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姐姐家饭店工作 小饭店 我们这是小城市,一个饭店一个月的陈本给我四千块。在

在姐姐家的日子里&下&
七、老同学(二)

大街上到处悬挂着防治非典的标语口号,各种颜色的小旗式的标语一道一道齐街而过,有的扯在树上,有的扯在电杆上,有的挂在墙上。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把整个大街点缀的好不热闹,真像过节一样。沿街两边的墙上也贴满了标语口号。有横着的,有斜着的;还有用各种各样的广告色刷到墙上的。真好像一场革命或运动又开始了一样,一派轰轰烈烈的气氛。
没几分钟就到了老同学的家门口,一座青砖红瓦的五间楼房出现在我的眼前。
老同学指着那五间楼房说:“这就是老弟的寒舍。”
我望着那楼房笑着说:“你这寒舍可够‘寒’了哟,省委书记都住不上,要是在省城,得十几个四万呀!”我还记得姐姐说的盖这样一座楼房得四万的话。
细看那门楼修的大大方方,绛红色的木制大门镶着一排排铜元般大小的圆钉盖,显得结实威严。高大的门楼两边贴着红瓷砖对联。上联是“改革开放新气象”,下联是“国泰民安奔小康”,横批是“与时俱进”。金光闪闪,好不气派。门楼里,迎面的墙上镶嵌着大幅的彩色磁画——黄山迎客松。洁白的墙壁加上这彩色瓷画,好不大方,给人一种高雅明快的感觉。
虽说是统一规划的排房小院,倒也挺宽敞。小院有六七米宽十四五米长。虽说是农家,小院却布置得井然有序。除了花池外,统一的水泥地面,干干净净。院的西边是一排敞棚,里面放着农具、杂物。房的西山头是养鸡的地方;院的西南角是厕所和水池;院的南边靠南墙是一溜一米多宽的花池。花池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葡萄藤爬满了院墙。看着这农家小院,好不让人羡慕。
一楼的走廊两端各开一个新式单扇门,楼的正中那一间是一个将近三米宽的四扇的新式落地门;窗户也是两米宽,一米八高的四扇大窗。门、窗上玻璃几净。新式的门窗结构反映了家乡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室内正当屋洁白的墙上挂着玻璃中堂,青山绿水形象逼真。中堂下面靠后墙摆着一个绛红色的水泥条几,条几两边摆着一对就装饰小柜,正对中堂的条几前边摆着一张黑色的老式方桌,方桌两边放着一对绛红色的老式木椅,虽说颜色有点不太协调,与这新楼不太配套,但却是家乡农村家庭的传统室内摆设。
除正当屋三间外,东边的一间,前半间与走廊和门楼相连,是厨房。厨房里紧靠门楼处是浴室;后半间是楼梯和卧室。西边的一间也分隔成两个半间,是两个卧室。紧靠西边后边卧室外的墙角处,一个十二寸的彩电放在一张旧三斗桌上。离三斗桌不远处放着一个小圆桌,小圆桌上摆着几个小菜和餐具。看来女主任确实是准备好了。
老同学领着我参观了他这新楼的屋里屋外,指着卧室里与这新房不相称的那些旧床、旧柜、旧沙发说:“这都是你老弟妹的陪送,没有一件成物器的。一眨眼二十多年了呀!别瞧它陈旧、破烂,挺有感情呢!俺这是新瓶装陈酿。老同学别见笑,上了楼你才感到外强中干呢!”
他一边说着,又领我上了楼。楼上堆放着粮圈、农具等闲杂东西。或许是外人不常上来,主人顾不上整理吧,显得很杂乱。
看着这些,我的老同学又开口了:“怎么样?没想到吧?咱是买起马,配不起鞍,能把这楼凑乎盖起来就不简单了。你瞧,这还都没搅泥呢!盖起楼两年了,窗户扇还都没安哩,留着让孩子收尾吧!就这,谁给孩子提亲,不能说咱家没有楼房,谁还专门来楼上看看哩?哈哈哈,哈哈哈……。不过,等到娶媳妇时,屋里就大变样了。咱把几万块彩礼一给人家,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组合音响、漂亮家具就都给咱送来了。到那时,就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
我听了老同学的话,恍然大悟,似乎老同学挺有策略似的。怪不得盖起新楼,只把门楼、小院、一楼高得那样整齐,而不配新家具、新电器?原来还有这么多奥妙呢!怪不得我劝姐姐盖成楼买个彩电,姐姐说盖起楼也不买,停不了几年就有人给咱送来了。原来,就是这样送哩!
我俩正在楼上说得热闹,楼下弟妹喊了起来:“菜都凉了,赶快下来吧!”
我俩下了楼,酒菜已摆满了那个小圆桌。坐下后,老同学就开始斟酒。说:“庄稼人,没什么好招待的,这还是娶你弟妹时的喜酒,别瞧不是什么名酒,真是二十年的陈酿了。那时只有几毛钱一瓶,现在这瓶酒恐怕几十块也买不到吧。今天就算给你补一补这场喜酒吧!咱俩谁也不能客气,每人半斤,把它干掉!”一边说着,酒就慢慢倒到碗里了。好家伙!一个碗里倒了半斤。倒好酒,老同学端起碗说:“我一般不喝酒,家里也不摆酒摊儿,连个酒杯也没有。就这吧,别怕碗大,咱慢慢来,各喝各的,一醉方休。”说着,就和我碰了起来。
不错,真是好酒!虽说不是什么名酒,但比我喝过的几十块、几百块一斤的酒都好。酒还没入口,那真正的醇香已沁入心脾了。我感觉着慢慢地抿了一口。虽说是高度,但却感觉不到那烈性,品到的只是那家乡的同学的情谊,这情谊胜过那陈酿的浓浓醇香。
放下碗,老同学说:“我们村里连个小饭店也没有,现在是非典时期,也不让出村进城,咱就只好全用咱的农家菜吧!你瞧,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花生豆都是咱地里种的,粉皮是咱自己做的,鸡块,鸡蛋都是咱自己的,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我夹了几样菜尝了尝,满口说:“不错,行!”说着,我的老同学就又催我端起了酒碗。
“咱们这里就只知道土里刨钱,搞饲养业不行吗?”我放下酒碗问。
“不能说不行,少喂点,可以。多了,可真的就不行了。咱们这里虽说地面宽,但都是好地,不像山区,有荒山,荒坡,可以放养。另一个,畜禽和庄稼不一样,它是活嘴,费事不说,一生病,可就麻烦了。前些年,也有家户搞养鸡场的,都赔了。后来,转向养牛,投资太大,慢慢也没人干了。现在,饲养业在俺村都是零星的喂养,你家三头牛,他家两头猪;要么,就是十只八只鸡,七只八只兔,或者三只两只羊,不成规模,附带喂,不冒险。再一个,现在也太乱。前几天,东邻家的十五只兔叫偷了个精光。别说兔,去年冬天,俺叔家喂的三头牛,夜里三点了,还下着小雪,就叫偷走了。全家人找了十来天,也没找着个影儿。俺婶气得死去活来。一头牛一千多,三头牛三四千,两年的功夫白搭了。给派出所说了,也不了了之。种些瓜果蔬菜,一是种的人多,谁家都有,不希罕;二是也不好偷。就这吧,胡种点地,有粮食吃,种点葡萄,能买个钱,就行了。咱不比城里的下岗职工强?”老同学说着,我俩又喝了起来。
“当然了,现在,国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你们成了农老大了,城里的下岗职工咋跟你们比呢!”我用夸奖的口气说。
“虽说不能这样说吧,但,说真的,我认为,现在应该是下岗职工比农民还难。不管怎样,农民还有半亩地,城市人呢?下岗了就失业了,农民失不了业呀!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就没有饭吃呀!说到这儿,我给你讲个真实的事情。去年秋天,我去地里掰玉米,正掰着,忽听前边咋有掰玉米声,。我想:你弟妹去娘家还没回来,孩子上学去了,就我一个人来地了,这是咋回事儿?我放下箩头,猫着腰,顺着玉米趟往前一看,好像就是有人。当时,我还怕是过路人来玉米地里解手。又等了一会儿,掰玉米的声音一直不停。这时,我吆喝了一声。然后顺着玉米趟向前走了过去。走近一看,是两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每人掂了个编织袋在掰玉米。当时,一看是两个女的,我也没急。我说,你们这是干啥?俺种的玉米还没收哩,你们就这样?!两个妇女一声一个老大伯,叫个不停。说我们都下岗了,这一段找不到活儿,家里没啥吃,真对不起,真对不起,我们知道我们不对,可我们确实没办法呀!我一听这话,就说,算了罢,你俩赶快走吧,掰掉的玉米也拿去吧。两个妇女连声说谢谢老大伯了,一边说着一边走了。你说这可怜不可怜?这是偷吗?大白天;这是抢吗?两个弱女子;这只能是无奈呀!要是有办法,她们会这样?秋这么深,跑几十里,两个年轻妇女。唉!人都要吃饭呀!”
他叹了口气,停了一会儿,夹了几口菜,似乎吃得是那样的香,或许是他在体味着没啥吃的味道。又说:“还听说,前几天,东大路那边,一连几天晚上,都有人劫路。你猜咋劫哩?几个上年纪的下岗职工,天一黑就坐在大路旁,一有汽车灯光就站起来了,一看是大车,就让走了;一看是小车,就拦住,一起给司机敬礼,然后掏出下岗证,说下岗了,没饭吃,请救济救济吧。司机见状,丢下个十块、八块,就让走了。他们就光劫小车,别的车、人一概不劫。后来,公安局来查了,没人敢再劫了。你说这咋办?还听说市里有个家属院,居民把院里好好的水泥地面都掀了分了分,干啥哩?种菜哩。一开始小区里不愿意,后来,一听说是这种情况,也不了了之了。一家一户像种责任田一样,在那桌面大的地上种菜哩。他们要是有办法会这样?所以说,农民确实比一些下岗职工强。只要不懒,就有饭吃。”老同学感慨地讲着,倒没忘记那碗里的二十年的“陈酿”,又端起来和我碰了一下。
是的,在我们家乡,人只要不懒,虽发不了,但饿不着肚皮,这是真的。因为,我们这里有三宝,那是土肥、水美、气候好。自古以来就是著称于华夏的粮仓呢。不过,就是缺少矿产资源,全靠种地。也正是得天独厚的三宝,使得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很少出外做工,经商。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思想保守,似乎成了传统。
我问老同学说:“刚才咱们来的时候,那几家门前挂的硬纸牌,是干啥的?”
“那是干啥的?有几家有人在外边给人家开车拉货,还有几家有孩子在南方打工,现在是非典时期,还都在外边。那牌是警告和责任牌。上边写着外出人员的姓名、年龄、职业、在外情况和村组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责任内容等。村组干部的责任就是做好家里人的工作,搞好与外边人员的联系,劝说他们非典期间不要回来。因为快要收麦了,在外的人员一心想回来收麦。同时,时刻监督在外人员回来。若发现在外人员回来了,马上组织人员将其送往乡留观站观察,不准进村,不准回家。谁出了问题谁负责。这次非典工作,从上到下抓的真紧,管的真严。咱们这里,虽说近离疫区,但截至目前,没有发现一例疑似病例,是全省的先进。听说,有些地方的外工,因汽车、火车查的严,不能坐车回家,就都买自行车回家,真是千里迢迢,归心似箭啊!传说有的城市自行车就卖脱了。”说着,我俩又端起了酒碗。
我俩就这样,说着喝着,喝着说着,不知侃到了几点。

八、县志与瘟疫

那天,我从老同学那里回来,借了他一本县志,这几天是吃吃饭,看看志书。
虽说我是家乡生家乡长的,参加工作后,虽说也常来回来,但对家乡的历史却知道的不多。有了县志,真是找到了好老师了。我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尽情的寻找和查阅。真是一本地方百科全书啊!但偌大一本县志对我最感兴趣的倒不是这些。
现在是非典时期,县志上记载的我县历史上疫病流行情况深深的吸引着我。
据县志记载:
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疫病流行,死人无算;
思宗崇祯十一年至十四年(1638——1641年),……疾病流行,尸横遍野;
圣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疫病流行,死人无算;
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6时疫流行,饥饿疾病交加,饿殍遍野,村舍为虚,死亡人数达半数;
民国元年(1912年),7——8月,瘟疫流行,不数日传遍全境,势甚猛烈,或转筋,或大泻,顷刻气绝。日余间,人口死亡者,小村数十,大村数百,屈指全邑死者无算;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秋,疫病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达70%。这一年,全县共饿死和病死达5万余人,逃荒走的4万人。一个20万人口的县,骤减到11万,全县耕地荒芜了10万亩,杂草丛生,无人耕种,成了狼窝狗舍,悲惨之景,瞩目惊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全县伤寒疾病大流行,患伤寒人数占患病者的10%,患疟疾的占90%,以儿童死亡为最严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疾病流行,全县患病者3万人。
从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纵观这360年间,史书记载下来的疫病流行情况,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悲愤万分啊!
于是,我下功夫翻阅、寻找那每次疫病流行时,朝廷和旧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我前翻后找,找遍了这本志书的所有纸页。在电灯下下了几夜的功夫,怕是眼睛不好,白天又查了几天,结果,大失我望。整个志书,除了记述每次疫情的惨状外,至于对疫病控制的办法和措施,却连一个字也找不到。我恍惚了。这是为什么?!即使当时的医疗条件再差,医术水平再低,那么大的疫情,朝廷和旧政府不应该不当回事吧?应该有起码的办法呀!于是,我愤怒了,愤怒那史书的记载者们失职!为什么朝廷和旧政府催粮、派捐、抓丁的措施记载的是那样的具体?又是那样的清楚?!那不会是史书记载者们编纂的吧?这使我对过去那些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朝廷和旧政府更加疑惑了。那不是史书记载者们的失职,那是朝廷和旧政府的失职!天大的失职!
我在疑惑中想:这次非典,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决策、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不是虚张声势、小题大做啊!如此迅猛的疫情,如果要是发生在那些朝廷和旧政府的统治时期,这么高的人口密度,这么大的人口流动量,该会是何等状况呢?!那是不言而喻的!又不知会有多少生灵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凄惨中去见上帝了。一个五六百万人口的地区,在疫情如此猖獗的情况下,这么长时间没有发生一起疑似病例,可见地方政府的工作作的是如何过硬呀!
我沉浸在史书的记载里,仿佛我不曾经历的那遥远的一次次疫病流行的凄惨景象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忽然想起,中国不是人口多么?如果这次非典,像史书记载的疫病流行的状况,不要说死亡过半了,就是死亡三分之一,不是一下子就把人口多这一问题给解决了吗?那中国人口一下子不就从12亿骤减到8亿了吗?这不比搞计划生育省劲多了吗?不是有个叫什么马尔萨斯的西方人口专家早就提出过这样的理论吗?这是一个多好的减少人口的自然机遇呀!不!决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都把这次预防非典工作当作一场无烟的战争来进行。该控制的必须控制!该拯救的必须拯救!那种惨无人道的理论,只是西方人口论者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旧中国那种疫病似洪水猛兽一样、任意流行肆虐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们党的“三个代表”的最重要的体现!最伟大的体现!
现实与历史的对比,使我万分激动。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历代任何朝廷和旧政府都无法相比、难以相比的!把抗击非典当作一场无烟的战争,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党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是何等的伟大和英明。

九、小组长

由于非典的原因,收割机不让跨区域作业,所以,今年家乡的小麦,多数家户都较往年推迟了收割。我姐姐她们村,仅有一部收割机,好不容易才挨到俺姐家收割了。
这天上午,姐姐她们十点多钟就从葡萄地回来了,因为下午收割机就到她们组的地块儿了。其实,姐姐家和往年一样,早在半月前就做好收麦准备了。
她们刚进家一会儿,随后,进来了五个中年男子。这几个人一进院子就喊我姐夫。
我姐夫从屋里出来了,他们一起站在树荫下,一个好像是个小头头的人说:“咱再说说泵的事儿,咋办?大家都说。”于是,他们就高一声低一声地谈论了起来。
原来,这是我姐姐她们这个组里的组长、会计、和三个群众代表,来找我姐夫一起商量水泵的事呢。因为麦一收,就要马上浇秋苗,解决泵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我姐姐家原来有个水泵,现在组里想把这个泵买走,固定在井上,由组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谁用泵谁出电费。改变过去谁浇地谁架泵的费事做法,解决争井抢浇问题。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你说东我说西,谈了好大一会儿。可能是因为意见不统一,又说了几句,这五个人就走了。
吃中外饭的时候,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孩子来找他爸,我姐夫给他说,他爸早就走了。
一会儿,组长的老婆来找组长。我姐夫给她说:“我们说了一会儿,没说成,他们五个人就走了。他们说叫我去再说说,我说下午就挨到俺家收麦了,不能去,他们一块儿不知去哪了。”
又过了一会儿,会计的女儿急急忙忙地来叫会计,说收割机一会儿就到她家的地了,叫她爸赶快去收麦哩。我姐夫给这姑娘说了一下,姑娘懊丧着脸,急匆匆地走了。
两点多钟,组长他们回来了。进院就喊我姐夫。一瞧就知道他们刚喝过酒。
我姐夫赶快对一个高个子说:“你儿子到处找你,不知是叫你吃饭哩,还是有啥事,找见你了没有?”
那高个子说:“管他妈的,叫我吃饭哩,有酒叫我喝?要不是说泵,今……今天我还能混顿酒喝?有啥事?不就……。”
还没等那个高个子说完,会计红着脸对我姐夫说:“叫你去,你不去,不要说你吃亏了,你的泵钱少给不了你一分,组里再穷,还……还是可以的。你不去,白不去。”
一会儿,组长一言三顿地开腔了:“泵……泵的事是个大事,就这吧!我……我想好了,泵……泵钱就……就按你说的算,五百,我……我再给你加二百,一共七百,没啥说了吧?不过,不能要……要现钱,等到明……明年……年底,可以用上交款顶。泵……泵还让你管,给……给你封个泵官儿,不……不会亏你。今天晚上,你……你得想法儿弄瓶……剑……剑什么呀……剑兰春请客。不能喝……喝他妈的这……这三块钱的狗尿了,咱也得上……上上档次。到时候扣除你的上交款,差……差多少再给……给你多少钱,你打……打个条,我们签……签个字,就行了,不……不让你吃亏。这事就这样定了,谁不同意,谁请客。大家说……说行……行不行?”
这些人都喝到这份上了,组长的话倒还听得懂。或许是组长威信高,工作方法得当吧?连一进院就勾着头互相依靠着一句话没说一屁股坐在横在地上的木头上的那二位,也立刻站了起来,四个人红着脸,齐声回答道:“行!晚上喝……喝剑南春。”
看到村长当场拍板定大事,并当场给我那少言寡语的姐夫封官儿的情景,我似乎感到组长的权力还真不小哩!这真是既民主又集中呀!要不是这场酒,这件大事还不知要再民主到何时呢!在这焦秆炸穗、秋苗若渴的五黄六月,这场酒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不知道农村小组长这级官儿,在当今中国的官谱上属哪一级?它下边是不是就是家长这一级了呢?如果家长是地皮的话,那么,组长这一级就应该是脚底板官儿了吧?组长还要管二三十个家长呢!

十、结束语

当解除了预防非典的禁令后,我离开了家乡。一路上,在姐姐家这段日子里的所见所闻,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抢着给我掂包裹的三个孩子;
那简朴的农家生活;
那新起的楼房;
那数万元的彩礼;
那摩登式的年轻农家媳妇;
那早衰的老同学的形象和家景;
那预防非典的紧张形势、过硬的措施和显著的成效;
那史书上记载的一次次疫情惨状;
那下岗职工的故事;
那既民主又集中的“脚底板官儿”
……
农村,农民,农业,需要什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该怎么选择,留在大城市做一个生意还不错的餐厅店长,还是回到家乡小城市从事本专业的稳定工作?
家里亲戚在省会城市开了家小饭店,生意还不错,这一段亲戚因为有别的生意,准备将饭店交给我全权管理。不过他一个月也有一两个星期呆在店里。(工资是固定的没有提成)现在家里人在家乡的小城市找了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相当于事业单位,工资和待遇还行,不过没有在饭店开的多)。
因为在饭店我也干过厨师,所以一直很想自己也开家店。但是苦于没有资本,所以现在很纠结到底是在亲戚的这家店继续磨练,还是回到家乡干那份稳定的工作。等积累点资本再开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我在某家小饭店工作 ,但是饭店的服务员见我没脾气老是欺负我 就是刚来几天的服务员看到她们对我的_百度知道
我在某家小饭店工作 ,但是饭店的服务员见我没脾气老是欺负我 就是刚来几天的服务员看到她们对我的
拿回去:00-9,晚上我已经下班了 正在吃饭
她们说你快点吃
外别还有好多桌子
于是我没吃完饭就去帮忙
可是我刚从外边回来一个服务员把我的碗拿出来说
你干嘛不把饭吃干净
然后老板娘吼到
没吃完扣工资 扣100元
我很低声下气的说
拿来我把他吃完
你们猜老板怎么说
我在某家小饭店工作 ,但是饭店的服务员见我没脾气老是欺负我
就是刚来几天的服务员看到她们对我的态度都看不过去
甚至昨天!端回去!
当时我感觉自己掉到了深渊
然后我想回宿舍 因为当时我已经下班好一会聊
要了宿舍钥匙后另一个服务员说
你回那么早干嘛
你上早班9:00
我们晚班比你还要累的多
有没有感觉多么不可理喻
我今天就没去上班!扣他工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了吧,在这里也是受气,小饭店不要去。走人吧,至少也要去正规的。工资是不会给你的
我是外地的
不会拿到工资连住的地方都没
这样啊,你只能去劳动局看看了
你现在在哪里???我帮你查查劳动局的地址,
西安建材医院
西安市中心吗???
咸宁东路512
我的意思是饭店的地址。
饭店叫和月楼
只能找离饭店不远处的劳动局。
和月楼牛羊肉泡馍
这里有西安的劳动局电话 西安市新城区劳动局尚德路115号029-路线B西安市工商局莲湖分局劳动..沣镐东路4号长安大厦029-路线C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双生..劳动北路15号029-路线
请再把西安劳动局的号码发一遍
这里有西安的劳动局电话 西安市新城区劳动局尚德路115号029-路线B西安市工商局莲湖分局劳动..沣镐东路4号长安大厦029-路线C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双生..劳动北路15号029-路线
你太老实了~硬气点~上班时间里~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就走人~谁说你~你就叼谁~你在哪~要我帮你解决吗
问题解决了吗?
下班了你还做什么?那些同事给你加工资吗?她们下班了怎么不帮你分担工作,不要别人说什么都不做声,要不别人总以为你好欺负。
骚年,做服务员一点出息都没有,趁年轻学点手艺吧
干一天都有钱拿的,去找他要,不给就去告他
我也做过,但我是暑假工,那餐厅里的人刚开始可能会为难你,但时间长就不用担心,像你这种情况我早就不干。
我也不干了
都去车站了,结果发现钱不够
下定决心买车票
都去车站了,结果发现钱不够
下定决心买车票
你要北漂啊
买车票回家吗
那说起来,我比你好多了,我打工时候没这么严重毕竟在本地吗,如果像你这种情况我早就要干死他们
我实在是没脾气
是不是男人啊,不过要看情况,不干了就算了,又不是没工作
我现在要回家!
那你回家吧 没拦你
你看你就是离家出走的
o(╯□╰)o
打工不容易吧 赚钱不容易吧 还是先读完书吧
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多学点经验!以后用的上
都是什么人?太没素质了
叫一群兄弟打他们一顿
我是外地的
那你还是换工作吧
人善被人欺
打工打不了一辈子
我建议你还是去学点技术
支持你,炒老板鱿鱼,他会给的,不给你告他
帮你重找份工作,联系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城市做什么生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