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am在陶瓷材料里陶瓷开片是什么意思思?

陶瓷锦砖_百度百科
陶瓷锦砖(马赛克)以瓷化好,吸水率小,抗冻性能强为特色而成为外墙装饰的重要材料。特别是有釉和磨光制品以其晶莹、细腻的质感,更加提高了耐污染能力和材料的高贵感。
陶瓷锦砖简介
陶瓷锦砖又名,它是用优质瓷土烧成,一般做成18.5×18.5×5 mm、39×39×5 mm的小方块,或边长为25 mm的六角形等。这种制品出厂前已按各种图案反贴在牛皮纸上,每张大小约30 cm见方,称作一联,其面积约0.093 m,每40联为一箱,每箱约 3.7平方米。施工时将每联纸面向上,贴在半凝固的水泥砂浆面上,用长木板压面,使之粘贴平实,待砂浆硬化后洗去皮纸,即显出美丽的图案。
陶瓷锦砖特点
陶瓷锦砖色泽多样,质地坚实,经久耐用,能耐酸、耐碱、耐火、耐磨,抗压力强,吸水率小,不渗水,易清洗,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洁净车间、门厅、走廊、餐厅、厕所、浴室、工作间、化验室等处的地面和内墙面,并可作高级建筑物的外墙饰面材料。
陶瓷锦砖质量鉴定
陶瓷锦砖外观质量检验
铺贴后的陶瓷锦砖线路在目测的距离内,如果基本均匀一致,符合标准规格的尺
寸和公差即可,如线路有明显的参差不齐,便要重新处理。如果是陶瓷锦砖本身尺寸不合要求,则不应购买。另外可从声音上进行判断,用一铁棒敲击产品,如果声音清晰,则没有缺陷,如果声音浑浊,暗哑或粗糙,刺耳,则是不合格产品。
陶瓷锦砖砖与锦铺贴纸 结合牢固程度检验方法
用两手捏住联在一边的两角,使联直立,然后放平,反复三次,以不掉砖为合格或取陶瓷锦砖联卷曲,然后伸平,反复三次,以不掉砖为合格品。
陶瓷锦砖检查脱水时间
将陶瓷锦砖联放平,铺贴纸向上,用水浸透后放置40分钟,捏住铺贴纸的一角,将纸揭下。能揭下即符合标准要求。[1]
陶瓷锦砖技术标准
陶瓷锦砖引用标准
GB 2579 吸水率试验方法
GB 9195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名词术语
3 品种。规格及分级
陶瓷锦砖品种
锦砖按表面性质分为有釉、无釉锦砖;按砖联分为单色、拼花两种。
陶瓷锦砖规格
单块砖边长不大于50mm;砖联分正方形、长方形。特
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3.3锦砖按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和合格
品两个等级。
陶瓷锦砖技术要求
4.1尺寸允许偏差
4.1.1单块锦砖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项目 尺寸 允许偏差
优等品 合格品
长度  ≤25.0 ±0.5 ±1.0
〉25.0 ±0.5 ±1.0
4.0 ±0.2 ±0.4
厚度 4.5 ±0.2 ±0.4
〉4.5 ±0.2 ±0.4
4. 1. 2每联锦砖的线路、联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 的规定。
项目 尺寸 允许偏差
优等品 合格品
线路 2.0-5.0 ±0.6 ±1.0
284.0.0 +2.5 +3.5
295.0 +2.5 +3.5
联长 305.0 -0.5 -1.0
325.0 -0.5 -1.0
注:特殊要求的尺寸偏差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4. 2 外观质量
4.2.1最大边长不大于25mm的锦砖外观缺陷的允许范围应
符合表3的规定。
4.2.2最大边长大于25mm的锦砖,外观缺陷的允许范围应符合表4的规定。
4. 3吸水率
无釉锦砖吸水率不大于0.2%;有釉锦砖吸水率不大于
4.4 耐急冷急热性
有釉锦砖经急冷急热试验不裂,对无釉锦砖不作要求。
4.5成联质量要求
4.5.1锦砖与铺贴衬材的贴结,按5.5条试验后,不允许有锦砖脱落。
4.5.2正面贴纸锦砖的脱纸时间不大于40min。
4.5.3色差
联内及联间锦砖色差,优等品目测基本一致;合格品目测稍有色差。
4.5.4锦砖辅贴成联后,不允许铺贴纸露出。
陶瓷锦砖试验方法
5.1尺寸偏差
5. 1. 1检查单块锦砖尺寸用最小读数为0.05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通常以中心线为准。
5. 1. 2检查每联产品的联长用最小读数为0,5mm的钢板
尺进行测量,通常以其中心线为准。如果超差,再量相邻上下两处尺寸。
5.1.3检查每联产品的线路时,将产品放在平台上,距砖约0.5m目测,难以判断的线路用塞尺测量。
5.2外观质量
5.2.l将成联锦砖平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距砖约0.5
m,目测检查夹层、釉裂、开裂及铺贴纸露出;距砖约1m目测检查斑点、粘疤、起泡,坯粉、麻面、波纹、缺釉、棕眼、落脏、熔洞等缺陷。对于正面粘贴衬材的砖联,应脱纸后检查。
5.2.2缺角、缺边用最小读数为0.05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5.2.3待查锦砖翘曲,用钢板尺立放在锦砖表面上,沿对角线方向滑动,用塞尺测量其最大间隙。
5.2.4检查锦砖大小头,用最小读数为0.05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以距砖角约5mm处的尺寸为准。
将9联砖排成方形,平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距砖约1.5m目测检查。
5.4成联质量要求
5.4.1锦砖与铺贴衬材结合牢固程度
正面粘贴砖联,正面朝上,用两手捏住联一边的两角垂直提起,然后放平,反复3次。
背面粘贴的丝网衬砖联,将成联砖垂直吊放在室温清水中约90min,然后轻轻提起,检查有否砖脱落。
5.4.2脱纸试验
将正面粘贴的砖联平放在平底容器内,铺贴纸向上,用水浸透,在40min之内捏住的贴纸的一角折180°,沿对角线方向揭纸,所有锦砖均应脱落。
5.5吸水率
吸水率的测定按GB 2579方法进行。
5.6耐急冷急热性
将烘箱升温至比室内冷水温度高140±2℃,把试样迅速放入烘箱内,在此温度条件下保持30min,取出试样,立即放入冷水中,5min后从水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表面。用涂墨水法检查有无裂纹。
陶瓷锦砖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6.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联长、线路、色差和外观质量。
6.1.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每季度检验一次,工艺变化时随时检验。
6.2组批与抽样
6.2.1组批
以同品种、同色号的产品25-300箱为一批,小于25箱
由供需双方商定。
6·2·2抽样
从每批中随机抽取3箱;然后再从3箱中随机抽取满足表5各项规定的样本量。
检验项目 单位 样本大小 第一次抽样 第一次与第二 次抽样和
第一次 第二次 合 格 不合格 合格判定数
判定数 判定数
吸水率 块 5 5 0 2 1
耐急冷 块 5 5 0 2 1
尺寸偏差 块 20 20 1 3 3
外观 块 3 - ≤5%② &5% - 联长 联 15 - 1 2 -
线路 联 15 - 1 2 -
铺贴纸露出联 15 - 1 2 -
牢固度 联 3 - 0 1 -
脱纸时间 联 3 - 0 1 -
注: ①对拼花产品应按比例抽取不同规格、颜色的单块砖。总砖数为样本大小。
② 指3联试样中不合格砖数占砖总数的百分数。
6. 3 判定规则
6.3. 1对吸水率 、耐急冷急热性、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二次抽样检验;对色差、外观、联长、线路、铺贴纸露出、牢固度和脱纸时间等项目进行一次抽样检验。
6. 3. 2若1联样本中线路不合格数超过该联被检线路数的5%时,则判该联线路不合格。
联长按5.l. 2条试样方法进行检查,3处尺寸中有2处不合格,则判该
联联长项目不合格。
6.3.3从脱纸的3联样本中进行外观检查,在缺陷允许范围内,优等品正、背面各限2种缺陷;合格品正、背面各限4种缺陷;按表5规定进行验收。
6.3.4若吸水幸、耐急热急冷性、规格尺寸、联长、线 路和色差6项中,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若外观质量、牢固度、脱纸时间,铺贴纸露出4项中,超过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
陶瓷锦砖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每联产品要印有生产厂名、商标。
7.2.1 产品用纸箱包装,在箱内衬有防潮纸。如空隙过大,必须用软物充填四周。
7. 2.2每箱内必须有盖有检验标志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
7.2.3包装箱表面应注明:
a. 生产厂名、商标、出厂批号;
b.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重量;
c、产品等级。色号;
d.防潮和易碎品标志。
产品储存时要按等级、品种、色号分别堆放,并严禁受潮。
产品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严其受潮。
陶瓷锦砖施工方法
陶瓷锦砖以瓷化好,吸水率小,抗冻性能强为特色而成为外墙装饰的重要材料。特别是有釉和磨光制品以其晶莹、细腻的质感,更加提高了耐无污染能力和材料的高贵感。 陶瓷锦砖,砖体薄,自重轻,密密的线路(缝隙)充满砂浆,保证每个小瓷片都牢牢地粘结在砂浆中,因而不易脱落。即使多少年后,少数砖块掉落下来,也不会构成伤人的危险性,因此又具有安全感。这可能是陶瓷锦砖在当今强手如林的瓷砖世界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的奥妙所在吧。
陶瓷锦砖施工前准备
(1)材料陶瓷材料陶瓷锦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和产品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并附有产品合格证;对于掉角、脱粒、开裂或衬纸受潮损坏的产品剔除不用。陶瓷锦砖在现场要严禁散装散放,要严禁受潮。辅助材料水泥、砂子、水等。
(2)工具筛子、窗筛、木抹子、铁抹子、小灰铲、直木杠、水平尺、墨斗、八字靠尺、托线板、硬木拍板、扫帚、洒水壶、胡桃钳、小锤、铁丝、大线锤、钢片开刀、裁纸刀及拌灰工具等。
(3)应具备的作业条件
①预留孔洞及排水管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固定好。用1:3水泥砂浆堵塞缝隙,对铝合金门窗框边嵌缝材料应符合要求,并堵塞密实,贴好保护膜。
②提前支好脚手架或吊篮。最好选双排架子(室外高层宜采用吊篮,多层亦可采用桥式架子等),横竖杆及拉杆等应离开门窗口角150-200MM,架子步符合要求。
③清理好基层,堵好脚手眼。
④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正式施工。
陶瓷锦砖施工步骤基层为混凝土墙面
(1)基层处理剔平墙面凸出的混凝土,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使用钢丝刷全面刷一遍,然后浇水润湿。对光滑的混凝土墙面要作“毛化处理”,即先清理尘土、污垢,用10%火碱水刷洗油污,随后清水冲净碱液,晾干。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喷或用扫帚均匀地甩到墙上,终凝后浇水养护。
(2)吊垂直、找规矩根据墙面结构、平整度找出贴陶瓷锦砖的规矩,若建筑物外墙面全部贴陶瓷锦砖又是高层时,应在四周大角和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建筑物为多层时,可从顶层起用特大线锤,绷直径0.7mm铁丝吊垂直,随后,根据陶瓷锦砖的规格尺寸设点做标块。横线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以四周大角和贯通柱、垛子为基线控制。每层打底时,都以此标块为基准点做标筋,使其底层灰达到横平竖直、方正。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必须是整砖,而且有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及止水,其深、宽不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
(3)打底灰一般分两次进行,首先刷一道掺水重10%107胶的水泥素浆,
随后抹第一遍掺水泥重20%107胶1:2.5或1:3水泥砂浆,薄薄抹一层,用抹子压实。第二次用相同配比的砂浆按标筋抹平,用短杆刮平,最后用木抹子搓出麻面。但贴锦砖的底灰平整度要求要严格一些,因为其粘结层比较薄。底子灰抹完后,经终凝浇水养护。
(4)弹线贴陶瓷锦砖前应放出施工大样,根据高度弹出若干条水平线以及垂直线。弹线时,应计算好陶瓷锦砖的张数,使两线之间保持整张数。要是有分格要求,需按总高度均分,根据设计与陶瓷锦砖品种、规格定出缝宽,再加工米厘条。但同一面墙不得有一排以上非整砖,并应安排在隐蔽处。
(5)铺贴陶瓷锦砖先将底灰润湿,在弹好水平线的下口上支好一根垫尺,一般3人为一组进行操作,一人烧水润湿墙面,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内掺水重10%的107胶)。再抹2-3mm厚的混合灰粘结层,其配比为纸筋:石灰膏:水泥=1:1:2(先将纸筋与石灰膏搅匀过3mm筛,再和水泥搅匀)。第二人将陶瓷锦砖放在木制托板上,砖面朝上,往缝子里灌1:1水泥细砂灰,用软毛刷刷净砖面,再抹上薄薄一层灰浆。然后,一张一张递给第三人,将四边余灰刮掉,两手执住锦砖上边沿,在已支好的垫尺上,位置准确,对号入座,由下往上铺贴。如需分格,则贴完一组后,将米厘条放在上口线,继续贴第二组。铺贴高度可根据气候条件而定。
另一种铺贴方法是:底灰润湿,抹薄薄一层素水泥浆(也可掺水泥重量7%~10%的107胶)。再抹1:0.3水泥细纸筋灰或用内掺10%107胶的1:1.5水泥细砂浆粘结层,砂子过窗筛。厚度2-3mm,用靠尺刮平,用抹子抹平。同时将陶瓷锦砖铺在木板上,砖面朝上,往砖缝里灌白水泥素浆。如果是彩色锦砖,则灌彩色水泥。缝灌完后,用适当含水量的刷子刷一遍,随后抹上1-2mm厚的素水泥浆或聚合物水泥浆的粘结灰浆。将四边余灰刮掉,紧接着对准横竖弹线,对准对齐,逐张往墙上贴。
在铺贴陶瓷锦砖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必须掌握好时间,有人总结出随抹墙面粘结层,随抹锦砖粘结灰浆,随着赶紧往墙面上铺贴的“三随”操作法。“三随”必须紧跟不得怠慢,如果时间掌握不好,等灰浆于结收水后再贴,就会导致粘结不牢,而出现脱粒现象。
陶瓷锦砖贴完后,将水拍板紧靠衬纸面层,用小锤敲木板,做到满拍、轻拍、拍实、拍平,使其粘结牢固、严整。
(6)揭纸、调缝陶瓷锦砖铺贴30分钟后,可用长毛刷蘸清水润湿牛皮纸,待纸面完全湿透后(15-30m分钟),自上而下将纸揭下。操作时,手执上方纸边两角,保持与墙面平行的协调一致的动作。不得乱扯乱撕纸面,以免带动陶瓷锦砖颗粒。
揭纸后,认真检查缝隙的大小平直情况,如果缝隙大小不均匀,横竖不平直,必须用钢片开刀拨正调直。拨缝必须在水泥初凝前进行,先调横缝,再调竖缝,达到缝宽一致,横平竖直。然后,用木拍板紧靠面层,用小锤敲木板,拍平、拍实,使拔缝的砖块,确保粘贴牢固。
(7)擦缝先用木袜子将近似陶瓷锦砖颜色的擦缝水泥浆抹入缝隙。然后,用刮板将水泥浆往缝子里刮实、刮满、刮严。再用麻丝和擦布将表面擦净。遗留在缝子里的浮砂,可用潮湿而干净的软毛刷,轻轻带出来,如需清洗饰面,应待勾缝材料硬化后进行。起出米厘条的缝子要用1:1水泥砂浆勾严勾平,再用抹布擦净。面层干燥后,表面涂刷一道防水剂,避免起碱,有利于美观。
陶瓷锦砖冬期施工注意
(1)冬期施工,抹灰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抹灰时砂浆温度不宜低于5℃。
(2)砂浆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室外抹灰用砂浆中可适量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
(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体,室外抹灰应待其完全解冻后施工。不得用热水冲刷,让墙面解冻和消除冰霜。
(4)冬期施工,抹灰层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采用热空气时,必须设通风排湿设备。
陶瓷锦砖陶瓷锦砖外螨施工中常见通病及防治
(1)墙面空膨脱落因基层处理不干净,浇水不透,贴锦砖时刮的素水泥浆与粘结砂浆之间相隔时间太长,粘结砂浆强度太低、失水过快所造成的。
克服办法:粘贴时应做到基层处理干净;各道工序连接紧凑;粘结砂浆不得过厚;不得使用过期的水泥拌砂浆。最好使用425号水泥贴陶瓷锦砖。
(2)锦砖错位、接茬明显,表面不平因基层不平,粘结层过厚(最好不超过1-2mm),粘结灰浆调度过稀,排砖画线有误,锦砖规格不统一所致。
克服办法:施工时要事先设计好锦砖模数,排好砖,画好分格线,挂好水平线。特别是对窗台、柱垛、阴阳角等部位更应算好模数,排好砖。施工时灰浆应刮满锦砖缝隙按照准确位置粘贴。
(3)阴阳角不方正主要抹底灰未按工艺规范去吊直、套方、找规矩所致。[2]
企业信用信息陶瓷(陶器和瓷器的总称)_百度百科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táo cí]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1]
,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已将“Ceramic”一词理解为各种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因此陶瓷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越过去狭窄的传统观念了。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历史陶瓷烧制的地方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陶瓷夏朝以前
从传说中的黄帝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以及在发现的稍晚的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 “”。夏传至,暴虐无道,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后被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至公元前221年,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至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陶瓷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出现,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陶瓷民国时期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
陶瓷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年的。此外,在江西万年县、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年的陶器碎片。
磁山·裴李岗文化
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因此合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
磁山·裴李岗文化早于,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代表。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等,器物以素面无文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
陶瓷河姆渡文化
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河姆渡而命名的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陶瓷母系社会遗址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陶瓷奴隶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和周代,
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
瓷器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高岭土)作原料,达1000℃以上,它是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陶瓷汉魏晋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陶瓷唐三彩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陶器,在中加入不同的,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陶瓷宋名窑
宋代瓷器,在胎质,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以及被称为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陕西)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
(河北)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黑花的瓷器;
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的代表作品之一;
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铲泥、踩泥
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
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一起生产;
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三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再烧℃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陶瓷英文Ceramic(或者China);陶瓷拼音Táocí;陶瓷是以天然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等工业,同属于“”的范畴。陶瓷的主要产区为彭城镇、、、高安、丰城、萍乡、黎川、佛山、、、淄博、唐山、北流等地。此外景德镇是我国“”。
说到陶瓷材料,难免将陶与瓷分开来谈,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
器两个种类的合称。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黑陶、白陶、红陶、灰陶和黄陶等,红陶、灰陶和黑陶等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陶土为原料,铁质陶土在氧化气氛下呈红色,还原气氛下呈灰色或黑色。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所以在很多艺术家创作陶瓷艺术品时会着重突出陶或瓷的质感所带给欣赏者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因此,创作前对两种不同材料的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古代,经过近千年的陶瓷文化及工艺的发展,陶瓷器物发展了很多不约而成的纹理与纹饰。
陶瓷和合如意图
清代瓷器纹样。如意,僧具之一,讲经时多用之。《释家要览》载:“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执之,状如云叶”。民间则作为玩赏的吉祥物。
象征“和合如意”。
《》载:“昔有贫土,多阴德,遇道士赠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因即名之也。”瓷器上绘荷花(和)、盒子(合)、灵芝(如意),象征“和合如意”。
陶瓷金玉满堂图
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极多。《》:“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后又将金玉满堂称富有才学之人。《》载:“王长史(王濛)谓林公(支遁),真长(刘惔)可为金玉满堂”。因鱼与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绘金鱼来比喻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图
陶瓷独占鳌头图
瓷器纹饰。鳌鱼,传说中的海大龟()。一说形似龙,好吞火,故立屋脊。亦名蛮蛤,好风雨,背负蓬莱之山于海中。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有巨鳌,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载:“座主登庸归凤阁,
门生批诏立鳌头。”后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以康熙制品为精。
瓷器装饰题材。清康熙时颇为流行。内容有“祝寿”、“”、“”、“万寿无疆”、“寿桃”、“双螭捧寿”、“莲花八宝托寿”等。有的碗、盘饰有用一百个不同字形的寿字组成的“百寿纹”。此外,有的壶全器作寿字形,寓之意。
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陶瓷海水纹
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宋代。海水布局为形式,多为八至十圈,中心为海螺纹或饰一朵花。各窑均有,而风格不同。
海龙纹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画面为游龙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斗彩海龙纹龙身用青花勾勒,填以黄彩,行云与海水均以青花和绿彩组成,浪涛则不施彩,显出浪涛天的气势。
陶瓷梧桐图
清代瓷器纹样之一据说系瓷制艺人根据唐人《》的诗意,将“江西八景”中章江门和滕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又以“梧桐引得凤凰来”的佳句,称此图为“梧桐”。画面景、物、人皆备,宛如一幅江南渔、樵、耕、读山水风俗画,边缘饰织锦图案,辅以串珠装饰,中间饰象征的“八宝”纹样。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繁而不乱。
陶瓷婴戏纹
瓷器上装饰的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绘一肩负莲杖、手挽飘带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均有婴戏纹产品。装饰方法为刻划、印花、绘画等。图案有童子戏花、双婴划船、骑竹马、抽陀螺、钓鱼、玩鸟、蹴鞠、赶鸭、放鹌鹑、攀树折花等,笔划简练流畅,构图生动活泼。明清时很流行。
陶瓷眼前见喜图
瓷器装饰题材。盛行于清代。画面以动、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谐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绘梧桐、喜鹊,称“同喜”。绘喜笑颜开的四个童子,称“四喜人”。绘一豹、一喜鹊,称“报喜”。绘二喜鹊、一铜钱,称“喜在眼前”。绘二童子笑脸相对,称“喜相逢”。绘梅花梢上落一喜鹊,称“喜上眉梢”。绘一灌獾、一喜鹊,称“欢喜天地”。绘一喜蛛下垂,称“喜从天降”。绘两只喜鹊,称“双喜”。
陶瓷福禄寿图
装饰题材。画面绘、鹿桃或松、鹤、寿星老人等内容。蝠、鹿音同“富”、“禄”,分别代表富贵和高官厚禄,松、鹤、寿桃、寿星均寓有之意。此图又称“三星”。瓷器上装饰此图,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表达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陶瓷缠枝纹
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婉转流动,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陶瓷饕餮纹
又名兽面纹。是一种神话动物,面部兼有、羊、虎、熊等动物的特征,狰狞恐怖。以《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的记载而名。明清瓷鼎、瓷炉上见有仿商周铜器的饕餮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绘等多种。
陶瓷羲之爱鹅图
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之一。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为了掌握书法技巧,养成了“爱鹅”的癖好。他从鹅行水的动作中悟出了用笔的方法。曾以书写一部《》的代价换取了山阴道士所养的鹅。后世因有羲之爱鹅之说。明成化斗彩高士杯上的羲之爱鹅图,王羲之头、手及下身衣着均为青花,上身衣服轮廓内填以矾红。僮儿手捧图书,除衣服填成水绿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为赭色,轮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点、坡石、草竹均以青花为主,或填加相应的色彩。构图十分精美。
陶瓷麒麟送子图
瓷器纹饰。古时将麒麟视作祥瑞、稀有之物,用“凤毛麟角”形容罕见而珍贵的事物。清人祝贺亲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画麒麟送子图或寓“早生贵子”、“福增贵子”之意。
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有气窑、电窑(加热方法)等。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在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陶瓷按用途分
1、:如、、,坛、盆、罐、盘、碟、碗等。
青花骨瓷四头文具斗彩荷花
2、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等。
3、: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又分以下6各方面:
①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卫生洁具等;
②化工(化学)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③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④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等。
陶瓷按材料分
(brickware or terra-cotta), 细陶 (potttery), (stone Ware),半瓷器 (semi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以之制造砖瓦,如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陶器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白色,也有有色的。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所以坯体增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但精陶的和冲击强度比瓷器.炻器要小,同时它的釉比上述制品的釉要软,当它的釉层损坏时,多孔的坯体即容易沾污,而影响卫生。
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目的是减少收缩,避免废品。这种坯料多应用于大型和厚胎制品(如浴盆,太的盥洗盆等)。
在我国古籍上称“”,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比之搪陶具有更大的销售量。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soft porcelain) 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至于熔块瓷 (F
陶瓷生活用品
ritted porcelain) 与骨灰磁 (bone 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英国是骨灰瓷的著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
《定窟鱼耳炉》
,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汉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摩娑这些与实物逼真无二的作品,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陶瓷秦兵马俑
,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着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它尽管是一个军阵,但它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形象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
陶瓷唐三彩
“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宋代陶瓷艺术的俊丽清新,正是那个时代审美习尚、哲学观念的反映,明清时期的斑斓与柔丽,是社会生活与审美观念使然(熊廖《陶瓷美学与的审美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观念、生活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汉族文化史。
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
陶瓷与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特征,
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知道,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陶瓷与书法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
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在《》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在《》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则情多怫郁,书《》则意涉瑰奇,《》则怡怪虚无,《》又纵横争折。暨乎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补充一下,还有,厚度不到1毫米,做工非常精细,小巧玲珑深受多数人的喜爱。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
作为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我国瓷砖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出口总额第一却是意大利,这说明我们重量不重质,产品仍然停留在低端供应。外国人很不理解,中国人在海外营销为什么不创自己的品牌,而是追求极低的利润?我们倒也需要坦然面对,或许这就是发展的必经过程,毕竟中国建筑陶瓷产品走出国门时间还短,日本、韩国、德国也同样经历过一段从劣到优、从制造到创造、从低档品到品牌产品的历程。
陶瓷出口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关停的比率不超过10%,是正常水平。行业现状,但问题仍旧摆在眼前,从现状中突围而出,需找到之路。
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做好后备市场的储备、调节工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只有把问题足够重视,方法才有实行的可能性,陶瓷企业或许可以按图索骥。
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9.14%-29.41%的反倾销税率,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追根究底,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是源自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事先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做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损害或国外市场指控。
2013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赋予陶瓷行业新的发展旅程,陶瓷行业又将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经历了2012年的迷茫与探索,相信陶瓷行业在2013会有一个新的面貌,下面来看看专业人士对2013年陶瓷行业发展的展望。
陶瓷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陶瓷成本利润
当前我国陶瓷产业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受资源型原材料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再加上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卖场费用等,陶瓷产业的利润都在不断的被压缩,也让陶瓷卫浴企业的生存面临挑战,发展遭遇瓶颈。
陶瓷前景预测
据《年中国陶瓷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陶瓷产业的低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加上用工荒、薪酬福利的快速上涨,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之下,创新不足导致我国大多数的陶卫企业处于产业底层,加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追赶,让我国陶卫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之路。总之,我国陶瓷产业面对陶瓷产业低成本优势的消失,要尽快的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市场的必然趋势。
陶瓷产业作为生产成本较低的产业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因素导致陶瓷企业面临挑战,前路坎坷。但是陶瓷企业应该振作起来,积极探索,寻求创新型人才创造出新型的陶瓷产业,寻找到一条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道路。
陶瓷专业名词
陶瓷釉下五彩
湖南首创于清末的传统名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在清代就赢得的良好评价,初烧制十几年期间就多次获国际大奖,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的基础颜料是用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与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配制而成,材料本身就不含铅毒,这种颜料不需要釉上颜料那样采用含铅很高的熔剂辅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而是在℃高温烧炼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熔融状态的坯釉互相粘合着,覆盖的釉层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耐磨损、永保花色清晰、鲜艳、明亮。所以,醴陵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陶瓷。色料品种繁多,其色泽极为丰富,几乎涵盖所有色系。色彩效果五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画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装饰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
瓷器釉彩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器系用钴料在素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永不掉色,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青花瓷普遍的是白底蓝花瓷器,发展至后来,也包括了蓝底白花瓷器。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例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陶瓷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也叫“”,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鸳鸯、、、花草等。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和各色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陶瓷颜色釉
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釉料中加入不
《定窟孩儿枕》
同的金属氧化物为,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1300℃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左右),若以1250℃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 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无光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
《钧窟玫瑰紫釉盆托》
釉面,必须经过1250℃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均红、玫瑰紫、、、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 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茶叶末、、、、龙泉釉、 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 &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陶瓷综合彩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奇斗艳,丰富了陶瓷的。
陶瓷玲珑瓷
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
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 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 “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陶瓷中英术语
陶瓷术语中英语翻译对照
Ceramic Material
白云土 dolomite
长石feldspar
petunse, petuntse, petuntze
陶艺家邓利青花作品
瓷漆enamel paint, enamel
kaolin, china clay
硅石,silica, SiO2
堇青石cordierite
莫来石,红柱石andalusite
泥果,坯体clay body
石灰,生石灰,氧化钙lime, calcium oxide, CaO
氧化锡tin oxide
原材料raw material
皂石,块滑石steatite
其它 Others
斑点 speck
半透明 translucence, translucency, translucent
不渗透的 nonporous
不透明的 opaque
单色的 monochrome
多色的 polychrome
高白 high white, Gaobai
工艺品 artware
鬼工,鬼爷神工 demon’s work, kuei kung
建白材料 construction/building material
景德镇 Jingdexhen, Ching-te-chen
景泰蓝 cloisonné
绝缘子 insulator
考古学 archaeology
可塑的 plastic
流变学 rheology
琉璃瓦 glazed tile
模型、模特 model
模子 mould
耐热 heat-proof
配方 formula
盆栽 bonsai
漆器 lacquer work
秦始皇陵兵马俑 life-size terra-cotta soldiers and horses in Chin tomb
青铜器 bronze work
人类学 antropology
渗透的 porous
手印,指印 finger mark
首饰盒 jewel case
silk screen printing
四面体 tetrahedral
搪瓷,珐琅 enamel
陶瓷的 ceramic
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家 ceramist
陶工 potter
瓦 tile 碗 bowl
sanitary ware
温度 temperature
硬度 hardness
釉工 glazier
圆块,雕球,瘤 knob
Epicteus(活动于520-500 BC)古希腊陶工兼画家
He Chaozhong() Chinese ceramist in Ming Dynasty,中国明代陶
Wedgwood()英国著名陶瓷工匠和制造商
希腊古瓮颂’Ode on a Crecian Urn’英国诗人 Keats()的名诗,惊叹古
希腊陶器之精美
陶瓷类型 Types of Pottery
碧玉细炻器 jasper
薄胎瓷 thin china
彩陶器,釉陶 faience
陈设瓷,摆设瓷 display china
瓷 porcelain, china (China ‘中国’来自’Chin’’秦’,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同一单词)
赤陶 terracotta, terracotta, red earthenware
精陶 delft
德化陶瓷 Te-hua porcelain, Dehua pottery
高温陶瓷 refractory china
工业陶瓷 industrial ceramics
工艺瓷,美术瓷,艺术瓷 art porcelain, art and craft china, art pottery, artistic china
骨瓷 bone china
官瓷 mandarin porcelain
光瓷 lusterware
黑色陶器 basalt
裂变瓷 crack porcelain
裂纹瓷 crazed china
米色陶器 creamware
青瓷 celadon
青花瓷 bule and white porcelain
轻质瓷、轻瓷 light china
日用瓷 household china, table ware
软瓷 soft porcelain
杀菌陶瓷 antiseptic pottery
绳纹陶器 Jomon pottery
施釉陶器 slipware
炻瓷 stoneware
素彩瓷 plain porcelain
陶 earthenware
陶瓷 pottery
无釉陶、陶瓷素烧坯 biscuit, unglazed ware
锡釉陶 majolica
细瓷 fine china
硬瓷 hard porcelain
赭色陶器 terra sigillata
紫砂 purple granulated, purple sand, terra-cotta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凹雕 intaglio
标记 marking
化 vitrify
车削 turning
成型 forming
冲压花 repousse
瓷土加工 clay processing
雕刻 carving
隔焰窑 muffle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硅氧键 silicon-oxygen bond
技艺 technique, craft
间断窑 intermittent kiln
浇铸 casting
拉毛 sgraffito
连续窑 continuous kiln
镂雕、镂空 piercing
辘轳车 jigger
泥釉彩饰法 trailing
碾磨 grinding
burnishing, polishing
嵌入 inlay
切刻 incising
筛子 sieve
烧制 firing
陶瓷科技 ceramics
陶轮 potter’s wheel
贴花、嵌花 appliqué, decal
凸雕,底切,拉底,底部掏槽 undercut
细裂纹 craze
性能 property
压印 impressing
釉上彩 overglazed color figure
釉下彩 underglazed color figure
预加工 pre-processing
粘性,粘滞性 viscosity, stiffness
转模片 jiggered piece
转印 transfer print
装饰 décor, decoration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瓷涂层是什么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