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加盟广东安德投资有限公司高要投资多少?

高要天天快递友情小提示
高要天天快递相关推荐
高要天天快递相关分类
高要天天快递相关问答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 安德莉亚女装招商加盟
安德莉亚女装
品牌名称:安德莉亚
所属行业: &
所在地区:创立时间:未知
经营模式:代理 连锁
招商对象:自由创业
招商地区:全国
投资金额:1万-3万
投资金额1万-3万
投资金额1万-3万
投资金额1万-3万
投资金额1万元以下
投资金额1万元以下
投资金额1万-3万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让企业联系我
品牌问答我要提问
服装鞋包排行榜
项目名称投资金额好评率&>&&>&地理科学本科论文稿4
地理科学本科论文稿4_30600字
在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素…
原文地址:各种范文都有,到时不用找了。(值得收藏)作者:MaKiyo工作总结 单位总结 个人总结 半年总结 述职报告 工作汇报 调研报告 工作计划 实习报告 考察报告 工作报告 总结 月工作总结 班主任总结 工作总结 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半…
1. 您的性别:A. 男 B.女2. 您的年龄:A.18岁以下 B. 18-20 C.20-22 D..22岁以上3. 是否使用智能手机:A. 是 B.否4. 是否有购买智能手机的打算:A.值得考虑 B.会购买 C.绝对不买 D.已经购买 E.无所谓…
毕业论文初稿作
者:周浩指导老师:陈雷专
业:地理科学[题目]《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对比研究》[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并且根据中国和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比发展模式对比,指 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的建议。[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对策和建议 空间 [内容]1、引言21世纪初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取胜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及其相关政策等各个方面 ,本文针对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迈入新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刻不容缓世纪之交 ,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 ,世界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 ,而附加值高、渗透性强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各国竞争的制高点。支撑经济竞争的产业技术水平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 ,竞争优势进一步向拥有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倾斜。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 1世纪初期 ,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集约化的方向转变 ,利用产业升级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矛盾。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刻不容缓。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没有关于地理要素的规划,所以我希望从中帮助国家十三五提供借鉴。二、国际经济发 展和竞争格局演变的历史表明 , 科技内涵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新 的决定因素。目前以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现代技 术为主体的高技术正以白热化的 竞争速度发展。就国家和地区而 言 , 谁抢占高新技术的先机 , 谁 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最 新的一项研究显示 , 中国大陆最 具竞争力的城市是上海、北京、 深圳 , 上海的优势愈加明显。三、。在国家高新区“四加 一”布局中 , 深圳的综合科技实 力明显逊色于北京、上海、西 安 , 仅强于杨凌 , 这是深圳发展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最主要的障碍 之一。一、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在美国,高新技 术产业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种生产部门;日本认为以当代尖端科技和下一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是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在 1991 年 3 月由国家科委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产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 术劳务的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2、中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在产业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主控产业竞争力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已经成为各 国共同争夺的稀缺资源。当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省市以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引擎,但拥有与高新技术产业 布局发展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则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引领带动力、 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 升级换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意义重大。Jeffer y Pfeffer(2001) ①在承认人才对组织重要性的同时强调组织之间争夺人才对于组织的消极 影响,指出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Lloyd C.Harris(2001) ②提出建立市场导向的组织人力资源战略模式,提升组织绩效,组织人力资源战略与外部市场环境的相匹配。Chris Brewster(2004) ①针对欧洲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提出在现有的全球通用美国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础 上,建立针对欧洲人才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Rosemar y Lucas和 Mar garet Deer y(2004) ②重视 建立组织和人才的友好关系,尤其是舒适的人才软环境,增强人才与组织的纽带关系。Kamel Mellahi ( 2010) ③利用代理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分析了当下跨国公司人才利用的失败之处,强调组织在基于 原本人才培养框架下,结合具体环境改进人才管理的相关策略。倪鹏飞、李清彬(2010) ④通过构建国 际可比的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中国人才环境不容乐观,排名在全球处于中下游,但在宏观环 境表现稍好。卫聚金等(2010) ⑤从区域的客体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有关区域人才承载力理论进行了综 述。倪鹏飞、张钰(2010) ⑥从考察人才流失的环境角度,构建人才环境三级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回归 关系发现人才流失和环境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论证了改善人才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杜小军 ( 2010) ⑦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人才环境竞争力差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 大经济圈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进行差异评价。 针对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顺(2004) ⑧提出在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 套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量化为主的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杨河清等(2006) ⑨从经济学角度分 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竞争力的关系,提出通过横向与纵向数据比较,达到评价区域人才竞争 力兼顾当前与未来的目的。王崇曦、胡蓓(2007)
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环境吸引力远远胜过我国其他地区。在各类影响人才环 境的因素中,石金楼(2007)人才创 业和发展保障状况、科技教育与国民素质状况、城市发展状况、社会服务及保障状况五个二级指标。 在大中城市中,外部经济发展、企业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几大环境因素中,企业内部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是影响CBD人才聚集的相关因素(孙其
才环境的构建,不仅要注重外部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内部环境的优化改进。基于动态管理 视角,毛娜等(2010)资源管理三者 之间的“匹配”关系。黄苏萍等(2011)点不应仅放在改善吸引人才的环境方 面,同时也应关注内部人才的经营。针对人才环境要素,边文霞(2006) ①分析了人才对北京市宏观与微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各因素 的满意度与需求度,通过对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做差异性分析,提出要进行科技创新人才环境体制与 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张纪(2009)②总结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存在着总量与结构的不平衡、创新 型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王海芸、宋镇(2011) ③指出已有研究中强调的如人才政策 和经济环境对企业人才吸引力均未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因素产生影响,并且得出产业发 展环境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李中斌(2011) ④ 指出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 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 创新的投入不足等问题。 卢山、江可申(2011) ⑤在对科技人才环境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象限图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个 体成长和金钱财富位于优先改进区,而工作自主性和单位人际关系位于无关紧要区的现象。 由文献梳理可知,当前对于人才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匮乏。仅有的定量研 究多是区域性的人才环境评价,缺乏综合运用多种定量分析工具针对全国层面的系统定量研究;指标 体系维度较为粗糙,罕见三级及以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才环境评价结论的挖掘不够深入,得出的 对策建议适用性不强。 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细维度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提升人 才环境水平提供客观依据。(一)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内涵及其特质 1.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内涵。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依托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形成发展的一类特 色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是从三次产业中剥离出来的新型产业类型,发展时间短,因而高新技术产 业人才内涵的界定还较为模糊,缺乏清晰而明确的内涵阐释。从本质属性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属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一种,该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该类人才的典型特质为专业技术背景的渗透。鉴 于此,经归纳提炼,将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界定为: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坚持终生学习与创新,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群体。 该内涵界定强调与突出终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支撑,不断的技术 创新是其快速持续发展的引擎,人才唯有坚持终生学习,才能对技术进步孜孜以求,掌握并突破领域 内的尖端技术,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基于产业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应属于进取性创新型科技人才。 2.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质。经过文献梳理发现,以往学者多针对人才共性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而 对特专人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特质的分析提炼。唯有透彻掌握该类人才不同于他类人才的 特质,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寻人才综合环境构建良策。从人才高效管理角度进行提炼,将高新技术产业2.1
中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1.广东、北京、江苏的人才环境综合得分排名位于全国前三甲,分值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差比较悬 殊;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和海南的人才环境综合得分在1以下,位于全国排名的最后5位。对比 高分区与低分区发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建设存在全国范围内的严重不均衡,强弱差距悬殊。 2.排名居中的地区中有18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在1-3之间,即全国有一半的地区人才环境综合 得分非常接近,均徘徊于较低水平上,呈现高水平地区极少而落后地区为数众多的局面。 3.异动值分析。西藏和四川作为西部省份,人才环境综合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8位,与其他西部 地区相比排名比较靠前,显现出西部地区在人才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 由综合得分排序可知,广东、北京、江苏是第一梯队,人才环境优越而富有吸引力;上海、西藏、山 东、浙江和四川是第二梯队,人才环境基本面良好且存在短板;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和海南是第四 梯队,人才环境亟待全面整改;其余地区数量众多,归为第三梯队,人才环境缺乏涵养力。1.沿海地区人才环境最好,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低。沿海地区的综合平均得分比东北、 中部与西部地区得分之和还高。可见,沿海地区的人才环境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相比之下,东北、 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人才环境相差无几,都相对比较落后。 2.相对于其他地区,沿海地区人才科研环境和产业环境的优势比较明显,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 生活环境正逐步改善。教育环境则呈现出全国层面的普遍不佳,显现出人才培养力量的薄弱。 3.沿海各省市的人才环境综合得分较高,产生加总效应。同时,沿海一带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稳步提升,促使各沿海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更上一层楼,产生螺旋上升效应。可见,个体地区与 所属地域之间的人才环境相互影响,形成贯通。1、教育差距明显。李开复表示,中国的教育体制并非针对创业而建立。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出色的技能,但缺乏在营销、销售、运营和领导方面的整体素质。李开复表示:“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程序员,但他们仍然需要培训。”李开复表示,中国的教育甚至落后于政府的政策。中国政府的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创业,政府还为此出台了投资和借贷优惠政策。李开复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创新工场或其它方式加盟创业公司,然后再创办自己的企业。李开复认为,绝大多数刚毕业立即创业的企业都遭到了失败的命运。2、父母过多约束。在中国,老一辈人仍然非常保守,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对创业这种生活方式持怀疑态度。李开复表示,他本人就曾劝说多位父母允许他们的子女加入创新工场,称这对年轻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创新工场为员工提供的报酬相当于微软、谷歌及百度报酬的一半,而且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在中国稳定与威望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里,很难劝服年轻人的父母允许自己的子女冒险创业。李开复说:“我曾致信几对父母,并且收到了积极的回信。不过他们仍然会说‘我儿子的成功就全靠你了’这样的话。”3、不能接受失败。在硅谷的创业公司当中,失败是常有的事。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表示,失败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宝贵的经历,一些风投机构也认为,在向目标企业注资之前必须看到该团队有几次失败的经历。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李开复表示:“人们不理解风险与失败。”在中国,创业失败即意味着退出创业领域,而非再来一次。这种文化限制了创业青年的经历不断丰富,同时也遏制了创新。4、营销应以人为本。李开复说:“Y-Combinator在中国很难开展营销活动。Y-Combinator很难找到创业公司和适当的人选提供资助。即便面试数百人,很可能也只能挑出两个人。”Y-Combinator只有转换模式才能在中国奏效,也就是必须以人员培训开始,然后传播这种理念。目前,接受创新工场资助的外部创业公司只有两家,而创新工场自身内部的团队则资助着五个项目。李开复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针对自己的需求接受培训,这一比例将发生改变。在创办创新工场之初,李开复曾与Idealab创始人比尔。格罗斯(BillGross)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多个类似的观点,包括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和其它工具都应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所有合作的创业公司。这样,创业者可以看到自己的需求,接受培训后将自己的企业分拆出去。2.2
美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1.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和环境美国事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传统都汇集和影响着美国的观念。美国人是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民族,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热衷参与公益活动和迎接各种挑战。美国的大学资源,图书馆资源,非政府非营利机构的培训资源等数目大,门类齐全,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特色独特,教育经费投进大,能够多渠道源源不断地从私人、基金会和老校友那里得到捐助,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氛围也非常热闹而严谨。美国学校的定位很正确,以适应不同人们的要求,以满足和服务于美国全社会的需要。一流大学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应用大学培养专业和创业人材,而创业人才也是一种创新人才。(1)一流大学的定位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加州理工等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这些大学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教师素质很高。第二,都是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充裕。第三,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往就读。第四,治学严谨,独具特色。第五,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国际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2)创业教育的形成美国非常重视应用科学教育,在大学本科、专科和技术职业教育方面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实用人才,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创业教育的新特色。这种创业教育培养的就是创新人才。创业教育在美国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在过往的20多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进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注重创业实践,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美国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实在践性和应用性。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创业学课程的普遍开设、本科和研究生创业治理专业的设立,还包括高校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的建立;不仅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有效地进步了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稳定了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和目标美国的专利制度是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里都有一个专利许可证办公室,是专门为学校的教授、研究职员和学生服务的,也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由专业人士把脉,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美国的风险资本的提前参与,也为学天生为创新人才提供了尽佳的机遇,即使仅仅是你的一个思想火花、一个创业思想,假如有良好的贸易远景,那么,你就有得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机会。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在美国的创业高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很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至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微软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ahoo的杨致远,科进的谢明等无不是创业者们的典范。高校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美国还答应一个失败的人重新开始,给其提供再次创业的机会,真正让人能够有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长啸,也更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众所周知,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题目,开拓工作新局面的人才。人才的创新性不仅取决于其良好的思维能力,还取决于健全的创新人格。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3.美国汇集全球的各种人才和鼓励个性张扬作为移民国家,美国一向致力于网罗全球人才,几乎每一个美国诺贝尔得主的背后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在支持,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移民科研工作者。几乎每一个行业精英谱里,都有其它国家的杰出人才的加盟。这些天才们在各自的国家已经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汇集人才是多次获奖的一个必备条件。当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此次获奖者的工作环境时,镜头里也总会闪现众多不同肤色的科研工作者。然而,人才垄断并不即是成功。有人以为,美国并不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好的科学家,它的取胜宝贝在于自我宣传。美国科学家们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他们愿意参加脱口秀,用出色的“演讲”激发观众对其课题的爱好。美国科学家还很愿意发表他们的作品,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甚至出现在时尚杂志里,大众正是通过这些方式熟悉了他们。实在,这种倾销自己的做法,也是应当提倡的,现在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另外,美国科学家大多热衷科研交流,甚至科普宣传,这种学术互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科学家本身也是一种充电,磨练和升华的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科研职员往往显得过于“谦虚”,与出外演讲相比,他们更愿意待在被厚厚墙壁包围着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在美国,市场化经济运作深进各个领域,包括纯学术领域。为了争取足够的资金支持,美国科学家们就必须练就撰写科研提案的好本领,这就会大大激发他们探索新课题的激情。4.几点启示(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国的大学和美国不同点有很多,各自由其国情决定不能一味照搬,但在有些方面可以考虑鉴戒。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中国的均匀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均匀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2)促进学校与社会的配合。中国的大学基本是个独立社会,大学的围墙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治理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科研,还要负担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学生和社会在形式上是隔离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融合能力和责任心培养。美国中小学校园是封闭的,但美国大学的校园几乎全部是开放式的,即使一个大学区域的概念,学生很自然的和社会一体,公立学校的图书馆对四周公众开放。其结果是学校一样的安全整洁,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校治理机构非常简单而高效,非常有利于人才培养。(3)树立以人为本培养模式。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必须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4)呼唤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学校的社会化服务要成为保护和促进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不应当是门坎儿,更不能成为盈利或暴利的生意;多渠道,多层次,多环节地培养人才,在舆论上和观念上引导人们创业成才。(end。美国高校注重与时俱进地 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和服务于社会的多种需要。 哈佛大 学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出众的学术才能、非凡的个性魅力、卓越的 领导才能、创造才能和体育特长。 其培养“全能人才”、“领导型人 才”或“卓越人才”等目标实质上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 致。 普林斯顿大学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定位于培养 12 项特殊才能: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系统推理的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等。 此目标主 要强调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全面系统的培养。 因目 标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多数高 校实施的是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结构设计,但各校的课 程分类与组合不尽相同。 如麻省理工学院为理工类学生开设人 文社会课程,以保证文理学科相互渗透。 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 研究型大学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研讨课,还有跨学科的专题学术 讨论课程、导师辅导课以及问题情境式教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美国还十分重视开设创 业课程,硅谷 60%~70%的企业都是斯 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三是 教学方法灵活, 研究性教学等对培养 创新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斯坦福 导读” 课程创新项目集合便是典型代 表, 它强调科学思维及培养学生的科 研意识。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著名的《2061 计划》,到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大学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等, 都是美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采取的具 体措施。 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就 是通过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等措施,来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规定从 本科入校开始就进行科研训练。 斯坦福大学推出的“斯坦福本科 生研究机会”,旨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并为学生进入 研究机构提供机会。 美国于 1987 年召开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 主要是为本科生提供展示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的机会。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地探索问题的学 习方式。 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都重视采用探究式教学来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开设本科生研讨课程和实施科研计 划。 这种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 且提高了科研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科研训练:从本科生开始,“真刀真枪”搞科研。 美国高校培 养拔尖创新人才最显著特点是“真刀真枪”的科研训练。 研究型 大学都设立本科科研计划,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 麻省理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即为典型代表。 在 斯坦福大学,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一直具有很高地位。学生参与科研受到严格训练,掌握了方法,为今后开展研究奠 定了坚实基础。(二)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识教育与产学研结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 通识 教育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从而增强学 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跨学科的课程和 专业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产 学研结合体现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 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制度创新与灵活管理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 制度创 新是指通过创设新的、能有效激励师生行为的制度来实现组织 的持续发展和变革创新。 一些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是制度创新 的典范,选课制、学分制、案例教学、股份制、董事会制、直博制、 大学科技园区等等就是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创立的。 美国 高校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 了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 美国大学鼓励学 生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增强主动性,激发创造性。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主要采取启发 式、探究式、研究性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这些方 法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严格的科研训练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 美国高 校很重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 让学生广泛参与科研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力,一般高校主要训练操作应用能力,研究型大学则是强化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美国高 校十分注重营造学术自由与创新氛围。 学校不仅为教师授课、 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宽松、民主的环境,而且提倡教师带头示 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兴 趣与爱好,鼓励独立思考与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促 进创新潜能的发挥。 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氛围, 为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创造了良 好环境,提供了肥沃土壤。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平台。 拔尖创新 人才的培养,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发展要求的重要 举措。 为搭建跨学科、跨国界的桥梁,美国通过大量招收海外学 生,加强校际交流、联合办学等形式,努力为学生参与国际合作 与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在美国 ,大学生创业并取得成功是屡见不鲜的。 大学辍学创业而成功的比尔 ·盖茨自不必说 ,像戴 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戴尔 ,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 早期浏览器(Netscape)的发明者之一马克 ·安德列 森等 IT 名人 ,也都是在念大学期间创业 ,并获得成 功的从主观条件来讲 ,美国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凸显 之处 21111
美国人的价值观中最深层的内容便是美国 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虽然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自 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有其 合理的成分。在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思想里 ,个人价 值和个人尊严处于突出的位置。这种个人价值和个 人尊崇尚和强调个人奋斗、 机会均等的平等思想观 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 ,美国人敢于创 新创业当然就不足为怪了。讲个性重能力的开放式教育体制 ,重视自立的家庭养成教育 ,以及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 ,培养了 美国大学生动手能力强、 敢想敢干的良好习惯
美 国的教育体制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都极 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开放灵活。在教学方 法上 ,普遍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开放式教育;在教学 目标上 ,普遍注重能力的提高。美国的家庭教育强 调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精神 ,如孩子满 18 岁后 , 不论家境好坏 ,大多数都在经济上独立 ,或打工挣钱 后再读书 ,或一边打工一边念书。即便是靠家庭资 助念了大学 ,毕业后找工作也非得靠自己。从客观上来说 ,美国社会也存在许多有利于个 人创业的条件 21211
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
由于美国社会 崇尚和强调个人奋斗、 机会均等的平等思想观念 ,个 人创业在美国是极为普遍且引以为荣的事 ,以致整 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鼓励创业、 宽容失败的氛围。过 去 30 年美国个人创业者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 21212
知识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个人创业
由于以 电子通讯、 网络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在美国社会的快 速发展 ,以往主要依赖于资金、 设备、 场地等硬件的 创业条件 ,已为个人对知识的拥有程度及创新能力 所取代。资本家逐步让位于“知本” 家。这使大学生 的创业成为可能。如比尔 ·盖茨、 杨致远当初赖以 起家的都是一台电脑 ,当然 ,更主要的是靠他们那富 有智慧的头脑。 21213
创业条件的便利
包括新公司的易于申办 , 信用制度的健全等条件。在美国创办新公司极为便 利 ,不仅门坎低 ,而且申办快捷。由于网络经济的发 达 ,在此平台上运行的美国信用制度十分完善 ,这不 仅有利于新公司的开张 ,也有利于新公司的运转 ,包 括交易、 借贷。 21214
人才自由流动的灵活录用机制
美国社会 各类机构和企业在用人机制上相当灵活自由。人才 进出便利 ,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辍学休学以及续 学都极为便利 ,反正只要学分修满了就可毕业。 21215
风险投资资金的雄厚及创业板市场的成熟
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稳定增长 ,使美国 的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民间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为 了寻找出路 ,保值增值 ,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金转化 为风险投资资金 ,专门寻找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项目 或公司投资 ,然后上市 ,以获取高额回报。中小企业在美国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的研 究使政府和企业的观察家确信 ,是小企业而不是大 公司 ,创造了绝大部分新的就业机会 ,生产了绝大部 分的国民经济增长值。它们的生产率和创新精神也 较强。由于中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 作用 ,因此美国社会从国家到州政府无不对其持鼓 励、 支持的态度。 此外 ,美国社会健全的法制轨道 ,高度成熟的市 场经济体制 ,均是不言而喻的有利条件。正是在上 述诸项条件的合力作用下 ,美国人 (当然包括大学 生)的创业才相对来说成功率要高得多。同时 ,我们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 ,不难发现各方面的关联 性。这种关联性的持续发展、 循环 ,致使美国社会的 创业之风愈演愈烈 ,也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经济持 续了自 1991 年至今、 远超出传统的经济发展周期的 长久发展。盖茨之路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上延伸出来 并成为美国乃至各国大学生的楷模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创业的 的困难增加 我国创业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还不成熟。在 国家对体制的核心部分和重要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之 时 ,创业有一个高难度、 高风险的区段。在对社会利 益格局进行调整的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 现象。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 , 因此国家在体制创新中给予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 并不多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 政策和法规。我国的工商、 税务方面对于学生创办 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制度、 人事 制度、 投融资制度上也未见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 策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迈向社会进行创业时 ,往往与 那些在社会和市场上奋斗多年的创业者站在同一条 起跑线上 ,这显然是比较艰难的事情。 312
大学生缺乏创业资本的支撑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家庭经济收入 普遍不高 ,即使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 ,也缺乏足够的 创业资本的支持。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 在为衣食温饱担忧 ,更不可能依靠家庭及社会关系 筹措创业资金。同时 ,我国大学生在经济上的独立 意识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而目 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风险投资并不充实 ,创 业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融资的困难使许多大学生 空怀优秀的创业计划而无用武之地。大学生创业缺乏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的平台 创业竞技场变化无常。在社会变化中产生的一 系列全新的各行业运作模式和规则 ,不可避免地伴 随着一切创业行为。创业者必须熟悉这些运作模式 或者说是游戏规则 ,而且要随时准备应对变化 ,这些 都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而这些 知识和经验的取得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的结 果。而大学生在校园里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培 养自己管理经验和知识。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不完备的情况下 ,有时面对的又是无规则游戏 ,校 园环境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而对 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很难适应和应对 这种创业环境。传统文化惯性使创业人际环境存在负累 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们的思想中长期养成的 “等、 靠、 要” ,依赖思想 ,扼杀了创业所需的创新、 创 造意识;害怕失败、 嘲笑失败的文化氛围 ,使许多大 学生安于平稳 ,不思进取。这些文化上的负累 ,对于 特别需要协作精神、 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生 创业者而言 ,自然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315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还存在着不足 在现代社会 ,创业者除了具备一般的素质和思 想品德、 知识结构之外 ,还要具备强烈的竞争和开拓 创新的精神 ,社会适应能力及把握机会的决策能力 , 具体操作的实践能力 ,组织管理的协调能力 ,敢于冒 风险的能力等这些基本的创业素质 ,由于大学中创 业教育的缺失和其它内在原因 ,使很多大学生都缺 乏这些素质通过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条件的比较分析 ,我 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条件相对 于美国大学生而言 ,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 不是某一方面的 ,而是从观念意识、 自身素质到经济 体制、 结构、 政策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存在明 显的差距 ,而这些条件又是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的。 由此可见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个人创业条件的改善 , 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待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整体 推进 ,有待于我国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而这绝非一朝一夕或某一方面、 某个部门(比如教育部) 所 能完成的事。因此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之步履将远 比美国的大学生迈得艰难 ,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思 想准备。4
营造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 411
营造利于创业大学生人才的培养环境 创新环境是一种宽松、 民主、 自由、 开放、 进取的 环境。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 充分利用学分制的优势 ,建立更加完善的选课制、 主 辅修制、 导师制等 ,控制必修课的适当比例 ,扩大学 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创业是一种个性非常明 显的活动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才 能使创业人才健康成长。开展各种校园创新活动 , 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创新基地的建设 ,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硬件支撑。知 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理念创新和 运作机制创新 ,这二者在当今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得 到综合体现。创新环境的优越利于创业人才脱颖 而出。 412
制定优良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政策 造就一个有利于学生创业的环境体系国家应制 订相应的政策 ,不仅是允许大学生合法创业 ,而且鼓 励大学生创业 ,对大学生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 融资和税收、 征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尝试阶段 ,近年来虽然 出台了相关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但仍很不 完善 ,而创业涉及创业者、 创业团体及其家庭、 学校、 风险投资者等 ,众多对象构成的多元主体的活动 ,具 体如何有的放矢地抓好此项工作 ,是一个积极的探 索的进程 ,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对大学生 创业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特别对大学生创业应允许 必要失败 ,并对失败有良好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413
营造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 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 质。大学生创业成为“知本家” ,关键是靠自己的知 识优势 ,但仅有书本知识 ,缺乏实践能力 ,就不会有 创新 ,不能去创新。科技创新成果来源于理论与续 践的结合。通过实践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 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创 新思维、 创新能力 ,激发创新的激情 ,同时也提高学 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构建大学生创业的评价体系,孵化创业种子学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摇蓝 ,除开展创新、 创业 教育外 ,还应构建大学生创业的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 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 创业精神、 创业所依赖的科技 产品的科技含量 ,市场前景 ,创业团队的知识结构、 整体素质等进行科学评价 ,为使学子和企业在知识 与财富之间架起桥梁 ,高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机构 ,保 证创业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是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环境 ,为保护这株 幼苗 ,也应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武汉市计委、 经 委和东湖开发区三家共同出资成立武汉世博投资公 司 ,专门为大学生设立了创业风险金;北京清华大学 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设立 ,北京中关村、 苏州工业园区 也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理想园地。加强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 加强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 ,丰富创业教育理论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是高校教育、 服务 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校从社 会经济的边缘进入中心地位 ,很重要是开展大学生 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学生学会生存 ,会发展 ,学 会协作 ,学会学习的教育 ,但人们对创新与创业的关 系 ,创业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创业的风险预 测 ,创业的政策与环境等研究还十分肤浅。为使创 新创业教育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必须加强创业教 育的系统研究。2.3
对我国创新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三、对我国高校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创新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论基础 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一是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活动都要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 二是在人 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要体 现创新教育内涵。 三是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培养创新人 才的新机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而培养出更多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 2.模式创新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 我国应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完善 多元化、综合性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招生 模式。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拔条件,不拘一格降人才。二是改 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重视通识教育,形成自由选课制,鼓励 学生跨校跨专业选修课程。 推进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的研究 性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等教学方法。 三 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增加探索性课程,加大教育资源对 学生开放程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四是在实践 中培养创新能力。 借鉴美国经验,从学生入校就开始科研训练, 提供本科生科研计划,安排导师专门指导,举办学术研讨会和 成果交流活动等。 3.多样化的路径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 一是建立以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 提倡高校 与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拓宽教学实 践环节。 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创新 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三是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特区的范 围,为特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加大因材施教的力度,选择 优秀学生制定特殊培养方案,如开办各种实验班、基地班、英才 班、特长班,破格录取“奇才”、“怪才”,实行个性化培养等。 4.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 营造多学科相互交流和融通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探讨与 广泛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在学术上平 等讨论、自由切磋,促进创新思想火花迸发。 教师应尊重每一个 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培育有利 于创新人才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大力发展 学生社团,鼓励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科技 活动、学科竞赛及老师的课题等。 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积极营 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5.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我国应积极与国外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提升国际化程度;积极开发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世 界一流大学实质性合作,借鉴其先进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 内容和方法;建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 视野和对外交流渠道。 如积极拓展学生到境外学习的途径,支 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上名校拜名师,还可实施国际人才培养计 划、中外联合培养等措施。3、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构成模式比较分析(详写)3.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高新技术产品一向是美国平衡外贸的重要支柱,在美国制造品的出口中,43%属高新技术产品。
年间,美国的因特网产业以每年 1.74 倍的速度增长,1998 年因特网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 3014 亿美元,1999 年达到 5070 亿美元左右,首次超过汽车、电信等其他传统产业。美国政府为加快科技产业 化步伐,将扶持重点由具体项目扩大到整个技术领域,并耗资 90 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 品”市场,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近年来,美国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不断提高,1995 年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科研预算比 1994 年提高 10%,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大加快。1.发展模式比较 (1)中国:着重传统产业的高度化;经济发达国家: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据统计,目前美国 80% 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 5%投入一般产业。日 本、西欧也大致如此; (2)中国:着重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经济发达国家:着重技术开发、技术创新; (3)中国:强调设备升级,重物;经济发达国家:强调智力投入,重人; (4)中国: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双慢”;经济发达国家: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双快”; (5)中国:工业经济道路;经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道路。 2.成果转化比较 (1)转化层次。一般而言,一项科技成果要经过四个层次转化,最终才能完成其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亦即:评价率——中试率——商品化——产业化。就中国而言,其绝大多数科技成果仅局限于评价率、 中试率,往往到此为止;与此相反,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则大多推进到商品化、产业化,即终极 度层次; (2)转化比率。目前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化率为 25%左右,产业化率为 7%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其科 技成果的最终转化率,即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为 60-80%; (3)转化范围。就中国而言,高新技术成果只在单一领域一次性转化;而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成 果则在多个领域无限次转化。 3.发展结果比较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这一数字为 3%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 15%; (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1997 年,中国这一数字为 12.2%,1999 年,经合组 织国家(OECD)这一数字已近 30%;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制成品出口的比重。1999 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 250 亿美元, 占外贸出口比重上升到 13%,而同年经合组织国家制成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已接近 40%; (4)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高新技术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约为 7%, 年为 24%,1996 年提高到约 33%,1997 年为 36%。 据统计,1997 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8.11%、60.75%和 28.05%, 其中工业 53.99%,高新技术产业约 4.2%。五、结论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其布局要求: I
.靠近市场。在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激烈的 情况下,只有靠近市场,靠近用户,才能及时发现需 要,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并做好售后服 务工作。 2
.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这样可就近聘到高级 科技人才,最快获得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与科研机构 和大学共享先进设备和实验设施,这样能保证强大 的产品研发能力,保证技术人才的提供。 3
.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因 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激烈,只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 才能正确领导企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设备先 进,只有高素质、受过训练的劳动力才能胜任。 4
.有优良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 质量。水、电、气、通讯设施方便,靠近国际机场或海 港,靠近高速公路,离中心城市的距离不能太远,环 境优美、空气清新。 5
.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 能保证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等上游产 业和服务部门综合配套能力强。因此,一般高新技术 产业都设在较发达地区。 6
.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即优惠的地方政策、善的法律、财务、专利、工商及进出口服务。 7
.相对聚集性。高新技术有聚集效应,不同的高 新技术企业在一起,可以在共享和竞争中相互利用 和促进,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3.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构成模式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 五”和 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 (讨论稿)确定 , 中央和地方政 府将共同推进具有不同类型、不 同地区代表性的北京、上海、深 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的建设 , 使其成为能够带动我国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 , 即 (1) 环渤海湾区、 (2) 长江三角洲 区、(3) 欧亚大陆桥、(4) 东南 沿海区。卡斯特尔和霍尔在其合著的 《世界的高技术园区》一书中分 析了世界主要高技术中心的发展 经验 , 认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 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的不成功主要 是由于科学城的选址距离城市太 远 , 造成诸多的不便 , 大大降低 了吸引力。从世界上比较成功的 高技术中心的发展来看 , 新创立 的高技术园区距城市核心区的距 离多在 1 小时交通圈内。此外 , 政府的有效干预对形成高新技术 园区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 组 织规划建设 (基础设施和综合环 境) 、倾注大量资金、特殊政策 扶持 (国家采购、减免税、土地 出让) 、协调各类部门、组织学 术交流、进行积极运作 (公私合 营) 。深圳的发展从客观上反映 了这种趋势 , 而且可以判定在未 来城市格局 (特区管理线) 不发 生巨变的前提下 , 这种布局结构 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 : 城市核心 区凭借优越的综合条件依然能够 吸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进 驻。市高新技术园区依托现有的 产业集聚优势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依然能够具有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持续吸引力。深圳高新技术企 业的布局在大集中的前提下已经 出现少量扩散的现象 , 表明未来 深圳市比较偏远的城区也能吸纳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 , 由于导致这 种现象的因素比较特殊而且各不 相同 , 很难作出归纳性的结论。。回想发达 国家的经验 , 美国波士顿 128 公 路、日本关西科学城能够成功的 要素之一就是依托地区产业传 统 , 进行再产业化从而发展高技 术产业。深圳传统产业中电子产 品占据重要地位 , 目前高新技术 产业的主干是信息产业 , 实际上 成就了深圳产业传统的延续。对 我国而言 , 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 只有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相结 合 , 才能真正发挥出高新技术产 业的巨大作用 , 迅速提高中国工 业经济效益 (顾朝林、赵令勋 ,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 ) 。深 圳的情况为老工业区的更新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已建立的开发区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类型:一是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是区 域的科技、经济文化中心,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比较 多,科技力量比较强,工业基础比较好,有大量科研 成果需要尽快商品化。这一类城市有北京、上海 、武 汉、西安、沈阳、南京等地。二是分布在工业城市。这些城市有较强的工业实力,但大学和科研机构较少, 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进行产 业结构的调整。这类城市如大庆、株洲、洛阳、宝鸡、 绵阳、襄樊等地。三是分布在沿海、沿边、沿长江等对 外开放条件比较好,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中 等城市。这些城市可能通过有效地吸引国内外的技 术、资金和人才,迅速建立起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这 类城市如中山、威海、佛山、苏州、无锡、常州、大连等 地 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进行产 业结构的调整。这类城市如大庆、株洲、洛阳、宝鸡、 绵阳、襄樊等地。三是分布在沿海、沿边、沿长江等对 外开放条件比较好,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中 等城市。这些城市可能通过有效地吸引国内外的技 术、资金和人才,迅速建立起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这 类城市如中山、威海、佛山、苏州、无锡、常州、大连等 地。参见表1。 表
1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一览表 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东部 沿海地区为主。即整体上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 部。近几年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东 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01年西部高产业 区收人、企业规模和创汇分别仅为东部的15.3% , 15.1%和3.7%。中部的56.6%,60.2%和62.11%。参 见表2。综上所述,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 布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大集中、小分散”的演变格局。 就整体来看,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经济地理范畴的 长三角地区, 但在该地区内部集中倾向并不明显。长 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说明,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 动态渐进过程, 表现出内容上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空 间上的多层面发展趋向。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 1、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 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 征来看,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中心城 市拥有知识和创新资源的比较优势。在中心城市的 影响范围内, 企业间的知识(技术)溢出和知识创新 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空间 上发挥扩散效应的主要途径。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之间并不只是一个单向的促 进过程, 而是存在一个互动的作用过程, 即发生在空 间距离接近的企业间的知识(技术)溢出与知识创新 促进了产业倾向于集中中心城市。同时, 产业的空间 分布倾向又反过来强化企业间的知识溢出和技术创 新, 使得企业空间分布—知识(R&D)溢出—知识(技 术) 创新—产业区位模式演变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循环机制, 如图 5 所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内每个企业的存在都有一 定的外部性, 其中有些是有利的, 有些是不利的, 每 个企业都有排斥负外部性、吸收正外部性的要求, 这 些外部性就是由于空间分布的集聚倾向所发挥的扩 散效应。外部性是一种潜在的影响, 受到距离的约 束, 外部性的大小与距离的变化具有负相关, 如图 6 所示。在中心城市内的企业之间距离接近, 因此可以 得到更多的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外部性, 由于外部性的扩散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 业进入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 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 业空间分布的演变。大量的研究证实, 即便是在信息 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距离对知识流动或者说知识 溢出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由于缄默知识和知识 的粘性特征, 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限性。正是知识的 外在性和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 使得创新发明多 是在知识和创新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发生, 那些新 知识投入越是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活动的这 种分布倾向也就越发明显。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 业总体上呈现出的集聚态势, 正是由于知识溢出的这种空间局限性, 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目前集中在中 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二 级城市。而并没有形成带状或圈状分布的明显空间 集聚形态。 2、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 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组成要素和目前长 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 高新技术 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 是空间因素, 主要包括联系通道(交通与信息通道、 资金融通与技术转移通道、商品与物流通道)、城市 体系(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二级城市)、经济 腹地 (中心城市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 射与带动范围)。另外一类是组织因素, 主要包括创 新体系(大学与科研机构、人才团队)、产业体系(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支撑体系 (政府、文化氛围)构成。据此, 可以形成高新技术产 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即: Z=(axx1+bxx2+cxx3)(ayy1+byy2+cyy3), (x1,x2,x3 均大于零,y1,y2,y3 均大于零)① (2) 由于不同的区域在发展条件和历史基础方面的 差异, 影响空间分布的各因素所起的制衡作用不同, 这就体现在模型中的各因素的权系数不同上。比如 说区域的交通发达, 那么它的 x1 值就较大, 但是由 于地区其他因素(如政府支撑)的滞后, 那么它的交 通干线对应的权系数就较小, 政府支撑对应的权系 数较大。对于同一区域,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影响该地区各因素所起的制衡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体现在模型(2)中各因素的权系数也随之变化。例 如, 原来甲区域的交通状况在发展的初期比较落后, 成为木桶的最低挡板,x1 值较小。那么, 起始阶段交 通干线这一因素的权系数就较大, 但是 axx1 的乘积 较小,Z值也较小。随着交通干线建设速度的加快,x1 值也随着增大,Z值也增大, 交通干线已不是该系统 的最薄弱环节, 它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已微弱到很难 感受, 那么它的权系数与其他因素的权系数的比值 就随着发展进程而慢慢减小。权系数较大的那个因 素重新成为空间分布的首要考虑因素。 从长三角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交通运输和城市体系已经不是制约因素。长三角地 区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发达, 并形成了以上海为 中心城市, 杭州、南京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其他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为二级城市, 县级市和乡镇的完善 的城市体系。相比之下, 组织因素目前还没有发挥出 较强的效应。因此,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因 素不仅自身发生着变化, 也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综 合影响着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演变过程。 3、扩散效应初步显现(一)文化差异。世界上有上千座高科技园区,但是没有 一座能够真正超越硅谷。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深深植 根于这个地区的非正式制度,特别是社会文化制度的土壤之 上的。正是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同寻常的组合连同其他 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成为硅谷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 素。中关村内企业不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 投资者进行投资,村内三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因此在这样 的环境下,企业文化会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景象,这对于未来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我国科技园区的企业边界清晰,这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 作,不利于产业未来的深化发展。
缺乏创新文化,有的只是挣钱文化,美国公路园区的教训。(二)产学研体系差异。斯坦福大学是硅谷诞生的摇篮, 正因为这一世界级的知识和人才聚集地,最终孵化和造就了 硅谷。相比我国而言,由于科技园区起步较晚,高校整体产学 研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目前,中关村地区列入国家产学 研项目不多,合作方式单一,使得这一地区的智力资源和生 产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另外,研究力量分散,致使我国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步履缓慢,效益低下。(三)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差异。纵观世界上各个成功的高 科技园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技术创新比作一个链条,硅谷技术创新处于前期阶 段,即主要从事原创性研究,技术储备一般都有几代研究成 果,选择的技术多为关键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而中关村则处 于技术创新的末期,由于长期实行“以贸养技,以贸养工”的 发展模式,中关村在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主要是进行组装加工,利润较低,选择的技术多为应用技术层 次。尽管中关村高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很快,但是,这种 增长是建立在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基础上,并且以劳动密集 型,低增加值和关键性技术的进口依赖为特征,从长远看,这 种产业特征将严重影响中国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 能力。(四)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的差异。斯坦福大学并没有校办 企业,但是斯坦福的学生、教师创办的高科技公司超过 !四、对我国未来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一)进一步发挥研究型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事实 上,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性大学都会在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中发 挥重要作用(例如哈佛大学),但是高校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特 点,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开拓自 己的领域,尤其是理工科基础雄厚的大学更是要发挥所长。 我国高科技园的建设,应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科技园的经 验,把研究性大学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科技成果及时转 化成生产力,使之为科技园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扭转我国 科技发展的弱势。 (二)构建完善的区城技术创新体系。首先,吸引人才是 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关键,对高智力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来讲很 重要。因此,企业应为研发人员提供尽可能优越的工作和生 活条件,使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自己的工作。当然,在优 越的工作条件之外,享受到更为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如硅谷 的高科技公司采用低薪配股的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 业而言,低薪配股可以减少为前期的企业的人力成本付出, 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本用于企业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只有在产学研结合中,科研院所和高校才能充分发挥 科技优势。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确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奠定发展 民族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基础。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具备强 大的技术后,在市场开拓,基本建设,规模生产,质量控制等 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可以吸收新的科研成 果,吸收新的技术力量,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高技术产 业的征途上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三)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我国 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几乎是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同步进 行的。我们应看到,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在 某些领域,短期内政府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还应加强。我们 发现从园区的规划到建设的实施,政府的支持作用始终是巨 大的,如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资金筹集和运作的支持,运行 体制的支持等。但在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到 “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转变思维,积极学习经济学的相 关理论知识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建设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以便 指导并服务于园区建设。 (四)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完善知识产权保 护的法律体系。从硅谷的成长过程中发现,硅谷的成功除了 资金、人才、设施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文化,即 那种允许在创业中尝试错误、激励人们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 氛围。在硅谷,人们深知,在成功的创业中很难学到什么,而 在失败的创业中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其中积极的东 西。因此,在硅谷,人们认为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企业家是受 人尊敬的,而因害怕失败不敢创新的人是受人鄙视的,这种 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国的创业者所缺乏的。3.2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构成模式五、世界高技术中心的发展历 程来看 ,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规 模差 异 较 大 , 从 硅 谷 的 将 近 1000km2第 一个阶段 (20世纪 50年代初--60年代末),是国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阶段;第二个阶段 (20世纪 50年代末 70年代后期),是集成 电路的研发和生产阶段 ;第三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中期一9O年代初),是个人电脑 (Pc)的研发和生产阶段 ;第四个阶段 (20世纪 8O年代末一现 在),是因特网的开发与服务阶段。硅谷的发展是靠一大批非常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作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种支撑,一 种基础 。在此基础上 ,又形成一J 具有高科技实力的企业 ,这样形成合理的高科技产业结构。硅 谷鼓励创立公司 ,主要是中小企业 ,形成了小企业集群。硅谷虽然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 、 Sun微系统等世界领先的大公司 ,但大部分是小企业。例如,20世纪 80年代,硅谷约有 3 000家 电子公司 ,员工人数超过 l 000名的公司只占 2 ,85 的公司的员工少于 50名。截止 1999年 3 月,人员不超过 50人的公司占科技公司的 80 ,约有 4 800家。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硅谷企业 的平均雇员也只有 350人。硅谷的成功离不开生生灭灭的成千上万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在其 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有的达成合约,有的结成联盟 ,在竞争与合作 中共同推动了硅谷 的创新,使硅谷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 128公路地区与硅谷在企业集群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128公路地区主要是大企业的集聚 , 因为小企业很难拿到计算机元件。128公路那里几乎没有小企业 ,附近全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大企 业。由于大企业本身具备的弊病,老死不相往来 ,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 ,技术也没有相互渗 透 ,所以 128公路地区整个发展态势越来越差,走下坡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高科技中小企业对 高科技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22.2 产 业体 系的差异 128公路的产业体系建立在独立公司的基础上 ,这些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有能力做任何事 情 ,小公司很难生存。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和当地机构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 保守秘密和忠于公司等惯例支配了公司与用户、供应商、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稳定和技术 变革缓慢的环境中,由于大企业的集中提供了必要的规模经济和市场控制效果 ,这种创新体系得 到了充分发展。然而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其难以适应。 硅谷的产业体系是 以分散的地区网络为基础的,硅谷的网络体系是开放型的。该网络弘扬不 断试验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能促进区域内各企业进行集体学习。在这里,公司内各部门职能 界限相互融合 ,公司与贸易协会和大学等当地机构之间的界限也被打破 。尽管各公司之间竞争同 样激烈,但与此同时 ,他们又通过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协作创新 。这一体系中的典型企业有惠普公 司、英特尔、Sun微系统公司等。维2.3 企 业组织结构 差异 128公 路地 区是 一种官 僚组织结 构 ,公 司 的边 界清 晰 ,少数大 公 司支配 小公司 ,技术 人员 的 信息交换、零部件的生产 ,都在企业内进行。官僚组织结构导致 128公路高度保密、自给 自足、规 避风险。当时代变迁且旧市场瓦解时 ,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开发不易被竞争者的产品利用的新设 备和软件 ,每个公司都处于独一无二的状态,合作非常困难 。尽管这种结构在企业发展之初带来 了规模经济效应和组织稳定 ,可是越往后,它就越是妨碍企业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缺乏横向信息 交流压抑了实验和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公司结构限制了管理积极性和技能的发挥。在和硅谷的竞 争 中 ,128号公路地 区终于 由开始时 的领先落到 了下 风 。 硅谷是一种分权式的、扁平的网络结构。硅谷的企业与同业公会、大学的边界模糊 ,鼓励与竞 争者成为联盟或合作伙伴。硅谷的企业组织模仿 自然界的适者生存的规律 ,随时形成一个新的组 织以迎接最新的挑战。与传统企业相 比,硅谷企业是用工作来确定组织结构 ,而传统企业是组织 结构确定工作。硅谷最具特色之处是人们真的不是为某一个实体公司如英特、惠普这样的公司而 工 作 ,每一个 人真 正服务 的是一个虚拟 总公 司 :硅谷公 司。 2.4 社 会结构 差异 l7世纪的保守主义思想在波士顿所在地新英格兰根深蒂固,清教徒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独裁 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文化。绝大多数英格兰家庭好几代人都住在稳定的社区和邻里 之中。128公路的大多数工程师来 自新英格兰 ,这就使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区域文化的束缚和制 约。他们更倾 向于适应家庭和社团,很少在下班后与工作中的同事社交。资深和行政地位的象征 也受到更多的重视 ,而且业主的有关情况受到更严密的保护。 硅谷的工程师和企业家来 自五湖四海,在当地举 目无亲,缺乏祖先或家族联系,这种无名的 处境使其在开发新技术的项 目中相互认知 ,精诚团结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出身尊卑的等级观念, 大家平等相待 ,同事朋友之间上网互通消息,互助发展,避免重复工作 ,形成了高度联系的社会网 络。社会结构的差异 ,使硅谷和 128公路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文化。2.5 文化差异 在 128号公路地区 ,由于聚集着传统的大公司 ,当地的新英格兰传统使那里等级森严 ,他们 偏重于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 ,不大重视市场信息,一些陈规旧习阻碍了人的创新和发 明。所以, 128号公路地区慢慢僵化了。这里的各大公司偏重于孤立地进行技术改造,而对市场信息的重要 性往往熟视无睹,再加上机制不活 ,等级森严 、僵化、保守 ,学习和实验中缺乏 自由的全面讨论等 氛围,由此使 自己地区的人力资源大量流向充满个 陛、机制灵活的硅谷地区。而硅谷地区的企业 家则摒弃了传统的企业模式 ,力求将企业人性化 ,使每个成员把共同的 目标转化成个人追求 ,从 而极大地调动了控制人力资本的寻常人。再加上硅谷地区无拘无束、信息快 、变化快等特点,使其 形成了“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 尚竞争 ,平等开放 ;知识共享 ,讲究合作;容忍跳槽 ,鼓 励裂变”的特有文化 ,终于蒸蒸 日上 ,脱颖而出。反观 128公路地区,则逐渐走向衰落。3.3
对我国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借鉴从硅谷的发展历程看,研发型中小企业在取得产业化成果后,往往在位置较偏远的地方建立工厂,或者选择 加工企业进行生产,。深圳的情况 与此较为相似 , 只不过美国的交 通比较发达 , 城市的区位尺度比 深圳大一些。目前 , 深圳高新技 术企业的分布空间约为 20km2 , 整 个 城 市 的 工 业 用 地 达 到 130km2 , 其中 50 %是进入更新 改造期的老工业区。根据深圳目 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容 纳能力来看 , 在可遇见的期限 内 ,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区 域不会超过 30km2 , 在不超过 30 个/ km2 的分布密度下 , 现有的 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仍然具有吸 纳能力5
几点建议综合以上分析 , 当前在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带的规划 中 , 应当从规划技术角度关注以 下几个方面 : (1) 不应盲目追求 用地规模。东部沿海地区纷纷提 出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带 , 动辄几十平方公里或上 百平方公里 , 联想我国近年来年 均耕地减少几十万公顷 (世界银 行 , 2001 ) 的 严 峻 现 实 以 及 1980 年代开发区热的教训 , 对 发展高新技术所需要的用地要慎 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在 全国来看是最高的 , 但占地规模 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大。对世界高 新技术园区的占地规模统计表 明 , 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平均占地 面积最大 ( 顾朝林、赵令勋 ,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 ) , 可 以说 , 目前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 (或以此为名目) 的发展中存在 土地浪费的现象 , 有悖于高新技 术产业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本来 特征 , 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的是新 型的产业空间 , 应当树立新的规 划观念。(2) 利用城市综合更新 吸引高新技术企业 , 利用发展高 新技术的良好契机促进城市更 新。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 们 , 撇开建成区而开发新区只是 创造新产业空间的途径之一 , 在 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要素中 , 生 活环境、就业条件、服务设施、 交流氛围乃至文化都十分关键 , 其重要性有时超过硬件设施。因 此 , 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核心地带 的更新作用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 我国当前更有现实意义。综观世 界上的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 京、慕尼黑 , 实际上也是高技术 企业和研发机构汇聚的高技术中 心。深圳虽然是新兴城市 , 但高 新技术的空间发展也具有明显的 都市特征。尤其是目前我国相当 部分的沿海城市核心地带的工业 区相继进入更新改造期 , 厂房空 置 , 亟待进行功能置换 , 只要稍 加改造就成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 业的理想选择 , 对节约土地、集 约发展很有意义。(3) 在新区建 设中 , 利用政府干预制定准入机 制 , 可以避免产业升级中的土地 产权纠纷 , 更易于操作。高新技 术产业是更新速度极快的产业 , 据深圳高新技术园区提供的资 料 , 入园企业的技术更新周期最 多 3 年 , 深圳每年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都有企业被淘汰。因此 , 成 本高昂的高新技术园区的土地不 能出让 , 而是按照准入标准出 租。台湾新竹科学园区也有这方 面成功的经验。该科学园区成立 于 1980 年 , 面积 605ha , 目前核 准入园企业 315 家 , 实际入园 289 家 , 投入生产的 266 家。园 区总产值台币 9293 亿元 , 占台 湾制造业总产值的 10 %。园区 土地归政府所有 , 由管理局管 理 , 土地开发费由政府出。园区 土地只租不卖 , 折合人民币 10 元/ m2 。管理局定期对企业进行 评估 , 不符合规定 (投资、经 营) 的 3 年期满会被“请”出园 区。这表明 ,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 新兴产业 , 其所依托的是新产业 空间 , 应当运用更科学、更集约 的策略经营和发展。 如果说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 人类居住环境产生了非文化的冲 击的话 ,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是 人类从新界定城市结构和功能的 良机。高新技术产业对空间规模 的集约利用和对环境质量的高要 求顺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趋 势 ,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 景下 , 城市规划应当为此作好充 分的空间准备硅谷和 128公路的实践证明,小型技术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20世纪 90年代中期 以来 ,我国出现了“科学园”、“普遍开花”的现象。各地政府分别在各 自的辖地内建立高新技术开 发区,以吸引各类科技企业 ,但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的意识却不强 。相关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 作 ,专业化分工不发达 ,甚至在一些园区内部企业还进行恶性竞争 ,从而未能有效地激发园区企 业创新意识和学 习能力 ,直接抑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例如 ,上海的高科技 园区中小企业普遍偏少 ,龙头企业也未能形成“羊群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发 展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上海科技园区中小企业集群化程度偏 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上海大多数科技园区是由政府借助外力 自上而下推动的,许多明 星 企业 不是本 地 出生和成长 的 ,而是 “外 部嵌入 ”(如 张江科 技 园区 ),因而企 业集 群化成 长可谓 “先天不足 ”。另一方面是 园区 内部缺乏相互 合作 的文化氛 围,许多企业 的“产品链 ”局限于“体 内 循环”,自我膨胀 ,而很少与周围的企业进行分工协作 ,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也面临“后天失调”的窘 境 。 中国呼唤创业精神 和企业家精神 ,呼唤有胆识 、有血性 、有个人魅力 的“领军人 ”。没有企业 家 的高科技产业是长不大的,我国各地高科技园区急需形成中小企业千帆竞渡的局面,更需打造个 性 张扬 、一 呼百应的“旗 舰”。推 动企业集群化成长和 园区合作 网络的形成 ,将成为我 国科技 园区 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 ,各主管部门应从园区发展初期的“规模扩张”,转为注重园区内部 的“集约整合”,着力在园区内部构建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或产品链),培育更多的中小企 业集群“星系”。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发达 ,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资金、信息、管 理上有很多困难 。为此 ,各级政府应鼓励建立各种官方或民间组织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只 有这样 ,才能推动我国高科技园区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形成与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第一,开发区盲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太多 太滥,许多开发区有名无实。真正办得好的也只占1/ 3左右,而能与国际上著名科技工业园相提并论的出 色开发区就为数更少了。第二,产业领域趋同产品结 构类同,经济技术起点不同的开发区生产相同的产 品,各开发区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合作。结构的正常 趋同是维护竞争的必要条件,但非正常趋同,则会削 弱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加 剧地区间的市场割据,增加产业结构转换的困难。第 三,开发区内部缺乏凝聚效应,开发区内部的企业之 间联系松散,没有形成上下游之间的有机结合,没有 达到技术及资源的共享。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非 均衡和重点开发的战略,在开发区宏观战略布局上 分为三个层次考虑,首要的是对国家级重点开发区 如:中关村、上海槽河径、天津南开、深圳科技工业园 和武汉东湖给予重点扶持和投资;第二个层次是在全国各大经济区中各选取若干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进 行重点扶持,由各省政府和大型经济集团进行开发; 第三个层次是由地方政府和公司来开发具有全省意 义的各省的开放区。有条件的地方逐渐培育高新技 术产业带4、结束语[参考文献]顾朝林 , 赵令勋. 中国高技术产业 与园区. 中信出版社 , 1998. 1.《中国统计年鉴
毕业论文初稿 作 者:周浩指导老师:陈雷专 业:地理科学[题目]《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对比研究》[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其高新技术产…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
Unit 3当所以人的朋友,是私人的事情吗脸谱网有一个重要的隐私人员,但是我怀疑他将从现在存在10年。那不是因为脸谱不顾一切去掉隐私保护,但由于脸谱和其他社交网站的普及促进了共享个人的一切事物,消除了从公共分离出私事的结点。由于共享的个人信息的范围扩…
饭店:饭店是指以一定的建筑设施为平台,为人们提供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及其他服务,并由此取得收入的企业。? 一星饭店:设备简单,具备食、宿两个最基本功能,能满足客人最简单的旅行需要,提供基本的服务,属于经济等级,符合经济能力较差的旅游者的需要。? 二…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德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