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证券全东吴证券12位客户号号是多少?

香港股市IPO规模将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全景证券频道
香港股市IPO规模将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
发布时间:
吴心韬;黄淑慧
&&&&国际会计和咨询服务公司安永21日发布的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称,2010年全球IPO融资总额或超过3000亿美元,刷新2007年创下的295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1至11月,香港联合交易所IPO融资总额达512.9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4500亿港元。这意味着,香港股市IPO规模将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  报告称,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IPO数量预计达322宗,为全球第一。深交所和上交所今年融资总额预计达4840亿元,将创历史新高,明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上海国际板有机会在明年推出,大型跨国公司有望成为首批上市公司。  安永中国华北地区主管合伙人曾鹏森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1至11月,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区今年共有442宗IPO,占全球IPO总数量的37%,募资总额为1179亿美元,占全球46%。大中华区股市无论在上市宗数和融资总额上都居世界第一。其中,香港联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占据全球融资总额前四席当中的三席。  曾鹏森表示,1至11月,位居全球IPO融资规模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友邦保险和通用汽车公司。前10大IPO企业融资总额达942.60亿美元,占全球IPO总额的37%,其中金融机构占5席。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除全年IPO募资总额,香港联交所今年创下另一个纪录,即香港联交所四季度IPO融资额达2900亿港元,为全球单季融资规模之最。  报告预计,明年,中国内地企业仍是在香港联交所IPO的主力,主要是因为H股估值上升吸引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将有更多来自广东和福建的民营企业赴港上市。  报告认为,国际板推出能为A股投资者提供购买海外优质企业权益的投资机会。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明年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吴心韬&黄淑慧)
文档附件:
&我要发表评论
会员代号:
用户密码:
匿名发表:
? (12-22 08:15)
? (12-22 08:13)
? (12-22 07:59)
? (12-22 04:46)
? (12-21 17:36)
? (12-21 16:29)
? (12-21 13:40)
? (12-21 13:32)
? (12-21 10:09)
? (12-21 09:56)
全景网特色内容
&48小时博客热贴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中信证券:全员涨薪30%,&22位董监高人均薪酬284万?
中信证券全员涨薪30%调查:22位董监高人均薪酬284万
19:02:37&来源:&时代周报&作者:&盛潇岚
每逢岁末年初,加薪与年终奖便是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牛市行情及天量交易,让券商股成为最大受益者。最新的2014年12月份经营数据显示,20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219.69亿元,同比增长181.93%;实现净利润82.60亿元,同比增长了1135.41%。
  “带头大哥”中信证券的薪资水平一直备受市场和媒体关注。1月初,有传言称,中信证券集体涨薪30%传言引发券商行业的集体猜想。事实果真如此吗?是否会有更多的券商机构跟进?
  针对上述问题,时代周报走访调查了包括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多家一线券商机构去解开券商薪酬的秘密。
  全员涨薪30%?
  对于全员涨薪30%的传言,中信证券投行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是不是集体涨薪我不确定,因为每个人的薪水涨幅只有自己能看得到,有一些业务部门员工会有较大的涨幅,但也有涨幅较小或者没有涨的,各个部门和级别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估计平均下来30%还是有可能的。”
  那么其他券商是否有薪酬普涨的情况?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券商人士,不仅绝大部分都表示没有涨薪,而且认为中信证券的情况不具代表性。
  申银万国一位债券投资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暂时没有听说哪家券商集体涨薪,但是,目前业内只有中信和中金两家是按照外资的方式发薪酬,而其他的券商主要还是看年终奖能发多少。”
  “带头大哥”中信证券的涨薪,外界看着热闹,但似乎并没有带来全行业的涨薪潮。
  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曾称,“华泰证券的投行级别在D级及以下实现了涨薪,低级别员工的工资翻倍。”但是,华泰证券一位销售交易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听说投行有一些人涨薪,但我们部门目前好像还没有。”
  国泰君安的情况也类似,其研究所一位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研究所有不少人加薪了,但应该不是全体加薪,而且每个人的涨幅都是不一样的,平均多高没有具体数字。”
  此外,针对中信薪酬体制对比外资与其他券商不同的说法,上述中信证券投行部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工资构成是一样的,都是基本工资加奖金的模式,基本工资可能比其他券商高一点,但与第一梯队的券商是差不多的,也要看年终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中信证券第一次传出加薪传言。资料显示,2010年6月份,有消息指出,中信证券将给部分员工加薪50%—70%,预计相关员工的底薪会有大幅度提高,而奖金水平则有所降低,加薪的对象主要是投行部门员工,其他部门略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曾表示,券商的薪酬分配情况其实是多数上市公司都面临的股东利益和收入增长的关系权衡问题,为了吸引人才促进发展而涨薪无可厚非,但股东利益和员工薪酬也要有个平衡,尤其是券商股为国有股,不可厚此薄彼,公司内部不同级别员工的薪酬也要均衡,才能最终达到良性结果。
  中信高管薪酬排第一
  实际上,中信证券的薪资在业内一直较有竞争力。根据《&证&券日报》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中信证券的平均待遇均是上市券商中第一名,2011年为49.8万元,2012年为43.5万元,2013年为39.8万元,平均待遇水平虽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不过仍然位于20家券商中第一位,2013年待遇水平高于第二名海通证券的35.8万元。
  不仅普通员工的薪资水平在业内排行榜首,中信证券的高管薪酬各方面指标均位居第一。
  由于目前券商2014年年报尚未披露,时代周报记者以2013年年报数据统计,除最新上市的国信证券外,19家上市券商中,支付给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共计4.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6260万元位居榜首,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列二三,分别是4080万元和3990万元。
  实际薪酬涨幅最大的券商同样是中信证券,同比增长达71.7%,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方正证券和兴业证券,涨幅为68.47%和68.30%。此外,除了东吴证券、山西证券及西部证券外,其余16家上市券商2013年董监高的薪酬均比去年有所提升。
  以人均来说,中信证券再次拔得头筹,以Wind资讯披露的有薪资数据的22位董监高计算,人均薪酬高达284.55万元。而此前德勤的报告指出,仅以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以及财务负责人和合规总监的平均薪酬来看,中信证券以488.43万元居首。紧随其后的是宏源证券,上述平均薪酬为253.66万元。
  其中,超过500万年薪的高管有4位,且均出现大幅上涨。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2013年的年薪为583.43万元,总经理程博明年薪为576.73万元,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威年薪为796.97万元,而中信证券副董事长、中信国际董事长殷可,2013年薪酬为1270.86万港元,已连续三年蝉联上市券商高管薪酬榜首。
  此外,据《投资时报》此前统计的2013年券商高管薪酬榜中,纳入统计的397位券商高管平均薪酬为117万元。中信证券的高管包揽前5名,且榜单前20名中有9人上榜;其次是广发证券,前20名有4人上榜。
  IPO引爆券业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牛市来临,受访的多位券商人士普遍对今年的年终奖抱有较高期望,认为,“一般行情好的时候年终奖会比较丰厚。”其实,行情有多好从最新发布的上述券商12月份月度经营数据便可见一斑。
  截至1月12日,20家上市券商悉数公布2014年12月份经营业绩,共实现营业收入219.69亿元,同比增长181.93%;实现净利润82.60亿元,同比增长了1135.41%(月度同比数据均不包含国信证券)。若将12个月月报简单加总,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95.33亿元,同比增长27.14%;净利润达到440.69亿元,同比增长64.20%(年度同比数据包含国信证券)。
  对于2014年12月份券商业绩大增,开源证券分析师张月慧在研报中指出,“从全年来看,IPO开闸为投行业务贡献增量收入明显。加上年末行情启动后市场成交量一直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做多情绪升温助推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激增超万亿,并进一步增加进场资金。虽然年内行业平均佣金有所下调,但由于交易量的上升及信用交易业务的高佣金率,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仍然有较大增幅。”
  从上市券商内部个体来看,2014年12月业绩分化较大。20家上市券商中,招商证券、国海证券同比有所下滑,其余各家同比普遍暴增。从环比数据来看,上市券商分化较大,华泰、广发、光大、国元、山西、方正等券商收入和利润环比均暴增(其中华泰证券单月利润达9.9亿元,环比增长250%);中信、海通等龙头券商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因成本率上升导致净利润仅实现个位数增长;西南、国海、西部等中小券商因成本率大幅上升导致利润环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国金证券分析师贺立在其研报中指出,“2014年12月单月收入环比增长符合预期,净利润环比增长略低于预期。此前我们判断12月份单月环比净利润增速在50%左右(市场可能相对更乐观一些),实际数据略低于我们预期,主要是由于招商证券等个别券商业绩出现异常以及部分券商年末费用、奖金等计提所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084|回复: 5
今天的证券股是怎么回事,全破位了!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105 小时
马上注册海风会员,享受更多便捷服务!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有点莫名其妙啊!有知道的大人吗?
[ 本帖最后由 lx7999 于
15:40 编辑 ]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1 小时
确实有点杯具。。。
&&&&&&&&&&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1 小时
熊市来了:lol& &yy啊
&&&&&&&&&&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我手上的也杯具了:funk:
&&&&&&&&&&
现金19124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0 小时
大家都下了,你不下?可能不?
&&&&&&&&&&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39 小时
不破不立啊。看好之前的一哥,776;P ;P
&&&&&&&&&&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6月17日周三,午后央企改革概念爆发,现涨停潮,中粮屯河、中粮生化、中粮地产等9只个股涨停。  消息面  消息称国企改革四个顶层设计方案将出  从接近国资委人士处获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关于央企分类、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四个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曾参与过中央深改组关于国企改革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对上述四个方案内容进行了政策设想。  央企分类:两分法或成“隐性三分法”  关于央企分类,此前有报道称最终版意见可能由初稿的三类(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商业竞争类)变成两类,即商业类和公益类。  曾向国资委提出过央企“三分法”方案的黄群慧表示,“两分法”将特定功能类和商业竞争类合并为商业类,但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三分法”:其中商业1类就是此前的商业竞争类,包括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央企;商业2类企业是指主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或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经营专营业务、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央企,也就是之前“三分法”中的特定功能类央企。  黄群慧认为,“两分法”有利于特定功能类央企走出去,避免国际上使用“竞争性中立”来挤压这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空间,同时有助于推动国企更好地向西方经济体制看齐,彰显推动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决心。  但他担忧的是,特定功能性国企事实上达不到国际上公认的商业性国企行为规范,如果方案骤然将绝大多数国企冠以商业类国企之名,恐怕难以被国际所认可。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层三类全覆盖  黄群慧表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案的目的在于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他的政策建议是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形成“三层三类全覆盖”的国资管理体制。  所谓“三层三类”是指以国资委为最上面的第一层,第二层是国资委管理下的多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第三层则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控制的各类国企。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以实业投资为核心职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商业竞争类企业为主要控股对象,以持股管理为核心职能。  黄群慧称,在上述新体制下,对国企所有权将由国资委转移至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对不同类别企业的管理权限也将有所不同:对商业竞争类国企,国资委只需要履行与“管资本”密切相关的公司章程、审计、信息披露、派出董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等七项职能,而对其他类别国企,则相应增加国资委的管理职能。  “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在未来的3到5年,国资委要向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过渡,使后者成为一个单纯的政策制定者,而股权所有者则是第二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黄群慧介绍,“全覆盖”是指上述管理体制不仅包括现有的国资委旗下的国企,还应包括不在此列的金融类企业、文化类企业,以及各部委旗下的企业。  国企混改:上市是重要途径  黄群慧参与了此前由中央深改组组织的国企改革调研,国企混改状况是调研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黄群慧认为,上市是目前通过规范的程序来防止国资流失的唯一途径。“只有上市,才能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机制。‘进场属常态、协议属例外’,我们应当设立‘例外清单’,尽量不要通过协议转让来操作(混改),一定要通过上市公司的层面来推动混改。”  此外,黄群慧认为在国企混改中还应建立相应的改革创新容错机制,对于依法推进改革、未谋取私利但未达到改革目标的企业和个人免除责任;建立民主保障机制,通过职代会等民主方式监督国资流失、利益输送等现象。  员工持股:激励相容、增量分享、长期激励  黄群慧认为,中国国企的员工持股一直缺乏统一的制度顶层设计,因而造成了与其他制度不兼容的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因员工持股计划而难以上市;而员工在公司上市后短期内的减持行为则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规范不到位的员工持股也存在着国资流失的可能性。  黄群慧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首先应坚持“激励相容”原则,要在股票价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得当,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捆绑在一起。  其次要坚持“增量分享”原则,不应拿原有的国资存量与员工分享,应鼓励将企业增量效益、明确是由员工努力创造出来的企业超额收益用作分享,避免国资流失。  最后,黄群慧强调员工持股要坚持“长期激励”原则,他认为,证监会最新规定的“每期员工持股期限不低于12个月”的期限大大短于其他国家,应予适当延长。“只有坚持长期导向原则,才可能发挥这一制度对员工的组织承诺,也才可能为国企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增值收益。”[PAGE@默认页1]       12日,中国重工(601989)、长江电力(600900)因拟披露重大事项临时停牌。当天,央企改革主题表现活跃,中国船舶(600150)、中粮地产(000031)、新兴铸管(000778)等多只个股涨停。业内人士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相关文件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有望在一两个月内下发。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发布后,央企改革将全面铺开。由于首批6家改革试点央企的政策优势,旗下上市公司将持续受益于改革红利。  央企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去年7月国资委宣布6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以来,时间已过去近一年,改革推进的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其中,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提法由2014年的“推进”升格为“加快”。5月18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  虽然目前6家试点央企尚未公布具体改革方案,但相关上市公司公告中已露端倪。2月5日,中国医药(600056)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药股份(600511)、天坛生物(600161)和现代制药均发布公告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国药股份、国药一致(000028)被纳入中国医药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月6日,北新建材(000786)、中国玻纤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方案已获批,两家公司均被纳入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首批试点实施单位,同时获批的还有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央企改革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顶层设计方案公布之后,央企改革将全面铺开。由于6家央企试点集团在政策上的优势,旗下上市公司将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  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一年来,6家试点央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受到市场关注,股价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6月以来,中粮地产、国投新集(601918)、新兴铸管、中成股份(000151)等涨幅超过40%,凸显国企改革主题对于市场资金的吸引力。  国联证券报告指出,目前试点央企相关A股上市公司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选为央企集团内部试点的,如国药股份、国药一致、中国巨石(600176)、北新建材,市场对它们的改革预期最为强烈,投资机会较大;一类是已经或预期发生相关并购重组的,如*ST中鲁、中纺投资(600061)、中粮屯河(600737);还有一类就是尚未改革,未来可以预期相关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带来的投资机会。  安信证券认为,从具体操作来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核心在于集团优质资产的整合、注入。一旦集团旗下某家上市公司被选择作为资产整合的平台,该公司的资产和市值将有实质性快速增加,未来可关注央企改革中进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相关上市公司。(来源:中国证券报)[PAGE@默认页2]    市场呼唤多日的“慢牛”在本周初露端倪——在上周站上5000点后,市场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的势头,呈现出“进三退二”的慢牛走势。行情换挡之后,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机会呢?从盘面来看,慢牛格局当中,市场风格开始逐渐切换,“改革牛”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国企改革这一慢牛主线逐渐清晰。不过,5000点上,风口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在乐观的同时还需保持一分清醒。  今年以来,A股走势强劲,疯牛迹象渐渐显露。5月中旬,上证指数仅仅用了8个交易日,就从4300点附近狂飙到了5000点附近。强劲的走势让市场步入了癫狂。但市场监管者、机构以及有经验的股民都对此有所担忧,对于慢牛的呼唤也成为市场共识。在突破5000点后,“慢牛”在本周初露端倪,沪指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的势头,呈现出“进三退二”的慢牛走势。机构认为5000点上市场将开始放缓涨势,慢牛行情有望确立。  “进三退二” 慢牛行情初步成形  券商唱多   下半年股市仍有戏  从年初的3234点起步,到昨日收盘上证指数已经站上5100点,年内涨幅已经接近60%。巨大的涨幅之下,后市将如何演绎备受关注。从日前陆续出炉的券商中期策略报告来看,机构仍十分乐观。  去年末,机构对于2015年的市场预测大多在4000点左右,但不到半年沪指就已经冲到5000点,上半年沪指、深成指涨幅超过六成,中小板指涨幅110%,创业板指150%。随着大盘持续上行,券商对目标点位的预测也在逐步抬高。  从目前已发布2015年中期策略报告的各大券商观点来看,已有券商将下半年沪指最高看至6500点。中信证券预计,传统行业权重较大的上证综合指数将围绕5500点中枢震荡,运行区间点。均值回归的规律在传统行业为主的主板作用更明显。中信证券认为创业板代表转型、创新经济,有望跑赢主板,目标4500点。海通证券也看好下半年市场,该机构认为牛市就是泡沫化过程,而这次泡泡将创纪录。对比海外,创业板指代表的主流指数涨幅应在15倍以上。  风起云涌   慢牛主线日渐清晰  上半年,创业板走势一枝独秀,创业板指数的涨幅远超上证指数,其中多只个股的涨幅达到数倍。那么,在下半年的行情当中,谁会引领“牛”途?机构认为,新潮流,新蓝筹将是市场主流。  海通证券指出,牛市个股都有机会,但代表转型的新兴产业是长牛主角,主板是配角,以政策催化的主题方式展现。但同时,蓝筹股的机会也较上半年更明显。其中,国企改革“1 N”顶层设计方案即将出台,将极大推动国企改革进度。密切关注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试点的央企集团,地方国企从壳价值、资产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个角度构建组合投资;上海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陷阱等多重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科创中心、迪士尼、国企改革是上海转型发展的三大抓手,未来催化不断。  招商证券推荐三条思路:第一,下注稳增长措施的升级,标的金融和周期性行业,地产、建材、钢铁、有色、煤炭、机械等。第二,将要拥抱新成长故事的上市公司是一块洼地,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以及商贸零售等消费行业。第三,关注安全垫,包括航空机场、证券、中药生产、纺织制造、计算机软件、输变电设备、电子设备、传媒等。  机会  市场风格转换  寻找央企中下个中车  本周,中国中车挂牌A股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事情。尽管本周该股下跌17%,但中国中车的下跌并没有成为市场下跌的导火线,反而成为了国企改革行情启动的开始。作为国企改革第一股,中国中车的前身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之前涨幅惊人。在此之下,市场开始寻找下一个中国中车。在央企当中,寻宝行情已经开始。  2014年,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成为国企“四项改革”试点企业,其中中粮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批试点企业。而中国节能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成为央企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随后,国企改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瞩目之下,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意外成为国企改革第一股。在市场的追捧之下,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最大涨幅超过5倍,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在巨大涨幅之下,市场开始挖掘下一个中国中车。最近国资委力推央企资产证券化,央企改革相关概念股蠢蠢欲动,市场预期下半年央企改革或将成为下半年牛市的最大看点。  国泰君安对此指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逐步明朗,央企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未来央企改革和整合有望大规模破冰。6月5日深改组通过了两个国企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后,已相继审议通过了4份国企改革相关文件,国企改革再次进入政策密集推动阶段。2015年将是国资国企改革逐步落地的一年,央企整合是其中重要一环。  机会关注:国企体量大、分布广,在改革进程中将产生众多的跨行业投资机会。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未来央企兼并重组将加快进行,投资者可从行业角度挖掘机会。具体来看,建材水泥、钢铁、煤炭、航运、船舶制造等,很有可能被纳入央企合并名单,以期强强联合、参与全球竞争。  机会  炒地图行情再起  地方国企改革火爆  在市场寻找下一个中车的时候,地方版的国企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继上海率先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之后,截至目前,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北京、青海、广东16个省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二级市场上,随着多个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出炉,新一轮炒地图行情也开始上演。  北京: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市深化国资改革推进会,同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此外,改革方案中围绕京津冀发展以及治理北京市“城市病”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其中重点提及要和央企、中关村企业、区县企业互相参股。  机会关注:目前A股市场上受到认可的北京国资概念股包括17只,分别为,中国国贸、大龙地产、有研新材、首旅酒店、北京城建、首开股份、金自天正、中电广通、京能置业、北京城乡、北辰实业、金隅股份、中信银行、金融街、经纬纺机、顺鑫农业、安泰科技。  上海:上海市国企改革目前工作重心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引进国际国内著名战略投资者:上汽集团、上港集团、建工集团、交运集团;非整体上市的集团:大光明集团、纺织集团、锦江航运集团等。  机会关注:上海结构转型方向是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已推出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例,包括上海地产集团的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集团的上实发展;久事公司的强生控股(前述个股近期已停牌重组);城建集团的隧道股份;交运集团的交运股份;建工集团的上海建工;华虹集团的上海贝岭;兰生集团的兰生股份;建材集团的棱光实业等。  广东:广东省国资委规划对于2015年底资产证券化的目标是突破60%,目前只有20%左右,资产证券化空间巨大。目前广东省国资委旗下国有企业共有21家。  机会关注:广新、广晟、广业、广弘旗下上市公司资源相对丰富,资产注入和资源整合的空间较大。机场集团、交通集团、粤海集团、航运集团、水电集团、粤电集团,其集团和上市公司业务较为一致,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的预期较高。  山东:山东的国有资产规模名列前茅,但省内上市国企的资产证券化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后续资产注入与集团整体上市空间大。近期,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计26条。意见指出,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到2020年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基本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出资企业”管理架构。  机会关注:截至去年底,山东共有省属企业23家,资产总额12906亿元。其中涉及上市公司的有:山东钢铁集团(下辖上市公司山东钢铁)、山东黄金集团(山东黄金)、山东商业集团(鲁商置业、银座股份)、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高速、山东路桥)、山东航空集团(山航B)、山东重工集团(潍柴动力、山东重机)、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浪潮信息、浪潮软件)、鲁银投资、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  风险  乐观中留清醒  5000点上留心“地雷”  5000点上的A股,依旧保持着强势的姿态,且市场牛股不断涌现。然而,在诸多机会当中,不少个股的“地雷”也频频出现。对于投资者而言,乐观中还需留有清醒。  当心见光死   中国中车本周下跌17%  本周,中国中车复牌上市,对于该股的表现,停牌前持有的投资者充满了期待。6月8日,中国中车复牌一字涨停。但仅仅一个“一字板后”,该股就遭到了大跌。6月9日,股价从涨停板直线跳水并一度跌停,尾盘才微弱反弹;6月10日,又是奔跌停。昨日该股继续下跌5.44%。本周,中国中车累计跌幅超过了17%。而与4月20日的最高价相比,中国中车的跌幅已超过34%,下跌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小盘题材股。此外,中国中车的H股价跌幅更惨重。昨天,中国中车H股收盘报12.88港元,与4月20日的最高价20.65港元相比,跌幅达37.63%。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车股价暴跌背后,是大量资金的出逃。6月9日当天,中国中车的成交金额高达496.9亿元,创下了A股历史上个股单日最大成交金额;当天换手率7.1%。考虑到公司前两大股东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减持的可能性较小,而这两大股东持有流通股的比例达到54.18%,如果剔除这两大股东,当天实际换手率高达20%。此后三个交易日,中国中车的成交金额也高达320.1亿元、319亿元和308亿元。本周,中国中车的成交金额高达11451亿元,这一金额甚至超过了华夏银行或者中国国航的流通市值。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中车的基本面依然不错,但今年以来最大涨幅已超过5倍,其中主力资金获利丰厚,获利回吐的压力非常大;合并后的中国中车缺少国企改革的后劲,因此,中国中车将迎来阶段性调整。在中国中车的前车之鉴当中,投资者应该当心“见光死”的风险。  当心黑天鹅   金亚科技连遭三跌停  相比中国中车的见光死,还有一类风险也值得投资者警惕。在牛市当中,“黑天鹅”往往成为股价杀手——日前,金亚科技因为涉嫌证券违法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此之下,该股股价连续遭到三个一字跌停。  资料显示,金亚科技曾是创业板明星企业,日以首批挂牌上市企业的身份得到市场关注,是当年“创业板28星宿”之一。如今,28星宿中不少企业逐渐褪去光环,金亚科技更沦为证监会调查对象。在证监会调查结果出炉之前,金亚科技及其实际控制人周旭辉究竟在哪些方面触碰了法律法规尚不得而知。不过据业内猜测,案件可能涉及“借市值管理之名违规操作”。  业内人士指出,在股市一片火爆当中,市场的违法违规现象也开始增加。事实上,证监会对此也加大了执法力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2日表示,证监会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以来,集中部署了四批案件,证监法网行动是证监会组织的专门对市场高度关注的违法违规性行为有针对性的打击行动。在此之下,投资者应该注意相关风险。(来源:成都日报)[PAGE@默认页3]    6月12日午间,中国重工临时停牌,拟披露重大事项。午后开盘后,中国船舶从绿盘瞬间直线拉至涨停。南北车合并之后,国企兼并重组风声渐紧,故事才刚刚开始。  “强强联合”已成央企兼并重组的主基调。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促进强强联合”。而刚刚召开的深改组第13次会议亦强调,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6月10日,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国资国企改革整体方案马上就要出台了,“强强联合”已被写入方案中。而“强强联合”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多个改革模式  南北车合并无疑是国家所倡导“强强联合”的典范,更名为中国中车6月8日复牌,而合并后的人事安排也基本体现了“对等合并”的原则,以实现机构、人员和业务的完全合并。  在中车第一届董事会中,董事长崔殿国曾任中国北车董事长,副董事长郑昌泓、刘化龙均来自南车,总裁奚国华为原中国北车总裁。  “央企重组很少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但南北车不仅上了会,而且每一步进展都要向中央领导汇报,可见中央领导对南北车合并的重视程度,高铁是中国的优势产业,是中国的名片,承载了中国战略。”6月10日,国资委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据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出版的《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统计,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合并之前的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居前两位,其后分别为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和日本川崎。南北车合计销售收入几乎相当于这5家企业的总和。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原来两家互相压价,影响收入和利润,导致研究条件不足,很多研究人员都已经不愿意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  事实上,南北车原本是一家企业,就是曾经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该公司于2000年一分为二,从此南北车成为竞争对手。而南北车的彼此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两家继续把精力放在拿项目上,不仅有利于消除同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有利于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王梦恕称。  而更重要的是,南北车成功合并为央企“强强联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5月29日宣布重组,亦采取了南北车的合并方式。从人事安排上看,中电投和国核技采取了与南北车合并相同的“对等合并”原则,合并后的国电投新班子成员一共10人,来自中电投与国核技的各有5人。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将上述两起合并归类为“行业内横向的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  此外,央企也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加强合作,这也被业界称作是另一种强强联合的模式。比如,中国远洋全资子公司中远散货与中海发展签署《合资协议》,双方在新加坡共同投资成立中国矿运有限公司,中远散货持股51%,中海发展持股49%。  “成熟一家,重组一家”  在中远散货与中海发展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后,市场上对这两家央企合并重组的预期又再次升温,认为这是双方实质性整合的第一步。但中远和中海旗下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均强调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合并的信息。  “此次与中海发展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为了承接淡水河谷的大船和运输任务,这也是中海集团和中远集团之前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延续,双方通过资源共享,有利于应对市场竞争,降低资产负债率,这是正常的商业合作,不应过度解读。”中国远洋董秘郭华伟就合并传闻回应记者。  而据记者了解,中国矿运的成立主要是为淡水河谷从巴西运输铁矿石到中国,中国矿运已与淡水河谷签订了购船协议,购买后者所拥有的4艘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还与淡水河谷签订了长期运输协议,合作期限为20年,期满后可以选择续期5年。  这就可以在保证运量和稳定运价的情况下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中金公司分析师杨鑫预计,中国矿运与淡水河谷签约后,预计每年可以给中海发展带来1亿元稳定盈利。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强强联合的主线,根据想要做的事情,来决定是通过两家企业合并来完成,还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战略联盟来实现,路径虽然有所差别,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上述国资委人士称。  而掌握新技术或先进技术的公司重组传统技术公司,利用传统公司的资本和基础设施优势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央企强强联合中有所体现。  据了解,被合并的中电投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在全国惟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是国家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  “中电投一直以火电为主,核电板块的业务很小,而国核技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但苦于建设能力的薄弱,无法让新技术落地转换为生产力,从二者重组和领导班子的构成可以看出新组建的国电投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一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从国电投董事长王炳华最新表态上便可以得到佐证。他近日透露,中电投和国核技重组后,核电将是国电投最重要的核心业务之一。  “通过专项实施,我国核电行业整体跨进了三代技术水平。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具备了在国内批量建设自主品牌的条件,也具备了与核电强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条件。”王炳华说。  “合”已是央企改革的大方向。管清友认为,央企整合的步伐会比较稳健,“成熟一家,重组一家”,基本保持了一年两家的节奏。(来源:华夏时报)[PAGE@默认页4](来源:东方财富网)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视听说客户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