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狗总是养不到底谈结构调整,这个调整那个调整,到底什么是结构调整,比如说工业

【两会大家谈】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 创新驱动引领升级
[提要]1月28日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刘跃奎与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做客齐鲁网《两会大家谈》,就“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问题深入探讨。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刘跃奎(左)与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中)做客《两会大家谈》。(齐鲁网 孙长征 摄)
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齐鲁网 孙长征 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刘跃奎(齐鲁网 孙长征 摄)
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毛馨(齐鲁网 孙长征 摄)
  【两会大家谈】系列高端访谈之五
  1月28日晚,《两会大家谈》特别邀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刘跃奎与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就&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引领新常态&,关注齐鲁网,关注2015年山东&两会&。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推出的&两会大家谈&高端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毛馨。今天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月明先生,郑总您好。
  郑月明: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另外这位是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刘跃奎先生。
  刘跃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很高兴两位在百忙当中来到我们演播室。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山东正处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做好&转调创&文章,走活经济发展这盘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今天晚上,我们就围绕这一内容请嘉宾们交流探讨。&&&
  我们报告中提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速降低,其实我们也在新闻中也频繁看到重污染企业被关停的消息。其实从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大力进行&转调创&的提法,今年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相比往年会有什么不同?今年的重点在哪里?请刘教授先为我们解答。
  刘跃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今年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说做了新的定位,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提出来。这一定位和以往的提法有很大不同。我想这个不同,主要有两点引起:一个就是立足点不同,就是我们山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立足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第二点,目标要求不同。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目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把结构调整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背景来看,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95年-2007年,我们都知道,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做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个根本转变。再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这也是个根本转变。在这个阶段,我们说它转变的立足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这个时候还没有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知道,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是两个概念。在这个阶段,它的目标要求就是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这是这个阶段的目标要求。
  第二个阶段,是年,这个阶段它的立足点就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新的立足点。到十八大,目标要求是什么?这个阶段明确提出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消费这架马车摆在第一位。第二个转变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第三个转变是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第二个阶段的目标要求。
  第三个阶段,年,从十八大开始,这个时候它的立足点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新的立足点。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来,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我们的立足点,是在这个立足点上,我们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要求是什么?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要求。这是在这个阶段新的要求。一个立足点,就是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我们山东省姜异康书记也讲,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就是立足点的体现。还讲了四个着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还有五个更多,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集约资源、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经济发展来协调互动。这就是在这个阶段一些新的要求。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在2014年5月份,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是转方式、调结构就面临新的起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个从大的背景来看,主要是有两大背景,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使我们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应该有这么一些特征需要我们把握,我们提出要科学认识新常态,怎么来科学认识?我想首先要把握它的主要特征。一个就是经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由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从中国来看,我们2012年是7.8%的增长,2013年是7.7%,2014年就到了7.4%,增速回落,告别了30多年的高增长。山东也是这个情况,我们2012年是9.8%的增长,2013年是9.6%,大家知道,政府工作报告中讲,2014年我们是8.7%的增长。2015年,我们预期目标是8.5%,还会有所下降。这就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这样一个预期的目标。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二战以来,连续25年能够保持7%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是不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知道,增速基数越大,增速就必然要趋缓,这是从世界很多国家的发展实践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比如说年,20多年日本的GDP增速是9.7%,年回落到4.26%,在年,韩国GDP增速8.02%,1997年之后显著回落,年均增长4.07%。
  主持人:就是这些国家也跟我们有类似之处。
  刘跃奎:这就是发展的类似现象。
  主持人:我刚才为什么那么长时间没有打断您的谈话。我们的很多观众朋友,尤其很多网友朋友对我们提出来,好像猛一提产业结构调整,大家可能知道是三产比例调整,但是大家不知道背景是什么,可能更多给我们介绍一下调整之后,我们大家就理解了今年的产业调整任务为什么是重点任务、难点任务。正是因为我们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适应经济新常态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跟往年来比,我们调整的压力更大一些。我想这就是我们用那么长时间解答的原因。
  提起化工领域,很多人的理解,我们都停留在早期的一些化工工厂的阶段,不少人甚至视化工产业为污染的代名词。尤其我们现在雾霾天气,联泓集团我们都知道是走的精细化工的道路,在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请郑总谈谈我们企业在实际层面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进入到山东,您刚才说咱们是落户在济宁和枣庄,您在山东布局方面有没有一些什么特别的想法和打算?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月明:借此机会,我先介绍一下联泓集团。联泓集团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我们跟联想集团是兄弟公司。
  主持人:联想是做电脑的。但是跟精细化工,我觉得好像中间差距比较大。
  郑月明:实际上是这样,最早联想是做电脑的,不错,电脑做得不错是在2004年,并购了PC部门走上了国际化。从那以后我们发现了高科技的风险,所以后来联想为了规避高科技产业的风险,陆陆续续进入了新的领域。有什么方式?就在联想集团的上面成立了一个联想控股的母公司,陆陆续续做了一些投资。最开始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联想分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后来陆陆续续投了房地产。在2010前后又陆续投了其他的。
  主持人:就是联泓集团是在联想集团控股下跟联想集团并行的企业,我们的方向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可能说起这个就很专业了,我们就不太明白你产品的方向。但是精细化工,我往往想到就是比如我们的化妆品、洗发水等等,这当中用的材料是不是跟你们企业有关系?
  郑月明:精细化工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实际上有很多的细分领域,我们主要做的是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和丙烯。
  主持人:这个就很复杂了,精细化工跟我们传统意义上大家理解的化工不是一个概念。
  郑月明:不一样,它是很细分领域,这个领域的来源就是人们对消费需求的增长,比如说我们原来的洗护用品要求没有这么高,原来没有高铁,现在有高铁,需要一些新的材料加入其中。
  主持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目前我们企业在经营中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郑月明:产业结构调整,我认为是一个新常态,刚才也讲过,我们正是因为在国家的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才布局的这个方向。因为我们在2010年制定新的投资战略的时候,涉足化工领域的时候,我们就分析了中国和世界的化工格局,尤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发现在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有什么依据?在发达国家,专用化学品占到了60%到70%的比重,中国在2010年还没有到一半。所以说很大的发展空间。消费升级它带来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高端材料,70%依赖进口,到目前也是超过一半依赖进口。所以它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传统的属于重化工,现在精细化工。
  刘跃奎:我的理解是这样,咱们现在做的是化工行业领域中,你们是从传统的低端,现在已经做到了中高端,通过创新往中高端迈进。
  郑月明:是这样,我们在山东的布局,就结合联泓集团在枣庄的投资,我们就是以初级产品,就是鲁西南传统是煤化工,煤生产甲醇,我们是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另外部分在细分领域做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等等。实际上就是传统化工升级延伸,满足消费需求。
  主持人:这就是调的方向。
  刘跃奎:对,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主持人:实际上你们是适应这个调整的,你们不用害怕或者不用担心受到影响。
  郑月明:是在往这个方向做。
  主持人:刚才刘教授给我们讲到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到&合理区间&的概念,强调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总理还为合理区间设置了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长7.5%。
  我们想知道的是,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思路,具体会对我们的消费、投资等产生什么影响,这背后是不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还请刘教授与我们分享一下。
  刘跃奎:克强总理提出合理区间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我们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个重大创新。设立了一个下限,就是经济增长在7.5%左右,低一点也是可以的。比如2014年咱是7.4%,仍然在合理区间。它这里有个临界值,只要经济增长没有突破临界值,就是可以的。再一个,上限是3.5%,高一点也是可以的。比如山东2015年预期8.5%,这里面我们就需要确立一个新的速度观,不要有GDP焦虑。经济只要在合理区间,这就是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经济在下行,关键看我们的经济结构是在不断优化,尤其第三产业在不断提升。我们全国来看,首次三产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我们山东2014年三产又提升了,这就是结构在不断优化,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业也在稳定增长。
  主持人:其实我们山东在三产当中,第三产业的提高的幅度还可以放的更大一些,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郑总,您是经营企业的,就经营企业而言,我们政府应该干预什么,放手让企业去做什么,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其实报告中也提到了,郭树清省长的报告中说,我们政府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要放手,您觉得怎么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郑月明:其实任何企业,今年十八大也提到市场的主导地位,政府是引导,不能干预市场行为。我觉得作为民营企业来说尤其这样。到一个新的地方投资,其实风险是企业来承担的。但是在一些资源配置上,政府是有主导权。比如同样企业要发展,遇到了国企跟民营企业,资源分给谁的问题,恐怕政府有时候在审批上就有点纠结。我觉得一个原则,应该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什么叫优势企业?符合&转调创&方向的,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你别管它的所有制性质。
  主持人:就是说在资源配置中,往往会先保护自己的一些国有企业。但今年在大家畅谈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老板也提出来,尤其是经济界别的,他说我们希望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你政府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方向。在这点能够决定我们&转调创&的结果。
  刘跃奎:对,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主持人:之前我们的访谈当中,也专门做了很多的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创新&这一主题,其实这两天这两个字的出现率也非常高。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刚才我们说联泓集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想肯定会对&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你们跨领域也跨的很多,一定是提前做了很多的准备。那么就请郑总结合咱们企业,讲一讲您如何看待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
  郑月明:其实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创新,都认为技术创新,因为原来我们是个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的阶段,大家认为技术进步就是创新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在创新的内涵和外延都扩了很多。所以我们现代的企业要发展,机制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包括盈利模式的创新,实际上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从我们企业的经验来看,联想的发展经验和联泓发展的经验来讲,技术要不断的研发创新,我们很早在布局产业的同时,就成立了研究院。可以说我们产业是2010年开始布局,我们2012年成立研究院,2014年产业才投产。就是很早就进行研发、进行投入。大家说你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做什么?做应用服务,和现有产品的创新开发,就是应用服务上的开发。所以这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的方式。
  机制体制,我们早期的创业者或者骨干,除了薪酬是一部分以外,我们有股权。就是说很早设立子公司,联想设立联泓集团的时候,就给了管理层相当的股权,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分给管理层。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报告中提到的由过去引项目到现在的引人才团队,而且要我们的人才进行股权分红的一个激励机制,让他们获得名利双收。我记得报告中是这么提的,而且也是第一次提出来。
  郑月明:对,我们一直是坚持这么做的。能看到眼前的薪水,能看到做好了以后的分红。
  管理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暂且不谈。而盈利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盈利模式创新有着鲜明的互联网特色,所有的传统企业都躲不开一个互联网模式。
  主持人:这对你们来说应该是有优势的。
  郑月明:对,我们原来就是从事互联网企业的。怎么把互联网的思维放到我们的管理中,尤其我们的营销中,很重要。因为互联网讲究高效率、信息对称。往往是我们工业品、B2B做不起来,就是信息不对称,怎么建立这个平台,让信息对称,让大规模的中小客户能从大型企业里获得他的东西,这才是将来要发展起来。另外用户体验要特别注意。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问您这样一个数字,我们现在目前联泓集团当中,虽然您刚才说其实投产之前就有专业团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发。到今天为止,研发团队的比例,包括我们的实际投入能占到多少?
  郑月明: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成立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我们已经投资了3000多万作为研发。
  主持人:告诉我一个比例。
  郑月明:我们研发人员的比例,我们大概700个员工,有30多个研发人员。
  主持人:为什么要问这一点,一个化工企业,就是现在精细化工的企业,跟我们传统化工,我觉得最大的不同还是人才,人才引进来之后,他的科研投入达到一定水准,科研经费的投入,包括我们的重视程度,能够引领企业在今后的&转调创&过程中,它的潜力和后劲的多少,这是一个根本。
  郑月明:这是第一步,就是我们没投产前做的一些预研究或者市场的一些服务的预先准备。实际上真正在后来持续的研发中,投入还是相当大。
  主持人:其实这也给我们山东很多的本土企业有一个提示,因为我们很多企业是今天开办起来了,我的设备也没有达到&转调创&的要求,我又投入很多的科研经费再吸引人才、搞研发,实际上这个过程中你就损失很多,也就是投入很大,浪费很多。我们不如在我们做之前,就按照&转调创&的要求来做计划,来做规划,可能会事半功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等。在过去的一年中,山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什么因的举措?请刘教授给大家讲讲。另外就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刘跃奎:创新驱动应该是这样,首先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个整个的特征。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新常态以后,发展的动力发生了转换,就是由过去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现在转成了创新驱动。这就是一个趋势性的东西。作为我们企业,必须要适应这样一种新常态。这是一点。
  再一个,从经济发展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辩证规律来看,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两类,一类是对经济增长递减的要素,比如说土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讲过,土地的收益是递减的。凯恩斯也说过,资本投入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是递减的,还有物质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递减的。
  哪些是递增的?比如人力资本、科技,特别是创新,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是递增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驱动,这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科学发展。
  主持人:要达到什么效果?
  刘跃奎:就是通过创新,来适应新的常态,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创新来不断适应当前变化的需求。我们现在讲模仿型、排浪式的需求已经过去,现在的需求是个性化,这样的一种需求,作为企业怎么来跟着需求走?我们说需求是引导生产,你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引导什么样的生产。它的就要逼迫你的生产不断创新,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多样化的需求。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报告中提出的,要有一个新经济常态的新的思维方式。
  刘跃奎:对。
  主持人:我们山东经济经过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资源紧张、环境保护的压力我们看到也是越来越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推行工业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还提到着力解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政府希望通过生态环境倒逼,来推动多层次、多领域的大调整,来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两位对此怎么看?还是先请刘教授谈谈您的看法。
  刘跃奎:尤其是山东,我们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我们叫&山东制造&,制造业比重比较高,而且很多制造业还处在中低端,高耗能、高污染。我认为它必须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是要由生态产业来支撑,我们今天说转方式、调结构,为不是味调而调,必须要和我们今天做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同步进行、紧密结合,政府要主导。这里面有个规律,就是说你要有生态产品,那么你的生态产品聚集成生态产业,然后生态产业来支撑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链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你如果没有生态产业,也没有生态文明产品,那你搞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句空话。所以今天山东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们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不再是仅仅的产业结构调整,而是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就是用我们打造或者构建生态文明产业来做。
  主持人:就是我们要以一个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郑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郑月明:宏观上刘教授讲的很精辟,我讲讲我们化工产业。从粗放到集约、低端到高端、仿制到创新,这是必然的,可能也是很多行业的共性。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毫无疑问是大趋势,我认为在化工将来的发展中,现在很多地方园区很多,一个地级市七八个化工园都有,五六个那基本上是常态了,我看就是很多很多。但是这么样的经过,将来势必会带来抢资源的问题。我认为将来化工产业的发展必然受两大因素的制约,第一就是资源问题,资源越来越少;第二就是土地问题,土地越来越少。我们的土地有红线。将来怎么把这些重新调整,园区的调整变集约化,这是一个大的课题。指标在这里,怎么调整?就是倒逼机制,不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一些高耗能企业、不环保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所以产业升级转型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是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化工企业是各省市县三级重点盯的排放企业,而且我们省环保厅也专门有一个监测,你这儿排放超标以后,它那里就响了。咱们企业目前以这样一个精细化工的企业,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郑月明:并不等于说你精细化或者产业升级,就没有污染了。所以这需要有在设计和施工的同时,就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环保投入是不能减的。所以在技术没有成熟的时候,很多企业就盲目用。以后环保法越来越严,这些企业就很难过关。所以在精细化和新材料方向的企业里,高污染的企业还是不少的,我们国家要避免这个陷阱。
  所以我觉得国家在项目审批上,特别是在我们不太发达的项目审批上,真的需要很好的把握。
  主持人:还要谨慎,还要把关。
  郑月明:刚才说我们的精细化材料都是成熟的工艺,在国外都实际上已经工业化了的,我们主要是欧洲和美国引进的,它的环保标准比较高,没有问题。但我们将来在新的产品上,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有的排放,应该说大大低于山东的标准,比如粉尘,山东是100,我们是20。所以这里有很大的空间。将来环境的代价或者排放的代价,恐怕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将来是按排放来收费的。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刚才刘教授跟我们说的,要同样发展环保产业的配套相关产业,其实跟他们企业的结合,更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可能我们大家走的弯路就更少一些。
  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是山东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推动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最后,请两位嘉宾用一句话来浓缩,您认为,在崭新的2015年,怎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山东的发展走向新辉煌。
  刘跃奎:一句话,就是山东要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主持人:好,我们听听郑总怎么说。
  郑月明:我认为任重而道远,真要取得效果,真要蛮拼的。
  主持人:用我们总书记的话,真的要蛮拼的。
  好的,感谢郑月明董事长的精彩介绍,感谢刘教授的悉心解读,也期待更多代表来齐鲁网做客,与网友做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引领新常态&,关注齐鲁网,关注2015年山东&两会&。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咱们下期再见。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杨本敬、张雯婷]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2015山东两会
两会大家谈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农业部就“农业结构调整”答记者问
文章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文章类型:普通
统筹稳产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月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了农业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农业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与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渔业渔政局局长赵兴武一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叶贞琴主持发布会。  余欣荣表示,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探索机制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稳产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引导非优势产区调减玉米  余欣荣: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粮食安全形势是最好的时期之一。但同时也要看到,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同时,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冲击,进口增加。我要特别强调,当前小麦和稻谷供求基本平衡,库存里主要还是玉米比较多。  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压力越来越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外市场联动越来越紧,仅仅按照过去的思路还不够,必须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使现代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加稳健、持续、更好地发展。  为此,农业部专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年)》,对十三五时期主要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了总体设计,其目的就是引导各地按照科学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要求,按照功能区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总体考虑是,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给水平,同时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产供应。  玉米结构调整是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区域为镰刀弯地区。去年下半年,农业部制定并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保产能、适当调、产业化。保产能,就是巩固提升优势产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玉米生产能力。适当调,就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域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减法加法一起做,鼓励农民将退出的玉米改种市场需要、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对于适宜的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的地区,我们还要强化产能,通过提高单产,来促进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产业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产业链很长的农产品,它的后续加工产业链很长,所以我们提出还要以产业的理念来推动玉米的转化,实现农民增收、地方经济能够比较好的发展。  同时,玉米又是养殖业的基本饲料来源,我们通过用它发展畜牧业,发展加工业,这可以形象比喻为,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通过系列化、深度化开发,转变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产业。玉米怎么变成燃料箱?因为玉米是生物燃料的好原料,而且前些年我们已经在一些地方布点,正在进行探索。因此,要提升玉米的综合效益,也是这次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工作部署上,我们把玉米的调减与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以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协同配套,重点就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的非优势产区,积极引导农民改种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  围绕这个目标,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先后次派出工作组赴东北、黄淮海等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区域,督促检查粮豆轮作、粮改饲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各地层层分解任务,加快推进落实,黑龙江省将玉米调减任务纳入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的绩效考核。目前,相关省份已将调减面积落实到县乡。二是强化指导服务。农业部组织专家指导组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多个技术方案,并在关键季节发布。各级农业部门组织近万名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在春播前将资金下拨各地,今年粮改饲试点县由个增加到个;配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  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今年种植结构调整开局良好,一是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万亩以上。二是大豆面积恢复性增加,预计今年可增加多万亩。三是市场需求较旺的品种增加较多。四是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保持稳定。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猪布局 发展草食畜牧业  余欣荣: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是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畜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布局优化和发展草食畜牧业是重点。年月印发了《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月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年)》。总的考虑是,稳生猪、促牛羊、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这项工作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作出部署。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为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重点抓三件事,一是优化调整区域布局,年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二是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稳定生猪生产,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推动标准化生产,逐步解决千家万户养猪小规模、易污染的模式。三是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生猪养殖大县为重点,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同时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加强生猪屠宰的监管。  下一步,农业部将指导并推动地方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和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在洞庭湖区开展减畜禽、减水产养殖两减试点,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中央和各级财政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费进行补贴的办法,逐步在全国生猪养殖大县的规模养殖场、大型养猪企业择机全面实施,以利于熨平猪周期。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牛羊肉供给相对不足,大家也很关注。农业部大力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保障市场的供应。一是搞好规划引领,会同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全国牛羊肉发展规划》,现在正在贯彻实施。二是扶持规模养殖。特别是大力推动牛羊规模养殖,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重点解决养殖基础薄弱,饲养方式落后的问题。三是加强草食畜禽种业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快地方品种改良进程,健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开展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遏制母牛数量下滑趋势。特别要讲到的是,农业部高度重视推动支持各地实施振兴奶业的工作,加快奶业产业现代化,努力提高国产乳制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需要。渔业结构调整:推广健康养殖 开展清洁生产  余欣荣:渔业生产供给市场一直很好,当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捕捞产能过剩、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农业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并进行专题部署。总的思路是,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着力转变养殖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调优区域布局、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置,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农业部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转变水产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二是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继续组织实施好近海的伏季休渔和长江、珠江禁渔,并将加大力度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保护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三是压减捕捞产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次绝户网专项清理行动,据统计,全国累计清理违规渔具近万张(顶)、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万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农业部还将推动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和其他支持渔业发展的转方式政策,强化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保护,继续大力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尤其是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经济带开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改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环境。  这次农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体现出中央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既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留下一片蓝天、一片绿水,一片优质的耕地,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积极有效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中新社记者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经公布一个月了,当前正值北方春播的关键时期,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农民想调减玉米,但不知道应该改种什么,不知道农业部如何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余欣荣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反映了农民的心声,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今年对玉米收储制度作了改革,由过去的临时收储政策改变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过去为了保护农民,特别是种植玉米的农户的利益,托底收购,由国家来完成;这次是实行市场化收购,但同时为了保护玉米生产者的利益,给予必要的补贴。具体这项政策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玉米的价格充分体现市场形成机制,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外一个是建立玉米生产者的补贴制度,以保持优势产区农民种植玉米收益基本稳定。所以这项制度公布之后,玉米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基层干部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农民群众一起尽可能了解、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尤其是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中央的改革措施,在这次政策调整过程之中,在玉米市场发生变化的过程之中,既要保护好农民种植粮食、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导非优势区改种其他作物品种,比如说粮豆轮作。  据我们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公布后,像黑龙江四五积温带等地区,正在主动地调减玉米,但部分农民不知道改种什么。这一问题,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就解决这一问题前面我已讲了三点,除此之外,还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规划引导,我们及时下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年)》,提出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意见。二是强化示范引导,动员农技人员、基层干部,还有一些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率先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在技术物资方面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今年新品种也是提供最及时、最好的年份之一。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农业部月初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介绍玉米结构调整的情况,派出了多批工作组到粮食主产区,和基层的干部一道,对农民进行政策宣讲,指导相关技术,提供优质服务。《农民日报》也开辟了专栏,宣传各地玉米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很多新闻媒体积极解读,为基层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及时了解政策、算好种植经营账,谋划好今年的种植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调结构不能影响谷物特别是口粮安全  农民日报记者上周农业部刚刚公布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年)》,请问本轮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余欣荣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坚持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具体讲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出绿色引领。提出要把握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三个效益的统一。二是统筹协调推进。在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产业融合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创新措施和创新办法。三是聚焦重点发力。按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突出生物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遵循农业本身规律,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又注意到那些非优势区,指导他们发展更适宜的产业和品种。对一些粮食主产区,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比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四是打好组合拳。做好加法,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做好减法,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调减非优势区生产,调减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减轻环境压力。做好乘法,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和生物资源,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统筹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实施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力争达到两保、三稳、两协调的目标。第一,要做到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不能因为调整结构,影响谷物特别是口粮的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第二,要突出三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这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日常供给。第三,做好两协调。做到蔬菜生产与需求的协调,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的协调。进一步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抓紧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  新华社记者现在玉米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农民会担心替代作物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到底好不好,继续种玉米效益怎么样?在这个问题上,农业部有什么措施和考虑?  曾衍德这也是我们当前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今年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表现在玉米结构调整有一个好的开局,这是个好的势头,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当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当前玉米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担忧:  一是担忧种植效益难保。大家知道,农民种什么看价格、算效益,什么效益好、挣钱多就种什么。前两年玉米价格好,农民就扩种玉米,东北等主产区调查,大体上玉米亩收益比大豆高块钱。农民担心改种大豆之后,效益赶不上玉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要靠政策引导,对种豆的农民给予补助。  二是担忧替代作物产品市场难销。我们调减玉米,主要是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作物。大豆是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市场波动也比较大,青贮玉米与饲草必须种养结合。如果这些产品多了,销售可能困难,价格也可能下来一些。这要靠市场引导,搞好产销衔接。  三是担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受影响。这些年,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收入预期会下降,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目前正值北方春播的高峰期,我们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解读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点内容,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精细算账、安排结构。近期,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包括开展百乡万户调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二是推进政策落实。会同财政等部门,抓紧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认真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科学采价,合理测算,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三是促进产销衔接。通过举办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推介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消费。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电商、拓展市场,让产品顺畅销售,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去年粮改饲试点地区农民增收养殖增效  人民网记者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粮改饲试点,据我们了解,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现在效果怎样?今后如何推进?  马有祥饲草料对于畜禽养殖的重要性就如同一日三餐对人的重要性。好畜只有吃好草、用好料才能产好奶、产好肉。优质饲草料是畜牧业最基础的基础,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是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个省区,选择了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实践证明,粮改饲试点实现了种养双赢的良好效果,既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给大家简要报告四组数据:第一,去年粮改饲计划种植万亩,实际落实了万亩,收储优质饲草料万吨,超出了预期目标将近一倍,这说明农民对粮改饲有积极性,对这项政策是拥护的。第二,试点地区的全株青贮玉米平均亩产吨,每吨的收购均价元钱,一亩地收入是元,比种植籽实玉米增收元,这说明农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第三,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了吨,生产一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块钱。乳蛋白等质量指标也有明显提高,肉牛饲喂全株青贮饲料每出栏一头节约饲料成本块钱,说明养殖效益提高了。  根据年中央号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将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试点县从个增加到个。今年怎么推进呢?我们主要是指导地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归纳为两个合理确定、两个持续加强。两个合理确定,一是合理确定粮改饲的面积,坚持以养带种,为养而种,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种植规模,确保生产的饲料销得出、用得掉、效益好。二是合理确定粮改饲的品种,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改种,科学选择种植品种。适合种青贮玉米就种青贮玉米,适合种苜蓿就种苜蓿,要选好品种。两个持续加强,一是持续加强饲草料生产的产业化,坚持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补齐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二是持续加强扶持资金的管理,也就是说要管好用好扶持资金。我们坚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给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确保用好扶持资金,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应。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人民日报记者调减玉米重点是米改豆、粮改饲,马铃薯也是个替代作物,这个问题大家也都很关心,就是农业部在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新的举措?  余欣荣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吃饱、吃好,还要吃健康。马铃薯是世界公认的吃饱吃好吃健康的主粮食品,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过去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这两年,通过各方面宣传,这个认知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马铃薯产业开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马铃薯主食产品已经进入了市场,进入了千家万户。  我在这里报一个数字,仅北京每天就有多家超市在销售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也能感受到这两年的价格不错。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马铃薯是一个健康的食品,由过去停留在副食阶段开始进入到主粮和副食综合利用的阶段。现在中央财政也在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将其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  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因势利导,以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一是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种,研发马铃薯馒头、面条及不同区域特色产品的配方和工艺。二是推进产业开发。继续抓好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降低马铃薯种植、主食加工成本,改善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在采访当中注意到,今年玉米已经进行了大幅度调减,原计划调减万亩,今年预计会超过这个面积,而且玉米以及它的替代品进口量在不断增加,这样有些人就担心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曾衍德当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基本的是两个:一是国内供给增加。过去年,玉米面积增加了亿亩,超过同期粮食面积的增加。产量增加了亿斤,占同期粮食增量的。二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大家都知道,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去年进口玉米多万吨,同比增长。同时,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种进口比较多,去年进口了高粱万吨、大麦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和。此外,进口了部分木薯和玉米酒糟,玉米产量增加和国外进口增加双碰头,导致库存增加较多。  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要从两方面看,从短期看,玉米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应主动调减玉米,减轻库存压力。从长期看,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和加工原料,是需求增量较多的品种,应该稳定发展。  我们认为,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一是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是要保的。中央明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鲜明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这表明,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是要必保的,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和能量饲料,也要保持稳定的自给水平,这是战略决定的。尽管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需要适当调减,但如果玉米生产出现大幅度下滑,一旦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会有许多政策手段,保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当前调减的是非优势区,影响有限。刚才余部长讲了,我们这一轮的调整是在巩固优势产区的同时,适当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等,我们叫镰刀弯地区的非优势产区,这一区域的调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有限的。  三是有贸易调控手段,能起到作用。根据入世承诺,我们对大豆进口未设配额限制,实行单一关税管理,进口关税。而玉米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万吨,配额内关税是,配额外关税是。这些年,我国玉米每年实际进口量都在配额以内,主要是替代产品进口增加较多。此外,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大豆贸易量有亿吨,高于我国大豆消费量,进口货源是充足的;而世界玉米贸易量只有亿吨左右,仅占我国玉米消费量的左右。我们常说一句话,如果石油价格涨到一定水平以上,相当部分的玉米就会转化为燃料乙醇,玉米供应量就会减少。所以,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要看到,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确保建成亿亩、力争建成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可以讲,我们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信心的,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能够做到的。让我国水产品养出来、卖出去、吃起来  经济日报记者水产品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硬菜,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这道硬菜的消费越来越多,质量效果也越来越高,请问如何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水产品消费需求,保障水产品的市场供应?  赵兴武常言道,无鱼不成席。我国水产品率先实现了市场化改革,三十年来,渔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早已解决了吃鱼难。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公斤,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的优质蛋白。众所周知,目前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四大家鱼等传统水产品供给过剩,有的甚至压塘严重,渔业进入了卖鱼难的新常态,面临产品结构优化、消费水平升级的新问题。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生产结构,不断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简单地说,就是要养出来、卖出去、吃起来。  养出来,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加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过剩的大路货品种,减少无效供给,让优质鱼虾蟹贝走进百姓家,成为家常菜。卖出去,就是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知名品牌,鼓励水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支持开展水产品信贷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网络销售等,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营房、进家庭。吃起来,就是支持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品加工研究,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让吃鱼变得更方便、更省事、更省时、更便捷、更时尚,推进吃鱼革命。概括起来就是养鱼、卖鱼、吃鱼,以吃促养,以卖助养,以加助吃,以养保吃。  总之,就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不断向产业链和价格链高端延伸,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水产品,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放心、安全的水产品。&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农机装备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汪洋指出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亮出供给侧改革清单
农村客运等5大行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
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专项统计工作开始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分支机构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狗总是养不到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