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城市富裕不富裕为什怎么不看一个人的微博人均GDP而看总GDP,就比如十个人赚100块比一个人赚50块富裕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把人均GDP当成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来看呢、、、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82,317贴子: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把人均GDP当成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来看呢、、、收藏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把人均GDP当成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来看呢,感觉有些城市人均GDP很高,就得瑟了,都把人均GDP当自已人均收入来看了,呵呵感觉自已很富裕了。人均GDP其实是反映不了老百姓的富裕程度的,如果按这样说就是地方政府对他的城市里的人和农村里的人,还有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就连刚出生的小孩都要算人均GDP里面的。你说说连小孩都人均掉了,那这统一的人均的钱又是谁给的呢,好像每个不同的阶级,每个不同的人,人均都一样似的。
你觉得有些城市老拿人均GDP来说事,感觉人均GDP越高就越富裕,呵呵真白痴。就拿安徽芜湖和合肥来说吧,不错,人均GDP很高,呵呵他们那里的老百姓都很富裕了很发达了,但细细的看下他人均收入,很不吻合。老是说苏北有些城市人均GDP不高,就说苏北那里的人不富裕,但仔细看下人均收入,比这个合肥和芜湖还要高,呵呵安徽人就喜欢拿人均GDP说事。在比如说江苏省人均GDP比浙江省还要高,但细细看一下人均收入,呵呵吓住了、、、、
嘘小声点。。等他们明白的时候。咱浙商就不好混了,污染企业也出不去了。。优惠政策也没有了。。Gdp还是有用的对官员太有用了,涨多少升多少。。
没人把GDP当收入,只是别人聊GDP的时候会突然蹦出来个人问一句“鸡的屁能拿来买东西吗?”,然后这个人又巧舌如簧把这个观点加到别人头上,说别人把GDP当收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回复:看看这就是江苏和安徽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_江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4,859贴子:
回复:看看这就是江苏和安徽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收藏
楼主你说你自己做数据有意思吗?徐州是16762
还有芜湖呢?怎么不发?可以不改数据吗?
我是在徐州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的,这里江苏的每个城市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的
芜湖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找到数据,就没有发,不好意思
江苏只有虚构的GDP,要真看人均皖楠不比苏楠差多少。但是皖北要比苏北高的要多。这点楼主为何不比较?
马鞍山是23159,你又作假
你用2011的数据跟皖南2010的比?你知道皖南的经济增速现在是多少吗?芜湖铜陵的是17%拜托别玩阴好吗?我来告诉你
2011芜湖的人均可支配是201462011铜陵的人均可支配是228132011马鞍山的人均可支配是24023 人均GDP&&&&&&&
铜陵&&&&&&&& 63054&&&&&&&&&&&&&& 马鞍山&&&&&& 62869&& 没错
我们不玩阴的,讲富裕,我们用证据说话,我截屏给你看。。。。。。。。
不好意思,我又查了一遍,没有错,起码政府工作报告上是这样写的,给你网站
那你就可以造假了?
这位兄弟别侮辱人哈,我没有要玩阴的造假什么的,如果我看到安徽那几个城市是你说的数据,我一定会如实写
我这里写的数据全是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准,一个个从政府工作报告里抄下来的,其他的文章没看
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苏吧不给发链接,我截的屏你没看?
我苏的兄弟们!!!!!!!!!!!!!你们跟安徽比个暖蛋啊。和他们是一个档次上的么? 差了多少多少个档次???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眼下正是大步赶超粤之时。
安徽的哥们,你门爱比,麻烦找准对象。。。和旁边的江西 比比就行了~
不是我不给你发链接,是我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找的,你在百度首页打上某某城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行了,你发的截屏不敢妄加评论
那你上我们2010年的数据干嘛?你们却上自己2011的数据?公平吗?
你拿数据来比???比城市比GDP想比随便你比啊! !但是你好意思拿出来比么?
中国13亿人
估计也就你一个人
认为安徽比江苏富了。
&&想比你一人去其他地方比去吧。
擦~~那么多数据你没看到?我不是在拿安徽比,我是在拿区域比,在拿皖江比,OK?究竟怎么样,自己看数据啊~~
我发这个数据不是为了说明江苏富安徽穷,我是想说GDP不如收入重要,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结2010年的,我写的数据都是总结的2010年的,我这给你看看截屏,安徽城市的
安你这么说无论人均,还是人均收入都是政府统计的啊,你们南通还造假小康呢?可信吗?
这位兄弟,gdp的数据是政府统计的,即使有造假我们也不能不信啊,新闻上说的也是根据政府来的啊,我们小市民怎么能知道真实数据,所以我只能发政府给出的数据,因为我自己调查不出来真相。。。。
楼主你发这些没意思的?你在找优越感??要找去上海吧找去,
从数据上看我皖南不比你苏南差多少啊!!!!当然我们是落后于苏南的,这我承认~~~~
我在找优越感??我是徐州的,还是农村的,你看看徐州的数据,我是看到一些安徽人总是发一些人均gdp来和江苏城市比,我觉得人均gdp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可支配收入,就整理了这些数据,想让安徽人和江苏人看清楚gdp,人民有钱了才是王道,别比什么gdp了,那些是政府的
徐州是16762,高吗?我说真是数据
皖南铜陵~~
皖南芜湖~~
镇江全景图~
我知道你也没有恶意,,,理解万岁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指标和消费水平主要看什么?_百度知道
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指标和消费水平主要看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一个季度)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劳务)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作为一个国家,叫作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地区,就叫地区生产总值。
与GDP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指标是GNP,也叫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国内居民(单位)在一个既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值。两者的区别通俗一点解释:GDP包括了境外单位或居民在我国境内创造的价值,却不包括我国单位或居民在境外创造的价值;而GNP正好相反,它包括了我国单位或居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却不包括境外单位或居民在我国境内创造的价值。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中,两者基本上是相等的,而在经济全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经济指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江苏的人均 GDP 已经超越浙江,为什么感觉浙江的富裕程度高出很多?
这几天到大学同学家转了几天,一个在苏州,另一个在浙江台州。在苏州感觉城市乡村都挺富裕,但到台州感受到的完全是壕的感觉了,而台州应该在浙江也就属于中等水平吧,但是感觉豪车遍地,豪车密度比苏南那高好多,我同学开了辆奔驰来接我玩,我开始还觉得是我同学家有钱,结果一路开过去发现奔驰也就街车,而且我同学约来一起玩的中学同学们不是宝马就是奥迪,真是吓到我了,而苏州的同学家条件也不错吧,也就开了家里的本田,是江苏低调浙江高调吗?还是浙江民间富裕程度确实高于江苏?那江苏的人均GDP何以超出了浙江呢?这种差异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还是我看到的刚好是巧合的假象?
按时间排序
119 个回答
南京呆了10年,去年转战杭州,体会较深。南京有钱的少部分人,大多数打工族收入一般,杭州创业者多,打工族收入也比南京高.
浙富于民而苏富于商。
这是因为浙江有很多像我这样给GDP拖后腿的人啊。——————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大。
四个字:藏富于民江苏都是大企业,大公司浙江都是私企,小公司
第一,大多数说买豪车是炫富的人是买不起豪车的。“得不到的才想要嘛~”第二,不要以自己的经济水平去衡量别人的消费水平。“你一年幸苦到头才领了10万元的工资,人家一个月的利润就有100万,于是人家买了辆车,你愤愤不平的说: '真是个暴发户!' ”第三,如何花自己的钱是人家的自由。“沙特土豪60年前还是无产阶级,发现石油后突然就成了资本家。可是你们好像觉得人家就不是暴发户,而一群勤劳刻苦的商人就是暴发户了。孔老二的余毒啊!”第四,在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中一个健全人想的应当是如何提高自己,而不是如何贬低别人。“觉得别人有钱?那自己也努力啊!你自己不行?莫非你要发动一场无产阶级大革命,来个均富均贫?”我就喜欢看你们互开地图炮!哈哈!
江苏的朋友请轻黑我小浙江,谢谢
金华是浙江的吧,义乌还是金华的一部分呢。我家还不是只有摩托车。。
就直接拿钱说事,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在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北京去年的数据还没公布)。可以看到江苏落后浙江五千多块,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就差了一万六。另外一些数据来自胡润去年发布的“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报告”。亿万富豪数量:广东10000,浙江7800,江苏5100。千万富豪数量:广东18万,浙江13.3万,江苏7.9万。综合以上数据很容易得出结论:广东的富人非常多,但是贫富差距大。浙江的富人也很多,而且平均水平高。江苏的富人数量逊于粤浙,平均水平低于浙江高于广东,说明贫富差距小一些。
其实问题很简单啊,这是因为题主恰好有一个家在苏州的同学,恰好这个同学家里又有一辆广本,同时题主又恰好有一个台州的同学,恰好这个同学家里又有一辆奔驰,又恰好台州同学有一帮土豪朋友,个个开奔驰宝马,然后又恰好台州同学带着题主去台州繁华的地方潇洒了一番,看着市中心满地的奔驰宝马,然后题主就认为奔驰宝马在台州已成街车。然后题主又去百度了一下各省人均GDP,发现江苏排在浙江前面,然后题主兴高采烈拿出手机,打开知乎,提出了如此“高逼格”的问题。
两个省的GDP组成不一样。江苏省GDP中国企和外企占大头,浙江省GDP中民营企业占多数。两种感受很正常。
这里是知乎还是中华城市吧?
看了这么多评论,作为一个咋富的浙江穷人,求江苏资助!!!!!!!!!
因为浙江资源少,政策倾斜也不大,所以很多人出去做生意为全国甚至世界贡献了GDP。而且,浙江个体户多,买辆好车可以挂在企业里少交税并且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好像回答和题目不太符合,但是这些确实是我想说的」怎么说呢,说什么炫耀的都一样,谁都会,都想炫耀一把,目前本人感触较深,本人浙江人,在江苏上大学,给我的感觉是,江苏人就在那里一刻不停地向外省的人炫耀自己省份,说经济啊教育啊什么。是各个群体的各种人。然后弄得我的同学,其他省的都挺尴尬的。其次,网上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个段子叫做我们XX省没什么可牛的,然后说到名人这一块,他们怎么样我也不清楚,一个人一个人说,给我一种没有底蕴的感觉。最后说一个趣事儿,11年的时候和父母去西安旅游,在饺子宴上遇到一对江苏的母女,母亲和我们一桌的人说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启东。
于是,浙江人和江苏人开始互喷。。。。。
我要说出这个秘密!我们浙江的惊天秘密!对啊对啊 我们浙江真的很穷 买车是为了充门面 因为没赚几个钱 GDP又是让人完虐的,又想攀比,很无奈的。我们台州人呢 最喜欢吃喝玩乐和攀比 谁让我们乍富呢 不对 我们没有富啊 GDP低啊 都是装得啦 打肿脸充胖子嘛。真相只有一个!大家都卖肾买的车盖的房子啦,你不知道啊,天台宗有一种秘术,可以让人每年长一个肾,喝云雾茶就可以愈合伤口。其实以前吃野生大黄鱼进补的话一年可以长三个肾,结果捕鱼捕得太多把大黄鱼吃没了,所以最近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跟不上趟了。不说了,你们懂得,每年七八月就是割肾的季节,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还会长一茬。因为国外出价往往更高,遍布全球的浙江商人会把肾带到世界各地去割,有时候肾的买家比较壕,会送我们豪车,因为我们台州人喜欢豪车的名声远播。算了 秘密都说出来吧。还有一个为什么杭州房价高的问题。对啊 GDP被苏州完虐 房价更高没道理啊。其实我们用的是黑魔法。我们杭州人呢因为GDP不行,又要改善生活水平,我们和魔鬼做了交易,抬高了房价,西湖也是我们用黑魔法炒出来的名声啦。每年我们要供奉钱塘江水怪,就是大潮的时候,平时还要供奉京杭大运河的河伯,天天唱越剧给他们听,不说了,都是泪。具体操作我一时半会说不清,因为我魔法师级别不够,很多魔法也不清楚。对了,想要增长魔法能力,要靠吃杭州酱鸭啊,片儿川什么的,最有效果的是虎跑泉泡龙井。每年桂花盛开的时节,就是升级的关键时刻,所以杭州满城桂花香就是这个作用。做人呐 享受生活最重要 解个匿名 地域攻击这件事无聊就无聊在 事实从来不重要
不可能有让他们满意的理由。有偏见怎么办,多见识就能治好。爱挑刺的走好不送了您 觉得没有帮助您就自己安静默念 闷声发大财。
去朝鲜平壤和去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简直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农村,但是如果我只去过平壤难道我就可以说:朝鲜建设的灰常好,遍地百货超市。
我是浙江宁波的,前年的时候去苏州玩,我觉得苏州的规划明显比宁波好啊,格局也比宁波的清楚,而且苏州的工业区绝对是比宁波工业区大的,宁波和苏州都不是省会城市,但是苏州的GDP是远高于南京的,甚至高于杭州,是地级市里面最高的市。  但是GDP就是GDP而已了,除了生产总值以外什么都代表不了,因为GDP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比如环境的污染是可以增加GDP的(不是污染的过程,而是指污染的结果及其处理。)城市和城市、省和省之间的比较不能简单粗暴的用GDP来衡量,难道这个盲目的观点还没有把我们的经济建设霍霍够么?  城市和城市之间是有差异的,一来不是通过GDP比较的;二来不是通过”感觉“来比较的,错觉永远是错觉,比如她喜欢我,比如手机震动,感觉永远只是感觉,除非有实践证明了你的感觉是对的。  如果题主只是想通过感觉告诉我们,说浙江人爱炫富,并有意在提问中引导别人向着这个观点出发的话,那我只能说,题主你太坏了,请你不要再对我们有偏见了,炫富的人东南西北都有,有钱人遍地都是,谁见了都不爽,何必打地域炮捏,莫非河南人出门不偷井盖回不了家?  还有如果题主是在农村见到的请你别见怪了:浙江对拆迁户的补偿是很高的(反正我知道的补偿里面都是挺高的)。小农富了买辆车开开挺正常,而且浙江的农村建设是挺好的,题主可以百度 滕头村 。
浙江为何如此多豪车处于浙江太多民营企业,是个人就是老板,钱全部流入老板的口袋,如何可以称为老板,包工程的,承包饭堂的,开饭店的,开衣服店的,开啥啥店的,浙江60~70年代的都不喜欢给别人打工,几十年折腾下来,能出民营老板的几率还是挺大的,再加上攀比心理,坚决不能混的比朋友差,所以,撑场面车子和房子,就能代表面子了,女儿儿子也作为那些人出去面子的代表也非常普遍,给儿子和女儿非常好的物质条件,出去坚决不能给自己丢脸,所以咯,有钱是有钱,面子最重要,谁知道作为暗地里还欠着别人多少钱呢?
因为苏北太穷拉低了外省人对江苏富裕的感受。(ps.我是苏北人)
本来是来看个热闹,看到有些回答中的江苏人已经开始攻击浙江人是“穷人乍富”我就忍不住了。看了全部回答,几乎都是江苏人在明着暗着说自己低调,浙江人高调。我却没看到一个浙江人出来说几句,这到底是谁高调谁低调?回答中很多人说浙江人高调,喜欢露富,这和贴标签没有区别。按照中国人的尿性,哪个地方没有露富的?哪个地方没几个土财主?江苏省内斗久了就喜欢往别人头上扣屎标签。自己搜索 “土豪 婚礼”, 江苏的也不见得少啊。在这种涉及到一点点关于地域讨论的问题上,江苏同学们就亟不可待的开始给自己家乡贴金。说点正题,经济学我不是很擅长,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浙江民营小企业很多,而很多小企业主选择买豪车就是想把车挂在自己企业名下而合理避税罢了。过年走亲戚不止一次听到人说,与其把钱交给XXX,不如自己买辆豪车算了。再来说几个事:题主你看到台州满大街奔驰宝马奥迪,据我所知,大街上多的是50W是上下的ABB,譬如宝马5,奥迪A6,奔驰E级别这样的车,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第一代下海经商的家庭到现在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吧?经营了30多年,买辆50W的车很过分吗?我觉得恰如其分。其实别说ABB了,我个人感觉这几年保时捷卡宴都是街车了好吗?根据我的观察,江苏和浙江最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是相差无几的,但是浙江这几十年来培育的中产阶级数量则远远高于江苏。姑且将这份报告当真,那么言下之意就是每2~3户家庭之中就有一户是小企业主或者个体户,而浙江不仅仅是小企业多,更令人称道的是专业市场多,最典型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其他的还有诸如纺织城,服装城,皮革城等等,都具有规模名列全国前列的市场助阵,市场每年产生的效益,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流入这些个体户口袋中的。一个年交易额在100亿的市场可以产生多少中产阶级?更别说这几年随着网购的兴起,产生的淘宝十亿元村了,这些钱可是实打实全部落入村民口袋的,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些地区的GDP是不如昆山江阴,但是村民收入可以直接秒杀昆山江阴。再说点儿不让人待见的,把浙江的城市细化到县级市,估计江苏也就南京和苏州的房价能将将进入前十,题主所说的台州,房价直逼2万,买辆奔驰宝马的投资到底占他们投资额的多少?浙江的房地产泡沫是大,但是从来不缺消费者,你可以随便去浙江找个村问问,他们村里有多少人在城里买了房。说浙江人买好车是露富的,也许你们真的不了解浙江的有钱人有多少。看到人家买好车就觉得露富的江苏同学,也许江苏还处在买豪车炫富的阶段吧,浙江早已经过了这个炫富段位了,现在浙江土豪时兴钓鱼和移民,喜欢在朋友圈炫出海。下次遇到浙江人不要问人家开什么车,就问,“最近买了什么好鱼竿”。小朋友,技能get了吗?我看你们还需要学习一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_上海人均gdp-牛bb文章网
[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 上海人均gdp
所属栏目:
网友君临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我们举个例子。上海最大的两个代表企业,一个叫上汽集团,一个叫宝钢集团。武汉最大的两个代表企业,恰好一个叫东风集团,一个叫武钢集团。他们俩所做的行业一样,如果是相同岗位的员工,可以拿到的工资是多少呢?具体数目是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2013年,上汽集团销售额是5600亿元,净利润是248亿元,东风集团销售额是4500亿元,净利润105亿元。上汽的销售额是东风的1.24倍,但净利润却是后者的2.36倍。也就是说,在创造相同销售额(GDP)的情况下,上汽集团的利润所得要远远高于后者。再看宝钢和武钢。2013年,宝钢的销售额是1900亿元,利润是58亿元,武钢的销售额是895亿元,利润是4亿元。前者的销售额是后者的2.1倍,利润是后者的14.5倍。这就是差距。其实,在工业结构里面,上海和武汉的组成是基本相似的,都是以国企为主,上海有的石化、港口、基建、百货、电力等创造GDP的企业,武汉大致都有对应的实体。只不过,由于上海国企的管理水平、行业地位等的差异,大部分都是业内的龙头企业,在创造相同人均GDP的情况下,所获得的人均利润远远高于武汉的企业。利润更高的企业,员工收入和福利更好,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吧。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的差异了。上海的GDP中,2013年服务业占比是62%,而同期武汉的服务业占比是48%。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服务业的平均利润率是要高于工业的。因为工业存在存货跌价、库存积压等诸多问题,本来竞争就激烈,一个搞不好就要亏损,注定了是苦逼的命。而服务业大多是不存在这些问题的,最主要的支出只是人力成本,利润空间自然要大得多。尤其是上海作为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在GDP总构成中的比例要比武汉大得多。在金融业这种高大上的行业,利润率之高,显然是武汉这种只能依赖物流贸易来苦哈哈赚钱的区域经济中心所无法想象的。举例来说吧,2013年上海服务业中最赚钱的企业是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利润分别是622亿元和409亿元,武汉服务业中利润最高的是湖北能源和武商集团,利润分别是9.4亿元和4.6亿元。唉,一看就是潘棵 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与武汉创造的同一个GDP中,上海由于产业结构更高级、行业龙头更多,所获得的利润率更高,所以能够提供给从业人员的薪水支出自然就更慷慨了。网友chenqin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人均GDP差不多和”工资“差很多,两者不矛盾,因为题主的观察对象不同。事实上,如果题主看的确实是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工资,两市的差别就远没有你想象得大。从上海统计年鉴2012和武汉统计年鉴2012里可以查到,2011年武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5643元,上海为53402元,两者只相差16%。而且,统计局的在岗职工只包括那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实际上漏掉了大量非正规就业人员和小微企业职工。比如上海统计年鉴2012显示上海2011年共有840万在岗职工,除去农业人口共有838万人,但从人口普查可以算出,上海共有1230万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口,差不多400万人,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根本没有被包括在计算平均工资的范围里面。而在武汉,虽然也出现了在岗职工的漏报,却远没有上海那么严重。比如武汉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武汉有498万在岗职工,除去农业人口还剩352万人,而人口普查的计算得出,武汉非农工作人口为370万人,没有被统计在内的只有18万人左右。而那些没有被统计进去的劳动力,平均来说工资都比较低,那么当两市都把那些没有被统计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口算进去后,两市平均工资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最起码上海不会比武汉高很多。上面说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工资两市其实差不多,而题主所说的工资高一倍,其实不是我在上面计算的这个概念,而应该指的是对于同一个岗位,相同的工作,武汉的工资远低于上海。我们把不同的岗位用教育程度区分开来,假设有这样的排列(手头没有武汉的分教育工资水平,所以不要在意具体数字):一个大专学历以上的白领在武汉赚6000,在上海赚8000一个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办事员在武汉赚3000,在上海赚4000一个初中或小学学历的农民工在武汉赚1500,在上海赚2000但两市的不同教育的人数比例如下:上海大专/本科生:中专/高中生:初中小学生=1:2:7武汉大专/本科生:中专/高中生:初中小学生=2:4:4那么简单计算可知,虽然每个岗位上海都比武汉高33%,可此时两市的平均工资都是3000。在上面为了计算方便我给出了非常夸张的教育结构差异,那么两个城市不同教育的人数比例究竟是怎样?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可以算出:出乎意料:上海的教育水平低于武汉不少,如果算人均教育年限,上海要比武汉低0.4年。如果就算初中以下人口,上海的比例为55.3%,而武汉只有50.9%。相减之后再求比值,能算出在武汉,低端岗位(初中及以下)和中高端岗位(高中以上)的比例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而在上海,低端岗位比例要比中高端岗位多出22%。上表也在情理之中。2012年,上海有990万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1%,这部分外来人口70%仅有初中以下学历,而户籍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只有46%。而武汉只有200万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20%,即便外来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低于武汉户籍人口,对整个城市的教育结构影响也要远小于上海。因此,虽然对于绝大部分岗位来说上海的工资都要高于武汉,但上海的低端岗位占比比武汉高得多,两者加权平均,上海的平均工资也就和武汉没什么区别了。现在距离该问题的回答已经有60个小时,我解除了匿名。这个问题同时是知乎会出现盲目赞同名人现象吗? 的一个小实验,有兴趣的可以去那里看看。网友匿名用户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因为上海各区发展水平很不平均,而人们平常说的“上海”指的是繁华区域,见下表:反过来看武汉,人均GDP最高的青山区也就不到20000美元,刚好是上海静安区的一半(找不到武汉2013的各区数据,所以用的是2012年数据,13年应该有小幅提高,但相对比例应该变化不大)。见下表:所以武汉工资远不如上海就很好理解了,至于是不是差一倍多这我就不知道了。网友易逢尧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我先刷点存在感。@君临 的答案在扯淡,跟利润率有半毛钱关系!一吨面粉本来卖一块,生产出面包卖十块,这个过程是创造了价值的。这样GDP就增加了9块。理一理,人均GDP相同,那么就是说一个武汉人做面包创造的价值和一个上海人炒股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输入一样,我们看输出。企业输出有两个去处:“企业再投资”和“发工资”。就产业结构来讲,武汉大部分制造业,再投资率高,因此用来发工资的钱就少了。而上海人做金融业,再投资率低,因而用来发工资的钱就多,因此上海工资高。综上,和企业再投资率有关,和企业利润率无关。网友Han Hsiao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不请自来。排名第一 @chenqin 的答案有些答非所问。虽然低端岗位多可以推导出低收入人群数量大,但并不能拉低高端职位人群的平均工资水平。虽然低端岗位多可以推导出低收入人群数量大,但并不能拉低高端职位人群的平均工资水平。问题关键在于,为何同样的职位(如软件开发者),收入也相差一截。首先,关于GDP有一个行业内经典的笑话。两个砖家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坨屎。。。A对B说: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给你5000万。为了钱B毫不犹豫地吃了这坨屎,A爽快地给了B一张5000万的支票。他们继续走着,心里却都有了一个疙瘩。A心想,他吃一坨屎,我就给了他5000万,真不值。B心想,我吃了一坨屎,才拿到5000万,真不值。然后,又看到路边一坨屎。。。于是B报复A说: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还给你5000万。见到有弥补损失的机会,A也毫不犹豫的吃了一坨屎。他们仍然走着,却越想越觉得不对,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却每人白白吃了一坨屎。但是一眨眼功夫,它们就创造了一个亿的GDP。以上一段是策神吐槽,小伙伴们别顶过500。--------------------------以下是认真答题--------------------------数据分析:据上海统计局和武汉统计局于2013年通报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显示:维基百科显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武汉(2010) 常住人口:9,785,392万人,而上海(2010) 常住人口:23,019,148万人,两者相差一倍多。另外看看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排序位次 地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全 国18311   1上 海421742北 京408303浙 江297754天 津263595江 苏247766广 东234217福 建212188辽 宁208189山 东1900810内 蒙1869311重 庆1656912湖 北1647213湖 南1600514吉 林1599815黑龙江1590316海 南1573317河 北1519018安 徽1515419山 西1512020江 西1510021宁 夏1456622陕 西1437223四 川1423124河 南1420425广 西1408226新 疆1367027青 海1294828云 南1257829贵 州1108330甘 肃1095431西 藏9739这么看差距更明显了,让人奇怪的问题出现了。总GDP上海多一倍,人口上海多一倍,按理很符合常理。但是为何两地人民的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还能差上这么多?问题提出:人均GDP能够反映人均可支配收入否?实际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高,GDP肯定高;但GDP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一定。GDP有时候会出现悖谬的现象,无法直接等同于财富。首先我们看看两个定义:人均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人均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GDP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感谢chenqin 提供的资料,先看看上海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下面是武汉2011年的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上海市的第三产业非常发达,占到总产值的67.4%,而武汉市的第三产业仅占48.9%。关于产业的具体名目可以在这里找到三大产业。大城市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于人民生活最为相关,而在二线城市除新型工业化潜力地区以外都不高。可以从三大产业的名录中找到你具体的行业来分析当地某行业的发展情况。这下我们大概明白了:一般情况下GDP和收入呈正相关,但是中国的面子工程占了GDP的大头。如果修一栋大楼可以创造100W的GDP,那么把这个大楼拆了重造10次就会有1000W的GDP。作为一个总量指标,GDP常常掩盖其他社会指标状况。因为GDP的分配可能是两极分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的福利状况不但无法得到同步改善,甚至还会下降。举例来说,一块田地是不是每年的农产品的收益都会增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非改良品种或改进方法,这样会在某一年度里增加,但不可能每年增长。但房地产、金融、商业巨头就不同,通过不同的途径融资、银行贷款来扩大再生产,收益也就水涨船高。GDP的增长率就象个收入增长率一样,它是整个社会的平均数,有高收入阶级,也有低收入阶层,而一个高收入人仕往往就平均掉几十个或几百个低收入人员的数字。结论推测:武汉、长沙等城市大兴土木制造GDP数据。-------------------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每过三年都能办一家分公司,但是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收入每年都增加呢,显然不是,可是老板们统计出来的结果,每年的工资支出也会增加10%,为什么呢,增加的部分是给了公司的高管们,而普通员工的工资却逐年下降或者原地踏步。 汶川地震给百姓福利和社会财富带来巨大损失,但被摧毁的房屋和公路并不会使GDP下降,因为它根本就不计入当年的GDP;相反,由于重建需大量投入,当年GDP反而上升。这便是经济学上所谓的"破窗效应"。破窗效应也称“破窗谬论”,源于经济学家黑兹利特,含义是: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适用于自然灾害,战争等。-----------------GDP的实际作用-----------------在经济发展中,GDP主要有三大作用: (1)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GDP的概念可以看出,GDP总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GDP的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GDP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了解、掌握一国域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经济运行情况直观的数字体现,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分析判断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的根据。 (2)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GDP包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三大产业中又包含了许多行业,支出法GDP反映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规模和结构,所以GDP是研究产业结构、行业发展、需求结构的主要指标,没有GDP指标和核算,就无法反映一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 (3)GDP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GDP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当前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情况调控我国GDP增长的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保障经济运行的稳步性。没有GDP,国家就无法进行经济调控。 -----------------GDP的局限性-----------------(1)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目前GDP难以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一黑色幽默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辖区内出了特大交通事故,有人付出了生命代价,蒙受巨大损失,但该辖区的GDP却因为这一事件而增加了,因为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等都是有偿服务,增加了GDP,但并未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专家曾一度提出过绿色GDP指标,但由于核算基础资料难以取得而无法实施。 (2)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人们砍伐森林、开发矿山制造产品,能为GDP增加做贡献,但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GDP总量之中,这就人为地夸大了经济效益,而不能反映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 (3)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较快增长,社会财富总量增大的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均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以上。网友钱军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本来不想回答的,看到上面的很多回答太不靠谱了,所以说一下。中国的区域GDP的统计是采用生产法统计的。采用生产法统计GDP的特点是会放大生产基地的GDP,而缩减消费中心的GDP.生产法: GDP=(第一产业的总产出-第一产业的总消耗)+(第二产业的总产出-第二产业的总消耗)+(第三产业的总产出-第三产业的总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采用生产法统计GDP, 比如说一家公司的生产中心在苏州,但是其销售和研发在上海。采用生产法统计这家公司所创造的GDP都算在苏州,而实际上这家公司的高薪职位都在上海。如果采用收入法统计GDP则把销售和研发的薪酬部分算到上海,比较公平。生产法统GDP计导致了,天津人均GDP比北京高,苏州无锡人均GDP比上海高的畸形情况。而不是天津,苏州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比北京上海高了网友zong wu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有很多概念是先要弄清楚的1.产出的物质或者服务和财富不是一回事。一只带禽流感的鸡或者一头带传染病的猪是产出是物质,但不是财富。 物质不会消失,财富却会消失。鸡病死了,作为物质的鸡只不过是化为微生物的食物,但作为财富的鸡却消失了。而农户养了这些鸡或者猪,不但没有收入,还是亏损的厉害,对农户来说收入的结果是负数,但是gdp却是增加的,增加值就是病鸡一只,病猪一头,但gdp所创造的财富却消失了,不管鸡当时有没有死都无法到市场去交换了,也就不是财富了。而农民不但没有收入还赔本了。2.收入是财富变化的量化,而财富和gdp不是一回事。某地有一医院和一些村民组成,建了一电镀厂,一部分村民在里面做工,gdp大增,但是排出的废水却让当地的村民中毒. gdp的计算是电镀厂新增产能就是gdp的数值,是不计算村民中毒以及废水带来的损失的,而且村民中毒会增加gdp. 原因很简单,村民中毒了,要看病,看病就增加了gdp。 但是这个医院和村民以及电镀厂构成的社会的新增财富计算却是电镀厂增加的产能 减去 中毒的医疗费用以及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这样下来财富甚至不一定是增加的,村民获得收入不一定能抵消看病和废水污染的损失。有了以上的概念,就可以至少理解一点点gdp的增加并不代表收入或者财富会增加,甚至是gdp的增加和财富以及收入的减少甚至收入是负数同时出现而且不矛盾。网友商容与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原因之第一:GDP有多少是由劳动力产生的。GDP的定义是所有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不很严谨地说,GDP由三种来源创造:(1)从人类历史的第一天开始,积累下来的生产资料,比如机器、厂房、科技成果等;(2)在GDP统计的那个时段内被固化在最终产品与服务中的劳动力,包括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3)在GDP统计的那个时段内被固化在最终产品与服务中的自然资源,比如阳光、风、石油等。看了上面匿名答主的答案,在下查了一下武汉人均GDP第一的青山区的维基百科:建国初因建设武钢的需要,而建立青山区。该区东部空气质量往往低于该市其他区。而该区西部是主要居民区,有着钢城的美誉。青山区因建设武钢而设立,青山区的工业所以基本以重工业为主,主要有钢铁,石化,造船等。青山是武汉最大的移民区,建区之初“土著”不到8万人。那时举全国之力建武钢,五湖四海的人都来了,其中以东北的技术人员最多,鞍钢就达2900多人。50年前武钢投产时,青山区的户籍人口即迅速增长到15万人。重工业本身机械贵重、用工不多的特质,导致它的GDP中,来自(1)的压倒了来自(2)的。假设工资能代表(2)的付出*,那么同样的GDP情况下,(2)的比例越少、工资越少,不用多说。看一下同样工业为主的深圳、苏州和无锡,均完败上海和武汉。(顺便我不知道长沙是怎么回事……)上海人均GDP第一的静安区维基百科:静安区亦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独一无二,成为上海高档宾馆酒店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今,静安区依然是上海市最重要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并是全市公认的“高品位的商业商务区”和“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静安区区内著名地标有:南京西路高档商业娱乐休闲街(包括上海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伊势丹等)。除了房租高企之外**,这样的市区中,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大比例依靠劳动力的服务业,(2)的比例应该大于(1)。这样来看,其人均GDP(以及类似的黄浦区的GDP)适合与江汉、汉阳等市区比较,各高出一倍以上。假设(2)在GDP中的比例各区相同,则人均工资上海两个区两倍于武汉两个区。――这不是重复题主的问题,而是说“题主的人均GDP相近的前提此处不成立,因为最富裕的各两个市区相比,武汉两区人均GDP是上海的一半”。*这里暂且不讨论(2)大于工资的情况,因为本答案的重点不是在研究是武汉企业单位还是上海企业单位剥削职工较多。**见原因二3月24日补充:(1)的所得也有部分以股利分红、专利费、利息等形式进入消费流通,因为题目问的是工资待遇,所以不考虑上述收入。――这点也影响原因二。原因之第二:不平衡的地区之间比较,需要动用购买力平价。不仅仅是不可替代性的本地服务业职位――比如厨师、理发师、服务员、房屋中介等,而是包括了所有在本地生活的职工,都必须从工资中得到本地同等消费贵于他地的补偿,来至少获得与消费低的其他地区的相应购买力,否则大家就会用脚投票(与北漂和农村空巢反向)。用来自安居客的2014年3月(不知道为什么有,还没过完呢?)数据:武汉不限区域:9031元/平米上海不限区域:30538元/平米租金差不找了,按比例差不多来看吧。在店铺租金贵2倍,给厨师打杂服务生包住贵2倍的情况下,小饭馆老板收取的饭钱必然更贵――&吃中饭外卖和没有父母/配偶做好晚饭等在家的小职工要求更高的工资维持恩格尔系数不降――&各种理发师、房屋中介、保险推销、售货员、服饰数码小店老板等等都索取更高费用的时候,各种文员、设计、医生、会计、法律、金融、教师等等必然也要求更高的工资维持购买力――&从本地房地产上涨中赚到钱的企业,以及可转移成本压力的企业因此加薪――&因此同样的(以及貌似同样的)工作在房租贵的城市比在房租便宜的城市工资待遇高――&可是,购买力呢?知乎上有很多对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生活的优缺点的分析,我不再赘述。但我想,貌似同样的工作(职衔)是否真的是同样的工作?该拿同样购买力的工资?以保险推销论,在三四线小城,大概被与做安利的等同视之(如不对请指出,多谢),还需要讲解保险不是骗钱云云;在武汉这样的二线大城,估计人们的接受度比较高,需要的是对产品精通,指出保险产品的回报不如存银行是因为那部分钱是用来给予保障;在上海(其实北京更多),保险经纪的员工可能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组合多家的多种产品,或者牵线寻找国际再保航空航天核电等大型项目。那么问题可以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为什么上海的房价远高于武汉?最初,上海向海外运输更方便,海外工资成本远高于上海――&上海先有工资比较高的、内地没有的工种,本地平均工资上涨――&消费得起更贵重的物品,因此各地(含世界范围)较贵重物品的生产厂家开始向上海投放产品――&需要本地配套销售、簿记、小领导――&更多工作机会投放在较小本地人口上,工资进一步上涨,用工荒――&技术人员和第一代民工进入上海――&重复N遍,而且看样子还没有很快终止的趋势――&到了现在,房价是压在未来上的。未来的投资回报,未来的中小学校教育,未来的安身之处,未来的纽约东京伦敦……PS:如果说上海常住人口计入了大量学历不高的务工人员,其产生的GDP不如其他人员,从而导致上海人均GDP较低――&倘若立刻用机械***取代这些不大产生GDP的务工人员,人均GDP必然增加,但获得同样服务的价格也会上涨(否则机械已经取代低GDP生产人员了),在上海居住的其他人员的购买力下降――&要求增加工资――&到临界点之后企业开始搬离,职工失业或随企业搬迁――&留下的人员获得更高的工资来保持原来的购买力――&很好吗?作为一个主要以中高端服务业(金融、IT、设计等)立足的城市,必然有大量的人口,而这些高端人口需要中端服务业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中端服务业也需要低端服务业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所以我觉得上海值这14653的人均GDP。***我不取用更高产的人员来取代目前的人员,是因为我认为他们的生产效率已经很高效了,再提高生产率只能靠加入更多的机械/数码科技因素来达成(比如ipad点菜云云)。网友方默默Ann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工资只有一千五不可怕,可怕的是就连这一千五的工资都有人抢着干。”――这是昨天朋友给我说的一句话。网友Chiteki Yang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GDP是增加值,应该包含折旧,工资,税收和企业营业盈余。净利润是主营的业务收入减去成本和税收。君临老师说的产值是约等于销售额或者主营业务收入,应该远远大于增加值。同时,应该说净利润只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吧。当然,一般净利润高的企业,产生的工资、税和盈余都会比较多,相应GDP也高,这与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技术水平有根本关系。另外,上海和长三角的民营企业、物流企业比较多,哪怕给外资和国企做配套,哪怕只是传统的纺织业,也是富民的。本人非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对于答案没有好好整理和查阅专有名词,只是略了解过宏观经济学,第一次作答,还请知乎各位老师指教。网友cauchy玉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国企GDP都上交了,发给北京人了网友姬文博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本人虽然不是科研狗,但64个样本就想说明问题,别抖这样的机灵好么?!如果不信,回去好好问问你保研的同学!(连这种讨论都要如此激烈,以后你老板会好好替我教育你的)!正在忙毕业论文,有两个月没来看答案。前不久有个同学在微薄上宣称自己离开了知乎,起先觉得不解,今天才明白一个喷子多过正常人的论坛,逼格只能降档!当然!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那个武汉理工的,问下你哪个学院的?――还有,有个问题想问问下面评论的,我说武汉有很多同学毕业后想留武汉,持反对意见的童鞋帮个忙,来个数据说说话,让我信服?咳咳咳咳…………………………………………………………作为武汉的一分子,不知道以上给赞最高的答案是否武汉人或者在本地生活。虽然不太懂经济学,但题主单从GDP就想述说武汉工资如此之低?!你在逗我么!…………………………………………好了,说正题。其实武汉外来人口不在上海之下,同学作为武汉本地人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你去街道口,你去光谷,你去江汉路,就知道学生多啊!光这么多学生想留在这里工作的就不计其数了,武汉就这么多企业,要解决这么多学生的岗位,要是你,你愿意给高薪?!其次,除了大批学生党,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理解这个词什么意思么?说白了,就是谁想来这儿都很方便。你觉得我断章取义,可以来武汉瞅瞅,如果这么多人又要吃饭,又要住房,还要高薪的工作, 恐怕武汉市zf要倒贴甚至伸手向zy才养的活吧!……………………………………要想了解的更透彻,来武汉我请你吃碗热干面,价格真的比在上海低!网友雷晓冰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去年看了一条新闻:武汉市区正在施工的工地多达11084个,到处在施工,到处在堵车。汉口的两条主干道因为施工全被封了,据说要封两年,可以想象那边该堵成什么样了。到处在拆到处在建,所以我对GDP超上海一点都不感到奇怪。至于收入,不了解经济学,只是我个人觉得以这种方式刷出来的GDP对提高收入水平没什么帮助。网友匿名用户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占坑 有空查一下数据再补充人均GDP应在人均生产要素边际产出和人均劳动边际产出,而后者等于人均工资水平。因此武汉与上海的GDP构成应该存在明显差异,武汉的GDP增长更多的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上海则更多靠人力资本创造财富。-----------------------------------------在中经网查了下数据,可以看到虽然只有09年以前的数据,但在此之前上海的GDP总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都比武汉高上一个档次。当然09年以后可能有某些变化,这个迟点再更。事实上社会的贫富差距可能在加大,但区域间人均收入的差距是在缩小的。我国的地区人均收入存在两个收敛俱乐部,一个是向全国人均收入收敛,另一个是向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上海收敛。因此武汉的工资待遇虽然还不及上海,但差距是在收敛的。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工资的调整是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因此武汉的人均GDP即使快要赶上上海,工资水平的跟进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日后再更。网友轻度对抗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上海户籍人口1400万,常住人口2400万,外来人口1000万,武汉户籍人口820万,户籍人口1000万多点,外来人口不到200万。外来人口创造的GDP很难计算到地区GDP里面。网友彭野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 gdp 还胡乱解释网友北城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武汉的GDP难道不是修路修出来的吗(′???`)网友代悦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GNP才是真正的人均收入,GDP只是产值。产业结构导致收入差异巨大,上海是先进制造业加服务业,整体层次超武汉。举个极端的例子,苹果公司(比如10万人)把所有苹果产品在中国生产,比如1000万中国人生产1000亿美元产品,(人均工资1000美元)全部在中国销售,最后利润100亿美元汇到美国去。那么中国的GDP是1000亿美元,美国GDP是0,因为美国不生产,不统计到美国。但是收入,中国100亿美元,美国也是100亿美元,美国人均收入就远远超过中国人。这个时候,你懂了吧。网友西蒙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粗略地说,gdp相当于收入。收入高,并不代表净利润高,更不代表用于发放工资的总资金高。网友匿名用户对[上海人均gdp]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给出的答复:无锡的人均还比上海高我们说什么了吗...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一个人就是不敢看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