎事后回忆说。
  可韩培印继续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不知所措的讪讪的干笑。
  那天晚上,磨了几个人之后,他最终跟一位老乡借到了10元钱。老韩接过那张皱巴巴的钞票,马上掏出自己那个黑色的小本子,在空白处把账目记下来。
  “借点还点,还点借点。”他一边写一边说,“等还钱的时候,我再把它们划掉。”
  在本子发黄的纸页上,那些被划掉的账目,就显眼地穿插在他关于人生的感悟文字中间,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可他依旧是充满乐观的。坐在大通铺的床上,他对着李军虎的摄影机笑呵呵地说,希望儿子在大学里能好好学习。
  “要学个一技之长,做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来。”他的脸上带着止不住的自豪神气,“不能再回去种地,也不能像我一样在这里打工、吃苦。”
  当他终于凑够了儿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时,他就会打电话让儿子骑车过来。
  “这里一共是200,一个月够不够?”韩培印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了换好的两张整钱。想了想,他又把兜里剩下的零钱全部塞到了儿子手里:“一共是220,够不够?”
  “给我200就够了。”韩胜利说着,又把零钱塞回了父亲的手里。
  “我花不了多少钱,一天四五块,一个月最多150……”韩培印说,“你在学校别吃得太差,当然,也别吃得太好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父子俩坐在那张大通铺的床沿上。韩培印从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掏出了从家里背来的苹果,说是“你妈非要给带的”,又问问儿子有没有考过英语四级,有没有学好专业课。
  另一些时候,他会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翻开自己写下的内容,给儿子念几句励志的话:“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这是一个道理。”
  “胜利我儿,你每天都有二三十元的付出。”念到这里,韩培印停下来,扭头看看儿子,“你想你这交学费一年4000多、住宿费800,加上书本费,一年下来就是……”
  停了几秒钟,因为算不清楚,韩培印又扭过话头,继续说道:“头一年你交了7000多元,第二年连生活费下来,八九千,将近一万元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一算,平均一天二三十块钱的付出……”
  在他的身旁,韩胜利一直坐在床头,安静认真地听着,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想留在城市,城市就是比农村好多了
  “我儿胜利啊,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希望你早早成才,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尽管在城市里相依为命,但韩培印和儿子之间仍然有一些彼此隐瞒的事情。在很长的时间里,胜利都不知道父亲是怎样低声下气地为自己借来了生活费;而作为父亲,韩培印也从来不知道,儿子在学校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
  李军虎拍摄了其中的一些画面。两份青菜、5两米饭、一盆绿豆汤,就是这个瘦瘦的男生一顿午饭的内容。他给自己的伙食费标准是一天6元,隔两天吃一次肉。
  班上的同学觉得他条件差,送给他西装外套;表弟有了手机,送给他一块印着大学标志的手表,他也高兴了好几天,那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戴上手表。
  即使是同班同学,他也常常觉得别人的生活不可思议。他曾经告诉李军虎,班上一位来自温州的女生,因为不适应西安的水,干脆从超市搬回来两箱矿泉水,一箱用来喝,一箱用来洗头发。
  “你能想象吗?”他语调夸张地讲着,李军虎觉得,他“就像在描述一个神话故事”。
  事实上,对于这个来自农村的男生,这样的生活与他的距离,也真的像神话故事一样遥远。当同学拿矿泉水洗头的时候,他却琢磨着把那些空瓶子捡来卖钱。
  因为觉得“学习比较忙”,他并没有勤工俭学的打算。大部分空闲时间,他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天台上逛来逛去,询问喝完水的同学“瓶子还要不要了”。他甚至还时不时地凑到宿舍边的垃圾桶里翻来翻去,从里面找出一些能卖的东西。慢慢地,班上的同学也会把喝完的瓶子直接拿过来,放在宿舍阳台一角的纸箱里。
  “一般10个啤酒瓶能挣5块钱,矿泉水瓶便宜一些。”他说。捡瓶子的时候,有人会投来异样的眼神,而胜利就在心里“当他们没看见”。
  在同学的回忆中,韩胜利并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一名同班女生甚至想不起来两人说过什么话。同宿舍的其他5位室友有5部手机、3台电脑,还有mp3――在来到城市之前,胜利连见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宿舍里那部没人用得着的座机电话。
  李军虎常常觉得,胜利是一个很压抑的孩子,几乎没有主动跟他说过一句话。在长达一年的拍摄时间里,他们私下里很少聊天儿。不过有一次,在宿舍楼顶的天台上,韩胜利捡完矿泉水瓶,看着远处的高楼,轻轻地说:“我想留在城市,城市就是比农村好多了,生活条件、交通、文化,都比农村好。”
[每日热点]:
爱车:暂无
财产: 17835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你觉得你能留在这儿吗?”李军虎问。
  “我想……应该差不多吧。”韩胜利说。
  父亲的乐观情绪也许感染了他,也许,也让他多了些压力。韩培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繁复缠绕的句子,有时,也会念给儿子听:
  “我儿胜利啊,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父亲再支持你,也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如果你学习再好,父亲没有能力支持你,你也是不可能上大学的。这都是要靠你的努力,修好你人生的道路,希望你早早成才,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这位骄傲的父亲用各种方式传递自己的幸福感,他甚至每年都会给自己和工友租住的宿舍房编一幅对联,有时候强调“自己勤劳是靠山”,有时候希望“智慧修出光”。在2006年年中的时候,他甚至兴冲冲地把来年的对联都拟好了。
  “在家创业业成就,出门求财财到手。”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着,“大家看有什么意见?这个切合实际不?”
  在大通铺的另一侧,工友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牌,没有人扭头。韩培印依然乐呵呵地坐着,自顾自地说道:“横批我想写……‘感谢上帝’。”
  现实就是这样,找不到工作就要接受它
  “父亲一定要在2013年前后,也就是在父亲的60岁前后,一定要和你妈,我们全家到北京去好好玩几天,到时候,我们大家都有钱……”
  除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韩胜利4年大学的经历,也给韩家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
  每次坐汽车回家的时候,韩培印都会从城里抱回来些东西,比如成箱的方便面,或者大袋的糖果。久而久之,胜利的母亲在家里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小商店,把这些城里抱回来的东西拆着卖给邻居们,挣点小钱。
  因为胜利的关系,这个商店也有了些令韩培印骄傲的感觉。他甚至直接用儿子的名字命名商店,并且把“胜利商店”几个大字印在了商店的招牌上。
  当商店的经营渐入佳境的时候,胜利大学毕业的时间也慢慢临近了。这让韩培印几乎有一种马上要“解放”的感觉――4年的时间,一边出卖劳力,一边四处借钱,他觉得自己已经被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现在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你像燕子一样要起飞了。”他对儿子说,“咱们农村人没有后门,亲戚朋友也没有当官的。你要自己走出去,不能再靠别人了。”
  可就业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李军虎说,西安每年有几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同时找工作,对于这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内陆城市,就业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
  更何况,胜利似乎并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2006年年初,胜利第一次参加了人才招聘会。在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他穿着灰色的运动服,挨个走近每一个摊位,看一看,又转身慢慢走开。两个小时内,他没有递出一份简历,甚至根本没有讲出一句话。
  当他皱着眉头走出招聘会的时候,跟在后面的李军虎忍不住了:“你觉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有几家公司招通信专业的。”韩胜利说。
  “可我看你一直没说话啊?”李军虎觉得自己简直恨不得揍他一拳,“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
  韩胜利淡淡地笑了一下:“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说话,性格内向了一点。”
  “原来你知道啊!”李军虎很生气,可他转念想想,按照韩胜利的性格,这样的结果也是正常的。
  随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找工作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一直在村里留守的母亲开始担心,儿子毕业了拿着行李再回村里劳动。“咋办啊,我的天,咱村里人都会笑的,说你白念了。”
  曾经“热门”的通信专业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好找工作了。各个学校扩招培养的学生数量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韩胜利听说,有些单位招自己这个专业的员工,工资只能给五六百元,勉强够住够吃。而他想,这个数字是能够接受的。
  “实在找不到工作,人家给300块也行啊,先给人家干着。”他轻轻地说,“哪怕人家不给钱呢,先给人家干着也可以啊。”
  可没过多久,他又焦虑了起来。“万一真找不到工作,你一分不要给人家干,那生活费咋办,住宿费咋办?还要跟家里拿钱的话,说不过去。”他说着,撑大了眼睛,仿佛要忍住眼眶里的泪水,“感觉给我爸没什么交代。”
  韩培印却依旧是乐观的。他始终觉得,无论如何,“大学生”总是一个光鲜的身份,不可能面临没饭吃的问题。随着胜利毕业时间的临近,他开始越来越细致地编织自己的梦想,并且换掉了已经写满的笔记本,写在了一个新的黑色本子上:
  “明利(老韩的大女儿),胜利,父亲一定要在2013年前后,也就是在父亲的60岁前后,一定要和你妈,我们全家到北京去,到时候,我们大家都有钱,到北京一定好好玩几天。现在我们大家,胜利你要好好学习,明利要好好过日子,你妈好好管家务,我在西安好好挣钱,争取有那么一天。”
  他并不知道,胜利此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啊、服务员啊、保安啊都行,只要别人能要我。”韩胜利说,“现实就是这样,找不到工作就要接受它。”
  那时不读书,给娃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我不可能再活50岁,大概能再活20年吧。20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30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
  韩培印已经老了,他时常会很自然地想到死亡。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不可能再活50岁,大概能再活20年吧。20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30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
  “大约再有20年,就是我人生的终点站,到那时我要说,再见了,我的人生,再见了,我的儿孙。写到这里,我的眼泪一点一点地落下来……”
  在镜头前念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控制不住地哭了。
  最终,他的美丽梦想还是破灭了。儿子胜利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青海的工作,试用期每个月拿600元的工资,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老韩算了算,这收入还没有自己在西安打工挣得多。
  “我本来想着,大学生毕业了,工作肯定会在办公室里,而且有……”韩培印嚅嚅地说着。
  很难再在这位父亲的脸上找到先前那种骄傲的神色了,但他却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哀伤,儿子上大学欠下来的钱还有两万元没有还清。在儿子出发去青海之后,他一个人还要孤零零地留在这座城市里,打工赚钱。
  在那个黑色的小本子上,他写下自己的姓名和详细地址。他总担心自己万一突然出了什么意外,“谁知道我是谁?”
  他开始时不时地后悔,自己为什么让儿子选了这样的专业,又后悔,也许当年根本不应该让儿子读书。邻居们甚至时不时对他讲:“当年不让娃上学,给他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正在慢慢步入正轨,连家里那个因为儿子上学而办起来的小商店也越办越好了。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超市,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可儿子胜利却成了夫妻俩心头一根拔不掉的刺。他们把招牌上儿子的名字偷偷抹掉,把“胜利商店”改成了简单的“商店”两个字。
  事实上,连韩胜利自己也似乎想抹掉过去的记忆了。当记者辗转找到他新换的手机号,提出希望采访的时候,他沉默了一下,说:“对不起,我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工作了3年之后,胜利辞职,在西安重新找了份工作,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不过,在他的同学看来,这仍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
  这个曾经是全家最大骄傲的儿子,如今也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韩培印担忧他迟迟没有结婚,更何况,因为高考结束后迁走了户口,他原有的9分耕地已经被收回。也就是说,胜利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农村种地了。
  12月8日,当李军虎再一次来到韩家,拿出照相机,想拍张照片的时候,原本会对着镜头微笑的母亲突然崩溃了,她大叫着让放下照相机:“这么丢人的事情,有什么好拍的!”
  李军虎不知道韩家什么时候能从这样的阴云中解脱出来。在纪录片《父亲》放映的过程中,很多观众都被过去那个乐观、善良、朴实的韩培印打动了。在清华大学,一位男士在提问交流环节“哭得死去活来”,平复了好一阵,才哽咽着举起了话筒。
  “我想说,我当年来到北京时跟小韩一模一样,但今天,我是开着奥迪A8来的。”他说,“我只想证明一件事,胜利并不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然,李军虎也听到了些不同的意见。一位法国影评人看完了全片,觉得匪夷所思,连声询问李军虎,老韩“是不是疯的”,“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李军虎想了想,告诉他:“在你们的文化里,他也许是个疯狂的父亲,但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他是一位勇敢的父亲。”勇敢的父亲,正是这部纪录片的英文名字。
  更多人对老韩手中的笔记本充满兴趣。有的观众甚至还给李军虎寄来了一些同样的黑色笔记本,希望他能转交给片中的这位父亲。
  他们并不知道,老韩已经很久没有打开那两个黑色的笔记本了,他开始怀疑,念书写字并不是一件值得嘉许的事情。连他那个中学毕业、在深圳打工的女儿,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千元――足足是儿子的两倍。
  “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有人问他。
  “我看读书是没用的。”他叹了口气说。
  事实上,从西安回到家里之后,他再没有写过什么东西,甚至连把笔记本拿出来都不愿意了。年初的时候,他曾经想在本子上写点什么,再跟儿子谈谈人生,可看到大学毕业5年后,儿子情绪低落的样子,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写出来。
[每日热点]:
财产: 353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你觉得你能留在这儿吗?”李军虎问。
  “我想……应该差不多吧。”韩胜利说。
  父亲的乐观情绪也许感染了他,也许,也让他多了些压力。韩培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繁复缠绕的句子,有时,也会念给 ... 谢谢Lz推荐
[每日热点]:
财产: 1706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现在通信业是不好混,但也没惨到这个地步。
[每日热点]:
财产: 374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毕业5年,收入1500元。
是在哄鬼嘛还是他确实能力有问题哦?
[每日热点]:
财产: 18936 爱卡币
来自: 重庆市|重庆市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他父亲养了一个懒儿子
早他十年,俺也在西安上大学
发报纸,一分钱一份,俺一天能挣50,和成都tx比起来,劳动力是廉价,但要解决生活费也并非难事
别拿课业做开脱,扩招前都有大把时间自己支配,更何况扩招后
岁月是把杀猪刀,黑了木耳、紫了葡萄、软了香蕉
[每日热点]:
财产: 18936 爱卡币
来自: 重庆市|重庆市
说下我同寝室的同学吧,山东潍坊农村头的。
屋头也穷,但从不叫穷,假期结束,别人都是带的土特产,以满足口感为重,而他,带的是难吃的大饼,以糊口为重,差不多要吃一个月,最后几天,饼上都有霉点点呈现了
他是我们寝室第一个跑出去找打零工的,找的就是发报纸广告的工作,一分钱一份(同期,成都是3分五分,外加糖酒会期间,俺远在妹儿们还能找到200一天的展台工作)。我是属于跟到起哄的,骑个烂自行车,一天能发5000份,挣50元,但太累,不能坚持;而他,每天挣40,虽然活路不是天天有,但人家隔三岔五地也能把伙食费挣个七七八八。
后头,假期回来就带风筝卖,整个百二八千的也算一学期开了个好头。
再后面,开始跑家教,混钱不说,还能混饭。西安伙食希撇,这种改善机会还是难得。
最后,基础课上完了,开始上编程课了,这家伙觉得有趣,就自学诸如C++之类的“高级”语言,不懂就扭到老师费,经常跑教研室请教老师问题,老师觉得此子可教,就时不时甩点小程序给他娃做,做完了就打赏点。毕业的时候,这娃除了能自己挣生活费外,编程也变成俺们年级的绝对高手,属于那种能靠编程挣钱的人。
当然,不是每个刻苦的故事最终都是以童话结局的,这个同学回去,还是顺利找到工作,现在在当老师,娶妻生子,恬静生活,并没有大富大贵。
总之,早LZ帖子中那娃十年时间,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平凡到有点平庸的人,通过自己还算积极的努力,断不至于逼到老汉到处借生活费的地步。
岁月是把杀猪刀,黑了木耳、紫了葡萄、软了香蕉
[每日热点]:
用户被禁止发言
财产: 8697 爱卡币
来自: 上海市|上海市
*** 该用户太调皮了,已被禁言。 ***
更多精彩尽在 , Enjoy xcar!
[每日热点]:
财产: 4845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父亲的中国梦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
155 元303.00
43.9 元116.00
已有 0 人申请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03 / 148 页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省侨办为跨市州异地安置的地震受灾群众捐赠电视机
&日 来源:省侨务办公室 &&   为丰富跨市州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灾后重建家园的信心,省侨办迅速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积极行动、筹集海外侨胞的捐款,首批订购了300台29英寸的长虹彩色电视机,于5月21日及时送到了邛崃市鲁川小区板房临时安置点和南宝山临时安置点的292户来自汶川、青川的受灾群众家中。
  在简短的捐赠仪式上,省侨办主任周敏谦向群众介绍:“虽然5.12大地震给你们带来了灾难,但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你们,广大海外侨胞也一直惦记着你们。省委刘奇葆书记和李崇禧副书记多次来到安置点来看望和关心大家,号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帮助受灾的乡亲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并特别要求要想办法丰富受灾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天,我们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带来了广大海外侨胞对你们的浓浓心意,它饱含着全世界海外侨胞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希望你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幸福的新家园”。
  在两个安置点内,群众喜气洋洋,一片沸腾,大家激动有序地领取电视机。在来自青川的群众高发现家中,当工作人员把崭新的电视机安装好出现画面的时候,他高兴得连连说:“我以前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今天省侨办送来了海外侨胞的爱心,给我们送来这么大的一台电视机,我真不知怎么感谢了。”来自汶川龙溪乡的李水清老人高兴的讲:“一家5口人从地震中被救出来的时候,家没了,连碗筷都没有一双,现在党和政府关心,一家人生活很好。今天又送来电视机,晚上就守着看,生活不单调了。”
  此次捐赠活动得到了邛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前为每家每户安装了闭路天线和接收设备,每家领到电视机的群众都能即时收看电视节目,使这次捐赠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雍淇雯的新生活&
10:26 】 【来源: 四川日报 】&&&
小淇雯和父母在一起十分幸福开心。
父母不在身边,懂事的小淇雯能每天认真完成作业。
日,小淇雯被一根长绳救下5楼。 董开国 摄 (原发表在四川省抗震救灾摄影展)
  8岁的雍淇雯现在是绵阳市游仙区五里路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特大地震来临时,住在青川县中医院宿舍的雍淇雯睡了午觉正准备去上学。一阵地动山摇后,楼梯全部损坏,小淇雯被困在了五楼。几位邻居叔叔想办法找来一条长麻绳传递到楼上,再用绳子捆住小淇雯将她慢慢往下放,摄影师用相机记下了这感人一幕。
  去年8月,小淇雯被父母送到绵阳市游仙区五里路小学上学,父母则全身心投入青川县灾后重建,只有周末才能抽时间到学校看望女儿。小淇雯现在学会了照顾自己,在新学校也有了很多新朋友。
  本报记者何海洋摄影报道&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赵柏田散文: 青川,青川
1、夜的城  看到暮色中的青川县城时,我们已在车子里颠簸了六七个小时。城在群山包围中,傍晚八点钟的天光下,山色已如墨,如铁,城却依然暄腾着。帐篷,板房,河边的简易建筑。呼啸着来去的载重汽车和手扶拖拉机。尘土,尘土,到处是飞扬的尘土!这使得进到我们眼里的一切全显得灰扑扑的。灰色的屋顶,灰色的树叶,灰色的河流,灰色的面孔。  然后我闻到了食物的气息,从路边简陋的店铺向着大路流淌。那是水煮玉米和土豆的气味。那是辣椒的呛人气味。那是几乎要让人幸福得落泪的面条的气味。从成都到青川,在接连看了几小时溪滩上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痕迹之后,在被一座座被震坍的房屋废墟震慑得好半日不得作声之后,视觉似乎劳顿了,嗅觉,却变得从来没有过的灵敏。  这片进城时所经行的开阔地,原本应是青川县城的郊外。现在几乎有半城居民迁到了这里。“5?12”已过去快一年,这片处于地震活跃带上的山地,仍是余震不断,除了一些大型居民区近入这里的板房,银行、邮局、法院,政府的一些办事机构也都搬到了这里。这挨挨挤挤的场景总让我想起刚看过的印度电影《贫民富翁》。它是嘈杂的,纷乱的,但正是这乱象里流露最本真的生的气息,它是坚韧的,粗砺的,甚至不无粗野。  “你们无法想像,去年我们刚来时这里是多么荒凉。”陪同我们的老史,是宁波援建指挥部的联络组长,地震三个月后入川,“现在好多啦,你们看人气有多旺!”这个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的县城,震前人口有25万,县城乔庄栖息有近十万居民。据老史介绍,此前曾有过动议,把县城迁往受灾较轻的竹园镇,但青川人还是选择了在废墟上重建他们的家园。乔庄镇是宁波对口援建的四乡镇之一(其他三个乡为黄坪、瓦砾和茶坝),这无疑给援建增加了难度。我们到来前不久,新县城的规划图纸刚刚通过论证。  草草用过晚餐,我执意要去城里。不管夜有多深,我还是要去它的街道、广场,去它最隐秘的小巷子。我要用我的脚去一步一步丈量,去抚摸它的肌理。  它是寂静的。比睡眠更深的寂静。那些远远看去俨然完好的楼房,走近了看,墙体全是数指宽的裂缝。这触目惊心的伤,夜色也不能遮蔽。临街的窗子都洞开着,玻璃早已碎裂,没震碎的也都已拆除。没有一扇窗子透出灯光。墙上用石灰水或红漆涂着大大的“拆”字。好几处危楼周围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偶或有出租车卷着尘土驶过。昏黄的路灯下,转出一两个人影,没有交谈,也看不清表情。夜的青川,一座废城,一个时光停止流转的遗址,每一块砖石都有着痛楚的记忆。  这是我到青川的第一夜。
2、晨光中的河  清晨,一个人爬上城郊的小山,从高处看下去,县城依水而建,那条穿城而过的溪河就是乔庄河了。昨晚下过雨,河面还笼着一层湿重的水汽。城中纵横两条主干道,一长一短,使得青川旧城从高处看下去就像一个十字架。一个受难的城,一副受难的表情。  太阳缓慢地升起,光线蒙着水汽,从河面向着岸边漫爬。无数的车、人,从县城的四方八方汇集到了宁波援建指挥部边上的河边滩地。突然敲响的锣声、鼓声,驱散了河岸边聒噪的群鸦。宁波援建青川县城乔庄的十个项目在这天上午开工了。市长毛光烈率领的党政代表团成员悉数到场。  入城干道、安居小区、乔庄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医院、学校……一桩桩都是关切民生的实事工程。这些原定三年的工程都将在两年内竣工,总投资超过四点五个亿。随着市长一声“开工”,鞭炮大作,十余辆车头扎着红绸带的卡车嘎嘎地抬起了车身,场地中央很快出现了一大块奠基的新泥。  我看到了一张张充满憧憬的脸。老人,孩子。他们在笑,发自内心的笑。人群中,我看见了随团来青川慰问的越剧演员兰儿。她站在少儿仪仗队的后面。她的丈夫、“5.12”后首批进川的王梁慧副总指挥身穿迷彩服,像一个特种兵战士一样站在不远处的主席台一角。我还看见了我20年前的同学建平,他是黄坪乡分指挥部的指挥长,这天上午也赶了十多里山路来到了开工现场。  主持人动情地说,这是去年“5?12”以来,青川人笑得最开心、心情最舒畅的一天。  一座找回了笑声的城市,在这个早晨重新又变得动人。  这也是宁波援建指挥部最热闹的一天。市长一行来到指挥部的板房,看了后说:“在灾区援建,生活很艰苦,工作很伟大。”  市文联文艺小分队的慰问演出,使得这一日的空气中都溢动着节日的气氛。援建指挥部的48人全都来了,再加上来支教教师、医疗队,板房搭建的礼堂坐得满满当当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舞台是从来没有过的简易,灯光也是因陋就简,现场的气氛却是空前热烈。  文联主席、著名琵琶演奏家傅丹的琵琶独奏,两朵小百花阿联和小君的越剧对唱,来自艺术剧院的丽丽激越的二胡演奏和屠靖南悠扬的笛子独奏,每一曲终了都是訇然的叫好声。当朗诵诗《爸爸,你在青川还好吗》一开场,偌大的板房里变得分外安宁。我侧脸看去,市长的眼角也挂着湿湿的泪花。终于兰儿上去唱唐伯虎点秋香了,架不住众人哄闹,王梁慧也上了台。这一对儿,一个在青川援建,一个千里探夫,戏里戏外,都是故事。他们连连鞠躬谢幕,台下笑声掌声哗的一阵,又一阵,还有人站起来尖叫,撮着嘴唇打唿哨。  这些站在我身边的人都在高声大笑、尖叫。他们的脸,一张张重叠在一起。但我知道,他们中有前潜水兵、现在总爱以青川人自居的老史,有我20年前的同学建平,这一刻,这些抛家别舍来到青川的建设者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着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3、正午的东河口地震遗址  强烈的阳光照射着东河口的这片谷地。触目都是黑色的泥,黑色的山岩。这来自地球最深处的黑,被一场地底下的闪电狠狠地甩了出来。这情景如同刚经过一场地狱之火的焚烧。光在流淌,跳跃,颤抖。在碎石间,在史前动物下的巨卵一般的圆石间,在一个个矗立着的黑十字架上。光影之间,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只有火星般的死寂。这里的时间死去了,死在一年前黑色的时刻。  面前的这堵山,如同被一把从天庭垂下的硕大的刀削去了半边。那场震级十级的地震中,倾坍而下的山体,把山下的四个村庄780人全都埋在了百米深的地底下。我无法想像那天崩地裂的时刻。我无法想像,当不幸袭来时,遍地奔突的苍生。  人只是一株芦苇,一滴水,一口气,造物一处小小的差池都会要他的命。我默诵这著名的句子。死亡在左边的淹塞湖。死亡在右边的巨石中。死亡在上,死亡在下。我无法不心痛。  山河动容。山岳真的崩坍了,河床的海拔也被上抬了七八十米。大地缘何会有如此的暴戾之气?没有人可以回答我。坐在碎石间的卖水的农妇,她脸上的悲伤不可以形容。她执意要递身份证给我看,证明她是地底下这些亡者的亲人。我不看。我不忍看。在地震遗址公园入口的巨石前,有人拿出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合影。我不能够。我不是一个游人。我只是一个迟倒的见证者。我远远地避开人群,一个人对着那个凭空多出的湖。  这几日在青川,我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对这块遭受过不幸的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救援?安居,医疗,教育,卫生,这些都重要。但还有什么是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做的?联想到媒体前些日子对北川自杀事件的报道,一个精神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那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重建和精神重建问题。换句话说,他们——这些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不幸的人——需要一个理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或者说法。  想起了西蒙娜?薇依说的,不幸是受奴役的印记,它是受苦的极致。不幸使人绝望,它像一块火红的烙铁把蔑视、厌恶、对自身的反感印入灵魂深处。她还断言,在最好的情况下,遭受不幸打击的人只拥有自己的一半灵魂。  如何修补剩下的半边灵魂?把这个问题留给这篇文章的读者们。面对同类的不幸,爱与怜悯,都是担当。
4、枣树村:精神的力量  一份出于当地人之手的《枣树村纪事》上这样记载:“枣树村,青川城南20里,远望明镜山,依傍灵宝河,大坝溪流浸黄连,白马沟水润乡土。日,龙门山脉起呼啸,千年强震毁幸福……”  地震前几天,黄坪乡枣树村44岁的村民石光武总是在做着同一个梦。他梦见村子里百余户人家的房屋全都嘎喇喇地倒下。“5?12”那天,看着自己的梦竟然应验,石光武真不知自己是醒着还是在一个更深的梦里。  大地刚开始抽搐的几分钟,村民们正在后山腰翻收草籽。当他们没命地朝村庄跑去的时候,飞扬的尘土中已经片瓦无存。所幸除了一名午睡的老人被压在废墟中,全村没有更大的伤亡。  震后第三天,解放军某部猛虎师的官兵进驻枣树村抢险。十余天后,从宁波来的救援队伍千里驰援,也开进了这个村子。结对帮扶他们的是宁波江东区和余姚市的援建人员(注:宁波市委、市政府实行的是“一县一区帮一乡”、“三区两县帮乔庄”的援建结对方式,即余姚市、江东区援建黄坪乡,宁海县、镇海区援建瓦砾乡,慈溪市、海曙区援建茶坝乡,鄞州区、北仑区、江北区、奉化市、象山县援建乔庄镇)。  重建农房、完善设施,恢复产业……石光武和他的村民们也一刻没有闲着。这个右手残疾的壮年男子花费6万多元在村口盖起了震后的第一幢建筑,连厨房五开间,还开出了一家小店。在他的示范下,其他村民也相继动工,重建家园。夯着墙基,喊着号子,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凑成了这样的号子:“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去年8月3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枣树村,吃了村民家的板栗、核桃,帮农户们一起扎了钢筋,更为这两句号子透露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就在当年,枣树村成了整个青川县率先住进永久性住房的第一村。当我们的车子沿着盘山公路驶向黄坪乡深处的这个村子,那几句朴实的劳动号子已被制成巨幅标语,矗立在公路两侧。  当地人爱说,吃菌子不忘疙瘩恩。感念着总理,去年临近春节,全村人联名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他们还请人创作了一幅以五谷为材料拼贴的《总理来到枣树村》的画挂在村史展览室。  宁波援建指挥部安排了市长一行来这里举行“枣树村精神家园揭牌仪式”。仪式之后,代表团还参观了农家书屋和村史室陈列的“重建家园模范公民”事迹。石光武家门口的一副对联再次引起了众人兴趣:上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下联“二人同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披是“自强不息”。众人笑,老石你真是个秀才。  他却一脸诚恳地说着感谢的话。一遍一遍地说,宁波人好,宁波人是好大哥。你们来了,枣树村的建设起码加快了二十年。他们从强震中缓过劲来后最早被教会的似乎就是这些感恩的话。但我更想对他说,说你自己想说的,要不,就说说这些干活时吼的号子。  我想市长也和当初温总理来时一样,为在这个村子里看到一种精神的力量而欣慰。把“精神家园”这片牌颁给这个村,也算是名至实归了。
(作者单位:宁波市文联)&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这个端午,青川人不差快乐& 日 07:08:50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青川5月29日电 特写:这个端午,青川人不差快乐
 && 石玉林
 && 28日是地震后的第二个端午佳节。 与去年不同,这个端午节,地震极重灾区四川青川的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  28日一大早,家住高家院的卜芹云,便与两个儿子起来忙着包粽子、蒸粽子。端午节前一天,在县城经营小吃的卜芹云就接到了很多预订粽子的电话。她告诉记者,上午10时不到便卖了800多个鲜肉粽和蜜枣粽。
&&  在上坪农贸市场,记者看到李战凤正在自建房前,乐呵呵地烧烤着一只腊猪蹄膀。吱吱的油烟中,李战凤说:“中午时候,一家亲友8个人要在一起吃饭,高兴,是要做点好吃的嘛。”她给记者回忆,去年端午节时,自己还在地震的惊魂中,很久都提不起精神。“相对去年,今年好多了。”在李战凤的言语中,节日的快乐表露无遗。&&&&
&&  除了张罗饭菜,许多老百姓也忙着在商店里采购。青川如意超市的负责人赖禹宏告诉记者,到11时,超市出售各种节日用品总进账已经超过3万元,已比平常全天进账足足多出1万多元。
&&  午饭时间,北井坝板房居民安置点的李秀琼老太太一家5人围坐在餐桌,边吃边聊。桌上除了粽子还有拼盘、清炖鸡鸭、时鲜菜蔬、水果等十分丰盛。老太太告诉记者,端午节来到,女儿女婿一家特地从绵阳赶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到很高兴。“去年端午节的时候还在帐篷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浙江,给我们建好了房子,我们今年又能过个快快乐乐的端午节了。”
&&  记者路过新华街的重庆烤鱼庄,由于午饭时老百姓都忙着和家人团聚,这里显得有点“安静”。但老板赵贵斌非常自信地说:“晚上你来看,我这里一定热闹。”最后,他又幽默地加了一句:“青川人现在不差钱,也不差快乐。”
&&  愿25万青川群众,永远不差快乐。 &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2名青川学生在杭生活的5个截面)口味.习惯不辣   09-05-29 11:4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廖小清 李敏 国瑞   编辑: 孟杨斌  &&
  “5﹒12”汶川地震即将一年,青川学生来杭州读书也快1年了。他们在杭州生活习惯吗?离开了辣椒的日子适不适应?
  5月9日中午,浙江在线记者与12名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读书的青川学生一起共进午餐,快餐里有番茄炒蛋、红烧大排、炒冬瓜、尖椒炒肉4个菜。一顿饭吃下来,记者发现,前面3个菜最受青川学生欢迎。
  开始,记者考虑到孩子们喜欢吃辣椒,特地点了一份尖椒炒肉,让厨师多加了点辣椒,可是孩子们一点也不领情。
  “吃那么多辣椒干啥子哦,我们现在都不怎么吃了的。”青川学生罗松宝马上站起来说,一年下来,他们已经习惯吃杭州菜了,习惯了杭州大城市的生活。记者看到,12个学生中,番茄炒蛋和红烧大排基本上都吃完了,而辣椒却吃得并不多。
  “不是我们不喜欢吃辣椒,而是我们已经慢慢地吃惯了不辣而有点甜的杭州菜。”罗松宝说,同学们已经逐渐开始适应杭州大城市的生活了。拿生日来说,他在老家的时候,炖些肉就算过生日了,从来没吃过蛋糕,来杭州读书后第一次吃了生日蛋糕。
  他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12日,他16岁生日时,老师带着他和同学来到一个蛋糕店,大家一起自己动手做蛋糕,做好后他和同学还在蛋糕上写了“杭州”和“青川”四个字,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一年来,孩子们不仅适应了杭州的生活环境,而且对这座城市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班主任周老师说。据她了解,大部分青川的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杭州工作,在杭州闯出一番事业后再回去建设家园。
  7月份,这群青川孩子就要开始实习了。吃饭时,记者了解了一下,在12名学生中,有8位准备留在杭州工作。&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2名青川学生在杭生活的5个截面)日记.川浙情浓 &09-05-29 12:0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孟杨斌   &  这里记录着一段段永久而难忘的历史;这里讲述一个个动人而真实的故事;这里流淌着一句句催人泪下的文字……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从这天起,四川青川县在浙江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读书的孩子写下了第一篇公开日记,杭州的同学也加入到写日记的行列中,24名青川的学生与杭州学生分成3个日记小组,在3个日记本上记录着自己最想说的话。
  至5月10日,这群孩子已经写下了近百篇日记,记者从中选取了12篇,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在烙在孩子身上的浙川情。
  小宋流着眼泪写完第一篇日记,老师您太辛苦了
  日,天气:冷。
  “我是流着眼泪写完这篇日记的,这也是我来浙江第一次哭。”青川学子小宋说,去年12月下旬,学校建议青川和杭州的同学都写点什么,为以后留下回忆。开始时,大家有可能有些害羞,谁也没有下笔,直到这一天她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写下了第一篇日记。
  1月6日早上,小宋刚起床就收到班主任鲁晓阳的短信,上面说:“我早上要去上海给你们办火车票的事,7点走,班级的事务你和莫(团支书)要多打理。”
  为了给我们买回家的火车票,从鲁老师到学校领导隔三差五跑上级教育部门帮忙协调,而且当时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学校和班里的一大堆事情都等着他去做。好些晚上,同学们起来上厕时,看到寝室对面鲁老师的房间仍然亮着灯,一个模糊的身影伏在办公桌前,在去上海买票的前一晚,鲁老师房间的灯也在亮着。
  那天,我把鲁老师去上海买火车票的事情告诉同学们后,所有的人复习都特别认真、安静,没有一个人违反课堂纪律。
  晚上6点多,鲁老师回到了学校,还没进自己的房间,手里拿着一叠火车票来到教室,看着老师疲惫的脸,在教室的同学们都忍不住地哭了。而鲁老师却安慰着说:“车票买到了,大家要高兴才对啊!我已经和学校领导汇报过了,等你们考试完就送你们回青川。”
  当天,晚自习上,小宋把日记写好并传给班里的所有同学看,此后,班里青川和杭州同学就开始在这本日记本上记录着学习、生活、情感的点点滴滴。
  据了解,目前共有332位四川省广元市及青川县灾区的学生在我省9所中职学校就读。这些同学非常珍惜在浙江的学习机会,学习用功,成绩进步,越来越懂事。
  杭州学生新年祝福:愿四川同学过一个好年
  火车票买到了,青川的同学终于可能高高兴回家过年了,杭州学生也在家里准备过大年。
  在短暂而漫长的分开,日记成为浙川学生之间感情的传送带,记录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
  “我现在坐在由上海返回杭州的大巴上,就在一个小时前,我们还同坐在一辆车上说说笑笑,而现在……”
  “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我们相处的是那么融洽,这一切的一切能让我忘记吗?我怎么能舍得离开?”
  “我不知道远在杭州的同学,你能呼到我的祈祷吗?”……
  每一篇日记都是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日,是大年正月初一。杭州学生小李在日记本上动情地写道:今天是一年365天之中最重要的一天——春节,在这除旧迎新之际,我祝愿四川同学过一个好年。
  “青川的同学经历的磨难太多了太多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把新年第一个祝愿送给四川同学,心里那样想就这样写了。”小李说,再过两个月,我们这批同学就要实习了,青川的同学有些可能会留在杭州工作,有些也许会回青川,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去其他地方,在这里也一起祝愿他们今后有个好前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浙川情在孩子中延续 青川学生将中奖冰箱送工疗站
  “这台冰箱反正我们自己拿着也没什么用,所以就送出去了。”谈起赠送冰箱的事,小孙说这只是件小事情,根本不值得报道。
  去年11月9日,由青川学生小孙和小宋在杭州吴山广场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活动上,他们抽奖中得了一台冰箱。在回学校的路上,他们就在考虑怎么处理这台冰箱,后来,在老师的牵线搭桥下,最后这台冰箱送给了湖墅街道工疗站。
  送冰箱的那天,工疗站的叔叔阿姨特别高兴,尽管他们由于身体某些方面残疾,活动很不方便,仍然执意用手势表演《感恩的心》,还特地制作了一块锦旗送给我们,上面写着“颗颗爱心变希望,大爱无言捐真情”。
  今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远在四川竹园镇建峰会碾子村小孙的爸爸孙登杰,听说完小孙送冰箱的故事后,孙登杰他非常高兴。“这娃也终于长大了,谢谢浙江老师培养。”孙登杰激动地说,“我们家住的帐篷也是浙江人民送的,谢谢你们,欢迎浙江人民来青川作客。”
  在地震一周年之际,青川学生金川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最好的感恩不是说说,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生活来报答关心我们的人。
  “这群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他们已经非常懂事,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社会,这也让学校的老师非常欣慰,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副校长俞松涛说。
  明天,一场《山歌再起》的文艺晚会又将在宁波剧院进行,所有演员都来自青川县,答谢浙江人民的无私奉献。此前,晚会已经在杭州、宁波、嘉兴进行了演出。
  日前,从浙江省民政厅传出的消息显示,“5-12”地震发生后,浙江省共接受社会各界捐款34.6亿元,已给灾区24.54亿元,所有捐赠物资已全部运抵灾区。
  来自浙江省援建办的消息显示,浙江作为对口支援青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省,在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三年时间内,共将援建青川211个项目,援建总投资达60亿元。截至目前,浙江省在青川县已经完成援建项目9个,在建项目121个,项目现场施工人员达6435人,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约9.6亿元,项目推进速度在全国20个对口省市中位居前列。&&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2名青川学生在杭生活的5个截面)电话.亲情   09-05-29 11:5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孟杨斌   &  “妈妈,今天在家忙啥子哦?”、“爸爸,家里的油菜籽收割完了吗?”、“哥哥!你在宁波学习一切还顺利么?”……5月9日上午,12名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读书的青川学生来到浙江在线,通过电话把浙江人民的牵挂和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捎回老家。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青川学生最想给家里打电话
  今天一大早,浙江在线新闻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2位四川省青川县在杭州读书的学生。浙江在线为他们提供免费长途电话,打给自己的亲人。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马上就要到了,青川在浙江读书的学生过得好吗?连日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青川学生在杭州读书的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看看这群孩子。
  “你们那边可以打长途电话么?我们想给家里打电话。”这群青川学子的愿望很单纯。
  得知这个情况后,浙江在线专门为青川学生开通了12条亲情电话,满足这些孩子的愿望。
  家里电话半个月打不通,听到妈妈的声音女儿笑了
  “妈妈,最近家里的电话为啥子都打不通啊?我好想你呀!”刚进新闻中心门口,杨丹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打了起来——最近,家里的电话已经有半个多月打不通了,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杨丹拨出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焦急地等待着回音,嘴里默念着:“一定要通哦!”
  “前段时间家里电话机的线断了,昨天刚修好,你在浙江我们放心的呢。”开始时还一脸忧郁的杨丹,听到妈妈的声音后,一下子开心地笑了起来:“妈妈,你在家都好吧!住在帐篷里热么?”
  妈妈告诉她,家里一切都好,帐篷里还不太热,过段时间家里就准备造新房子,过不久全家就可以住进新房了。
  听到妈妈这样说,杨丹心里也踏实多了。她告诉妈妈,今天她打电话是不用钱的,浙江在线给她们提供了免费电话,而且今天还会在一起吃饭……电话那头的妈妈听了后也更加放心了。
  “妈妈不担心你吗?电话线断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没给你打电话呢?”记者问。
  杨丹告诉记者,来杭州读书不久,她就把自己在这边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关爱都一一告诉了爸爸妈妈,听完她的介绍,家人都非常放心。
  “我们在浙江很好,在家要保重好身体。”
  “妈妈,在家忙啥子哦,要爸爸别太辛苦了。”张炜急切地问着父亲的身体状况,前段时间,他爸爸在干活时,右手的中指不小心骨折了,也没怎么休息,又在田地里收油菜籽。张炜非常担心他的伤势。
  听妈妈说这几天老家下雨,也不好做其他事,爸爸也在家里休息,张炜也就放心多了。母子俩从读书聊到实习,从造房子聊到今后怎么装修……
  “妈妈,天天越来越热了,你们在家要多保重身体,我们在这边很好,学校特为我们青川同学和寝室安装了空调,你们不用担心。”张炜还向妈妈表态,自己很快就要开始实习了,他一定会继续努力,多挣钱回家造房子。
  一句问候一段情。给爸妈打完后再给哥哥打一个,哥哥打好后再问候一下同学……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12位青川学子都向家乡捎去了一份来自浙江的问候。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在这里,我们也真诚地祝愿四川越来越好,愿这份问候在那边传得更广。&&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2名青川学生在杭生活的5个截面)心里话.坚强 &09-05-29 12:0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孟杨斌   &  灾难使我们更加坚强!”、“房屋可以倒塌,但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会垮塌,让我们手牵手,一起重建家园。”……面对一年来浙江人民的帮助和关爱,12个花季少男少女,在留言本上写下一句句心里话。
孩子们在本网办公室浏览《地震一周年》专题和相关电子杂志  5月9日上午,12名在浙江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继续学业的青川学生来到浙江在线,将电话打回家,把浙江人民的牵挂和自己的思念传回家。
  杨丹看上去羞涩,拍照时却喜欢用双手在脸颊旁摆出剪刀姿势。然而,这个羞涩的女孩,心里却异常坚强,“灾难使我们更加坚强!”她郑重地写下这样一句话。
  家住甘肃文县,原本在青川上学的董英琴,知道本网记者曾回访灾区,还时刻不忘询问老家的重建情况。“只要有勇气,只要肯努力,天大地大,我们不怕!”她说。
  青川到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总共24人,在电气运行与控制(5)班。副班长张炜在代表全班同学写的题为《因为有爱》的感言中写道:一场地震把我们带到了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学校给我们装了空调,食堂还为我们开了专窗,他们知道我们爱吃辣,便特意放好辣椒在餐桌上,让我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渐渐的,我们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床铺自己理,衣服自己洗,破了自己补…… “因为爱,让我们搁浅的船又荡起了双桨;因为爱,在十字路口的我们作出了果断选择;因为爱,我们将用心去雕刻属于我们的青春!”12张青春的脸绽放出如花的笑靥,这是他们对自己、对所有关心他们的人做出的承诺!
  附:12个青川学生的心里话
  面对以后的一切,我们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谭英
  房屋可以倒塌,但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会垮塌,让我们手牵手,一起重建家园。——党玉婷
  只要有勇气,只要肯努力,天大地大,我们不怕。——董英琴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一定有属于我们的彩虹。——王琴
  灾难使我们更加坚强。——杨丹
  我相信未来有你们的陪伴,我的努力一定会撒满阳光。——宋元玲
  地震震地震家园,中央政府心相连。浙江人民如亲友,一片爱心洒校园。——白飞潇
  最好的感恩不是说说,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生活来报答关心我们的人。——金川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经历地震后的我们更加坚强!青川的明天将更加辉煌!——黎荣林
  勇往直前,做真正的自我!——李利平
  青春如玉石,关键在雕刻!——张炜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关心我们的人,让爱永远延续!——罗松宝&&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地震废墟旁的爱鸟周摄影展(3)
日 22:35: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青川(四川),日
&&&& 4月25日,一位男士在爱鸟周摄影展上拍摄鸟类图片。
&&&& 当日,四川省青川县在地震废墟旁举办爱鸟周摄影展,展出100余幅拍摄鸟类的摄影作品,提醒人们在建设新家园的同时关注和支持环保事业。
&&&& 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用影像记录浙川携手的日子 05:01:00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杭州)
  浙川携手的日子
  浙江支援青川重建图片展昨展出
  本报记者 包敦远
  早报讯昨天,是5·12地震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携手共建新青川——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纪实图片展”在省府大院三号楼展出。
  通过图片展,观众们了解到,目前,我省在青川的援建项目已达186个,援建总投资34.99亿元。目前,援建项目中已完工9个,在建121个,累计完成投资约9.6亿元。
  据了解,本次图片展在省府完成展出后,将搬到图书馆与杭州市民见面。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汶川地震一周年:草木如歌
来源:新华社 选稿:朱燕亮
图片说明:5月11日,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朵小花顽强地从石头中长出来。
图片说明:5月11日,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丛小花顽强地从石头中长出来,几名前来祭奠的游客从旁边走过。
图片说明:5月11日,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朵小花顽强地从石头中长出来。
  又一个五月,东河口村野花散落山坡。
  日,充满了川北风情的东河口村消失了,厚达100多米的土石下埋葬了780多名村民。
  日,当我们再一次走进那片深藏着巨大伤痛的土地,蓦然间,一种新生的柔软撞击了我们的心。
  小小的花朵与野草穿越了重重瓦砾,再次仰望头顶依然碧蓝的天空。
  回望我们身旁的每一个老乡,他们也何尝不是如此?
  这里的人们从废墟上站起,每天努力劳作,学会忘却痛苦,重建自己的家园……
  只要有大地,生命就会发芽生长,从废墟上挺立起来的父老乡亲只要还活着,就能托起一轮新生的太阳。
  由此,草木若人,亦如歌。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相关新闻 (共12篇)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2名青川学生在杭生活的5个截面)笑脸.灿烂   09-05-29 12:0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廖小清 李敏 梁国瑞 王坚颖   编辑: 孟杨斌  &&
张炜 && “抬头重见阳光,世界这么漂亮;我不知道你的模样,你的爱却流进我胸膛;此情一生难忘,有爱就有希望……”这首《有爱就有希望》,由来自重灾区什邡职中的高中学生杨梦婷填词和演唱,感动了无数人。5月9日,这首歌也同样感动了青川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读书的12位学生。
宋元玲  “大家想想,地震马上就一周年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5月9日上午,四川青川县在杭州读书的12名学生在浙江在线打完亲情电话后,聚在一起商量着。
  “我们拍照片好不好,然后借助浙江在线这个平台发布出去,让大家看看我们在浙江的日子。”孙炜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
  孙炜还说了两点理由,拍照片,一方面可以让亲人知道我们在这边的生活;另一方面,浙江的叔叔阿姨也可以在网上看到,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了。
  咔嚓!咔嚓!有的双手抱胸、有的双手在脸颊旁摆出剪刀姿势……一张张稚气笑脸永远定格在了今天,在太阳的映射下笑脸显得更加灿烂、自信和坚强。
  班长宋元玲对记者说,“5﹒12”汶川地震马上就快一年了,这段时间,她和其他同学都在考虑着,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想到什么特别好的方式,通过笑脸展示,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日前,省援建办传出消息,浙江作为对口支援青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省,在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三年时间内,共将援建青川211个项目,援建总投资达60亿元。截至目前,浙江省在青川县已经完成援建项目9个,在建项目121个,项目现场施工人员达6435人,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约9.6亿元,项目推进速度在全国20个对口省市中位居前列。
  “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在浙江的直接对口支援下,我们的家园也必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张炜坚定地说。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30名灾区儿童与筑城爱心家庭结对子
.cn  09-05-31 07:43  贵州日报
  5月30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天城投·慈善·真情之旅——2009手拉手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型公益活动上,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的30名儿童,与招募的筑城30个家庭结成对子,在接下来的3天里,一起共同欢度“六一”儿童节。
  让这些孩子走出地震阴影,乐观、积极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与人生,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此次活动举办的目的意义。上图为贵阳市南明小学一年级的尹莟喆(右)与关庄镇中心小学的何元丽结对后,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书店购买图书。
作者: 本报记者 芦晓娟 周静  编辑: 李茂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青川县中小学生愿望:与帮过自己的恩人过六一节 04:41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作者:汪成明 通讯员 闫拥洲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浙江日报杭州5月30日讯“六一节,你最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六一节前夕,省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和浙江省青川支教团的老师们联合对青川县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调查的每位孩子,均希望过上一个难忘而又有意义的“六一节”。在希望得到的礼物单中,排名第一的是“能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一起过自己的节日”;希望能去汶川、北川看看地震遗迹,缅怀灾难中逝去的同胞,则是孩子们的第二大选项;希望痛痛快快收看一次电视节目,彻底放松一下,则是排在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礼物的第三位上。
  抽样调查情况表明,95%以上青川中小学生家庭依靠打工、务农为主要收入,约90%以上家庭目前最大的经济支出为房屋重建、加固等费用, 10%不到学生家庭的主要支出为医疗费用。
  面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浙江支教团的35名教师决定向我省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六一”期间,每人捐出1元零花钱,建立浙川爱心助学基金,或送一本好书,或捐一份文具,以实际行动为青川同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过一个有意义的“六一节”。
  据介绍,此次问卷调查在青川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共向该县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1524份,收回有效问卷21524份,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基本能反映整个学校的整体情况。(新民网编辑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美丽西湖我的家” 青川学生西湖边当起志愿者 07:06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作者:徐洁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浙江在线05月31日讯昨天一早,由浙江省文明办、省环保厅、浙江之声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大型环湖清洁公益行动“美丽西湖我的家”在吴山广场启动,2000名志愿者组成的100支小分队在浙江之声主持人、编辑、记者的带领下,分赴西湖的每个角落。
  杭州旅游职业学校的40名学生,都是5.12大地震后从青川来杭读书的,以全班的名义报了名。班级的团支书说,浙江人民在震后的救灾重建中帮了家乡很多,还接他们来杭州继续读书,他们也要为“第二故乡”出点力。(新民网编辑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四川55万因灾致贫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低保&& 【
06:58 】 【来源: 四川日报 】 &&  -本报记者 宋开文
  5月中旬,青川县板桥乡浮寨村,两排30幢永久性农房建设工地上,一片忙碌。
  在乡民政助理员张洪文的带领下,我们去探访因灾致贫的唐玉章家。这个曾经平静的三口之家,在地震时房屋全部垮塌,68岁的唐玉章受了重伤,他的儿子唐强军背着身体有病的母亲往外跑时,双腿被垮塌的后墙砸断,他的老伴也被砸断了一条腿。去年底,老伴去世,家里只剩下身有重伤的父子两人相依为命。
  正午时分,30岁的唐强军正在升火做饭。他的两条腿十分醒目地扎满了钢针和固定仪器。唐玉章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这个月的低保金,昨天刚领了,还有那么多人看望帮助,真是太感谢了。”
  张洪文介绍,地震发生后,按照有关政策对特困群众实施了3个月的临时救助,之后再有3个月的后续救助。救助完了一些依然困难的群众怎么办?去年11月,他们把像唐玉章这样特困家庭的情况报告县民政局,很快被批准纳入低保对象。自去年底,唐玉章一家每月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低保金。此外,民政、卫生部门还对他们的后续医疗实施救助,有不少社会组织前来捐赠,给予点对点的帮助。
  “走,到我新房子去看看。”唐玉章老人拉着记者去看他家即将竣工的新房。两层楼的新房已经盖好,外面有两个人正在帮他家粉刷墙壁。
  这是一排五户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唐玉章家的房子在中间。就像城里人的跃式楼房,两层共有6间,总共106平方米,猪牛圈在外。“多宽敞的房子,连堆放粮食摆放家具也有地方。”老人说。
  永久性住房开始建设的时候,板桥乡在该村规划了45亩土地,让149户失去家园的村民按统一风格和标准修建了新住房,援建方——浙江义乌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
  浮寨村村主任唐洪安告诉记者,在农房重建中,政府给予唐玉章一家特殊的政策,除国家补助外,还免去了建房所需的砖瓦门窗等材料费用,只需交5000多元钱,就可以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春节前,青川县和义乌指挥部的领导都带着钱物来看我,上个月浙江的许多好心人又送来了4000元钱。”说着,唐玉章用手擦了擦噙在眼角的泪水。“新房子已经建好,再过10来天,我和儿子就可以搬到新房子住了。”说这话时,唐玉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数字]
  省民政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继国家对汶川大地震困难群众实施了6个月的救助后,我省加大了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五保和医疗救助,使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由2007年底的222.90万人增至351.45万人,增加了128万余人,增幅达57.67%。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我省城市低保对象为185.46万人,累计支出26.5亿元,累计月人均补助124元;保障人数较上年增加10.96万人,累计月人均补助提高33元,城市低保人数较上年增加了6.28%。农村低保累计支出14.09亿元,累计月人均补助从上年的23元提高到41元,增长了78.3%。“地震后,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的幅度创了历年之最。”省民政厅低保处处长赵成庆说。
  据2008年8月至12月城乡低保月报表显示,我省将符合低保条件的82075名因灾致贫的城市困难群众纳入城市低保、556133名因灾致贫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及时予以救助。
  此外,震后我省加大了城乡医疗救助。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救助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患者52.18万人次,人均救助101元。救助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患者69.60万人次,人均救助101元。&  &编辑: 陈浩 &&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汶川地震遗址成中外游人关注的旅游线路& 14:34:18&&&& 简要内容:29日一早,来自重庆的游客周生银带着家人,开车从都江堰出发了。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吴勉表示,开放地震遗址参观是考虑到公众对参观地震遗址的热情很高,地震灾区遗址参观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9日一早,来自重庆的游客周生银带着家人,开车从都江堰出发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多以来,有许多像周生银这样的游客,自发地从各地前往依山傍水的映秀,探访这个位于震中的小镇。在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之际,映秀再次成为中外游客们关注的焦点。
  29日上午10时不到,都汶高速公路龙溪隧道出口处的公路,已经被各式私家车、越野车堵得水泄不通。这里是从都江堰进入映秀镇的主要通道,当天有大量车辆涌向映秀镇。
  漩口中学遗址成为许多进入映秀的参观者的首选地,在特大地震纪念表盘前,摆满了参观者敬献的菊花。今年5月12日,中国官方组织的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当天有上亿人通过电视直播收看了活动实况。
  29日上午11时左右,位于板房安置区里的“自救餐厅”的老板刘翠萍就迎来了她的第一拨客人。刘翠萍告诉记者,自从今年5月12日后,来映秀镇的人就变得特别多了,餐厅的生意也变得特别好。
  到了中午时分,包括刘翠萍的“自救餐厅”在内,整个映秀所有的板房餐厅几乎都座无虚席。
  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备受海内外广泛关注,到受灾地区探访的人群一直络绎不绝。今年春节、清明和五一小长假期间,许多游客自发前往成都、汶川等地震灾区参观凭吊;5月12日当天,北川县老县城、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等地更是游人如织。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援川手记:端午的粽子 14:37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    端午前一天,青川县气象部门发布了大风天气预报。援建指挥部的临时驻地就设在山坡上,这是个风口,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刮大风也是一件可怕的事。年初,指挥部的板房屋顶就被大风掀飞过一次,结果好几个板房进了水。
   夜里,我醒了几次,是被“锅盖”(卫星电视接收器)滚动声吵醒的。放肆的风声和屋顶的雨击声,搅乱了我的美梦,迷迷糊糊地到了黎明。
  吃早饭时,大伙儿都谈夜里的风,看来这一夜大家都没睡踏实。听一位同事说,有一间板房的屋顶都被风吹掀起来了,幸亏没有掀翻。谈话时,马公乡党委书记通知食堂中午加餐,广元市、青川县的领导要来慰问。
  接到一条短信,好友“胖子”问有没吃到粽子?还真的没看到粽子。回了短信不久,情况就急剧变化了。嘉兴指挥部捎来了几篮粽子,这代表了兄弟援建指挥部的情谊,让人感动。“五芳斋”可是全国有名的,那美味自然不用多说了。
  中午乡食堂摆了两桌,桌子中间摆着一大盘粽子。带队慰问的领导是广元市政协副主席严明清,陪同的有广元市煤炭局局长、青川县政协主席和县文体局的领导。严明清把粽子送到了每个援建干部的面前,一定要让我们尝尝,因为这粽子是广元市委市政府慰问援建指挥部干部的,而且是专门从成都订购的。
  席间,严明清说,“青川是全国的极重灾区,马公是青川的极重灾区”,再次来到马公,他感觉到了这里的变化。去年的端午节,刚好是安置受灾群众的关键时期,许多群众连帐篷都住不上。时隔一年,马公乡老百姓的永久性住房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全县率先提前完成农房重建,乡党委书记张正涛将在全县作经验介绍。
   再说一下慰问粽子,呈三角形,个子小,白线扎着,味道相对偏淡。还是喜欢老家的粽子,比如说芋头粽,那个味道吃起来——美。(记者祝建辉)
编辑: 梅玲玲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援川手记:今年5·12 14:32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为了更好地纪念“5·12”一周年,衢州广电总台派了朱祥平和周奕娈驻扎马公,他们也成了援川指挥部成立以来的最特殊的客人。
  老天不作美,他们来后马公一直下雨。那天的采访任务是到全乡最偏远的朝阳村窝前社,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的奔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摘了一些野樱桃作为庆贺。入川以来,马公来过一些记者,只有衢州家乡来的记者采访最深入。
  出入马公,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必经之路。“5·12”当天,我们专程赶往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青川县在这里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浙江卫视也在现场开展直播活动。公园里满是人,一路上都能看到当地人结伴徒步而来,对于他们来说“5·12”将会是永世难忘的。公园里摆满了黄菊花,一条横幅吸引了许多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这一天,我想起还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小杰。当告诉他我将到四川时,他问我: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那该怎么办?听了这话,我顿时语塞,他问的我答不出来。现在,我可以告诉他: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面对地震我们不再畏惧,不断的余震只能让我们更勇敢;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面对生命会更加珍惜,经历了灾难我们更能感受活着的意义;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面对朋友会更加友善,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面对生活会充满希望,有爱就会有希望……(记者祝建辉)
编辑: 梅玲玲
蓦然回首& &个人博客----1,.cn/200311x
2[原创]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之二& &3,我的省作协会员生涯[qctzb.]
103 / 148 页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 ICP 川B2- ||||||川网文[号 |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工大威海还算98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