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想做好精益生产,精益六西格玛案例汇编,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一定要学习工业工程

来自子话题:
咳咳...&br&&br&30多号人,2个管理人员。这家公司是现在最最流行的“扁平化”管理。&br&&br&不要觉得诧异,这不是晋升通道狭隘~ &br&随着当今管理技术的提升,“扁平化”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主流!&br&&br&过去1个主管2个兵,1个经理带3主管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br&在这场大潮之中,无人可以幸免~&br&我们必须找出路!&br&&br&So~ 跳槽吧!&br&&br&核心问题来了~&br&怎么跳?&br&跳去哪?&br&&br&第一个问题,我不回答...因为和本题无关。&br&&br&第二个问题,跳去哪?&br&&br&根据我的理解,题主现在应该是企业基层。Job title或许是Buyer、Purchaser~&br&医药、化工的Buyer权利很大~我估计Buyer的可能性大一点~但毕竟不涉及管理。&br&加之“扁平化”的架构~ &br&除非天助你~ 否则你很难有机会上管理层。&br&&br&所以你需要的是 直接跳进管理层!!!&br&我再重复一遍,直接跳进管理层!!!&br&重要的话要说三遍~&br&你需要
直接跳进管理层!!!&br&&br&这个目标很难~&br&&br&我以前也给别人建议过如何跳槽~&br&但都属于“垂直化”管理企业。&br&而题主公司已经是“扁平化”的架构~&br&所以 很难获得管理经验~&br&&br&因此,比较针对性的方案是“找猎头”。&br&(这属于第一个问题,怎么跳...不在本题范围内)&br&&br&和猎头说清楚,你的目标是job title!!!&br&我再重复一次,你的目标是Job title!!!&br&跟我再说一遍!你的目标是???&br&&br&JOB TITLE!!!&br&&br&为了Job title~你可能需要委身于更小的企业~&br&因为你现在是TOP10~ 或许只能退到TOP50~ 或100~&br&只有让东家降一级,你才更容易升一级!&br&&br&但记住!薪资不可降!必须涨!按行情的涨!&br&再来 一次!薪资不可降!必须涨!按行情的涨!&br&再来~ 薪资不可降!必须涨!按行情的涨!&br&&br&我估计,这样的跳跃顺利的话~ 你可以拿个主管的title~&br&你还需要点努力和表现~&br&如果能拿到Manager的title~那你就可以计划下一次跳槽了~&br&&br&这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br&&br&TOP10!&br&或TOP9!&br&或TOP8!&br&或TOP7!&br&或TOP6!&br&……&br&&br&你需要反跳入TOP10~&br&这个时候你已经有管理经验~&br&目标是Manager或以上的title~&br&&br&因为TOP10的东家肯定比TOP50或100的NB(有钱)&br&你的薪资继续涨~&br&&br&然后就别乱跳了~&br&等机会当总监吧...
咳咳...30多号人,2个管理人员。这家公司是现在最最流行的“扁平化”管理。不要觉得诧异,这不是晋升通道狭隘~ 随着当今管理技术的提升,“扁平化”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主流!过去1个主管2个兵,1个经理带3主管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场大潮…
&p&自问自答,算作给自己的知识点总结&/p&&br&&p&----------------------------------------------------------------&/p&&p&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有学习过A3之类的工具,用来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工具&/p&&p&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这是知易行难的事情,确实我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碰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有些比较容易解决,有些却没有那样顺利。不过我最大的感受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的时候,这样一个工具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按图索骥的从第一步开始往下走。&/p&&p&至关重要的是,不要直接跳到问题解决,因为,解决问题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而学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p&&br&&img src=&/4ec8e5dc8eb02e7d4cdbc3c75e4168e4_b.pn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4ec8e5dc8eb02e7d4cdbc3c75e4168e4_r.png&&&br&&p&以上是一个简图,作为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的A3大小的完整版。&/p&&p&它的结构是有逻辑性的,而且我们严格限制在一个框做完签名之前,是不能往下继续走的,而且每一个框,都有最后导出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下一个框很重要的起始条件,这里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第一个框没有完成直接到第二框,因为看上去我们遇到的问题表象,就能够直接触发原因分析,但其实往往并不是这样。&/p&&p&在正式写所有的理解之前,先把这些年犯过的错误以及看见别人犯的错误写下来,与大家共勉:&/p&&p&1.
没有按照逻辑顺序走。&/p&&p&2.
只是关注在症状,不分析原因&/p&&p&3.
没有从行动中使用标准化的步骤来学习&/p&&p&4.
少了PDCA中【检查】环节&/p&&p&5.
没有把核心关键的人员拉入团队&/p&&p&6.
【拍脑袋】解决问题,而不是有一个稳健的解决方案&/p&&p&7.
直接跳到问题解决&/p&&p&8.
太早放弃&/p&&p&9.
问题挑选的太宽泛&/p&&p&10.
选择代价高昂的解决方案&/p&&p&11.
没有使用在过程中收集的数据(甚至没有收集数据)&/p&&p&12.
不理解工艺流程&/p&&p&13.
不严谨——这一条我放在最后,提醒我自己也提醒所有人,严谨的工程师态度。&/p&&p&以下我就来详细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p&&p&&b&Concern&/b&&/p&&p&第一个框,我们称为concern,也就是【关注】其实我更愿意把它解释为聚焦,聚焦所有人的目光,这所有人包括了所有参与的团队成员。&/p&&p&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把发生的问题,重新还原在所有人的面前。其中所有的因素,都有可能帮助团队找到影响因素&/p&&p&1.
什么东西发生了问题:帮助大家定义问题范围,最好把所有涉及的零件号都写出来&/p&&p&2.
问题是什么:对于问题的简要阐述&/p&&p&3.
问题发生在物体的那个部位:寻找发生的规律&/p&&p&4.
问题发生在哪道工序:分别对于发现的工序,和发生的工序要了解&/p&&p&5.
问题发生在什么时候:上午?下午?冬天?夏天?白班?晚班?寻找规律&/p&&p&6.
问题发生的频率:单次问题?频繁发生?&/p&&p&7.
谁受了问题的影响: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是谁?有没有把内部客户加入团队?&/p&&p&8.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问题:影响了什么指标&/p&&p&9.
标准是什么: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标准文件?是否按照标准执行了生产过程?问题解决之后是不是需要逐一修改更新?&/p&&p&之后,就是数据支持,帮助我们来理解这个问题的影响有多严重,这个工具有三个趋势图非常重要,第一个便是在这里,趋势图告诉我们,这个问题距离我们的目标有多远,以及影响有多严重。与后面的目标所结合,来衡量我们是否解决了问题。&/p&&p&之后是如何保护客户的短期措施,保证问题的影响不再进一步扩大。&/p&&p&第一框的最后,就是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细致的描述,把之前收集的信息都放进来。需要指导员签名确认每一步都没有问题,并签署日期,才能往下走到第二框。&/p&&p&&b&Cause&/b&&/p&&p&第二个框是原因分析&/p&&p&在原因分析层面有两个工具是非常非常的知易行难的,就是鱼骨图和5个为什么,这两个东西,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不难,但是如何使用这两个工具来找到根源原因,确实需要非常多的经验,以及作为一个指导者如何帮助团队一起展开分析,细致而全面的逐项分解和排除,都是需要非常多的经验,以及严谨的态度。&/p&&p&以下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技巧:&/p&&p&1.
细致的用例子来佐证所表达的原因,之前有个例子分析的不很好但是能说明问题,在人的分支,分析到员工技能不熟练。往往会直接跳到重新培训,但是这里我们就要细致的再往下走,【是什么让你觉得员工技能不熟练的?有哪些例子?】&/p&&p&2.
不要把问题放在主观上,我们要有一个假设就是【没有人想要故意犯错】&/p&&p&3.
如果是质量问题,请根据质量要素表来分析。&/p&&p&4.
该花时间就要花时间,而不是因为事情太多太忙,随便做一下实验就结束了,我曾经就花了2天做实验为了解决产品平整度不良的问题,我所得到的,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到了凡是平整度不良,该从哪些角度去调整和思考。&/p&&p&问5个为什么,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很多经验来问正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员工受伤的问题问了五个为什么最后是没有定期维护设备螺栓的原因】的例子,下面给一个问歪了的例子。&/p&&p&1.
为什么迟到? 因为路堵住了。&/p&&p&2.
为什么路堵住了?因为有一段路在修路。&/p&&p&3.
为什么这段路在修路?因为水管坏了&/p&&p&4.
为什么水管坏了?因为昨天晚上发生了小范围地震。&/p&&p&好了,这个就完全没法继续下去了。因为已经把问题从第三个为什么开始带歪了,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的是,不要把问题引到自己不能控制的地方去。而比较好的问法是这样:&/p&&p&1.
为什么迟到?因为路堵住了。&/p&&p&2.
为什么路堵住了?因为有一段路在修路。&/p&&p&3.
为什么修路你还要走这一段路?因为我不知道它今天会修路。&/p&&p&4.
为什么你会不知道它会修路?因为我没有每天出门前检查路况的标准动作。&/p&&p&这样的话,就能够把问题引导我们能控制的地方了。&/p&&p&关注根源问题分析,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短期的措施,其实说是短期措施,实际上,它是一个 &b&【检验根源问题是否被真正找到】&/b&的测试手段。&/p&&p&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小批量的验证,来给我们信心说,我们确实找到了根源问题,因为很可能我们需要解决该问题,是要花成本投入的,可能要改造设备,可能是要购置其他的辅助设备,但是,如果我们找错了根源问题,那就白花了冤枉钱。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在花钱之前,要做小批量测试来验证,这个习惯很重要。&/p&&p&这也是第二个趋势图,顺着之前第一个框的趋势图,把小批量验证的结果,延续的画下去。&/p&&p&&b&Countermeasure&/b&&/p&&p&在这个框,有三个注意点,一个是长期措施的跟进,一个是一个月的长期跟踪确保问题没有反复,最后一个是把所学到的经验用在其他场合。&/p&&p&长期措施的跟进&/p&&p&在处理长期措施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做的是一发动全身的改变,所以一旦有所改变,所有相关的标准化文件都需要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一个框内,我们把相关的标准文件都列出来的原因,这个时候一项一项更改,来确保整个系统的同步更新。&/p&&p&包括修改完之后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的改编,员工的重新培训,技能矩阵的更新,设备点检维护的更新,日常点检表的更新,员工一点课的更新,工艺参数的更新,质量抽检和终检频率的更新,质量检验标准的更新等等。&/p&&p&一个月的长期跟踪确保问题没有反复,这是这个工具的第三个趋势图,让我们确实看到找到了根源问题,并且学到了如何解决它的证据。&/p&&p&关于推广应用,找到与之类似的产品,我们研究一下是否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建立更好的更稳健的生产系统,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人。&/p&&br&&p&以上&/p&&br&&p&Alex&/p&&p& 14:35:20&/p&
自问自答,算作给自己的知识点总结----------------------------------------------------------------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有学习过A3之类的工具,用来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工具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这是知易行难的事情,确实我也花了…
来自子话题:
HTC One 的外观设计很吸引:轻,薄,窄边框,而且富有金属感。第一眼就强烈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包括我&br&&br&但这次的问题是问硬件设计的特别之处,请让我引用网上的一篇HTC One 拆解图,分享我对这台机子硬件设计的看法,&b&设计有问题!&/b&如果HTC 的研发团队依然像今天设计One 一般,以抓药的心态来做硬件设计,大胆断言,下一款HTC 旗舰手机,依旧跳票&br&&br&来,看图说话时间&br&&br&&i&图一&/i&&br&&img src=&/a8f365cdd25ff484ac4bf3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a8f365cdd25ff484ac4bf3_r.jpg&&&br&&br&&br&从图一可以清楚的看出,HTC 的零部件繁多,主板,电池,外壳,相机,芯片,各种模组,被紧密的组合在一起。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在One 纤瘦的身子里(厚度不足只有8.9mm,比iPhone 4S要薄),居然挤下了这么多东西,小肚也能容。同时重量还维持在130克,铝质一体式机身设计帮了不少忙&br&&br&漂亮的外表,轻薄的机身,强大的硬件配置,足够吸引消费者眼球和钱包。 但大家有没有疑惑过,为什么One 迟迟交不到消费者手里呢? One发布会风头一时无两,连Samsung 也被迫提前发布Galaxy S4,与之抗衡。但时至今日,较晚发布的Galaxy准备在大陆出行货S4,HTC One 却连在香港也难觅踪影。 于是在大牛的启发下,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HTC One&br&&br&本文尝试从 &b&采购&/b& 和 &b&生产&/b& 的角度,解读HTC One 的硬件设计。侧重采购,因为是本业。 &br&&br&&i&图二&/i&&br&&img src=&/18c21e90ffec4fd421272_b.jpg& data-rawwidth=&689&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9& data-original=&/18c21e90ffec4fd421272_r.jpg&&&br&图二给了我们几个细节,第一是,手机的后盖整体粘合的方式;第二是,手机后盖整体粘合的难度和程度。使&br&用双面胶粘合最大好处是节省空间。但是这会产生一个致命的问题。看图,一旦手机在整体成型后,产线测试有问题,需要返修;或者售后有问题,需要返修, 一拆,整个铝质后盖直接报废,不能重复利用。其直接导致生产良率降低,进而影响产能和拉高整体成本。保修期内返修的费用也会直接侵蚀手机本已不多的利润&br&或许你会说,这种情况应该不多吧?后盖和屏幕属于易损件。使用双面胶要求胶布粘贴的精准程度较高,配以严格的压合力磅数,这本身就对生产辅助制具和生产流程的要求更为严格&br&小学应用题时间:假设单纯生产压合屏幕和后盖的过程 良率能够达到99%,一年出货量400万台,后盖含压合成本50元人民币,那么要浪费多少钱?4,000,000 / 99% X 50 X 1%= RMB2,020,202.02。&b&丢掉的钱可以买套大房子了&/b&&br&到这你会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设计呢? 从图一,或许就可以窥探一二。既定的极薄的空间里,需要装下如此多的零件,应该是设计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满足要厚度的要求,才采取双面胶粘合的方式。这个设计,对于生产来说较难处理,成本更高,而且产能有一定的限制&br&&br&&i&图三&/i&&br&&img src=&/7bfe8a17c1d0b904c7558d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7bfe8a17c1d0b904c7558d_r.jpg&&&br&图三有两片铜片,我第一反应是,用铜片散热啊?结果被人教育:这是用来满足EMI的!(EMI是电子产品对电磁场干扰的评定,简单来说,就是防止信号忽扰)&br&手机如果要满足EMI,常规做法是使用PVD(可以简单理解为表面溅射了一层薄薄的膜)。使用铜箔片是非常规武器,很少见。凡眼目测,One 的两片铜片表面需要增加特殊处理,加上尺寸几乎和屏幕差不多大,成本肯定比PVD要高&br&回归到硬件设计的话题,这是One 追求超薄机身的结果。在One 研发的过层中,设计者需要在既定的空间里塞进极多的零部件,留给电子元件相隔的空间非常有限。距离越近,干扰越大。猜测是在这种情况下,PVD满足不了EMI的要求,HTC的研发团队只能采用成本相对较高的铜箔片&br&&br&&i&图四&/i&&br&&img src=&/a7cefc70d3d004_b.jpg&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a7cefc70d3d004_r.jpg&&&br&图四是让绝大多数人兴奋的点:强大的处理器,32G芯片,众多芯片什么的,基本是当下最强配置的集大成于一体者的意思&br&&br&&i&图五&/i&&br&&img src=&/339db725de37bdd478be8b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3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br&&i&图六&/i&&br&&img src=&/d896bb54dc99a26dd35cf4099a85cad1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d896bb54dc99a26dd35cf4099a85cad1_r.jpg&&&br&图五和图六是另外一块小板,包括了前后摄像头,振动器,光线感应,等等。&br&&br&图四到图六看下来,一个感觉,复杂。尤其是图四,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台普通PC的主板电路图,大抵也就这样。再有兴趣,可以找找iPhone 4的拆解图,你会发现,HTC one的复杂程度足以让乔布斯汗颜。&br&复杂会带来什么后果呢?&br&从图四到图六,每个关键组件都是出自名门。而且,关键组件还很多。名门都很娇气,就像一只球队12个大牌,那该花多少额外时间管理这只球队呢?从处理器,储存芯片,电源芯片,摄像头到传感器;从高通,三星,Broadcom到STMicron,没有一个是好管的供应商。HTC自身的力量对比业界的强者,自然差了一大截。更要命的是,除了和竞争对手们拼抢这些名门们有限的生产资源的同时,HTC也不避嫌的采用了主要竞争对手三星的产品。小人之心一下,我是三星,我会希望你HTC的旗舰机子准时上市吗?当然优先供应自家手机&br&HTC的采购团队肯定很辛苦,因为要无止境地追One上面那一大堆复杂的大厂产品。Lead time 长,良率低,更要命的是,一台手机,即使只是缺一个零件,也是出不了货。One 的跳票,是可预期的&br&&br&&b&总结一下&/b&&br&HTC One 的硬件设计除了外观,剩下的只能说不出色。从采购的角度看,零部件供应商应该数量要少,采购的产品尽量集成化。HTC 却像抓药一般,把市面上最好的都抓来自己身上,然而自身却缺乏整体融合的设计能力。只会尽量像压缩饼干似的把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压挤在一块。当压缩到不行了,就去挤压别的空间。如果HTC 今天能像Apple 一样,掌控芯片,起码不用受制于人;如果今天HTC 能像Samsung 一样,从零件到屏幕,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会有设计整合的问题。&br&&br&所以今天HTC One 或者说大点, HTC的问题,根本原因不是在市场营销,渠道销售或者自身定位,而是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软肋的必然结果。HTC 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硬件到系统,没有一项是可以让HTC 独步江湖的。 当年,乔布斯肯砸下10亿美金开发属于苹果自己的芯片,是有勇气和远见的;Google 免费提供的Android,则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三星在半导体的精耕细作,更是能保证自给自足。每家手机市场的巨头,都为捍卫自己的成功筑下了护城河。&br&&br&-------------------------------------------------------------------------------------------------------------&br&后记,这应该是我暂时在知乎上回答得最详细和完整的问题。虽然话题和切入点都很小众,但是真的很感谢赞同的感谢的知友,你们的鼓励是我写完的动力^_^&br&&br&
感谢DC的启发,EY的分享&br&拆解图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HTC One 的外观设计很吸引:轻,薄,窄边框,而且富有金属感。第一眼就强烈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包括我但这次的问题是问硬件设计的特别之处,请让我引用网上的一篇HTC One 拆解图,分享我对这台机子硬件设计的看法,设计有问题!如果HTC 的研发团队依然像今…
也不是完全瞎扯,至少建国初还能做几乎全套的大型机床,现在这些厂子多数倒了,除了军工那块,其他都靠进口。&br&我们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熟练的操作日本产的设备,制造美国设计的产品,而且能符合苛刻的欧洲标准。并充分的控制人工、排放、安全成本,在世界市场上拥有强大的价格优势。
也不是完全瞎扯,至少建国初还能做几乎全套的大型机床,现在这些厂子多数倒了,除了军工那块,其他都靠进口。我们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熟练的操作日本产的设备,制造美国设计的产品,而且能符合苛刻的欧洲标准。并充分的控制人工、排放、安全成本,在世…
来自子话题:
&p&缺乏契约精神是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挑战&/p&&p&程晓华&/p&&p&&/p&&p&供应链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或者说您在日常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p&&p&今天在深圳参加SCOM(俱乐部主席Martin
YU先生,深圳主持是Lion Chen/Neil Liu先生)的论坛,当E2OPEN的演讲人问大家这个问题的时候,听众的答复主要是:&/p&&p&1.
预测不准确,客户的订单经常改;&/p&&p&2.
补货周期长,经常缺货。&/p&&p&我对此深有体会,本来要插嘴的,后来因为有点急事离开,所以也就没有多讲。&/p&&p&其实,上述两个问题恰恰不应该是你头痛的问题,也不应该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挑战,这恰恰是供应链管理为什么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您做供应链管理的为什么有饭吃的原因。&/p&&p&退一步讲,您也可以认为这是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但您不应该因此而头痛,否则您就不能吃这碗饭。&/p&&p&预测都很准确了,客户的订单一成不变,那还要供应链管理干什么?&/p&&p&即使预测不准确,如果补货周期很短,那还要供应链管理干什么?&/p&&p&如果说预测不准确、补货周期长,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客观原因,但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其实,最大的挑战还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观原因,那就是所谓的“契约精神”。&/p&&p&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契约精神,记得一个搞投资的朋友经常这么说。&/p&&p&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最大的挑战,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p&&p&从理论上讲,供应链管理玩的就是契约(supply
chain contract) ,通过契约把客户、客户的客户、供应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链接到一起。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尊重、不遵守契约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也就是各节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失败。&/p&&p&典型的例子比比皆是:&/p&&p&-
是所谓关系营销在中国就成了“靠关系”“营销”,只看关系,不看合同;&/p&&p&-
我是客户啊,让你这么做你就得这么做;&/p&&p&-
随便承诺,承诺了可以不出货;&/p&&p&-
别跟我谈呆滞物料责任(liability),那都是你供应商的;&/p&&p&-
为了给你及时出货,我多做的库存您得帮我吸收啊!&/p&&p&-
我要实现零库存,你就得给我做VMI、JIT,否则别跟给我做供应商;&/p&&p&-
合同规定是货到60天付款,我非得半年后才付给你,你能怎么着?!&/p&&p&-
换了采购(员、经理、总监、VP)就得换供应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p&&p&…… &/p&&p&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没有契约精神的具体表现。个人认为,这才是目前国内做供应链管理的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这种事情,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同“好色、贪污、腐败之心,人皆有之”,除了要求自律之外,恐怕离了“契约=制度”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p&&p&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一、二、三版)、《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首席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中物联专家委员;混迹制造业15年,咨询业5年,个人网址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
缺乏契约精神是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挑战程晓华供应链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或者说您在日常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今天在深圳参加SCOM(俱乐部主席Martin
YU先生,深圳主持是Lion Chen/Neil Liu先生)的论坛,当E2OPEN的演讲人问大家这个…
来自子话题:
我的经历供你参考:我毕业时做了一年技术,后来跳槽去台资做采购,最初也是做你说的这些东西,做了2年,所有材料都过手了一遍,并且尝试开发料源,解决品质问题;业余时间学习SAP其他模块,自己设计了MRP的逻辑的表格,自己做了安全库存的设计,自己做了产销存的计划,自己做了采购业务开发的SOP,这些在企业中都存在,但是都被分隔和隐藏起来,如果你自己不组织学习,你不会接触到那么深。第三年竞选干部,我用业余的所学做了报告演示,我只记得集团派来的代管董事给了很高的评价,之后我的台湾领导被调回,我做了部门的老大,带了自己的第一个团队。1年太短,你可能才刚刚领悟了一些皮毛,如果喜欢这个行业就再努力一下,学习一下,也行你会把路看的更清楚。
我的经历供你参考:我毕业时做了一年技术,后来跳槽去台资做采购,最初也是做你说的这些东西,做了2年,所有材料都过手了一遍,并且尝试开发料源,解决品质问题;业余时间学习SAP其他模块,自己设计了MRP的逻辑的表格,自己做了安全库存的设计,自己做了产…
来自子话题:
不请自来,我就是阜阳市区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自行车停靠点,我昨天刚办的自行车卡,所以我想我还是可以回答一下&br&1、人家说的很清楚,这钱是整套系统的钱,并不是只是一辆自行车&br&2、使用成本低,这是市政工程,我们市民使用成本很低,一张卡是200元,其中有150元是保证金,防止你把自行车丢失。使用价格按时间计算,一个小时内免费,之后每一个小时加一元&br&3、自行车停靠点非常多,几乎和公交站台一样密集。而且,每辆自行车都安装了定位系统,方便监控,根据自行车的情况,随时都有专门的车辆进行增补&br&4、是否有必要。阜阳市人口众多,有超过1000万人口,至于网易有人说市区只有100多万,那我只能说你不了解情况了,阜阳作为一个人口输出地,每年输出的外出务工人员有400万左右,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都在城区买了房,并且回来之后会选择在城区居住,另外还有很多不是市区户口的都在市区居住,比如我父亲兄弟5个,我们五个家庭,18个人口,我们的户口都在下面县里,可是我从小就在市区生活,我们这样的有很多都没有被算在市区人口之内。&br&5、是否有必要。阜阳现在在修四环,交通拥堵比较严重,我在外地上大学,上次回家,我爸赶回来见我,因为是下班高峰,开车在二环路堵了半个小时…&br&6、人员问题,有人说90人太多,最低工资只要900…我也是醉了,且不说这么多自行车停靠点怎么办吧,自行车的保养维修,办卡缴费,调控增补,我都觉得90人不够。 还有900工资…这又不是小区看自行车的老大爷你给他点钱就行了,我同学在阜阳暑假去餐馆打了一个月的工还挣了3000多好不?
不请自来,我就是阜阳市区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自行车停靠点,我昨天刚办的自行车卡,所以我想我还是可以回答一下1、人家说的很清楚,这钱是整套系统的钱,并不是只是一辆自行车2、使用成本低,这是市政工程,我们市民使用成本很低,一张卡是200元,其中有1…
来自子话题:
这个题目太大了,只能谈一下和其他企业的区别特点:&br&
1.采购总金额小,议价能力差。&br&
2.种类繁多,采购工作量大。&br&
3.一般使用端不容易清晰的描述需求,采购反复性大。&br&
4.付款不好,会花大量时间处理付款/交货的问题。&br&
5.质量控制体系不佳,容易翻旧账,折腾。&br&
总体来说,我见到的中小型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以上中间的几项。讲到采购流程,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采购环境,作出公平和效率兼顾的采购体系。&br&
这个题目太大了,只能谈一下和其他企业的区别特点: 1.采购总金额小,议价能力差。 2.种类繁多,采购工作量大。 3.一般使用端不容易清晰的描述需求,采购反复性大。 4.付款不好,会花大量时间处理付款/交货的问题。 5.质量控制体系不佳,容易翻旧账,折腾。…
&p&呵呵。这话就像太阳能会替代石油,石油工程师会失业;会计电算化完全替代会计,会计会失业;网络教育替代传统课堂,教师会失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一切工厂的工作,工人会失业一样可笑。&/p&&p&我姑且承认3D打印是未来工业制造的趋势。但是能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至少三十年后,能应用于当今的复杂结构的全自动制造与修建至少一百年之后。&/p&&p&3D打印在建筑领域能干嘛?&b&构件化的制造。&/b&比如现在的混凝土梁柱板要么在现场浇筑,要么工厂预制。若3D打印成熟了,就可能能实现工厂预制中的替代人工进行架构钢筋和混凝土浇筑。&/p&&p&但是,就算这样。结构的计算需要结构工程师,现场的施工需要结构工程师,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又怎么可能失业呢?&/p&&p&什么?3D打印机直接打印鸟巢?大裤衩?桥梁隧道?高层的民用建筑?这个我们这辈子还真等不到。所以结构工程师就根部不用担心因3D打印而失业的问题了。&/p&&p&看看事物的发展规律。上世纪七十年代CAD出现。首先用于的是工厂中模数化制造,发展成熟后逐步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就开始使用无纸化构件设计Paperless Design,计算机3D建模,应用集成信息模型技术成产出来了波音777;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建筑领域才开始推广和应用一体化3D设计,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p&&p&按照发展趋势,&b&建筑行业对于新技术的敏感性远远迟于其他制造业领域。&/b&究其原因,也就是因为建筑物并非能像工厂生产物品一样大规模地生产。每个建筑物因不同的外形、高度、选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就需要结构工程师根据每一个建筑进行分析与计算。&b&而建筑物的体积庞大,力学构造复杂。&/b&&b&所以,&/b&&b&3D打印与建筑的结合,不仅仅是单纯工程的构件打印这么简单,还涉及建筑材料,智能施工等科学技术的发展。&/b&当今世界范围内还根本没有成熟可靠的3D打印建筑的技术。当然,有同学会说,看到一些报道说已经有一些高校和企业在研发这种技术,并且能顺利打印出一层楼房。细读相关文章之后,美国的3D打印现阶段主要由NASA研发来用于航天工程,比如在月球上制造登月站等等。而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a href=&///?target=https%3A//www.thechoice.my/world-news/13370-nasa-explores-3d-printing-to-build-houses-on-the-mo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SA Explores 3D Printing to Build Houses on the Moon&i class=&icon-external&&&/i&&/a&)而中国前段时间炒得很热的3D制造技术也是仅仅是部分墙体和装饰的构件化的打印。远非整个房屋的一体式打印。(&a href=&///?target=http%3A//rt.com/news/d-printer-houses-ch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ant Chinese 3D printer builds 10 houses in just 1 day (PHOTOS, VIDEO)&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每当事物发展遇到瓶颈时,人类有了寻求新技术的动力时,新技术才得以诞生和应用。人类担心石油会枯竭,所以开发新能源;人类想更高效更廉价地大规模生产和制造,数控机床、3D打印技术得以实现。所以,只有当&b&相关技术问题得以解决&/b&,并且3D制造&b&足够高效和廉价&/b&的时候,&b&才可能全面应用于房屋建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中。&/b&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单纯的应用于构件化制造结构工程师也根本没必要担心会失业。&/p&
呵呵。这话就像太阳能会替代石油,石油工程师会失业;会计电算化完全替代会计,会计会失业;网络教育替代传统课堂,教师会失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一切工厂的工作,工人会失业一样可笑。我姑且承认3D打印是未来工业制造的趋势。但是能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至少三…
来自子话题:
&b&韩国政府希望换用的是本地的开源软件。&br&&/b&&br&不就是韩国绿坝嘛,就这么简单,微软就算行贿,毕竟还是正规公司,油水少,不如韩国高官的老婆开个公司自己捞钱来钱快。&br&&br&&img data-rawheight=&561& data-rawwidth=&369& src=&/df38571b93eebd7bcb2a72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
韩国政府希望换用的是本地的开源软件。不就是韩国绿坝嘛,就这么简单,微软就算行贿,毕竟还是正规公司,油水少,不如韩国高官的老婆开个公司自己捞钱来钱快。
来自子话题:
我所在的公司就是帮P&G等公司做供应链管理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方百计提高需求预测的精度,尽可能地压低安全库存。由于很多日用品的Lead Time都在一个月以上,bullwhip effect很明显。如果没有预测精度的提高,一切都是浮云。&br&&br&P&G是一个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的公司,很愿意在供应链的优化上投资。而根据事后的统计数据,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投资都得到了回报。&br&&br&其实中国很多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向P&G学习一下,找专业的公司优化自己的需求预测。不一定非用我们的产品,也可以找SAP之类的大公司。(虽然我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更自信吧。)
我所在的公司就是帮P&G等公司做供应链管理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方百计提高需求预测的精度,尽可能地压低安全库存。由于很多日用品的Lead Time都在一个月以上,bullwhip effect很明显。如果没有预测精度的提高,一切都是浮云。P&G是一个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的…
来自子话题:
蟹妖。第一次被邀请回答,受宠若惊⊙_⊙。&br&&br&先来点直接的。在又到了毕业季选工作的时间。其实我毕业拿到各种offer的时候也很纠结,因为看着哪个都不错,但又不会影分身术,只能挑一个。最后决定选择哪一个的唯一因素就是:&br&&br&&strong&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strong&&br&&br&你是想兢兢业业大干一番事业,抛家弃子(夸张的说)玩命奋斗十年八年衣锦还乡;还是喜欢朝九晚五稳定而温吞吞的生活。没有更好一说,只有最合适的那个。人的兴趣决定了是否可以在某一行搞点大新闻。然而这个社会大部分人的基本法则还是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strong&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考量一切做事的标准。&/strong&&br&&br&现在来说点废话。&br&&br&题主能拿到这两个offer说明出身应该不错,个人能力也毋庸置疑。其实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暖通还是非常赚钱的专业。毕竟同行少兼职多,做几年成为专家后各种小钱钱来路很广,不像土建,竞争太激烈。不过既然题主选择了建筑这一行,我想你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br&&br&尽管你是甲方,但“建筑、结构、水、暖、电、景观、总图”几个专业在这行里都算技术序列。这是现在地产的一般职能划分。营销序列和技术序列,各自有不同的发展路线,当然最终肯定都是副总裁、董事长级别的。既然是靠手艺吃饭,想要走上人生巅峰,在你走上足够重要的位置之前,&strong&专业技术能力都是唯一考核因素。&/strong&&br&&br&题主的第一个offer是招采。工作应该是组织招标评标,考核投标单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合同的签订与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strong&职业的终点是成本总。&/strong&上班都在办公室,正常情况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法定假日。偶尔加个班赶个招标文件也是有的。时不时还可以去各地考察一下合作单位,算是免费旅游。缺点是工作没什么激情,做半年你差不多就会发现每天的工作基本都一样,千篇一律还很枯燥。也不容易做出业绩,做个三年五年也不过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文书”。因为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现在行业内大型地产有个很要命的制度,叫“战略合作单位”。也就是说几年进行一次战略单位的挑选,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这几年有工程都会优先从他们几家挑。然后你天天面对的就是那么几家单位,好不好都是领导已经订完的,你单纯的执行就可以了。甚至有时候招标都是形式,谁来做这个工程早就订好了,领导只需要你走个流程。&br&&br&再来说说工程。&strong&工程职业发展的目标是项目总&/strong&。做工程升职很快,一般情况下做完一个项目升一级问题不大。我身边真实的故事:毕业进甲方工程部,一年后做专业负责人,第二个项目升工程部副经理,五年升工程总监,又过八年升项目总。据说最近要升区域副总裁了,很想过去抱大腿。做的好的,35岁怎么也能混个副总经理职位。混得差,但人还可以的,十年怎么也做到部门经理了。在我们这种二流甲方,部门经理年薪也有30w+。&br&&br&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工程这条路太辛苦。如果你是在地产总部的工程管理部,上面的当我没说,你做的还是和招采一样的工作。如果你是去项目公司的工程部,那就是在建筑工地的现场。工地的条件的艰苦自己幻想一下,我打包票只会比你想的更差。你的工作地点,基本跟着项目走,项目在哪你在哪。你的工作时间,看工程现场情况。周末一般休一天还得轮流值班,法定假日什么三天小长假基本无缘。抢工的时候晚上蹲到一两点,连续两三个月不休假也很正常。风吹日晒,雨雪寒冬。现场还在施工,你就得时刻跟踪着一切进展。你的工作内容,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进度、质量、安全的把控。你面对的基本都是专科毕业甚至字都不怎么认识,从底层一步步摸爬滚打起来的施工单位。他们经验远比你丰富,甚至搬砖的工资都比你高。作为甲方,你还需要协调各个单位工作。暖通可能对接的单位少一点,但也少不了和其他单位沟通来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还有无休止的应酬。施工单位想多要点钱,请你喝酒;想中标,请你喝酒;过节了,请你喝酒;最近天气不错,请你喝酒。当然,应酬这种事一个人一个看法。有人如鱼得水,也有人很不适应。这个有需要咱们可以单聊。&br&&br&有人可能会反对,我说的甲方和他们见到的不一样。传说中的甲方都是早上十点来工地转一圈,晚上四点多下班走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神龙见首不见尾,坐镇中军发号施令。确实是这样,但我告诉你我说的也是真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如&strong&果你像刚刚说的那样逍遥自在的话,你就是在自取灭亡。&/strong&&br&&br&行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做工程的,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白手起家的。很多地产商都是这样。老板还好说,只看能力。但一些工程师和中层领导对于&strong&“应届毕业生进入甲方”有天然的偏见&/strong&。他们拥有高学历的不多,但技术能力非常过硬,现场经验也十分丰富。基本都是从施工单位做起,一步步爬到这个位置的。学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制约他们晋升的一个硬性条件而已。在他们的固有观点里,想做好工程,一定要从施工单位做起,这样能学到“&strong&真&/strong&”的东西。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决反对的观点。很多行内的前辈在指导新人的时候,都会说:先去施工单位锻炼几年,学会了再跳到甲方享福。然后现存大部分的甲方工程部工作状况就和上面说的一样,终日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抽,五毒聚全。就是没正事。我一直认为这种情况就是这些人这种思想造成的。他们来甲方根本不是想做一番事业,而且在施工单位苦了好多年,找个机会翻身农奴把歌唱的。&br&&br&&strong&你真的想做项目总,在甲方起步不是最好?&/strong&&br&&br&说的有点多了。如果题主想做工程,你的决心要坚定一下。你的身份是甲方,你的工作应该是施工员。你不仅要尽到甲方应有工作职责,还要逼自己去做施工单位做的工作。你出了技术方案,同时也要去现场观察,学习。不需要你亲手放样,但工人放样的时候跟着看看,得知道怎么做。行驶甲方的权利,放下甲方的身份。跟工人打成一片,知道每个节点的工艺,跟施工单位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等到你对整个工地了如指掌,收回甲方的身份,你就可以独挡一面了。这个过程很辛苦,比我之前说的还要辛苦。但&strong&绝对要比在施工单位干几年跳到甲方再起步快很多。&/strong&&br&&br&题主还说了自己是暖通专业,这里还要破一盆冷水。&strong&现在绝大部分的项目总都是土建专业出身。如果你走工程这条路,不只需要精通你的专业,也需要你能掌握土建的知识。任重道远啊。&/strong&&br&&br&最后,如果题主是有志之人,建议选择工程部。如果想安心过日子,选择招采。当然,还是提醒题主,建筑房地产这行不好干,慎重。
蟹妖。第一次被邀请回答,受宠若惊⊙_⊙。先来点直接的。在又到了毕业季选工作的时间。其实我毕业拿到各种offer的时候也很纠结,因为看着哪个都不错,但又不会影分身术,只能挑一个。最后决定选择哪一个的唯一因素就是: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是想兢兢…
来自子话题:
毕业于周刘提到的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物流僧怒答。&br&&br&因为题主没有提供自身的背景,很难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建议。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还是建议题主先去工作。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1-5年)后再考虑读供应链硕士。具体理由可以参考我在另一个问题中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供应链管理专业有必要读博士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a&。职业规划的话,我也是比较赞同程晓华的几个建议。对于初入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人来说,这样的规划能够提供很好地帮助。&br&&br&就我的认识,美国的供应链硕士项目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别是MIT,密歇根州立,宾州州立等等学校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英国方面的优势在于时间短,研究生只有一年,带来的总支出会小一些。但也使得不同的研究生项目质量参差不齐。&br&英国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可供选择:我毕业的克兰菲尔德,曼彻斯特大学,兰卡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诺丁汉大学,卡迪夫大学,赫瑞瓦特大学等等。整体来说Cranfield在专业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去年的某个物流专业排名中(似乎是Executive Master Programme,不太记得了)欧洲只有Cranfield能进世界前十。&br&&br&欧洲的其他国家,如法国、荷兰、奥地利等等也有很多好的学校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其中不乏有英语授课的课程,具体的我不是很了解,没法细说。我在奥地利的WU交换了一段时间,他们那的研究生课程就是全英语授课且质量很高。但在一个非英语国家生活,语言的障碍还是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的。&br&&br&总体来说,无论你的物流供应链知识基础是怎样的,选择出国读研究生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经历不仅能促进你的知识提升,还对于你的视野是一个很好地扩展。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物流不再是一个小区域内的货物运输,而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海外经历能够对于职业发展有很好地促进。
毕业于周刘提到的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物流僧怒答。因为题主没有提供自身的背景,很难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建议。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还是建议题主先去工作。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1-5年)后再考虑读供应链硕士。具体理由可以参考我在另一个问题中的回答:
来自子话题:
感谢邀请回答&br&&br&写过类似产品的一个测评:&a href=&///?target=http%3A///things/herman-miller-aeron-chair/reviews/be5e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newone-【Aeron Chair】不完全使用手册Herman Miller Aeron Chair&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你可以先看看,同一家厂商,你可以理解成embody的上一代产品。&br&&br&我个人感觉这种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具体价值是否能体验出来有很多因素:&br&&ol&&li&上万的椅子对一个每天站着上班或者来回走动的人,没有太多意义;&/li&&li&这种椅子针对的是久坐,也就是每天要4小时安静坐在那里工作的人才适合,至少这样才能体现出来价值;&/li&&li&不是有了这种椅子你就可以不运动;&/li&&li&它的价值在于你必须要坐着的时候,提供最好的身体支撑和舒适但也健康的坐姿;&/li&&li&人体工学设计,不是万能,因为毕竟不是针对你身体的设计,只是针对广大人体的设计;&/li&&li&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时都坐在一个地方又不方便或者没时间走动或者活动,我作为一个每天坐14个小时,连续坐了十几年的人的身份告诉你,这种椅子还是有必要买的,用几个月的薪水,换你少躺几个月的病床,或者你属于这类人群都不用去问为什么好,只要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型号就好了;&/li&&li&最后就是这东西不是必需品,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己注意坐姿更重要。&/li&&/ol&可能回答有点走题,具体为什么好在第一个链接说的很明白了,就不用赘述。&br&最后还是想说,这椅子真特么贵……(我就算知道进货价也感觉贵!)
感谢邀请回答写过类似产品的一个测评:你可以先看看,同一家厂商,你可以理解成embody的上一代产品。我个人感觉这种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具体价值是否能体验出来有很多因素:上万的椅子对一…
来自子话题: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莫言读了之后吐了三天三夜!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从头看到尾,如果你追求效率,请直接看最后一段!&br&1.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习背景。作为曾经上海某某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无非就是看N篇论文,然后从各种论文里面找漏洞,然后在一个二流期刊拼拼凑凑发表一篇论文,也就顺利毕业了。&br&2. 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坎坷的工作生涯。&br&第一份OFFER是货代公司给的MT,其实就尼玛一个卖货仓的主,月薪6K左右,拒绝了。可能是当时拿OFFER太轻松了。&br&正儿八经的工作是在国内最大的LTL公司,本以为自己要在那干一辈子了,结果实习期未结束就因受不了直接领导的各种,然后就在实习第二个月辞了。&br&时间很快就到正式毕业前个吧月了,工作还是未定。导师可能看不过去了,给我介绍了N个工作,最后去了一家上海本地的大国企,自己也面试一家化妆品的搞电商的子公司并拿到了OFFER。大国企是先去实习了,然后才拿到的化妆品公司OFFER。在大国企实习3天,只干了1件次,打了个电话让快递来取个件。结果可以想象的到,年轻气盛,于是自以为是的辞职去化妆品公司了。&br&正儿八经的第二份工作就是这个化妆品公司的MT,实习6个月,实习工资3K,吹下NB,表现较好,转正后在B2B销售部分(负责上海渠道的销售问题一号店易迅等),直接领导跟我谈工资3500+月度奖金3500,相当于7K(同期其他人大概是5K),所以我心里暗爽,当人事正式来找我谈工资的时候突然降到6K,当时凭着对电商的一片热情也忍了。后面因为价值观及自身能力(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甲方销售霸气的那种气质)的问题,突然跟领导辞职的。&br&&br&接下来就到了故事的第三部分,颠沛流离的生活。&br&从上海辞职后,年后了跑到深圳去了,当时是比较喜欢深圳的天气和环境。结果在深圳找工作真是伤成狗了。工资降到无法想象的地步,那边大概5K以下了,在一个多月后我把工资要求从7K一直降到了5K,终于在一家国内比较大型的药品公司找到了区域销售的工作(常年在外出差的那种),5.5K+出差津贴,年终奖大概3个月薪酬。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没去,因为我喝不了酒。&br&&br&故事到了我人生的低谷了,我终于没工作了。&br&从深圳没有工作后,我大学一些同学在杭州做淘宝,然后没节操的也来做起来了电伤,一做就是2年半,目前跟小伙伴刚开一家天猫。做淘宝也算经历了人情冷暖。在这里不讲具体故事,但是让我终于验证了网络一句名言,怪我当时太年轻,是人是狗没看清。&br&&br&3. 讲了这么多废话,吐槽真的很爽。&br&在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我明白了,读研究生有可能不是为了让我们往专业方面发展(至少从我们当时毕业的同学中看,一共四五十人的专业,大概只有一两个在做着跟研究相关的工作,再七八个人是做物流相关的工作,其余的大多数是分布在各种公司的各个岗位,多数应聘皆为MT作为起点,这大概也成了公司招聘的噱头,MT起点之后,终点落在销售的真有不少,除了当年的我之外,有个同学也很煎熬,先是入邮政的门,然后辞职煎熬的找着工作,现在在美团做着销售,月薪8K~13K),是让我们明白一些做事的方式方法,好像还是废话。&br&&br&好了 不说废话了,通过我这些年的学习,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个人的定位,千万别像我这样飘忽不定。何为定位,就是找空白点,当跟写论文一样,在你阅遍各种论文之后,心里就有个大概了,这个有人做了,那项也有人做了,怎么办呢。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没人做的,或者两项有人做的东西能不能拼凑成一项综合项(当然前提还是没人做过),这样你的论文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了,如果完成的好,你在顶尖期刊都能发表,即便做的普通,二流期刊也是容易发的。做人也一样,找到空白点,做别人未做的,或者你牛B到能做别人做不了的,那么,你就成了。&br&说了好多,希望你成,也祝愿自己能成。怀抱梦想,拥抱未来!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莫言读了之后吐了三天三夜!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从头看到尾,如果你追求效率,请直接看最后一段!1.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习背景。作为曾经上海某某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无非就是看N篇论文,然后从各种论文里面找漏…
 A。 整理(SEIRI)。-----因为“多”&br&&br&  整理就是把有用的东西和没有用的东西分开,然后把没有用的东西扔了。&br&&br&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有用”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限度这个东西它可能是半年以后才有用,那个东西是一个星期以后才有用,频繁使用的要离你近。不经常使用的,干脆放在仓库里,机修就要把工具放在身上。扔东西要有一个技巧,就是需要稳、准、狠的红牌作战,要扔的,挂上红牌。&br&&br&  B。 整顿(SEITO)。----因为“乱”&br&&br&  整顿是把有用的东西放在应该放的地方,然后做好标识。也就是三定原则——定点定量定名。&br&&br&  应该放的地方是说把东西放在使用最方便的地方 (可能还会考虑人体工学的部份) 。比如要把现场需要使用的工具全部都准备好:有些工具是不断要使的,就要放在身上:这个工具机器老需要使用,就放在机器上使用;要根据使用工具的频度和状态,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效率,减少找工具的时间,这是正确整顿的思路。另外,生产现场要有标识,标识有两种:一种是标识线,一种是标识牌,标识的目的是把物品准确定位。&br&&br&  标识线的确定有几个方法。比如看到宝元对桌子的定位,有四条腿要定位,很多现象是画一个范围。再比如我们周一开朝会,广场有标明许多的点,那是站的地方,一人要站一个点上,这样才整齐,反则不然。&br&&br&  有标识牌的一定要标明东西的名称、品种、数量,要做到定点定名定量。这样谁都知道这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便于寻找和整顿。&br&&br&  C。 清扫(SEISO)。 ----因为“脏”&br&&br&  清扫就是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防止污染源。&br&&br&  整理是因为多,整顿是因为乱,而清扫是因为脏。&br&&br&  清扫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杜绝法,不让脏物随意的外流,如我们裁断机、削皮机安装垃圾袋,如我们刷胶下面安装余胶回收利用装置。&br&&br&  不让现场产生污染源,以及及时的清理垃圾则是收集法。&br&&br&  清扫必须要用心做,不是简单的扫地,擦桌子,特别要注意角落里的脏东西,看不见的脏东西。&br&&br&  问题就像冰山,鞋子质量是由于在设计,生产、转运、包装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好多小缺陷,这些小缺陷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不断发展成了大缺陷。通过清扫不断把小问题解决好。预防问题的成本大致只相当于事情发生以后再改正成本的1/10。不要老是最后因为清洁度的质量问题而忧心。所以平时清扫时,一发现小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大问题出不来,成本就下来了。所以清扫是用心做的,不是用手做的。&br&&br&  D。 清洁(SEIKETSU)。&br&&br&  要保持前面3个S的成果,持续改进。把前面3个S做好,现场已经有很好的环境,一定要全员参与把环境保持住。怎么保持?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区,每一个人参与5S的维护。比如每天下班之前给他提供5分钟的时间做5S,几点到几点去清扫,从哪清扫……把清洁程序标准化。&br&&br&  前面三个S是动作,而清洁是一个结果。其实大家知道,很多情况下维持比改善要难得多。开始做5S这很容易,一声号令,万马奔腾,大家该扫扫,该擦擦,但是能维持多长时间?&br&&br&  E。 素养(SHITSUKE)。&br&&br&  素养是说要培养大家良好的习惯。&br&&br&  用完东西放在原来的地方,下回就能找到。父母几乎都这么教育孩子,但是在工厂里面不是这个状态,用完就搁那儿了,没有良好的习惯。更糟糕的是许多员工养成了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习惯,这从社会公德心和个人素养来讲都是非常要不得的行为。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使工厂变成另外一个状态。而通过不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程序化,大家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人按照规则来做事。规则只要一制定,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规则将失去意义。当一个破坏规则的人出现以后,没有给他处罚,连续的破坏规则现象就会出现……就像不准穿短裤和拖鞋上班,可是……&br&&br&  员工的言谈举止往往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人的言谈举止也会表现他的素养,我们都会倾向于与讲礼貌、喜欢微笑、态度好的人打交道一样。在我们自己内心本身就很渴望自己是一个很有素养的人,只是我们为什么不去做,不去做好呢?
A。 整理(SEIRI)。-----因为“多” 整理就是把有用的东西和没有用的东西分开,然后把没有用的东西扔了。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有用”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限度这个东西它可能是半年以后才有用,那个东西是一个星期以后才有用,频繁使用的要离你近。不经…
多谢邀请。&br&&br&很惶恐,因为没有正经做过工业工程师。&br&&br&我第一份工作是以咨询师的身份,常驻工厂,算是有点接近了。也不惭地分享几句吧。&br&&br&1,“他们好像很矬,我来拯救他们了”。我刚开始去工厂时很快就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怎么看不到?怎么解决不了?看来我能大展拳脚了。用我们专业的眼光去看很多工厂,会发现很多问题,这时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都这样了,这个公司或工厂还能够活得下去?”他们肯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现场见到的这些明显的问题,很可能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关键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先级很低。&br&&br&2,“我能做的好像很少。”慢慢接触多一点,会发现很多问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多个部门都有涉及,自己能改变,能影响的实在有限。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对专业的失望。也许这时候想想,不试图去煮沸海洋,自己能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br&&br&3,“我还是有我的价值。”我尽力去做好自己的事,给团队提供价值,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br&&br&&br&以上,手机回复,没能举具体事例。&br&&br&谢谢,&br&&br&罗伟
多谢邀请。很惶恐,因为没有正经做过工业工程师。我第一份工作是以咨询师的身份,常驻工厂,算是有点接近了。也不惭地分享几句吧。1,“他们好像很矬,我来拯救他们了”。我刚开始去工厂时很快就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怎么看不到?怎么解决不了?看来我能…
来自子话题: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了几个月前写的一篇文章,看能否解答你的问题?&br&&img src=&/6c57ff7c35cebf7ff7a5fe8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c57ff7c35cebf7ff7a5fe86_r.jpg&&&br&&strong&· 李斯特 ·&/strong&&br&&p&&strong&从一个枕头到全世界&/strong&&/p&&br&&p&下班时分的地铁站,你心烦意乱地排着队,悄悄仰了仰僵硬酸痛的脖子。深埋着头看手机,黑漆漆的玻璃窗,模糊地倒映出你精致妆容下疲倦的脸。多么期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找到可以放心依靠的那个TA。哦,我说的是办公椅……&/p&&img src=&/eb288bf2ba271f872a677c4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eb288bf2ba271f872a677c4_r.jpg&&&br&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海营销机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多么坚贞不渝的爱情!就算听养生节目和妈唠叨了一万遍,你仍然每天8小时以上,和办公椅厮混在一起。今天李斯特想讲讲,繁重的工作中,一把高质量椅子如何拯救一个疲劳的你。&/p&&br&最舒服的办公椅&br&&p&下面这把椅子就是Herman Miller(赫曼米勒)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永恒经典——Aeron。它曾“坐”揽诸多设计大奖,被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列为永久典藏,还入选了由伦敦设计博物馆甄选的顶尖案例集《50把改变世界的椅子》,堪称办公椅设计史上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p&&img src=&/08aec1ea08abe09d6fcf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08aec1ea08abe09d6fcf_r.jpg&&&p&&strong&Herman Miller/赫曼米勒
Aeron座椅&/strong&&/p&&br&&p&Aeron的标配和高配报价分别为8k和11k,同档的其他办公椅包括&strong&Herman Miller的新作Embody&/strong&、&strong&冈村的Contessa&/strong&、&strong&Knoll的Regeneration&/strong&、&strong&Haworth的Zody&/strong&、&strong&Steelcase的Leap&/strong&等等。为什么要花上近万大洋买把椅子?体验一周就知道了。&/p&&img src=&/04f79a914b5c2eaa617c58bb287b5d0e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04f79a914b5c2eaa617c58bb287b5d0e_r.jpg&&&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t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AHO 雅浩家具.辦公居家第一品牌&i class=&icon-external&&&/i&&/a&&/p&&p&&strong&Herman Miller人体工学椅Mirra2拆解示意图&/strong&&/p&&br&&p&虽然细节各有特色,但椅子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椅背、腰托、扶手、底座、头枕……各个部件各司其职,为人体提供全面的支撑。&/p&&br&&p&人类的腰椎具有一个自然向前的曲度,所谓“坐姿正确”,就是维持这一自然弯曲的状态。但在面对电脑工作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变成下面这样:搭在椅子边缘,拱起后背,头和脖子拼命向前探。这样坐看似放松,但看看圈出来的红色部分——腰部的自然曲度消失了,长此以往,腰椎变形也就不足为奇了。&/p&&img src=&/658e2e19dfa6ec3c20ea26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658e2e19dfa6ec3c20ea26_r.jpg&&&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rniture - Herman Miller&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而椅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维持正确坐姿。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放松腿,而是支撑腰和背。所以&strong&椅子是要靠着坐的&/strong&——就像下面这样。&/p&&img src=&/1d5e8fb3e05ea99dbf9ed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d5e8fb3e05ea99dbf9ed_r.jpg&&&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rniture - Herman Miller&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所以像这种根本没有后背的……&/p&&img src=&/8da4fe8855ebf35baf339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8da4fe8855ebf35baf339_r.jpg&&&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ffice Chair Furni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这种后背笔直,靠上去和撞墙没啥区别的……&/p&&img src=&/c97dad69c529d6ade50e92ed8af6c41e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c97dad69c529d6ade50e92ed8af6c41e_r.jpg&&&br&&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还有这种腰部软趴趴、没有凸出弧度,啥也撑不住的……&/p&&img src=&/caf88efbf2f4c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caf88efbf2f4c_r.jpg&&&br&&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就考虑都不要考虑了!来看看人家Aeron和它的壕伙伴们是如何实现支撑的。&/p&&br&1&strong&撑腰:腰托&椅背&/strong&&br&&p&Aeron拥有独特的Y字形腰部支撑架。与大多数椅子的固定腰托不同,Aeron的腰托不但可以上下调整,还可以前后调节,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靠怎么靠。通过复杂的机械结构,Y字形腰部支撑架与椅背相连。独特的形状可以最大程度地分散腰部所受的压力。&/p&&img src=&/7c846beb80cbafdea137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7c846beb80cbafdea137_r.jpg&&&p&&strong&Herman Miller/赫曼米勒 Aeron 座椅 高端配置款;参考价格:10923元&/strong&&/p&&br&&p&Aeron的另一个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座椅是可以前倾的。前文提到过,人在工作中经常会不自觉地靠近桌沿,这个动作会扭曲腰椎,增加腰部压力。但是,Aeron创造出了独特的“椅背5°前倾设计”,在向前时,整个背部和腰部依然享受着承托。&/p&&br&2&strong&撑背:椅背&/strong&&br&&p&在这一点上,Herman Miller的新作Embody做到了极致。除了延续Aeron在椅背倾斜力度控制方面的优势,还配有减轻压力的特别元件。&/p&&img src=&/1bdd87ca1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bdd87ca1_r.jpg&&&p&&strong&Herman Miller/赫曼米勒 Embody座椅;参考价格:11777元&/strong&&/p&&br&&p&一眼就能看到椅背上一坨奇奇怪怪、管道状的东西。这就是&strong&Embody的设计亮点——一组橡胶连接件。&/strong&它一方面可以均匀分配人体重量,降低压力,帮助人最大限度地伸展身体;另一方面可以感知和传导使用者的每个姿势变化,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和持续的支撑。&/p&&br&&p&与此同时,Embody延续了Aeron的&strong&倾仰设计技术&/strong&。长期保持直立坐姿,肌肉是会疲劳的,当使用者自觉不自觉地后靠或前倾时(注意不要长时间前倾驼背哦),Embody可以像长在你的后背上一样,自动调整角度和位置。&/p&&br&3&strong&撑臂:扶手&/strong&&br&&p&这是Aeron的另一奇妙之处。它的扶手不是连接在坐垫上,而是连接到椅背上。当后仰休息时,你的扶手和后背角度依然保持不变,手臂可以舒服地搭在上面。扶手可以朝各个方向调整,包括前后、上下和左右旋转。&/p&&img src=&/21ab81012d7efb64d9c2674feab5c5c3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21ab81012d7efb64d9c2674feab5c5c3_r.jpg&&&br&&br&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rniture - Herman Mill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对于一秒也不肯休息的工作狂,这个功能似乎有些鸡肋——毕竟工作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你的手臂都是在桌面上的。但在打字打到手指发麻的时候,舒适扶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手臂与肩部直接相连,时不时放松一下,是保护肩周关节健康的关键。&/p&&img src=&/bb4efa54ad0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bb4efa54ad0_r.jpg&&&p&图片来源:&a href=&&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 知乎用户@黄一孟&/p&&p&&strong&扶手后仰实拍。&/strong&&/p&&br&4&strong&撑颈:头枕&/strong&&br&&p&这是Aeron和Embody至今被攻击最多的一点——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头枕。其实坐在人体工程学椅时,人的头部可以自然保持中正。而且椅背上方有充分的空间,想要仰头活动一下时不会受到限制,这些都是Herman Miller不肯妥协的理由。&/p&&br&&p&但&strong&对于希望随时放松颈部的使用者而言,日本冈村的Contessa是个不错的选择。&/strong&除了椅子,Contessa也有头枕配件额外销售。&/p&&img src=&/30eddf427dbbf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30eddf427dbbf_r.jpg&&&br&&p&&strong&&strong&&strong&Okamura/&/strong&冈村&/strong& Contessa 座椅&/strong&&/p&&br&&p&&strong&选购时要考虑的其他方面,比如座椅深度和高度、面料材质的选择、底座的支撑力、转轮的滑动自由度等,只要依照自己的喜好就可以了。&/strong&如果有机会,最好能够在购买前找来试坐几个小时。&/p&&br&好椅子该怎么坐?&br&&p&以Aeron为代表的人体工程学椅之所以好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者可以自行调整每一个部件,从座椅深度、椅背角度到腰托高度、扶手位置,每一个部件都能随自己独特的身高、体重和脊背曲线而变动,一把普通的办公椅摇身一变,成为量身打造的“定制椅”。&/p&&br&&p&至于怎么调、怎么做,看下面德国家居品牌Moizi制作的四张图就够了:&/p&&br&&p&&strong&Tip 1:背部完全贴靠椅背,PP占满坐垫,让椅子包住你,保持上身直立偏后仰。&/strong&&/p&&img src=&/9eae0e36766fab36cbc05d1bcaa54d6c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9eae0e36766fab36cbc05d1bcaa54d6c_r.jpg&&&br&&p&&strong&安顿好PP&/strong&&/p&&img src=&/a08be0ca57c9ffa93a6a9cfefeea6a2e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a08be0ca57c9ffa93a6a9cfefeea6a2e_r.jpg&&&p&&strong&靠椅背坐坐直&/strong&&br&&/p&&br&&p&&strong&Tip 2:调整高度。保证双脚可自然平落。&/strong&&/p&&img src=&/682aa6b0ccd09a08161aed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682aa6b0ccd09a08161aed_r.jpg&&&p&&strong&调对高度放脚&/strong&&/p&&p&&strong&Tip 3:一个姿势坐久了肌肉会僵硬,经常向后动一动。&/strong&&/p&&img src=&/c99fcb06a1172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c99fcb06a1172_r.jpg&&&p&&strong&调好角度前后动动&/strong&&/p&&img src=&/93b396e5aef2cf19242b5f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93b396e5aef2cf19242b5f_r.jpg&&&br&&p&最后奉上Aeron设计师Bill Stumpf大作一张~没骗你,这真的是大师手迹!&/p&&br&&p&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strong&设计师早已看穿一切……&/strong&&/p&&br&&br&&img src=&/6c57ff7c35cebf7ff7a5fe8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c57ff7c35cebf7ff7a5fe86_r.jpg&&&br&&br&&br&&p&成为李斯特的好朋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关注公众号&b&清单&/b&(微信ID:eqingdan),你可以获得更多新鲜品质生活用品指南。&/p&&p&从厨房、客厅,到卧室、书房,各种好用到哭的生活耐用品,清单告诉你它们为什么有口皆碑、物超所值。&/p&&p&此外,还可以向我们安利你用过的好东西,或者成为亲身测试产品的体验官,李斯特在清单等你。&/p&&br&&br&&br&&img src=&/fee9a0e778cf97_b.jpg& data-rawwidth=&124& data-rawheight=&1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4&&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了几个月前写的一篇文章,看能否解答你的问题?· 李斯特 ·从一个枕头到全世界下班时分的地铁站,你心烦意乱地排着队,悄悄仰了仰僵硬酸痛的脖子。深埋着头看手机,黑漆漆的玻璃窗,模糊地倒映出你精致妆容下疲倦的脸。多么期望,能在未…
来自子话题:
@王晓柯 说的还是一线采购员,但我觉得采购工作已经远远不是一线采购员的工作,国内的采购工作是否仅限于此,我不知道,但我在国外,采购已经上升到整个公司的战略,供应商的数据分析,自家库存分析,零件成本分析,这是每一笔订单到底选哪一个供应商,以及订多少量的基本依据。&br&另外建立供应商基库,建立与供应商良好的生态圈,与供应商一起探讨新产品的开发,节省成本,同样是采购的工作。&br&另外我们公司有一个快50的一线采购员,公司很需要她,因为她在公司干了20多年,对公司太熟悉了,一线采购员需要的就是这种素质。
@王晓柯 说的还是一线采购员,但我觉得采购工作已经远远不是一线采购员的工作,国内的采购工作是否仅限于此,我不知道,但我在国外,采购已经上升到整个公司的战略,供应商的数据分析,自家库存分析,零件成本分析,这是每一笔订单到底选哪一个供应商,以及…
&p&谢邀啊&/p&&p&我从业经历尚欠,只做过4年多顾问,企业里混得时间倒长些。既然来了就分享一些个人的见解供参考。&/p&&p&首先要明确一点,IE工程师和IE咨询师是两个职业。IE工程师的评价标准是大致是质量+效率+成本,很多企业没有考核指标或者不明确,大多是跟生产单位一起抗指标。可以简单理解,和生产管理差不多;而咨询师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b&客户满意&/b&!&/p&&p&其次,一定不要夸大顾问的能力和作用。这点很多人不认同,没关系,见仁见智,仅供参考。&/p&&p&为什么这么说呢?&/p&&p&&b&第一、顾问不是一个高收入行业,聚集不了高端人才。&/b&央企不提了,国企中层领导(小科长不算)的年收入在50-100不等(灰色收入的比例1:1以上,因为不好量化,就不算好了),这是大多数顾问达不到的收入,不信可以招聘网站上看看职位薪资,而且承诺的薪资可是你全年满勤的哦,而实际你的出勤天数可能也就在一半左右。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居无定所、收入较少的顾问工作还是稳定的、有一定地位的、高收入的领导工作?所以,顾问的从业者大多是基层领导(代工厂、小外企、民企的职位特别虚,名头好听,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员工。企业里混迹久的人都明白,级别达不到一定层级,很多事情根本就看不到,对管理的理解很难上升到一定高度。即使技术层面再过硬,对管理不了解也成不了优秀顾问。所以说这里面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国外一般是退休的高管愿意发挥余热的才出来当顾问,而国内以返聘居多,优秀人才还是愿意选择稳定的工作(毕竟国内还是家庭为主,不像国外子女不和父母一起过)。而从目前国内的从业者来看,年轻人居多、代工厂出身居多,综合素质我就不提了,更应验了这个解释。&/p&&p&&b&第二、不要夸大顾问的能力,更不要低估企业的能力&/b&。顾问师都是从企业里出来的,无论是什么企业,无论外边多么声名显赫多么高大上,内部人员看来都是千疮百孔,没有一个管理到位的企业。这就好比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去医院里做全面体检,保管没有一个“健康人”一样。其实要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那些指标活的,而且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不吃辛辣油腻的人生是没有意义。人是这样,企业也是一样。顾问和医生很像,常说什么管理制度细化、制定操作规范、出台某个工作的细则......,说得都对,但是这些问题企业都知道,为什么不做,很多时候很简单,就是不爱做。想想,你为什么要抽烟喝酒熬夜?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自我约束?&/p&&p&还有,一条产线,设备有德国的有日本的有国产的,工装刀具什么的不能通用,投产十几年产量比设计产能增加了10倍,进行了多次改造。现在来找你给咨询,你想想,你能做什么?短时间的调研不可能把这条线的情况摸透,而且千疮百孔的产线不是教科书上理想化的设备,调整一下布局就能有大幅度提升。多年没解决的问题不是人家企业无能,往往是内部甚至背后一些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是外人不能了解到的,所以你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你说得越多,错得就会越多,只不过是人家没点破你不知道而已。&/p&&p&现在的企业高层每年欧洲美国怎么也能去上1、2次,国内各种论坛会议参加无数,更不用说各种企业内部的培训了,什么样的先进理念没接触过?你有的知识不可能让人家眼前一亮,一定要摆正心态,咨询就是服务行业。&/p&&p&&b&第三、企业借助咨询大多是另有目的,几乎没有真正不知道怎么管理去向外部学习的。&/b&别不信,试想一下,你家里很脏乱差,你咋办?雇保姆,太贵,性价比不高;找家政收拾一下,可以整洁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又恢复原样。只有靠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平时整洁一点,勤快一点,多收拾收拾。这个道理是个人就懂,难道企业管理层不懂?寻找咨询顾问呢,也就跟家政一样,没错吧?明知道过几天就恢复原样,为什么还要找外部顾问呢(很多顾问还总是嘲讽企业无能,管理落不了地,实在无语)?说说我的从业经历吧,虽然不长,经历的企业也不多,但是一个真正想提升管理的都没有。找咨询公司的目的如下:客户要求(不搞XXX管理供应商评价分数会降低)、和竞争对手攀比(他有我凭什么没有!)、集团管理渗透(收购的子公司不服管咋办?找个不疼不痒的事试探一下,渗透一下)、下基层锻炼的领导想增加业绩、政府有转款扶持、企业培训预算年底花不完了........&/p&&p&央企和国企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管理层几年一换,又不是自己家的生意,谁会那么有决心提升管理?外企根本瞧不起中国,弄得一些管理体系都是针对我们的,他们自己都不按要求做。同一家外企的美国工厂可以在操作工位上贴喜欢的海报、可以戴着耳机工作;而中国工厂连水杯的位置都不能放错。因此外企一般不会找国内的咨询公司。民企和私企平均寿命不超过5年就不说了,而且大都挣扎在生死线边缘,温饱还没解决呢谈何小康。&/p&&p&所以在企业咨询,要先了解企业的用意和关键领导,然后就按部就班做就是了,千万不能按自己的(或者是书本上的)意图去做事。万一真做了也没事,反正你也做不成。&/p&&br&&p&以上啰嗦那么多是想告诉题主,咨询顾问不是想象那么牛X和风光。你了解顾问的作用后就知道,顾问不需要(也不可能具备)很高的水平,只要理论上强化一下够给客户做培训就可以了。心态一定要摆正,你只是去履行一个“家政”要做的事情,可能未必亲力亲为,但是一定不能把自己当教父。&/p&&p&顾问是个很搞笑的职业。和医生很像,把企业当病人,了解企业的病症后处方开药,最后看看疗效。可是你听说过在看病前,病人告诉医生说他得了什么病,然后拉着医生让医生签协议,如果这个所谓的“病”没治好就不给钱吗!?&/p&&p&医生中有名医,病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高价排队等着让你诊治;顾问有吗?都是销售不惜违反国八条千方百计去找企业推销,做出各种各样离谱的承诺,然后顾问收拾烂摊子。&/p&&br&&p&题主的问题是怎么当一个好的顾问。我上面说的这些是想向题主证明,在国内不存在“好顾问”这个称谓。只有懂事的、勤劳的顾问,想想,什么是好的“家政”。当然,顾问还是需要专业技能的,而且这个技能水平也可高可低。在IE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你需要熟悉(不是简单了解)不同类型企业都是如何运作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背后的利益关系等,这是很难的,需要平时注意观察更需要机缘。更重要的是,要做事,先做人。做个明白人,做个实在人,对当咨询师大有帮助。&/p&&br&&p&最后,我不奉劝想进入咨询行业的朋友应该如何做,我只谈我自己的感受。&/p&&p&5年前我厌倦了国企的体制,厌倦了拼背景和论资排辈,毅然决然离开了国企投身咨询。时至今日,我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自从当上顾问后,学习全靠自己,没有哪个公司会在流动性最大的岗位上投入培训成本。而现在的国企今非昔比,几乎所有的先进理念都是后来和国企朋友交流才知道。而且咨询行业鱼龙混杂,没有评价标准,没有晋升机制,有的只是敝帚自珍和自吹自擂。&/p&&p&新一轮经济危机马上到来,是时候找个地方过冬了。&/p&
谢邀啊我从业经历尚欠,只做过4年多顾问,企业里混得时间倒长些。既然来了就分享一些个人的见解供参考。首先要明确一点,IE工程师和IE咨询师是两个职业。IE工程师的评价标准是大致是质量+效率+成本,很多企业没有考核指标或者不明确,大多是跟生产单位一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辅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