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镇有奥克斯空调专卖店吗?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2016年吴川市吴阳镇中街年例游神之平泽上高村狮班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164eL4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164eL4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2016年吴川市吴阳镇中街年例游神之平泽上高村狮班
播放量数据: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300字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热门推荐:
查看: 4549|回复: 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24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林召棠(),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科举制度实行1300多年,粤西出了唯一一位状元。
林召棠状元坊,位于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是清代状元林召棠的故里。
据说状元坊牌坊上“状元”两个红字,是当年林召棠亲笔所书。‘
12:32 上传
那天我下午五点多才到这里,再迟少少林召棠纪念馆就关门谢客了。
12:32 上传
林召棠纪念馆正厅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来的迟到,天黑了手机的相机成像效果很差。
12:32 上传
网络地图上的林召棠故居位置也标错,好在偶遇林召棠五代子孙带路才找到林召棠故居。
12:32 上传
   游记小插曲:
   由于网络地图上的林召棠故居的标注错误,我在吴阳中心小学一带打转都找不到,令我原本规划好的游林召棠故居的路线变成游吴阳镇霞街村,我手上虽然有NB的google卫星地图和矢量叠加的OZI地图还是找不到北,只好一路问好多路人才来到林召棠状元坊。
   问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是有句话: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来到林召棠纪念馆不久,就碰到有人来上香点灯,一问才知道是林召棠五代子孙,他说上完香点着油灯就要关大门上锁了,我要是来迟一步就关门了。
   最后在他的带路下,到了林召棠的故居旧屋,天色也有点晚,可故居旧屋已经上锁,他也没钥匙,我没办法进入看看,林召棠五代子孙说里面有些书画和手稿可以看看。
  相关链接:
  专题帖
       
   -----------------------------------------------------------------------------------------------------------------
  ★相关链接: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5450精华0帖子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状元故里行
12:53 上传
状元故里行
林召棠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
12:53 上传
状元故里行
林芾南公祠。
12:53 上传
状元故里行
门楼上刻有“状元”两字。  文/陈华清(遂溪,教师)
  在粤西,大多文化人都知道林召棠。他是自隋朝开科举考试1300多年以来,粤西地区唯一的一名状元,广东仅有的九名状元之一。古时的粤西,被称为“南蛮之地”,文化的荒漠,成了不得志人的归宿,像苏东坡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曾贬流于此。所以,林召棠的高中状元,改写了粤西无状元的尴尬历史,增添了粤西的文化气息,成为粤西的一面人文旗帜。
  今年春天一个椰绿花红的日子,我有幸拜访了粤西唯一科举状元林召棠故里。
  状元故里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霞街村因出了状元林召棠,闻名遐迩,里里外外皆称之为“状元村”,其原名反而为人所忘。
  进入霞街村,大门牌坊中“状元”两个红字跃入你眼帘。“状元”二字为林召棠中状元后所书,苍劲有力,气度不凡。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文武状元注授毕,各归故里本州立状元坊牌额於所居之侧。”立状元坊牌成为光宗耀祖的一件美事,莘莘学子为之劳神伤骨。因此,弥足珍贵的“状元坊”成为粤西的一块人文瑰宝,也成为吴川颇具文化底蕴的招牌旅游景点。
  穿过状元坊的林荫小道,是林召棠纪念馆。原馆规模较小,后经全面修葺,于日重新开馆。我们来得正巧,见到的是修葺一新的纪念馆。现今的纪念馆已扩建成三进型制的庙堂建筑,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里面摆放有林召棠塑像和他的墨迹复制品。
  走进纪念馆里,氤氲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如同进入一个文化“大观园”。大厅正中挂着林召棠全身的画像,林公儒雅清瘦,俊朗和蔼。馆正中有一碑廊,碑廊镶满用岩石镌刻的各种字体,风格各异的诗联、题辞。正厅两边及东西两厢的墙上有历代文宦名人的题联、题匾,其中不乏珍品。如“庙堂魁甲,门第清风”;“顶占鳌峰名高北斗,襟连象岭气挹西山”;“翰墨千篇颂,文章百卷传”;“贤富能训惟以,和善之家必有”;“西河汇归东海,北极拱照南村”……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来广东查禁鸦片,跟林公书信来往,谈民生国是,赠其一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此联也收于馆内,成为较有价值的藏品。
  纪念馆的右厢墙上,挂有殿试的皇帝策问(试题)和林召棠的对策(答卷)。
  林召棠出身书香世家。18岁考上秀才,被称为“海滨俊才”,28岁拔贡士,31岁中举,道光三年, 38岁时成了进士,进而状元及第。在殿试上,道光皇帝这样策问:“国家无事,思与天下臣民同乐太平,允臻上理……”试题有一千多字,涉及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培育人才,教训何以正俗,师儒何以有得民之责;二是如何兴节俭之风,力戒浮华,欲使天下黜华屏欲,治登淳古,何道以致之;三是郅治之世,如何广纳群言,纠正施政的偏差;四是如何搞好水利,特别是如何治理南北运河、永定清河、滹沱河等五河,兴利除害。林召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对皇帝策问逐一作了缜密而深刻的论述。道光皇帝大为赞赏,钦点一甲第一名及第状元。林公之“对策”后被誉为“天下第一策”。
  林召棠之文才及胆识,从一个传说可见一斑。林公中状元后,请假回家省亲。路经苏州时,住在苏州的广东会馆。会馆设宴招待,一批苏州才子应邀前来。苏州是文化发达的江南名城,在座的苏州才子,对来自南蛮之地的林召棠颇为不屑,有心刁难。“苏州的关帝庙,正欠一幅对联呢,有劳新科状元题对挥书。”林召棠知其意,饱蘸浓墨,挥笔而就: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才子尽寒心。
  在座的江南才子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林召棠为粤西人争了口气。
  关于林召棠中状元,还有诸多的传闻传说。其一是,林召棠参加殿试后,传胪(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唱名那天,林召棠和一批贡士立在一旁,等候皇帝钦点。当传胪官唱到“广东省”三字时,林召棠开始紧张流汗。再唱到“高州府”时,他激动万分。因当时参加殿试的广东人只有两个,吴阳当时属于高州府。这时,他确定状元非已莫属了,于是喜极无措,没有听到后面“林召棠”三个字。传胪官唱完名,他毫无反应,没有马上向皇上叩谢龙恩,道光不悦。宰相曹振镛见此,灵机一动,大声高呼:“请新科状元林召棠出班谢恩。”林召棠这才回过神来,应声上殿:“谢主龙恩。”在旁的主考官为其辩解说:“此乃重听。”这就成了后之所谓“废状元”的话柄。其二是,林召棠不懂得“官话”(北京话),传胪官叫他的名字时,他不应答,后来便把他作聋子看待,斥为“废状元”……这些传说是真是假难以考究,也不重要。广东人历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说普通话,在我看来,这些传说倒可以作为当今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人应学好普通话的有力佐证。
  游罢纪念馆,我们便到“林氏大宗”。从纪念馆到大宗,有一条几百米长的窄小街道,用红砖侧竖立铺路,古朴古香。这条并不宽阔的街道见证了状元的成长,经历了二百年的风雨侵蚀,留下了沧桑的记忆。
  “林氏大宗”乃林氏香火祠堂,其门口挂有联曰:“燕玉祥符鰲江旧谱,鸿基懋建骏誉遄驰”。此大宗,建于明代初年,三进四廊,飞檐拱壁,宏大宽敞。祠堂里突出纪念林召棠及林氏历史上的名人。里面收藏有林召棠及夫人画像,他生前穿过的朝服,用过的端砚、印章,还有他亲笔滕写的条幅、对联等。大厅之上高悬“状元及第”的匾额,厅内还悬挂各个时期朝廷册封的各种牌匾。各种有关史料摆放厅内,这对我们了解林召棠、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激励后人有一定的帮助。
  据记载,林召棠高中后,被皇上封为翰林院修撰,品级为从六品。道光十一年出任陕甘两省乡试的主考官。后出任广东端溪书院院长,在此授道十一年。在高州高文书院任教一段时间后,回霞街老家颐养天年。这期间,道光皇帝多次派人劝说他再度出仕,但林公淡泊功名,不为所动,坚持留于乡村,做一个平民状元。林召棠为人为人尚气节,淡仕宦,怜贫苦,可谓是:“谦和敬慎,足不履公门,不干谒有司(地方官员),不臧否人是非,不面斥人过失,善气迎人,和蔼可亲。”他在家乡创办义仓,并把自己每年在祠堂应领的200斤胙肉的一半留给义仓,救济贫民,深得百姓敬仰。晚年后隐居于村西金莲庵,著有《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笔记》等著作。87岁时寿终正寝。
  林公遗风,福泽子孙;文光射斗,激励后裔。受林召棠爱国爱民、勤奋好学思想影响,这个村一贯重视教育,村民积极向上,尚文习学蔚然成风。二百年来,人才辈出,英才蔚起。清朝出过进士四名,举人十九名,贡生、禀生秀才更是不计其数,现在有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500多人。真是“召伯甘棠长留遗爱;公门桃李蔚起英才。”
  下午一时,我们离开状元故里,望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我想起一个领导参观状元故里时说的话:“林状元给我们留下很多文化遗产,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勤奋读书,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思想,就是文化的灵魂。我们搞文化村的建设,就是要弘扬我们传统的文化的精华。”也许这就是林召棠这名平民状元的意义所在吧。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5450精华0帖子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浅析清状元林召棠不出仕之迷
[作者简介:林济仁,字布德,号梧桐居士,广东吴川市人。]
   林召棠:(年)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广东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村人。祖邦瑞,监生。父雨屏,讳泰雯,乾隆庚寅、辛卯两中副榜。晚官东安县教谕,四十二岁始生先生。召棠公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时中秀才,学使姚文田赏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以大器目之,选拔为贡生,命入官署肆业,前后凡十年。丙子举顺天乡试,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拔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后入翰林、任庶常)、张芾(后入翰林、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人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公应两广总督卢厚生邀请,受聘主讲肇庆府端溪书院(端溪书院当时为省立第一间书院),凡15年,桃李满天下。如顺德罗惇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都乃公之门生。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因林则徐与召棠公同为福建“九牧”苇公之后,且乃同龄中人(则徐长召棠公一岁),故书信往来频繁,多咨询谈论民生吏治,公竭力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当闻说道光皇派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东协助琦善剿办逆夷、断绝与英通商、扫清烟毒时,曾欣然赋诗,诗中有句云:“近禁洋烟,绝英互市”。“上将虎符新授钺,小夷螳臂敢称佳?”。鸦片战争失败后,公痛心疾首,曾在友人《石溪听泉图》中赋诗以抒发情感,诗云:“丈夫生才贵有用,右挈雕戈左俎豆。安得水犀万强弩?末派龟鱼齐馘首”。诗中寄望有忠臣良将能痛击和驱逐侵略者。
   召棠公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当时,公有不少旧同僚及门生,已身为宰相、尚书,或任总督、侍郎,均有意荐公复出。然公不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毅然安心执教,一概辞谢!公虽淡浮名,但常时胸怀国家之安危,立志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番事业。如其在《吴回溪先生家论》中云:“长才任重,以勋绩著于世,此第一等人,不可凡及。否则,修身积行,守冲安素,亦不失为正人君子。”在赠友人联中云:“高才必为一世用,新诗况尽万物情。”在题《纯士博士小像》诗中云“赠君晓朝策,便骋天衢辔。无为守蠹简,老恋青灯味。”极劝友人出仕,为国尽忠。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科翰林王广荫任右庶子,劝其就仕,召棠公辞谢。黄广荫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如水,何高尚若是!”之句。黄素知召棠公生活淡泊,又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公,公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后托门生、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议》文。
   召棠公59岁丁内艰,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即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或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召棠公生平诚朴谦慎,不干谒有司,不面斥人过,耄年犹与弟召桐朝夕共饭,故同治六年高廉道陆心源请旨旌表公闾为“高贤里”,建坊里门,以为矜式。公著有《心亭亭居诗集》、《文存》、《笔记》等大量书稿传世。公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在家逝世,享年87岁。
   然一百多年来邑人每谈起公,常拿公与乾隆四年己未科状元、番禺庄有恭作比较,二人同为清代状元,缘何在仕途上云泥有别?谓公不出仕乃胆小怕事、胸无大志。但余浏览清史和召棠公之生平事迹。依余拙见,此种评论乃对召棠公当时所处之时代背景、和公之志向及抱负不甚了解所致。
   庄有恭为康乾盛世登第,召棠公乃于道光三年登第,此时清王朝已走下坡路,国民经济已衰退,加上奸相穆彰阿独霸朝政,公为清流,不肯依附穆彰阿,故在翰林院遭冷遇八年。后派任陕甘正考官,公以为从此有机会舒展抱负,故在其前往陕甘途中曾赋诗以言志,诗云:“苍苍雾气凉,天淡月欲曙。晨起理轻策,悠悠就长路。晓风吹寒衣,梦逐驼铃去。荒鸡号古原,栖乌恋寒树。万物各有息,吾身独迟鹜。道远何时穷,安能畏行露。去去从缁尘,慎保衣中素。”
   但据说召棠公在陕甘乡试其间,穆彰阿曾派人见公,要公为其党羽作弊,遭公严辞拒绝。召棠公完成陕甘乡试主考任务回京时,又适逢穆彰阿寿辰,公无厚礼可送,故遭白眼。穆彰阿管家又乘机向公敲诈勒索,要借巨款,公家本寒素,又为官清廉,宦囊如洗,何来巨款可借?故因此而开罪于穆彰阿。此时奸相穆彰阿大权独揽,专横跋扈,倒行逆施。公乃性耿直、淡名利、素性不喜阿承、更耻于与虎狼为伍之人,既已罪于当朝宰相,又痛恨清庭腐败,官场污浊,只好洁身辞官返里。
   穆彰阿倒台后,公本有机会出仕,又因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战争暴发,前后历时17年,纵横18省,且中国的大半壁江山及富庶之地已尽归洪,清庭能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吏已大大减少。加上洪秀全又是广东人,道光皇心中或许已对广东人恨之入骨,若在此时流连仕途,稍有不慎或有可能被牵连。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公已近耄耄之年矣!
   再者,在太平天国战争暴发前,公题莲花池馆联中有“卧听大海风潮上,曾阅莲花世界来。”之句,以公之智慧或有可能已意料到会有一场大风暴将要来临,故不想出仕也未可知。
   公之为人处世、道德文章以及公在当时的威望,从各界名流政要的赠联赠诗中就可略知一二。如:安徽巡抚送召棠公归养诗云:“少年才笔冠词流,冰鉴高悬华岳秋”。“兹行不为忆鲈鱼,乞赋归来慰倚闾”。清翰林、礼部尚书、公进士科房师汤金钊赠联云:“果行修洁,斯文彪蔚;量海容物,赤绳闲邪”。翰林院同馆英和(后任宰相)赠联云:“落纸如云,发言可咏;若金受砺,味道之腴”。同榜传胪杜受田(后任太师)赠联云:“努力崇明德;随时爱光景”。翰林、三元及第、广西陈继昌(乾隆宰相陈宏谋之孙)赠联云:“玉树临风,冰壶射日;芝田养秀,桂苑摛华”。同馆翰林高树勋赠联云:“度八砖而受日;高一柱以擎天”。清翰林、两广总督林则徐书赠联云:“綵衣荣似三公兖;柯第祥留五色云”。清翰林、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公之受业弟子罗惇衍赠联云:“鹤发凝禧德齐梁案,龙头擅誉学富曹仓”。礼部主事、番禺陈其锟《忆林召棠殿撰》诗云:“不以科名重,人今第一流。早年辞豹尾,尘世抱龙头。束晰笙诗补,桓荣讲席优”。拔贡、高要彭泰来《端溪书院访沛南山长留饮》诗中之句云:“几年名土奠楷模,此地名山熟主宾”。高州太守蒋叔起《调职留别林殿撰》诗中之句云:“知我微名何足道,吴阳犹有鲁灵光!”。清翰林、广东主考何廷谦赠匾云:“斗南一老”,赠联云:“公昔明经,由第一人转入翰林,首听鸿胪宣朵殿;孙今绳武,后六十载贡登太学,亲扶鸠杖到圜桥”。清翰林、探花、海南张岳松书赠匾:“守一养和”。清翰林、广东巡抚、公之门人张芾书赠联云:“讲艺立言,领袖后进;颐性养寿,澡雪精神”。知吴川县事余寿柏赠联:“学传文苑,行著儒林,溯当年胪唱先声,五色见祥云,天下无双推国士;里访鸣珂,闲瞻绣阁,羡此日翚飞杰构,千秋隆肸蠁,吴阳初莅谒乡贤”。清未吴川县长厉式金赠联云:“公本仙佛前身,偶从阆苑归来,云水光中参旧谛;我是风尘末吏,曾许衙斋散罢,桃花树下拜先生” ······
   正如其门生、晚清广东名士李文泰《祭沛南殿撰》文中云:“公之故人,秉钧辅政。公狎闲鸥,懒通雁讯。公之门生,司农拜命。公傲云贵,白云持赠。在郊之凤,在薮之麟。公在粤东,谁敢跻攀?人之望公,如斗如山!”。
   公科名满天下而急流勇退,壮岁辞轩冕,大才未展,高卧沧江,孝友著于家族,门生遍于四方,高洁贤良为朝野所敬仰。洵为当代之灵光,无愧一邑之硕望!而公一生不能飞黄腾达,非公不敢为也,实乃时也、命也、运也、志也!正如陈锟在公之《心亭亭居诗集序》中所云:“从古高尚之士,朋风月,友烟霞,寄情于宽闲寂寞之滨,以自适其泉石山林之性……彼岂乐于忘世哉?诚有所不得己也!”此语实道出召棠公归隐之情。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5450精华0帖子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先祖·清代状元召棠公诗文选
先祖·清代状元召棠公诗文选召棠公家训日食饭,当思耕田人辛苦;日着衣,当思织布人辛苦。一样生人,有随父母行乞者,有卖身服役者,有肩挑背负者,今幸安坐食饭读书,是十分福气。尚不知勤谨好学,岂有天良?且今日有食有衣,当知祖父贫苦、忠厚、勤劳之所得。若果能精勤向好,自己惜福,终身能免饥寒耻辱,可以上对祖父;不然,目前下贱之人,即将来样子。己既不自爱,一身何足惜?如祖父伤心何!如祖父羞辱何!人生百事,惟孝最先,此身何自来?如何长大?父母辛苦劳心极矣!上望成才立事,显亲扬名;次望谨身慎行,勤劳衣食。自当知此心发奋上进,日夕看父母颜色,择父母所喜者为之,小心奉事,不敢忽略,况敢忤逆乎?叔父母,去父母,一间耳。凡家中尊长,务要恭顺。兄弟是父母所生,不爱兄弟,即是不爱父母。以及家中奴婢,皆须爱之。立身之要,贵慎言行,勿多言,勿乱言,勿假言,有情有理,和气慢说。勿笑人贫贱,勿诮人无能,勿说人暗事,勿谈人是非,勿以言语凌人,说话要分明仔细。做事要稳当,如行步,脚不稳则蹶矣。做事要量力,如担物,力不足则蹶矣。平心慢做,则不错乱。细心想度,则能周密。后先有序,轻重得宜,则不颠倒纷扰。最快活莫如退让,譬如能行十里,但行八里,能负十斤,但负八斤,从容闲适,无意外之忧矣。凡家中小事,当小心料理,如收租及书贴、器物、门户,一切皆要照管。吾家以读书为事,若不用心读书,将来欲作何等人?朋友相处,须忠厚和睦,我爱人,人亦爱我,我欺人,人亦欺我。或有强梁无理者,让之避之,勿与之争,归告父母,勿以同处可也。今日好逸好华,即流荡骄奢之渐;今日好胜好假,即愤生奸诈之渐。成败多由少时立志,定须向好人路上行也。俗人以美衣食、多请客、丰应酬为荣,吾谓虚名非荣,且费多财竭,饥寒旋及,渐失廉耻,荣安在?惟孝友读书,勤俭朴实,他日有位,以尽职为荣;无位,以不辱身贱行为荣耳。召棠公《心亭亭居诗存》选鹤樵(程国仁)夫子宣旬岭南远闻喜赋四首其一又唱彤驺浈水滨,晓霞十丈拥朱轮。人如卿景争先覩,帝识皋夔是旧臣。粤海浓波涵渥泽,珠江明月记前因。秋来无数芙蓉发,一路吹嘘有脚春。其四诗情指点峤云边,雁信重来又几年。有梦祗缘抠侍久,不才真愧受恩偏。祝公福寿如生佛,何日声华玷列仙。岭上梅花三万树,春风有分伴吟鞭。& &去秋棠下第南旋,夫子赐诗二章,有“岭上梅花三万树,何时携手赋重游”之句。今果奉命南来,棠欢迎舟次,前诗实为先兆也。 张文献(张九龄)公祠万树寒梅破雪香,穿花一路上祠堂。人谁风度如夫子,天遣文章破大荒。军法若行张节度,戎功不奖郭汾阳。千秋金鑑空相忆,蜀栈铃声最断肠。庄滋圃(有恭)副相授经图公曾孙廷棨属题昴精夜降光如虹,腾芒八桂贲禺东。麒麟坠地凡马空,流沙万里驰风鬃。早岁射策明光宫,雕龙健笔摩苍穹。花砖戛佩声珑璁,晓趋长乐听晨钟。皇猷圣藻超轩农,摹绘日月难为工。公也卷阿赓梧桐,星辉云缦光熊熊。药笼十载收芎藭,再持英簜敷肤功。东南巨浸磨天铜,灵蠵象罔归牢笼。插云渠雨秔稻丰,帝曰皋陶折刑中。嘉石肺石无冤悰,前英后杰景与崇。斟酌元化流醇醲,若庐一入含孤忠。九重日照丹葵衷,闽山彭岛乘花骢。扩清雾蜃驱妖龙,要令沧海波不鸿。东鹣西鲽皆来同,万民乐业公劬躬。翩然骑箕蹑遗风,我披公像何舂容。意气凛凛瞻华嵩,一经指授廻双瞳。籯金世业延章缝,亲仁里第犹高庞。乌衣旧燕寻遗蹤,勗哉遗笏珍魏公。萧家八叶登勲庸,廻光珠海波溶溶。还如桑旭升阆蓬。吴川八景诗延华弄月碧甃朱栏定有无,一湾清绝照尘区。人来海上看明月,秋到波心湛夜珠。水态风情参更活,天光云影淡相娱。源头汨汨凭谁濬,断碣墙阴长绿芜。一览凭高十丈城头落翠阴,偶披苍径上烟岑。云浮估客天边棹,涛涌仙人海上琴。万顷绿秧铺锦绉,双峰青黛映波深。使星正好凭高处,想像虚堂镜彩临。极浦渔归芦荻初花枫叶黄,卸帆收钓好相将。雨来雁外群簑响,月上鸥边一笛凉。远火有时明蟹簖,小亭真合唤鲈乡。覊臣莫便轻吟啸,一枕沧波梦正长。         注:宋相陈宜中过此有诗丽山樵唱夕阳何处下归樵,袅袅清歌度远飇。野色苍凉兼牧笛,岚光浓丽上烟霄。声含乐岁丰鱼稻,梦有奇情幻鹿蕉。倦斧好留棋畔坐,人间棲凤爱长条。文翁耸翠谁戴奇峰海上浮,我来真欲踏鳌头。掌中沆瀣三宵露,舄下沧溟万里流。宝鼎神丹俱寂寞,琪花瑶草自春秋。仙人好作辽东鹤,华表归来尽古邱。通驷垂虹尘土频年踏软红,澄流一笑俯清空。绿杨送客鞭垂马,锦带装桥涧饮虹。十里稻花摇 稏,几人葱辔戞玲珑。长卿旧日曾题处,归狎烟波恋钓篷。限门飞雪飒飒惊沙白日昏,饥鹰瑟缩下平原。玉龙喷沫晴吹雪,白马驱涛险作门。万古飞扬尘劫换,双丸激荡夜潮喧。云帆鱼榜讴歌路,谁信当时战垒存。东海朝阳九州南尽水漫漫,鸡唱潮生渤澥宽。四野天垂星采白,五更波浴日轮丹。排云仙出开金阙,贯月槎回涌紫澜。欲访抟桑更东去,珊瑚磊砢拂渔竿。闻 鹧 鸪一路青山放木棉,四山风雨鹧鸪天。珠江尽道春涛急,莫更声声误客船。阳春舟中帆影远摇漾,春耕烟翠浓。连山都映水,孤石忽成峰。近郭标层塔,穿林报午钟。花朝看收麦,压担喜归农。红花道中连宵雨足村村水,压陇枝垂穗穗秔。云过暂收桑旭影,风来凉送笋舆行。道逢农语知官好,人值年丰有笑声。只有禽言泥滑滑,不堪辛苦是长征。答子穆孙(炳亭)和作勿图无益费奔驰,爱取光阴似璧时。俭德永怀勤不匮,勉教老父皱愁眉。答次孙德员和作意马心猿戒外驰,操持端在少年时。一朝骥足腾千里,方信人间有白眉。岁暮杂忆之一少年头角各峥嵘,砚席频年得合併。夜雨检书同秉烛,风簷校艺每联名。参差廉影花双笑,狼藉移痕酒共倾。凡度别离俱宿草,老人谁共赋莺鸣。晓 霁晓霁烟岚敛,波纹湛绿苔。数花开水外,一蝶过江来。凉思浮诗棹,秋光满茗杯。俗尘祛十丈,如镜拭灵台。闻李郁门同年下世问讯李长吉,惊闻召玉楼。旧游思十载,此别已千秋。燕市桃花骏,珠江明月舟。匆匆摧玉树,弦管亦生愁。题张梅庄诗卷(其一)九旬老母健加餐,雏凤凌晨刷羽翰。斑马风乾能草檄,慈乌秋老倦弹冠。山岚远近归图卷,江月清寒照肺肝。儘有才华收不得,小诗随地涌波涛。召棠公《心亭亭居诗存》拾遗原载《状元林召棠著作拾遗》 戏赠黄九峰玉貌潘郎最少年,新诗如锦酒如泉。杜鹃声里春寒浅,醉倒樱桃花下眠。北行至淮安寄黄九峰鸡坛年少旧同盟,粤海洪湖万里情。春草烟深枚叔宅,秋风入梦尉陀城。曾同盆浦哀弦泣,独对淮南桂树生。此去九重阊阖日,故人何地说长卿?题黄九峰秋水谛禅图残月坠水天濛濛,云海荡漾青芙蓉。霜高木落雁信断,烟外隐隐闻清钟。谁传此境得禅悦,蒲团枯坐随天龙。九峰吾兄少密友,早岁无双江夏童。爽气英英扑眉宇,玉山相照何玲珑!三千水犀敌文阵,八九云梦吞心胸。酒酣耳热忽大笑,解衣磅礴真豪雄!前年相遇鉴江曲,春流碧玉鸣琮琮。微雨捲帘柳丝绿,东风吹面桃花红。细筝夜促秋雁柱,洪梁笑劝海蠡钟。蜀山梦短宿酲滞,银烛送曙窗朦胧。盆浦哀弦一朝绝,桃李衰歇余丹枫。雪泥爪迹剩几处,旧游零落春天鸿。火宅回头即彼岸,金绳觉路资无穷。&&来示我缥锦轴,青鸳兰若藏灵宫。拈花微笑坐磐石,菩提明镜穷南宗。齐烟九点现泡影,心灯无尽光熊熊。优昙钵花时出世,水月镜象都虚空。皆大欢喜善知识,回度一切顽与聋。周妻何过本非累,汝心有佛灵山同。朝来献赋再被刖,十斤金尽裘蒙茸。得道之人须慧业,岂屑得失争鸡虫?仆久迍邅困尘鞅,绮语自忏难为工。归去秋山买鸦嘴,参禅玉版甘长终。他年结庐访慧远,轩渠大笑虎溪东。赐进士及第奉直大夫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官辛卯恩科乡试陕甘正考官加二级林召棠拜题下举东归席间留别程小棠世兄朽木空劳大匠雕,青衫归去剧无聊。抠来久作羊公鹤,此别重谋季子貂。唾玉辱承兰臭合,心灰肯共烛痕销。殷勤为劝玻璃盏,几日相思隔暮潮。平泉亭馆暮凉生,把酒依然共穗城。半载九华门里住,明朝孤棹镜中行。江天木落分帆影,水阁霜寒有雁声。短笛微吟回忆处,碧池朗月夜三更。注:使院池中有南汉九曜石。题孙南瀛(大焜县令)晓渡卢沟图来时月落千山树,马蹄冻踏寒桥路。去日春风万柳丝,桥边柳色萦春旗。使君种花河阳县,一路飞花掠人面。五更回首望卢沟,五云晴拥双凤楼。注:孙南瀛黄坡塘基村人,嘉庆十三年戊辰恩科举人。题冶门《霞街林氏图谱》博士之传世廿一,枝条纠纷颇难识。冶门图之要有则,勖哉后嗣绍厥德。乙未元日灯下召棠敬书。题绍祖小照岳岳精神峻,披图欲敛容。将军知剧孟,豪士数元龙。碧树秋霜落,黄花玉醑浓。谁言一邱壑?云梦直吞胸。&&  注:绍祖字缵徽,林香宾孙,布政司经历职。张贞女诗(〈诗存〉有二首,此补一首)贞女张氏,夫邝,于归前三日邝死,女泣不食,晕绝数次,誓归守节,父母成其志,遂素舆而归,时已十月也。无端生死两参差,正是夭桃待嫁时。身已许人无可贰,心真匪石不能移。春蚕未死愁成茧,杜宇初啼血满枝。霜竹由来坚晚节,最难稚笋有贞姿!寄李实甫别来沈约瘦初生,碧玉山房自扫除。衰柳园林残照晚,黄花时节酒杯疏。秋声一夜来南雁,尺素谁人附鲤鱼?问讯潘郎年最少,芙蓉帐底近何如?(实甫秋间新娶)江  行晓风生漪流,拨霜荡双桨。岸狭连山阴,雨歇寒云上。炊烟满墟落,孤罾间渔榜。时闻斑竹林,格格野禽响。晚泊悦城村小市声聚,江昏岚气阴。估帆争岸泊,渔火隔烟深。道远迟归信,霜寒怯客心,殷勤语鸿雁,休更促闺砧。寄鹤樵夫子望云图浮云恋故山,游子行路岐。岂不怀二人?功名当及时。登高望故乡,浮云冠崔巍。吾亲舍其下,欲去行为迟。千载狄梁公,此意今谁师?吾师古孝子,色养志不违。写图寄中慕,望远情依依。早岁奏光明,五色彤霞披。一再驱秦蜀,云栈连  。京江挽天储,千舸竹如飞。八桂赋皇华,珠浦收玕琪。立朝志无忝,慎行亲所遗。蒸为泰山霖,灌溉兰与芝。持此黻皇猷,乣缦卿云辞。十丈泷罔碑,泉壤慰融怡。岂知爱日诚,犹含风木悲。艰难况贱子,万里始自兹。室 中甑生尘,堂上髪垂丝,含涕拜膝下,身逐孤云驰。回头盼亲舍,远在天一涯。何时窃升斗,少遂鸟乌私。循陔采白华,英英云露滋,安能报春晖,寸草心自知。峨峨狄公门,惭愧桃李枝。愿受蓼莪篇,束装归敢迟。借荫西方云,幸洁山中薇。步   月深林静夜籁,虚池生夕烟。明月坠水底,照见池中天。游鱼行有声,绿绉波纹圆。霜高木未脱,丛篁尚娟娟。夜久露华冷,微风凄楚绵,谁家一枝笛?发声何翩翩:吹予千里心,飞落晴云边。晓过大绀岭城西十里上嵯峨,侵晓肩舆扫雾过。初日苍凉荡云海。乱山浓淡见烟螺。风酣众籁笙箫答,绚丽丛林紫翠多。万里经行兹险少,拟将栈阁比如何?七月十五舟至微湖观水灯十里微湖烟水生,芦花如雪露华明。平流忽涌星千点。秋色无边月二更。佛钵幽兰供节物,画船清管报新晴。故园今夕催针尺,碧汉微云有雁声。峡山飞来寺荡日委云流,入天镵铁壁。伟哉两蟠虬,势与洪涛敌。何年蓬莱股,擘此巨灵蹠。山光划然开,古寺构山隙。磴断悬苍藤,檐虚堕危石。云气酿山翠,霏霏泄灵液。石梁架虚空,飞泉荡相激。俯视交青苍,但闻琼乳滴。邃室深窈窕,南楼敞开闢,照人万松枝,泻此一江碧。冬梅破雪花,庭桂香覆额。幽造未云已,阴岩閟寒夕。摩挲苍崖题,不读嗟可惜。遥知峻绝处,不著谢公屐。千年阮俞踪,萧萧寒箨积。潭犀沉不波,岭猿啸无迹。南风催下山,一帆厉鹗翮。泊中宿峡日暮碧云合,悲风生岸林。江沉一星火,峡束两崖阴。客路几千里,孤舟永夜心。岁华自摇落,凄绝听猿吟。五龙坛秦叔宝故宅沙苑将军宅,今犹近净池。日斜芳草路,人到海棠时。月涧通珠瀑,风亭漾柳丝。竟当携绿绮,危磴坐清漪。历下亭渺渺沧波阔,回桡溯碧浔。此亭仍海右,倦客又春深。十里柳烟起,半湖城影阴。迢迢望北渚,日暮动皋禽。汇泉寺七十二泉水,交流莲子湖。众山环杰阁,浓翠入冰壶。晚隖花犹映,芳洲迹已芜。出林残磬远,烟外一帘孤。罗江舟中同刘莘麓侍御山绿俯江涨,镜中新画眉。同为寒食客,又近落花时。旧雨青灯在,新愁白髪知,殷勤问乡信,已是隔年期。楚  歌楚歌楚舞泪沾膺,黄鹄乌骓恨不胜。末路英雄伴儿女,雀台月半望西陵。李子璞听春眠秋二图丝丝杨柳送行人,十里长堤春水生。惆怅珠江容易别,不曾疏雨听啼莺。黄叶林中自著书,芦帘竹屋 淡相于。诗人一枕秋眠觉,又是芭蕉暮雨初。井陉将军庙传筹破赵朝会食,二千人持一赤帜。堂堂旗鼓出井陉,势压邯郸气如墨。成安儒者贱奇策,逐利空城归不得。左车解缚为上宾,将军何人乃死国。想当血战怒横戈,慷慨归元面如拭。兴亡几世一坯存,踯躅空山生叹息。赢颠项蹶五年间,六国仓皇势孔亟。匆匆扶立席未暖,岂有深仁浃肌臆。古人感 恩报一饭,况乃策名曾面北。六王虽毕遗民存,往往风飙思奋翼。穷途壮志恣激昂,古木啼鴞助凄恻。砀山云起拂搀枪,泜水波寒长荆棘。不见田横五百士,岛上悲风日无色。春禧杂诗东风作意弄韶华,才放夭桃几点花。记得去年红照水,短篱茅屋数枝斜。台上轮飞舞袖长,家家小队赛康王。麻奴觱篥花奴鼓,排子当中最擅长。(迎神之乐,旧止金革,近加觱篥 , 声调翕张,小铙叠发,音尤爽烈,名排子)霏霏小雨润琼酥,罗袜香泥污损无?乍喜晓窗红半幅,春风送暖听啼乌。春禽学语渐绵蛮,远远螺峰作黛弯。一树橘花香罩屋,春波绿上水沙环。白沙湾上白沙冈,巴字川流几曲长。指点三鸦江外路,乱帆如叶下斜阳。谷谷啼鸠弄午晴,暖风初透夹衣轻。沙堤雨过平于掌,已有盈盈浅绿生。天风吹下紫鸾笙,湘瑟秦箫总废声。不向丹台通谱系,人间争识许飞琼?(女伶晚姑,丐族叔为乾女,歌喉之妙,冠绝侪辈)。回身垂手趁鸣絃,傅粉搔头亦可怜。零落霓裳第三拍,少年谁似李龟年?(女伶之后,吴伶为最,今皆成广陵散矣)。笙歌如沸闹香尘,凤辇龟山剧闹春。行到火城光断处,江潮十里烂如银。花凫双戏锦纹开,小步弓弯滑绿苔。笑解明珰弄流水,却教龙女献珠来。去年偷解牡丹球,吉梦双占玉燕投。佳兆今宵应更好,玉梅花下赌藏钩。(一种赌具、一种游 戏)搓香倚玉笑挤眉,火树光阑醉不眠。正是今宵春最好,蛾眉底事不团圆?雪 晴笔床茗碗有余清,坐对篷窗雪乍晴。暝色压云千片阔,霜风吹月一江明。轻寒已逼香篝腻,远影犹封钓艇横。忽忆故园春酿熟,梨花招客醉银罂。过淮安路堠迢迢送去程,行人到此忽心惊。绿杨村落低于水,斜日帆樯远上城。昔说飞升到鸡犬,今忆平地踊鲵鲸。年年漕挽千舻上,一线堤长雪浪横。滕王阁词人一去不可作,雕甍际天丽朱阁,万家春雨暗楼台,九迭林峦绕城郭。往时曾读子安文,夙怀壮志思凌云。七日投书渚傍泊,北风吹雪何纷纷。一朝风景忽澄霁,双浆划江破寒翠,携朋揖侣犹未升,已觉骞腾快人意。屏间大字摇晶光,苏翁健笔森莫当,江山如此待弹压,崇楼杰阁纷琳琅。画阁朱栏一徙倚,吴楚苍茫落眼底。东去金踞上游旁,俯瞰瓯越作边鄙。梅关咫尺几曾经,梅花如雪催北辂。络谷包山拓驰路,粉本飘零蝴蝶图。岿然剩有灵光赋,王家誉儿真天才!斗鸡一檄南荒来,盛 筵风送马当远。落霞鬼唱秋坟哀。得附三王有荣耀,瑰词雄笔各臻妙。鸿文星宿剩光芒,胜侣樽罍几登眺。我 来凭吊江天春,雪融万瓦明鱼鳞。匡庐望远烟渺渺,章贡双合波粼粼。百花洲好花开未?欲留不可风催去。银涛无际彭蠡湖,一片征帆趁孤鹜。楚霸王墓二首(一)三户亡秦日,重瞳霸楚时。气雄吞巨鹿,力尽泣乌骓。豁达鸿门宴,骁腾巩洛师。江东羞不渡,到底是男儿!(二)马鬣遗荒陇,鸿沟失故踪。史先高帝纪,墓尚鲁公封。叱咤原无敌,崎岖竟挫锋。长陵一坯土,何处觅乔松?家特岩倚树听泉图石气交天阴,长林郁苍莽。铮锵琼瑶流,倒挂一万丈。淡然松风来,霭霭潭云上。抱此冰雪心,据梧恣幽赏。眠琴闲不弹,已觉众山响。昨从鼎湖来,冰壶濯素魄,磴断云构危,瀑泻崩崖剨。有如万潜虯,战此积铁壁。俯视藤萝阴,十里但一碧。谁借并州刀,剪取半幅帛。五月生清秋。掩卷梦泉石。(癸酉六月与特岩游鼎湖观瀑布)题辛山兄珠江鼓棹图(出都前一日也)南下尉佗城,万里朝宗浪不惊。路去蓬壶三岛近,君原沧海一珠明。扬帆风日晴留影,得句鱼龙夜有声。待写横汾赓睿藻,凤池春暖玉珂鸣。金珠湾小别已经年,几度东风绿染天。碧楼台环绕郭,浅深杨柳护春船。花田微雨都如画,水调新歌亦可怜。此日披图一回首,明朝归梦隔江烟。召棠公《心亭亭居楹联 》选赠友人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刻苦功夫。欲就功名先立品,能明理义即端仁。云山借润支琴石,涧水清流洗砚池。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赠应仁先生联春风觞咏兰言畅,流水林亭竹抱虚。题湖光岩联湖水苍茫客到路从花外问,岩山寂历僧归门向月中敲。题古兴龙寺大门联归鸟远帆千顷水,夕阳疏树一声钟。题高州府城高郡两西门大西门小小西门大,府城双北塔高北塔低低北塔高。题吴颐书楼联至德流芳名题雁塔,正卿鸿略誉著燕京。赠南池贤阮联意象欲生犹春於绿,性情所至如岁有秋。赠李汴山联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赠李溪联孝友初心诗书夙好,春秋佳日山水清音。赠伟岸侄联自写来禽与青李,常撞大吕应金钟。题上郭大宗头门联县未立时先有姓,庙重迁处理扬名。题西传庵联仙露明珠方兹朗润,松风水月比其清华。题同善堂联同功于汉代义气朝天天王统一,善事凛春秋丹心报国国主无双。召棠公《心亭亭居楹联》拾遗集句楹联读书不求甚解,抚琴聊以自娱 。题路旁凉亭联因甚忙来,走不尽万里长途,劝君且留余步;终须过去,抛得下一条重担,为我及早回头。题赤坎高州会馆头门联旅馆盍簪同敬梓,海波澄镜到摶桑。题花厅联花气清如初过雨,树阴浓爱未经霜。题赠别人(失名)对联五联江流吴楚三千里,山压蓬莱第一宫。天地有情容我老,江山无语笑人忙。要将兰芷殊申契,不遣丹黄告小疲。天下几人学杜甫,当时四海得子由。高才必为一世用,新诗况尽万物情。书与吴士彬女婿联祖父不遗留,或读或耕,方能度日;子孙能发奋,克勤克俭,庶免饥寒。与族侄章黼二联淡放烟茶新月上,浓交棋局绿阴多。半榻茶烟清画阁,一帘香篆暖文纱。书奉族叔冰壶公三联镜里有梅新晋马,釜中无药旧唐鸡。汤盘孔鼎有述作,刘略班艺供研搜。冰镜自然呈皎洁,壶天安稳住神仙。自挽联都一般扰扰纷纷,随例作人,那曾有我?倒乐得清清快快,问君何去?本未尝来。题梅菉瓦窑水月庵门联百宝雨花,满琉璃界;千潭印月,见妙明心。咸丰乙卯仲春  林召棠书题梅菉布幞街(后称太平 街)西竺庵联烧沉水香,成甘露味;见大圆镜,坐宝莲花。题塘缀林屋林氏大宗联绍华胄于端州,瑞应鸠祥,人觇鹊起;守遗经于少傅,望隆马帐,誉噪龙超。题上郭吴氏大宗门联冠盖先临,相阴阳而观流泉,大据山川胜势;英髦继嗣,有诗礼以诒来叶,永绳簪笏名宗。题上郭烈祖祠(特峰公祠)联五百年燕翼诒谋,管奏新宫,恪备精禋修梡楬;数十代蝉联姻戚,苹湘南涧,远从先德溯津梁。(题匾额曰“岳竣渊深”)题奇艳村孙大公祠联先德灵长,贻厥孙谋,已极丰亨裕大;群英承继,克绳祖武,允宜乐利亲贤。湛江市郊区太平镇(原属遂溪县)白鹤寨宣封庙正殿联海静波恬,共仰天恩光普照;民丰物阜,咸歌后德被无私。(注)庙内祀天后和关羽。题香港新界屏山村友人邓香泉觐廷书室联守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遵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5450精华0帖子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于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雍正五年(1727年):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乾隆十年(1745年):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国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鸿(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张书勋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初哲(1736年-1787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县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锡龄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嘉庆元年(1796年):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嘉庆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嘉庆六年(1801年):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嘉庆十年(1805年):彭浚(年,湖南衡山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1785年-1826年,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道光二年(1822年):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钧(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陆增祥(1815年-1882年,江苏太仓人)。咸丰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咸丰三年(1853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寿州人)咸丰十年(1860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同治四年(1865年):崇绮(?-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润庠(1841年-1915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清代武状元名单朱彭寿〈旧典备征》对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汇考,现据他的记载,将清代武科状元的科分、姓氏、籍贯、胪列于下:顺治朝 (7人)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山东章邱。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玺 浙江仁和。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 炎 浙江山阴。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苏上元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 山东济宁。康熙朝 (21人)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顺天宛平.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英奇 直隶深州。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 浙江山阴。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 琪 浙江会稽。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宪武 直隶。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应统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张文焕 甘肃宁夏。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纬 京卫。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缴煜章 京卫。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马会伯 甘肃宁夏。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维城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杨 谦 江苏仪征。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隶献县。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显光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肃宁夏。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赛 都 汉军正红。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鳞 封荣九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镛雍正朝(5人)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 汉军镶白。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东胶州。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齐大勇 直隶昌黎。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 陕西镇安。乾隆朝 (27人)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 汉军镶黄。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 直隶任邱。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华。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汉军正黄。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 江苏泰兴。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 山西风台。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隶献县。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顾 麟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国梁 直隶丰润。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马 全 山西阳曲。壬中科时已取中探花,名马琼,此科更名再中。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飞龙 直隶永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灏 满洲正黄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龙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钱治平 顺天霸州。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广东长乐。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赏 山东福山。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隶定州。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黄 瑞 浙江江山。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刘 双 顺天大兴。乾险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刘荣庆 江苏泰州。乾险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马兆瑞 山东临清。乾险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刘国庆 江苏泰州。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汉军镶黄。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飙 山东掖县,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飞虎嘉庆朝 (12人)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黄仁勇广东海阳.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云龙 直隶阜城。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宁 广东南海。嘉庆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隶蔓城。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张联元 直隶献县。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华清 山承临润。嘉庆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诚 江西乐平.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马殿甲 河南邓州。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宁 山东益都。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凤来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陕西神木。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苏 满洲正黄。道光朝 (15人)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张云亭 直隶清丰。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张从龙 山西临县。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阳曲。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吴 钺 山东蓬莱。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广金 山西灵邱。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凤山 河南沿县。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启善 满洲正红。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隶安肃。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隶任邱。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赵云鹏 河南汝阳。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庆 汉军镶白。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张殿华 直隶枣强。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吴德新 直隶东明。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隶晋州。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阳春 四川华阳。咸丰朝 (5人)咸丰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东锯野。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 温常勇 直隶天津。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隶南和.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韩金甲 山东历城。咸丰十年庚申科(1860年) 马鸿图 直隶抚宁。同治朝 (6人)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样 直隶邯郸。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黄大元 直隶怀安。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张蜀锦 宜隶广平。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陈桂芬 浙江天台。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锦堂 福建上杭。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张风鸣 河南西平。光绪朝 (11人)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鸿图 福建侯官。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隶天津。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黄培松 福建龙泉。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杨廷弼 河南祥符。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东昌邑。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梦说 山东阳谷。光绪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张宪周 山东珲城。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赓 江苏海州。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张鸿翥 江西鄱阳。光结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国栋 直隶天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张三甲 直隶开州。以上从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状元109人。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2618精华1帖子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1
    相关链接:    
& bbs.wclife.net 粤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川市吴阳镇2亿豪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