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彭雪枫夫人后来嫁谁了路离那个高速出口近

您当前的位置: >
人物简介彭雪枫(--),原名彭修道,河南省南阳镇平县七里庄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革命家。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1907年生,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被派到苏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队1梯队队长、红3军团5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团4师政治委员。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团结各界爱国人士、联合阎锡山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期间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博览中外兵书,总结实践经验,对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论述。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授课。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流弹打中牺牲,时年37岁。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彭雪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为民族、为人民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他光明磊落,不畏艰苦,克己为人,廉洁奉公,爱护军队,爱护人民,深受人民的爱戴。他刻苦好学,文武兼备,机智顽强,是中共卓越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河南竹沟创办了著名的《拂晓报》,深受广大干部和军民喜爱,受到党中央的赞扬。他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授课,并主持创办四师拂晓剧团。著有《娄山关前后》《豫皖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等文。  名字由来 诗人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深秋的一片红色,热情讴歌霜后的红枫有着春天一样的生命力。枫在霜的洗礼下练就了火红的浓艳,雪中的枫叶更是那么的耀眼亮丽。红枫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刚毅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永恒的情感。彭雪枫(原名彭修道)为了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不怕风霜雪雨的坚韧品格,他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改名雪枫。生平事迹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功卓著,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到豫、鲁、皖、苏等地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壮大了抗日武装队伍。日,他率两个新兵连373人,向豫东地区挺进,多次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声威大振。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后来先后经历了历经抗大第四分校、雪枫军政大学、华东雪枫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后成长为我军著名高等军事学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40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在运河线、黄泛区,北靠陇海路、南跨涡河间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并进入皖东北地区,与淮北路东地区活动的部队会合,组建了骑兵团。1942年—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在洪泽湖地区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纵横弛骋,浴血奋战,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1944年,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攻陷了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收复失地,彭雪枫奉命西征。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4师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在彭雪枫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在彭雪枫的家乡河南南阳镇平县,专门修建了“彭雪枫纪念馆”,1984年9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雪枫中学”被确定为南阳市重点高中。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皇批准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缅怀英烈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在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建有彭雪枫纪念馆,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和安徽省宿州市建有彭雪枫将军陵墓和纪念碑。其中彭雪枫将军在泗洪县半城镇的雪枫墓园是将军的埋葬之处,是将军真正的陵墓所在地。陵园大门有李一氓的亲笔题联“半壁江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英名永垂1946年6月,内战爆发。11月下旬,新四军四师部队和淮北地区党政机关先后撤离。国民党部队和地主还乡团进入淮北后,不仅破坏了烈士陵园,还把彭师长的遗骨抛撒在水塘里和路旁荒野。一个目睹了敌人暴行的哑巴群众,利用黑夜冒着生命危险爬进陵园,从齐腰的水塘中和荒野路旁,把彭师长的遗骨一块一块的收集起来装进随身携带的蒲包里。然后他连夜奔向洪泽湖边,找到坚持在湖区斗争的我党游击队,把彭师长的遗骨交给游击队保管。游击队员用红绫把彭师长的遗骨包好,装入一个坛子,再放进棺木中,秘密埋在洪泽湖边的一个石岗上。后来,由于坏人告密,哑巴被敌保长高欧魁抓住。高欧魁对哑巴严刑拷打,要其交出彭师长的遗骨。哑巴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1947年3月, 我军打回淮北,高欧魁和破坏烈士陵园的凶手被枪决。1949年1月,淮海战役刚刚结束,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冒着刺骨的寒风专程来到半城镇,看望久别的父老乡亲,凭吊牺牲的战友。当他目睹彭雪枫墓和烈士陵园遭受敌人疯狂破坏后的惨景时,无比愤怒,泪流满面。张震当即指示重新修建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随后,人们把彭师长的遗骨从洪泽湖畔石岗上起出来,用棺木重新入殓后,安葬在一块新墓地上。新墓地的墓址,从原来的纪念塔南,移到纪念塔北。重建后的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塔巍峨高耸,纪念室宽敞整洁。如今,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物年谱求学经历日(农历八月初二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乳名隆兴,学名修道。1912年初随教私塾的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后在伯父彭延庆办的私塾为富家子弟作伴读。1915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916年春,考入镇平县仓房街初级小学读书。1919年春,入察院模范高等小学堂读书。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爆发,率领同学上街演讲爱国道理,动员同胞抵制日货。1920年秋,在察院高等模范小学堂毕业。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在家协助耕作和织绸子。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并考入南开中学。后因伯父家境困难,复辍学。1922年春,到北京投靠在冯玉祥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入冯部西北军“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读书。1923年春,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学校易名为“陆军第十一师官佐子弟学校”。1924年春夏之交,学校迁址于北京南郊团河,学校易名为“育德中学”。秋,彭禹廷中断资助。得校长余心清照顾,让其在该校小学部教国文,每周七小时,月酬十元,才得以继续上学。革命之路1925年在爱国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独秀文存》等进步书刊。“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同学同校方进行斗争,取得胜利,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被选为会长。6月下旬,经唐纵介绍,在育德中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育德中学西迁至绥远。8月,育德中学解散。9月下旬,返抵北京入北京汇文中学读书。10月18日,在北京汇文中学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下旬,汇文中学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并负责东城区学生运动工作。11月,发起组织《汇文学艺》读书会,团结了一批穷苦同学。12月,因指挥读书会会员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被警宪机关侦悉,不得不离校躲避。1927年2月,入北京今是中学读书。中旬,参加党领导的北京南郊暴动。事败后,以嫌疑犯被拘留,因无据获释。3月,任今是中学党支部书记。4月,李大钊被捕并英勇就义。京津地区白色恐怖,被迫离开今是中学。6月,考入开封训政学院专修班。1928年2月,在《国闻周报》发表《塞上琐记》等散文。9月初,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文学系,终因经济无援而辍学。中旬,受党派遣到天津开展工作。10月,为适应白区秘密工作需要改名为彭雪枫。1929年6月,被派到烟台刘珍年部二十一师做兵运工作。10月,在《国闻周报》副刊发表《烟台纪行》。12月,奉派往福山做农运工作。军旅生涯1930年2月初,奉派到上海中央军委工作。5月,奉派到鄂东南红五军纵队任纵队教导队指导员。6月中旬,红五军扩编为三军团,五纵队扩编为红五军,下辖三个纵队。任一纵队政委。7月,三军团在彭德怀同志指挥下南下湘东。在永和市与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的一军团会师合编为一方面军。同月24日,一方面军奉命西进,二攻长沙城。9月中旬,撤围长沙,回师湘东、赣南。同月下旬,调任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委员。1931年春,红三军团六师改番号为二师,任政治委员。4至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二师为主力部队。1932年春夏之交,指挥二师参加宜(黄)乐(安)战役,歼敌五十二师高树勋残部。8月,粉碎了二师师长郭炳生的叛变阴谋。荣获“红星奖章”。1933年5月,调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率部东征,连战皆捷,进逼福州。11月,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身负重伤。1934年春,伤愈,调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此期间,创建四师《火线剧团》;创办四师油印小报《猛攻报》。7月,调任江西军区政治委员。10月,调任中央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随大军长征。12月,调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编为十三团,任团长。19日,红军回师遵义,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同月25日拂晓,十三团攻占桐梓城。当天,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经激战,于是日午后五时攻占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晚八时攻占娄山关。3月1日,我军再度占领遵义城,十三团与十二团为攻城主力。7月7日,指挥十三团开始翻越大雪山——打鼓山。8月21日,十三团开始过草地。9月19日,中央红军在哈达铺整编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军团编为一纵队,三军团编为二纵队。任二纵队司令员。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进行整编,恢复一、三军团建制。任三军团四师政委。11月22日,回师参加直罗镇战役。日,与其他红军将领联名发表《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首先与东北军停战共同抗日。7月,随叶剑英、徐向前到西安做统战工作。8月,奉调入红军大学学习。10月下旬,奉命以中央和红军代表的身份,秘密赴太原阎锡山处做统战工作,并兼任中共中央北方联络局书记。此时化名彭雨峰。12月,“西安事变”发生,由于事前的大量工作,使阎锡山在事变期间保持“中立”,红军得以顺利集中于三原等地,免受背后干扰。12月14日,发表《“双十二”兵谏之伟大意义》一文,载《西北文化日报》。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2月,以“望敏”笔名在《世界日报》发表散文《说太原》。5月,奉命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北平、天津,济南作统战工作。6月,返太原。同月下旬,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平津济之行的情况。八月,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10月16日,应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邀请,到山西大学作题为“游击队政治工作”的报告。11月1日,日军进逼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人员奉命撤向临汾。11月7日夜,陪同周恩来撤离太原。11月8八日,太原沦陷。11月中旬,举办临汾学兵队,培养抗日干部。11月底,在临汾发动声势大的驱逐张慕陶运动。1938年1月,著《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一书,后由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月下旬,八路军总部进抵洪桐县马牧村,与阎锡山的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直接对话。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宣布撤消。2月中旬,率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部分人员离临汾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同月下旬,到武汉长江局向周恩来、叶剑英同志请示工作。4月,在竹沟举办教导队,招收豫南抗日青年,培养抗日干部。6月6日,在《新华日报》发表《目前河南应该做什么》一文。7月,写《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一文。作为教导队的教材。8月8日,在《解放》第四十八期上发表《论在敌人后方工作》一文。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边新局面。廿七日,竹沟抗日武装隆重举行进军誓师大会。同月29日,《拂晓报》创刊。雪枫同志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10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沟成立,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日,率部向豫东敌后进发。同月8日,游击支队、睢杞太三支队、肖望东先遣大队,在河南省西华县杜岗胜利会师。三支抗日武装统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月底,建立拂晓剧团。11月,率部通过淮(阳)太(康)公路封锁线,进抵鹿邑县刘大庄休整,并对地方实力派魏凤楼开展统战工作。11月27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后来成长为我军著名高等军事学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39年1月中旬,部队在鹿邑县白马驿整编,组建一、二团和独立营。2月,部队进抵永城书案店地区休整。6月初,率支队主力向怀远地区进军。同月25日在《军政杂志》一卷六期上发表《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一文。7月30日,在《拂晓报》上发表《基督教友和共产党人联合起来》一文。8月中旬,鲁雨亭部被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任总队长、孔石泉同志任政委。同月20日,发表《宁可消灭敌人一个连,不愿击溃敌人一个团》一文。同月下旬,率部由怀远回师新兴集。9月3日,在涡阳县曹市集召开支队第一次党代会,选举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雪枫同志在会上作题为《经验是黄金难买的,理论和实际打成一片》的重要报告。10月5日,在《拂晓报》上发表《斗争一年》和《拂晓报产生和壮大及今后的方针》两文。同月23日,写《英勇斗争的一年》一文,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一日《拂晓报》。同月29日,在《拂晓报》上发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工作方针》一文。11月11日,河南竹沟“确山惨案”发生后,撰写《关于竹沟事变》一文。载一九四0年三月八日《拂晓报》。11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成立,任主任。28日,为《拂晓报》撰写题为《本报被禁的声明》的社论。12月5日,《拂晓报》百期纪念。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滕代远、曾希圣同志为该报题了词。同月底,派张爱萍率六支队一团挺进皖东北。日,发表《豫皖苏两年来平原游击战争的总结——在干部战术研究课上的讲授提纲》。同月七日,写《目前时局与目前任务》一文。3月,根据中央指示,六支队建立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任校长。同月21日,在支队政治部组织的孙中山诞辰大会上作《谁是孙中山先生主张的忠实执行者》的演说。4月1日,日伪军三千余,向永城东北之山城集“扫荡”,一总队与敌展开激战,总队长鲁雨亭光荣殉国。同月18日,发表《怀念亲密战友——鲁雨亭同志》一文。同月21、23日,发表《我们的镜子——读书笔记》一文。29日,发表《要求巩固团结,要求停止摩擦》一文。5月2日,写《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游击战术指导法则》一文。同月4日,毛泽东在《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中,指出:“彭雪枫支队在淮北的坚决斗争,是绝对必要的和绝对正确的”。同日,发表《发扬“五四”精神,保持团结进步》一文。5月13日,发表《请示制裁民族败类祁炎勋》一文和《致李仙洲、卫立煌司令官电》。6月9日,发表《欧战进入新阶段后的国际形势》一文。同月20日,八路军三三四旅和新二旅越过陇海路南下,与六支队会师新兴集。8月,八路军三三四旅新二旅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任司令员。12月9日,在《拂晓报》发表《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一书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率部叛变投敌,发表《为紧急动员告淮上绅耆书》。新四军第四师成立日,“皖南事变”发生。同月17日,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一文。同月24日,发表《纵谈皖南事变——答记者问》的谈话。同月28日,八路军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任师长兼政委。2月10日,汤恩伯率十万反共顽军大举进犯豫皖苏边区。指挥四师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反顽斗争。同月11日,致函顽军头目李仙洲,敦促其悬崖勒马。同月18日,致函阜阳县警备司令廖运泽,呼吁团结抗战,揭露何应钦利敌误国的罪行。3月3日,发表《致九十二军、骑二军全体将士通电》,号召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维护抗战大业,拯救战区广大被难同胞。4月2日,发表《为征公粮告淮上父老绅耆书》。同月19日,顽军一二四师四二五团团长陈锐霆率部举行战场起义。同月22日,四师三十二团在大小营集反顽战斗中失利。同月24日,发表《告南阳同胞书》。号召顽军中的南阳同胞拥护抗日的新四军,反对汤恩伯打内战的阴谋。同月2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五月五日,奉命率四师主力撤离路西进入皖东北根据地。5月下旬,华中局派邓子恢同志到淮北四师工作,任淮北区党委书记、四师政委。6月18日,四师进入淮泗、淮宝地区。6月23日,四师直属机关进驻仁和集、万集地区。7月,淮北军区成立,任司令员。中旬,遵照华中局指示,四师在仁和集召开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检查路西反顽斗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对过去的军事、政治、干部政策,地方武装政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对存在的缺点、错误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承担了路西反顽斗争失利的主要责任。会后,四师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建军整训工作。8月1日,四师骑兵团在淮宝县岔河镇成立。9月24日,在半城与林颖结婚,时年三十四岁。10月14日,率四师主力发动陈道口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0月30日,陈毅由莫圩子到半城。老战友江西一别八年,半城相逢,长谈竟夜。11月18日,陪同陈毅、张云逸到新行圩子九旅旅部欢送到三师任副师长的张爱萍同志。日,发表《迎击敌人的春季扫荡》一文。4月26日,发表《认清敌人与准备自己》一文。5月11日,师部由半城迁往管镇。同月25日,发表《所望政工会议者》一文。同月30日,发表《悼启邦同志》一文。6月初,四师开始整风,作整风动员报告。9月16日,在《拂晓报》上发表《再论精兵主义》一文。同月18日,在师直“九一八”十一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严重局势下的两大工作》的报告。10月10日,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军事报告。11月,日伪军一万五千人,分数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实行外线作战,同敌人展开战斗三十三天,取得重大胜利。12月,发表《贺拂晓报五百号——五年来拂晓报的检讨》一文,并写《纪念朱家岗殉国烈士碑记》。日,率部参加张大路战斗。同月,著《三十三天反扫荡述略》,由拂晓出版社出版发行。3月17日夜,率部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是役大获全胜,活捉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击毙顽军头目王光夏及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同月29日,陈毅、张茜、范长江到半城。同月30日,为争取韩德勤共同抗日,与陈毅对韩德勤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面对面的斗争,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处理了韩德勤事件,将韩礼送出境。4月24日,陈毅返军部。5月,在《拂晓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悼彭雄同志》。6月19日,在军事教育会议上作《继续完成新的整训计划》的报告。同月20日,提意见来四师工作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10月,在《拂晓杂志》一卷五期上,发表《关于中央整风新指示及华中局补充指示的传达》一文。同月,在四师动员开展大生产运动。发表《关于时事教育》两文。11月8日,发表《论苏德战局——为庆祝十月革命节周年纪念而作》一文。为国捐躯日,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暨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部成立大会上作《中韩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演说。同月29日,对四师直属部队作《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的报告。2月,主持清查淮北联合中学“反特案件”,彻底为此假案平反,并给制造冤案的工作人员以纪律处分。3月10日,发表《文化训练队思想论战总结报告》一文。7月,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率四师一部执行西征任务。8月15日,率四师主力五个团在半城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挥部队首战肖县西南的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人,并争取了吴信荣部起义,首战告捷。9月上旬,率部继续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同月10日,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是役,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光荣殉国。时年三十七岁。与周恩来之谊彭雪枫和周恩来都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征途中,曾数度共事,友好相处,并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革命情谊,被人们传为佳话。一九二九年冬,彭雪枫在山东军阀刘珍年部做兵运工作时,因蒋介石的从中干预,被刘珍年“礼送”出境。稍后,彭雪枫便在地下党的安排下,秘密南下,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期间,彭雪枫直属于负责中共中央军事工作的周恩来领导,从事兵运工作。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彭雪枫在实际的工作中,从周恩来的身上,也学到不少与敌斗争的宝贵经验,并从周恩来同志的身上领略到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高尚情操。一九三零年五月初,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和全国苏维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彭雪枫聆听了各地红军英勇杀敌的事迹后,心情十分激动,他渴望能到苏区去,与敌人“真枪实刀”地大干一场。会议之前,当彭雪枫将心里的愿望向负责军事工作的周恩来讲了之后,因当时红军队伍中也急需一大批有文化的革命干部,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周恩来就同意了彭雪枫的要求。会议结束之后,彭雪枫便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的与会代表何长工、滕代远等人一道,与中央军委派往红军的十余干部一起,乘上了一艘英国的“太古”号轮船,溯江而上,顺利地抵达到了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驻地,受到了彭德怀等同志的热烈欢迎。从此,彭雪枫便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开始了在中央苏区与敌斗争的战争生涯。此后,彭雪枫由于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先后担任红三军团红二师、红四师政治委员,率领红军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每次与敌人交锋时,他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打了不少的胜仗,从而成为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中的一员勇将,中央苏区也都将他与彭德怀并称为红军中的“二彭”。彭雪枫还以善于做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而闻名全军,被称为“讲道理的政治委员”,周恩来还亲切地称赞他与彭德怀两是“永远打不败的‘二彭’”!红军长征前,彭雪枫从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的岗位调任红六师师长,旋又调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兼中央直属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兼政治委员。在长征途中,彭雪枫协助负责中央军委的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出谋划策,指挥全军作战,成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湘江战役中,彭雪枫紧随周恩来副主席,一直在前线指挥。湘江一战,西进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军防守最为严密的第四道防线,但红军却损失过半,待过了湘江后,只剩下三万余人了。在亲眼看到红军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湘江两岸时,彭雪枫的心再次被揪紧了,他心里暗地发问:这样打下去能行吗?!于是,他多次与周恩来进行面对面地探讨目前的战争与战略问题,以及红军的出路问题。周恩来对这位逐步成长起来的红军高级指挥员所具备的战略眼光极为欣赏,并经常鼓励他继续学习,不断进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决策领导班子,长征红军也进行了整编,彭雪枫在彭德怀的要求下,重新回到了红三军团,改任红五师师长。红军长征到达扎西地区时,红军再次整编,彭雪枫又改任为红十三团团长,率部一路屡任先锋,斩关夺隘,特别是在攻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战役中,彭雪枫率领红十三团的健儿们,英勇战斗,一举夺得军事要隘娄山关,并配合兄弟部队再一次占领了遵义城,打垮了敌人八个团,取得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等人的好评。此时,由于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即将正在红大学习的彭雪枫抽调出来,派遣他秘密前往东北军的于学忠部、绥军的傅作义部和晋军的阎锡山部,从事秘密统战工作。特别是在与阎锡山的谈判中,彭雪枫以杰出不凡的文韬武略,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大智大勇,出色地完成了与阎锡山的联络、统战任务,使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后,深入到山西敌后抗日奠定了基础,并赢得了阎锡山的敬重,也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表扬。一九三六年二月,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直插山西。阎锡山急命晋军抵抗,但遭到了红军的沉重打击。此后,在中共“停战议和,团结抗日”的号召下,阎锡山派员到延安要求中共派员到太原。十一月,毛泽东即委派彭雪枫秘密前往。在太原秘密办事处期间,彭雪枫肩负着党中央与阎锡山合作的统战使命,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经常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信,向党中央汇报在太原的秘密工作和统战情况。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彭雪枫在给周恩来的信中就这样写道:“晚六时,化之(即梁化之)来,略谈即走。遂往山西饭店会周(即周恩来)。十一时开始给恩兄(也指周恩来)写信,十二时一刻就寝。”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又写道:“晨六时半起来,续完给恩兄之信。”后来,在周恩来抵达太原时,彭雪枫还数次陪同他会晤阎锡山,再次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商谈红军(后为八路军)进军山西的事宜,圆满地完成了八路军出兵山西进行合作的重要工作。在太原期间,彭雪枫与周恩来相处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周恩来常常工作到深夜,并因气候不适而积劳成疾,鼻子常流鼻血。彭雪枫得知后,就找到太原的名医,为周恩来诊治,还亲自外出为周恩来买药,再三叮嘱护理人员要多注意周副主席的身体,有事及时向他报告。太原失陷前夕,天候转冷,彭雪枫就将自己用的一条毛毯送给了周恩来同志御寒。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一日,彭雪枫率部在夏邑县八里庄与李光明部作战中不幸殉国。噩耗传来,痛失良将,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他们悲痛的心情难以言表。此后,周恩来还将彭雪枫在太原时送给自己的那条毛毯妥善保管起来,直到14年后,他才将这件与彭雪枫凝结着战斗友情的毛毯,送还给彭雪枫同志的爱侣林颖同志,以作永久纪念。后来,这件凝结着彭雪枫与周恩来革命兄弟友情历史见证的毛毯,还成了一件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现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彭雪枫与周恩来不但是革命道路上的亲密战友,而且在个人感情关系上也凝结着兄弟般的情谊。周恩来对彭雪枫不但在工作是进行过多次的指点,并对他的个人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还多次关心彭雪枫的个人婚姻问题,无论是在上海的日子里,还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长征的路上,还有长征达到陕北的窑洞里,以至后来在太原和临汾相处的日日夜夜,周恩来、邓颖超都以兄长和姐姐般的情怀,去关心彭雪枫。一晃就到了一九四零年,彭雪枫此时已三十三岁了。远在重庆的邓颖超又写信到豫皖苏边区来,谈及他的个人问题,并想当红娘,帮他找一位般配的姑娘。彭雪枫则在复信中说这样写道:小超大姊:汉皋(指武汉)一别,三个年头,无时不在念中。这之间您是走了一趟莫斯科,可谓幸福之至!我则深入敌后,每天冒着枪林弹雨,肉体上虽不舒服,精神上倒也愉快,不过反共分子随处皆有,总有点讨嫌耳!任泊生同志在我处工作。他自己以及我们大家都盼望陈波儿同志来。他去年在洛阳曾给我一封信,说打算要来华中。请您成人之美吧,不仅他们夫妇团圆,而主要可给我们在敌后活动的部队,在文化娱乐工作上以大的开展。我们在望着!特向大姊郑重说明,我个人的问题并未解决,也不打算解决,海阔天空,独来独往,岂不写意?已经老了,已经老了!(吴振英问候你好!)要想见面,怕只是有待于抗战胜利之后吧?我真是想你们!就是我一个人孤独地在敌人的后方,胡服(即刘少奇同志)又离得远,想找人谈谈,净是“部下”。战争,人事,困难,千姿百态,总是不轻松得很!就是象汉口那样过几个月见几天面的机会都不可得!我知道您忙,可是总想读您的信。十年战友,友谊,同志间的亲爱,是比什么也宝贵的!我不知道居留在渝的故人都是谁?知道的请您代我致意吧!祝您健康爽快!我很结实,从来没有病过,请您放心。最近小照送您三张,余者请您代为送人。雪枫一九四零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于豫皖苏边小荒村中军次,时在狂风暴雨之后在信中,彭雪枫并没有将自己的婚事放在心上,而是随信给邓颖超寄了几张自己的照片,除她与周恩来留下外,让他们转送其他在渝的熟识朋友们;但他更关心时任游击支队外联科科长任泊生的家庭问题。当时,由于战争的原因,任泊生与爱人陈波儿已两地分居几年,彭雪枫希望周恩来、邓颖超能关照他们夫妇的分居问题,让他们能到一起工作,同时也是为了边区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邓颖超收到信后,还嗔怪地笑着对周恩来说:“雪枫真是个怪人,才三十三岁便说老了,他难道想一辈子打光棍?!”彭雪枫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也是一位对革命事业忠贞如一的革命家,他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因功卓著而被誉为传奇名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及相处中,无论是在统战工作中,或是在军事指挥上,彭雪枫都做出了卓著的成绩,他们之间所结下的深厚情谊,他们在工作上的默契配合,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堪称革命兄弟,更堪称后人师表,是后人学习的光辉典范。创《拂晓报》被毛泽东、朱德等人称赞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革命岁月中屡立战功,牺牲时年仅37岁。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风趣地说:“将来革命胜利了,我要当个新闻记者。”所以,他创办《拂晓报》绝非偶然。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出发东征的当天,在彭雪枫的倡议和具体组织下,报社的工作班子很快成立。报纸以何为名?有人主张叫“曙光”,有人建议名“胜利”,最后由彭雪枫定名为“拂晓”。他在《创刊词》中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勇敢、进取、迈进、有为……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这篇不足500字的创刊词写得文采斐然。日,《拂晓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家农舍中诞生。据当时在《拂晓报》社工作的张洪撰文回忆:创刊号是一份油印小报,共3版(1张蜡纸1版),印在当地的土产麻纸上。那时物质条件极差,只有1盒油墨、半箱蜡纸、1双铁笔、2块锈钢板、1个胶辊,连架简陋的油印机都没有。加之大家没有办油印报的经验,蜡纸刚印30份就破了,然后重新刻写,才又补印30多份。尽管报纸印完油渍斑斑,字迹模糊,可当指战员们看到自己的报纸时,还是兴奋不已。虽然报纸诞生在抗战硝烟中,但是彭雪枫对《拂晓报》的要求,没有一点松懈,像治军一样严格。他常给报社的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分析斗争形势,同大家一起研究宣传方针、报道策略、版面安排,乃至标点、装饰。在繁忙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他经常挤出时间撰写社论、评述,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论文都是在《拂晓报》上发表的。据笔者对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219期《拂晓报》进行统计,彭雪枫的署名文章有20篇。每期报纸出版后,彭雪枫都认真地通读一遍,把写得好的或有错误的稿件用红笔画出来,然后去报社发表他对报纸的意见,使大家受到最实际的教育。1939年春,正值严重春荒,军民都无粮充饥,部队能吃上烂红薯、糠窝窝和高粱面稀汤汤就算好的。报社当然更困难,连调油墨的煤油都买不起。油墨用完了,便用锅灰调棉籽油印报。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彭雪枫仍然没有放弃《拂晓报》,他坚决认为,有时“一支笔胜过两千支毛瑟枪”,“不管多么困难,《拂晓报》是非健全不可的”。为解决报社面临的经济困难,彭雪枫想了两个办法:一是通知前方部队,凡在战斗中缴获的油印器材,即速交报社;二是成立《拂晓报》基金会,发动群众赞助。曾任华东局宣传部长的陈其五及夫人从国统区来,将他们节余的100块银元捐给报社。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赴山东时路经支队,见大家在敌后坚持办报深受感动,也慷慨捐赠100块银元。这两笔捐款如雪中送炭,为报社解决了大难题。1939年冬,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他们早就对《拂晓报》恨之入骨,竟以《拂晓报》“内容荒谬,破坏抗战,态度明显”为由,密令各县对《拂晓报》加以“严密检查扣留”,实行“文化围剿”。当得到《拂晓报》被“查禁”消息的当天晚上,彭雪枫来到报社,与工作人员积极研究对策。他翻着以前的《拂晓报》,微笑着说:“我们的报纸广大群众欢迎,而敌人确实是害怕的……我们要继续出下去,要做抗战的模范,团结的模范,进步的模范,更有利的向投降妥协倒退势力斗争。”为了给敌人一个正面有力的反击,彭雪枫迅速作出反击,在日的《拂晓报》上以社论形式发表了《关于本报被禁的声明》,痛斥了所谓《拂晓报》“内容荒谬”“破坏抗战”的无耻谰言,怒斥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行径,而在反“查禁”的斗争中,《拂晓报》正好迎来它的百期纪念。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以及谭政、滕代远等人的题词先后陆续转到了《拂晓报》社,毛泽东的题词是“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的题词是“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于是,彭雪枫决定出版《拂晓报》百期纪念专号,他还特地为《拂晓报》百期纪念撰文,写下《立志做办报专家》的专论,有力地回击了反共顽固派对豫皖苏边的“文化围剿”。《拂晓报》也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当之无愧地成为唤起民众的号角以及广大官兵主要的精神食粮,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1942年冬,《拂晓报》因敌人长期残酷“扫荡”而被迫中途停版。1943年1月,《拂晓报》改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同年5月,它重整旗鼓,由油印改为铅印,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7岁。秘书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份保存完整的《拂晓报》合订本,彭雪枫还用毛笔在封面上写下“心血的结晶”几个字。创办《拂晓报》是彭雪枫在抗战时期参加的一项特殊战斗,为当时的将士注入了抗战激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回忆文章牺牲前后王秀兰、张学法 来源:《解放军报》8月初,笔者来到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墓地和淮北烈士陵园,凭吊烈士英灵。在烈士墓前,先后担任半城镇文化站站长的张坤和张仁高父子,给笔者讲起彭雪枫壮烈牺牲前后发生的一件件往事,令人震撼,令人感动。秘而未宣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解救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原人民,是年8月,彭雪枫奉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之命,率四师主力部队于泗洪县丰夸大镇誓师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彭雪枫作了感人心魄的动员讲话。他说:“3年前,我们忍痛撤出了豫皖苏路西根据地。从撤出路西那天起,我们就发誓一定要把它收回。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现在三年时间到了。我们是豫皖苏人民的子弟兵,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3年来,我们日夜盼望着能早日收复失去的根据地。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从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路西地区,夺取了萧县、永城和宿县等城镇,解放了200多万人口。9月11日,彭雪枫亲率3个团攻打八里庄。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师长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这个秘密。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到王白楼一户大地主家,用500块银元买了副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悄悄地用船送回路东,安放在成子湖边的柴滩上,然后运回四师师部驻地半城,暂时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护。直到日,彭雪枫师长牺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同声悼英雄对彭雪枫的牺牲,党中央极为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上联合发出启事: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1944年9月间阵亡淮北前线。雪枫同志早年献身革命,艰险备尝。抗战后组织人民武装,于豫皖苏一带驱逐强敌,解放人民,创建淮北抗日民主解放区,功在国家。噩耗传来,同声哀悼!之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和陈毅等也都致了悼词。2月2日,7000多淮北军民从停在濉河上的大木船上,将彭师长灵柩恭迎到原驻地大王庄,并于2月4日到6日举行了公祭。2月7日,在洪泽湖畔的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师长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在追悼会上,军民齐声呼唤师长,声震淮北。从半城到大王庄,两公里的路边上,群众自发地摆了128处祭桌。每个祭桌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表示颂扬彭师长为官清如水明如镜。在彭师长的灵柩运往墓地时,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跟在后边,哭声一路。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也跟着送葬。棺材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干部群众,还络绎不绝地到墓地拜祭。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曾山,看到这些情景感慨地说:一个领导同志牺牲后,出现这样动人的情景,过去很少有。可见,彭雪枫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大。1945年5月,淮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彭雪枫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园”,并建造“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陵园中,铸造彭雪枫师长半身铜像一座,镌刻着彭师长及淮北抗日阵亡烈士英名录的石碑13块,还有淮北解放区阵亡将士纪念塔等建筑物。纪念塔高8米,塔顶有新四军战士铜像一尊。战士铜像身高5米,一手持枪,一手指向东北方向,表示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铜像形象逼真,雄风浩然。陵园的大门上,为李一氓亲笔题写的匾额和对联。对联是:“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办学治校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教育家。他亲手创办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来成长为我军著名高等军事学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的烽火迅速燃遍全国。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加速培养抗日骨干成为当时我军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审时度势,决心创办一所随营学校。一天,他把段佩明和钟致远叫到司令部驻地说:“在临汾时,我们办学兵队,到竹沟办的是教导队,现在我们要办随营学校,抗战需要人才啊!”经过紧张的筹备,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夹攻下,随营学校坚持边打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树荫下、打谷场、空闲农舍、祠堂寺庙,都成为学员学习的课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随营学校在短暂的办学实践中,积极为抗战前线培养人才,积蓄革命力量,为我军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持。纪念建筑雪枫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坐落于镇平县城北隅,毗邻公路,占地面积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使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现。石基上镌刻的“彭雪枫”题字,选用本人墨迹,下笔有神,洒脱苍道,别有韵味。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院内空旷处则用花木草卉点缀。主体建筑展览馆,位于后部的中央,两层,乳白,别具一格。总面积2350平方米,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八个部分集中展览,再现了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9月5日,在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宿迁市隆重举行雪枫公园开园仪式和系列纪念活动,追忆彭雪枫同志的光辉一生,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彭雪枫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政委彭小枫上将,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出席开园仪式并讲话。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许湘东,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政治部副主任邓天生等出席纪念活动,并为雪枫公园开园剪彩。活动当天还举办了彭雪枫纪念馆开馆仪式、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首映式、“雪枫百年”专题晚会,祭扫了位于泗洪县半城镇的雪枫墓园。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雪枫墓园在泗洪县城南约20多公里的半城镇,有一座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由于陵内安葬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的遗体,故名《雪枫墓园》。百年诞辰日上午,秋阳高照的镇平县雪枫广场,苍松翠柏掩映,绿草鲜花铺地,一派庄严肃穆气氛。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我党我军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枫上将及夫人、女儿,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赵延年,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明等,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兄弟省市,省军区、省直有关部门和驻宛二炮部队领导同志及镇平县各界干部群众近万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彭小枫、陈全国和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等在纪念大会上讲话。南阳市政府市长朱广平主持。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和彭雪枫将军故居。
(责任编辑:小不)
把这位名人分享给大家
您可能还喜欢:
(C)Copyright
不浮躁 ,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阳市彭雪枫少年军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