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工业园区内,一共有多少家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都是哪些集团和企业?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锅巴(迈得旺).模片(晋翠).山楂系列.;大米;侣铂食品包装膜,公司注册资本未知,我公司的办公地址位于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运城,中国 山西 运城市 运城市盐湖区黄河大道康家食品厂,我们有最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是运城大米行业知名企业,如果您对我公司的产品服务有兴趣,请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 基本资料主营产品锅巴(迈得旺).模片(晋翠).山楂系列.;大米;侣铂食品包装膜
公司注册地址 中国 山西 运城市 运城市
黄河大道康家食品厂
邮政编码044000
电话86- (温馨提示: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业务经理手机 非诚勿扰传真86-
注册资金未知网站
网址/yuncheng/co/25320.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299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公司,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业科技园康家食品有限公司在运城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运城相关大米公司 运城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50毫秒,缓存: 11:42:17运城市为困难企业发展树立信心出实招--山西频道--人民网
运城市为困难企业发展树立信心出实招
&&&&来源:&&&&&
人民网运城5月17日电(晋陈平)日前,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中困难企业的发展问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对接,相关县(市、区)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树立信心、战胜危机、渡过难关,全力以赴保运行、保增长、保安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未雨绸缪、超前决策,提出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态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部分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引发了关联企业资金信贷和生产经营等受到影响。对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在关键时间节点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组织职能部门深入困难企业开展帮扶;市经信、发改、财政、国土、公安、安监、电力、税务、金融办等部门发挥优势,积极协调解决困难企业在信贷资金、土地、直供电、税收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行、工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包括各股份制银行,主动深入困难企业及部分工业园区,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广大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解决自身问题,进一步盘活存量、扩张总量、做大做强。
与会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结合各自职能,就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茂设、王清宪等市领导与大家一起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特别是对全市困难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王茂设指出,目前,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前4个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仍需要付出超常努力。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帮扶工作小组,立足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对辖区范围和职责范围内的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深入分析研究,科学预判形势,进驻企业开展全面帮扶;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与时俱进,尽快组织到江浙一带考察,为困难企业下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应对危机挑战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依据;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要加强媒体和网络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处理热点问题,为运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王清宪指出,省委、市委对困难企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对策,安排部署具体措施。各级有关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各自职能,投入很大精力支持困难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困难企业通过合法程序尽快走上调整资本结构的轨道。企业自身要不断挖掘潜力,摸清资产底数,找准发展优势和增长亮点,增强对外融资的吸引力,在困难面前提振发展信心。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加快股权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县(市、区)要加强形势研判,提前着手、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为困难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人民网山西频道
山西频道人民微博
山西频道腾讯微博
(责编:张琼、王建)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光辉历程 长治工业经济创新跨越发展
光辉历程 长治工业经济创新跨越发展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日
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光辉历程 长治工业经济创新跨越发展
 您的位置: >>
·推荐阅读·
·新闻图片·
·统计新闻·
·数据资讯·
·最新社会经济信息·
·统计公报·
·新华时评·
光辉历程 长治工业经济创新跨越发展
山西统计信息网 www.stats-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治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日益壮大,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业行业实力大大增强,六大主导行业初步形成
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发展较早,从长治县的&万里荫城&的铁器之说,到抗战时期著名的黎城县黄崖洞兵工产业,再到潞绸、潞酒畅销各地等等,可以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绝大部分为一些手工业作坊和小型的工厂,并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长治的工业建设是从百业凋零、满目疮痍的基础开始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工业建设的投资力度,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项目,一大批较有实力的地方中小工业企业在长治地区陆续成长起来,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质量逐步增强。同时还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对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初步培育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炼焦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业、化工行业、机械、电力六大优势行业,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作用和地位逐步增强。到2008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876家(不含个体户),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22.3亿元,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了404.3亿元。工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3%上升到2008年的59.2%,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由建国前的几乎空白发展到了2008年的422家。规上企业按规模分类,到2008年大型企业16家,中型企业114家,小型企业292家。同时还依托本身资源优势,以煤炭为主链,培育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炼焦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业、化工行业、机械、电力6大优势行业,到2008年这6大行业已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成为了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60年的工业建设与发展,一个门类比较齐全,优势产业明显,基础比较雄厚的现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煤炭工业:长治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治地域面积13896平方公里,含煤面积就达85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61%,煤炭预测储量906亿吨,探明储量240亿吨,同时煤种较为丰富,易于开采。但受煤矿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建国之前全市的煤炭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从1923年到1949年这大约二十多年间,我市总共生产原煤只有860万吨。在建国以后,长治市的煤炭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里,一批实力强、技术高、效益好的煤炭企业成长起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三元煤业、沁新煤焦等一批新型煤炭企业为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08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煤炭企业165家,年煤炭产量达到了6227.9 万吨,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中,煤炭企业就有56家,占到全市大中型企业的43%。煤炭行业已成为了全市工业发展的最为中坚力量之一。
冶金行业:冶金工业发展对于长治来讲同样历史悠久,素来就有&万里荫城&之说,讲的就是长治地区的炼铁工艺。同时据历史记载,明太祖时期,著名的冶铁13所,其中就有长治的潞安冶铁所。但从建国前的长治冶铁工业看,大部分都是一些手工作坊等小型的私人店铺,分散而且规模较小。长治冶金工业的发展其实真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重视和投入,全市的钢铁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国初期长治钢铁厂正式成立投产, 1978年改革开放后,常平、长宁、长信等多种形式的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壮大,尤其2008年底长治最大的钢铁企业长治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之一的首钢进行了积极地技术合作和产业重组谈判。重组成功后,长治钢铁工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都将有一个新的巨大的飞跃。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发展壮大,钢铁工业迅速成长为支撑长治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到2008年全市已实现年生产钢335.7 万吨、生铁357.6 万吨、钢材310.5 万吨,同时可生产H型钢、高线材、不锈钢等新型钢产品。
焦化行业:焦化行业的发展在长治支柱行业中算是发展较晚的一个行业,但却是发展上升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从建国初期的几乎空白到现在2008年底焦炭行业的收入已经排在了全市所有工业行业的第三位,占到了全部工业企业的收入的16%左右,产量也从1949年的年产0.5万吨发展到2008年年产1072.1 万吨。长治焦炭行业的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却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发展历程,短短60年长治焦炭工业的发展史仿佛就是一个现代焦炭行业的发展史。从满天遍野污染严重的小土焦,到技术改良后初具规模的改良焦,再到坚持科学发展、集团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捣固焦、小机焦、大机焦,长治焦炭从一个建国初期技术较低、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的小土焦时代发展成为了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技术先进、产品丰富、企业集团规模化的现代焦炭集群。尤其1994年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的成立,带动了华宝焦化、瑞达焦化、通洲煤焦等一大批技术高、效益好的焦炭企业的发展和成长。焦炭行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在长治的工业发展中也属于较早的一个行业。早在解放前,长治就有火力发电的历史,但均未能形成规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市的总发电量也仅有377万千瓦小时。建国以后,长治依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工业,尤其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长治电力工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一批技术较为先进、发电效率高的大型电力企业在长治迅速成长,现已拥有120万千瓦机组的大型电厂3个,亚临界电厂2个,超临界电厂1个,到2008年全市年发电量已达280.1亿千瓦小时。
化工行业:1949年之前,长治化工行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尤其在有机合成工业上,我们只能生产一些像肥皂、染料等简单的化工产品。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治以化肥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化工行业。经过60年的发展,全市的化工行业不仅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成为了全市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一批以天脊煤化工集团为首的化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全市化工行业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有机合成工业上更是发展迅速。现在全市化工产品除生产农用化肥外,还有合成氨、炸药、塑料、抗菌素、洗涤剂、磺胺、橡胶等多种化工合成产品。现在的长治化工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化肥为主要产品,多种合成产品为特色的多技术、综合性的化工生产基地。
机械工业:长治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长治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治的工业发展是以抗战和解放时期的兵工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48年以后,淮海机电、惠丰机械、清华机械等一批军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山西防暴电机、长治液压、长治锻压、潞城公建等国营骨干企业的迅速成长,机械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了长治工业的代名词,到1988年,机械工业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29.2%,居工业部门的第一位。进入21世纪,长治的机械工业更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长治的清华机械厂就为神州飞船的飞天提供重要部件和技术支持,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总量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可谓速度惊人。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22.3 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1121.8亿元,是1949年的2244.6倍,同时2008年规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收入、利税分别达到了1627.6 亿元、1115.7 亿元和161.6 亿元,与1949年全部的工业企业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倍、2230.4倍和1615倍,年平均工业发展速度为12.88,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国速度。
时光匆匆,回首解放之初的长治,商品大都戴有&洋&字头衔:洋布、洋油、洋钉&.,一个&洋&字反映出了当时工业的惨白。1949年之初,长治的工业产值仅有5000万元,产品收入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财政收入也只有可怜的600多万元。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治大兴工业建设强市战略,尤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全市确立了国营工业主导地位的发展计划。在此期间,全市共新建国营企业14家,集体企业148家,到1956年,长治工业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目标。195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达到了1.02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1.04倍,全市工业以每年增长18.2%的速度向前发展,迎来了工业建设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大地吹起了改革的春风,长治工业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期全市加大了对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地改革改制,同时大力发展非国经济,乡村工业和私营工业迅猛发展壮大,股份制和&三资&企业从无到有。到2000年底股份、&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3个。与此同时,全市工业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之势锐不可挡,充分发挥群体互补优势,以适应市场风云变化莫测的需要,先后组建了海棠、潞华、海鸥、潞宝和长钢5大企业集团,工业各种有限和责任公司15个,工业高新技术企业74个。到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1.5 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93.2亿元,增长了11.22倍,实现增加值达75.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3.3%,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0.06%。
进入21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在总结20世纪我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长治工业发展迎来了第三个飞跃发展期。这一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于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提出了&引商转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百强和新百强工程,重点扶持十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新增长空间,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成效初见,全市工业生产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2001~2008年,全部工业年均增长17.0%,比1979~2000年加快了7.0个百分点。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22.3 亿元,是2001年的9.8倍,增加值达到了404.3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8.84%,比2001年提高35.2个百分点。
三、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大企业园区化成效显著
1949年之初,长治的工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大部分都在市区以内。区域分布的过于集中、组织形式的单一,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活力不足,工业布局极其不合理。
建国以后,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各县区工业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区域工业经济,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培育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股份制、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措施,使全市的经济逐步趋于多元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工业的布局日趋合理。
到2008年全市的县域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工业在GDP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22家中,其中地方企业398家,占到了全部规上企业的94%,其中市属企业45家,县属企业104家、镇属企业41家、村及村以下企业208家。
在稳步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多种形式的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22家中,有限责任公司155家,股份有限公司30家,私营企业120家,港澳台企业3家、外商投资企业4家,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
全市园区产业化建设和大企业建设也在工业布局调整中,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长治积极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挥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德式工业园和工业园建设,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实施《长治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努力建设长治高新区、7个市级工业园和6个县级工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壶关常平冶金工业园、潞宝焦化生态工业园、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园、黎城西仵新材料工业园、郊区马厂冶金工业园、屯留康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迅速扩张壮大。目前全市以煤、焦、冶金、新材料等为主产业循环链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另外在加强园区化建设的同时,还加快了对大企业的整合和重组工作,发展大企业经济。先后扩张、组建了潞安集团、长钢集团、天脊集团、常平集团、潞宝集团、长信集团等6户&三大方阵&企业集团,目前,襄垣的潞安集团的煤炭开采、郊区长钢集团的冶金冶炼、潞城潞宝集团以及沁源沁新集团的煤炭炼焦、以及天脊集团的肥料化工和漳山、王曲、和信的火力发电等一批产业集群已具雏形,实现了规模效益,体现了工业企业竞争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422家,潞矿、长钢、潞宝、天脊、清华、沁新等11家企业列入全国大企业名录,潞矿、天脊、清华、常平、长钢跨入全国500强企业之列。
四、工业技术不断提高,名特优产品层出不穷
长治工业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1949年之前的长治工业,设备简陋、技术陈旧,工业技术基本都还处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了对工业技术研发和投入的力度,吸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特别是提出了&以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积极适应迅速提高的生产力的发展&的工业发展要求之后,一批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项目引进投产,一批名、特优产品畅销省内外,有些产品还远销海外,工业技术在6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一个地区工业技术发展如何,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否有潜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地区工业技术发展如何的一个缩影和标志。到199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17亿元。到2008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7.3亿元。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5.86亿元。到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已有105.04亿元,是2005年产值的1.9倍,年均增幅23.5%。
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快速增加。1990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工业科技经费投入1934.2万元,科技项目68个。而到了2008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工业科技经费投入达到了18.88亿,比1990年增长了97倍,占全市GDP总值2.77%,科技项目数达513个,比1990增长了7.5倍。
工业生产现代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30年以来,长治在工业技术发展的项目引进上,采用了集中投资、引进消化和改造开发的原则进行新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大量高科技的项目在长治纷纷落户。尤其在进入新世纪的百强调产期间,仅调产的第一年全市就引进技术和项目53项,开发新产品25个,其中包括了轿车转向助力泵、高速轴承系列、新型中西制药等一批调产项目和技术改造基础上的9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同时200万吨焦炭及60万吨甲醇、天脊集团复合肥扩大产能技改等2个工业潜力产品项目和山西肥老大公司生物菌肥、瑞克新材料公司精密陶瓷、太行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等3个高新技术项目入选省结构调整&1311&规划,长钢与沁源通州煤业联合开发淡雅化技改等项目。长治的工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
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60年来,长治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性能和品质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一批名、特优产品畅销省内外,有些产品还远销海外。中德型材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山西名牌产品&、&中国知名品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天脊煤化工集团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后,成功入榜2005中国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成为中国化肥行业第一品牌;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西标志名牌产品;屯玉种业入选&全国品牌万里行工程&,成为全国种业五十强第二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6年底长治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3个,山西省名牌产品25个,工业产品质量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6.5%,长治市还被评为&全国技术质量兴市先进城市&。
新中国成立60年,长治的工业经济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光辉历程,经过60年的发展,长治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充满了艰辛、成绩和辉煌,同时更充满了希望。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万众一心、与时俱进,长治的工业发展将会再创佳绩,谱写新的辉煌。
浏览次数: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建议使用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中型幼儿园划分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