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知识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4|回复: 8
(原创)教授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
在线时间 小时
& &&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明黄色的门头、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南农大黄教授”。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1个月的时间,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20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目前,黄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分店的店址,让品牌走出南农大,“初步考虑采用直营和加盟结合的模式,未来也会开网店。”(扬子晚报9月16日)
  我不清楚这则新闻是不是教授花钱请报社为他开的卤菜店做软文广告,就算是,也看得出这农大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业头脑,不是想象中书呆子型木纳学究。这是个商业化社会,能赚钱,仿佛已经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当然也不甘人后;房价那么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车,还有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间烟火。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开卤菜店,就先入为主的将想象中教授高贵的身份与卤菜店卑微的摊贩形象进行比对,好象教授此时此刻已经掉价,甚至得出“卤菜比知识值钱”的结论。
  卤菜是否比知识值钱,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过去同样有很多媒体热衷于追踪报导所谓“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养猪”以及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名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低端产业链的工作等新闻,言下之意无非知识掉价,或浪费教育资源,亦或不符合目前教育产业化后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论如何花费巨资学知识却不能用在为社会对应的专业上,似乎有浪费的嫌疑;其次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看,知识分子从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低端职业,不但存在与弱势群体抢工作机会的事实,也会让家人很没有面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似乎从错愕到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包容,套用网络术语,一切都是浮云,一个正常的社会,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框框来约束人们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
  在欣赏南农大教授开卤菜店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时知识分子哭穷而编造出的一句著名的论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好象那些街头大声吆喝着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真的过得比专家教授们体面似的,其实那只是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上面政策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分子并提升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们,更习惯于期待国家政策来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恰恰相反,一些相对更务实的专家教授们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为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产业精英或富商大佬。
  当然包括尝试经商在内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也并不排斥更多选择在教育或学术上执着敬业的那些人,只是说象“南农大黄教授”者,所谓教授开卤菜店,与网民们感叹的“卤菜比知识值钱”风马牛不相及,某些网民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认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的处境,好象教授沦落到弱势群体的境地一样,其实真心扯蛋。
  事实上“南农大黄教授”开卤菜店,恰恰说明了知识远比卤菜值钱,为什么这样说?其一,身为知识分子的黄教授,深谙经商之道,以挂“教授”头衔开卤菜店,一方面给吃货们带来视觉冲击,另一方面达到了独特的商业广告推广效果,从实际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为其生意兴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二,教授不但开店卖卤菜,其实看似司空见惯的卤菜,能够在满大街的卤菜竞争中脱颖而出,恰恰是其背后“专业知识”价值的变现,比如利用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研发更安全的食品并投放市场,向市民推广安全且不含化学防腐剂的卤菜,也是黄教授的创业初衷;“南京人喜欢吃鸡鸭等卤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卤菜生产多以手工小作坊为主,没有生产标准,添加物也不明。”黄教授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卤菜,弃用了化学防腐剂,改用天然香精料调味------;这些或许算商业噱头,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知识的价值体现呢?相比那些想方设法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制作卤菜的商贩,教授的卤菜或许更值得吃货们期待。其三,当了“老板”的黄教授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不论什么专业的教授都可以为了赚钱而荒废专业去从事旁门左道式的职业,比如造导弹的教授真的去卖茶叶蛋,那除了能体会社会底层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会感叹导弹不如茶叶蛋了。关键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合理的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用创造社会财富来彰显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剽窃论文、学术造假来追逐利益。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并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么教授做生意赚钱是不务正业,亦或什么知识贬值、卤菜比知识值钱之类陈词滥调;相反,教授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品牌输出,不但创造了价值并提升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方式对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贡献,也拉近了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传统差距观念;教授卖卤菜,值得鼓励。
<p id="rate_725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红网币 + 1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54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红网币 + 2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02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红网币 + 1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 && &不能简单化理解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知识就是金钱,就看自己会不会转化。
在线时间 小时
& & 凭本事挣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线时间 小时
& &&&教授卖卤菜,见惯就不怪。南京农大食品学教授开卤菜店生意火 月进20万(图)(1)_广安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 社会民生 > 内容
南京农大食品学教授开卤菜店生意火 月进20万(图)(1)
 黄明告诉澎湃新闻(),卤菜店每天约有800到1000人的顾客。
  办公室里,黄明的手机和固定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大多都是和他谈合作、向他“取经”的。一天下来,他要接几十个这样的电话。
  这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最近多了一重新身份――卤菜店老板。前不久,他在学校西门开了一家名为“南农大q黄教授”的卤菜店。
  这家卤菜店开业刚满1个月,生意异常火爆。黄明告诉澎湃新闻(),卤菜店每天约有800到1000人的顾客,日营业额最高达到3万,月营业额已达到20万――相当于他当教授一年半的薪水。
  “每天下午晚一点来买的话,就都卖光了。”黄明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网眼帽,开始帮忙煮鸭子。
  告别“经验传承”,用标准化工艺保障卤菜质量
  作为食品学教授,黄明的研究方向是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开设卤菜店,可谓是“专业对口”。
  据黄明介绍,“南农大q黄教授”目前卖的主要是酱卤类,烧鸡和盐水鸭是其主打卤菜。而之所以取了这样的的店名,其实是对市民和顾客的一种承诺,“把南农大的百年招牌,和我个人声誉的全压在上面,保证肉品的安全和质量。”
  卤菜是个高风险的领域,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黄教授则可以依靠其独有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超越其他同行和传统作坊。
  “传统的作坊,主要是师父传徒弟的模式,靠的是‘经验传承’,所以卤菜的质量差异很大。”黄明说,此外,卤菜对保存条件要求高,很容易变质,但“我们搞研究、有技术,开工厂、有设备,可以用标准化的工艺确保卤菜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肉品的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制作卤菜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养老卤”,但卤并非越老越好。黄明说,他店里的卤菜要经过加水、补料、净化、过滤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以避免出现“毒卤”。
编辑:彭倩倩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店名叫“南农大·黄教授”。而这家卤菜店的“老板”正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店内卤菜约有十几种,价格和普通卤菜店差别不大。穿着黄色T恤学生模样的“店小二”向市民介绍,“这是南农大黄教授的卤菜店,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鸭子和鸡,好吃又安全。”在南农大,黄明曾是轰动一时的“教授创业”第一人。2009年,已担任副教授的黄明下海创业。“实验室的产品放到南京农业嘉年华上卖,结果大受好评,我想把安全的产品推向市场。” 有观点认为,教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保质保量地做好教学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拿的是国家发给的工资福利,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教学工作上。目前,大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充电,补充完善知识结构,还要钻研教学技巧,加大对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农民种庄稼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要提高教学质量,也要加强责任心,加大精力的投入,把提高教学效果当作义不容辞的大事抓紧抓好。也有观点认为,大学教授搞副业其实是教学和薪水的共赢。大学老师的薪水是参照公务人员的标准发放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这种薪酬制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安于一份固定薪水。很多大学教师在教学之余,也频频出入企业授课或做咨询,还经常出席各种活动,这几乎成为一种“潜规则”。很多人深入其中,很多人又不得不这么做。何况,当了“老板”的黄明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都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黄明既是团队研发指导老师,也是卤菜店老板。“两个角色并不冲突,我们有了新的研发成果,可以及时推向市场。”学以致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业成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黄明教授的做法也是一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成果的行为。社会学家、南师大教授朱强对黄明亮招牌、秀品牌的意识很赞赏。朱强认为,大学教授走出书斋,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知道通过品牌意识来提升食物、食材的安全,这本身就具有一种创造性。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品牌输出,这对大家的餐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种积极的贡献。并且,大学教授创造品牌,这和做科研并不矛盾。把理论研究回归于现实本身,这既是对理论的验证,也是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前沿。这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为他点赞。”【舆评君曰】去年,陕西师范大学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曾引起不少网友吐槽。随着事件脉络愈加清晰,人们逐渐了解,这个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香料对肉类制品风味的影响,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生产。后来,又有工厂对这项研究表现出兴趣,希望能够把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中。一直以来,高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命运”饱受诟病,可当太“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出现时,人们又大呼“掉了学术的面子”。其实,只要对学术心存敬畏,对社会有益,能从“一沓论文”转变成“流水线”,无论是研究导弹还是茶叶蛋,都是我们需要的学术研究。(中教舆情出品,实习编辑王冬制作,素材来源:扬子晚报、光明网、21世纪经济报道、西部网)
真不好吃,用的是大学生
点赞带有正宗文化味的食品。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女 离线 | 江苏省 无锡市
| 注册时间:
& & & &{凤凰锐评} 作者;帝国良民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明黄色的门头、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南农大黄教授”。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1个月的时间,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20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目前,黄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分店的店址,让品牌走出南农大,“初步考虑采用直营和加盟结合的模式,未来也会开网店。”(扬子晚报9月16日)
我不清楚这则新闻是不是教授花钱请报社为他开的卤菜店做软文广告,就算是,也看得出这农大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业头脑,不是想象中书呆子型木纳学究。这是个商业化社会,能赚钱,仿佛已经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当然也不甘人后;房价那么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车,还有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间烟火。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开卤菜店,就先入为主的将想象中教授高贵的身份与卤菜店卑微的摊贩形象进行比对,好象教授此时此刻已经掉价,甚至得出“卤菜比知识值钱”的结论。
卤菜是否比知识值钱,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过去同样有很多媒体热衷于追踪报导所谓“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养猪”以及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名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低端产业链的工作等新闻,言下之意无非知识掉价,或浪费教育资源,亦或不符合目前教育产业化后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论如何花费巨资学知识却不能用在为社会对应的专业上,似乎有浪费的嫌疑;其次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看,知识分子从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低端职业,不但存在与弱势群体抢工作机会的事实,也会让家人很没有面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似乎从错愕到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包容,套用网络术语,一切都是浮云,一个正常的社会,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框框来约束人们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
在欣赏南农大教授开卤菜店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时知识分子哭穷而编造出的一句著名的论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好象那些街头大声吆喝着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真的过得比专家教授们体面似的,其实那只是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上面政策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分子并提升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们,更习惯于期待国家政策来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恰恰相反,一些相对更务实的专家教授们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为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产业精英或富商大佬。
当然包括尝试经商在内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也并不排斥更多选择在教育或学术上执着敬业的那些人,只是说象“南农大黄教授”者,所谓教授开卤菜店,与网民们感叹的“卤菜比知识值钱”风马牛不相及,某些网民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认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的处境,好象教授沦落到弱势群体的境地一样,其实真心扯蛋。
事实上“南农大黄教授”开卤菜店,恰恰说明了知识远比卤菜值钱,为什么这样说?其一,身为知识分子的黄教授,深谙经商之道,以挂“教授”头衔开卤菜店,一方面给吃货们带来视觉冲击,另一方面达到了独特的商业广告推广效果,从实际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为其生意兴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二,教授不但开店卖卤菜,其实看似司空见惯的卤菜,能够在满大街的卤菜竞争中脱颖而出,恰恰是其背后“专业知识”价值的变现,比如利用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研发更安全的食品并投放市场,向市民推广安全且不含化学防腐剂的卤菜,也是黄教授的创业初衷;“南京人喜欢吃鸡鸭等卤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卤菜生产多以手工小作坊为主,没有生产标准,添加物也不明。”黄教授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卤菜,弃用了化学防腐剂,改用天然香精料调味------;这些或许算商业噱头,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知识的价值体现呢?相比那些想方设法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制作卤菜的商贩,教授的卤菜或许更值得吃货们期待。其三,当了“老板”的黄教授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不论什么专业的教授都可以为了赚钱而荒废专业去从事旁门左道式的职业,比如造导弹的教授真的去卖茶叶蛋,那除了能体会社会底层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会感叹导弹不如茶叶蛋了。关键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合理的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用创造社会财富来彰显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剽窃论文、学术造假来追逐利益。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并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么教授做生意赚钱是不务正业,亦或什么知识贬值、卤菜比知识值钱之类陈词滥调;相反,教授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品牌输出,不但创造了价值并提升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方式对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贡献,也拉近了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传统差距观念;教授卖卤菜,值得鼓励。(原创)教授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
已有 281 次阅读 23:32
|系统分类:
&&&&&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明黄色的门头、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南农大黄教授”。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1个月的时间,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20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目前,黄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分店的店址,让品牌走出南农大,“初步考虑采用直营和加盟结合的模式,未来也会开网店。”(扬子晚报9月16日)  我不清楚这则新闻是不是教授花钱请报社为他开的卤菜店做软文广告,就算是,也看得出这农大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业头脑,不是想象中书呆子型木纳学究。这是个商业化社会,能赚钱,仿佛已经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当然也不甘人后;房价那么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车,还有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间烟火。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开卤菜店,就先入为主的将想象中教授高贵的身份与卤菜店卑微的摊贩形象进行比对,好象教授此时此刻已经掉价,甚至得出“卤菜比知识值钱”的结论。  卤菜是否比知识值钱,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过去同样有很多媒体热衷于追踪报导所谓“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养猪”以及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名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低端产业链的工作等新闻,言下之意无非知识掉价,或浪费教育资源,亦或不符合目前教育产业化后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论如何花费巨资学知识却不能用在为社会对应的专业上,似乎有浪费的嫌疑;其次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看,知识分子从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低端职业,不但存在与弱势群体抢工作机会的事实,也会让家人很没有面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似乎从错愕到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包容,套用网络术语,一切都是浮云,一个正常的社会,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框框来约束人们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  在欣赏南农大教授开卤菜店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时知识分子哭穷而编造出的一句著名的论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好象那些街头大声吆喝着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真的过得比专家教授们体面似的,其实那只是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上面政策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分子并提升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们,更习惯于期待国家政策来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恰恰相反,一些相对更务实的专家教授们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为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产业精英或富商大佬。  当然包括尝试经商在内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也并不排斥更多选择在教育或学术上执着敬业的那些人,只是说象“南农大黄教授”者,所谓教授开卤菜店,与网民们感叹的“卤菜比知识值钱”风马牛不相及,某些网民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认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的处境,好象教授沦落到弱势群体的境地一样,其实真心扯蛋。  事实上“南农大黄教授”开卤菜店,恰恰说明了知识远比卤菜值钱,为什么这样说?其一,身为知识分子的黄教授,深谙经商之道,以挂“教授”头衔开卤菜店,一方面给吃货们带来视觉冲击,另一方面达到了独特的商业广告推广效果,从实际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为其生意兴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二,教授不但开店卖卤菜,其实看似司空见惯的卤菜,能够在满大街的卤菜竞争中脱颖而出,恰恰是其背后“专业知识”价值的变现,比如利用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研发更安全的食品并投放市场,向市民推广安全且不含化学防腐剂的卤菜,也是黄教授的创业初衷;“南京人喜欢吃鸡鸭等卤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卤菜生产多以手工小作坊为主,没有生产标准,添加物也不明。”黄教授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卤菜,弃用了化学防腐剂,改用天然香精料调味------;这些或许算商业噱头,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知识的价值体现呢?相比那些想方设法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制作卤菜的商贩,教授的卤菜或许更值得吃货们期待。其三,当了“老板”的黄教授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不论什么专业的教授都可以为了赚钱而荒废专业去从事旁门左道式的职业,比如造导弹的教授真的去卖茶叶蛋,那除了能体会社会底层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会感叹导弹不如茶叶蛋了。关键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合理的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用创造社会财富来彰显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剽窃论文、学术造假来追逐利益。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并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么教授做生意赚钱是不务正业,亦或什么知识贬值、卤菜比知识值钱之类陈词滥调;相反,教授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品牌输出,不但创造了价值并提升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方式对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贡献,也拉近了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传统差距观念;教授卖卤菜,值得鼓励。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这种妄图颠覆朝纲的家族,岂不立刻要被赶尽杀绝?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莫测。事实上,在李唐复位后,武氏家族依然过了一段风风光光的日子,比李家很多人都要风光!
  按照中国人的心理,只要一个女人颜值较高,不管她干了什么,成为狐狸精的概率就很大。这似乎是漂亮女子的“原罪”,上天让你获得了远超她人的容貌,那么你就必须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便是随时随地要被人称呼为“狐狸精”。
  秦可卿是贾珍尤氏的儿媳妇,她的两个妹妹就是赫赫有名的尤二姐、尤三姐,一个被贾琏偷偷地包了二奶,一个曾经许配给柳湘莲,可惜最后的结局都不妙,尤二姐因为不堪王熙凤的折磨吞金自逝;尤三姐因柳湘莲不要了她,自刎而亡。
  宋朝有一条奇葩的法律,规定妻告夫者,即使所告为实,也要“徒二年”,就是有期徒刑二年的意思。因此,李清照还要无法逃避牢狱之灾。所幸友人出手相救,大才女只象征性的坐了九天大牢,总算得以摆脱被“家暴”的命运。
  整部《西游记》,成就孙悟空最终成佛,除了要感谢须菩提祖师、如来、观音、唐僧这四人之外,还真不成忘记太白金星。或许没有太白金星,孙悟空要想成佛那或许还真是未知数,难怪孙悟空对于天庭高官来说,最尊敬的是太白金星。
  花蕊夫人就是因其酷似花中娇蕊那样的楚楚动人,才成其美名。大宋文豪苏轼曾赞美她说“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倾城倾国的绝世女子,结果却让大宋两个皇帝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兄弟二人互相残杀!
  曹操能够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能力,还在于他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有这样一个人,他拒绝了董卓的引诱,义正词严地斥责了董卓;当王允被杀死后,是他辞官为王允收尸,当他归属曹操以后,曹操称之为“相见恨晚也!”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产权教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