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客体与环境的关系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公共政策时,必须分析不同层面的政策效果。一般而言,政策效果主要包括(
)。A.直接效果 B.间接效果 C.意外效果 D.表面效果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B.行政幅度减少,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C.行政权力分散,行政管理控制增强D.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A.理藩院 B.宣政院 C.噶厦 D.乌思藏都指挥使司3A.滥竽充数 B.刻舟求剑 C.掩耳盗铃 D.守株待兔4A.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缺乏高度的分工和专业化,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系统是一种“衍射型”行政模式B.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高度的分工和专业化,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系统是一种“衍射型”行政模式C.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高度的分工和合作性,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系统是一种“衍射型”行政模式D.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混沌未开的性质,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系统是一种“衍射型”行政模式5A.此时 B.奉上 C.到此为止 D.在此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分​析​系​列​课​件
大小:7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19【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安德森政策主体:官方(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和非官方决策者(政党、利益集团、公民个人、思想库、大众传媒)。 公民参与政策途径:直接,间接,威胁手段,团体力量,舆论,个人知识活动。 大众传媒:借以表达思想意愿,传播信息的舆论工具。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工具;舆论风向标;导向舵;社会信息分配中枢。 思想库:脑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别称,政策决策中十分独特又重要的一环。由专业人员构成,对决策发挥积极作用。(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国际思想库) 社会问题: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说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偏差。客观条件,主观定义,多数人问题,价值判断,发展过程,系统问题。 政策目标群体:受政策影响或制约的对象。政治社会化、传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对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对成本收益,对整体大局,避免受到惩罚,环境条件的变化。 ************************************************************************ 安德森政策主体的划分: &&&&&&&& 政策主体的类别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安德森指出,官方决策者是这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这些人包括国会议员、政府首脑、行政人员和法官,他们所从事的决策活动多少会有所不同。然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人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过程,这些参与者中不仅包括政治党派和利益群体的成员,而且还包括代表个人的普通公民。之所以称他们是非官方参与者,主要是因为不管他们自各种政策场合有多么重要或处于何种主导地位,他们自身通常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利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 其中,官方决策者有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和法院,非官方参与者可以分为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等。 &************************************************************************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 (1)&&&&&& 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2)&&&&&& 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3)&&&&&& 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4)&&&&&&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5)&&&&&& 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 (6)&&&&&&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 大众传媒 &&&&&&&& 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子信息网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它是现代社会最强有力、最直接、最方便的沟通手段,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被视为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各种信息载体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其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大众传媒具有覆盖率高、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冲击力强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制造舆论、沟通思想、传播知识。 &&&&&&&& 大众传媒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中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1)&&&&&& 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2)&&&&&&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它能及时有效地向官方决策者反映社会所需和公众所求,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使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加符合公众的实际需要。 (3)&&&&&&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它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传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宣传力量。借此,官方决策者得以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从而有助于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4)&&&&&& 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社会公众和各种类型利益实体往往需要借助传媒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传媒利用自己有限或抢先获得的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影响利益集团和普通公众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当然,首先获得信息的利益团体或公众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优于那些没有掌握这些信息的其他团体或公众,这种由于信息差异而对政策制定造成不同影响的状况被称为“知识鸿沟”。“知识鸿沟”无疑会介入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社会的知识鸿沟越大,则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的影响力的差异越大。 &************************************************************************ 思想库 &&&&&&&& 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 类型: 1.&&&&&& 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制。 2.&&&&&& 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出资重点支持的项目,二是政府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 3.&&&&&& 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4.&&&&&& 国际思想库:是由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 社会问题 &&&&&&&& 从抽象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 只有一部分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这部分社会问题才转化为政策问题。 &&&&&&&& 社会问题具有如下特征: 1.&&&&&&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即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它的村咋专科及其数量(比例)大小能够被人们认识。客观条件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 2.&&&&&&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即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他们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及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背离。 3.&&&&&& 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认得价值判断不仅在被认定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解决那些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有时还起到阻碍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并不愿意去支持那些要求他们损害或放弃固有信仰和制度的改良计划。 4.&&&&&& 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某个问题只涉及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而一般构不成社会问题。政府应更多的关注那些引起社会普遍反响的问题。 5.&&&&&& 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社会问题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潜到显、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变化过程。 6.&&&&&& 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小范围的社会问题往往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的局部,且这个小范围的社会问题的内部还有可能包含几个更小范围的社会问题。不同范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目标群体+政策认同缘由 &&&&&&&& 政策总是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节,对另一部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指导,这些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对象和目标群体。 &&&&&&&& 目标群体接受或服从某一政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育、传媒等渠道促进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如果这一过程较为成功的话,社会成员就会树立起支持现行社会制度的概念,能够体谅公共政策中的无奈之举。 2.&&&&&& 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服从和接受。在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习惯的因素,掌握改变的幅度,如果能采取渐进方式就最好别搞激进变革。 3.&&&&&& 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 只讲实质合理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必然会走向教条,我们需要的是形式合理基础上的实质合理。如果政策制定不符合法定的程序或者违背法律原则,其被目标群体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4.&&&&&& 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如果人们认为接受此项政策比不接受此项政策所受到的损失要大,就会采取抵制的态度。目标群体的利益得失是制度激励的关键。 5.&&&&&& 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虽然人是竞技人,但也是社会人,会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进行判断,如果他们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那么他们就能够顾全大局。 6.&&&&&& 避免受到惩罚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强制力做依托,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7.&&&&&& 环境条件的变化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震动效应,一项最初不受欢迎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一项最初深受拥护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认清并抵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务,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 *******************************************************************
本贴内容已经关联至节目单,
共答对了1道题,正确率为:100% -----------------------仅楼主可见内容-----------------------体会:
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进行评论。
(huandadou)
沪江能力英语论坛:微信华图教育微信号:huatuv
欢迎您, |
华图教育网
当前位置:
【导读】公共基础知识中公共政策部分知识的详细解析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念及内涵
  1.政策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政策可被界定为: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一般意义上的政策、决策、 决定,具有共同的含义;特殊意义上的政策、决策、决定,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 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2.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 共利益的方案。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 段,这一本质决定它具有共同的特征与功能。
  3、公共政策的内涵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 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和引导公私部门、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
  (5)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政府为解决某一特 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就人们要求政府介人某一事务,作 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的客体,即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公共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制定政策。
  1.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是社会正常发展中遇 到的某些偏差或重大障碍。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那么,这部分社 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所谓的公共问题。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 人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的客体主要包括四类政策问题:涉及国家的政 权性质、政治体制、政府行政、政府机构、政府人事、公民权利和义务、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政治问 题,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经济政策问题,涉及环保、人口、治安、福利、保障等方面的 社会政策问题,涉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方面的文化政策问题。用于处理或解决这些特定领 域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分别是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一般来说,这四类问题的界限 是比较分明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又是交叉的,甚至是重叠的。
  2.目标群体
  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我们把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 成员称为目标群体。公共政策主、客体的区分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由于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 高度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公共政策的主体可以作为客体而存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公共政策的客体 也可以作为主体而存在。另外,在现代民族国家里,人民群众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同时也是国家治 理的对象。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民众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三)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
  1.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政府的要素是体制、机构和公务人员。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 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政府 选择和制定政策是与国家的广泛目标相一致的。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 定的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利益分配的实现。
  2.政府利益
  是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如政府的权力与权威,政府的业绩、信誉与形象,政府工作条件与公 务员的收人和福利等。
  3、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1)完全从谋求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界定与认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种虚假的公共利益。
  (2)政府在正确地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其自利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实现,即政府 自身的正当需求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满足。
  (3)政府自利性被视作与完全对立的一种特性,政府利益被视作不应有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政府 缺乏正确地界定、认定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动力机制,不利于增强政府能力,最终也不利于增进社会 公共利益。
  4、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同一性
  政府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政府过程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 序,或者说是政府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府过程。
  5、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①在横向结构上,公共政策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②在纵向结构上是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
  四、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
  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三大子系统构成的。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也就是公共政策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高度复杂性;二是巨大 差异性;三是历史变异性。
  公共政策环境的高度复杂性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为不确定,巨大差异性使不同决策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历史变异性则需要决策适应时间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国情与国策
  一国的现实国情构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 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更多请关注
(责任编辑:杨青)
国考新大纲系列名师模块教材面试教材系列公务员省考教材华图教你赢系列
热门分站热门地市热门考试热门信息热门推荐
申论行测面试
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时事热点
已解决问题:15156
已有535人参与此话题
提问者: cd2012119
提问者: 李秋婷001
提问者: summer艺薰
已有4004套题 441255人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及其困境化解——以环境政策为例--《长白学刊》2015年02期
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及其困境化解——以环境政策为例
【摘要】: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公共政策由设计方案变为现实的必经之路。以环境政策为例,通过解释性框架构建和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情况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变量。政策执行困境的化解需要从调节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入手,并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3【正文快照】:
引言环境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政府决策部门、科研机构、媒体和公众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持续上升,环境政策也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生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思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陈文江;周亚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李旭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李孔珍;洪成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陈学飞;茶世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蔡新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张欢;任婧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薛俊强;;[J];才智;2008年19期
向玉琼;;[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姜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细康;曾云敏;刘佳宁;王丽娟;石宝雅;;[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何华兵;;[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礼鑫;朱勤军;;[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海龙;;[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陶学荣;吕华;;[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宋华琳;;[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梁芷铭;;[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何子张;;[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丽莉;;[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王礼鑫;;[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D];南开大学;2010年
秦伟江;[D];南开大学;2010年
孙建军;[D];浙江大学;2011年
赖秀龙;[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骆耀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陈治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卓惠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陈水生;[D];复旦大学;2011年
彭华安;[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召;[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昱;[D];湘潭大学;2010年
刘辉;[D];湘潭大学;2010年
郭文捷;[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夏旭晖;[D];南昌大学;2010年
崔同富;[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文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高世伟;[D];中原工学院;2011年
李小宝;[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李璠;[D];西北大学;2011年
张海柱;[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小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陆锋明;;[J];行政论坛;2003年04期
宁国良;[J];求索;2004年06期
戴艳军,徐进;[J];理论界;2004年05期
朱忠泽,唐俊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曹满云;马凯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张爱阳;;[J];探索与争鸣;2006年02期
曹建树;;[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刘泽照;;[J];理论导刊;2007年03期
韦春艳;;[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晓梅;;[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冯涛;;[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宁国良;刘辉;;[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C];2009年
谢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张玉;唐良凤;;[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谭海波;孙林;;[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毕瑾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玉栋;[N];北京日报;2012年
李倩;[N];学习时报;2014年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方付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陈家涛;[N];开封日报;2005年
本报评论员;[N];深圳特区报;2007年
陆贵龙 刘军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N];中国审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宗健;[D];兰州大学;2008年
陈卉;[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崔运强;[D];山东大学;2006年
杨明军;[D];郑州大学;2002年
王艺军;[D];郑州大学;2004年
张宇;[D];西北大学;2007年
杨阳;[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夏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黄毅;[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黄敏姿;[D];暨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关系客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