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的TPP影响及我国的tpp我国应对措施施

美国主导TPP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观点库_观点中国
当前位置:
美国主导TPP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的历史背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增长活跃的亚太地区就形成了有21个经济体参加的APEC合作机制,21个经济体领导人签署的茂物宣言其目的就是在亚太范围内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鉴于在APEC范围内既存在发达国家,又存在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货物贸易零关税的目标上很难达成一致。曾经提出的平衡方案是发达国家用十年时间完成自由化的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二十年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在推动过程中由于矛盾突出,难以协调,其间曾尝试过采取部分国家自愿实现自由化的进程,但仍难以奏效。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茂物目标的努力。其间,中国曾联合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极力倡议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并受到了大多数经济体的响应和支持。在APEC范围内推动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失败之后,2002年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四国联手继续推动零关税目标,并组成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就是TPP的前身。时至2008年,经济日益困难,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不仅大大消耗了美国的财力、物力,同时也重创了美国在全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面对东南亚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更加重视参与亚太的发展进程,并寻求扩大其在亚太的影响力。所以同年11月美国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并按美国的标准全力推动TPP谈判进程。在美国的主导和推动下,谈判进入快车道,在随后的五年中谈判成员陆续扩大到12个。TPP共进行了19轮谈判和多次部长级会议,均难以突破,随着奥巴马的任期即将结束,美国不断加大力度,同时在策略上也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措施,终于在今年10月5日完成了谈判。主要特征TPP代表了发达国家高标准的贸易规则,这些规则包括:货物贸易的零关税要求;服务贸易领域准入前国民待遇要求,即对所有服务部门均应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当然对国防,金融,航空等个别领域仍保留了一些例外。在金融服务和投资领域均要求按负面清单模式管理,此外在TPP的条款里除了WTO原有的谈判内容外,还增加了四大类横向的议题,即包括规则的一致性、公平竞争营商便利化、中小企业问题及发展议题等。TPP更加关注各国边境后的制度安排。TPP被美国称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为全球贸易树立新标准并集中代表了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新议题,其显著特征就是对边境后规则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更多涉及一国的国内法律法规条款或公平竞争的有关条款。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中性竞争政策方面以及劳工标准和环境规则方面都体现了更严格的新要求,而这些规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上的差异。也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规则的实行意味着一国主权的出让,更现实的问题是制定规则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些规则是否可以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接受,并能付诸实施仍需要多边场合深入探讨并取得共识。TPP成员内部落差很大。在TPP12个成员中既有大国也有小国,有最发达的美国,也有低收入国家的越南,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又同时是东盟自贸区的成员,属于双跨队员。尽管其内部贸易总量占到全球贸易四分之一,但据测算自贸区成立后其贸易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内部制度的一体化难度更大。影响及发展前景TPP对我国贸易实务量影响有限,TPP启动后,区内贸易会更加便捷通畅,有利于提高贸易的效率并降低成本,但对中国来讲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TPP协议中主要贸易大国都同中国保持着相当规模的贸易额,相互的依赖性较强,加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主要国家仍会扩大对我国的出口。此外,在目前12个TPP成员中已有6个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双边贸易渠道畅通,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扩大市场开放,贸易投资机会将不会受到影响。TPP所形成的高标准对全球贸易体系有一定影响作用。尽管TPP目前仍是一个区域自贸协定,其所形成的高标准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多边体制统一的标准,但不排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会联手力推TPP的高标准,并逐步通过WTO将其纳入多边体制,即使WTO不会全部接受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但亦不排除部分或有选择的采纳吸收,届时将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压力。TPP将通过吸收新成员不断扩大其影响。目前TPP成员虽仅12个,但其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特别是针对东盟自贸区成员,美国将不断地说服有关国家加入TPP协议,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达到抑制中国崛起的目的。下一步有可能参加的是印尼、菲律宾、韩国等。美国主导的TPP协议有多重目的。一方面,可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支点,通过扩大同亚太新兴经济体合作拓展其贸易和投资规模,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力;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美国担心中国将形成在亚太的影响力和主导力,美国要以TPP为抓手,重新主导国际贸易标准,这在客观上会对中国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中国如何应对中国应保持政策定力,从容应对TPP。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完成了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各行业各部门正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在推进各项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应该受到TPP的干扰,更何况TPP签约到实施至少还需要一年左右时间,而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其实施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TPP的签约看得过重,似乎中国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对中国而言,TPP的影响大小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应对工作是否得当,只要我们能确保经济稳定的增长,坚持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能,更快地推进对外开放,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加快进度,力争做到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缓解来自TPP的压力。“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探索构建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树立我国倡导的合作共赢、包容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有助于我们缓解来自TPP的压力,并可以树立我国良好形象和影响力。加快突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事关重大,对稳定东北亚局势,带动各自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中国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开放促改革的战略思路。加快中日韩合作一旦取得实质进展,即可以有效缓解TPP可能带来的实质影响。积极主动推动谈判,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进程十分必要。中国可以率先通过对东盟的扩大开放不断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各项安排,有利于促进国内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同时通过加快RCEP谈判尽快形成区域经济贸易伙伴关系,亦可以有效缓解TPP带来的影响。RCEP谈判同样将形成众多适合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发展规则,这些规则同样可以转化为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TPP的规则和RCEP规则最终将供国际多边体制采纳。继续推动FTAAP的进程。在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方已经提出了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倡议,并得到了领导人的通过,责成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目前亚太的经济贸易格局看,RCEP和TPP将可能长期并存。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亚太未来发展方向上,中方仍需要同美方加强沟通,最好形成中美共同推动FTAAP的局面,这将有利于在亚太地区形成联合统一战线,有利于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争取了有利的发展时机。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寻找契机重返亚太,企图主导亚太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改变的形势下,中国的地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美国看来对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贸组织,近年来异军突起,对亚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国利用这一契机,积极推动并主导TPP的发展,加快其重返亚太、建立亚太自贸区的步伐。
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讲,在宏观角度上,以美国主导TPP的战略考量为切入点,从美国政府的亚太贸易政策、经济利益、战略利益三个方面对美国加入并积极推动TPP的动机及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微观角度上,作者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导TPP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所采取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企图通过对TPP的主导达到发展经济、重返亚太及遏制中国的目的,其最终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建立亚太自贸区。美国的这一政策必将对中国等亚太国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为此,针对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如内外兼修,变被动为主动等,以此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地区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本文从五个章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章对TPP成立的背景进行了简要梳理。第二章着重阐释美国积极推动TPP的战略考虑,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概述了美国政府的亚太贸易政策以及美国加入并引导TPP发展的过程,然后介绍了美国加入TPP的战略考虑,最后是美国主导TPP的发展方向即美国主导TPP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亚太自贸区。第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美国在推动TPP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以及挑战。第四章主要是关于美国主导TPP新规则的制定,但是作者也提出自己的批评性分析,美国要建立TPP的规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第二部分则是美国主导TPP对于亚太地区经贸关系产生的影响。最后一章是说明TPP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在这一部分,作者指出中国要内外兼修,内要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外则要睦邻友好,并在适当时候考虑加入TPP,以此降低TPP对中国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871.2;D813.4【目录】:
摘要3-5Abstract5-8绪论8-13 一、研究意义8-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三、研究目标、基本思路以及创新之处10-13第一章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源起和发展13-18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源起13-16 第二节 TPP的发展壮大16-18第二章 美国积极主导TPP的战略考虑18-32 第一节 美国政府的亚太贸易政策18-21 第二节 美国积极推动TPP的战略考虑21-28 第三节 TPP未来的发展方向28-32第三章 美国推动TPP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32-40 第一节 国内外推动力量与有利因素32-36 第二节 美国推动TPP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6-40第四章 美国主导TPP对亚太地区经贸关系的影响40-44 第一节 美国主导制定TPP的规则40-41 第二节 美国主导TPP对亚太地区经贸关系的影响41-44第五章 TPP的发展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44-51 第一节 TPP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的影响44-46 第二节 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6-51结语51-53参考文献53-60致谢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昌黎;;[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万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沈铭辉;;[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刘中伟;沈家文;;[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陆建人;;[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刘晨阳;;[J];国际贸易;2010年06期
魏磊;张汉林;;[J];国际贸易;2010年09期
徐长文;;[J];国际贸易;2011年03期
盛斌;;[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尹承德;;[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专稿 吴正龙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秘书长;[N];世界报;2010年
李艳洁;[N];中国经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津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张小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张燕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颜剑英;;[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王玉主;;[J];创新;2012年03期
陈友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刘永波;[J];东北亚论坛;2001年01期
张慧智;;[J];东北亚论坛;2011年02期
杨鲁慧;;[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关伟;关捷;;[J];东北亚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鞍钢;;[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张春美;;[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肖兴利;;[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汪小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吴春庆;;[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陈胜;沈佩仪;;[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张海水;;[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张秀阁;[D];南开大学;2010年
陶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李家成;[D];吉林大学;2011年
祖彦;[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跃钦;[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李强;[D];山东大学;2011年
李春怡;[D];外交学院;2011年
张军;[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高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汤希;[D];湘潭大学;2010年
李青;[D];湘潭大学;2010年
谭竑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谢树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发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杜天翔;[D];河南大学;2011年
曲恩道;[D];吉林大学;2011年
王兰;[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重力;盛玮;;[J];东北亚论坛;2008年01期
刘昌黎;;[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宫占奎;于晓燕;;[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张蕴岭;;[J];当代亚太;2008年01期
陆建人;;[J];当代亚太;2008年01期
李向阳;;[J];当代亚太;2008年03期
李巍;;[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万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宋伟;;[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沈铭辉;;[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李巍;[N];南方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安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罗高寿;[J];当代世界;1997年12期
泉水;常志忠;;[J];世界知识;1998年04期
李旭东;[J];东方论坛;2004年03期
解亚红;;[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5期
陆璐;;[J];传承;2007年08期
李春;;[J];兰州学刊;2009年06期
崔先维;;[J];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12期
李恒川;;[J];走向世界;1995年01期
郑星;[J];实事求是;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吴建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波;彭思立;;[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宏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徐亮;龙勇;张宗益;;[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陈淑仁;;[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王曦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罗小龙;沈建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莫超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马小宁、江建国、章念生;[N];人民日报;2005年
陈程;[N];哈尔滨日报;2010年
谢栋风?童炳强;[N];人民日报;2007年
盛媛;[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毛吉元;[N];中国纺织报;2006年
刘洋;[N];人民日报;2008年
赵嘉麟;[N];人民日报;2007年
冯武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郭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杨禹;[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中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杨丽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王金辉;[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毕洪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崔宪涛 ;[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卓翔芝;[D];重庆大学;2008年
潘文安;[D];浙江大学;2007年
李忆岚;[D];复旦大学;2005年
张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王淑英;[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慧玲;[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李阳珍;[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毛友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韩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刘伟;[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杨汉群;[D];暨南大学;2008年
刘红波;[D];天津大学;2007年
陆燕芬;[D];复旦大学;2009年
漆东;[D];重庆大学;2004年
李世林;[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美国主导的tpp对我国发展有何影响_百度知道
美国主导的tpp对我国发展有何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去百度一下吧,上回我再百度上看到过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美国主导的TPP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_百度知道
美国主导的TPP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美国主导的TPP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1、TPP对中国贸易实务量影响有限,TPP启动后,区内贸易会更加便捷通畅,有利于提高贸易的效率并降低成本,但对中国来讲影响有限。(1)主要是因为TPP协议中主要贸易大国都同中国保持着相当规模的贸易额,相互的依赖性较强,加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主要国家仍会扩大对我国的出口。(2)在目前12个TPP成员中已有6个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双边贸易渠道畅通,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扩大市场开放,贸易投资机会将不会受到影响。2、TPP所形成的高标准对全球贸易体系有一定影响作用。尽管TPP目前仍是一个区域自贸协定,其所形成的高标准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多边体制统一的标准,但不排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会联手力推TPP的高标准,并逐步通过WTO将其纳入多边体制,即使WTO不会全部接受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但亦不排除部分或有选择的采纳吸收,届时将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压力。3、TPP将通过吸收新成员不断扩大其影响。目前TPP成员虽仅12个,但其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特别是针对东盟自贸区成员,美国将不断地说服有关国家加入TPP协议,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达到抑制中国崛起的目的。下一步有可能参加的是印尼、菲律宾、韩国等。4、美国主导的TPP协议有多重目的。一方面,可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支点,通过扩大同亚太新兴经济体合作拓展其贸易和投资规模,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力;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美国担心中国将形成在亚太的影响力和主导力,美国要以TPP为抓手,重新主导国际贸易标准,这在客观上会对中国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中国应保持政策定力,从容应对TPP: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完成了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各行业各部门正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在推进各项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应该受到TPP的干扰,更何况TPP签约到实施至少还需要一年左右时间,而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其实施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没有必要把TPP的签约看得过重,似乎中国陷入了被动的局面。2、对中国而言,TPP的影响大小关键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应对工作是否得当,只要中国能确保经济稳定的增长,坚持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能,更快地推进对外开放,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加快进度,力争做到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全面经济崩溃。弥补中央钻了WTO的漏洞, 美帝推PTT孤立中国, 于是谁敢继续投资中国?于是谁投资了不想办法撤资?大家都知道未来没有市场了,今天谁还安心去做企业?于是新的布局就提前开始了,外资开始出逃、李嘉诚跑了、国内投资客们跟着跑、权贵们不用说,于是,于是中史大手推高股市把人民币资产高价卖给百姓。因为当官的都拿着人民币要换回美元,于是根据市场规律,大家集中卖出的东西应该贬值,于是人民币应该贬值,但是一贬值大家不更要抢着卖吗?所以政府撑着俯锭碘瓜鄢盖碉睡冬精不贬,而且还打肿脸跟着美元升值。于是出口成本就增加了,于是本来就大势已去的出口企业更加艰难了,倒闭潮就出现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应对t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