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家历次华南虎宝宝出生调查不将调查区域界定在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的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华南虎的命运(1)
华南虎的命运:动物保护级差与生态失衡
三联生活周刊
  10月12日发布的照片拍摄时间:日16时38分28秒焦距:35mm光圈:F5.0速度:1/40秒这是周正龙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第一张野生华南虎照片,也是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给媒体的“虎照”(局部裁剪图)
  记者◎王鸿谅
  大熊猫双胞胎“隆浜”和“秋浜”10月底从日本的归国,成为动物国宝级礼遇的最新见证。30多个小时行程,从300多日本民众里遴选出的10名“粉丝团”全程随行,中方“迎亲团”奉上了更热烈的夹道欢迎。现在,它们入住熊猫基地新建成的检疫馆,要经过两三个月的隔离检疫和调整,才会正式亮相。这个1869年经由法国神父戴维传播至海外的中国独有物种的新发现,已经成为全世界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
  按照国际惯例,数量在1000只以下的物种,才会被列入濒危的范畴。大熊猫早已不在这个生死线上。现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中列居第一位的是华南虎,就是陕西镇坪文采村村民周正龙那引发漫天争议的照片主角。它已经20多年没有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实证,被认为野外只剩下了20至30只,甚至已经绝迹。即便如此,在华南虎研究专家、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金崑与李迪强看来,“不可能期待老虎能达到大熊猫的地位”。虽然华南虎和大熊猫一样,只分布于中国,但“虎有8个亚种,除去灭绝的3个亚种,其余5个亚种在亚洲分布广泛,华南虎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国际上对于虎是否需要区分出如此细致的亚种,华南虎是否是一个亚种,现在仍存在争议。”
  动物保护对于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在中国的动物保护排序里,不再濒危的大熊猫依旧是现实保护的首选,由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来说,“在经济发展还不能全部支撑所有保护方面需要的时候,就是利用大熊猫这么一个代表性的物种,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1961年成立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的标志就是一只微抬起头的大熊猫。“熊猫在大众中深受欢迎,这让我们比较容易募集资金来保护熊猫。”从1999年开始担任WWF驻中国首席代表的郝克明曾这样解释,“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出一些解决环保问题的技巧、途径和办法,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其他地方。”现在每年能募集500万欧元的WWF,在中国的环保预算“80%用于长江流域的项目”,“保护大熊猫只占很小一部分”。大熊猫保护所需的庞大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付,张和民计算过,“一只大熊猫的所有经费平均要10万元人民币”。
  而濒危状态的虎的命运最早在苏联得到关注。从1947年禁止猎捕东北虎开始,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东北虎成为俄罗斯国家生态策略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中国的动物保护政策,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也显现出一致的追随性,东北虎与大熊猫一起进入1959年2月林业部“稀有的珍贵鸟兽”的首批名录,而同属于老虎亚种的华南虎仍然是可以被大量捕杀的“害兽”。直到1973年5月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中国才第一次把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加了进来,这一时期的大背景是国际社会对老虎命运的空前关注。1972年,一项针对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印尼的“老虎行动”保护项目在WWF的响应下开始。当时的印度总理甘地夫人最先接受了这项计划,并在24小时内建立了一个直接向她汇报的老虎保护专责小组,广泛分布于此的孟加拉虎被列为印度的国家标志。
  在保护计划进行了10年之后,1983年,任职于尼泊尔国家公园及野生生物保护局的生态学家贺曼达·R.密舒拉与当时印度保护老虎计划的总监荷门班拉·班华就意识到了野生动物保护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研究如何促进人类与野生生物共存,不单在保护区内,更需伸展至保护区外,并融入当地社区,假如这个目标未能达到,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公园及保护区系统,将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一击即倒。”从这个角度而言,所有进入了保护名单的野生动物,大熊猫、东北虎、孟加拉虎,或者因为争议照片成为焦点的华南虎,它们的未来,一直面临着更复杂的压力。-
华南虎:追赶不上的步伐
  当我们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将科研目光转向华南虎的时候,野外的活体华南虎已经稀罕得快成了村民们的深山传说。“搞了半辈子华南虎研究的人,从来没见过野生华南虎”,这就是现实。我们对这个老虎亚种的认知速度,远远赶不上它们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消亡的加速度。
  记者◎王鸿谅
  尴尬的虎研究
  中国的华南虎研究局限于数得出来的小圈子。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系统里,输入华南虎的查询结果,只有三条:一篇关于华南虎保护遗传学研究的博士论文;一本抒情风格的文学小册子和唯一称得上学术专著的、马建章和金崑合著的《虎研究》,前者曾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后者是中国林科院博士后、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建章曾经的博士生。
  金崑10月刚去西藏林业局挂职,在电话那头不带停顿地念出了几个名字:老师马建章,同事李迪强、陆军,还有北京林业大学的胡德夫、以前上海华东师大的张恩迪,这些就是中国目前华南虎研究最权威的名单了。即使在这样一个名单里,也“没有人是专门研究老虎的”,金崑解释,“要有项目,有经费支持,研究才可能开展”。中科院动物所在老虎研究里力量薄弱,这是无奈的现实,“研究个老鼠很简单,研究老虎就很麻烦”。“大型动物研究有许多限制,比如老虎,经费之外,还要有条件被允许进入可能有老虎的保护区”。金崑名单里的这些人,都曾经有机会参与过林业部或其他国外基金支持下的老虎研究项目。
  马建章向记者回顾,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虎研究还很冷清,除了动物园系统的兽医,没人对老虎研究感兴趣。随着老虎的饲养繁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只有极少数有关虎的饲养管理及生物学特征文章。至于生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因为资助很少,基本还没有开展起来。1981年至1984年,原东北林学院承担了原林业部下达的“东北虎的研究”课题,马建章说,算是第一次国家支持和投入下的老虎研究项目。因为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那次研究“方法有些问题”,比如有些密林山区,就采用从直升机上看,在并不科学的情况下,“就宣布东北虎绝迹”。结果“1989年就发生了东北虎咬死人”,这场规模浩大的调查,虽然已经结束,同样“变得很被动”。马建章们从这次调查中总结出来的结论之一,就是老虎的野外调查,“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另一个教训,就是“不敢再轻易断言一个物种的绝迹”。
  东北虎的调查刚刚结束,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原林业部“广东省华南虎资源调查”项目组对广东全省山区进行了调查,对各地遗留的华南虎足迹、粪便和爪痕进行了分析,“认为广东境内活动的华南虎有成年虎4只,仔虎12只”。这调查还没结束,1986年4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召开的“世界虎的保护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华南虎被定为国际上最需优先保护的虎亚种。在国际环境的推动之下,1990年原林业部与WWF合作,又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华南虎调查。雪豹专家科勒应邀前来,与中方科研队伍一起,对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四省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因为时间和经费问题,涉及的只是历史上华南虎出没的主要省区,而不是全部。这次大规模考察,没有发现野生华南虎的活体,结论也并不乐观,“估计前三省交界处华南虎尚有20至30只”。但这次调查结果更像是内部的科学结论,并没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于华南虎的关注和认知,远无法与大熊猫相比。
  1998年国家林业局开始组织第二次全国华南虎调查。由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后来又有北京林业大学加入。金崑由导师马建章推荐,成为这次调查的主持者。他向记者回忆,“并不是相隔固定的年限就必须开展一次华南虎调查”,那次调查的大背景,“是全国正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的专项调查,华南虎是其中的重点动物之一”。调查刚做了一半,金崑因为到中国林科院攻读博士后离开了,项目由胡德夫和陆军接手。同样没有人能亲眼目击野生华南虎,对于野生虎种群的估算也变得更加困难。金崑和他的共事者们说起来很平淡,“我们有这个心理准备”。金崑很清楚地记得华东师大一位老教授的感叹,“我从50年代开始,搞了半辈子兽,却从来没有见过野生华南虎的实体”。
  寻虎的价值
  199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召开了“世界‘老虎年’会议”,成为中国虎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为了拯救野外的老虎和为了老虎的未来,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和保护措施?中国林业部代表团一行4人——王伟、王维胜、金崑、李迪强,被邀请参加。为了这次会议,李迪强的整个春节都用来准备材料,他能参考的材料实在有限。会议上李迪强和同伴们见识到了国外先进的野外科考的手段和设备,他现在还清楚记得一张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孟加拉虎照片,“太震撼了”,而中国代表们无法提供这样的实证。
  李迪强也因此感叹,“中国的虎保护,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不能说没有资金投入”,“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老虎悬赏,可是最后也看不到老虎,都不好怎么投钱”。至于已经开展过的野外考察,“投钱很多,最后也没有收获”。1998年,李迪强试图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专项经费,用于华南虎的野外调查,结果没有通过,原因也一样,国内探索型的科研经费很难申请:“首先就会被质疑,都看不到华南虎了,把钱拨下来,不知道你来做什么?”而国外相对好一些,有专门针对老虎的基金,这一年会后李迪强做了一个项目计划书,成功申请到了一笔国外基金,2万美元,这笔钱最后并没有用来做野外调查,而是由陆军和胡德夫用到了自然保护区上。
  寻虎的意义更多地停留在社会影响层面,尤其是2001年至2002年间,林业局邀请以提尔森为首的外国专家又进行了一次华南虎调查,这次结论出来认为,在所调查的5个省8个保护区内没有发现任何野生华南虎存在的证据,所有保护区森林面积平均不到100平方公里,太小而不能支撑一个种群的生存。寻虎看起来变得有了另一种象征性的紧迫意义。此后,国际上开始出现了华南虎保护的明显观点分歧,提尔森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主张“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应该把钱用到更有价值的虎种保护上去”。中国的研究者们当然反对,2005年的华南虎野化放归国际会议上,提尔森提出大会宣言里就应该写上华南虎已经灭绝了,金崑第一个站了起来,“我第一个反对”。
  诸多的现实,决定了中国的虎研究不容乐观。李迪强说,早期除了东北虎,后期除了华南虎,虎研究从来也没有在中国成为热点。金崑也很清楚这一点,“主要是老虎数量少,种群主要在国外”,中国的野生老虎种群和研究者一样,是可以掰着手指头算清楚的,“不超过10头的东北虎,在云南的印度支那虎与西藏的孟加拉虎,都只是边境地区游走的极少数个体,独有的种群华南虎,连是否存在都无法确定”。华南濒危野生动物研究所2006年开始,以科研人员参与和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制定了一个10年的寻虎计划,刚开始不到一年,就因为经费原因暂停了。
  在李迪强看来,从科学角度而言,“寻虎计划”没有太多必要,“如果有虎,当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做家庭调查,可在现阶段,并不一定有意义,也不是华南虎保护工作中最迫切的事情”,“如何维持一个适合华南虎生存的猎物丰富的生态环境才是更有意义的”。华南虎野外种群的稀少,已经是事实,“如果都要由科学家们去找老虎,是不现实的”,“劳民伤财,更多的只是制造一种社会效应而已”。当然,有社会效应也是好事,“对于华南虎的保护,也是一种契机”,“陕西镇坪那个照片出来以后,不论真假,很多国外同行都来问我这个事情,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李迪强现在手里有一个国家拨款700万元的项目,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钱已经不是问题”,李迪强甚至打算自己冬天抽空到那周边去做个考察,“如果存在‘足迹链’,就算没有照片,也能证明华南虎真实存在”。
  不同的虎命运
  虎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历史上,曾经广泛分部在亚洲,东到朝鲜半岛和远东,西至里海沿岸及土耳其东部,北至西伯利亚,南至东南亚一带,部分则跨越至苏门答腊、爪哇及巴厘岛,更有些虎的分部区延伸到缅甸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20世纪初,估计全世界的野生老虎共有10万只之多,但目前全世界野生的老虎只有数千只。目前公认虎有8个亚种,命运各不相同。巴厘虎于20世纪30年代末灭绝,里海虎于20世纪70年代末灭绝,爪哇虎于20世纪80年代末灭绝,其余5个亚种,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东北虎、苏门答腊虎、华南虎现在的分布区已经极度缩小。“大部分亚种的分布区呈岛状,种群数量下降,处于濒危边缘。”
  “老虎生境的丧失和非法盗猎活动是虎种群数量下降及分布区缩小的主要原因。”马建章分析,“老虎现在的活动范围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不断增长的人口占据了老虎的栖息地,老虎需要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跟人类争夺生存的空间”。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调查,“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地区聚居的人口以每年1.87%的速度增加,30余年来人口总数上升了1倍”。全世界约60%的野生老虎栖息在印度。从1973年至1996年,印度人口增加了3亿以上,牲畜数目的增加超过1亿。同期印度有野生老虎出没的地区,人口激增达50%。“人口的增长给包括保护区在内的自然生境造成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并且这种压力还在不断增加。”
  东北虎的保护是最早的,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数量急剧下降的时候,在俄罗斯动物学家和狩猎学家的努力下,1947年,俄罗斯开始禁止猎捕东北虎,到50年代又出台了进一步的限制捕猎措施,后来又完全禁止为了驯兽目的而捕捉幼虎。此后俄罗斯东北虎数量开始缓慢上升,势头一直保持到90年代,据1995年至1996年的统计,远东地区野生东北虎从20至30只上升至415至476只。可从1990年开始不断加剧的具商业性的偷猎活动成为东北虎生存的致命影响。虎皮、虎骨以及虎身体的其他部分都被盗猎者用来牟利,“从90年代开始,每年有约10%的东北虎因被偷猎而死亡”。
  最早赶上了国际老虎保护热潮的孟加拉虎在这偷猎风潮里同样不能幸免。196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全体成员大会做出了第一个决议,号召全世界为保护老虎而努力。印度拉贾斯坦邦森林主管及德里动物园园长凯拉什·新加拿与印度其他环保人士要求把孟加拉虎和其他老虎亚种一样,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种。之后WWF做出了响应,于1972年开展了一项针对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老虎的名为“老虎行动”的保护项目。印度政府是最积极的响应者,除在全国范围内特别为老虎设立保护区外,在1972年还通过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猎杀老虎,并建立了超过所有原有保护区规模的新保护区。1983年,印度庆祝拯救老虎行动实行10周年,同时宣布国内的老虎数量已上升50%。而10年之后,1992年11月印度的调查却显示:“不但印度次大陆地区有捕猎老虎和豹的非法活动,而且在整个老虎分布区偷猎活动都非常严重,情况令人担忧。”
  最濒危的还是华南虎。当凯拉什·新加拿提出孟加拉虎正濒临灭绝的信息、就老虎的危机向全球发出警示的时候,在印度境内及其他分布区中,孟加拉虎的数量由20世纪初的4万只,减少至当时的不到2500只。而同时期的华南虎,还在中国的动物保护名册之外。1973年5月,东北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被收入《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1977年原林业部又颁布文件,提出把东北虎、华南虎及孟加拉虎列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但传统的华南虎是“害兽”的观念却并没有转变。中国动物园协会华南虎协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黄恭情记得很清楚,1979年,动物园协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的时候,当地的党报还在“大力宣传一个祖孙三代的打虎英雄之家,说一共打死了70多只老虎”。
  圈养种群的危机
  黄恭情能够从另一条研究脉络里回顾华南虎的故事,他1961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之后,就分到了苏州动物园,从此与野生动物保护结缘,直到2007年4月正式退休,从来没有离开过第一线。虽然只是一名高级兽医,但黄恭情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这些都源于他在野生动物保护上耗费的心血,尤其是圈养华南虎。他也被称为“华南虎之父”。
  黄恭情对记者回忆,“我国自1955年开始圈养华南虎”,从野外共捕获华南虎18只(6雄12雌),到1963年开始有繁殖记录,这18只虎中,有繁殖记录的仅为6只,它们分别位于上海动物园和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到1998年,饲养的53只圈养华南虎都是这6只野生虎的后裔。这样就形成了华南虎的两个品系:习惯上被称为上海系和贵阳系。但黄恭情认为这名称不严谨,“上海历史上不是华南虎的产区”,他更习惯用“华东品系和西南品系”来做区分。
  黄恭情钦佩的前辈是北京动物园的谭邦杰,1986年美国明尼苏达的“世界虎的保护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谭邦杰参与了,这位司徒雷登曾经的秘书,不仅英文极好,对于动物研究也下了很多功夫。他在会议上提出了华南虎濒危的现状,强调要保护好现有的动物园里的几十头华南虎,同时要保护好尚存的野生华南虎个体,用来充实基因库。谭邦杰的远见让黄恭情印象深刻,这么多年他“一直引用谭老的观点”。
  1994年,香港地区东南亚的水族馆动物研讨会,IUCN人工繁育组的主席希尔提出帮助中国保护华南虎,与会的建设部领导马上就拍了板,回国之后就积极准备,当时国内的上海、广州、重庆等几个大动物园都争抢着召开华南虎移地保护国际研讨会的机会,会议1995年最后放在了黄恭情所在的苏州,《华南虎移地保护纲要》的制定、华南虎谱系的初步建立,以及中国动物园协会第二个物种保护专业机构“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的成立,都是在这个会议上决定的,按照动物园之间的分工,重庆动物园承担起了华南虎谱系的工作,可确凿的华南虎数据,黄恭情说来有些无奈,“也只能是个大概,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比如1995年南宁动物园有两只华南虎,但他们没有参加会议,后来制定谱系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不存在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只是一个保护机构,并没有实际行政权限来协调动物园之间的问题。
  自上海动物园的雌虎小福于1983(或1984)年死后,我国16家动物园中饲养的华南虎已没有一只是野生虎。而20世纪50年代,野外华南虎数量仍然较多的时候,动物园里的野生华南虎不少,特别是贵州的遵义公园、黔灵公园,北京和上海的动物园,都曾陆续收集到相当数量。但由于缺乏远见和科学的管理,未能建立起繁殖种群,对于野生虎也不甚重视。60年代以后,野生虎已极为稀少,想再搜集就很难了。从70年代开始至1986年,全国的动物园连一只野生的华南虎也未能收到,原来几个产虎最多的地方,不但多年没有收到野生华南虎,而且湖南和福建的动物园在80年代中期根本没有华南虎。江西南昌、广西柳州、广东广州的几家动物园虽有少数华南虎,但既不是野生的,也不是本省自产的,而是从外省动物园引进的。
  而黄恭情最自豪的,是他到了苏州动物园之后,华南虎的繁育创下了若干个纪录——1只雄虎繁育了56只后代,一只雌虎繁育了45只后代。1961年他到动物园,门票是5分钱,前辈告诉他,动物园主要靠繁育动物在动物园之间做交换来维持开支。1984年,黄恭情当上了动物园的主任,“除了野生动物,其他人得罪了大半”,而在他任职期间,“苏州动物园成了全国10大动物园之一”。其中华南虎的成功繁育,给动物园的发展带来了足够的资金,“我们这么多年,就是靠卖老虎过日子”。黄恭情记得,1983年,他们去其他动物园引进华南虎,一开价就是七八千元,黄恭情舍得投入,1万元不还价地买回来,到了1986年,他们自己成功繁育的华南虎,已经能卖到3.5万元1只。到了90年代,价码涨到了5万元。黄恭情也被人指责说“控制虎价”,但他一点也不在乎,“有的动物园从日本进口一只宠物狗的价格就是七八万元,难道我一只老虎还不如一只狗?”今年5月,最后从黄恭情手上移交出去的是编号327的雄虎,去了非洲,为全莉的华南虎野化计划中那只落单的雌虎配对。这只虎林业部补偿给苏州动物园的费用“是15万元”。
  当时“还有3只近交系数为零的老虎可以选择”,权衡之后,对方最后还是选择了近交系数稍高一些的327号。说到这3只近交系数为零的老虎,黄恭情更加得意,“这是远见”。那是1994年去北京开会的时候,黄恭情到石家庄动物园去了一趟,发现那里有1985年重庆最后繁殖的一对虎,黄恭情说服领导,用苏州动物园里一只健康的雄虎,换回了一只看起来很虚弱的小虎,“我说,我们只要繁育一代就行”。引进的这只小虎,果然繁殖了两个后代,都是雄虎,也是黄恭情移交全部工作时苏州动物园6只具备繁育能力的雄虎之一。
  对于野外华南虎已经绝迹,而圈养华南虎近交系数过高,种群面临严重衰退现象的观点,黄恭情喜欢列举的例证是,阿拉伯长角羚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的成功异地繁育记录:“只剩下17只都能在那里大量繁殖,1984年之后成功放归阿曼野化,我们还有70多只华南虎,为什么要放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国家林业局2001年《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华南虎调查中心组
华南虎系世界上最濒危的虎亚种,其生存现状,保护和拯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准确掌握华南虎野外种群状况,从而科学制地定拯救华南虎的行动方案,1999年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开始筹备再次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
这一工作得到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WWF-China
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到2000年7月筹集到95万元人民币,为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此后,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指定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组建了华南虎调查中心
组,并责成各相关省林业厅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了华南虎调查组,开展了调查.
在调查工作进行过程中,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资助了以 Ron Tilson 先生为首的虎调查研究小组来华开展了为期
个月的实地调查,并向中方赠送了10套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和5个GPS.以上支持,使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为推动该物种的保护和拯救提供了
在此,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华南虎调查中心组,受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委托,向美国老虎和犀牛基金会,WWF-China,拯救中国虎联合会和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小组,向各有关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和所有参加调查的专家,队员和信息员致以诚挚的感谢.
&&& 华南虎(Panthera
amoyensis)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虎亚种.为拯救该物种脱离灭绝的威胁,逐步推动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及自然发展,1995年原中国林业部将拯救华南虎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优先项目,并着手研究《中国拯救华南虎行动计划》和展开实施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工作,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9月提出并发布了行动计划的纲要草案.
但是,该纲要草案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自1990年至1993年原中国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合作开展的"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及其栖息地评估"上的结果和近年来零星收集的数据.因此,要确保行动计划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还必须有更准确,更科学的华南虎野外种群基本状况信息.为此,在行动计划草拟过程中,中国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于1998年再次着手组织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该项工作得到美国虎和犀牛基金,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得以于2000年筹集到约95万元人民币(较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年),并于2000年全面启动了这一调查.
在中方组织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期间,美国老虎和犀牛基金会,英国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先后资助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队伍在华开展实地调查,对中方的工作予以了很大的支持.
2.调查工作安排
2.1 组建调查队伍(13;2000年11月)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指定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成立华南虎调查技术中心组,由胡德夫博士任调查组组长,另有刘伟石,黄祥云,赵怀东和关侠
4名成员,负责全面指导监督和参与各省调查及全国华南虎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
2.1.2 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省林业厅(局)保护管理机构均成立了省调查队,每队成员5―8人不等,共计32人.
按照2000年9月南昌华南虎调查研讨会要求,有关省选择了林业干部,护林员,老猎人及熟知山地环境的当地人共同组成了该省的华南虎调查信息员体系,负责收集当地各种来源的华南虎信息.该体系共有218人.
在2001年3月福建龙岩华南虎调查培训上,根据贵州,湖北,重庆所提供的信息,上述省,市先后被纳入调查范围,由本省,市成立调查队独立开展工作.限于时间,国家林业局华南虎调查组未参与这些区域的实地调查.
2.2 研讨会和培训班
南昌华南虎调查研讨会:于2000年9月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参会人员共23人.这次研讨会分析了以往的信息,确定华南虎潜在区域9万平方里,重点潜在区域1.8万平方公里;研究拟定了调查实施方案,即由各省调查队实地调查重要的华南虎潜在区域,其它潜在区域主要通过华南虎信息员体系收集信息.
2.2.2 龙岩华南虎调查研讨会及技术培训班:于2001年3月在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举行,参训人员33人.在本次研讨会上,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小组向中方人员传授了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和有关老虎调查的技术及经验,同时参会人员对各省一期调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研讨,安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2.2.3 各省于2000年10月―11月,分别组织对本省华南虎调查信息员进行了有关华南虎调查基本知识的培训.
2.3 中方研制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
中方技术组在项目开始之初组织力量自行研制成功感应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后来又改进为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共生产52台,发往相关省同、统一使用.
2.4 调查方法和技术
根据亚热带山地林区气候和植被的自然特征,借鉴以往这些区域野生动物调查的经验及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本次华南虎调查方法和技术如下:
历史资料收集:结合华南虎分布的历史资料及生境状况,着重收集近五年内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的华南虎活动信息,收集潜在的华南虎分布区的植被情况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初步确定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潜在分布区,进而确定华南虎调查重点区域.
访问调查:各省调查组和信息员向华南虎潜在分布区内的居民,猎户等,征询近五年来,尤其是近期发现华南虎踪迹和被捕食动物的具体情况;征询上述区域森林植被变化情况和人为活动情况.
实地调查:在确定的重点区域,以省调查队为主体,吸收当地老猎人,采药人,护林员和熟知林区环境的人员,共同进行实地踏查,搜集一切可疑的证据(如华南虎或其它被捕食动物的爪痕,脚印,粪便,食物残余物,毛发等).
2.4.4 设置自动拍摄装置:一期采用了红外感应自动拍摄装置;二期改进为红外阻断式自动拍摄装置.
2.4.5 痕迹鉴定: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行甄别和鉴定.
2.5 调查区域
调查之初确定了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和广东省为华南虎调查
省份,后续纳入了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各重点调查区域见表1.
表1 各省的重点调查区域及面积
省份 地区(市) 县或保护区 调查区面积(02)
抚州 宜黄,乐安,宁都等
上饶 铅山,婺源,玉山等 江西
赣州市 瑞金,全南等
浙江 丽水 庆元县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05
三明 清流,明溪,宁化等
龙岩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八宝山片 连州,阳山,乳源,乐昌
车八岭-黄牛石片 始兴,翁源,连平
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神农架,咸宁等 500
贵州 赤习水林区 赤习水林区所属三个自然保护区 800
重庆 城口县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500
合计 12个地区(市) 19 705
2.6 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社会经济调查
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经济活动方式及其对野生动物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必要记录.
2.7 配合国外专家进行实地调查
2001年3月&#年12月美国虎和犀牛基金和拯救中国虎基金联合会资助Ronald
Tilson先生的调查队伍来华开展了为期共5个月的调查工作,中方均委派人员全程陪同.
3.调查结果
3.1 历史和本项调查的资料收集
自年6月,按国家林业局要求,各省采用信息员收集华南虎踪迹信息的办法,共收集到有关目击,虎啸,挂爪,足迹,粪便,毛发和被食猎物尸骨等各类信息2
000余条.综合分析这些信息的可能性,可靠性及与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地势和植被的关联性,尤其是结合本次华南虎各省区的调查结果,初步确认华南虎潜在分布的地理区(见图).由此可看出华南虎的基本分布态势,即,目前华南虎的分布范围局限于6大山系,呈现为"W"型的分布区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华南虎的信息均出自这些山系及其支脉.
本次华南虎调查共收集到相关证据326条,考虑到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范围,以信息出处的县为单位,标示出华南虎的重点分布区,显示出华南虎重点分布区疏密不均,相互隔离的现状.经认真分析上述可能的华南虎信息,我们初步确认48条信息属于较为明确的华南虎信息,将其标于图上,其中有些信息出于同一地点.
证据类型 数量
1. 粪便(经DNA鉴定) 2
2. 粪便(未经DNA鉴定) 6
3. 毛发(经显微形态鉴定) 4
4. 足迹 16
5. 挂爪 15
6. 猎物残骸 5
证据说明:(1)粪便证据:两份粪便证据,采用ABI-394型DNA合成仪,合成了基因探针 Pta1 和
Pta2,进行了基因鉴定,并与华南虎,豹,云豹及其它有蹄类动物作比照,确认了粪便系华南虎粪便.(2)毛发鉴定:在大型动物卧迹中发
现的毛发,经毛发显微形态鉴定,确认系华南虎毛.(3)足迹认定:认定的足迹宽度均在14―17cm之间,挂爪宽度在9.1―11cm之间.(4)猎物残骸:经专家对残留尸骸和爪痕形态的认定,确认为华南虎痕迹,猎食动物主要有野猪,苏
门羚和牛等.
3.2 调查区域猎物信息
在本次调查中对有关被食动物的痕迹进行了调查, 结合全国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华南虎潜在分布区数据, 结果汇总如下:
表 2 重点调查区域华南虎猎物的调查结果(括号内为全国野生动物普查数据
地点 样线数(条) 样线总长(0)证据类型和数量 合计
野猪足迹 31 (78)
野猪巢穴 10 (13)
黄麂足迹 15 (34)
黄麂粪便 5 (12)
苏门羚足迹 20 (41)
苏门羚粪便 3 (6)
水鹿足迹 10 (21)
水鹿粪便 3 (9)
野兔足迹 8 (17)
江西省 18 (25) 86.2 (110.6)
野兔粪便 50 (90)
野猪足迹 45 (87)
野猪巢穴 8 (18)
黄麂足迹 24 (48)
黄麂粪便 6 (15)
毛冠鹿足迹 11 (27)
毛冠鹿粪便 4 (10)
獐足迹 25 (56)
獐粪便 8 (24)
野兔足迹 16 (32)
(武陵山系)
24 (52) 108.0 (216.5)
野兔粪便 50 (112)
野猪足迹 41 (85)
野猪巢穴 6 (15)
黄麂足迹 10 (22)
黄麂粪便 5 (11)
苏门羚足迹 30 (65)
苏门羚粪便 5 (11)
毛冠鹿足迹 23 (49)
毛冠鹿粪便 5 (13)
野兔足迹 6 (14)
(雪峰山系)
12 (33) 60.8 (157.2)
野兔粪便 20 (43)
野猪足迹 45 (101)
野猪巢穴 5 (10)
苏门羚足迹 32 (69)
苏门羚粪便 5 (10)
麂子足迹 15 (32)
麂子粪便 3 (8)
毛冠鹿足迹 25 (61)
毛冠鹿粪便 4 (8)
野兔足迹 9 (21)
浙江省 16 (47) 96.2 (205.3)
野兔粪便 20 (45)
野猪足迹 45 (102)
野猪巢穴 5 (13)
苏门羚足迹 32 (74)
苏门羚粪便 4 (9)
獐足迹 15 (36)
獐粪便 5 (8)
黄麂足迹 31 (65)
黄麂粪便 6 (11)
野兔足迹 10 (18)
福建省 17 (51) 98.0 (230.6)
野兔粪便 29 (54)
野猪足迹 50 (111)
野猪巢穴 4 (8)
麂子足迹 12 (53)
麂子粪便 7 (9)
毛冠鹿足迹 17 (31)
毛冠鹿粪便 6 (4)
水鹿足迹 10 (33)
水鹿粪便 6 (5)
苏门羚足迹 22 (41)
苏门羚粪便 4 (8)
野兔足迹 6 (11)
广东省 14 (30) 76.0 (143.0)
野兔粪便 25 (31)
总数 101 (238) 525.2 ( 195
*:以上全国野生动物调查()的数据涵盖本项调查的重点区域, 但面积较之大.
3.3 生境概况
本次调查区域均属中国的亚热带丘陵和中低山区域,经济开发较早,在人口较少及经济活动较弱时,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尚可协调共存.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土地开垦面积增大.由此
导致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动物数量趋于减少.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南方山地社会经济面貌呈现出,丘陵和山地的河谷平滩已开发成为农业耕种区,依土地面积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部分山地缓坡已基本开挖成梯田,种植农作物或果树.有些地方如雪峰山脉,戴云山脉,苗岭山脉,村民甚至削平低山劈为农田.因山势地貌的差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从几人到几十人,平均约在10-30人.因此,可以说除保护区外,南方山地的人口已达土地
承载力的饱和状态.在连绵的山岭开辟出的小路,便道以及公路,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经实地考察,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华南虎栖息地基本上分布于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主要位于山体中部至山脊之间的区域.在山体中部的灌木林,次生灌木林到山体上部的高草丛植被类型,野生动物种类相对丰富.华南虎的猎物
种类有野猪,苏门羚,水鹿和麂等有蹄类动物(表4),调查中发现野猪,麂和兔的数量较多.近十年来,国家林业局加大了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之山区人口逐渐减少,华南虎的食物资源处于上升趋势.
3.4 社会经济状况
传统上,南方山区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有玉米,红薯,果树,茶和蔬菜类,副业生产以挖掘竹笋,砍竹,采集药材等.限于土地条件,产量较之平原区低得多,生产规模也小.生活水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年收入一般低于千元,基本上属于温饱程度,部分地区尚未解决温饱.近10年来,粮食生产主要满足自身需要,生产活动逐渐转向副业生产,竹笋,竹材,药材成为山地村民收入的主体.受山地交通条件的制约,农业向经济作物转型的困难很大,生产生活多年徘徊不前,经济上已无出路.随东部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山区富余劳动力逐渐流入东部地区和城镇,多数山村的青年劳动力流失,老年,妇女和儿童成为人口的主体,土地开始出现荒芜,山村生活显现萧条景象,部分小山村以致人去屋空,杂草丛生的地步.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减少人为活动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于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带来希望.
3.5 重庆,湖北,贵州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期间,重庆市和湖北,贵州两省提供了有关华南虎野外种群存在的证据,被纳入到调查范围.其后,上述三省,市保护管理机构组织调查队伍继续收集了有关华南虎的信息和证据,但因时间有限,华南虎调查中心组尚
未前往上述区域对信息进行确认.
4.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据本次华南虎调查掌握的证据和信息,在中国南方仍应生存有华南虎野外种群,并且不同种群间被地形所隔离,形成4处隔离分布区.具体如下:
4.1 分布区
汇总近年来的所有华南虎信息,框定出华南虎在中国南方8省市的大体分布态势(见图),可看出总体上呈现为"W"型的山系格局,可以归为5个大区,即:
(1)东部分布区:以浙江省百山祖保护区和福建省梅花山保护区为主体的武夷山,仙霞岭和雁荡山区域.其中,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区域面积达62002;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区域面积达73002
, 清流县及周边自然相通区域面积达38002;
(2)西部分布区:以湖南省壶瓶山和桃源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雪峰山,经武陵山至西部的大娄山,系贵州高原向东北方向的突出部分.其中,湖南壶瓶山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64002
,桃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
的自然山地面积达46002.
(3)中部分布区:以江西省宜黄,乐安丘陵和湖南省莽山保护区为主体的武夷山西北余脉直至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并与湖南,江西交界的丘陵山地区相联.其中,江西宜黄,乐安扩伸至崇仁,宁都的相通连的丘陵区域面积达1,200
02 ;与湖南省莽山保护区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2 48002.
(4)南部分布区:以粤北车八岭等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粤北南岭山脉,自然相通山地区域面积达1 65002.
(5)北部分布区:以湖北省神农架保护区为代表的北部分布区,位于呈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大巴山与巫山相接的山区.该区域虎存在信息,有待进一步证实.
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各大区之间仍然存有华南虎的生态走廊,以目前华南虎信息证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性,我们认为华南虎各大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
4.2 华南虎种群活动特征
截止目前,收集到的华南虎信息,均表现出相同地点出现的华南虎信息时间间隔较长而短期内出现的华南虎信息空间跨度较大的情况,且与当地人口密度相对照,华南虎攻击家畜的记录明显偏少.对此,分析其原因如下:
(1)华南虎在长期人类捕杀压力下,尤其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人们对虎的利害问题的认识发生重大偏差,将虎作为害兽大肆捕杀,毒杀,致使华南虎的生存行为发生改变,远遁人群生活环境,或行动极为谨慎,不轻易攻击家畜,也就是说,华南虎可能已形成刻意回避具有人群气味的事物和环境,也不易被人们发现;
(2)相对历史上的有蹄类动物密度,现今华南虎的食物资源已属稀少,迫使华南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觅猎物,加之华南虎个体数量很少,由此造成华南虎踪迹出现的频率较低.目前证据均可视为华南虎在较大空间游荡时暂居一地时留下的踪迹;
(3)在人类干扰,生境破碎和猎物密度相对较低的生存环境里,华南虎可能已不再保持着固定的领域行为.
现存华南虎野外种群的行为特点,可以认为是该物种种群为适应当地自然及社会环境变化,在近50年以来形成的.这为调查和研究华南虎野外种群造成了困难,对拯救和保护该物种也必将增加困难.对此,今后还应作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4.3 目前华南虎野外种群分布区的保护简况
目前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有效生境,主要位于山体的中山部至山脊,沿山体呈现为狭长型生境,山谷基本为人群经济活动区,只有山脊才构成生境之间的通道,使华南虎得以在相对较大的空间内活动.但是,由于农业,公路和自然
地貌等原因,现几大主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无法实现主分布区之间华南虎野外种群的自然联系.在上述华南虎活动区域,植被主要包括山体中上部的草地,灌木林,次生灌木林以及山体中下部的人工林,各个植被类型间形成镶嵌分布格局.调查表明,华南虎的猎物资源基本能满足现存个体的需要,这也是较少攻击家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述区域,中国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在福建龙岩地区的上杭及周边县,建立了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南虎繁育野化基地;(2)在江西抚州地区的宜黄,乐安和宁都等县主分布区,于1999建立了宜黄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3)在浙江丽水地区的庆元县及周边县,建立了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在湖南常德地区的石门县,建立了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桃源县和安化县,建立了乌云界省级自然保护区;(5)在广东省的大东山和八宝山地区,建立了该处建有粤北自然保护区.此外,当地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已得到普遍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没有猎杀华南虎的事件发生,但仍有一些人为活动,如采集植物,
盗猎被捕食动物的情况还不时发生.
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资金来源及经费支出表
资 金 来 源
国家林业局 30.0万元
中方省级配套 22.0万元
WWF资助 22.3万元
USRTF资助 17.1万元 USD20,800
国家林业局追加 4.0万元 增加贵州,重庆两地调查的补助
合 计 95.1万元
经 费 支 出
5.2万元 江西南昌研讨会32人
4.5万元 福建龙岩培训班及研讨会41人
10.0万元 省级培训班,5省共72人
差旅费 11.0万元 中心组调查,陪同差旅
仪器及消耗品费 21.0万元 中方研制红外拍照仪及GPS等
资料费 2.5万元 历史资料查阅及整理
信息员补助及向导费 18.0万元 218人和临时向导
调查交通费及食宿补助 17.0万元 省内交通及调查队食宿补助
样品分析费 5.0万元 痕迹分析及鉴定
论文及报告整理费 4.0万元 资料整理,打印,翻译等
合 计 98.2万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南虎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