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百乐家赵县新寨店工业区招工门口要票的那个女的,态度为什么这么不好,死爹似的

符号民国<>第330期
西南联大、黄埔军校、商务印书馆、乡绅、军阀、买办、公馆、袁大头、胡适、鸳鸯蝴蝶派、张爱玲、阮玲玉、长衫、旗袍、有轨电车、上海滩、百乐门、良友画报、月份牌&&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是个伪命题。但从某种意义上它又是最具大学人文气质、最富有民主自由精神的。
  西南联大八年()正是中国抗日烽火连年的八年,却培养出梁思成、林徽因、杨振宁、李政道、吴大猷、周培源等一代文理巨擘,成为中国多灾多难近代史的一道亮色。
  1935年日军布下南下侵华阴谋,华北已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23岁的学生蒋南翔愤然写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7年&七七事变&,蔡元培等教育界领袖联合呼吁&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请求国民政府将一些高校西南迁。于是造就西南联大。彼时西南迁不止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而是众多华北院校面临的抉择。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昆明正式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之初仅1120名注册学生,后渐增多。它不是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一个战时联合会,清华校长梅贻琦就是联合会会长。&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是个伪命题。
  但从某种意义上它又是最具大学人文气质、最富有民主自由精神的。彼时的师生关系,彼时的学术氛围正是后人、尤其是当今最为向往的。联大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那是五四运动以降,中西合璧的自由开放学术精神全面进入收获期的结果。
  一提西南联大不能不提才子佳人。联大的女生为数不多,物理系学生杨振宁青涩的初恋就发生在那里。一提西南联大不能不提&四条光棍&,金岳霖即其一。世人皆知金岳霖先生曾追求林徽因,后来为成全梁思成主动退出。而金先生与徽因的另一个爱慕者徐志摩也是好友。
  但西南联大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师生关系。教授与学生说走就走,往往步行数百里,逢村住村,到寨住寨,一派互帮互助。昆明时期学生到老师家里共度周末、改善生活更是常事。
  闻一多曾斥责精神萎靡的汪曾祺不爱国,汪不服,反指一多先生过多参政误了学问。事后,汪曾祺写一封短信,指称闻先生居高临下冲着自己&俯冲扫射&;一多回信说汪曾祺是在对自己&高射&了一通。闻先生在课堂允许学生抽烟,这也是联大独有。每每上课,先生手握烟斗或执卷烟,面对台下的学生如对故友,问,各位谁要抽抽?
  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联大得到最好发挥。国民政府教育部曾再三颁布训令,要求联大遵守教育部关于全国各高校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的规定。联大对这个强化当局思想管制、压缩学术空间的规定,进行了有效又巧妙的抵制。正因如此,联大才成为一个自由主义特区。
  这里开列一份西南联大不完全名人名单:陈寅恪、汤用彤、钱穆、吴宓、金岳霖、雷海宗、潘光旦、郑天挺、朱自清、沈从文、冯友兰、贺麟、罗常培、冯至、杨震声、钱锺书、吴有训、吴大猷、华罗庚、江泽涵、周培源&&五四一代至西南联大时期终于结硕果了。
  西南联大主席梅贻琦留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年许多优秀学生即是慕大师之名投奔联大的。如今日益&官场化&的高校,汝等不忏悔乎?
(文/肖锋)
黄埔军校曾经的英武之气给民国范儿一道雄壮风景。而黄埔精神和黄埔军人早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道风景、一个注解或一个点缀。
  黄埔军校曾经的英武之气给民国范儿一道雄壮风景。未经权力之争、党派之战和贪腐之气沾污前,黄埔军风一度代表中华民族的军魂。
  建校初,军校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众多北伐、抗日和国共内战名将,从第一期到第23期,军校共培养32万余人。原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后移至台湾高雄。
  军校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军校初期的革命教育以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并重,师资班底亦国共两党交叉担当,首任校长为蒋中正,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黄埔军校是保定军校的传承。后者共培养了近一万名军官,有超过1600人获得将军的头衔: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熊式辉、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陈诚、白崇禧&&而提及保定军校,又不能不提日本士官学校。民国军校的模式发源并参照了日本士官学校,许多中国将领包括蒋介石等均为该校的毕业或肄业生。在昆明讲武堂校址内,能见到一幅朱德的青年军人照,其英武之气逼人,旁书&坚忍&二字,不难看出日本士官学校的影子。
  民国军人照的英武与坚忍,有日本武士道传承,有西方职业军人素养,当然,也是大时代中西合璧的锻造。
  黄埔军校留下两个概念,一是&黄埔系&,另一是&黄埔一期&。
  从1924年到1926年在黄埔本校毕业的六期学生共计万余人,多数成为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即&黄埔系&。黄埔师生并不等于&黄埔系&,能称得上&黄埔系&,至少有三个条件:一是前六期毕业生,越早资格越老,权力也愈大;二是掌握相当的军政权力;三是忠于校长蒋介石。
  与&黄埔系&紧密相关的概念是&黄埔一期&,后成为种子选手的代名词。一期学员并非只是论资排辈的结果,而是打天下打出来的,须胸怀天下、腹有良谋。举例,某某报刊被誉为传媒界的&黄埔军校&,如果又是&黄埔一期&,那一定是种子选手,堪赴其他报刊任主编之职。
  时光轮转,黄埔军校是今天广州一日游的一个景点。2010年,军校同学会旧址被改造成夜总会。而黄埔精神和黄埔军人早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道风景、一个注解或一个点缀。
(文/肖锋)
商务印书馆
1921年,经胡适推荐,王云五到商务印书馆任职,并于1930年担任总经理,开始了商务现代史上的辉煌时期。
  商务印书馆,中国近代最大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原美国长老会创办的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排字房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已初步掌握排版、印刷的全过程,在长老会美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下,以发股票的方式集资4000元,于日(农历正月初十)在上海始创商务印书馆(英文名:Commercial Press,Ltd.),计划以印刷商务票据为主。初创时仅有手摇三号架2台、脚踏架3台、自动手扳架3台。1900年,以1/10的低价购入停业的日本人所经营的修文印刷局机器设备,从此具备以纸型印刷出版书籍的能力。早期出版的《华英字典》、《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等书行销全国。
  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的张元济,戊戌变法时蒙光绪帝破格召见,政变后被革职。他转以教育为己任,&倡明教育,开启民智&,投资商务印书馆,于1902年主持该馆编译所工作。他邀请力主废除科举推行新式教育的高梦旦编纂《最新小学国文教科书》。一年后,清朝宣布废科举,此类教科书的大大风行令&商务&财源滚滚。1907年,购入闸北华界宝山路80亩土地自建馆址和近代印刷厂,至1913年实有资本150万,职工千余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全盛时期,在内地有85处分馆,并在港澳台和新加坡等地设有营业据点。
  1902年出版译作《帝国丛书》,中有《明治政党小史》、《各国宪法略》、《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书。1903年出版严复译《群学肄言》以及林纾等译《伊索寓言》。后来多种严译和林译名著相继面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1904年起,《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政法杂志》、《妇女杂志》、《英文杂志》、《科学》等杂志相继创刊。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1921年,经胡适推荐,王云五到商务印书馆任职,并于1930年担任总经理,开始了商务现代史上的辉煌时期。1924年,商务印书馆在原涵芬楼基础上创建东方图书馆。20年代至40年代,出版《王云五小辞典》、《王云五大辞典》,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华日军轰炸闸北,一片火海中,商务印书馆大部分厂房设备被炸毁,东方图书馆中几十万册图书包括孤本善本古籍全部毁于一旦。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再次挨日军之炸。此后,&商务&内迁陪都重庆,抗战胜利后重回上海。1954年,商务印书馆奉命迁往新政权首都北京,主要出版社会科学类、教科书和工具类图书。
(文/陈村)
民国范儿的根基之一是乡土中国,所谓民国人士或出于乡绅之家或至少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国是中国乡绅阶层的最后岁月。皇权与绅权维持了中国二千多年的统治平衡就此打破。
  乡绅人家历来极少出自贫农者。从某种意义上,民国革命以至近代革命,均是由乡绅小富之家率领贫农推翻大富之家的革命。不信可遍查辛亥革命至国共战争,领袖和将领有几个出身贫寒之家者?
  民国范儿的根基之一是乡土中国,所谓民国人士或出于乡绅之家或至少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西风东渐则是民国范儿的另一来源。
  近代乡绅主要由归乡官吏或落第士子、中小地主及宗族元老构成。其政治地位主要显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充当朝廷、官府政令在乡村的执行者。其二是充当乡村政治代言人。乡村民众对朝廷政令及各种赋税的服从或抗争,首先反馈到乡绅那里,并听从乡绅的建议,再经乡绅向官府反映。在由下而上传的过程中,乡绅与乡民团结一体,充当乡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保护人。乡绅还对族权、神权拥有控制力,对乡村社会的治安拥有管理与裁判权。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惊叹中国乡村无警察,他们岂知这是中国乡土特色的社区治理。
  乡绅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
  乡绅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别是在朝代更替、政权易主的年代,乡绅捍卫儒学的决心和勇气更胜官吏一筹。从此种意义上说,乡绅不仅是民国范儿的根基,也是中国范儿的根基了。
  民国时期社会政治动荡、秩序无序,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的破败之势。梁漱溟先生就此提出新乡村运动。而晏阳初先生则掀起平教运动,提倡博士下乡,旨在运用现代知识对个体农民进行&卫生、文化、生计、公民&四大教育,以塑造&新农民&。但只有梁先生的新乡村运动得到认可并推广,并重又引起今人的极大兴趣。
  当&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今天的三农问题又一次引起广泛关注。于是有人提出培育社会主义农村的&红乡绅&:乡镇党政干部及村官;荣归故里的退休官员、复退军人、知名人士;先富起来的乡镇企业家;返乡打工族等。有人提出大学生回乡当村官即是培养&红乡绅&的可靠途径。
  无论是梁先生的新乡村运动还是当下呼唤&红乡绅&,都说明如果没有乡绅阶层,中国乡村将会是一盘散沙,听由政治强权、黑社会和贪腐村官的鱼肉,而道德理想和文化建设更是渐行渐远。如何让中国乡村复成为有魅力的故乡,如何让80后90后及00后们有个故土梦,这将是未来中国的一个重大命题。
(文/肖锋)
军阀混战,殃民之余,也负责提供人性样本。&形势比人强的时候,你手里有几条长枪,想不做军阀都难。&
  &他在衙门宴请我,满席价值连城的山珍海味,丰盛到罪恶的程度。他在后宫藏娇四十人,每当他为一己私利外出征战,他就把这群后宫女人赶进两节火车厢随行。在最近的一次出征前,他对三千万子民信誓旦旦道,若不能克敌制胜,便要躺在棺材里回来&&他果然惨遭败绩,但逃回来时,并没躺在那具金碧辉煌的楠木棺材里,而是坐在棺材里面,喝得微醺,一枝接一枝地抽烟。&1925年,《纽约时报》记者Abend笔下的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是这样颟顸,张宗昌,人称&狗肉将军&,督鲁期间,闹出的笑话能出一个单行本。
  军阀自古有,民国特别多。大到抱团成伙权倾一时的北洋系,小到势力不出一县的草头王,但凡无所节制,拥兵自重,都算军阀,这样算起来,军阀到底有多少,实在不易统计,不单袁世凯的北洋系派生出直系(吴佩孚)、奉系(张作霖)、皖系(段祺瑞)、晋系(阎锡山)四大豪门,桂系(李宗仁)、滇系(龙云)、川康(刘文辉)等等也领过一时风骚,更有民国二十年(1931)之后,以武力和金兰帖一统天下的蒋中正系&&一直到抗战之前,中国大地上为祸最烈的事件,就是一帮军阀打来打去,史书上&军阀混战&四个字,是数百万人头落地&&杀红了眼的军阀集团,殃民之余,也负责提供人性样本。
  &倒戈将军&石友三,原是冯玉祥部下,受了冯玉祥一再倒戈的传统熏陶,三番两次阵前倒戈,1926年3月倒戈冯玉祥,入晋系阎锡山部,9月,由阎部倒戈,转身哭着重回冯玉祥部,1928年,蒋中正攻击冯玉祥,石友三倒戈投蒋,这是夏天发生的事情,到了秋天,他又倒戈投了叛蒋的唐生智,唐被蒋介石打败,石友三再倒戈,宣布自己是晋系阎锡山人马,此后,石友三在中原大战中投张学良,又倒戈向汪精卫,再投降日军接受伪职,再宣布抗日与中共合作,在经历十余次完美倒戈之后,1940年,石友三被部下用麻绳勒昏,活埋于黄河岸边。
  &盗墓将军&孙殿英,贩鸦片起家,1928年驻军河北遵化,以训练为名夜盗乾隆、慈禧两座清陵,&乾隆的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孙殿英回忆说,东窗事发,住在天津租界的逊帝溥仪满世界告状,孙殿英四处活动,居然让他成功脱罪。1947年,孙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病亡。
  1924年9月号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破天荒出现一张中国脸,标题叫做《吴将军:中国最强之人》,这位被西方看好的吴将军就是吴佩孚,直系军阀领袖。老吴这辈子,一度被寄予厚望,本来有望一统江湖,不料被他一会儿贿选、一会儿镇压地玩成了一桶浆糊,直奉大战落败,处处被人追杀,不得已流寓北平,靠奉系少帅张学良接济度日,关上门还叫大帅府,但打开街门,也没什么人认识他了。日本人占领平津后,三番五次请他出山,都被他拒绝,终于日本人耐不住性子,1939年12月,趁他牙病发作,日本医生轻易地就将他治死掉了。回想15年前,老吴如日中天权倾朝野之时,德国公使的女儿芳心暗许,写信求婚,老吴羞答答回信曰&老妻尚在&,错过了跨国婚姻,保住了一生清誉。
  老吴是秀才出身,算知识分子,对清誉有些要求,多亏了这点要求,老吴仍不失为一位英雄&&军阀里,多的是张宗昌石友三孙殿英,少的是吴佩孚,胡适之说得最到位&&形势比人强。形势比人强的时候,你手里有几条长枪,想不做军阀都难。
(文/杨树鹏)
民国范儿的风光,一部分来自买办阶层的谄外与对内压榨,名士的灵光以民众的愚贫为代价,这是我们不可不察的可耻印迹。
  晚清有李鸿章等四大买办,民国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买办亦称&康白度&(comprador),指外国势力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买办已成为晚清士农工商之外的另一行业。
  清朝初,西方商人在广东特设&十三行&。早期买办就专指为&十三行&外商服务的中国采购人或管事,后指一切为外商企业所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
  买办阶层凭借本身的地位,逐渐成为外商对华贸易的代言人,趋附洋人势力,欺压中国商人,并最终演变成为西方势力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推翻的三座大山之一。
  发展社会学的依附论有三个基本概念,即中心、外围和依附:&中心&指西方,&外围&指旧中国等落后国家或地区,&外围&对&中心&的关系就是&依附&。世界以西方为&中心&,&中心&向外控制,像洋葱一样。每一个&中心&都比其&外围&更富裕。&外围&不得不依附于其&中心&,而依附又造成了&中心&对&外围&的剥削与掠夺。发达国家本身的发达造成了外围国家的不发达,而不是外围国家自身的&传统&落后造成了这种不发达。
  买办就是这个依附的关键环节,他们是西方&中心&控制中国&外围&的工具,并以此得利。简言之,他们是内部殖民者。
  民国范儿的风光,一部分来自买办阶层的谄外与对内压榨,名士的灵光以民众的愚贫为代价,这是我们不可不察的可耻印迹。
  中国要警惕新买办阶层,那些国际跨国公司的掮客,那些利用权力赚取巨额佣金的食利者。他们熟知中外两边的游戏规则,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新买办们内外勾结、吃里扒外,特别是当他们与外商形成利益勾连,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时,问题就严重了,国家和人民吃亏就吃大了。力拓间谍案引发对 &内鬼&的普遍揣测,近20来中国20次国际铁矿石谈判,只有6次价格下调,其余均上涨,如此明显的吃亏&谈判&不能不让人对国家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经济安全高度关注。
  力拓案的&内鬼&只是纠出来的,而众多新买办则是看不见的、隐藏在权力深处的。
(文/肖锋)
尽管公馆对应独立的较体面的建筑物,但它不是建筑形式的名称,而指它的用途。公馆的基本用途是作为单户的私人住宅。
  公馆一词,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汉语大辞典》的解释:1.诸侯的宫室或离宫别馆。2.泛指仕宦寓所或公家所造的馆舍。3.指官僚富人的住宅。这第三条跟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意义相仿。尽管公馆对应独立的较体面的建筑物,但它不是建筑形式的名称,而指它的用途。公馆的基本用途是作为单户的私人住宅。其建筑可中式也可西式,可豪华可俭朴。有的公馆主人低调行事,并不自称公馆,如宋庆龄的旧居。市井将他人的住宅称作公馆是客套用语,某些旅店或房产楼盘自称公馆则是缺乏教养。
  公馆中豪华的如后来成为中福会少年宫的大厦,建于1924年,因其建材大量使用从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故以&大理石大厦&著称中外。该楼原系英籍犹太富商埃黎&西拉斯&嘉道理的私邸,故又称&嘉道理公馆&。大厦规模宏伟,占地约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有大小房间20余间,耗银100万两。通体洁白的大厦,内部装饰以18世纪欧洲皇宫为原型,富丽堂皇。门楣精雕细镂,漆以古铜色花纹;室内墙面多用金箔贴饰,天花板饰以色彩花纹各异的石膏图案;楼梯全以自然大理石砌就,柚木扶手,铜质栏杆;地坪除用大理石外,均为水曲柳、柚木嵌线图案;底层大厅的四壁有大理石雕刻,顶上悬挂8盏水晶吊灯,满堂生辉。
  较为俭朴的是上海滩青帮大亨黄金荣早先所住同孚村的公馆,据说一楼一底,想必是发达后世人追赠的美称。黄乃一时之雄,众多门徒中最有名的是蒋介石,曾对他行跪拜礼。1911年,他迁往八仙桥附近的钧培里一幢三层洋房,有几十个房间,规模才有公馆之相。他在上海有几十幢房子,有黄金大戏院等物业,在苏州有几百亩良田。现在的桂林公园,曾是他的私家花园,称之为&黄家花园&。
  青帮的另一个大亨杜月笙营救黄金荣奋不顾身,黄金荣为此购买法租界华格臬路的地皮建造石库门样式的三层两进住宅相赠。该楼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没收,改建宁海西路小学。现在的人们更知道的&杜公馆&是杜月笙的门生金廷荪靠他的荫庇发财后相赠,建于法租界杜美路亨利路(今东湖路长乐路)口,为两幢假四层花园住宅。建筑于1935年竣工,室内装修则拖到1937年。在&一&二八&日军侵犯上海的淞沪会战打响前夕,杜月笙出走香港,因此一天也没住过。该公馆现为东湖宾馆,对社会开放。
  较为不平常的是上海的思南路上有一处&周公馆&。1946年,中共将马斯南路上的这幢三层楼花园洋房租下作为驻沪办事处。谁料国民党当局以谈判地点不在上海为由,不让设立办事处,董必武就说称作周公馆吧。门口挂有&周公馆&的中英文户名牌(Residence of Ceneral--Chou Enlai)。周恩来在此会见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等各界人士。日,单独会见的有美联社记者,举行了70余人参加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这是公馆极为罕见的&私宅公用&。
(文/陈村)
到民国九年官方统计,已经发行三亿八千多万个袁世凯了。之所以重七钱二分是因为清末最流通的墨西哥鹰洋就这分量,用个数就能交易不用上秤。
  1914年,从佛罗伦萨来的雕刻匠路易奇&乔治在天津开始做&袁大头&的模板。袁的头像抠了出来后意犹未尽,打算向前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致敬,把袁世凯全身裸照都抠出来!打住打住。我们只需要大头不需要小头。
  自此这个大头开始在全国视察,神州大地无不见其身影。令跨省作案的流窜犯们艳羡不已。即便是军阀混战,各省自铸钱币不许外省货币流通,也阻止不了它。洪宪皇帝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微服私访,进入全国人民家中嘘寒问暖。他成色足重量同,每个重七钱二分童叟无欺所以备受人民欢迎,这让军阀气得直瞪眼,又大又圆的眼珠子个个赛过赵薇。
  之所以重七钱二分是因为清末最流通的墨西哥鹰洋就这分量,用个数就能交易不用上秤。特别方便,民间认同这个重量,100多斤袁先生也就同意减肥了。并且因为洋人的银元叫&大洋&,顺便把它也叫成&袁大洋&。无端端有了归国华侨身份,相当于免费镀金何乐而不为?于是袁先生干劲十足,民国三年开始不断克隆自己,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越变越多越变越起劲。全国人民都喜欢和认可这个胖老头。1950年进西藏当地人不认纸币,没办法只好再铸它。老袁带着微笑带着高原缺氧的表情对藏民说&扎西德勒&。
  到民国九年官方统计,已经发行三亿八千多万个袁世凯了。孙悟空即便拔光所有体毛也变不出这些,猴子表示压力很大,但自豪地辩解道:&他是袁我是猴。猿猴一家,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它得意地混到了1927年,就在这一年国民党北伐成功了!首先拿它开刀&&铸造新图案银元。坐了13年的位置让给了孙中山,袁大头干不过孙大炮悲愤下岗。老孙在银元岗位上沙发还没焐热也被赶走了,1935年国际银价飙升,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从此纸币大行天下。袁大头开导也下岗的老孙说:&表郁闷,我比你冤,没听他们现在都叫我&冤大头&了吗?咱再等等,也许有上岗再就业的机会。
  机会真的来了,抗战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以至于迅速贬值。久未见踪影的&袁大头&在黑市扭捏登场,迅速成为抢购对象,受欢迎程度超过了王菲复出。但袁先生不高兴抱怨道:&山寨货盗版太多,以至于见我先看真假,看就算了,偏要用两根手指捏住俺的脸蛋,然后对着脑袋使劲吹,说是听声音辨别&袁大头&真伪。清脆绵长才是真的。吹、吹,把头发都吹光了,以至于造型成了葛优。&
(文/张发财)
在胡适的时代,对世界保持如此清醒判断的中国知识分子并不很多,他行思结合,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贡献了他的智慧。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最为人提及的是他对白话文的倡导。白话文成为今天中国人的主要交流工具,第一功劳要算在胡适身上。这个革命性的变革,后来虽然也有争议,比如白话的流行可能会使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白话的流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比如对知识的普及、对外国先进思想的传播、对科学技术引进的便捷等,都功莫大焉。
  在清华读过书,但他却是清华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他在美国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思维方式上,养成了&不相信一切没有证据的东西&的习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拿证据来&。他在学术研究中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成为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方法。
  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在他生活的时代,即能敏锐察觉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认同美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主张政治上的民主宪政,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包容,建立了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的开放胸怀。他主张充分世界化,即认同一切有利于个人健全成长的文化价值,在胡适的时代,对世界保持如此清醒判断的中国知识分子并不很多,他把自己的思想和个人的行为完美结合起来,一生选择有利于平等、公正、正义的立场,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贡献了他的智慧。
  在北京大学读过书,但却做了北大的校长。他让北大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精神家园,他让北大成为中国学术的重镇。胡适一生的思想始终如一,极少发生缺乏逻辑的突变,他衡人判事的敏感,一生基本没有发生失误。抗战胜利后,他曾给毛泽东写过信,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让中国走上民主宪政之路,但他个人却坚定选择和蒋介石政权走,他明确说过,自己在道义上始终站在蒋介石一边,其中包含了他对蒋介石人格及其理想的充分判断,他当面批评过蒋介石,劝过他不要连任总统,但他没有怀疑过蒋介石的人格。
  1954年中国大陆发生系统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其中包含了胡适思想在中国知识界有巨大影响的潜在判断,如果不清除他的影响,改造不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这恰好说明了胡适思想的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
(文/谢泳)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做文章,翻来覆去的招数是言男女之情,意绪总是阴柔缠绵,我们可以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有一种女性主义气质。
  鸳鸯蝴蝶派是城市传奇。虽然故事未必发生在城市&&有人把还珠楼主那些写新武侠的也算在内,那人物故事更是与城市不沾边。可它是城市作家的想象,满足的也是城市读者(尤其是市民读者)超越世俗生活的幻想。
  鸳鸯蝴蝶派做文章,翻来覆去的招数是言男女之情,意绪总是阴柔缠绵,我们可以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有一种女性主义气质(似乎所有的男主角都由女性反串而来)。这也不奇怪,城市闲暇女性差不多算是小说阅读的主体读者群。有论者点将鸳鸯蝴蝶派,五虎上将中有三个苏州人,徐枕亚,包天笑,周瘦鹃,一个扬州人李涵秋,只有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苏州人的糯和嗲从鸳鸯蝴蝶派的骨子里透出来。
  鸳鸯蝴蝶派作家以苏州人居多,扬州人次之。这点颇具意味。这两个城市自古繁华,妓业昌盛,中国式的言情艳情不从这些地方发扬光大才怪。
  那些男男女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并不全是亭子间文人的白日梦,我们千万不要低估民国城市的传奇性。这里有件轶事,我们从中或许可以看出鸳鸯蝴蝶派作家是如何把他们日常生活里的邂逅奇遇,转化成他们的城市传奇的。
  1900年包天笑到上海,租住实善街鼎升客栈楼上亭子间。那房间夜里格外喧闹,对窗是一家长三堂子。弄堂窄,隔着阳台两家不但可以互相说话,伸出手竟可授受物品。朋友庞栋材来访他,打开窗一看,对面阳台有十八九岁的使女窥看。庞在对过吃过花酒,告诉他,那是金湘娥的房间,庞对他说:&这个唤作阿金的,也算上海北里名叶(姑娘为花,侍女为叶)。&
  八国联军时,包天笑回苏州,只买到坐拖船烟蓬位置的船票。所谓烟蓬,是拖船顶上布蓬下那块空间,人在其中不能站直,只能蛇行而入。
  他在烟蓬舱巧遇阿金。兵荒马乱,水上漂泊,二人平添一分亲密。半夜包天笑尿急,憋足半天,忍不住叫醒阿金(因阿金睡在外侧)。走到船舷站立片刻,又转头回来,阿金问出缘由,是怕掉到黄浦江里。阿金说:&那末不小便,这是要熬出尿梗病来的呀!&
  阿金想出个办法,解下她自己的一条白湖绉纱裤带来,把包拦腰一缚,包站在船舷上,金在身后紧紧拽住,就这样情浓一泄如注。
  比及再回上海,他坐在轮船大菜间里,却又听说阿金那次回乡是准备嫁人。包天笑不知如何,对那仅有同舟一夕之缘的青楼侍女久久不能去怀。船过金鸡湖,他口占一绝:
  &短蓬俯瞰碧波春,一梦温馨岂是假(真),两岸青山看不尽,眉痕一路想斯人。&
  很久以后,包天笑以《烟蓬》为名,写出一篇小说,发表到《小说月报》上。
(文/小白)
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前卫,却是这个时代的怀旧。张爱玲的传奇原本可以告诉我们民国人在想什么,甚至告诉我们民国人可以一直想到哪里。
  陈子善老师&&还有其他老师,联起手来向民国施展招魂术,张爱玲凌空飘来,渐行渐近,让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我们得以一睹&民国女子&的蕴藉风华。
  我们要老实交代,从前,我们认识的张爱玲并不就是这个样。那是在80年代,书店里有一套香港人司马长风编撰的《中国新文学史》,那本书告诉我们,民国时代不光有鲁迅巴金沈从文,民国时代还有徐訏无名氏,还有&&张爱玲。
  下一个星期,在福州路上海书店,架子上插着一排《传奇》影印本。不是&沉香屑&,也不是&桂花蒸&,甚至也不是&倾城之恋&,我自己的张爱玲从&心经&开始。心理分析学派的论著稍后才有译介,那小说中的意味,让人只觉得惊世骇俗。
  &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胳膊上&&象牙黄的圆圆的手臂,袍子是幻丽的花洋沙,朱漆似的红底子,上面印着青头白脸的孩子,无数的孩子在他的指头缝里蠕动。小寒&&那可爱的大孩子,有着丰泽的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
  峰仪是小寒的父亲&&
  那一年,张爱玲对于我们并不代表&过去&,却是代表&未来&。我们要到几年以后才明白她写的是什么。
&Electra Complex&&&
  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前卫,却是这个时代的怀旧。张爱玲的传奇原本可以告诉我们民国人在想什么,甚至告诉我们民国人可以一直想到哪里。可这些事我们其实不想知道。我们只想招魂一个&民国女子&,好与她朝夕相伴,让她帮我们回忆起我们早已忘却的生活经验。
  可我们全然忘记张爱玲写的是&传奇&,黯淡阳光照进那间公寓,在房间里侧的阴影里,一个&民国女子&在书写她的白日梦。
  我们以为进入的是一个过去的世界,一种往昔的生活经验。可我们其实只是进入别人的梦乡。不过,也许进入一个民国梦,总也好过我们自己的梦吧?
  张爱玲是一个民国传奇,大概比我们自己的传奇要好些。
(文/小白)
上世纪20年代之后,彼时中国电影一样要对撼好莱坞,但居然绝地求生,拍了不少经典,也捧出不少大明星。阮玲玉从影9年拍了30部电影,成为默片时代第一女星。
  睡梦中的唐季珊被阮玲玉推醒,他睡眼惺忪,略显恼火,他并不知道,阮玲玉已经吃下30粒安眠药,药性即将发作。
  阮玲玉问唐季珊道,你爱我吗,你爱我吗?
  阮玲玉的妈妈是佣人出身,1926年,阮玲玉16岁,跟东家少爷张达民同居,同时考进明星影片公司,这两件事本来都算不错的开局&&钓到金龟少东家,开启电影明星路,谁知道却种下两粒灾难的种子,9年之后,种子将开出罪恶的花朵。
  中国电影发端于1905年,真正成了气候,还是20年代之后,仅上海一地,就有140多家制片公司,彼时中国电影一样要对撼好莱坞,但居然绝地求生,拍了不少经典,也捧出不少大明星&&电视机和互联网还没有发明,一般青年男女蜂拥到电影院谈恋爱找刺激,是时尚的事儿,在黑漆漆的沉闷空间里互相拉着手手,手心里微微沁出汗来&&阮玲玉扮演的悲剧角色又恰好是催泪良器&&这药方儿到现在都还好使&&女孩子一哭之下,更需要有个肩膀&&阮玲玉成名了,从影9年拍了30部电影,成为默片时代第一女星。导演费穆初闯影坛,头三部电影都是阮玲玉做主角,在费穆心里,阮玲玉离女神只有几步之遥&&其实何止费穆,在当年叱咤影坛的导演精英当中,阮玲玉的粉丝名单可以开出长长一串,最著名的当然是蔡楚生,两人合作《新女性》擦出火花,却囿于现实熄灭爱火。
  张达民潦倒的速度比电车都快,阮玲玉能往家拿钱的时候,张达民已经成了烂赌鬼,手心一摊,他的阿阮就得拿钱,他的爱情变成了钱,阿阮的爱情变成惊恐,唐季珊登场,这个富有的茶叶商对娱乐圈充满兴趣&&历史总是讽刺性地相互复制&&于是入股了阮玲玉签约的联华公司,进入阮玲玉的生活,殊不知,他和张达民的个性如此相似,唯一区别就是一贫一富,一样新欢别筑,一样暴力相向,终于媒体介入,悲剧之幕缓缓拉开。
  《新女性》和《神女》是阮玲玉代表作,新女性里的韦明自杀收场,神女里的母亲被烂赌鬼反复纠缠,这些都像是预言,等阿阮走了,回头看这些电影,就像在复刻她的人生道路。
  天快亮时,唐季珊从宿醉中猛醒,惊觉阮玲玉服药自尽,忙送医,但这个懦弱之辈又恐小报发觉,乃送往较远的日本医院,此时阿阮尚有呼吸和意识,日本医院不能救治,再转送,仍不能治,第三次转送,人已不能支,唐季珊的冷酷无情,像另外30片安眠药。
  阮玲玉死了,留下遗书两封,最后一句说,&没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了,我很快乐&。
消息刊出后,上海的5名少女也在当天自杀。阮玲玉既死,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也告结束,本年之后,银幕上响起周璇的歌声。
  民国时代,在流言和绝望中自杀的不止阮玲玉一人,毛剑佩(1931)、艾霞(1934)、英茵(1942)、李绮年(1949)等等等等,还有神情恍惚、缠绵病榻拖到1957年的周璇,都是八卦的受害者,都是为一份被愚弄的爱情断了柔肠。
  距今75年前,日夜,阮玲玉服下30粒安眠药,她推醒唐季珊,询问爱情。
(文/杨树鹏)
长衫俨然成了一道独特景观,它承载着文人历史文化意蕴,把文人的人生命运理想都浓缩在这块布上。长衫这一标示符号上,有形无形的文化积淀通过器用传达出来。
  7岁那年盛夏见了幅年画。一年轻人满头大汗拎把伞去煤矿。觉得奇怪,这么热的天长途跋涉干吗不光膀子?就不,就穿大褂子雄赳赳站墙上。后来知道这玩意叫&长衫&。它才霸道那,甭管多热都得穿着,这是&范儿&、这是身份。穿上它,相当于怀揣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你边喝咖啡边吃大蒜没人敢嘲笑你。
  说起来也是尴尬,长衫这东西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汉服而是旗袍的变种,顺治年间满人把自己的骑射制服带入中原,当年为骑马方便前后左右开四个叉。领子与袖口也极其啰嗦,几经改良成了现在的清爽模样。
  看民国影像发现,只要识字的都穿这玩意。张晓勇说&长衫俨然成了一道独特景观,它承载着文人历史文化意蕴,把文人的人生命运理想都浓缩在这块布上。长衫这一标示符号上,有形无形的文化积淀通过器用传达出来&。看见没有,对于念书写字的人来说,长衫不但遮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身份、是旗帜,甭管是谁脱下来一抡&&除了狐臭,剩下的都是文化的味道。看谁敢瞧不起我。
  我等农民看来,除了御寒装叉之外它麻烦太多,这玩意不环保不低碳,话说民国《服装条例》规定长衫的下摆距脚踝六寸。那么大块布只缝一件衣服纯属浪费,又极宽松,全然不似埃及木乃伊紧绷塑身。表讲省了裤子,据我考证除了露阴癖真空穿它,正经人都在里面套裤子。不然露出坚硬的腿毛,两条腿仿佛两根狼牙棒一般实在失斯文。再说行动不便,虽说那时候生活节奏慢,走路都跟杰克逊太空步似的发飘。可毕竟有紧急时刻,朱自清他爸不守交规的胖老头。每次看《背影》总担心衣服下摆卷进去,越轨成了卧轨。这也就算了,内急那?大小事都蹲下?
  最不能容忍的是个个民国文人都套上这块布,长衫款式又一模一样,让我等脸盲患者彻底晕菜,根本分不清谁是胡适谁是徐志摩,感觉长衫客的都是一个妈生的,或者用饼干模子咔嚓咔嚓扣出的,反正ctrl+c 然后ctrl+v,批量生产的。有说&傻&,你用长衫颜色分啊?!&拜托,那时候照片都是黑白的就俩色儿。最多区分成&黑白无常小鬼&。嗯,还好没像阿拉伯人头上再蒙布。若如此,那长衫客合影在我眼里就是超级Twins演唱组了。这让个性十足、穿邦威不走寻常路的文人骚客情何以堪?
  说这些不是针对文人,毕竟除了风月风骚风流的知识分子穿长衫外,这大布还裹过更多的民国人。杜月笙先生不卖梨后常年穿,戴个眼镜。不说话跟大学生似的。《功夫》那俩卖唱的盲人也这打扮&&后来的三俗代表郭先生也这样&&
  完了,民国男人在我眼里彻底模糊掉,万幸没生在民国,万幸不是女人&&
(文/张发财)
进入30年代以后,旗袍正式成为国际公认的Chinese Dress,中国自此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时装。
  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对于文革抄家中一幕的回忆略具戏剧性:母亲装满旗袍的大箱被打开,女红卫用手揉搓着,一件件抖搂开,嘴里不停地骂:这都是人民的血汗!&可她的手指,不住地摩着不同质料的旗袍,就像在布店里买布的时候一样。母亲不作声地站在一边,好像并不真正生气,而有一点点骄傲似地看着她。&就这样,当其他&封资修&被统统一扫而光后,这箱旗袍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旗袍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似乎并不困难地便越过了阶级和时代。
  按张爱玲《更衣记》里的说法,旗袍被汉族女子接受始自1921年,而它的流变史则将历史的诙谐展现无遗。据说最初选择旗袍,源于民初女子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要用男人惯穿的袍服,打破自古以来&两截穿衣&对女性的歧视,&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不仅不要突出身段,反而决意剔除一切女性特征。然而,此后旗袍的发展却很快背离这一初衷:款式越裁越贴身,面料越用越轻薄,袖子越剪越短,裙衩则越开越高。民国的黄金十年,恰也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期。张爱玲、阮玲玉等时尚先锋们改良版的旗袍,更是与当年林徽因陪同访华的泰戈尔时穿的那件直身宽袖的旗袍大相径庭。
  1934年是旗袍发展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高开衩&的流行达到了顶峰&&一直开到了臀部。从近年来的电影中回望,如果说《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24套旗袍还仅在婉约含蓄地表达着暧昧,到了《色,戒》里王佳芝的27套,则已将民国女人能有的性感肆意放射为无处不在的侵略与挑逗。旗袍款式的飙进与嬗变,表征着那个时代的某种妥协姿态,不仅在守旧与鼎新、东方与西洋之间,更是政治斗争向日常审美趣味的自然妥协。这倒又一次印证了哈耶克关于历史是社会&无意识&进化产物的看法。
  进入30年代以后,旗袍正式成为国际公认的Chinese Dress,中国自此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时装。无论在上海的里弄、北平的胡同,还是名流沙龙、国际酒会,从月份牌上的周璇、阮玲玉到斡旋美国的宋美龄,唯独旗袍永远不会显得不合时宜。然而矛盾恰又在于,旗袍并非人人穿得:腿短、臂粗、腰不够细自然穿不得,胸部和臀部大小也必要适宜,最可恨的是小腹,既不许突出来,太过扁平又失掉了韵致,简直存心为难人。以至于某位外国设计师曾由衷感叹道:对于身材好的女人,不穿旗袍实在是种遗憾。这话如果反过来说似乎更加贴切&&对于身材不够好的女人,穿旗袍就该是悲剧了。好在历史的车轮绝不停留,在紧跟着到来的时代里,女孩们不需再有她们母亲当年的纠结了。
(文/张凌凌)
义和团式的反抗毕竟挡不住电车的行进。尽管街头时有&好人不做电车&的标语出现,但车里还是很快挤满各色人等。不妨说启蒙了一部分国人的平等理念。
  民国十八年秋,上千名人力车夫在一个深夜包围了天坛东北墙外的北平电车修造厂。早上厂门刚开,车夫们一拥而入,打人的打人,砸车的砸车,扒轨的扒轨,当即捣毁电车63辆,重伤8人。这事在当时轰动了全国,据电车公司报告:&逮捕乱徒五百余人&,枪毙4人。
  1906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结束了中国没有公共交通的历史。这一年距离有轨电车在罗马第一次投入商用只有不到10年时间,可谓紧跟世界潮流。随后,上海、香港、北京、东北的有轨电车相继开通。当时的电车大部分是木制车厢,靠在顶上连接电缆输电,钢轨做回路,司机都是站着驾驶,一路踩动脚下的铃铛提醒路人避让。于是从北平到上海,老百姓都习惯称之为&当当车&。又因为当时识字的人不多,天津、北平一般不分&1路&、&2路&,一般只以颜色区分,称为&白牌&、&红牌&。电车票价便宜,跑得又快,相比人力车经济实惠,一时间抢了车夫们的饭碗,终于酿成前述的&捣毁电车运动&。这很容易让人将之与欧洲前《资本论》时代的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亦称捣毁机器运动)串联起来,尽管前后相差100余年。
  义和团式的反抗毕竟挡不住电车的行进。尽管街头时有&好人不做电车&的标语出现,但车里还是很快挤满了人。在那个时代,电车的先进性显而易见:按站上下、统一打票(国共内战的疯狂通胀时期,唯独电车票价保持稳定,很是难能可贵),老爷太太与贫民百姓一视同仁。进城的乡民、纱厂女工、洋行襄理、大学教授都同处一个封闭空间,只这一件便为古来所无,不妨说启蒙了一部分国人的平等理念。
  当时的新派文人多关注电车。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中由&电车当当地驶进布满了大减价的广告旗和招牌的危险地带去&,引出的那一大段对于上海滩光怪陆离的铺陈,看到的是电车在这座&建在地狱上的天堂&中的象征意味。女作家则务实些,苏青曾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挤电车的经历,饶是这样挤着,文章还是在电车里构思出来。张爱玲这个爱着人世&热闹&的女人,是世人皆知的电车控,&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电车里有她爱的世态人生(《有女同车》),有于无声处的暧昧纠结(《封锁》)。她还曾以罕见的温情笔调谈描述&电车回家&:&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洗刷他们。&
  每个时代都有供它的小资们把玩的专属符号,就如安妮宝贝文中挥之不去的地铁场景,电车里坐着民国都市的文艺范。看《十字街头》中赵丹和白杨从邂逅到热恋,电车的场景反复出现,你会觉得老徐《开往春天的地铁》是在向70年前的这部老片致敬。
  随着电车轨道的陆续拆除,一段繁华在当当声里远去。近年兴起的重修热还能修复几分原封的记忆么?也许李碧华《胭脂扣》里的女鬼会欣然,因为&我最熟悉的也只是电车&,她说。
(文/张凌凌)
与&外滩&这两个字本身带给我们的荒凉感受交织在一起,反倒形成某种语义张力,使&外滩&迅速符号化,用以对城和城中的人与性格提供某种略带自满色彩的标识。
  &上海滩&,词源大致与黄埔滩、外滩有关。1845年,公共租界黄埔滩路筑成,从苏州河入江口的&花园湾&(租界外国旧名)直至金陵东路(法大马路),作为黄浦江那段河滩的沿江大道。外国人把这条路称为&The Bund&。中国人则叫它黄埔滩路,外滩路。外滩路的&外&字,实指其位处河道下游。后法国租界又将这条路延伸到与华界交界处,中国人仍不管法国人定的路名,把沿江大道的这一段称为法兰西外滩。
  从早年的照片上来看,这块地方确实是一大片滩涂,河汊纵横,芦苇丛生。与我们今日从&外滩&这两个字中得到的视觉联想全然不同。我们看到这两个字,想到的却是成排的花岗石燧石大厦,建筑样式包括欧洲资本工业时代的各种设计风格,看起来既庄重朴素,又几近矫饰,自富贵威严中透出大量的金钱气息。与&外滩&这两个字本身带给我们的荒凉感受交织在一起,反倒形成某种语义张力,使&外滩&迅速变成一种意味深长的符号,用以对这座城市、对城市中的人与性格提供某种略带自满色彩的标识。
  假若&上海滩&也可列在&民国时代的一张名片&里,我没有把握去断定民国时代的人用不用这种说法,如果用这词汇,频率又有多高?这个词,如今被附带上更加复杂的滋味,有几分台湾&外省人&无根的乡愁,有几分挣快钱捞世界的港九想象,从80年代起,它们藉由无数通俗剧戏码渗入内地人民群众心中,尤其与上海本地市民的自我想象自我满足相融合,很快变成一个常用词。我们在近现代文献中极少看到这个词,我们无法想象青帮的一个&白相人&一张口就对人说&我要在上海滩上如何如何&,可我们确曾亲耳听到一位浦东高桥乡中年妇女在公车上对人说:&今天我要过黄埔江,去上海滩看看,买只金戒指。&
  从另一方面来说,把&上海&和&外滩&组合起来的这个词,确实能让大家都心满意足,它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市民超越日常平庸的白日梦,它的&富贵&和它的&荒凉&总是在向你暗示着无穷无尽的机会和遭遇。
去&上海滩&看看吧&&
(文/小白)
话说1932年,商人顾联承拿出70万两白银,购下极斯菲尔路愚园路转角上的一块地营建上海&百乐门大饭店舞厅&。为什么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里?
  &百乐门&的灯光下,交替隐现的既有衣香鬓影,也有刀光剑影,正好满足所有人对民国世界的想象。这其中数台湾客最来劲,借着这符号,他们便可一举越过半个多世纪,接上那根历史的断线。白先勇的百乐门舞女&金大班&当年黯然离去到台北,今日的台商说什么也要把这符号买回来。
  话说1932年&&民国上海最好的那几个年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商人顾联承拿出70万两白银,购下极斯菲尔路愚园路转角上的一块地,营建上海&百乐门大饭店舞厅&(Paramount Hall)。为什么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里?
  这年年初,日本侵华海军陆战队在上海肆虐,史称&一二八事变&。战火几乎把上海东北部新开发的地产摧毁殆尽。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建设大上海的计划,中心发展区域正是朝向上海的东北。一时间,似乎只有两个租界的西端才是安全繁荣之地。顾联承在战火刚消之时就在西区购地兴建奢华舞厅,既是胆大妄为,却也眼光独到。实际上,民国时代上海西区的许多高级娱乐场所,很多都是那几年里建成的。
  百乐门建筑三层,二层是舞厅和宴会厅(亦可举办转作舞厅使用),最大的舞池有500多平方米。1937年为庆祝筹建一家高级休养院,所有舞厅齐开,与会者竟有1400余人。
  百乐门舞池号称弹簧地板(实际是在地板下用汽车钢板支撑以借其柔韧),地板精心打磨,光可鉴人,时评曰&让人感觉像在鸡蛋上跳舞&。
  与那些拍摄老上海故事的电影隔空瞎想出的情景有所不同,百乐门舞厅并不是舞女如云。租界巡捕房分管社会风化娱乐事业的科室有档案记录,1937年全盛时期,百乐门仅雇佣40个舞女。当时次一等的大华舞厅反倒有145个舞女。事实是像百乐门这样的高档舞厅,舞客多数自带舞伴。百乐门舞厅始终保持此等门风不动摇,因此到世风日下阶级品类混杂的孤岛时期,一般白相人去百乐门这种高级舞厅前,常常先去低档舞厅挑选舞女,买钟出台,再带至百乐门。读那时代上海各方情报人员的暗战回忆录,常见有一夜转会三数舞厅,仔细一想便会明白其中道理。
  1941年,百乐门舞女陈曼丽在舞厅被枪杀,此事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她不肯陪日本军人跳舞招致报复;一说她是重庆军统人员,因76号汪伪特工要报复机要室主任被军统在仙乐舞厅里枪杀一案,特地也在舞厅枪杀对方一名,以示&侬做初一,我做十五&;又说她就是因为跟76号特工勾搭,所以被军统处决。历史事到这种地方最是如烟如云,不过翻建百乐门舞厅的新台商对大家说,他相信陈曼丽被杀的原因是上述的第一种,有意思。
(文/小白)
它用图文所记录的中国社会生活和战争、灾祸等大事件,留下历史人物影像,已成为研究、了解那个时代的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良友》,中国最早以时事新闻摄影为主,民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创刊于1926年,比美国《生活》画报领先10年。它发行遍及亚非欧美的27个国家和地区,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所有门类:时政、民生、电影、戏剧、摄影、绘画、文学、娱乐、时尚、人物等。
  1925年6月,广东籍人伍连德私人集资在上海的虹口一幢石库门住宅内创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有小型印刷机三台,承接社会上的印刷业务。不久,邀请马国良、赵家璧、郑伯奇为编辑,独立印刷出版发行《良友》画报。
  日(农历正月初三),《良友》画报正式出版发行,八开本,道林纸印刷,以图片为主,配简洁的中英文说明。创刊号以影星胡蝶为封面,彩色套印,开中国刊物以名媛为封面的先河。当期以完全零售方式售出7000册。同年11月出版第一个特刊《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共55页,200幅照片。获读者追捧的《良友》月刊每期发行20000份,两年内月销量达40000余份。良友公司另出版多种画报画册,如《今代妇女》、《中国学生》、《体育世界》等。
  《良友》创刊人兼第一任总编辑伍联德,因业务繁忙,第四期后将编务委托于周瘦鹃,因周不擅画报业务,遂聘请当时正在齐鲁大学读书的青年梁得所主持,梁会作画、擅摄影,文笔亦佳,1927年接任总编后力图革新,发行全球,号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画报。梁得所当了8年总编后离开《良友》另起炉灶。大获成功后的1928年冬天,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搬迁到北四川路851号,底层为营业大厅,二楼为编辑室,后堂及三楼为排字房和印刷所。为提高印刷质量,《良友》自第37期起全部改用进口铜版纸印刷,自第45期起改用影写凹版印刷,图片极为清晰。《良友》为月刊,1936年曾改为半月刊,维持半年后因图片资料来源不足恢复为月刊。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公司所在的北四川路成为战场,于是被迫迁移并成立香港公司继续出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进占上海的租界和香港,《良友》被查封,两地的公司被迫关闭。1945年10月,抗战胜利之后,《良友》出版第172期但因股东分歧而停刊。
  1954年,伍联德之子伍福强在香港以&《良友》海外版&名义重新出版《良友》画报,直到1968年停刊。1986年3月,纪念《良友》六十周年活动上,伍福强宣布再度复刊于香港,面向海内外发行,但其影响力已远非从前。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年的全套《良友》。2007年,伍福强筹备三年之久的《良友》合订本()在香港出版发行,内容为172期画报和两期特刊。2008年,良友纪录网站()开通。
(文/陈村)
产生于上海的月份牌是民国传播最广的大众艺术;但因是商品广告画,又是艺术圈最瞧不起的艺术;又因画美女,还是吕澂、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战士最有偏见的艺术。
  月份牌广告尤以男性消费的香烟、洋酒为多,男性审美决定了其中女性形象演变。&若容颜娇艳,肌肉柔软,我见犹怜,谁人不断肠?&
  月份牌分三阶段:第一时期()周慕桥画古装美女;第二时期()郑曼陀画清纯女学生;第三时期(),杭穉英、谢之光等画洋味摩登女。
  1918年至1919年吕澂、陈独秀通信指责的月份牌病态仕女形象是第一时期作品。1910年代末,郑曼陀画出里程碑式的《女子读&天演论&》,端庄得体的女学生拿着《天演论》沉思,颇有民国才女范儿。因&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月份牌中&女学生&遂在20年代取代梳小辫、裹小脚的早期&闺阁女性&。
  但不久,杭穉英和谢之光又画了执卷美人,她们以书为道具,甚或模仿女学生衣着,但眼角眉梢无一例外透出挑逗神情。
  据当年《申报》记载,多少有点色情狂的男子总对&会拍网球、打排球,还会在水中游来游去;会高耸着小嘴唱歌,又会飘动着旗袍跳舞的女学生骨头发松,魂不俯体。于是连从未读过书、一个字也认不得的太太也穿革履和长统袜为标识的&学生装&&。这就难怪月份牌中出现拿书又不看书的妖娆美女,对模仿女学生的&太太们&进行模仿了。
  还因鲁迅1930年在中华艺大讲演时,指责月份牌中的媚态时装美女,虽是美人,但&它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一幅庸俗的商业广告&。鲁迅的批评让画家又面临新的舆论冲击。既然20年代的&清纯女学生&广受赞誉,那就让美女拿书,在时髦美女与女学生之间找个平衡吧。
  40年代则是媚眼如丝的摩登女郎登上月份牌,她们头发是精心修饰的大波浪,胸部外露或短裤下露出性感大腿,就像&红玫瑰热烈而放荡&。她们是《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们的派对范儿也暗指了民国上海的风景&&交际花。
  作家苏青说&男人总不大喜欢职业妇女,而偏喜欢会打扮的女人&。因此月份牌中的&女学生&要么去交际,要么回家当母亲。所以,每个年代月份牌画家都在画母子图,将多子多福的隐喻转借到现代生活中来。
(文/章润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乐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