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中心来电说购网上买保险可靠吗吗

交通银行被曝电话强卖保险甚至自行扣款
柜台前,正在办理业务的女客户身后就是广告。记者王维宣  此类行为对市民造成一定骚扰 业内人士提醒客户可自行保留证据
  市民陈先生(化名)作为某银行的金卡用户近来很郁闷,最近他老是接到以该银行统一呼出电话号码为来电显示的电话。本以为自己的银行业务出了什么问题,可每次来电都是向他推销意外险或是重疾险。“真奇怪,银行怎么打电话卖起保险来?来电显示还是银行的客服电话?”
  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都有这种所谓的“服务拓展”推销保险的电话。银行电销的保险产品多是简单易懂的产品,销售对象多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有业内人士指出,客户如果需要维权,则有必要自行保留证据。
  事件:银行来电强卖保险甚至自行扣款
  昨日,有交行信用卡客户在网上爆出来自021-的电话打着交行的旗号,向交行信用卡客户推销保险,“对我的交行信用卡和姓名说明无误,我还真信了,结果开始推销保险了……了解了下居然能直接从信用卡扣钱。”某网友在微博投诉称。
  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投诉相关事件的网友不在少数,更有网友表示,信用卡中心的电话推销人员在客户已经表明不需要保险的情况下还执意推销。“在其开始介绍具体内容之前我就已表明不需要,但他执意推销数分钟,最终看我没有转变之意便愤然先挂断电话。”一位网友表示。
  对于网上的大量抱怨,交通银行对少数“要销卡”等情绪激动的微博回复称:“很抱歉给您带来困扰,如您方便请通过‘私信’留下卡号及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专人与您联系。”
  记者了解到,交行95559客服对事件的回应为:021-是信用卡中心的外呼电话,由信用卡中心统一管理,如果有其它问题可以向信用卡中心了解情况。而交行信用卡中心对此的说法是:“021-确实是信用卡中心的保险业务外呼电话,交通银行只是代为销售,产品仍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
  市民:曾接到多家银行客服电话推销保险
  记者了解到,自称是银行保险服务专线、不是诈骗电话而是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这种所谓的“服务拓展”推销保险的电话并非交通银行一家有。
  市民小陈(化名)告诉记者,她就曾经接到了包括建行、招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打来的电话,都称要推销相关保险产品,其中有的来电号码甚至是银行的官方热线号码。
  市民翁先生(化名)表示,最近常常接到来电显示为95566的电话,他表示,作为中行的信用卡客户,看到显示号码为中行的客服电话,他很自然就接听了,可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却向他推销起意外险和重疾险产品。他对记者表示,“为什么推销保险的电话却显示为银行的客服号码?这样很容易让人误解。”
  对象:银行优质客户 产品:意外险和重疾险
  记者从保险公司内部获悉,很多寿险公司除了会有公司内部的电销中心之外,还会和银行合作,利用银行电销渠道和银行内部的电销服务人员进行保险产品的电话销售。据透露,销售对象主要是银行自己的优质客户。
  某险企负责人表示,银行电销的保险产品多是简单易懂的意外险和重疾险产品。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电销出单扣款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话确认购买后,直接从银行卡扣款,再寄保单给客户,等客户核对信息并签字完毕,寄回保单回执后,保单正式生效;另一种是电话确认购买完毕后,先将保单寄给消费者,待消费者确认购买签字完毕并寄回回执后再从其银行卡扣款。“对于第一种情况,若消费者接完电话后反悔不想购买保险,其实不用签署回执即可,过了保单犹豫期,保费会自然退还到消费者银行卡上。对于第二种情况,消费者不签署保单回执即可,不会有任何费用产生。”
  律师:电话销售人员有义务提醒消费者
  昨日,记者针对此事致电交通银行相关联络人,但截至截稿时都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曾表示:“如果不想再接到类似推销电话,需用户致电信用卡中心主动登记。”
  有律师表示,尽管银行上述行为不属于民事侵权,但电话销售人员有义务提醒消费者,在电话确认购买保险之后,会即时从消费者银行卡中扣取相关费用。
  有专业人士表示,事实上,由于银行呼出的电话基本上都会被录音,万一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出现了夸大收益或者解释不明确的情况,都会有录音作为证据。
  但是有网友提出质疑,由于录音方不是客户,万一出现了纠纷需要出示证据,银行方面会不会以没有录音为由拒绝出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客户如果真的需要维权,自行保留证据是十分有必要的。
  新闻链接
  上半年电销扰民成灾
  电销扰民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保监会网站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通报显示,销售误导占人身险公司投诉的三成,而电话销售扰民投诉增加较多,屡禁不止,消费者投诉电话销售扰民问题223个,占投诉总量的3.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5个。
  事实上,监管部门近期出台了相关通知,规定对于表示拒绝继续接听、明确要求请勿再次拨打的客户,电销人员应礼貌结束通话,并在号码屏蔽系统登记,同时设定不少于一年的禁拨时限。各保监局可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电销禁拨系统,设立行业共享的禁拨数据库,避免客户拒听一家保险公司后又被其他公司拨打的情况发生。
  同时,各保险公司还应根据地区差异、季节、习俗、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电销拨打时间段,确保呼入对象愿意接听和方便接听。
  文/记者周慧、李婧暄 图/记者王维宣(广州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8.58万元8.88万元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接个推销电话 信用卡被扣3980元
昨日,南岸区,刘女士展示手机里收到的扣款短信  记者 邓月红 徐思思 摄影 彬  家住南岸区的刘女士被一条扣款短信吓了一跳,自己的被扣了3980元。  “没有消费,怎么会有扣款?”着急的她跑去银行一查才知道,被扣的钱是因为买了纪念品,这又让她和丈夫迷糊了,自己何时买了纪念品?  银行怎么会搞错?在丈夫的催促下,刘女士突然想起,多日前,自己曾在午觉时接过一个电话……  “你的消费3980元”  这事得从11月27日说起。  当天,家住南岸区的王先生在玩妻子手机时发现,手机上有一条来自银行的未读短信。短信显示:11月19日,妻子的信用卡消费了3980元。  “你买了啥子?”王先生询问妻子,不过妻子刘女士一头雾水:自己又没有使用信用卡消费,而且,自己一月3000元的退休金,怎么会买这么贵的东西?  丈夫拿出刘女士的手机,上面清楚显示:“您尾号0082的信用卡11月19日15:39分12期消费人民币3980元。”  刘女士一下蒙了,两人一合计,难道信用卡被盗刷了?  睡午觉时接了个推销电话  经过左思右想,刘女士根据扣款时间一天天往前推,终于想起,在扣款的前几天,自己接到了一个推销电话。  当天早上,刘女士还在睡觉,突然接到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话筒中,一个操普通话的女生说,最近公司做活动,正在销售抗战纪念品,具有意义,到一定时间可以增值,价值3980元。  “当时我就说不买,但是女的一直给我推销。”刘女士说,最后对方提议,公司可以先寄一套产品给她看看,不一定要购买。“我想这可以考虑,于是就说要得嘛。”  但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就接到了银行的信用卡扣款短信。  银行承诺追回款项  搞清楚缘由后,夫妻俩来到银行。工作人员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查了一下,告诉王先生,这事由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他们愿意帮其联系银行的信用卡中心。  “当时信用卡中心那边就说,在5天之内帮我们追回钱款。”王先生称,自己随后又在家等了5天,这时,刘女士就不断接到“0108105***7”的座机号打来的电话。工作人员请求不要退纪念币和纪念章,不然自己的工作都保不住。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让他不能接受,也告诉对方,自己根本就不需要这些纪念品。到了本月2号,王先生依然没有收到退款短信。  记者调查  扣款单位是家电子商务公司 为银行合作机构  昨日,记者看到,刘女士收到的这条短信来自于一个“9****”的号码,经查是某银行的服务热线。  昨天,记者根据刘女士提供的推销电话号码回拨过去,得知是一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客服电话。进入该公司网站,记者看到,该公司自称是最专业的银行驻场外呼公司之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电话营销、会员管理、数据分析等项目。注册资金1000万。  官网的展示品上,也有各种纪念币。  钱怎么被转走的?  商务公司:电话中答应就算下单  记者在电话中询问该公司客服人员,刘女士既没有输入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也没有点击网络链接或回复任何短信,怎么钱就被扣了呢?  “这是"无密扣款",银行会核实通话录音,审核通过,可以直接扣款。”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公司与银行有合作,推销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全程都有通话记录,银行会核实录音,审核通过后直接从客户账上扣钱,他们公司就可以直接发货,目前刘女士购买的产品已经送到重庆某网点。  难道仅仅是电话中的两个字,对方就能直接扣费?  昨天,记者拨通了该银行信用卡中心官方客服,说明了刘女士的情况。  “在电话中确认了,就算下订单了。”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刘女士购买的可能是该银行信用卡中心网上商城的产品,如果是信用卡中心客户,推销人员在拨打电话时就已经确认了客户的身份,所以如果客户在电话中同意购买,就算下订单了。  记者再次询问这算不算“无密扣款”,该客服人员表示,只要客户同意购买产品,商城确实可以不输入密码直接扣款。  3号下午,刘女士和王先生再次来到该银行南岸一网点,在大堂经理帮助下,刘女士联系了该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告诉刘女士,目前她购买的产品已经作退货处理,而货款将在7到15个工作日内到账。  机票、等也可能“无密扣款”  但协议密密麻麻,很少有人看  那么业内其他银行存不存在“无密扣款”的情况?  记者采访了市内多家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用卡确实存在“无密扣款”这种形式,不过需要银行、市民、还有扣款企业机构三方签订扣款协议,且需要得知卡号和密码等信息。  “银行对信用卡的无密扣款都很谨慎,不会轻易办理。”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用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都办理过无密扣款,只是不知道这个提法。“如机票、酒店、保险等,也可能出现在水电气、电话费、物管费的缴纳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密扣款首先要实名制,此外还需要银行、市民、扣款企业机构三方需签订扣款协议,且需要得知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如果没有和对方、银行签署类似协议,那么责任应该在银行和扣款方。”  不过,记者采访市内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并没有专门针对无密扣款的三方协议,其可能包含在信用卡领用协议中,或者以其他方式存在。  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些协议?  记者对周围的朋友进行调查,10个人中,10个人都表示办卡时未看过相关协议,其中还包括银行的工作人员。  律师解读:  未得到消费者承诺,不得擅自扣款  记者梳理发现,其实关于“无密扣款”的案例在全国已经有过相关案例。  2011年,上海审理了一起信用卡被“无密扣款”的案件。胡先生通过一家计算机技术公司向宾馆预订一间客房,用自己的一张设定了消费密码的某银行信用卡作了担保。约定入住的当天中午,胡先生给计算机技术公司打去电话,要求取消这张订单。公司随即告诉胡先生说,宾馆不同意取消订单。一周后,银行以“预授权确认”的名义,从胡先生这张信用卡里扣划了全部房费。  胡先生坚决不同意扣划,一审判决后,又到市二中院打了二审。最终二审驳回了一审判决,判决银行返还胡先生150元,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昨天,记者咨询了相关人士,律师告诉记者,银行在进行“无密扣款”时必须得到消费者的消费承诺,也就是说必须达成法律协议,在未得到消费者扣款承诺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扣款。  接到促销电话别轻易说“好”  那么,“无密扣款”是否容易导致信用卡被盗刷呢?  我市某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从接触信用卡业务以来,还从来没碰到过无密扣款出现过盗刷的。”据该人士介绍,银行会对合作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比如要求机构必须是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管理规范的大公司。“因为要求必须是办理实名制业务,才能用无密扣款,因此很容易追查到实际资金使用人。”  不过,上述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办理信用卡时,可以先和银行确认支付方式是否为“消费凭密码”。此外,需要对信用卡进行无密扣款,银行或者合作机构需要知晓信用卡卡号和密码,消费者在接到类似促销电话时,不要轻易点头同意,也不要将信用卡信息告知对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责任编辑: HN666)
12/07 09:4312/07 09:5812/07 09:5412/07 09:4312/07 09:2012/07 08:5312/07 08:5212/07 08:52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交通银行“刷得保”靠谱儿吗
作者:庄术梅
将本文分享至:||||||
  近日,有读者反映,在交行网站通过信用卡购买了“刷得保”,购买后,只收到一条成功订制的短信,没有保单和单号,甚至不知道公司。这样的保险,人如有意外,能及时得到赔付吗?
  交行:可用对账单作凭证
  记者致电交行信用卡中心,对于投保人看不见保单,也没有保号的疑问,该工作人员解释称,此保险是银行针对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信用卡中心有统一记录,如果出险,客户可用对账单作为凭证。就此问题,记者也联系了(,)天津分行信用卡中心,但截至本报发稿时,未获得相应回复。
  险企:出险可致电交行
  在记者追问下,交行客服人员表示,保险是由阳光保险公司提供的。阳光保险公司给予的答复为,公司仅与交行建立了服务关系,与其名下的信用卡持卡人并未建立直接的服务关系,因此无需向持卡人提供保单及保号。客户出险后可第一时间致电交行,交行会协助客户向我司申请索赔。
  保监:“三无”不合规
  规定,从2010年开始,消费者购买意外险可实现实时查询。“刷得保”既无保单,也无保号,甚至不知道保险公司,如何实时查询?有专家认为,此做法可认定为没有履行《保险法》中如实说明的义务。保监会天津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险不提供保单、保号,从这一点来说是违规的。
  新报记者 庄术梅
(责任编辑:HN031)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交通银行被曝电话强卖保险产品 甚至自行扣款_保险新闻_行业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交通银行被曝电话强卖保险产品 甚至自行扣款
银行柜台前,正在办理业务的女客户身后就是保险广告。记者王维宣 摄
  此类行为对市民造成一定骚扰 业内人士提醒客户可自行保留证据
  市民陈先生(化名)作为某银行的金卡用户近来很郁闷,最近他老是接到以该银行统一呼出电话号码为来电显示的电话。本以为自己的银行业务出了什么问题,可每次来电都是向他推销意外险或是重疾险。“真奇怪,银行怎么打电话卖起保险来?来电显示还是银行的客服电话?”
  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都有这种所谓的“服务拓展”推销保险的电话。银行电销的保险产品多是简单易懂的产品,销售对象多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有业内人士指出,客户如果需要维权,则有必要自行保留证据。
  文/记者周慧、李婧暄
  图/记者王维宣
  事件:银行来电强卖保险甚至自行扣款
  昨日,有交行客户在网上爆出来自021-的电话打着交行的旗号,向交行信用卡客户推销保险,“对我的交行信用卡和姓名说明无误,我还真信了,结果开始推销保险了……了解了下居然能直接从信用卡扣钱。”某网友在微博投诉称。
  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投诉相关事件的网友不在少数,更有网友表示,信用卡中心的电话推销人员在客户已经表明不需要保险的情况下还执意推销。“在其开始介绍具体内容之前我就已表明不需要,但他执意推销数分钟,最终看我没有转变之意便愤然先挂断电话。”一位网友表示。
  对于网上的大量抱怨,交通银行对少数“要销卡”等情绪激动的微博回复称:“很抱歉给您带来困扰,如您方便请通过‘私信’留下卡号及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专人与您联系。”
  记者了解到,交行95559客服对事件的回应为:021-是信用卡中心的外呼电话,由信用卡中心统一管理,如果有其它问题可以向信用卡中心了解情况。而交行信用卡中心对此的说法是:“021-确实是信用卡中心的保险业务外呼电话,交通银行只是代为销售,产品仍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
  市民:曾接到多家银行客服电话推销保险
  记者了解到,自称是银行保险服务专线、不是诈骗电话而是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这种所谓的“服务拓展”推销保险的电话并非交通银行一家有。
  市民小陈(化名)告诉记者,她就曾经接到了包括建行、招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打来的电话,都称要推销相关保险产品,其中有的来电号码甚至是银行的官方热线号码。
  市民翁先生(化名)表示,最近常常接到来电显示为95566的电话,他表示,作为中行的信用卡客户,看到显示号码为中行的客服电话,他很自然就接听了,可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却向他推销起意外险和重疾险产品。他对记者表示,“为什么推销保险的电话却显示为银行的客服号码?这样很容易让人误解。”
  对象:银行优质客户 产品:意外险和重疾险
  记者从保险公司内部获悉,很多寿险公司除了会有公司内部的电销中心之外,还会和银行合作,利用银行电销渠道和银行内部的电销服务人员进行保险产品的电话销售。据透露,销售对象主要是银行自己的优质客户。
  某险企负责人表示,银行电销的保险产品多是简单易懂的意外险和重疾险产品。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电销出单扣款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话确认购买后,直接从银行卡扣款,再寄保单给客户,等客户核对信息并签字完毕,寄回保单回执后,保单正式生效;另一种是电话确认购买完毕后,先将保单寄给消费者,待消费者确认购买签字完毕并寄回回执后再从其银行卡扣款。“对于第一种情况,若消费者接完电话后反悔不想购买保险,其实不用签署回执即可,过了保单犹豫期,保费会自然退还到消费者银行卡上。对于第二种情况,消费者不签署保单回执即可,不会有任何费用产生。”
  律师:电话销售人员有义务提醒消费者
  昨日,记者针对此事致电交通银行相关联络人,但截至截稿时都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曾表示:“如果不想再接到类似推销电话,需用户致电信用卡中心主动登记。”
  有律师表示,尽管银行上述行为不属于民事侵权,但电话销售人员有义务提醒消费者,在电话确认购买保险之后,会即时从消费者银行卡中扣取相关费用。
  有专业人士表示,事实上,由于银行呼出的电话基本上都会被录音,万一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出现了夸大收益或者解释不明确的情况,都会有录音作为证据。
  但是有网友提出质疑,由于录音方不是客户,万一出现了纠纷需要出示证据,银行方面会不会以没有录音为由拒绝出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客户如果真的需要维权,自行保留证据是十分有必要的。
  新闻链接
  上半年
  电销扰民成灾
  电销扰民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保监会网站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通报显示,销售误导占人身险公司投诉的三成,而电话销售扰民投诉增加较多,屡禁不止,消费者投诉电话销售扰民问题223个,占投诉总量的3.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5个。
  事实上,监管部门近期出台了相关通知,规定对于表示拒绝继续接听、明确要求请勿再次拨打的客户,电销人员应礼貌结束通话,并在号码屏蔽系统登记,同时设定不少于一年的禁拨时限。各保监局可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电销禁拨系统,设立行业共享的禁拨数据库,避免客户拒听一家保险公司后又被其他公司拨打的情况发生。
  同时,各保险公司还应根据地区差异、季节、习俗、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电销拨打时间段,确保呼入对象愿意接听和方便接听。
&&|&&&&|&&股票/基金&
行内说法:招商信诺借疑似招商银行名义推销保险
作者:刘明
  行内说法:借(,)名义推销保险
  记者 刘明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保险服务中心向招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提供以招商银行招行信用卡为支付手段的、理财产品。而其作用则是“作为招商银行信用卡增值服务平台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优质的保险理财产品、周到的客户服务和便捷的操作手续,能够帮助持卡人实现财务自主,为持卡人合理创造财务价值最大化。”
  有不少客户实质上对招行的各个理财中心职责并不清楚,如果不加以说清楚,很容易造成误会。
  行内人士认为,招商信诺疑似借招商银行信用卡名义推销保险。第一句表明自己身份是招行信用卡,实际上是借招行名义的销售。而上,每个公司主体是独立的。但是这个保险公司全称是“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
  免除体检存在销售误导
  某国内著名寿险企业法务周先生表示,马先生与客服人员的对话中,招商信诺有种误导人不需要告知疾病的倾向。
  周先生表示,万一投保人本身也不清楚是否存在免责的疾病,而保险公司又拿这个条款来对抗的话,这就存在一种销售误导。
  事实上,尽管招商信诺在电销中声称“不用体检”,但在马先生合同的第五页处“免责条例”列出了多项不支付任何保险金的情况,其中包括以前已存在的病症、遗传病等。
  周先生认为,“就人寿保险而言,保险公司会设计一个显失公平的条款,他们一般会把很多病写上去,然后叫买家告知是否存在这种病。如果存在了还买的话,那么就免赔,譬如有个人有高血压,但他自己不知道,等他有了癌症时候,去,那么保险公司说,你买保险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你有高血压,现在我们根据病例知道你有高血压,那么根据条款我们是免赔的。”
  未签字或导致免除条款无效
  本报曾报道过严小姐未曾答应投保却意外被扣钱,合同书也没签署,却导致她被银行追债。针对这种情况,周先生认为,很多保险人为了业绩,不需要劳烦买保险的人签字,自己偷偷代签了。
  “如果每个保险销售人都按规矩要求告知,要求签字,那么销售业绩会下降很厉害的。”周先生表示,未签字会导致责任免除条款无效。如果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纠纷问题,到了打官司阶段,保险公司都是输的。如果每个保险销售人都按规矩要求告知,要求签字,那么销售业绩会下降很厉害的。
  “公司领导会觉得,即便是官司输掉了,赔出去的钱比忽悠进来的钱少很多 。”周先生指出,这种情况在行内还是较为常见的。  
01/20 13:1501/30 13:0001/21 08:2901/20 14:3901/20 09:4101/20 08:5501/20 02:3601/19 17:40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商信诺保险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