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黎科技园团队1265969933

高捷资本黎蔓:我们7个合伙人是“创业家”团队
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高捷资本黎蔓:我们7个合伙人是“创业家”团队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袁盼锋/文
  超10亿第三期基金即将完成,往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寻找新投资机会
  23亿的基金规模,十余家的项目数量,与国内其他PE机构相比,高捷资本无疑是家小公司。
项目选择慎之又慎,单笔投资从不超过三千万,在自己锁定的行业中亦步亦趋。然而成立才两年,所投项目中已有两家企业报会,两家在谈收购案。
眼下,高捷资本与无锡新区合作投资的10亿基金项目已启动,第三期总额超10亿的基金募集也接近尾声,高捷资本已准备迈开步伐。
这么一家没有强力背景的初创公司,它淘金PE市场的资本何在?对高捷资本而言,它背后的合伙人团队就是它的活招牌。
7名合伙人中,有曾在投资领域崭露头角的搜房网前总裁黎蔓,有创业家兼投资家唐凯男,而马肖风、林波等其他投资合伙人都在ATM或教育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
在高捷资本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管理合伙人黎蔓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的采访。
  “创业家+投资家”的合伙人团队
  分众传媒实现近10倍回报,飞塔科技获得30倍回报
2012年之前,高捷资本很少出现在各类投资大会上,但其管理合伙人黎蔓早已是投资界的一名老将。
2004年,黎蔓作为美商中经合集团负责美国和中国投资业务的董事总经理开始常驻北京,负责管理超过1.5亿美元基金和近20人的投资团队。而当时,联想投资刚进入成立后的第三年,国内的风险投资市场也是刚刚起步。
飞塔科技、分众传媒等项目正是黎蔓在美商中经合集团期间的得意之作。分众传媒项目1年后退出实现了近10倍投资回报,而飞塔科技8年也获得30倍投资回报,这在当时投资回报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也属于佼佼者。从那时开始,黎蔓已被业内所熟知。
之后,黎蔓离开美商中经合集团,担任起搜房网的总裁兼CFO。几乎与此同时,高捷资本在美国硅谷注册成立。
2010年,高捷资本中国公司在北京成立,黎蔓是创始人之一。后来,因为搜房网被收购,黎蔓一度处于半退休状态。“当时有些朋友来找我,说我对风险投资和实业管理有经验,大家可以凑钱来做投资公司,而这也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黎蔓在朋友说服下,重新跨入投资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投资家。
但黎蔓的经历在高捷资本的合伙人团队中并非独特。在这个7人团队当中,合伙人唐凯南有着和黎蔓相似的实业和投资机构背景。唐凯男曾是汉能投资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及投资合伙人,并且还参与了普林光电科技公司的创立。加入汉能之前,唐曾为京东商场、万国数据等公司的境外上市提供了独立的财务顾问。而马肖风、林波等另外5名合伙人也在ATM或教育行业深耕数年,积累了大量的创业和管理经验。
“由于我们合伙人以前长期从事ATM、消费和教育等行业的经营和投资,这让我们对这三个行业在投资上有着十分的把握。其实,真正的投资者就应该是具备丰富的实业管理和投资经历,在这点上,我们是有优势的。”黎蔓称。
  谨慎的投资风格
  我们投资的规模不大,必要时我们可以和其他PE合作
在近期的一次聚会中,一位朋友问黎蔓说,别人一周可以投四个项目,为什么高捷资本投资速度这么慢?黎蔓半开玩笑地回答称,我们四周能做一个项目就算很好了。
相比于其他投资机构而言,高捷资本每笔项目的投资决策确实很慢,高捷资本的每个投资标的都是由合伙人牵头亲自实地尽调。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尽调用时至少在3个月以上,甚至有些项目耗时好几个月最后也只能放弃投资。
  2011年,高捷资本开始与山西的一家钢管生产企业接触。在近三个月的尽职调查之后,高捷资本对这个钢管企业高额的账面收入始终难以放心,但又找不出问题,投资决策也一拖再拖。“当时完全可以投资了,账面看不出任何问题,但就是感觉心里不踏实。”黎蔓回忆,最后,高捷投资团队想出了通过清点企业货车流量的办法估算收入,结果发现这家企业有一半的收入无法确认,高捷资本也因此放弃投资。
而即便进行了详实的调查,也确定了调查对象是一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最后能让高捷资本放心拍板的,还在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黎蔓坚持一个观点,“好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标的,但好的团队却一定值得投资。”
在对科尔沁牛业项目的前期调研中,高捷资本耗时6个月的时间,对该企业进行了系统评估。但最终促使黎蔓拿下项目的,还是与科尔沁牛业负责人的一次促膝谈话。“我们聊了一个上午,从公司业务到未来战略设想,从个人理想到企业理想,这个民企创始人的事业精神打动了我。”黎蔓对那次谈话至今记忆犹新。
此外,高捷资本不但对所投项目要求颇为严格,同时,其单笔投资金额也较小,大多数项目的投资规模为一两千万元,就连高捷资本最为看重的科尔沁牛业的投资规模也没有超过三千万。黎蔓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投资的规模不大,如果遇到好的项目,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其他PE或基金合作投资。”
  两年投资,两个项目报会
  一期基金共投资了8个项目,其中,两家已报会,两家在谈收购。
高捷资本成立两年,总共募集过三期人民币基金,第三期基金即将完成资金募集。资金募集主要来自于民营企业。
2010年,高捷资本中国公司开始运转。这一年,高捷资本募集到了第一期股权基金,规模约3亿人民币。截至2011年末,这期基金共投资了8个项目,其中,两家公司已经报会,两家公司正在与收购方进行谈判,其余都还在投资期内。据黎蔓介绍,这8个项目都是TMT、消费零售、教育细分行业的成长性企业。
2012年初,高捷资本看中太阳能跟踪器这一前端科技型产品的发展潜力,决定投资一家太阳能跟踪器的项目,并且帮助该企业总部在无锡新区落户。这是高捷资本与无锡新区合作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募集资金已于2011年末到位,规模约10亿人民币。对黎蔓来说,能拿到这个项目并不容易,“与无锡新区的谈判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时间”。
“目前由于政策推动,国内市场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正在加速,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具有高速成长性的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成长型企业。”黎蔓表示,即将完成的超过10亿人民币的高捷资本第三期基金也将会在坚持原有三个投资领域的基础上,往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寻找投资机会。王黎:打造国内综合型的量化投资团队
王黎:打造国内综合型的量化投资团队
时间: 12:04:21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郭楠
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这个颇具人文气息的地址,就是风禾资产所在地,附近坐落着科技大厦、研究所,也林立着浙江大学等杭州知名高校。用风禾资产首席执行官王黎的话来说,之所以选择该地,一是文化氛围好,二是方便面试高校学生参与。这是王黎回国后的第二次创业,忍痛告别创建的第一家公司数月后,王黎选择重新出发。近日,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专访时王黎说,自己并不害怕重新来过,经历过回国之初那段艰苦的创业时光,二次创业的他更加轻车熟路。四年的国内投资经验,拿着每年20%收益的成绩单,王黎对新公司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做成国内最顶尖、综合型的量化投资私募团队,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下去。”王黎说。A & &美国留学期间喜欢上金融一身休闲装,搭配一副样式并不时髦的眼镜,外表看起来也不引人注意的王黎,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高中时期他就获得过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奖,大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如果这些还不足以称他为学霸,那么王黎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一个博士、四个硕士学位,而且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15篇学术论文就不得不令人称赞了。“我只是刚好喜欢上某样东西,然后专注进去了。”王黎说。当期货日报记者希望王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性格时,王黎如是说:“我做事非常专一,喜欢做的事情一定要百分之百投入其中。比如,我刚到清华大学时对自己的专业计算机科学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篮球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就把全部时间泡在篮球场钻研球技,最后成绩在班里一直垫底,但我自己却不以为意。后来终于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我就成天泡在图书馆、机房专心学习,毕业前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在我出国读书后,我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方面,当时在学术界还算小有成绩。”据王黎回忆,他初到美国便遇上了金融市场大动荡,而那时的他除了上课、写文章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炒股票。“也许是深受其害或其他原因,当时我特别想弄明白,为什么之前好端端的市场说垮就垮掉了呢?”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王黎在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同时,还学习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又在研究中做了很多量化方面的分析。也许是那些金融市场流动的数字和不断跳动的价格,对王黎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即使是上课我也会拿着电脑,抽空看看当天的股票行情。”在发现对金融的兴趣后,毕业后的王黎,除了获得管理学博士外,还分别获得统计学、金融工程学、工业工程及运筹学、计算机硕士学位。B & &放弃高校任教转身踏入华尔街实际上,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王黎在国际期刊上共发表15篇学术论文,涵盖管理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三个领域,并获得美国犹他大学商学院管理系聘书(终身教授计划)。依靠这些成就,王黎可以在美国高校任教,并于不久后顺理成章地拿到美国绿卡,继续过舒适、安稳的高校生活。不过,在周围教授、朋友都非常看好王黎,认为他学术生涯才刚起步时,王黎却果断做了人生第一个决定:放弃安稳的美国商学院教授生活,转身踏进华尔街,加入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集团(下称贝莱德,原为巴克莱全球投资),做一名股票量化基金经理。对于刚毕业且在美国还没有稳定下来的王黎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冒险。在波动性强、风险较大的金融行业,基金经理个人业绩无法预测,做的好当然最好,万一做不好就可能会被公司开除,一旦失去工作就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开美国。但对投资的热爱已经深入到王黎的血液中。“于我而言,投资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成就感是其他工作代替不了的。”王黎语气坚定地向期货日报记者说道。加入贝莱德后,王黎并没有让自己和公司失望,凭借过去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在股票市场的丰富经验,他研究出的股票量化模型,在全球市场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产,王黎因此成为亚太基金、新兴市场基金、日本基金、加拿大基金核心量化研究员,他管理的基金产品在亚太和新兴市场连续多年获得年化20%以上的稳定收益。一路顺风顺水的王黎,后来又研制出中国股票量化策略和风险模型,创建了贝莱德中国股票基金,并担任负责人。“一开始我是负责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股票投资交易和模型搭建,后来管理大中华区的股票投资交易和模型搭建投资,当时在中国境内运行的已经非常好了,但受制于中国境内政策,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申请到A股的一点QFII额度。”这让王黎很烦恼,虽然交易模型已经设计好,但一直苦于进不了中国市场,这也为他决定回国创业埋下了种子。与此同时,对王黎影响最大的还是他身边的美国同事。“当我看到周围年长的美国同事时,似乎就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虽然收入丰厚稳定,但生活方式却一成不变,这让我觉得非常压抑,这不是我想象中的American Dream。”王黎说,也许就是血液中流淌着不安分基因,催促他寻找新的刺激——回国创建自己的公司。C & &回国两度创业建成“学院派”公司如果说放弃在美国高校任教是王黎的第一次冒险,那么离开贝莱德回国创业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冒险。对于王黎来说,回国创建公司的第一年非常辛苦。“因为公司整体在打基础阶段,我主要负责对内工作,包括投资交易、技术、系统搭建以及人才团队的建设和培养。”王黎坦言,在第一年基础打牢后,公司第二年就发行了一只规模4000万元的基金产品,之后产品规模迅速扩张,4亿元、10亿元、40亿元。然而,在事业刚起步之际,王黎却因与公司合伙人的理念不同,不得不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在王黎离开之前,公司已经管理着70多亿元资产规模的基金产品,客户每年都有稳定的20%多的收益。 王黎并不害怕重新来过,凭借当初创建公司的经验及过往优异的成绩单,调整数月后的王黎又于2015年9月成立了新的公司——风禾资产。“我们更像一个“学院派”团队,除了量化交易团队外,还有一个专家智囊团,聚集了宏观研究、基本面研究、量化投资研究、统计套利、衍生品研究等领域专家。”王黎指着PPT上这些专家的背景经历,颇为自豪地说道。王黎表示,这些智囊团都是他长期积累下来的好朋友,在学术界都颇有建树。在王黎看来,“学院派”背景的研究学者在攻关难题方面有其优势,并具备发散性思维。王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些专家学者有很多的创新的想法和思路,我们的实战派交易员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在投资中实践这些想法。持续不断地研发和创新能力是风禾资产的最大优势,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公司才能走得更远。”谈到实战派员工,王黎说自己比较喜欢逻辑思维能力强、较理性的人,难怪记者在他们办公室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男生。另外,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把公司设在距离浙江大学只有1.5公里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多招些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壮大我们公司的实力。”王黎说。不过,在股指期货受限、A股市场低迷之际,对新成立的风禾资产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然而,目前该公司第一只基金产品已经顺利诞生。王黎说:“2—3月我们还将陆续推出10多只基金产品。我们做了由‘大产品’到‘小产品’的转型,即这些产品的规模都比较小。”虽然这些产品规模都不大,王黎却表示,这对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每个产品都像一只FOF基金,由很多不同的策略类别组成。D & &选择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发展第一次创业带给王黎最大的启发是,单一策略产品发展模式似乎在当前市场行不通了。以前公司全部是阿尔法策略产品,虽然长期来看业绩比较稳定,但单一策略产品系统性风险较大。比如,阿尔法策略担心在市场狂涨时亏钱,现在市场大跌负基差又没办法做。再比如,CTA策略在市场波动大时可以盈利,但在市场横盘时,可能会亏钱。所以王黎认为,每一类策略都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出现不适应。这促使王黎下决心让公司走一条新的发展模式: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它比任何单一策略都稳定。王黎说,公司的多资产、多策略、多频段混合型策略,在不同资产类别与策略类别上进行动态配置,各类别策略间相互独立、互补性强、资金承载力大,而且业绩稳定性超过市场上的单一资产、单一策略对冲基金。因此,风禾资产在多策略、多市场方面做足了准备。“我们有做阿尔法策略团队、期货CTA策略团队、统计套利策略团队以及将要加入的宏观对冲团队和日内交易类团队。”王黎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说。&王黎认为,从管理上来说,混合型多策略模式需要极其丰富的策略储备、经验以及团队配合。“它对公司团队人员的构成及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我们以前可能只需要单一的阿尔法团队,但现在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每一种策略都要配置相应的专业人才,大家之间需要有很好的配合,这是在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然而,一家私募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首先要在某一类产品上做出特色或成绩。王黎虽然对此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作为一个早期的、初创型私募可以在某一类产品上做出特色,但以前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这种‘一招鲜’的产品,一旦遇到环境不适应,风险其实非常大。虽然风禾资产刚刚成立,对我来说却已经不再是一家初创型企业,因为我们的团队、策略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选择走多策略路线,海外知名的大型对冲基金也大多是这种做法。”实际上,风禾资产采取的是美国成功的大型量化对冲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王黎的目标则是做成国内顶尖、综合型的量化投资团队。王黎举例说:“美国的对冲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就是一家非常全面的私募。虽然我以前的专长是做股票阿尔法策略产品,但国内的金融环境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公司要想长期稳定生存下去,策略一定要非常全面、互相补充,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收益。”2015年,量化投资很受伤,王黎却并不因此而悲观。他分析说:“作为2012年才开始运用到国内市场的投资工具,量化投资虽然目前受到限制,但还是有很多获利机会。作为一种工具,量化投资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只要能利用好,未来机会肯定非常大。”王黎还认为,想要做好量化投资,最好能结合主观投资,起码要了解主观投资,能把主观投资的逻辑放到量化投资模型中,这样才能在量化投资领域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张文慧
七禾网APP投资圈(安卓版) 七禾网APP投资圈(苹果版) 七禾网络 金融茶馆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网总编: 沈良/刘健伟/翁建平/慧观电话:8Email:
七禾网总经理:章水亮电话:7Email:
七禾编辑:荣益/正璐/智超/文慧/亦舒电话:8Email:
七禾网上海分部负责人:果圆电话:Email:
七禾网宁波分部负责人:童斌电话:Email: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电话:
投资圈APP(安卓版)
投资圈APP(苹果版)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许哲自媒体
芯雨请你听故事
(C) 七禾网 浙ICP备网络信息服务许可证-浙B2- 七禾网通用网址证书号 84940 软件开发/网络推广营业注册号 984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互联网金融委员会”委员单位 七禾网是您的互联网私人银行,是个人投资和家族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当前位置:>>>>>>>>&>>&我省科研团队研发32种黎药新品 构建黎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我省科研团队研发32种黎药新品 构建黎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中国?海南 www.&&&&&发布时间:&&& 字体[
  记者近日获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黎族传统医药,我省科研院所攻克黎药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取黎药数百种生物活性成分,研发了32种黎药新产品。
  “我们对见血封喉、海南血竭、降香、益智、钩枝藤、酒饼{、海南灵芝等35种特色黎药进行活性天然产物研究,分离鉴定了1326种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有352个。”“黎药资源及其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员戴好富说,他们还筛选出了420个具有神经保护、降血糖、抗菌、抗癌、抗HIV等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
  通过工艺改进,该团队在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研制出了32种黎药新产品,包括益智酒、降香精油、丁国胶囊、益智咖啡、益智椰奶、血竭外用软膏、血竭活络油、辣木茶、黎草妇康洗液等。
  新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科研团队对海南黎药资源的全面掌握,来自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品资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以及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38名研究员历时11年,踏遍海南黎族同胞聚居的11个市县的105个黎族山寨,走访乡间黎医,收集民间验方,出版了《黎族药志》和《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建立了黎药资源种质圃,保存了511种黎药药用植物,构建了海南黎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据了解,该团队的“海南黎药资源的收集保护、物质基础与创新利用研究”项目还获得了2015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已有企业与该团队合作,在海南新种了近万亩特色黎药,合计实现收入约1.7亿元,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海南黎药产业化发展。(记者王玉洁)
&责任编辑:胡玉迎
【】&&【】张金凤 量化投资华山之巅王黎博士2015年底创建了杭州风禾资产有限公司,一家以量化投资、量化对冲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目前有约20名团队成员,已成立和在发行的有十余只对冲基金产品,管理规模近10亿。2012年王博士归国创建了杭州龙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创始人他在龙旗科技担任首席投资官、首席技术官;2015年中离开龙旗前,他管理的产品每年为客户带来20%以上的稳定收益,资产管理规模近70亿。海归前,王博士在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公司股票投资部担任大中华区主管,他在亚洲、新兴市场、及北美等多个市场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投资业绩。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及四个硕士学位:统计、运筹学、工业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他的研究涉及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他曾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刊物上发表过十五篇文章。高中时获得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奖,大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美国留学期间获得一个博士、四个硕士学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15篇学术论文。看起来,风禾资产王黎身上具备一切好学生的特质,斯文、儒雅、善于思考,这些特征同时也是技术男典型的标志。王黎并不赞同自己是“学霸”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他坦言,刚去美国便遭遇经济危机,在巨大生存压力下,风险意识增强,无奈选择多读书。放弃安稳的美国商学院教授生活,转身踏进华尔街,加入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集团,在全球市场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产,后又研制出中国股票量化策略和风险模型。一切稳定后,王黎再次选择离开,回国创业。第一次创业,虽然在业务上获得不俗成绩,但对国内商务环境缺乏戒备导致创业失败。在调整数月后重振旗鼓,创办风禾。交流中,王黎用了“舍近求远”来评价自己。可以看出,在每次重大人生选择时,他对自身的严苛要求、深度反思及自我愈合格外清晰。这是个技术男的故事,又不止于此。第一次创业带给王黎最大的启发是,单一策略产品发展模式似乎在当前市场行不通。以前公司全部是阿尔法策略产品,虽然长期来看业绩比较稳定,但单一策略产品系统性风险较大。这促使王黎下决心让公司走一条新的发展模式: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同时,在产品方面,风禾做了由“大产品”到“小产品”的战略转型。王黎称,对于量化投资来说,最怕的就是政策和交易规则的变化,因为量化投资本质上是从历史中总结规律,如果历史和未来出现脱节,量化投资便会面临风险。对于短期内量化策略的投资机会,王黎认为,2016年机会可能会在CTA或者宏观对冲类等对大方向有预测能力的策略上。对于传统股票阿尔法类的策略,受政策影响, 2016年还要继续等待转机。“4个硕士+1个博士”的学霸汇声:您赞同用“学霸”来形容您么?王黎:我读了一些学位,读书期间也尽可能在发表文章,从简历上看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专心科研的“学霸”。其实走上这条道路并不是我的本意,都是被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2000年初刚到美国时原本我从事的IT行业非常火,谁知道突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整个IT行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自信心爆棚的我,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又在美国全奖攻读计算机博士,碰到这样的突变,自己长时间研究和学习的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经济危机面前人变得极其渺小,大批IT精英被解雇,很多中国同胞为了在美国生存下去,只能回学校继续读书来保住身份。在经历经济危机时,也尝试过找工作,但实在困难。我记得曾去应聘一个火车公司计算机管理员的工作,月薪两千美元,对于美国全职IT工作来讲,这是个非常低的收入,也毫无发展空间。即便如此,还有一群硕士、博士去竞争这个岗位。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是刻骨铭心的冲击,我真切的意识到人的脆弱,风险意识增强,便开始思考转业。当时想法也很简单,觉得单一的技能无法应对“天有不测风云”,在那种没有背景,无依无靠的国外环境里,我就觉得应该多掌握技能。那个时候,对未来找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清楚,就尽可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博士是在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获得的管理学博士,硕士分别是密歇根大学的金融工程学硕士、统计学硕士、工业工程硕士,以及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的计算机的硕士。其实,人在生存压力下,迸发出来的动力是巨大的。当时完成所有这些学位确实很难,单是安排这么多课程的时间表都需要绞尽脑汁;另外,高昂的学费也是受人白眼东拼西凑、加上给老师打工凑出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经济非常拮据,每天只有3美元的伙食费,经常被饿的头晕眼花。与残酷的生存压力相比,学习、科研本身就简单了很多,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了。汇声:学霸所积累的这些知识,现在看来什么感受?王黎:尽管当时一个个(学位)读下来,目的并不是追求学位,更多的可能就是为了能够在美国生存下去,但后来做了量化投资,发现这些知识全部是息息相关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为做量化行业需要金融,需要统计去建模,需要计算机去实现。梦碎梦起 归国创业汇声:在您之前的言论中,我们注意到,您说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并不是您想象中的那种美国梦。那您最初是揣着怎样的“梦”去的?王黎:当时是在IT最火热的时候去的,那时设定的路线就是先读博士,然后去大公司工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再跳出来创业。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一条我认为非常确定的道路。汇声:所以当时刚去美国的时候就已构建出了最终选择创业这条路了。王黎:是的。汇声:您是哪年回国创业的?王黎:2012年。汇声:2012年创业,是所有条件都成熟了,已经具备创业的条件了还是有其他诱因?王黎: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是肯定要去做的事情,但到底什么时点去做,其实并不是很明确。本来学的IT,设想的在IT公司工作,在IT行业创业。后来转到了金融,但整个大方向没变,这期间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当时正好有个风投,他们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决定投我们,我们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但当时在美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很稳定了,突然放弃这一切,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变化。在美国十几年间,中间只回来过两次,对国内情况并不了解,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汇声:这种恐惧延续多久?真正落地国内后,内心感受是否发生变化?王黎:事实上第一次创业过程还是非常成功的,有点出人意料。可能毕竟是自己的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的归属感,到了之后,能真正的感受到。我记得第一次创业选择杭州,飞机落地的时候,我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内心升腾的却是恐惧。因为与在美国生活十几年已经习惯的那种地貌、建筑非常不同,飞机着陆后,满眼的都是不熟悉。但真正开始创业,大概一个月后我就很习惯了。脑海中也会闪现,我是曾经在美国生活过十几年的吗?好像我一直生活在杭州这个地方。那种熟悉感特别强烈。所以整个创业过程非常的顺利,可能跟回国的心情息息相关。创业之初,因为商业环境等因素,不清楚往哪个方向发展、业务怎么做等确实很艰辛,但内心却非常的踏实。汇声:之前对杭州这个城市有所了解吗?最终选定杭州,是基于哪些因素考量?王黎:以前其实不太了解,考察过一次,非常喜欢那里的环境就决定在那里创业了。选择杭州,无论当地的商业环境还是政府的支持力度都很好。“舍近求远”终结果汇声:您平时更喜欢别人怎么称呼您?王总还是王博士。王黎:肯定是王博士。我的团队都管我叫王博士,或者简单的王博。汇声:您觉得您的优劣势是什么?王黎:我的优势和劣势其实是同一个。在我过去的求学、工作甚至创业过程中,好像都逃不过这四个字:舍近求远。一般大家讲二八法则,就是用20%的力量实现80%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我的整个人生经历中,一直都挺艰难的,就是因为我好像一直在用80%的精力去攻克20%的最难的东西。读博士时,对于我当时想走的学术道路,正路就是尽可能多发文章,减少一切其他时间上的投入。但我却花大量时间上了很多与主业无直接关系的课程。事实上,上这些课程对于走学术道路并没有任何加分作用,但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必须把没弄懂的东西思考透彻。虽然当时走了一条很辛苦的道路,但很久以后在工作中才发现当时的积累却是很有帮助的。另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创业也是明显的在舍近求远,当时在远期和近期利益冲突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远期的利益。当时我过去的一套股票投资模型已经非常成熟,模型搭建完成后发行私募产品也很顺利。于是我面临两条路,一是集中在商务开发上,利用现成的技术把产品规模扩大到极致,赚快钱。二是继续充实模型、把策略开发做到极致,为未来做准备,当然基金发行上会相对放缓。我选择了第二种路径,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开发新策略上。从2012年到2015年间,我大部分力气都花在了对市场和交易的钻研上,研发新技术、新策略。研发、创新的过程是很艰苦的,有很大风险:花很长时间做的东西,近期并不见得收到效果。然而,依赖已有技术发行基金产品,风险相对小,经济效益上可以立竿见影。但对我来说重规模、轻技术从长远来看却是在冒最大的风险,因为投资领域竞争永远处于白热化,投资技术上一旦止步不前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那时基金规模便是沙滩城堡,遇到风浪转瞬即逝。然而拥有过硬的技术,规模迟早会长大。2015年末,我开始二次创业做风禾这个平台时,过去积累的大量经验才体现出优势;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里很多过去成熟的投资方法都失效了,我们却表现异常稳定。所以,在我过去的经历中,似乎走了很多冤枉路,当时都不被别人理解,但往往多年后会发现,当时经历的苦才是真正的财富。吸收过去的养分 修复短板综合提升汇声:“风禾”二字能解释下吗?王黎:准备二次创业的时候,想了很多公司名字,但都觉得不合适。有一天在街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商店名,其中有个禾字,就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踏实。后来才想起来,小的时候,我名字“黎”字对我来说太复杂,母亲就在我手帕、衣服、被子上都绣了个“禾”字,因为“黎”中有个 “禾”字。这是尘封已久的记忆,当时我被商业伙伴坑,处于事业的最低谷,心理非常脆弱;可一看到这个“禾“字,就想起了母亲多年来对我的呵护,顿时踏实很多。后来发现一个成语“风禾尽起”,讲述的是西周时期,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来周公重新执政,大风把吹倒的禾苗重新竖起,从此国泰民安。这样,我就决定用风禾二字,因为这个成语故事与我当时从事业的巅峰跌到谷底、振作后又重新创业的经历非常相似。当时准备了十几个公司名字,去工商局注册的时候,恰巧这个最喜欢的名字没被注册,一切刚好天顺人意。汇声:两次创业有哪些异同,带来了哪些思考。王黎:第一次创业时,我的精力主要放在技术和投资上,包括组建、培养团队,搭建平台,投资、交易等方面。换句话说,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技术型的工作,也恰恰是因为太执着在技术上面,对公司的商务方面欠考虑,栽了跟头。然而,我们这个行业以投资为主,投资技术是核心生产力,我不后悔花了力气在技术上。第二次创业,我有了很多思考,吸取了很多以前的经验,包括股权设置、团队激励等。以前过于执着于市场、技术却忽略了人的因素。现在重新创建的这个公司,是一个更加全面思考后的结果,过去的经历是最好的养分。汇声:过去的经历让您现在在运作公司方面有了变化,从之前的主要偏技术到现在的综合各种因素发展,这种变化是否达到了您自己满意的状态?王黎:对于现在公司的运作,我非常满意。虽然我一直侧重于技术和投资,在经历过第一次创业的大风大浪后,经营、管理上的短板获得极大弥补,我非常满意现在的状态。 汇声:您在投资领域方面,接触到的或者其他方式,是否有对您影响比较深的人或事?王黎:投资界有很多明星值得崇拜,但对我职业生涯最有帮助的还是身边的人。在美国工作时我受益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李笑薇博士,另一个是Hui博士。笑薇目前在富国基金,熟悉量化投资的都很熟悉她。Hui博士毕业于MIT,贝莱德的明星基金经理,目前在旧金山经营自己的对冲基金。从笑薇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控制的精髓,从Hui博士身上我学会了如何破解市场奥秘,如何跟据市场特点创造投资策略。这两种技能中一个盾一个矛,都是投资的核心。跟他们一起工作的经历对我影响非常深远。汇声:在做交易这么长时间的过程中,有没有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案例。王黎:其实很难说一两个案例,因为学习投资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不好说是经过哪一件事情后就对市场顿悟了,而是在不断的磨练与失败中积累所得。其实在世界级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的极端行情中能够生存过来本身就是成功了。定位量化投资 研发新方向丰富多策略汇声:您给公司的定位是什么样的?王黎:其实我们的业务模式非常简单,就是专注在量化投资上面。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学院派的公司,这可能跟我的求学背景及海外的工作经历有关。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富有学术研究经验或者高学历的,我们期待团队成员有非常好的教育和研究背景,相较金融经验,我们更希望他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及研发的能力。汇声:目前公司多少人?人员上如何分配?王黎:我们现在差不多20人,5个人是做中后台加市场,剩下的全部是在做策略开发、交易。公司现在一直在招聘,预计6月份之前达到30人左右,年底前组建40人左右的量化团队。汇声:风控这块怎么分布的呢?王黎:我们风控主要是通过自己开发的一套软件系统进行的。我们现在实现的是多策略,每一个产品都像一支FOF基金包含多个账户,每个账户运行一大类策略,每个大类策略又分为很多子策略。我们自己开发的风控软件,时时刻刻把不同的帐户信息汇总,从而进行事前事后的风控。这样只需要少量的人就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管理所有基金产品的风险。汇声:风禾到目前发了几个产品?王黎:我们现在有6个产品已经正式成立,大多数已经开始交易了。接下来的几个月还有十几个产品会陆续落地。汇声:公司目前投入使用的策略有哪些?王黎:公司产品上运行的基本都属于比较成熟的策略类别,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策略池,包括最传统的股票多空策略、统计套利策略,大宗商品上有CTA策略和宏观对冲策略等。汇声:优势策略有哪些?王黎:优势策略,我觉得最成熟的是股票策略和商品CTA策略。另外,我们的宏观对冲策略池也日新月异,迎头赶上。汇声:优势策略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样的?王黎:一个策略的优劣,首先在其承载的资金量上要有所区分,在大资金量的策略上可以容忍一定的回撤。但在小级别资金策略上,就需要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才可以。一般我们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一个策略是怎么从市场中盈利的,它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论指导,在上线之前我们必须搞明白它赚钱的原理;只依靠数据挖掘出来的策略是不敢用的。之后我们会将其放在公司的自有帐户里进行实盘测试,经过实盘检验与历史回测差距不大后就可以把它放在正式的基金产品里运行了。策略更新迭代应对市场 选择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发展汇声:您如何看待这些策略不断变化,更新迭代的过程?王黎:其实每一类策略的系统性风险都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2011年股指期货推出后,期现套利类策略业绩非常好。到2012年,很多大资金涌到这类策略上来,这时它的利润就已经非常薄了,很多团队放弃了该类策略。到了2014年年底,市场出现黑天鹅事件,期现套类策略又出现了非常多机会,但很多已经放弃了该策略的团队就不能抓住这些机会。阿尔法策略在2012年开始登场,从这三年是阿尔法的黄金时期。但到2015年监管层限制股指手数以后,这个策略忽然就没有办法工作了。所以任何一个大类策略,都是特定市场环境造就的,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政策出现变化或者投资者行为出现变化,它往往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失去效果。汇声:风禾的策略迭代是怎样的?王黎:从大类策略角度讲,我们其实很难预测未来到底哪类策略会工作的更好,因为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都会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采取的是笨方法,尽可能准备更多的策略,希望总有一款能适合未来的市场环境。汇声:所以,选择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发展是基于这些因素考虑?王黎:我们的多策略混合模式发展到今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过来的。最初创业时使用的阿尔法模型只获取相对收益,对市场方向不作任何判断;后来每天观察国内市场,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便开发了一些贝塔择时模型;又逐渐把这些模型拓展到大宗商品市场;但是觉得光使用量价信息心里总不踏实,便又从宏观经济入手研究了宏观对冲策略。投资技术仍属核心 未来产品战略由“大”到“小”汇声:我们注意到,在产品方面,您之前提出了由“大产品”到“小产品”的转型,转型的动机是什么?王黎:这个转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第一次创业时,股指期货上的限制不多,产品便可以做到很大规模,一个基金产品就能做到20多亿。现在出了监管,三个品种交易加起来一天还不到三千万的量,为了对冲掉风险,只能把规模降低,根据限仓的手数“量体裁衣”,我们现在一个产品差不多在5千万到一个亿。汇声:这种转型是否可以理解为“被动”做出的变通?王黎:这主要跟我们的产品定位有关,我们提供的是类固定收益产品,希望把主要的风险,尤其是市场风险对冲掉,达到产品收益随着时间线性增长,与市场涨跌、牛熊更替无关。限仓后,我们只有把产品的规模降下来,才能既满足政策的限制,又可以达到对冲风险的效果。汇声:在您看来,私募企业最终要比拼的地方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王黎:我对风禾的定位就是专注于量化投资,把策略和技术做到极致、远远超越竞争对手,这才是我们这行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业绩做支撑,基金规模的成长是水到渠成的事。量化投资寒冬期 警惕政策、交易规则变化汇声:去年的股灾里私募基金产品有很多都发生了巨额的亏损,其中也不乏很多知名的私募,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带来哪些启示?王黎:我觉得去年的市场异常波动,确实反映了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以及风险性。这提醒我无论眼下的投资做的多顺利,千万不要忘记对市场的敬畏和对风险的防范。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验,越是做投资顺风顺水的时候,人越容易掉以轻心,对于出现的潜在风险就越容易忽略,巨大的损失往往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做投资行业,即使用再先进的量化技术,归根到底,对自己心态的控制才是最重要的风险控制。汇声:您如何看待当前量化投资的情况?王黎:从目前整体情况来说,量化投资还处于寒冬期,在股指限仓政策下很多过去的成熟策略现在都不能发挥作用。可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个行业还会一直处于寒冬期。然而,这个时候恰恰就是考验团队的最佳时期,也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期。真正优秀的团队不会墨守成规,是能够相时而动、根据市场变化迅速找到继续盈利的模式的。汇声: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众多量化产品中该如何挑选?有哪些标准可供参考。王黎:现在量化产品确实非常多,很多策略或者投资方法也有很高的趋同性。我觉得判断一个量化产品,最重要的是看它历史上的业绩,是不是持续稳定增长;在历史业绩里,需要重点观察的是三个时间段,假如一个团队在这些重要的历史时期还可以工作,说明他确实有独到的地方。比如如果一个产品在2014年的11月、12月份还可以工作,并且没有太大的回撤,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另外一个重要时间段是从月到目前为止的整体业绩表现,是横盘还是持续增长。最后一个关键时间点是看它2016年1月的表现,有没有出现重大回撤。对于我来说,如果选取量化产品,我会集中看刚才我说的这三段特定时期的业绩表现。汇声:接下来的市场中,您认为会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风险?王黎:对于量化投资来说,最怕的就是政策和交易规则的变化,因为量化投资本质上是从历史中总结规律,如果历史和未来出现脱节,量化投资便会面临风险。比如最近在商品期货暴涨以后,交易所增加了手续费,这样市场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投资策略就要做相应调整。汇声:短期来看,量化策略方面存在哪些投资机会?王黎:2016年我觉得投资机会可能会在CTA或者宏观对冲类等对大方向有预测能力的策略上。对于传统股票阿尔法类的策略,受政策影响, 2016年还要继续等待转机。汇声往期回顾:第06期|从国际顶级高频交易基金到量化多策略私募,听安诚数盈毛煜春怎么说第05期|专访通琨投资王亚萌:与行业共成长 未来防范泡沫风险期货业仍可期第04期|专访凯纳资本石帅:在适度的环境中驾驭人性 下调收益预期回归投资本质第03期|专访千泉资产周晶晶:打磨少而精量化产品 做金融市场的航海家第02期|专访雷根投资李金龙:非典型金融少帅 量化对冲锻造执行力第01期|专访萧何投资肖发涛:出击重组股指数化投资 在“预期”中操盘棋局
搜罗顶尖量化资讯,发表专业量化见解。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黎科技园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