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终身体育

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
(201404)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发布于: 17:13:45
□环建平摘& 要: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实现策略展开了相关探讨。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该从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充分发挥竞赛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开放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去做。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教学任务,这是由于体育意识是在长期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上日渐形成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有思想和认识上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体育学习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有意识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一、选择使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内容的重要性,为学生精心安排教材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要教授给学生练习体育技能的方法、体育锻炼规则、各类比赛的规则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体育知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男女学生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不同,还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尤其是要对高年级女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形体美、运动美以及矫健美的角度出发,使她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及参加体育锻炼。在针对性地加强男女学生的体育教育时,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为男生安排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活动,为女生安排一些舒展性、灵活性较强的活动,以使男女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选择体育教材时,最好选择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得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内容,能够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二、充分发挥竞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能够促使人积极地参与到某种活动当中,而体育兴趣是一种促使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这种意向活动与体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中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已经相对比较完善,拥有较强的求胜心和求知欲望,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体育能力。由于高中年龄、性格以及心理发展等特点决定了其比较喜欢趣味性较强的竞赛和游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竞赛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情况的产生,还能够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体育竞赛作为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运动比其他教学方式都更有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只有在学习取得成功并引起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组织较多的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此外,对学生给予语言上的认可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也是高中体育教师引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及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对学校经常组织体育比赛的做法是非常赞成和支持的。如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健美操比赛以及体育运动会等等,尤其是在校内组织各种球类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除了开展运动竞赛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体育知识的竞赛,这种比赛受益面较广、参与人数较多,并且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比较小。总之,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对体育比赛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地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赛,调动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创造便利的条件。三、运用“开放型”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放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高度的重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以及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开放型”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相信学生的实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在开放的体育课堂上学习;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应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比较融洽的关系;在成绩评定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评定的标准应包含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并且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在班级中所占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以为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充足的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例如,组织开展排球双手垫球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练习目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给全班同学制定相同的练习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之间的个体差异,而 “开放型”的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再如准备活动并不是单纯地运用整队慢跑,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让学生采用快慢跑的形式。再如跳高教学中教师不必严格控制调高横杆放置的高低,而应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能力大小的高度。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和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四、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既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个人相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或是将评价对象个体过去的成绩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综合或动态的认识,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提高学生的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除了把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之外,还需要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运用“模糊量化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三个等级,即优、良以及合格等,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为了能够取得较高的等级,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为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重视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体育,养成体育意识的目的。五、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做出积极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能够在透彻地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性别等特点之后,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文化知识比赛、精彩纷呈的课间活动、体育知识讲座活动以及加大宣传体育比赛活动的宣传力度等诸多趣味十足的校内活动,给学生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指导者、引导者等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水平。良好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应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关心更是不能少,防止出现打击学生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业水平,实现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六、结语在国民教育中,高中体育教育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加强高中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给予高度的重视,还能够调动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增强体质、放松身心的目的。通过采用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材内容、实施“开放型”教学等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加强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逐渐树立一种终身体育意识。参考文献:[1]何萍.终身体育教育与自觉体育锻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3]许冬梅.体育教学必须重视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时空,2012(6).[4]李清创.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2(14).[5]吴彩.让高中体育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摇篮[J].考试周刊,2012(91).【作者简介】环建平(1971―),男,江苏如皋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原文出处】《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32期&
版权所有:江苏省如皋中学中小学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目前,学校体育工作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学校和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侧面反映出校园体育教育的“缺位”与“缺钙”。
近日关于长跑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关于学生长跑的存废也屡起波澜,不少学生和老师对于这样一项“枯燥”的运动项目,颇多抱怨。其实,我国的体育课程历来设有长跑项目,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宁愿因噎废食,也不愿承担责任。更何况所谓的专家学者往往没有掌握情况于一线,没有调查研究,一味的屁股指挥脑袋,提出的都是口号式的理论,起不到实质的作用,执行起来更是困难。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十年前写的,今天发到博客仅供参考。
中小学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陈& 洁
内容提要:面对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终结性体育教育”的弊端已日益显露,面临这一严峻的挑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从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努力转换角色,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构建有利于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结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开展群体活动,构建开放而灵活的体育教育资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小学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终身体育&&&
习惯&&& 意识
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公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人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使人身心始终保持最佳状态,避免现代人因生活压力过重、生活节奏过快,甚至现代“文明病”的产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求人们在单调刻板的生产劳动中能增加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而终身体育则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地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教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由社会、单位和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反映锻炼结果或进行强身健体。假如没有在学校体育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就不可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获得科学锻炼运用的能力及健康的体魄;更不可能把一切知识才识发挥出来,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生命在于运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几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之发展道路,在诸多方面是与之相悖的。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程理论基本上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来实施的,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极端化,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忽视学生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的学校体育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采用一种模式、一个规格、“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来培养学生,强调统一多、考虑个性化培养少,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我对我区15
所中小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的调查表明:约有近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和半数左右的小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形式不喜欢或厌恶。据有关资料表明:近60%的大学生“偶尔参加”或“不参加”体育活动;某直辖市1000多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中,竟有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是体育盲。而纵观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学习共用1000多个学时,在众多学科中名列前茅,可学生到大学毕业时,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等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有许多中小学和大学学习的体育基本技术基本上是学完丢光……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怎么了?由此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呢?学校体育教育表现为终结性体育教育,大多数学生离开学校后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相揖别。十多年体育教学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个短暂的回忆,再无延续,学校教育在体育中变成了一段“插曲”。而对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终结性体育教育”的弊端已日益显露,面临这一严峻的挑战,学校体育教育在整个终身体育大系统中应如何扮演好“基础教育”这个角色呢?
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升学机制(中考)以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一直困扰和阻碍着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首先要求我们要以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对原有的思想、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唯有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方法,才能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使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服务。
终身体育作为新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它源于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体育要求提出的。体育教育不仅使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贡献给社会,增进健康是历史赋予学生的使命。本世纪最大的突破将在生命科学的领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健康教育从理论上、应用上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意识上、行为上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所以,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因此,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实现体育的整体功能和体育的目标服务。
二、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努力转换角色,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违背终身体育教育的弊端,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的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就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迅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体力活动大大减少,各种“文明病”迅速蔓延,从而使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广大的老人、青壮年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和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实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有的老师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构建有利于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结构
基于终身教育的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进而不喜欢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教育”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终身体育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例如:有的老师在一年级《投掷》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的开始,将课堂喻作大森林,带着学生在动物世界里自由地玩耍,模仿动物作各种动作、学习飞行(引导→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在预先设计好的飞机场内练习掷纸飞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飞机怎样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学生基本掌握飞行方法后,要求学生将飞机搂成纸球,比一比谁掷得远(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最后,学生在乐曲声中欢快地结束活动(放松与恢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飞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可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都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积极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老师,就拿着跳绳跑到老师跟前,让老师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定会深感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对体育产生了无穷的乐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四、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第一动因。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举,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体育教育中,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保证。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三位。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4%),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这些情况说明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在终身体育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开展群体活动,构建开放而灵活的体育教育资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己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要实现这些目标,仅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积极开展群体活动,构建开放而灵活的体育教育资源。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后走向了社会,他们就很少再有参加运动会、系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了。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广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体育意识的养成,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校园文化的丰富,健康文明环境的营造都离不开群体活动广泛持久的开展。现在在大多数地方,所有的运动场地匀在当地的学校里。国家曾发出过倡议,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节假日要向社会开放,旨在推动和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学校应把推动当地的社会群众的体育发展作为己任。另外,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与广大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家庭也来关心参与体育活动,推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为满足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社会全民健身的发展,举行学校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集娱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一体的体育竞赛,这样具有内容丰富,有观赏性和竞争性。使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1、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1)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
  (2)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注重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共同发展,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二是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三是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体育工作应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加强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4)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抓住四个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乡镇和连队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加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各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社区要把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纳入工作范围,充分利用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组织网络、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基层体育发展模式。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应鼓励学生发展业余爱好和积极参加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课余体育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自选内容,自定项目。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有的素质,成立各种培养运动技能、技术的训练班或运动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专长,如组织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等,这些运动队不仅营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又活跃、繁荣了校园文化,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大力提倡体育精神,积极开展群体竞赛活动,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迅速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为我们的下一代适应新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奠定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