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价格变动对畜牧业和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入有何影响

 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塔城地区农牧民收入倍增问题的研究
  新疆兴农网
  17:30:18 浏览次数:
更改文字大小:
  农牧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现就塔城地区近年来农牧民收入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并就塔城地区农牧民收入倍增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一、近年来塔城地区农牧民收入基本情况
  (一)塔城地区“三农”概况。塔城地区5县2市有64个乡镇场,83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53万人,农村劳动力30万个。全地区耕地面积670万亩,草场10550万亩,年末牲畜存栏560万头(只)。2012年,塔城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9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99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551元。
  (二)前一时期农牧民人均收入总量增长及构成。年的7年间,塔城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4655元跃升至11551元,净增长6896元,年均增长13.1%。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占比48%;畜牧养殖业占25%;林业渔业占0.4%;二、三产业占16.6%;外出劳务收入占到了10%。
  (三)前一时期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分析。近年来,塔城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发展局面。
  从前一时期塔城地区农牧民收入各构成部分分析,增收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策方面的因素。主要受益政策有:中央、自治区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退牧还林还草补贴、草原奖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以及“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
  二是区域特色种植业发展因素。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农业产值。
  三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因素。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牲畜比例和母畜比例进一步提高,商品率和出栏率都有较大增幅。
  四是科技增收因素。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了稳步提高。
  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因素。农牧民转移人数逐年增长,劳务收入比率明显提升。
  (四)制约因素分析。从前一时期农牧民增收情况看,有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粗放经营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地区内部,南北差距明显。乌苏和沙湾两县(市)农牧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而托里、和布克赛尔等县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二是农牧民整体素质还不高。一些地方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较为落后,综合素质低,运用先进技术和把握市场发展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也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档次不高,数量还比较少,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高。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流失现象严重。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服务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僵化,亟待改革。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层次还比较低。
  五是发展资金支持不足。农村信贷额度较小、周期短,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二、塔城地区农牧民增收空间分析
  塔城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下一步增收的重点突破区域。塔城地区有着很好的农业发展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牧民收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一是农业人口将有所减少。“十二五”期间,塔城地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城镇不断拓容,大量企业入驻。随着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和工业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到2015年预计将有3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实现向城镇的转移。
  二是现代农牧业将有较大发展。中央和自治区对“三农”工作投入逐年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农业提质增效、牧民稳步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塔城地区土地草场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大,农业水土光热资源优越,特色发展基础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大;畜牧业发展起点较低,转型升级空间很大;毗邻中亚国家,发展外向型农业条件优越。
  四是政策支持有增无减。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稳定持续,力度不断增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优惠补贴政策将会更加健全。
  从前一阶段数据分析,塔城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元,到2020年翻一番要达到17724元,年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8%左右。而地区2011年的增速为13.7%,2012年为14.6%。以塔城地区增速不低于10%计算,到2018年可以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任务,提前完成任务。
  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努力拓展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两大增收空间,主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适用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七个重点领域,实现自治区确定的农牧民收入成倍增长目标。
  (一)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以“三个下来、七个起来”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实施“三个下来、七个起来”是塔城地委、行署统筹推进地区“三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地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稳粮、压棉、扩大优势特色种植的基本思路,抓好结构优化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减种工作,严格执行审批权收归地区的决定,杜绝任何自作主张的开垦行为,确保种植面积调下来,毁草开荒禁下来。增水、节水、改水各项措施相结合,多方争取建设资金,确保农业用水减下来,水利工程干起来。推动养殖方式转变,积极引入和示范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养殖业态,拓展思路,创新模式,推动定居形式多样化、收入和产业多元化、生活和养殖方式农区化、基础服务和选址便民化,确保牲畜出栏多起来,定居牧民富起来。兴林与富民并举,生态与产业并重,优化布局,改革林权,落实工程性和政策性水利保供措施和制度,确保防风林带绿起来。本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外地产品转口经营相结合,区内市场体系建设与国外目标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支持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和区域优势突出的农牧业产品精深加工业率先发展,走品牌农业发展道路,打造标准农业、品质农业、安全农业,确保特色加工强起来,知名品牌亮起来,果蔬出口旺起来。
  二是优化农牧业布局。优化种植业布局。充分发挥南两县(市)地缘区位优势和北五县(市)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优质小麦制种、棉花、现代畜牧业、外向型设施农业、优质籽用瓜和特色林果业等优势产业,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势产区,构建起农业现代化产业新格局。乌苏、沙湾重点发展优质棉花、加工番茄、辣椒产业,塔城盆地县市加快优质小麦、玉米、打瓜、红花、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和布克赛尔县加快有机棉产业发展。
  优化畜牧业布局。坚持“增量在农区、高端在草原”的畜牧发展思路,确立农区现代畜牧业的主导地位,提升养殖总量、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实施“整乡覆盖、整村推进”养殖工程,重点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和生猪等产业规模养殖水平。引导鼓励企业和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草原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发挥绿色畜产品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开展创建绿色有机品牌,重点发展巴什拜羊、新疆褐牛和见效快的多胎羊等品种,培育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基地,提升草原畜牧业发展,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中实现农牧民增收。
  推进“合作社+园区+农户”经营模式,以园区为单元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园区一区一品标准化生产,落实技术服务力量和技术推广重点,有力提升设施农业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和质量效益。
  三是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度较高、科技服务体系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辐射带动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引领地区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以塔城市为中心的小麦良繁基地,以额敏县为中心的籽用瓜良繁基地,以乌苏市为中心的优质棉良繁基地,以裕民县为中心的红花良繁基地以及新疆褐牛、巴什拜羊、塔城飞鹅等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构建地区现代农牧业良种产业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农业科技推广促进行动”,进一步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先进机具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饲养管理、农畜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探索推行科技人员待遇、职称评聘与推广工作实绩挂钩,激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解决好农牧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完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新节水推广普及力度,有效解决全区农业缺水的问题。继续实施国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生活沼气、农村水电等基础建设,重点支持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场保护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拓。充分发挥全疆第一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优势,大打绿色有机牌,加快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提升规模农产品品牌形象。以优势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尽快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的层次、规模和水平,确保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农产品,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借助亚博会和“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哈国东哈州”五大农产品展会平台,进一步提升档次和包装,统一策划,全方位展示地区知名农产品品牌,确保知名品牌亮起来,带动全地区农牧民增收。
  六是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大力培育壮大有市场引领、品牌支撑、产加销相衔接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保鲜营销龙头企业,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企(社)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能够分享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增值收益。继续加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和发展力度,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为农服务和促农增收的能力。
  (二)努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一是稳妥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支持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依托旅游业发展机遇,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引导农牧民从事旅游业生产经营。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为转移农牧民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建设,搞好用工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就业服务组织,为农牧转移提供信息服务工作。搞好用工需求衔接,引导农牧民进入基本建设、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容量大的领域开展创收。抓住富民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机会,安排或招收当地富余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环境条件,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牧民进城就业务工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切实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好农牧民劳务创收中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特色旅游业发展,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四是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发展小微型工业企业,积极开发和传承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工艺,让少数民族家庭增收增添新途径,大力兴办“农家乐”、“牧家乐”等服务业,引导农牧民从事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社会服务业。
  (三)做好金融支农工作。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支农增长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方法,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牧业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支农项目,重点发挥辽宁援建资金作用。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支农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支农服务方式,提高支农信贷资金比重,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畜牧业等长周期养殖生产需求。
  (四)加强农牧民素质培训工程建设。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提高农牧民生产和就业技能,增强农牧民务农、务工本领。切实落实农牧民培训补贴政策,加大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农牧民综合素质培训。强化订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培训效果,围绕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专长、有技能的产业工人。
  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为重点,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定向实用技术培训,扩宽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五)积极扶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以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引导农牧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牧业经营生产方式。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完善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在目前近100家自治区级示范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和各类补助向示范社倾斜。鼓励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资料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畜牧养殖业合作社、合作联合社和资金互助社规范管理、扩大规模、健康发展,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
文章来源:
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责编:李战超
信息资讯推荐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承办:新疆气象局
电子信箱:   技术支持:
电话: 传真:
版权所有: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 新ICP备号-2
地址:乌鲁木齐市建国路46号
关注新疆兴农网
微信公众平台
请关注兴农气象
兴农网客户端当前位置:&>&
我国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 &1.关系畜产品供应。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 &2.关系农牧民增收。畜牧业收入在农牧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人均收入为462.5元,占14.4%。& & &3.关系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能更好控制药物投入,高效防控各种动物疫病,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4.关系生态安全水平。草原面积60亿亩,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既是畜牧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二、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一)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发展历程& & &年是缓解城乡居民“吃肉难”问题阶段,肉类产量1984年是1978年的1.8倍,年均增长10.3%。年是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阶段,肉类产量1996年是1985年的2.4倍,年均增长率达8.2%。从年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阶段,1997年主要肉类产品比重:猪肉是68.26、牛肉8.37、羊肉4.04、禽肉18.57,到了2006年主要肉类产品比重:猪肉是65.60、牛肉8.13、羊肉5.13、禽肉21.25,特别注意的是奶类的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2007年以来则进入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主要特征是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畜牧业进入快速转型期,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逐步建立。(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 &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肉类产量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占有量62.7?kg,比1985年增加了3.3倍,禽蛋产量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21.1?kg,比1985年增加4.2倍,奶类产量世界第三,人均占有量25.9?kg,比1985年增加10.6倍。全国肉类结构变化趋势:年猪肉大幅下降,降低20个百分点;禽肉明显增加,提高11个百分点;牛羊肉小幅增长,增加7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猪肉缓慢下降;禽肉稳步增长,已达到20%以上;牛羊肉基本稳定在13%左右。& & &规模养殖发展步伐加快,2013年生猪规模养殖500头以上占41%,2013奶牛规模养殖100头以上占41%,2013年蛋鸡规模养殖2000只以上占68%。& & &区域化布局优势显现,畜牧业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得到发挥。2013年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猪肉占92%、鸡蛋73%、牛奶87%。良种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遗传改良框架体系初步建成,颁布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蛋鸡遗传改良计划。以地方品种为素材,成功培育了119个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满足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消费需求。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正式对外发布,共收录地方品种资源508个。三、主要畜种生产形势(一)猪肉生产形势& & &猪肉产品是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生猪价格波动的社会反响非常敏感。现行CPI测算中,食品价格的权重为31.79%,猪肉价格的权重约为2.4%,有人说CPI是China?Pig?Index。2014年生猪生产形势:年初持续下跌,4月底开始回升,目前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82%、12.63%和8.73%。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回升后出现小幅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1.3%。猪粮比价已连续49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随着元旦春节节假日消费高峰的来临,生猪市场价格将有所上涨,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二)家禽生产形势& & &家禽生产,主要三大特点,一、产业基础大:4?000多万养殖场(户),7000多万从业人员,家禽饲养产值6900亿元,占畜牧业的25%;二、集中度高:山东、广东、江苏、广西、辽宁、河南为禽肉主要产区,禽肉产量占全国的52.9%。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5省为禽蛋主要产区,禽蛋产量占全国的56.8%;三、出口优势明显:畜产品出口中的优势产品,出口贸易量占全部畜产品的35.8%。2013年上半年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家禽产业遭受灭顶之灾,家禽养殖环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2014年年初,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再次发生,受2013年疫情重创尚未恢复的家禽业损失进一步加重。为解决家禽产业问题,国家出台祖代种鸡补贴政策,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也出台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活禽加工收储补助等政策。& & &另外,需要加大宣传引导,提振禽产品市场消费信心。受消费回暖和节日消费带动,禽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12月第2周,全国活鸡、白条鸡、鸡蛋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8.96元、19.03元、11.51元,同比分别上涨9.3%、8.8%、16.38%。近一个时期,江苏、浙江、广东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家禽业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后期需重点关注。& & &全国能繁母牛存栏比“十五”期间下降了10.2%,能繁母羊存栏下降5.4%。& & &4.进口调节空间有限:2011年之前,牛羊肉进口总量不到10万吨,近两年,牛羊肉进口量迅速增长,2013年进口总量达到55.3万吨,其中牛肉29.4万吨、羊肉2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9%、109%。进口量总体较小,约占国内产量的5%左右。& & &主要原因:国内外价格差异大。进口牛羊肉到岸后,加上关税、增值税等,价格仅为国内的40%~60%左右。国外货源的制约,全球牛羊肉贸易量不足800万吨。因防控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疫情需要,允许进口牛肉的国家只有6个,羊肉只有3个。穆斯林群众有消费清真牛羊肉和新鲜牛羊肉的习惯,完全依靠进口难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必将抬升国际市场价格,同时有可能冲击国内生产的积极性。& & &5.客观看待牛羊肉价格:牛羊肉特别是羊肉属于高档肉食品,牛羊肉价格适度上升符合消费规律。牛羊肉与猪肉比价,美国、欧盟、巴西3∶1~4∶1,中国2.2∶1。& & &肉牛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冀鲁豫和东北,稳定发展西部8省区,冀鲁豫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东北发挥粮食主产区玉米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集约化养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西部8省区牧区,以饲养能繁母牛为主,半农半牧区,推广专业化育肥,农区,培育发展屠宰加工企业。& & &肉羊区域布局:巩固发展西部8省区,加快发展冀鲁豫,兼顾南方和东北地区,西部8省区,牧区,发展母羊饲养和羔羊当年出栏。半农半牧区,推广舍饲圈养。农区,推(三)牛羊肉生产形势& & &牛羊肉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关系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也是穆斯林群众生活必需品,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 &1.肉牛肉羊生产现状:年,牛肉产量由513万吨增至673万吨,增长31.2%,年均增长2.1%。羊肉产量由264万吨增加到408万吨,增长54.5%,年均增长3.4%。年,全国牛出栏量由3?807万头增加到4?828万头,增长26.8%,年均增长1.8%;羊出栏量由2亿只增加到2.76亿只,增长34.7%,年均增长2.3%。年,全国牛存栏量由1.24亿头减少到1.04亿头,减少2000万头,下降15.9%。羊存栏量保持在2.8亿只左右,但2013年存栏比200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减少1?390万只,下降4.6%。年,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比重由13.2%增加到27.3%,提高14个百分点,增长1.1倍。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比重由12.1%增加到31.1%,提高19个百分点,增长1.6倍。牛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组织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推广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出栏率和单产水平稳步提高,成为近年来全国牛羊肉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 &2.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价格从2000年到2013年连续13年上涨,牛肉从12.63元/kg涨到58.81元/kg,羊肉从14.45元/kg涨到61.88元/kg。& & &3.供求偏紧导致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消费增长太快,生产增长赶不上消费需求增长。另外,由于母畜饲养周期长,养殖效益不如专门育肥来得快、来得稳。“十一五”期间,行规模化、标准化育肥。冀鲁豫推行适度规模舍饲养殖,大力开展商品羊杂交配套生产,鼓励发展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南方和东北加快草山草坡改良,加大圈养设施改造力度,提高规模化程度。四、主要畜牧业扶持政策& & &年中央财政畜牧业资金投入,97亿增加到最高的363亿。财政转移支付包括: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养殖(原菜篮子项目)、基础母畜扩群增量,生猪调出大县。部门预算项目:种质资源保护,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基础建设项目: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良种工程,秸秆养畜。五、现代畜牧业面临的& & &挑战、思路及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 &畜牧业现在处于转型期、矛盾敏感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以及行业形态未稳定,小散户退出,规模场发展的背景下。(一)现代畜牧业面临的挑战& & &一是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畜禽饲料、用地、水资源等资源约束趋紧。& & &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粮增长幅度的需求,超过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蛋白质饲料原料明显不足,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6?341万吨,进口依存度近80%。玉米加工乙醇的新趋势,2013年净进口玉米319万吨。肉类产量增幅明显降低,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 & &二是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在全社会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饲料原料、人工、水电等费用呈上涨态势。& & &三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病多发,重大疫病时有发生;防疫机构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既影响消费,也影响养殖信心。& &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涉及到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媒体夸大其辞、恶意炒作,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 &五是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滞后:生猪、奶牛、家禽等主要畜禽良种大多依赖国外进口,自主育种能力亟待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育种机制尚未形成。& & &六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密;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技术模式滞后;“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农业源纳入总量减排考核管理体系,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纳入总量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对畜牧业污染防治提出更高要求。& & &七是科技支撑能力仍显不足:“三多三少一脱节”现象。三多:提高产量技术多,外来引进技术(品种)多,一般性科技成果多;三少:改善质量、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重大突破性少;一脱节:畜牧科技研究和推广存在脱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畜牧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的畜牧业。& & &主线:努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稳生猪、保家禽、促牛羊”的工作思路,稳定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为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基础支撑。抓手: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畜产品稳定供应的主体,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 & &支持点: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奶业。持续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坚持农牧结合,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 &总体布局:猪业重点发展东北、中原等粮食主产区,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蛋鸡产业重点发展中原、东部主产区,推进蛋鸡养殖南移。肉鸡产业稳定山东、东北等白羽肉鸡主产区,加快发展华东、华南等黄羽肉鸡主产区。牛业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华北、西部和大城市周边等北方主产区,加快南方产区发展。山羊产业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和东北3省,稳定发展西部8省,挖掘南方草山坡生产潜力。绵羊产业巩固发展西部8省区,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挖掘南方草山坡生产潜力。& &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进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从规模化向标准化发展最终形成产业化。二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建设。种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发展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三是加快推进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建设。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推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预警调控机制,加大信息引导力度;推进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五是加快推进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措施是严格行政许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六是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保护草原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推动转移就业。(王宗礼/农业部畜牧业司)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联系网站下方的编辑qq
牧通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牧民收入参考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