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股权权益,相当于17.7%经济权益 什么意思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当真相是,Uber成了持股滴滴17.7%的第一大股东
  摘要无论是滴滴的一些文字游戏的小心机,还是(滴滴总裁,的女儿)、柳甄(Uber全球副总裁,主管中国市场,也是柳传志的侄女)两姐妹从死敌变亲戚,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的真相,在商业现实面前,都挺不堪一击的。  这可能是近期最热闹的一次编辑部讨论了,昨天就像你被滴滴Uber合并的事情刷了屏一样,我们编辑部内部也被霸屏了。  是的,所有人记住了,滴滴声明里说的,收购了Uber中国,而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可是真的吗?  从昨天早上合并消息伴随着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以下简称T.K)的一篇流传出来,到上午两个中国团队矢口否认,再到傍晚剧情突变,滴滴和Uber总部双双宣布合并事宜,滴滴出行的脸变的似乎比七月北京的天更快。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不少细节也越来越明朗。  滴滴和TK两个不同角度出发的声明,却拼凑了一个完整的并购内幕。里面有不少的信息点,无论是滴滴的一些文字游戏的小心机,还是柳青(滴滴总裁,柳传志的女儿)、柳甄(Uber全球副总裁,主管中国市场,也是柳传志的侄女)两姐妹从死敌变亲戚,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的真相,在商业现实面前,都挺不堪一击的。  在采访了解的各种纷繁复杂信息中,我发现,这里面有几个特别关键需要厘清的事实和判断:  1,到底是5.89%还是20%?  在滴滴给出的通告中,是这样说的“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针对这段话不少人产生的疑问,“经济权益”是什么意思?表述方式也非常不符合逻辑。不过很快,Uber 创始人TK的Facebook一封公开信又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说法,其称Uber中国将持有合并后新滴滴的20%股份,而Uber(全球)则顺利成为了滴滴第一大股东。(  详细公开信拉到本文文末查看)  我不由得困惑了,到底该信谁?又到底怎么回事?  再随后滴滴公司副总裁,主管PR的陶然对滴滴声明中这段话进行了解释,据一位叫陶思乐的自媒体文章说,陶然的解释是“能行使股东权利的股份数是5.8%,但是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才是真正的股权价值,不单单是分红,将来退出上市也按照20%算的。”  我瞬间明白了,是滴滴的官方声明中玩了把文字游戏,用故意模糊不清的表述,撒了个小谎。  根据双方给出的信息,完整的合并对价应该是这样的:Uber中国整个与滴滴以1:4的作价合并成立了新的滴滴,因此滴滴中国的所有股东将拥有新滴滴20%股权,其中Uber全球占其中17.7%,在过去融资过程中进入的百度等其他投资人股东总计占2.3%。但是,类似阿里巴巴和Facebook等常见的AB股状况,Uber全球虽然持有17.7%股份,成了新滴滴的第一大股东,但他仅拥有5.8%的投票权,即同股不同权。而另外2.3%的Uber中国投资人股东则应该是同股同权。  这就是典型的AB股,这似乎跟当年阿里声明说其收购了雅虎中国是一个套路。但作为仅持有阿里7%却拥有阿里一半以上投票权的,也不会撒谎说自己在阿里占股50%啊??  而滴滴在Uber全球中的股权比例,目前不得而知,双方都似乎避讳谈此。根据此前彭博社和《纽约时报》的报道,滴滴将以680亿估值,向Uber(全球)公司投资10亿美金,若按此估算,持股比例在1.47%左右。  2,股权结构上,Uber成为名副其实第一大股东  日,优步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对外宣布,Uber中国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包括(,)、(,)、、以及(,)等。其中,海航是最大股东。  除了这五家公司之外,还有百度、万科、(,)和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其中百度公司参与了中国优步的 A 轮和 B 轮的融资,Uber 获得中国投资者近 20 亿美元的投资。  因为Uber中国此前的A轮和B轮百度均有投资,因此据估计占股在10%左右。但是这次合并,所有的Uber中国投资人股东都需要稀释80%持有新滴滴股份。  另外,有公开媒体报道的资料显示,上轮融资之前滴滴快的股权结构为:层(20%包括ESOP)、阿里 (11%)、中信产业基金(6%)、DST(5%)、TigerGlobal(5%)、Coatue(5%)、软银(4.3%)、GSR(4.3%)等。那么现在他们的股份比例就是稀释20%。  从相关比例来看,的确新进入的股东Uber全球,以其占股17.7%,成为了滴滴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3,合并之后的估值,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和双方在合并之前的融资纪录显示,滴滴的估值约在280亿美金左右,Uber中国业务的估值约在80亿美金。  这相当于,Uber中国和滴滴只是达成对应股权1:4的交易合并,估值上可能并没有太多变化。钛媒体方面就此向滴滴方面进行问讯,其并未正面回复。但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在微信朋友圈和付费问答“分答”里的语音回答都证实了Uber中国的估值大概为70亿美金左右,那么以此反推,新公司的合并估值应为350亿美金,即原来滴滴的估值也完全采用的是上一轮融资的280亿美金。  不过真正的估值的绝对数只能看下一轮真金白银的融资。  根据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付费问答“分答”里的语音回答,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已经谈了一年多了,但是之前双方预期差距太大,基本谈不拢,Uber中国 此前一直希望以占股滴滴40%合并,滴滴不答应,但是Uber创始人受到了全球董事会特别大的压力,最后还是主动向滴滴伸出了橄榄枝,双方达成了20%的合并条件。  4,不止媒体和公关,政府也被这两家公司“骗”到了  有一个有意思的梗是,据《财经》(,)报道,在上周,交通部官员还专程和滴滴、优步中国确认过是否有可能进行合并,但当时交通部得到的答案是――不会合并。上述接近反垄断局的人士也表示,反垄断局在上月也向优步中国求证此事,依然被告知――不会合并。  那些被忽悠了数次的中国媒体因此可以心理平衡了。。。  5,合并行为恐怕难以真的触发反垄断  根据官方数据滴滴合并前占市场87%左右的份额,优步中国占30%左右,不少人对是否违反垄断感到质疑。  据新浪科技报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表示,滴滴出行收购案,涉及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经营者集中,但因双方的营业数据暂未对外界公布,因此难以判定是否会因此被商务部否决。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需要事先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申报的标准是:所有企业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或者,所有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  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是营业额,不是市场份额。赵占领在新浪科技的采访中表示,即使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二分之一,如果营业额之和不到20亿元、每家的营业额不到4亿元,一般也不需要去申报。  但由于滴滴与优步中国的营业额指的是企业自己的收入,并不是平台上的交易额,而目前双方均为非上市公司,又表示其处于亏损阶段,所以暂时还难以判断是否违反反垄断法。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此笔交易宣布之后,政府肯定会对此介入调查,至少易到和神州等竞争对手会呼吁政府进行调查,毕竟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易到就曾上演过这一幕。  6,合并之后,补贴大战估计也难以继续了  根据滴滴方面的回复称,补贴和红包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滴滴官方回复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Uber在今日下午仍在不断的发送活动信息,易到总裁此前接受钛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补贴大战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就无法关闭。昨日晚间,易到又发声明称,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易到就成了市场老二,他们会斗争到底。只是双方的市场占有率已过于悬殊。  不过,根据7月28日的网约车新规,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在政策约束下,滴滴优步的补贴力度势必会有所下降。  另外,合并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业务竞争太过于烧钱,如果合并之后在已经占据市场绝对地位的情况下仍然大量烧钱,想必投资人也不太愿意看到。(文章首发钛媒体,文/韩佩,部分公开信息综合自新浪科技、《财经》、自媒体雷触帝网、自媒体陶乐思等公开报道)  最后,反正不管怎么样,你知道无论创业还是做记者,学好英语都是多么重要了吧。下面是Uber创始人T.K在他的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公司内部信,媒体的善良同事帮做了中英文对照,真是业界良心啊:  优步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在Facebook上发布的内部信,由钛媒体翻译  I sent an email to my UberChina team regarding the merger of UberChina and Didi. I thought I would share here on the news and wha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I"ve had as an entrepreneur.  就优步中国和滴滴出行合并事宜,我给优步中国团队的全体同事们发送了这封内部信。现在我想将这封信分享给大家,并且分享给大家作为一位创业者最有成就感的一段经历。  Team, 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that we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to merge UberChina with Didi Chuxing. UberChina"s value will represent a 20% stake in the combined entity with Uber being Didi"s largest shareholder.  优步中国团队的全体同事们,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已经达成协议将优步中国(UberChina)和滴滴出行合并。优步中国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而优步(全球)也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  Let me explain why we are doing this.  请允许我解释:为什么我们选择这样做?  Three years ago, a small group of us went on a scouting mission to Beijing to see how we could expand into China.  三年前,我曾与一些人共同访问北京,考察我们能否将业务拓展到中国市场。  It was a big, bold idea, especially given that Uber was still a relatively small start-up and no one in China had ever even heard of us. And of course, anytime we got into a discussion about our efforts in China, most people thought we were naive, crazy C or both. We saw things differently of course. China is an inspiring country with astonishing opportunity. Many of the world"s mega cities are Chinese, and their thirst for transportation innovation is second to none. Uber"s mission to make “transportation as reliable as running water, everywhere for everyone” resonates especially strongly in China.  考虑到我们当时仍是一家相对小型的初创公司,且在中国市场名不见经传,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大多数我们询问建议的人都认为,我们要么天真,要么疯狂,要么两者皆有。当然,我们却并不这样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发展极为鼓舞人心,而发展背后的机会同样多得惊人。如今世界上很多的巨型城市都在中国,而这些城市对更好交通解决方案的渴望无人能比。优步的使命一直都是建立“一个像自来水一般可靠的交通网络,无处不在,有求必应”。这样的使命在很多地方产生共鸣,尤其在中国。  Being an entrepreneur means you are an explorer by nature, doing what everyone thinks is impossible but with an optimistic perspective on the unknown. Uber entered this uncharted territory in February 2014, two years after Didi was founded. We were a young American business entering a country where most US internet companies had failed to crack the code, and with a product that needed rebuilding. Our China effort has been one of Uber"s most entrepreneurial because we literally had to start from scratch.  作为一名创业者意味着你骨子里应该是一位“探险家”: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你仍然选择做下去,而且对未知保持积极乐观。2014年2月,优步终于进入中国这片未知之地(滴滴创立大约两年之后)。很多美国公司都没能“破解”这块土地,而当时的我们还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而我们的产品也需要重新打造。可以说,优步在中国的探索,是优步最具有创业精神的尝试之一,因为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  Since launching just over two years ago, we have expanded to over 60 cities in China and we are serving over 40 million rides per week. Our team is now 800 strong, nobly serving their cities. Our philosophy on people has always been to hire the best of the best and our incredible success in China is due to all of you. You are the smartest and most entrepreneurial 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a whose mission has been to build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every Chinese city, and to serve those cities and to serve the people.  两年之后的今天,优步已经登陆超过60个中国城市,每周完成超过4000万订单。我们的中国团队现在已经超过了800人,每一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地服务这些城市。我们的用人理念一直是优中选优,而你们对于优步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你们是中国最聪明、最具创业精神的一批人,你们的目标一直是为每一个中国城市提供更好的交通解决方案,服务这些城市,服务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  In the startup community in Beijing and across China, our people and our systems for empowering them have set the gold standard for Chinese technology companies. Your efforts -- and the efforts of our China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teams back in San Francisco -- have not only been been an inspiration to our thousands of employees globally but to me personally.  在北京以至于中国的创业社区里,优步中国团队以及支撑着你们的整个体系,为中国科技公司树立了榜样。你们以及旧中国项目工程师和产品团队的共同努力,一直鼓舞着优步全球8000多名员工,也包括我自己。 However, as an entrepreneur, I"ve learned that being successful is about listening to your head as much as following your heart. Sustainably serving China"s cities, and the riders and drivers who live in them, is only possible with profitability. This merger paves the way for our team and Didi"s to partner on an enormous mission, and it frees up a substantial resources for bold initiatives focused on the future of cities -- from self-driving technology to the future of food and logistics.  不过,作为一名创业者,我知道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倾听自己的想法,并且跟随自己的内心。实现盈利是优步可持续地服务于中国城市、乘客和司机的唯一出路。这次合并不仅为优步中国团队和滴滴共同完成一项巨大的使命铺平道路,而且还为聚焦于打造未来城市的各种大胆想法,比如无人驾驶技术,以及食品和物流行业的未来,释放了大量资源。  Uber is a better, stronger company because of our China experience. Didi has been a fierce competitor and I respect all that Didi and their team have accomplished. UberChina certainly rose to the occasion and your hustle and work ethic is the stuff of legend. Working with and learning from all of you in this remarkable China journey has been one of the great experiences in my life.  在中国的经历,使得优步成为一家更棒、更强的公司。滴滴一直是一家强劲的对手,而且我本人也非常敬佩滴滴团队已经取得的成就。优步中国团队不负众望、迎接挑战,你们的辛勤努力和工作理念,必将载入史册。在这场伟大的中国征途中,和你们一起工作、学习将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经历之一。  I want to thank Yanqi, Kate, Gang, Cleo, Zhen, Allen and the entire UberChina team for getting us to this point. A big shout out as well to our UberChina product and engineering team, led by Han, Vinay and Pedram, for all their hard work and creativity. China was a big bet for us and I"m incredibly proud of everything we have achieved. I will be doing an All Hands to talk to you all about our new journey forward, and how we will work with our new partner in serving China and her cities. Stay tuned for the exact time--Allen will send a note around shortly.  我想感谢优步中国管理层(Yanqi、Kate、Gang、Cleo、Zhen、Allen)以及整个优步中国团队,是你们带领我们走到了今天。同样也要感谢优步中国产品和工程师团队(由Han, Vinay and Pedram领导),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和无限创新。中国市场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赌注,而我为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前方新的旅程。关于此次合并的细节信息,我还会与大家交流。接下来,Allen也会发给大家一些进一步的信息。  With much UberChina love, Travis  我爱优步中国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当真相是,Uber成了持股滴滴17.7%的第一大股东》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Uber持有滴滴5.89%股权 相当于17.7%经济权益_网易科技
Uber持有滴滴5.89%股权 相当于17.7%经济权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科技讯8月1日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超过一千五百万司机和三亿注册用户已经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将人、车、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生态圈。优步中国人才和经验的加入,将让滴滴能更好服务中国人的需求。滴滴也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化策略,期待与海内外伙伴深入合作,为行业、乘客和司机创造更多价值。(阿伦)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真_NT522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股权和经济权益如何解释?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饿的经济权益,这里应该如何解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 程维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这片创新的赛场上不断过招比拼,相互学习砥砺。作为植根中国的科技领袖,滴滴出行希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改变人类出行的未来。与Uber的合作,将让整个移动出行行业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此次合作后,滴滴出行将继续与监管者、广大用户和各界伙伴一起不懈努力,为解决城市的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贡献力量。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谢邀。如果使用中国公司法,主要对应这些条款和词语:第三十四条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行动比语言诚实这些年,滴滴干掉了多少牛逼对手?--百度百家
这些年,滴滴干掉了多少牛逼对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那些轰轰烈烈的绯闻,最后可能都是真的。
一般嘴上说不要的,身体都很诚实……
那些轰轰烈烈的绯闻,最后可能都是真的。
一般嘴上说不要的,身体都很诚实……
在数次曝出合并传言后,滴滴和优步中国这对 “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终于还是牵手了。
“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在滴滴牵手快的后,这句话再次被用在了今天滴滴内部信中。
昨天下午,滴滴出行却正式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而根据华尔街此前报道称,合并后的公司(新滴滴)估值达到350亿美元。
在滴滴350亿美元估值背后,你知道滴滴“干掉'了多少对手吗?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曾说,在过去的两年半到三年里面,滴滴快的PK了30个对手,一直在PK。
那么,这些年,被滴滴PK掉对手有哪些呢?
以弱胜强,干掉“大哥”摇摇!
摇摇招车在2012年4月就拿到了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可是滴滴打车的天使投资才80万元人民币。无论发力时间还是早期市场规模,摇摇是当时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当2012年下半年,滴滴打车上线。当时,滴滴准备在北京大干一场的时候,其实市场上的先行者摇摇招车,早在4月就拿到了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融资,无论发力时间还是早期市场规模,摇摇是当时无可争议的第一名。而此时的滴滴创始资本只有区区80万人民币。
摇摇的打法对滴滴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比如给北京5000个司机买了智能手机,在FM103.9北京交通广播进行24小时全天候广告轰炸,每隔1小时播一次。
滴滴显然没有经济实力去做这些事情,但也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强敌,滴滴能想到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程维利用这个契机在摇摇招车的交通广播广告后做了一条滴滴广告,“立即发送短信到XXX,即可下载滴滴打车”。因为司机分不清楚摇摇还是滴滴,以为换个方式让下载,当天就有1000个司机下载了滴滴。这一次,滴滴只花了极少的广告费用,就拉来了第一批司机用户。
在产品打磨上,争取比摇摇做得更细。
比如,滴滴发布的第一个版本是带语音的。因为考虑到司机在开车的时候,眼睛和手都是非常忙碌的,所以产品一定不要占用司机的眼睛和手,动动嘴就可以用语音进行操作。摇摇的产品体验相对就差一些,司机得扭头看一下屏幕显示器,才能知道订单的详细信息。而开车的时候做扭头动作是非常危险的。就这一点细节改进,滴滴产品就更受司机欢迎。摇摇开发出同样功能的产品,比滴滴足足晚了4个月,这在移动互联网的快时代,是致命的。
在乘客端,及时对乘客完全免费。
滴滴于2012年9月发布的第一个版本是要向乘客收3块钱的。好在滴滴醒悟得早,在滞胀期一开始,就立马决策取消3块钱,对乘客完全免费。这一招立竿见影,乘客数据快速上涨。加之“天时”巧合,2012年的冬天,北京下了五六场雪,每下一场雪,订单就涨一倍。而摇摇又比滴滴慢了好几拍,直到12月底才取消向乘客收3块钱。
在运营上,滴滴拥有强大的线下团队。当时摇摇亮出的一大自认为是杀手锏的动作是抢占机场入口。在北京,每天大概有2万辆出租车从机场出入,这是出租车最大的入口。为了抢占机场入口,摇摇通过出让股份给首都机场管理处去获取独家经营权。但是在稀释股权这件事情上,滴滴想得比较长远。“我们未来还要打全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不能因为打北京市场就把股份给稀释了。”
失去机场入口的滴滴,并非陷入绝境。北京不是还有三个火车站入口吗?!火车站的场景跟机场完全不一样,它只有一个通道,司机接上乘客后必须立刻走人,每辆出租车从进到出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滴滴线下团队需要做什么呢?第一步就是判断司机所用的手机是不是智能手机,如果是智能手机,就给他装上滴滴打车APP,并完成注册,还要给司机一个订单,教他怎样使用;如果司机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就要送他一部智能手机,给他一个套餐,充话费,装APP,教他使用。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这是非常考验线下团队执行力的。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滴滴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比如隔几米要安排1个人,第一句话跟司机说什么,第二句话说什么,传单上写什么,怎样使得注册过程更顺畅……这里面有非常多细节的打磨。
滴滴整个线下团队在那一个冬天都是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状态。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滴滴在北京三个火车站拉到的司机数量,比摇摇在机场拉到的司机数量还要多。在这件事情上,滴滴既没有稀释股份,又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战略上比摇摇更胜一筹。
剑走偏锋,两周反超大黄蜂
与摇摇招车的竞争,滴滴可谓三招出手,招招制胜。但是在2013年,滴滴面临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必须走出北京,在全国范围快速复制。而打车是本地化属性非常重的场景,在北京赢了,在全国其他省市不一定也能赢。而且那时上海已经有竞争对手大黄蜂,杭州已经有快的。
大黄蜂的团队实力也是非常强的,他们是土豆和优酷合并以后,由土豆CFO率领的精锐部队出来做的项目,同时布局上海、广州、深圳市场。在2013年4月,滴滴派出一个小分队打上海市场的时候,大黄蜂已经做到一定体量了,有接近1万个乘客,5000个司机。这对于后发者滴滴来说,要打先发者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滴滴还是决定在上海打一场攻坚战。
据张博回忆,滴滴当时只用了2周左右的时间,就在上海开始反超大黄蜂了。在乘客和司机的市场端做了很多的动作。这一次滴滴采取了媒体轰炸形式,在上海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打了广告,所有的新闻都上,当然最有效的还是群发短信。
“当时我们通过渠道拿到上海10万多个iPhone帐号,推送类似于短信的信息,里面有一些小动画和图片,会比一般的短信转发率高。在两周内给每个人发了十遍短信。做企业有时需要野蛮生长,但前提是要守住道德底线,不能做违法的事。”
红包大战,绝杀“死敌”快的
在上海战胜大黄蜂之后,滴滴很快又跟杭州快的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这场战役一开始是基于支付功能展开的,但到最后却演变成一场营销大战。背后其实是阿里和腾讯在支付战场上的决战。
在2014年补贴大战之前,微信支付是非常弱势的,因为腾讯所擅长的社交和游戏都不是很强的交易场景。而阿里的淘宝交易场景很强,支付是它的强项。滴滴是腾讯投资产品里面唯一一个大众高频刚性的交易场景,每天有几百万人使用。如果将微信支付在滴滴上使用,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
滴滴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后,一开始的预期并不高,如果能带来5%的订单增长率就很不错了。为了鼓励乘客用微信支付,滴滴给每个用户便宜5块钱。这些钱是由滴滴来补贴的。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仅一周之内,订单就涨了10倍,到第二周订单涨了50倍,订单平台瞬间从10万级别变成500万级别!那段时间就连快的自己的员工都不用快的,而改用滴滴了。
这可把快的急坏了,于是也开始补贴,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滴滴和快的就像针尖对麦芒较上劲了。只要谁先撤补贴,谁就有可能彻底从这个战场上消失。光上半年的补贴,滴滴就花了15亿!这场补贴大战打完之后,除了快的和滴滴,其他30多家对手都消失了。这场补贴大战打完之后,很多人知道了微信支付,并养成微信支付的习惯。“如果不是正好碰到腾讯推广微信支付这个当口,这场战役就打不起来,没有腾讯支持,滴滴是烧不起那么多钱的。”
2014年5月,滴滴停止补贴后,开始思考接下来的策略。思考的大方向就是,看看还有什么是滴滴独有而快的没有的,思前想后还是基于微信的关系链。怎样才能把微信关系链用起来呢?
于是滴滴注意到:每一个乘客用微信支付之后,其实还可以继续增强粘性,甚至可以把他们当作种子去影响周边更多的人。只要给乘客一定的“好处”就可以(因为很多乘客都有占便宜的心理)。但问题是给什么样的“好处”合适呢?最后滴滴推出了创意产品打车红包。打车发红包把补贴变成一个产品,用社交的方式放大传播,应该说是滴滴2014年很牛逼的产品,杀伤力极强。
滴滴在发红包上很有章法,快的根本没法抄袭。第一招是拉新用户,用户分发到朋友圈能拉来新用户;第二招是通过企业冠名的方式给用户发红包。据了解,合作规模最大的是蒙牛,发了几千万的红包,这也成为滴滴的生财之道;第三招是在电视台发红包。滴滴是国内较早使用摇一摇发红包的。日,滴滴与江苏卫视合作新春晚会,共吸引1700万用户参与,送出3亿红包。
虽然最后滴滴与快的合并了,但在红包创意上,滴滴似乎更深入人心。
遭遇滴滴,估值10亿的微微拼车一夜沉没
微微拼车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一家国际巨头曾开出5亿的收购价格,但当时的王永自信心爆棚,认为此时估值十亿的微微拼车,未来估值可能会增长到十亿美金甚至百亿美金。
但很快,他就为自己的贪婪和犹豫付出了代价——滴滴顺风车来了。
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没多久,就传出要推“滴滴顺风车”的消息,滴滴把投资人都吓跑了。
王永显然没有预测到这样的结果。滴滴把中信资本吓跑后,微微拼车并没马上走投无路,放低估值去融资还是有一定机会的。果然,盛大资本来了,他们给的估值是4亿人民币,愿意投1亿人民币换取25%的股份。谈判非常漫长,而微微拼车账上的钱已经快要花光了。这期间,为了维持正常运营,王永个人先后拿出2000多万元投入到公司。
在业务方面,微微拼车一度加大了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补贴力度,仅仅是为了能做出漂亮的数据。现在回想起来,王永说,那时候自己确实某种程度上存在赌博心态。
结果是,他赌输了。2015年6月,股市暴跌,在这样的背景下,盛大资本在投决会上决定不投资微微拼车。而王永转身去找其他投资人时,发现没有任何人有接盘的丝毫意愿,无论估值降到多低。
现在的微微拼车项目团队,只剩三十多人,只不过已是明日黄花还在勉强地维持。
滴滴杀入,嘀嗒拼车苦苦挣扎,e代驾大幅裁员
对于拼车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日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日子。这一天,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
曾经,作为拼车市场三强,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曾经几乎占据了这个市场超95%的份额,其中嘀嗒拼车曾是拼车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
然而,在滴滴优步激进的打法下,出行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其中涉及拼车、代驾、巴士等细分市场。
以拼车为例,随着滴滴进入拼车市场,从运营模式对标来看,嘀嗒拼车无疑是滴滴出行中的顺风车对标,也就意味着它将直面最大冲击。
根据近日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顺风车市场占比高达76.8%,已占据整个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仅用半年时间改写了市场格局。
去年5月,爱拼车宣布停止服务,另一家拼车企业友车在此之前就已停止服务,两家企业还没等到拼车大战正式开始就宣布“退赛”。
“我见了200多位投资人,主流投资人都见了一遍,但没有人愿意投,不会有人在两家百亿美金的企业打得火热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我绝对不会再碰那种纯玩钱的项目。”爱拼车创始人杨洋表示。
受到影响的创业公司不仅是拼车行业,巴士、代驾、P2P租车等行业也都难免受到影响,比如考拉班车被滴滴巴士纳入麾。e代驾与滴滴代驾也曾掀起酣战,去年7月底滴滴代驾上线,仅20天后就宣布覆盖全国80个城市,注册司机过百万,而今年1月e代驾公布的司机数量只有20万左右。在去年底,e代驾甚至宣布大幅裁员,随后COO周依华离职创业。
文章原创自创业谱,转载请联系微信hofiri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4万
阅读:15万
阅读:15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城市拥堵造就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千亿市值,滴滴出行一年烧掉100个...
天方燕谈(李燕)
果粉俱乐部
八卦掌门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融资数量和权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