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西湖安居小区区在哪黄州那年交的房子

&&&&&&&&&&&&
&&&&&&&&&&&&
&&&&&&&&&&&&
- 博林福小区二手房
- 胜利街新华书店二手房
- 三清国际华城东区二手房
- 君泽佳园二手房
- 都市印象二手房
- 御澜岸二手房
- 东方京城对面烟草旁边二手房
- 宝塔中学对面二手房
- 西湖二路武商旁二手房
- 经济园嘉豪幸福里对面二手房
- 老车站附近二手房
- 湖郡家园二手房
- 恒嘉豪庭二手房
- 黄州最高大上的小区精装三房二手房
- 三清国际华城东区二手房
- 万利苑二手房
黄冈二手房全部商圈:
58同城黄州二手房频道为您提供最新黄州二手房信息,每天有几十万条黄州个人二手房、经纪人二手房信息更新,人工审核真实有效,欢迎您使用58同城黄州二手房频道。 触屏版,极速版。
黄冈二手房周边城市:
友情链接:您当前的位置:&&黄州区&东方明珠&
售楼处免费咨询电话:
已参加团购人
访问21039人 
平均单价:
4900 元/平米
楼盘特点:黄冈独家科技住所
规划户数:
产权年限:70年
开盘时间: 交房时间:
建筑类型:高层&&装修情况:毛坯&&
楼盘地址:黄冈 黄州区 黄冈明珠大道东华客运站旁
交通状况:
售楼地址:黄冈明珠大道东华客运站旁
联系时,请告知是在黄冈房产网上看到的,谢谢!
东方明珠楼盘动态
东方明珠小区项目由黄冈中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位于黄
各位市民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占便宜通告平台。我是小编“哈哈哈
东方明珠楼盘问答
东方明珠楼盘户型
面积大小:平米
面积大小:平米
面积大小:平米
面积大小:平米
面积大小:平米
|东方明珠楼盘相册
| 东方明珠周边配套地图
东方明珠参考月供
公积金贷款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20年(240个月)
1年(12期)
2年(24期)
3年(36期)
4年(48期)
5年(60期)
6年(72期)
7年(84期)
8年(96期)
9年(108期)
10年(120期)
11年(132期)
12年(144期)
13年(156期)
14年(168期)
15年(180期)
16年(192期)
17年(204期)
18年(216期)
19年(228期)
20年(240期)
21年(252期)
22年(264期)
23年(276期)
24年(288期)
25年(300期)
26年(312期)
27年(324期)
28年(336期)
29年(348期)
30年(360期)
备注:以等额本息计算结果,数据仅供参考
东方明珠价格走势
当前参考售价:
4900元/平方米
价位相近楼盘
[黄冈] 4500元/平 [黄冈黄州区] 5300元/平 [黄冈黄州区] 4888元/平 [黄冈黄州区] 5000元/平 [黄冈] 4800元/平 [黄冈] 4500元/平
东方明珠跟谁PK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黄冈黄州区]
网友正在关注的楼盘
5300元/平米
4900元/平米
4800元/平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新房"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刊载这些文档不视为东方明珠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达到可以销售的标准,且不构成对任何楼盘的购买的邀约或意图。参阅本网站上所刊的文档的人士,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做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  昨天偶然的来到天涯黄冈版,一时故乡之情涌上心头。写了个《天涯还有个黄冈版?》的帖子,然后又写了一些对黄州古城的回忆,由于题目不醒目,看的人不多。于是,早上我来换个名字,叫黄州往事,意欲回忆黄州,写写黄州的城市变迁,人物事件,不涉及政治,不涉及具体人,文中全用化名。黄州是个小城市,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不要人肉。有黄州的朋友也可以帮lz回忆,共同忆古城。
楼主发言:570次 发图:8张
  我是老黄州人了。上世纪63年来到黄州,还是个3年级的小学生,到90年代末外出谋生,一直在黄州生活。文革前的黄州古城那种古色古香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漂浮,老城墙依山而筑,护城河蜿流入江,青石板的胜利街穿城而过,考棚街的牌坊临街而立,东门、一字门、汉川门、清源门四门相对。66年在石川(当年黄冈地委书记)的带领下,没半年时间,这一切化为历史,留在了老黄州人的心中。
  先说说1966年前的黄州。  我是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黄州的。父母亲当年在黄冈专区(今黄冈市的前称)下面的一个县城工作。这个县城在长江的下游,当年是黄冈专区唯一能停靠大轮的一个码头。那年头,公路铁路交通没有现在发达,长江边上的人都是坐轮船出行的。黄州当年上到武汉,下到九江,都是坐轮船。在武汉与九江之间行驶的称为“汉九班”,在武汉与黄石之间行驶的称为“汉石班”。我和父亲就是坐着他们单位搬迁的小木船从长江的下游来到黄州,现在只需要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当年可是走了3天啊。多少年过去了,历历往事还是留在心头。
  黄州虽然是专区所在地,但是由于长江河道在这里沙滩多,航道浅,不能停靠跑上海、宜昌的大轮船,在我的眼里,还不如我原来的那个县城繁华。以前叫上海、南京为下江人,在湖北人眼中,下江人就是会做生意,60年代就是这种评价,可能是自古以来的认为。所以,停靠大轮船的县城有下江人的来往,就比不能停大轮船的黄州繁华热闹。这在我这个当年的小孩子眼里就是这样的。
  我们在黄州的码头起坡。起坡是长江边上的人才懂的话,就是船到岸了,人从船上走到岸上,称为起坡。  黄州的码头很怪。枯水季节在离黄州城很远的地方,也就是以前的军用码头,后来叫汽渡的地方,涨水季节就移到黄州城边,叫做大码头的地方,在今天的沙街赤壁电影院旁边的一条小路走到江边上就是。  黄州自古就是长江边上名城,所以讲黄州不能不讲到码头。我的文字功底不好,朋友们不要见笑。  我那年到黄州是8月的时间,属于涨水季节,客船都停大码头。可我们是坐的小木船,不能停大码头,只能停在下游的军用码头附近。然后走路进城。那是10里路啊,当年我才几岁,也跟着大人一起走到了黄州。
  我当年眼中的黄州  黄州我记得有四个城门。清源门,就在现在的赤壁电影院那个地方,也就是沙街靠北的头上,当年沙街是城外的一条街。汉川门,就是现在还保留的那个城门,通往赤壁的小路上,出门就到原来赤壁的老门。一字门,在现在的考棚街与壕沟路的交界处。东门,在现在的七一商场还往城里方向偏一点的地方。我是从清源门进的城。那时,路是沿着江堤的,现在的宝塔大道那时还是菜园子。
  黄州的城墙在我来的时候,还有很长。从清源门往一字门,城墙是沿着以前的土坡修建的,现在只在黄州十八坡的附近还有老城墙的痕迹在,那里路都是有点上坡的,在十八坡附近的单位,我忘了是什么单位,它的院子里就是以前的城墙,对了,还有以前的县幼儿园(很早以前的事了),也是在城墙上的土坡上建的。从一字门往东门,城墙也是建在土坡的上的,我小时候,就叫这种城墙土坡为山。从东门往北,那坡更高,我们来的时候,那里已经看不到城墙了,长有茂密的树林,是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好地方。那是七一水库已经建成,据说是58年修的。从七一水库到汉川门,都是山,如今还是原样没变,我们小时候叫那片山为龙王山。汉川门往下走是以前的黄冈县政府,城墙在政府院内,也是唯一保存的一段城墙了。
  黄州的护城河,我们那时叫壕沟。是从七一水库算起,沿着城墙脚下弯弯曲曲一直到沙街清源门外,流入长江。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护城河除了有护城的作用以外,还有城市下水道的功能,我知道的,那时黄州的下水全靠它排到长江里。下大雨时,七一水库的多余的水也是通过它排到长江。1970年,黄州搞战备工程,把壕沟修成了真正的下水道,上面修成路,这就是今天的壕沟路的来历。当年为了排水、战备两用,里面修的很高大,下面是水道,两边是可以站人的,据说是防空用来躲避用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没听说黄州下大雨,水排不出去的,这个工程贡献很大,很佩服当年的设计者。
  说到护城河,就要提到黄州的桥了,有了河,尽管不宽,人们来往也不方便,于是在进城门的地方修了桥。东门桥,出了东门桥,就是以前的六甲,这是国民党时期的产物,他们把居民区按人数分成甲保。黄州的5甲,6甲一个在东,一个在西。6甲再往外,就是现在的黄州中学外面,是一条进城的公路,当年公路不能从东门桥上过,6甲街也是一条小路,不能走汽车。进城的公路到沙街老汽车站就结束了。现在的大东门到东门到八一路到十字街这条路就是当年的公路。在黄州中学(听说现在也搬走了,那也是百年老校了)公路外面就是一个大塘,在金桥商场的地方(现在好像是手机卖场),那里地势很低,就是当年的大塘填起来的。东门桥,是我小时候走的最多的桥,每天上学都要走过。有时,调皮起来,不走桥上,从桥下面的水里淌过去,水是从七一水库上面流过来的,很清亮。下雨时,还跑到桥下捉鱼。童真年代,美好的回忆,可是,黄州,你现在还有桥吗?你还有能让孩子们捉鱼玩水的河吗?
  另一座桥在一字门外,叫一字门桥,即今天的十字街。桥的具体位置在市卫生局与环卫站附近。正壕沟路的边上。这座桥在文革时期还发生的一件事,在有名的1.31事件中,城外的八一大队的农民想进城,在这里被城里的造反派拦住了,这以后再写。十字街在那个时候是在城外,一条弯曲的小街,通往宝塔,如今到化肥厂、军分区教导队去的一条路是当年十字街的痕迹。桥下也有水,不过,水从东门流到这里,就黑了,中间有城市污水混杂在里面,没有东门那边的水清。
  清源门外的桥在我60年代到黄州时已经没有了,护城河到这里流入地下的管道中,到江边上大码头附近有个排灌闸,以前叫反修闸。与长江相通。沙街到城里就不需要桥了。沙街在那个年代是很热闹的一条街,有个豆腐坊,全城的人都到这里来买豆腐。有买瓷器、陶器的商店,还有好几个小旅社,南来北往的人,都基本住在这里,汽车站在沙街的东边,大码头在沙街的西边,水陆交通汇集地。现在荒凉了,没有人气了。
  再说胜利街。胜利街不长,但在当时的黄州来说,是最长的一条街。主要的商店都在这条街上。从东往西一一道来。东门桥的位置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当时,东门桥进城后的两边全是土城墙,比较高,大约有10来米高。城墙边就是马路,没有房屋。到现在的电信和对面的中药材东门店那里。现在的银海商场,对面的民政局、邮政局宿舍那一片都是70年代后挖平城墙建起来的。实验小学那时是黄冈师范附属小学,简称为黄师附小。还是在老位置,几十年没变。地区幼儿园也是在那个位置没变。幼儿园与附小旁边有几家生产合作社,就是生产竹器、木器的作坊,70年代与其他几家合作社合并搬迁到八一路工行对面,成立了黄州机械厂。幼儿园对面是邮局,邮局与电信分开时,这里成了电信大楼。这个大楼也建了好几次,我的印象中,从60年代到90年代可能有3次。附小往西隔壁是商业合作社,现在的人不知道,在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中,城市里的个体商业都成了合作社。以前黄州的商店只有两种性质,国营和集体的。商业合作社就是集体的。在胜利街到军分区转弯的地方,有一个新华书店,这是叫县新华书店,黄冈政区分来分去,黄冈县没了,这也不知是什么书店了,它是70年代才有的,60年代这里是军分区的围墙。新华书店旁边的文宝商店,黄州读书的人都在这买过东西。那时也有这样一家小商店,但不是专营文具的。这附近我记得,60年代有一家小饭馆,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好,父亲带我到这里搓了一顿。呵呵,那时下了馆子,一两元钱就够。现在这附近没有餐馆了。
  好帖!这个得顶啊,做成天涯黄冈版的门面贴。
  不错啊 还有吗?这好像没写完吧 我是七十年代中来黄州的对此认识很深。但很可惜我来黄州时另外三个门就没看到了,还有我只知道五甲 七一大队但不知道名字的来由,今天我算弄明白了 并还知道有一个六甲 八一大队的地方。但不知道还有没有叫一甲,二甲 三四甲的,也不知道八一大队在哪个区域是否与现在的八一路有联系?
  还有一点意见,楼主的这文很好 但要更尊重读者的话就应该把名字换掉 pqh88 中的88两个数字用在牌照上吉利的 但在这里称大就不是文化人的形象了。
  上午上班很忙,现在稍空点,上来继续写。要写的东西很多,我的思路是先写城市的变迁,从城到河,再到街,到山。然后写事,重点是文革时期发生的事。  回复:七一大队是在黄冈师专后面,5甲在沙街外面,赤壁脚下。八一大队在以前的汪家墩附近,长江边上,具体方位在原军用码头附近。当时八一大队有个民兵连,射击水平很高,在省里也得过奖,文革时是保守派。
  从百货、副食往西,一路走来是黄州当年最大的餐馆,以前不叫餐馆,叫饮食门市部。中间与副食夹着一家理发店,黄州当年仅有的两家之一。对面是五金门市部,卖五金产品。以前哪有卖家电的商店,这里是卖电池,手电筒,铁钉,干活用的锹、锄头之类的东西。再过来一家是农机公司和专合办,专合办好像是管理商业的一个单位,在现在的新华书店对门。它的门口有一个大坡,要上好多台阶才能上去,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舞台,文革时,这里成了大辩论的场地,66年下半年,这里每天晚上都有两派人马进行辩论,那时还没有武斗,大家都是口诛笔伐,争的脸红脖子粗,到以后武斗了,这里就没有辩论了,到70年代,这里挖平了,再看不到了。
  餐馆是在胜利街的北面,刚才说的五金和专合办都在胜利街的南面。餐馆后来改名叫黄州酒楼。餐馆门前有条小巷,里面是住家,也还有黄州最古老的澡堂。当年家庭里没有现代洗澡的条件,所有人都是用一个木盆装水洗澡,到了冬天,在家里洗澡很冷,澡堂就开放了,里面是大池,生了火炉,很暖和,大人小孩都在池里泡着。那时,各单位也没有建澡堂,人们全到那里去。只是70年代中期,各单位才建锅炉房,开始有了单位澡堂。
  餐馆隔着巷子是一家做衣服的,叫做大裁缝铺,另外一个小裁缝铺在哪里,我现在忘记了,反正一大一小,对应的。大裁缝铺很出名,很多人家都到这里来做衣服。以前布是凭票供应的,一人一丈五,中国量度,现在不用了。一家人每年只两季做衣服,夏天,过年。而且到裁缝铺去是一家人都去量尺寸,一做就是全家做。很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我记得大裁缝铺的叫法,直到90年代还有,里面有一个杨裁缝,黄州有名。
  越写越多,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建筑物都饱含历史的沉积,lz文笔差,不能尽表,请各位谅解。
  裁缝铺隔壁是新华书店,多少年没变,只是房子重新建过。以前,从人民广场门口也就是黄州商场门口开始是一个长坡,一路走到新华书店这里,后来坡挖平了,老书店门前就得上台阶进书店,很不方便顾客,再说房子也旧了,小了,就拆掉,重建,与路面相平。在重建期间,在宝塔大道也开了一家新华书店,那是80年代的事。宝塔大道的书店生意始终不好,黄州人还是愿意到老书店看书,买书。对了,这是地区新华书店,黄州是地、县两级政府所在地,所有的单位都要冠以地或县,以之区别。
  书店隔壁是卖水果土产的店。那时没有个体户,全是集体国营的店。楼上就是土产公司办公的地方。这里又有一条小巷,通到八卦井、阮家凉亭,也可达到赤壁。里面有地区公安处,即公安局,军分区招待所等单位。小巷过去是最早的黄州人民银行,那时没有工行,农行,就人民银行一家。后来才分成工行,农行。银行旁边是黄州文化馆。90年代搬到七一水库旁边了。这几家的对面,也就是专合办的隔壁,是邮局。还有日杂店。日杂店隔壁有小巷,里面有一个县文化宫,是80年代修的,旁边是县文工团,60年代就有。
  呀,有黄冈啊!哈哈
  再往下,长坡没了,到了平地。我为什么对这个坡特别有感情,是因为,在70年代,没有煤气,都烧煤。而黄州唯一的做煤球或蜂窝煤的厂在沙街,我们住在考棚街,那时我10几岁了,可以帮家里做事,每次买煤,我和弟弟拉着借来的板车,从沙街沿着胜利街走到考棚街,这个长坡让我们累死了。上了坡,就在书店门前歇口气,所以对胜利街上的这个长坡记忆犹新。后来没有坡了,也不用买煤了。
  文化馆隔壁有第二布店,第二理发店,这些都是70年后才开的。60年代没有。地区招待所也是67年后从赤壁搬到这里。以前地区招待所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地盘。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叫人民广场。黄州只要有重大事件全在这里开会。广场靠北是人民礼堂,里面可以唱戏,看电影。我小时候,还到里面演出过,是每年一度的黄州之春活动。文革前,黄州每年举行黄州之春,各单位排练演出,还评奖。我是黄师附小的学生,我们学校的节目是集体合唱,还有快板,相声等。那是65年吧,我的节目还得了奖。在这个礼堂看的戏,电影很多了,那是儿时的快乐。礼堂外面有一个篮球场。黄州人的唯一一个公共球场,很多人在这里打过球,还有单位之间的比赛也在这里举行。有一年,省篮球队也到这里与黄州联队打过,不用买票的,球迷们挤在一起看,喝彩声,叫好声,今天仿佛还在耳边。70年代建成了灯光球场。不知是90年代哪年,把它划给地区招待所,就这样没了。
  现在好像人民礼堂也没了,我有十几年没有在黄州好好呆过,不知还在不在,还是不是以前的人民礼堂。
  地区招待所现在叫什么酒店,我也不太清楚。反到是对以前的黄州知道的多一些。地区招待所对门是黄州最大的旅社,叫黄州旅社,是集体的。后来改成了黄州商场。那时黄州的楼房不多也不高。好的楼房全在胜利街上。黄州旅社当年是两层楼房,70年代重建了一次。80年代建黄州商场又拆了重建。说到地区招待所,有一个往事。它以前是不临街的,69年,为了庆祝国庆二十周年,把临街的铺面全拆掉,给地区招待所建一个四层的楼房,接待用。为了在国庆节前完工。全黄州的单位都到工地支援,搞大会战。我当时是学生,也参加了这个大会战。每天晚上挑灯夜战,记得那时全是手工砌墙,几天做了一层,真是厉害。大会战我就是从那个工程学到的。
  @咄咄-19 12:48:00  还有一点意见,楼主的这文很好 但要更尊重读者的话就应该把名字换掉 pqh88 中的88两个数字用在牌照上吉利的 但在这里称大就不是文化人的形象了。  -----------------------------  对不起,我这个名已经用了好几年了,88是生日,8月8号,不是吉利的意思,容我不改了。
  人民广场在80年代还派作汽车站的用场。那时,县汽车站在广场对门,里面很小,容纳不了那么多的车,到团风、回龙等地的车全在这里发车,我在团风工作了好几年,都是在这里坐车的。
  @pqh88 18楼   餐馆是在胜利街的北面,刚才说的五金和专合办都在胜利街的南面。餐馆后来改名叫黄州酒楼。餐馆门前有条小巷,里面是住家,也还有黄州最古老的澡堂。当年家庭里没有现代洗澡的条件,所有人都是用一个木盆装水洗澡,到了冬天,在家里洗澡很冷,澡堂就开放了,里面是大池,生了火炉,很暖和,大人小孩都在池里泡着。那时,各单位也没有建澡堂,人们全到那里去。只是70年代中期,各单位才建锅炉房,开始有了单位澡堂。  -----------------------------  到八十年代几个大厂的澡堂管理员还很吃香的
  过了广场,是粮店,当年,黄州就这一个粮店。粮食是供应的,凭票买,对这里是记忆深刻。因为来的多啊,要吃饭就得来买米。粮店后面是米厂,前店后厂。那时哪里有白米吃,全是糙米,发黑。要是白米,就没人要,因为不出饭。就是出饭率低。人们吃不饱,只能吃糙米。过年时供应糯米糍粑,就排很长的队买。也是要票的。排队的印象在几个地方,一个是大菜场,在老电影院那里,现在也是集贸市场。排队卖肉,一个是沙街,排队买豆腐,一个是粮店,排队买米,呵呵,都和吃有关系。
  胜利街与青云街交界处,路东是黄州旅社的位置。路西是县新华印刷厂。这个就早了,县印刷厂在68年武斗中很有名,这以后再写。印刷厂现在没有了,在80年代改成县汽车站。现在不知是什么单位了。印刷厂隔壁是地区粮食局,一直到沙街口。胜利街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里是个十字路口,往北,到县政府大门,旁边是地区生产资料公司,也就是专合办搬过来的。右手边是米厂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十字路口曾经有民国时期的一座楼房,在十字路口往沙街方向,地区粮食局对门。当时是一个旅社,很漂亮的外形,我上去过,后来好像是给了地区石油公司。现在没有保存下来,我觉得这个楼房有故事,应该是民国时的哪个人的公馆。可惜我不知道。房子也没了。黄州还有一个老房子,在以前的行署里,是外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医院的旧址。后来给地区做办公用,90年代还在。计委等单位在里面办过公。现在不知在不在,如果不在了,地区领导是有责任的。
  黄州是个古城,历任领导只知建新房,修马路。而古城故事多,都拆掉了,历史也就没有了。黄师附小是古时候考状元的地方,我小时候再那儿读书,还是古时候考试的模样,小石桥,水池荷叶,殿堂。印象深刻。殿堂里是我们文革时玩耍的地方,以前做过少年体校,可以打乒乓球,做体操。现在保护起来了,很好,黄州唯一保护的地方,除了赤壁以外。
  @pqh88 26楼   现在好像人民礼堂也没了,我有十几年没有在黄州好好呆过,不知还在不在,还是不是以前的人民礼堂。  -----------------------------  在我的记忆中 当时为是否拆大会堂地委领导还有专题研究 听说杨书记等领导及广大城民都示保留 过了几年后不知哪位大人表的态被开发了。我还记得就在黄冈建市后市委政府还有下达专文规定 1 保留黄州古城今后一律不在老城区建房 2 古城就要有古城的特色不建高层的 原农机公司地上开发商要建十八层的设计好了报纸上还有报道的 就是此规定后把高层给砍, 后来好像是市委带头在大院里种房子了 至今老城里见缝插房子的高层更是一个比一个高了。古迹更是荡涤无存了 仅有的胜利南村边的古城墙去年被旧城改造中危在旦夕。
  其实,殿堂外面是一周考试用的厢房,也是考院的一部分,小时候是学校一二年级的教室,一直到80年代。可惜,拆了,没有保存,只保存了殿堂和石桥。
  @pqh88 28楼   对不起,我这个名已经用了好几年了,88是生日,8月8号,不是吉利的意思,容我不改了。  -----------------------------  88与爸爸同音的改用888或8888不更好吗?
  @咄咄2012 36楼   88与爸爸同音的改用888或8888不更好吗?  -----------------------------  哦,原来如此,不知改名要不要重新注册?
  胜利街是古黄州的一条主街,其余几条街都是南北向的。老黄高门前的路以前是公路,称不上街道,当时是在城外。从东往西说,第一条街是考棚街。考棚街,就是古时进考的考生们住的地方。前面可能说错了,黄州是府城,不能考状元,是乡试,考秀才的地方。考棚街与胜利街相交的地方,就是考试院。实验小学所在地。胜利街肯定是五六十年代起的名,以前叫什么我不知道。而考棚街我看是自古到今都没有改过,几百年是有的。
  考棚街在60年代没有什么商业,基本都是居民和单位。与胜利街的路口,与实验小学相对,街东是邮局。街西是副食门市部。再过来有一个干部文化学校,很小的,只是当年工农干部补习文化的地方。有地区文工团。有一些小杂货铺,有居民院。居民院都是一进几重的院子,过去都是富人家的院子。解放后,收归国有,让居民住。一家一户的院子,要住十几家人。我就在考棚街的这种院子里住过,院子中间是天井,天井四周是厢房,每间房住一户人家。住户都是单位上的人。每家都有3、4个孩子,一个院子有一大群孩子,不同的院子可以一起玩,也可能分派,那就会打架,一打就是群架,呵呵,很有意思。有的院子有两重天井。房子是砖木结构。说到砖,大家不要以为现代人才会烧砖。中国人很早就会烧砖。所谓秦砖汉瓦。黄州是古城,历经战火。房子倒了又重盖,所以满城地下全是破砖乱瓦。黄州人就学会了一种本事,用破砖烂瓦来做房子。我小时候听到一句话,说是黄州三件宝,烂砖砌墙墙不倒,萝卜袢马马不跑,女儿偷人娘叫好。
  烂砖砌墙墙不倒,说的是黄州的砌匠都会用烂砖砌墙。黄州的古砖不是红色的,是青色的,不是现在的24砖,是很薄的那种。黄州人一直到70年代还用这种烂砖砌墙,不过都是老百姓的房子,不是楼房。我小时候,见过这种现象,长江廖下面的农民,就是今天宝塔大道以下到江边那个地方的农民,经常拉一板车烂砖在街上卖,一车3元钱。烂砖是在街上收的。我们小孩子就有好多人去挖烂砖卖。我也挖过卖过。这是67、68年的事。在城墙下面挖城砖,一块很大,还有些比我大的,上中学的孩子也挖,他们挖的多,城墙的砖就是这样被挖完了,再后来就没有了。
  萝卜袢马马不跑。说的是长江廖上的土地肥沃,长的萝卜很大,把马栓在地里的萝卜上面,马都不会跑走。袢马是黄州土话,就是栓马的意思。长江廖也是土话,以前那里叫长江公社。又靠近长江,就称之为长江廖。  女儿偷人娘叫好。是一段传说。以前有个女孩子,也是长江廖上的人,有一个相好的男生。过去男女授受不亲,不能来往的。有一天,这个男生到女孩子家里来约会。正当他们在ML时,不料,女孩子的娘突然回来了,他们只好不开门,娘在外叫女儿,女儿答应娘,说等下,再开门,好不好啊,娘就说,好啊。这样,就成了黄州的一宝,女儿偷人娘叫好。这只有黄州的老人才知道,也有很多种版本,我的这种不知是否正宗。
  考棚街中间有个小学,叫街小,文革时改名叫赤卫小学。实验小学文革时叫红卫小学。一赤一红,同一个意思。呵呵。街小现在叫考棚街小学。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地区医院在考棚街,自解放起就在这里。地区医院是以前的鄂东教会医院,被政府没收了,改名的。90年,那个教会医院的两个外国医师还来看过。原址应该在行署院内,行署占了那个位置,就把医院搬到现在的位置了。地区医院最里面以前是城墙,城墙脚下是日本人占领黄州时的枪毙人的杀场。我怎么知道的呢?文革67年,小孩子都不上学,挖城砖卖。在地区医院里的城墙下挖出很多子弹头,全是日本的三八大盖的子弹头,那种子弹头全是纯铜的,能卖好多钱。消息传出去,满城的孩子都来挖。大人就告诉我们,那里是日本人杀人的地方,有鬼,不要去挖。但是,早挖完了。
  考棚街沿街还有县财政局、地区卫生局、黄州油厂、县教育局等机关单位。都是临街。那时没有商业气息,单位占据街面是当然的事情。在老油厂附近有一个小院子,当年是部队一个老红军住。不知是什么级别的干部,门口有警卫。文革68年后搬走。在县教育局背面的城墙上有几栋平房。里面住着像黄金彪这样的老革命,他们是当年跟随漆大爷(漆先亭)一起闹革命的人物,那时,经常被学校请去讲革命历史。漆先亭是黄州的传奇式人物,他的事情在五十年代出版的《红旗飘飘》里面有记载。但民间的说法有很多种,说他是青红帮在黄冈县的舵把子,他是黄冈县贾庙人,后来30年代李先念、张体学在大别山打游击时,得到漆的很多帮助,后来,他自己也参加了革命。解放后,一直住在黄州的八卦井,就是今天的军分区与市委之间的一条小路那里。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69年的一天,我在八卦井附近玩,碰到漆大爷,他问,你们怎么不去上学?我们说学校还没开学。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得了,这怎么得了,要和体学讲讲。以后长大了,觉得老革命还是懂得要学生上学啊。记得黄金彪到学校讲革命历史,说他有一次被国民党抓住,打的要死,他连滚带爬的跑出来后,就跑到茅厕里的粪坑里大口大口的吃屎,他说,要是受了内伤,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救命。他讲的绘声绘色,我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故事,所以到如今一直记得。后来文革时,也有挨打的人如此办理。
  在考棚街原来地区文工团的对门,也有一个小院子,里面住着几家老革命,有几家的孩子和我同过学。他们都是黄冈的历史人物。但和漆先亭、黄金彪不同的是,他们在文革时,都受到了冲击,说是叛徒。那时我们还小,具体情节不太知道。现在他们的子女都在黄冈市机关工作,具体人名不讲了。考棚街住的老革命是比较多的。还有几家散住的。那时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没有现在这样明显。地区专员,军分区司令员在街上经常碰见。现在一个市长都看不到,也不知住哪儿。官与民的关系远不如五六十年代。
  在赤卫小学对面有一个地区电影机械厂,现在可能还在。那里当年是黄州的酱油厂,最原始的做酱油,还有其他的一些产品,都是和酿造有关系的。我住在考棚街,小时候经常跑进去玩,一排排的大缸,酿造的香味,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酱油厂在70年代关门,改成了电影机械厂。这个厂为什么在黄州的国营厂倒闭潮中没有倒下,考棚街救了它。它在考棚街两边都有临街铺面,80年代改革,全租给个体户做生意,月租逐年提高,我在90年代初也在此租过门面做服装生意。做了一年就没有做了。
  时间过了这么久,LZ还记忆得那么清楚,具体,真不容易啊。想必你平日一定是个观察细致,生活用心的人。
  考棚街在八十年代以前是靠电影院和菜场繁华。黄州电影院和考棚街只隔一个小巷。那里是老黄州人都知道的地方。最早,黄州就这一个电影院,人民大礼堂不经常放电影,演戏多。全城的人都到这里看电影,票价一毛一张,如果是纪录片,五分一张。直到八十年代都是这个价。几十年不变。那时,我们小,看电影无钱买票,经常翻院墙进去看半场电影。电影开场前,查票严,放了一会后,查票的人也去看电影了,我们就翻进去,那时空位置很少,每场都基本是满场,我们小,从厕所里走走,然后再过道里走走,顺便看电影,不能在一个位置停留太长时间,怕查票的人发现。呵呵。记得最有意思的一次是,七十年代初的哪一天,黄州放内部电影,那时内部电影是分等级看的,那天放的是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讲他的历史,中国当反面教材放,不准学生看,我们没有票。也是翻墙进去看的。那时,如果被抓住了,大人也只是说说,下次不要了啊,然后从正门把你放出去,从没有什么记名字,送公安,送学校之类的做法。很人性的。现在想起童年的故事,觉得那时的人们为什么那么友善呢?一切都是从文革开始,人们分成几派,你争我斗。人与人间的关系变了。再后来,加入了铜臭味,成了现代社会了。
  考棚街最值得留念的是下半街的牌坊。我到黄州时都还在,从现在的地区医院大门开始,往一字门方向,沿街都是,牌坊是古时纪念烈女而立的,黄州是府城,这样的烈女不在少数。牌坊两边是石柱,刻有图案、对联,上面是横梁,刻有文字。我是一点都记不清写的什么了。只有几年功夫,66年城市大改造,把考棚街的牌坊全拆了,另外一个说法是66年文革开始,红卫兵拆的。我记得是政府拆的。多可惜啊!安徽黄山脚下有一个县城,现在都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了,黄州古城如果保存完好,现在旅游就不是只有赤壁这张牌了。牌坊没了,做牌坊的石头也弄去做了房子,如今恐怕是什么也找不到了。
  @郁闷的封箱纸
10:15:00  时间过了这么久,LZ还记忆得那么清楚,具体,真不容易啊。想必你平日一定是个观察细致,生活用心的人。  -----------------------------  我们黄州是很小的城市,文革时有三年不上学,满街玩。哪个地方没有留下我们的踪影。所以记得。
  @pqh88 48楼   考棚街最值得留念的是下半街的牌坊。我到黄州时都还在,从现在的地区医院大门开始,往一字门方向,沿街都是,牌坊是古时纪念烈女而立的,黄州是府城,这样的烈女不在少数。牌坊两边是石柱,刻有图案、对联,上面是横梁,刻有文字。我是一点都记不清写的什么了。只有几年功夫,66年城市大改造,把考棚街的牌坊全拆了,另外一个说法是66年文革开始,红卫兵拆的。我记得是政府拆的。多可惜啊!安徽黄山脚下有一个县城,现在......  -----------------------------  第一次知道有如此好的东西 感谢楼主
  不错不错!红脸支持!
  不错,路过
  呵呵,都看到了吧,好帖一定会得到大伙儿肯定的。
  考棚街隔壁是半条街,一个电影院占到了路中间,街只有变成小巷通往十八坡。这条街名我想了很久想不起,只知道在军分区门前那段叫七一路。是不是大菜场这边也叫七一路呢?这里有电影院,有菜场。最早的菜场是国营的,在街的东边。每天早上人来人往热闹纷繁。那时也有农民卖菜的,不是像宣传的那样,完全没有自由市场。农民卖的都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菜,很新鲜。在街的西边是黄州机械厂的老厂址,80年代搬到八一路那边。这里现在也成了集贸市场的一部分。这个厂是黄州的一些手工业合作社合并成立的,当年都是黄州的能人巧匠在里面工作。以前我喜欢打乒乓球,这个厂里有一个小伙子,比我们大很多,经常和我们学生一起打乒乓球,他长的很壮实,个子不高,70年,还得过黄州的球赛名次。现在不知在何处。
  @郁闷的封箱纸
13:01:00  呵呵,都看到了吧,好帖一定会得到大伙儿肯定的。  -----------------------------  谢谢鼓励,我继续写,时间久远,有些不一定记得准,只当是个人回忆。会写很多的,大家慢慢看吧。
  在这条街上,68年1月31号发生了一次武斗,史称“1.31”事件。就发生在菜场旁边的医药公司楼上。后面再详细写。这里街两边有医药公司,有日杂公司,有土产公司。都是65年前后建成的三层楼房,七一路与胜利街的十字路口是六七十年代黄州商业中心,。几乎所有的商业这里都有,不过全是国营集体的。
  七一路从胜利街往里都是军分区、地委、行署的地盘。军分区一直在这个地方,以前,军分区大门边有一个篮球场,当年是黄州唯一的灯光球场,那时,容许外人进去打球,真正不让普通人进的是过了球场到里面的那道岗。很多爱好篮球的黄州人都到这里玩过。这个球场发生了很多故事,最有名的是,71年,穆铁柱到这里打过球。穆铁柱没出名之前,曾在黄石队打过球,那天,黄石队与黄州联队约好打一场球,时间是晚上,就在军分区球场。文革时,省里的运动队都解散了,运动员分到各地的工厂工作,黄州也分来了几个,有打篮球的,有游泳跳水的,分到县机械厂,县化肥厂,地区大修厂等单位。他们来后,黄州的篮球水平高了很多。后来恢复省队时,他们没有回去,新成立的省队到黄州来打过一场,输了。但是对外,必须是联队,因为不在一个单位里。这天,黄州城爱球的人都去了,挤得人山人海。我们也挤在大人的夹缝中看球。穆铁柱很高,出场时,黄州人叫得凶。就因为黄石队有他的高度,黄州人不服,只要是黄州队进球,全场掌声雷动。黄石队进球,鸦雀无声。打着打着,就打起气来了。呵呵,黄石队输了一分。散场时候,很多人都挤过去看穆铁柱,我也挤紧和他比了比身高,我只在他的腰上面一点。本来,黄石队准备在黄州住一晚上,有气了,而且散场时,黄州人起哄,他们连夜回黄石了。
  七一路以前都是围墙,没有临街铺面,现在的样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几经变迁,军分区的外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球场的地方,后来建了个礼堂。对门建了个酒家。文革抢枪时,我们也到军分区作战室走了一趟,那天是浠水的人来冲击军分区,我们随大人进了里面,看到作战室里面,也没有什么,只是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地图,用布帘盖住,可以拉开。呵呵。
  地委、行署位置没变,但建筑物变了很多。在现在的市委宿舍的地方,以前向外开门,直接可以到七一路上,有大门,这里是地委第二招待所。第一招待所在胜利街上人民广场那里。65年,我曾在这里住过短暂的时间。那时,我母亲从县里调到黄州,工作单位就在招待所,我们就住在这里,那时,单位宿舍和上班的地方是分不清的。只要有房就行。那时,从那里到附小,上学的路上,有很多小人书的摊子,放学,就坐在那里看,看很长时间,摊主不会赶你。回家经常被骂。65年底前,这个招待所搬到了赤壁,就是以后的地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的地方。那里58年是黄州展览馆,65年做招待所,70年又成了展览馆。69年底,第二招待所和街上的第一招待所合并。这里80年代又成立了一家赤壁宾馆。还是说七一路。行署和地委是分成两个院子办公的。后来,在山边上建了市政府的办公大楼。总之,这里变来变去,始终是黄冈的首脑机关所在地。
  从七一路往西,有一条路,南北向的,不知叫什么路,忘了。老地名叫阮家凉亭,连接着两条路的是一条小巷,小巷有个井,叫八卦井,七十年代,井还在,周围的人们在这个井里打水洗衣服,吃。这里当年住着老革命,前面说了,漆先亭住在这里。还有分区的杨司令,魏参谋长等。门都往外开,但门前有岗。他们的孩子和我们差不多大,或大一些。如漆林,后来做了地委书记。他老子都没做官。他一家人,叔叔漆少川,当过省水利厅长。姑姑漆福英,当过县委书记,省里的什么干部。漆林有个妹妹,小时候和我同过学,现在不知在何处。这里后来变化也大,好像有银行建了单位宿舍在这里。
  在阮家凉亭这条路上,应该是黄州的公检法所在地。地区公安处,县法院,中级法院,等单位都在这附近。当然现在可能早不在了。在这条路上,也住有黄州的老干部。到这边来,县里的人就多一些,我记得,我有个同学住在这里一段时间,他父亲副专员,后来调到黄石去了,那时,他们也是住在我所说的一进几重的小院子里,和其他人住在一起,没有区别。这条街从来就没有商业。后来,军分区的招待所对外营业,把门开在这里。这里还有县医院的住院部。现在早搬到龙王山去了。县医院的门诊部是开在胜利街书店隔壁,一个不大的门面。
  黄州的街真少,说到这里,就来到了青云街。这里在六十年代不热闹,县政府招待所等单位在这里,招待所对面的小巷子可以通往沙街,都是住家。小时候,买煤的煤球厂在这条小巷里,黄州人记得它,可能都是买煤。这个煤球厂是当时的独家,也是黄州的福利工厂,安排残疾人工作的单位,里面我记得有好几个跛子。街上还有一个学校,县工业局也在这里。转过弯,就到了地区汽车站,还有黄高,黄冈中学的前称。以前没有濠沟路之前,这里有个小桥,从河上过来。青云街热闹起来是80年代,这里单位把楼房下面打开,租给个体户做生意,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了黄州的汉正街,十里八乡的也来这里进货,好了几年,到92年,我开始做生意时,考棚街赶上来了,这也可能是城市东移的结果。考棚街火了几年,现在又是东门外了,还有步行街。越来越往东了。
  青云街往西,是沙街,沙街的兴衰是伴随着长江的兴衰而起伏。黄州自古是水码头,沙街就是黄州的码头兴衰的见证。黄州的搬运公司就在沙街,以前是叫挑河的,都是从船上搬运货物起坡,或将货物运到船上。这里是黄州的货物集散地。黄州的江在五十年代,可以在沙街外面的码头上下船。到了六十年代,就要分冬夏了。冬天就到下面很远的地方,夏天又移到沙街外来。这是长江的泥沙淤积造成,人家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就是说江水可以来回变。但是,黄州的江这几十年都没有变回来。听说,在苏东坡时期的宋朝,江水可以到赤壁山脚下,现在离那里有几里路了。外面全是沙滩。也成了黄州人种地的地方。这个也可能和解放后修长江堤有关系。修了堤,水系固定了,就不能改变了。不知是不是这个道理。说到沙街,就说到黄州的江,说到黄州的水。黄州的自来水是哪年才有的吗?是66年。在那以前,黄州城里的人吃水只有两个途径。吃井水,吃江水。黄州城到处是井,有名的已经介绍过,八卦井。在考棚街,地区医院有一口古井。在赤卫小学里有一个古井。因为我在这些地方生活过,故知。没有井水吃的地方,比如地势高的,如黄冈师范,现在的黄冈师专。在六甲那个山坡上,就只有请人到江里挑水给学生教师吃用。不要以为我乱说,千真万确。那时的江边,就是指沙街外的这个地方。也叫大码头。夏天时,城里的人都到这里的堤上乘凉。哪怕东门那边的人也来。几乎是全城的人。很热闹。可以碰见很多熟人。天天如此。
  沙街转完,黄州城里的街道基本说完了。还有几条小巷子,比如在胜利街粮店旁边到法院和老看守所去的地方,就有一条小巷。这些不说了。有朋友说到五甲。五甲在胜利街往西出头转弯就到。那里以前都是农民住的地方。有朋友提到赤壁桥,呵呵,那是以后修的,以前是没有,是技校建在那里时。那边一大片地方,都是从城里陆续搬出去的人家,那时拆迁没有现在这样的赔偿法。就是政府划地方,老百姓自己盖房子。钱是很少的。黄州城有几个地方是这样建起来的,一个是赤壁桥那一片,还有胜利南村那一片。胜利南村有很多人家是从考棚街搬出去的。
  我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规律的。有些地方是浮想联翩,一会想到一个故事,又拆到别处去了。乱七八糟的。
  说完城里,再说说城外。从现在的东门到中商,到十字街,是叫八一路。前面说过,那时这条路是公路,不算城里的街道。路两边有一些水田。有农民在此种水稻。也有单位在这条路上。最有名的是黄高。黄高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位置都没变过。现在给弄到外面去了。这里也荒凉了。现在看不出,再过几十年,谁还记得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黄冈中学。在现在西湖饭店附近,有几家工厂。有大修厂,老名字。后来改来改去,不知叫什么厂,老黄州人都这么叫。有缫丝厂,这两个厂是58年建的。70年后,这里建了无线电厂,建了绢纺厂,黄州机械厂也从城里搬到这条路上。这里有黄州最老的汽车站。就在靠近十字街的宝塔饭店旁边。黄高下面的汽车站没建成时,汽车站在这里,一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交通局的宿舍所在地。这条路现在是很热闹的,那时,晚上是没人到这里来的。黄高那时的学生都是住校,初中生也是,不是每天回家,哪怕是本城的学生也不例外。
  @我叫马小哈1999 51楼   不错不错!红脸支持!  -----------------------------  谢谢斑竹,文才没有你的好。
  @鄂男非恶男 52楼   不错,路过  -----------------------------  谢谢。
  今天晚上陪客人吃饭,不写了,明天继续。
  问汝平生功业儋州黄州惠州  
  LZ眼中的黄州好老,谢谢LZ
  回复第70楼,@符康寿  问汝平生功业儋州黄州惠州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黄州真出了个人才做了惠州的市长。  
  回复第71楼,@hzw  LZ眼中的黄州好老,谢谢LZ  --------------------------  我认识的黄州从63年开始,黄州的历史几千年,这是其中的一瞬间。但是是我人生的最重要的经历,不吐不快啊  
  早上起来,用百度搜出黄州地图看了看,呵呵,还好,我回忆的也不太离谱,路名基本是对的。我97年跑到广东谋生,到现在。每年要回黄州。有些现在的路名是不清楚。  对照地图,纠正一个错误。我前面讲城墙时,说一字门的城墙在十八坡附近,错了,十八坡离城墙旧址还远,应该是在濠沟路旁边,濠沟路在地图上没有名字,不知何故。
  前面说到八一路两边的工厂。后面专门来写写黄州的工业。这里继续写街道。到了十字街,那时的十字街是城外的一个十字路口,很破烂,只有居民的旧房子,砖木结构,隔墙都是用木板做的。地上直接是土地,没有水泥地。有些临街的,开个小铺子,大部分是住人的。这里有一条小路到宝塔,在地图上看,叫安国寺路,肯定是后起的,以前我们就叫十字街。这条小路上有化肥厂的后门,有最早的党校,可以到宝塔,到安国寺。六十年代,安国寺,宝塔都很有名的,我父亲把我带到黄州时是夏天,没来几天,就去看了宝塔和安国寺。我还小,不懂事,但从父亲的行为来看,应该那时人们也很重视宝塔。宝塔和安国寺是不用门票的。直到八十年代。安国寺在文革期间,可能是66年被军分区占去做修械所,就是修理当年民兵用的旧武器,现在想起来,民兵也没用过什么好枪。都是国民党的汉阳造,日本人的三八大盖,部队装备的56式都没有民兵的份。这个修械所,就是修这些破枪。另外兼做军火库。67年下半年到68年8月,这里热闹了,派性组织都到这里来抢枪。后面再细讲。
  这条无名小路走过宝塔,就到了江边。江边上都是农民的土地。种的是蔬菜。也有棉花地。这里有几家单位,地区水工队,就是专门从事水利建设的队伍。很早就在这里。现在不搞水利建设,这个单位也不知在不在了。沿江是一条公路,通往南湖。中间可以到汽渡,轮渡。汽渡在大桥修起来后,就取消了。当年可是很热闹的地方。黄州通往省城必经之路。汽渡、轮渡其实很早就有,那时没有公交车,人们都是走路去,经常听人说,从大码头也就是沙街到这里是十里路。为了节省时间,黄州人就从十字街穿过宝塔到轮渡,再后来,就修了宝塔大道。宝塔大道原来是菜地里的一条乡间小路。
  从沙街到宝塔,沿江而下,也是公路。地区机电公司、黄高的后门,造纸厂,化肥厂都在这里。最早也就只这几家。化肥厂是68年建成的,是武汉安装公司来安装的,他们还在黄高门前打了一仗,死了人,后面再讲。
  回到东门。历史上的东门在现在的七一商场附近。现在说的东门在黄州中学外,有一个转盘。这里以前是通往乡下的公路。这里是1公里。从老汽车站算起,到这儿正好一公里。
  正转盘附近有床单厂,有地区防治所,现在叫疾控中心。有地区新华印刷厂,就是黄冈报社的印刷厂。有地区木材公司。电机厂好像是69年成立。摩托车厂在七十年代叫齿轮厂,齿轮厂与东门转盘之间是一片水田。有一口大池塘。有一年4月,我们学校学生帮农民插秧,我们到这个水塘里洗脚。黄州城东门外和江边不一样,这里是丘陵地带,不是平原。到三台都是这样。从东门转盘往外走,有一个大坡,坡上就是黄州火葬场。还有黄冈县机械厂。这个厂是58年建的。机械厂过去是一个下坡,以前有粮站,再过去就是真正意义上城外了。
  黄州城的北面是山。沿江是田野。那里有一个望月堤。据说以前的江水会到这里来,我们还看到过这个堤。现在是望月堤路,解放后,这里用作枪毙人的地方,每次枪毙人,小孩子都跑来看。83年严打时,这里又增加了一些冤魂。从望月堤往赤壁山上走,就是黄州人埋死人的地方。不知从何年开始,反正我记得直到八十年代建赤壁公园,动员搬迁坟墓时,那以前黄州人都在这山上埋死人。这里面有一个碑,很大的,是黄冈县刚解放的一个县长死了埋在这里,每年清明学生还来献花。文革武斗死的人也埋在这里。现在是无处可寻了。  黄州其实是蛮好的风水,背靠青山,面对大江。地委后面就是青山。这个山和后面几个山,我们小时候统称龙王山。其实是有区别的。龙王山是指七一水库后面的山,正地委后的这个山,也叫赤壁山。山上的树木都是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各机关干部种的。66年大旱,干部们还包括刚整出来的各个单位的牛鬼蛇神,到水库、长江里挑水来泼,这样救活了一山的树。这山上的树,从我来到黄州,就没有人砍伐过。以前有人捡柴回去烧,没有人砍树。山脊上有一小路,可以连通赤壁和七一水库。从水库的大坝上走过,就到了黄冈师范。从大坝的那头下去,是一条道地委、行署的小路。以前,黄州人到了夏天,去七一水库或游泳池游泳,都要从七一路走这条小路上水库。在这个山上,正对着现在的市委办公大楼,有当年的自来水蓄水池。以前的自来水是从江边抽到山上,再靠山的自然高度,放到各家各户用。压力可想而知。这里的蓄水池用到八十年代可能没用了,但遗址还在山上。还有就是,这里的水池是全黄州人吃,可是没有人看管。有一年,有个人跳到里面自杀,水搞坏了,黄州人几天没有水吃,哈哈,以前的管理水平也很落后啊!
  在这个水池的山下,正是现市委大楼的地方,以前,有个战备工程。70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鼓舞下,黄州人民也疯狂的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运动。为什么说是运动呢,就是各个单位,所有人都参与。每个单位都挖洞。地区组织挖的就是这个大工程。主洞口在现市委大楼的背面靠山处。洞口很大,可以通汽车。到底这个洞通往何处,我不知道。后来,八十年代,把胜利街上粮店那里的洞口打开,做旅游的地方,我们进去,知道在赤壁后面有出口。我想,可能赤壁山下全挖通了也有可能。我还知道,在胜利南村后面的城墙下,也挖了很多洞。百年以后,如果后人挖开看,还以为是古时候的墓道呢,哈哈哈哈。
  那时七一水库有条坝,叫大坝,但以现在的眼光看,也就很小。坝的西边是到东门的城墙山,这山上是黄师附小、地区幼儿园的背后。我们上学时经常上这里来玩,满山都是树,夏天挺荫凉的,鸟语花香,是个小孩大人游玩的地方。以前这两个单位在山上都没有围墙,有围墙是文革以后的事了。靠北有一部分可以到行署去。城墙的这头到了胜利街的东门桥。城墙下是护城河。大坝的东边是师范学校,叫黄师,58年成立,先叫黄冈大学。63年把广济师范合并到一起改成师范。黄师在山岗上。城墙与黄师之间是七一大队的田。小时候,经常从这些田地里穿过。是74到75年,修体育场,把这片田填平了。76年,毛主席去世,黄州人全在这里开追悼会。后来就有了体育路。体育路全是在田里修成的。
  龙王山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这里有黄州奶牛场,从水库往北走,那片山全是,奶牛是自然放牧,在山上吃草。牛奶供应黄州人吃,是个人预定,每天早上有人送到各家各户。那时糖是计划供应的,每个人每月半斤。可是只要你定了牛奶,就发给你糖票,我现在想起来,也不知这是为什么。是不是鼓励老百姓喝牛奶呢?那时,能定得起牛奶的也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吃都吃不饱,还能定牛奶吗?我们家在黄州算工资高的人家,那时定过牛奶,所以知道这些。
  龙王山对黄州的孩子来说,还有另一个用途。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这里春游或秋游。一天时间,带干粮。玩打仗的游戏。捉特务的游戏。把几个人去藏起来,其余同学满山遍野去找。找着了,就抓住他,向老师报告。呵呵。小孩子玩的可高兴呢,现在的学生不知有没有这样的童趣。
  龙王山到了69年,迎来了解放军,黄州只有城防部队,叫独立连,住在阮家凉亭后面,现在可能改成了武警中队,或大队。龙王山上的是空军的雷达部队,建了一个雷达站。现在估计没有了。那时,逢年过节,地区、县里的领导,各学校单位都到山上慰问。以前把它那里说的神乎其神,现在想想,也没什么神秘的地方。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午上街逛逛。
  黄冈板块就是人气少,就算其它大城市板块也很少见到这样的好帖子呢  
    一段岁月的沧桑,一幕城市的变迁,一曲幽幽淳朴的歌。。。。。。  有深度的文章!!!!顶!
  客观的讲,pqh88的原创贴让原本有些缺乏“技术含量”的黄冈版增色不少。希望有更多的好帖子呈现在天涯。
  原来黄州以前那么小啊!  
  我这几天,头脑里完全被回忆起的往事装满了。我想起了邓丽君唱的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  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我写此文的角度,是从我当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眼光来写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童年留下的回忆是那么童真。我不写现在的黄州,不写被扭曲的人性和发出铜臭的商业气息迷漫下的黄州。黄州的朋友可以互动起来,共同回忆我们原来的小城。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这两句就像是在说黄州这个人杰地灵,鱼米之乡的故乡小城。
  从东门桥也就是现在七一商场附近,往八一路方向,那时是什么模样呢?胜利南村是没有的,它是七十年代从城里搬来的居民。黄州中学是一个山岗,胜利南村这边那时是城墙,地势也高,中间是低洼的水田。在原地区工业学校的教学大楼旧址,是魏家大塘,好大的一个池塘。池塘埂上是城里到黄州中学上学的学生走的路。从这里可以穿过城墙,通过邮电局旁边的一条小巷,直接来到考棚街。水田直到八一路边。公路旁是种的白杨树,完全是一派乡村风光。
  黄州有两个水库。除了七一水库外,在赤壁这头,还有一个小水库,叫赤壁水库。也是58年修的。从阮家凉亭直走出来,往赤壁方向转弯过来,就是水库的所在。也有一个坝,很短。这个水库,在六七十年代有水,水很清亮,我们经常到这里来游泳。水库的一边是地委小礼堂。这边在68年前是地区第二招待所。后来变成了展览馆,变成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等。这里的招待所,65年我住过一段时间。房子是依山而建,逐级向上。都是平房。往上可以直到山顶。上面有一个亭子。夏天在那里面睡觉,清风拂面,是无比的惬意。以前,这里是59年国庆十周年展览馆。那时还有展览馆大厅。那里放着一个报废的吉普车。我那时几乎天天到车里面假装开车玩,呵呵,想起来也好笑。我住在那里,离赤壁只有一墙之隔。那时,赤壁不收门票,随便进去看。我们一帮小孩子天天要进去玩一趟。睡仙亭不知睡过仙没有,反正我们是睡过的,而且不只一次,哈哈。文革时,黄师的喜爱文学的学生到这里来临摹苏东坡的书法,把好多碑刻弄坏了。多可惜啊。那年头,黄州的人们过年过节都到赤壁去转转,收门票是七几年的事了,开始一角,后来越来越贵,现在黄州人谁还去啊,如果不是陪客人的话。
  说到地区招待所,为什么要搞两个啊?据说是,街上那个是接待普通人员的。在赤壁这个,是接待上面来的干部。据说64年,陈毅来黄州住了几天。我是没见到,是听大人说的。这个招待所因为是接待上面干部,故很清闲。可能是这个原因,文革69年就把两个合并了。
  @蓝色枫恋 90楼   原来黄州以前那么小啊!  -----------------------------  呵呵,黄州在五六十年代就是那么大。才有味,比现在有味多了。
  围着黄州城转了一圈。再来说说黄冈。黄州是个府城的历史有好长,大家可以查百度。我只说,解放后,黄冈专区有多大。黄石下面有一个县叫阳新,以前是黄冈管的。鄂城是黄冈管的,这两个地方是66年划到咸宁的。从国民党时期就是黄冈的地盘,在66年被划走了。黄冈当时在这两个地方都有单位。两个地区为这争了多少年。鄂城通用机械厂,鄂城造船厂,鄂城卫校这三个单位黄冈死不放,直到现在。卫校后来搬到三里畈,最后搬回黄州。那两个厂就一直呆在鄂城,但属黄州管。阳新有一个地方叫富池,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水码头,黄冈在这里有化肥厂,有煤矿。也是一直管到改革开放。现在不知还在不在。黄冈人对鄂城人的看法一直不好,几十年都是这样。离谱的是,八十年代,不知是哪个当官的做的事,把黄州划给鄂城管,黄州人为这个憋了两年多的气,终于在老李的干预下,又划回来了。
  黄冈还有一个县,是新洲县,在七十年代划给武汉了。新洲是好地方,出产多,有一个大湖,涨渡湖。那湖里的鱼有名。有一个传说,说刘少奇有一次要宴请外国客人,缺鱼,用直升机来涨渡湖取鱼。这好的地方给武汉了。五六十年代有好多新洲人在黄州工作,划走了后,新洲人与黄州人的来往也少了许多。
  黄冈以前最多时有阳新、鄂城、新洲、红安、麻城、英山、罗田、浠水、黄冈、蕲春、广济、黄梅、龙感湖等十三个县级单位。  现在去掉三个,还剩十个县市级单位。只不过名字改了不成名堂。一百年的黄冈县变成了团风县,中国最年轻的县。呵呵,自嘲。广济变成武穴,国外华侨回来都不知是哪里。红安也是把历史的黄安改成的。这些无视历史的行为,不知到何时为止。襄阳从襄樊改回来,据说花了十个亿,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居客租房子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