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分心不是我的错错什么书店有卖

&img src=&/f02a1fafe02a6b08fc733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3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img src=&/cd8dfb905cb46d5338c8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0fe809e310cfec9ac6693_b.jpg& data-rawheight=&528&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0fe809e310cfec9ac6693_r.jpg&&&img src=&/b4efae0c2cd47b437a0c0c4eb0d5353b_b.jpg& data-rawheight=&261&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b4efae0c2cd47b437a0c0c4eb0d5353b_r.jpg&&&br&&img src=&/99dde8522c_b.jpg& data-rawheight=&427& data-rawwidth=&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99dde8522c_r.jpg&&
&ul&&li&好药&/li&&/ul&我们常说,靶向性越好的药物就是好药(靶向性好常常会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br&&br&但是现实问题往往没那么简单。我们几乎无法完全掌握一个药物的所有信息,所有人每一个服药过程,都像是一个巨大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br&&br&药物的评价是一个多方面考虑的体系,评价一个药好不好,就像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一样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就像对于一个治感冒的药物来说,效果再好,但如果会导致毛发尽落,那这就是一个不可忍受的副作用;而对于抗癌药物来说,如果抗癌效果佳,掉点头发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忍受。所以你看,评价药物好不好要考虑的问题是很杂的。&br&&br&讲几个药物八卦故事吧,且看看故事里面的药物是不是好药呢?(希望大家觉得我讲的还算通俗易懂!)&br&&br&1. 沙利度胺&br&做一个妈妈很不容易,孕妇孕吐就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话说大约六十年前,德国一公司推出了一种神奇药物,针对妊娠反应的疗效十分十分的不错。准妈妈们很开心,于是药物几乎风靡全球,大卖!大卖!大卖!&br&&br&但是慢慢的后来几年的里,医生们发现原来十分罕见的新生儿海豹胎的比例异常增多了。查来查去,最终查到了这个药物上来。原来作怪的正是这厮!全世界一万多名婴儿在娘胎里就被命运狠狠作弄了。这下不得了,一个药物,原以为可以缓解病症却害了腹中胎儿!差评!这样说来,自然“好药”变成了“毒药”,于是1961年开始,此药在各国遭到强制撤回。&br&&br&接下来人们痛定思痛,这件事随后引发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的通过,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是和此题无关,我们在这里按下不表。而痛定思痛后的好(苦)奇(逼)的药物研发人员呢,对这个“毒药”继续进行了研究。原来,此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有两种构型,r型可以镇静,而s型则是致畸的罪魁祸首。可惜无论吃进去的是什么构型,这药在体内都能转变为对映体——哥俩好,分不开了。所以这个药物在孕妇止吐之类的领域,带着致畸这么个危险的孪生拖油瓶,可谓是前途渺茫,毫无出路了。
&br&&br&但是——没错药物发展的历史充满了峰回路转——撤回后没过几年就被发现它与抗麻风病药一起使用可以减少麻风反应,在这方疗效颇佳。然后在上世纪末又被发现了有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br&&br&目前对于这个药物的研究依然在进行,他的盖棺定论之时也还远未到来。&br&&br&海豹胎图片(挑选了尽可能正常的照片,如仍引起不适请见谅),可以想见,当时这些小小药丸给多少家庭带来了噩梦。&br&&img src=&/ef655d07ba6f76f07d2f9a_b.jp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1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br&&br&资料:&a href=&///?target=http%3A//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ostmarketdrugsafetyinformationforpatientsandproviders/ucm10729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alidomide (marketed as Thalomid) Inform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2.我自己的一次实习故事。&br&以前待过的一个实验中心做了某个昂贵的原研药的仿制。原研药是一个经典老药,为了保证药效平稳,采用的是渗透泵片的制剂。简单来讲就是以渗透压为动力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避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出现很大的变化的一种制剂。&br&&br&而实验中心则是做成了简单的片剂。尽管是一样的有效成分,这两种看着相似的小药片,也没有达到相似的质量水准,连溶出度的曲线也相去甚远。&br&&br&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片,也许仅仅是制剂上的工艺差距,就会导致药效上的不小的差距。所以也许有人觉得一种药好,有的人觉得不好,有时候并不仅仅是有效成分自身的问题。药物被设计出来到被病人所用,这之间还有很多很多的环节,这些环节会共同影响一个药物的好坏。&br&&br&&br&3.西地那非&br&讲西地那非之前,我们再来扒一段沙利度胺的故事。沙利度胺最早并非由上面提到的那家德国药厂开发,最早研究他的企业是现在的诺华的前身。而这么个出身名门的药物,它最早是被设计作抗菌药物的,而设计出来后研发人员发现没有预期的效果,就弃坑了。。。药物研发过程中按着靶点进行药物设计是个常用思路,但效果并不甚好,时常期待的药效不出现,出现一些别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扒一扒同样身世坎坷的西地那非。&br&&br&作为一个抗心绞痛药物而被设计出来,西地那非的效果实在不佳。试药效果不佳,那自然临床试验也要终止了。但奇怪的是试验时发出去的药物想要收回来却遭到反对。细问之下,原来吃了药的先生们发现了小药丸的神奇之处——嗯,于房事裨益良多嘛!&br&&br&这下可好了,这药丸儿的爹立马调转马头,朝着新方向欢快奔去惹。后来吗,这大名鼎鼎的伟哥就问世了。2012年,全世界的男同胞们就给这蓝色小药片贡献了20.5亿美元,据说每秒钟就要被吃掉六片。?_?&br&&br&很多男同胞都觉得这是好药,甚至当保健品吃,觉得自己的小伙伴偶尔一下不听话,得治了。而借用一个医生的评价,翻译成中文的大意——“偶尔不正常才是常态”(完全找不到出处了,知道的知友提醒我下!巨谢!)。所以,真的有必要这么用药吗?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服药,它对男同胞来说真的就是好药吗?&br&&br&资料:&a href=&///?target=http%3A//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ostmarketDrugSafetyInformationforPatientsandProviders/ucm16283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ldenafil (marketed as Viagra and Revatio) Inform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彩蛋:模拟男同胞小伙伴的装置&br&&img src=&/f086dae61b04adc3c51c702c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f086dae61b04adc3c51c702c_r.jpg&&&br&---------&br&&br&综上,光从理化和药理的角度我们尚且难以断定一个药物是不是好药,再加上复杂的药物制剂,以及是否合理用药的问题——你看,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说,好药是什么药?在我们面对不计其数的物质时,在我们还远未能揭开他们所有的机理机制之前,在我们尚未完全理解我们人类本身之前,我如何能够言之凿凿确信谁是好药,谁又不是。&br&&br&药物发展的历史是和人类自己的发展史本就相交融,我们都是主宰者,也都是小白鼠。尽管如此,“好药”这个模糊的词,又大概是所有药学人都在不断追求的吧。&br&&br&&ul&&li&畅销药&/li&&/ul&畅销药嘛。。。卖的多的药,份额大的药就是畅销药呀。。。
好药我们常说,靶向性越好的药物就是好药(靶向性好常常会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但是现实问题往往没那么简单。我们几乎无法完全掌握一个药物的所有信息,所有人每一个服药过程,都像是一个巨大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药物的评价是一个多方面考虑的体系,评…
&b&[简单解答]&/b&&br&&br&关于遗忘的原因,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认为,部分记忆是压箱底了(无法读取,但未删除),部分则是真的遗忘了(由于生理等各种原因被完全或部分删除)。&br&&br&&b&以下这个答案比本人的答案更有价值,因为完全针对题主的问题进行了解答&/b&&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忘掉的东西是从人脑中永久删除了还是存在了某个地方却无法读取? - 苏语的回答&/a&&br&&br&以上就是对遗忘最简单的解释。如果不想更深入了解什么是记忆,下面的部分可以忽略,或者直接读第7部分。详细解说记忆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为何人们会遗忘。以下资料共分8个部分,采用树状陈列以增加可读性与可维护性。&br&&br&&br&&b&[详细资料]&/b&&br&&br&0. 定义&br&0.1. 记忆是处理与提取人们所见、所闻、所想、所经历之事物的认知过程与认知架构&br&&br&1. 记忆分为:&br&1.1.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br&1.2.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br&1.3. 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br&&br&2. 工作记忆&br&2.1. 在思维组织、逻辑运算、处理信息的时候,通过抽取长期记忆的一些片段组成&br&2.2. 工作机制类似电脑内存,因为用完即弃、不一定会写入硬盘(长期记忆)中&br&2.3. 有些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就是短期记忆,但我认为两者有些区别&br&&br&3. 短期记忆&br&3.1. 通过外部输入而留存于脑中不多于20秒到一分钟的记忆&br&3.2. 根据Miller(1956)的“神奇7(Magic Number of 7)”理论,人类一般可以同时储存7±2个短期记忆片段(例如7个英文单词)&br&3.3. 如果旧的不加以储存、新的不断输入,短期记忆很快就会遗忘&br&3.4. 工作机制类似缓存&br&&br&4. 长期记忆&br&4.1. 通过神经回路的强化,一些重要的资讯会被储存为长期记忆&br&4.2. 长期记忆可以保存几天、几个星期,甚至一辈子&br&4.3. 长期记忆分为:&br&4.3.1. 隐式记忆(implicit memory)和显式记忆(explicit memory)&br&- 4.3.1.1. 隐式记忆是程序性的(procedural)、无意识的,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意识地按照习惯完成一件事(例如无意思地弹奏一首曲子、从家门口走到车站却没有刻意去做),那么隐式记忆起了作用&br&- 4.3.1.2. 显式记忆是语义化的(semantic)、有意识的,例如读完一首诗后把它背出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样的知识或共识、对个人经历的回忆等&br&
4.3.2.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br&- 4.3.2.1. 陈述性记忆包括语义式记忆(semantic memory)与情节式记忆(episodic memory);其中,语义式记忆是语义化、结构化与层化的,常见于知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就是语义式记忆的最直观体现;情节式记忆或情景记忆则涉及情景与先后顺序,即通过叙述一个情景来勾起相应的回忆&br&- 4.3.2.2. 程序性记忆可以是有意识的(例如学到的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是涉及先后顺序的)和无意识的(参见4.3.1.1.)&br&
4.3.3. 可以发现,4.3.1.、4.3.2.这两个概念是相互重叠的,可用韦恩图表示,但他们并不相互等同&br&4.4. 长期记忆的容量理论上是无限的&br&4.5. 工作机制类似硬盘&br&&br&5. 记忆流程&br&5.1. 简单而言,记忆的流程是:输入-编码-储存-提取(retrieval)&br&5.2. 任何所见、所闻、所想、所经历的事物,即为输入(input)&br&5.3. 对于输入的内容,我们需要编码(encoding),转换为自己理解的意义,才能进一步储存,否则很快遗忘(所以上课听讲、听明白比机械性地抄笔记更重要;如果自己不理解概念,记了也只会仅仅留存于纸上。共勉之。)&br&5.4. 一般的记忆复诵模式包括维持性复诵(maintenance rehearsal )和精致性复诵(elaborative rehearsal)&br&
5.4.1. 维持性复诵可以理解为死记硬背,即机械性、重复性、不求甚解的记忆方法&br&
5.4.2. 精致性复诵包括语义式记忆(见4.3.1.2.、4.3.2.1.、5.3.)、关联性记忆(例如思维导图、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关联以促进理解)、情节、情景式记忆(睹物思人、看到某人的照片就想起和他/她的一些往事)、陈述性记忆(以讲故事的方式)等&br&5.5. 研究发现,如果在一定时间段内记忆一系列的事物:&br&
5.5.1. 最开始和最末尾的事物通常印象最深刻,名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br&
5.5.2. 如果使用概念归纳整合法(chunking),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忆较多的内容&br&
5.5.3. 如果要加深记忆,可以有规律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记忆&br&&br&6. 提取记忆&br&6.1. 短期和长期记忆都可以提取&br&6.2. 短期记忆因为需要在当前运用,所以会频繁提取、重新写入修改、再提取······&br&6.3. 长期记忆可通过陈述、关联记忆提取,如使用思维导图&br&6.4. 不同的复诵模式(见5.4.)有不同的提取方法&br&&br&&b&7. 为什么我们会遗忘&/b&&br&&b&7.1. 压箱底了:正如一开始所言,部分长期记忆无法找到关联的记忆去提取它&/b&&br&&b&7.2. 工作或短期记忆:只存在于工作记忆或短期记忆中,没有存入长期记忆&br&7.3. 创伤性记忆:不美好的记忆,人为(&/b&&b&可能是潜意识地&/b&&b&)选择遗忘;2013年,麻省理工的科学家在小鼠身上发现了一种有助于遗忘不美好记忆的基因&/b&&b&Tet1&/b&&b&,文章链接:&a href=&///?target=http%3A////gene-forget-bad-memories-found-by-scientists_n_395735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ne For Forgetting Bad Memories Identified By MIT Scientis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7.4. 记忆干扰与压制(interference):最旧、开始的记忆会压制我们去记忆后面的内容(proactive interference),而最新、最末尾的记忆也会覆盖前面的记忆&/b&&b&(retroactive interference)&/b&&b&,导致被干扰的记忆、特别是中间的记忆丢失(见5.5.1.);不重要的记忆也会被更重要的记忆压制&/b&&br&&b&7.5. 记忆衰退曲线:即便储存在长期记忆里,如果不加以巩固,也会逐渐遗忘&br&7.6. 脑子坏掉了,例如神经损伤、脑损伤&/b&&br&&br&参考资料:有关记忆的简介(英文)&br&&a href=&///?target=http%3A//www.simplypsychology.org/memor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mory,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更新日志]&/b&&br&&br&日:添加新的记忆分类;修改记忆过程一项&br&&br&&br&&b&[声明]&/b&&br&&br&本文内容全部开源,欢迎转载并无需告知与声明著作权
[简单解答]关于遗忘的原因,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认为,部分记忆是压箱底了(无法读取,但未删除),部分则是真的遗忘了(由于生理等各种原因被完全或部分删除)。以下这个答案比本人的答案更有价值,因为完全针对题主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br&&u&
此回答谢绝转载&/u&&br&------------------------&ul&&li&&p&&strong&一:逻辑思维&/strong&&br&&/p&&/li&&p&&br&(1)什么是逻辑思维&/p&&br&&p&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思维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p&&br&&p&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注: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有客观的推理公式,非形式逻辑反之)&br&&/p&&br&&p&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 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此块涉及较多专业知识)&br&&/p&&br&&p&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br&&/p&&br&&p&(2)逻辑思维的基础&/p&&br&&p&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的基础要求对于某个具体现象或者具体词汇有精准的理解。如此这般,才能够对某些现象或言语进行关联进一步整理,进而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和总结。(在概括逻辑思维的基础时本人刻意说某个具体现象或词汇,因为这里有个假设前提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思维都是与人的行动有关,在这里排除了自然现象)&/p&&br&&ul&&li&&p&&strong&二、为何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不高?/解决办法&/strong&&/p&&/li&&/ul&&br&&p&1、一般因素&/p&&br&&p&(1)环境因素(此处不包括教育环境)&/p&&p&试想你的周围都接触的大部分逻辑思维漏洞问题严重,而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此类人相处。在不能够发现或者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思维漏洞,并且在没有人对自己进行更正或指出的情况下,你的逻辑思维素养怎么能提高?&/p&&br&&p&(2)教育体制&/p&&p&中国的教育体制在这里是有一定责任的,那就是我们从上学时就接触不到批判性思维。而我们真正的接触到批判性思维的皮毛问题就是我们写的议论文,试想你在自己思维形成以前有过写的都是什么题材?命题作文!辩论赛或者思维训练就更没有了。(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提高逻辑思维)&/p&&br&&p&2、分类分析&/p&&p&(1)基于“一般因素”不存在(假设自己可以受思维高手影响)&/p&&br&&p&心理原因&br&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在问题面前,特别是紧急问题面前会六神无主。可能刚想好的解决办法由于不自信的问题导致紧张心理而不能够坦然面对(应对措施:平常加强自信心训练,会自我比较);对于已经发生的事物,先要学着接受,只有接受了心理才会平静。而心态不好,往往会导致思维不清晰,以至于无法应对当前事物。所以,要学会只平常心对待已经发生的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缺乏自信的人,也往往因为不自信而没有进一步思考的勇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能进一步提出自己自己的见解,从而导致自己的见解别人看不到。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进入进一步的深入沟通。久而久之,这对自己思维的进步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应对措施:可以想象别人如何做、假如别人情况更糟……)&/p&&p&&br&(2)基于“一般因素”存在,且存在以下原因&/p&&p&&br&缺乏对事物本质了解&/p&&p&很多时候无法解决问题往往也是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在哪里,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切入点。然而,切入点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像车子没气了,你修刹车有用吗?所以事物的本质要了解。对于事物的外延和本质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挖掘,解决办法,理解和注意关键词或具体现象,用心倾听。(应对措施:凡事多想一步,比如在超市人们为何愿意早期排长队购买物品?如果我做生意,怎么能有更多客户?) &br&&br&缺乏大局观&/p&&p&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原因,过程,结果。但是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比如,身边出了交通事故,如何解决?首先把事故现场控制,保证别过人员不受二次伤害,其次是打120急救,最后还要通知其家属……所以说,大局观在事物解决中要有。(应对措施:个人觉得读历史可以培养大局观,但是是长期过程。也可以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刻意寻根究底和对未来做出判断。) &br&&/p&&br&&p&主观因素&br&很多人在看待具体问题时往往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以至于在把握问题时无法把握要害,走偏了路。在这里个人建议要中肯、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要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在理解和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看清楚优缺点、明辨是非。&br&&/p&&br&&p&&strong&解决办法:在“一般因素”存在且“2)”原因存在,就需要以下举措&/strong&&/p&&p&&br&学习&/p&&p&在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思维的过程中,很多人逻辑性差,有很大的原因是对所涉及的事物所知不足,以至于不能全面分析。在我们所接触的人中,逻辑思维的强弱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向别人请教并加以改正(个人建议凡事保持好奇心,不要觉得自己的不喜欢,或者以后可能接触不到就避而远之)。&br&&br&沟通&/p&&p&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以挺到更多的对方的心声。当然,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要有谦虚的姿态,也能够向比自己的思维素养更高的人学习,真正了解他人观点。同时在沟通中可以通过别人的反驳或者对别人的反驳去发现语言漏洞(本质是思维漏洞),并在不断的沟通中关注自己的思维漏洞。&br&&/p&&br&&p&自我反思&/p&&p&人都是在自我学习和反思中总结和提升的,这也是一个好习惯。对于做过的事,或者给出的建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是不是可以更加完善。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如何分析、决策?能不能将整个事物的发展进行串联,理顺思路:这件事的问题还有哪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br&&br&......&br&&br&注:逻辑思维严密也有一定的缺点,在生活中我有过因为简单的事情对别人有过误解。而逻辑思维严密的人,往往也有一个缺点“多疑”并极为敏感,这个你可以通过周边的人就可以发现。简单的事物可能被复杂化,这个也是难以避免。话说回来,这本身也是逻辑思维严密的体现。&/p&&br&&ul&&li&&p&&strong&三、中国人的几大逻辑缺陷&/strong&&br&&/p&&/li&&/ul&&p&&br&1、概念不清&br&&br&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前面有提)。明确概念是判断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的界定,由此而来的判断和推理就也就很难保证其正确性。其实,逻辑涉及的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一个人要会正确地思维,第一步就是要弄清脑子里的各种概念。&br&&/p&&p&举个例子,时常我们会问谁的考试有没有考过。如果这样回答“考过,没考过”?怎么理解就不用说,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如果是老外就惨了。试想你是不是也有过很多次,根本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这是为什么?&/p&&p&&br&2、不证而论&br&&br&第二个常见的思维毛病,是不懂逻辑学上的“充足理由律”,给出论点来往往不证而论,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你觉得可信?做业务的也知道,你光说你公司好,那得有说服力的东西,需要什么?需要论据,也就是需要“成功案例”。&/p&&p&试想你是否也有过觉得话语无力?为什么?因为没有论据去支持理论框架。&br&&br&3、乱用类比推理&br&&br&第三个常见的思维毛病,是乱用类比推理,从毫不相干的事物或自然现象中推导出人生大道理。或者根据某个具体现象从而得出另一个现象的发展结果。&/p&&p&举个例子:别人XXX怎么做了,然后现在……所以,我也可以……试想,情况真的如自己所愿?前一种理论基础是否适合现在这个环境?你的能力真的如他?现实中还有机会?可能他有背景呢?……&br&&br&4、以“经典”作为论据&br&&br&以“经典”作为论据甚至论点的来源。中国的古代“思想家”,似乎离开了权威的话就写不了文章。老子没有权威可引用,便捏造个“古之圣人”出来。到了后世,读书人的全部智能都用来“代圣贤立言”,全国人民两千年如一日地靠三四个死人的智慧讨生活。&/p&&p&此种情况不多说,因为现在情况可能与古代有很多不一样。&br&&br&5、以偏概全&br&&br&以偏概全,乱作归纳推理,把个别的、一时的现象当作普遍的和永恒的。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是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的。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犯事,一次做错事就被认为是坏孩子了,这就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一种原始的、自然而然的逻辑,是不完全归纳,其结论并不确定。其实,这个孩子真的可能是一时冲动......&/p&&p&此种情况不多说。&/p&&br&&p&6、非黑即白(此种情况严格意义上属于“1”的一种)&/p&&p&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更形象吧。A问B:C是有钱人吗?B说:不是。那A往往说:那他是穷人?事实上,C可能不穷也不富,属于中产阶级。&/p&&br&&ul&&li&&p&&strong&四、简单思维训练及具体常识举例、社会现象(生活中的细节)&/strong&&/p&&br&&/li&&/ul&&p&矛盾关系&/p&&p&&br&在现实的生活中,矛盾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其作用尤为明显。举个经典的例子:&br&有个人家的东西被偷了。其中一个人说了真话,问是谁偷的。谁说了真话,谁说假话?&br&甲说:“不是我偷的”。&br&乙说 :“也不是我偷的”。&br&丙说:“是甲偷的”。 &br&我给你翻译一下,甲说的话就相当于“不是甲”,而乙说的话相当于“不是乙”,丙相当于“是甲”。故而在是不是甲的问题上,只可能要么是甲要么不是。也就是说,甲和丙有矛盾,那么甲和丙肯定是一个人说了真话,一个人说了假话。而题目心中说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乙说的就是假话,所以就是乙偷的。故而甲说了真话,丙说了假话。这是简单的推理,通过矛盾关系得出推理结果。当然,在推理的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关联”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一般小的细节问题都可能是有用的。&/p&&br&&p&词汇理解&/p&&p&&br&逻辑思维很好的人,往往对词语都有很好的理解,这个是重中之重。比如说,很多人在发表言论(公开),一般都说“个人认为”而不是说“我认为”。对于前者,一般不会收到太多的攻击,而后者就会。为什么是这样?其实都是“我认为”的意思,但是效果不同。“个人认为”,暗含的意思是自己的观点可能(在逻辑学里永远都是对的)有一点的偏差。而“我认为”是带着更多的主观色彩,只在强调那是自己的观点。在这里,就可以反驳对方,为什么?怎么反驳?因为“我认为”往往带有很多的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观点很可能是不中肯或者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的。如此这般,是说服力就大打折扣了。由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这个是很重要。(有例有证)&br&&br&内涵与外延&/p&&p&&br&一般话语都是有外延和内涵的(假设)。在这举个例子:X是道德模范。看到这句话,你怎么想?是不是根本没有想法。我在上面说过,对于词汇的精准理解很重要。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模范”一词。我说句话你就明白了:如果没有人和X进行对比,那么X可能是模范?也就是说,这里存在与其比较的对象。再比如,你妈说“吃饭了”。这里包括几个意思:你很可能饿了;饭你可能吃得下;你刚才没有吃过……(如果我说的不是母亲,第三次理由便不能说了,因为中国人是注重礼仪的。就像走亲戚,就算吃过,再做饭也是符合情理的)最后举个例子,比如本回答第二行,这里的假设就是:你可能没有看到本回答中的某些例子或者理论,并且对你有用。&br&&/p&&br&&p&不当类比&/p&&p&&br&上面有提到“不当类比”的中国人逻辑思维通病。举个例子,前不久朋友和我说,他的一个朋友在上海打拼了五年,现在在上海买的有房子、车、还自己开公司,效益还不错。然后,他也去上海。我没有反驳,只是在心里想:他能成功,你也能?怎么不想想,你是不是和他能力差不多?还有和他一样的机会?假如他有广泛人脉,你是否也有……这种例子,在我们国人生活中实在普遍,很多人认为别人怎么样,自己就能怎么样(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这里要考虑很多因素的。&br&&/p&&br&&p&(非形式逻辑推理)&/p&&p&&br&1、中国人时常因为“口舌之因”,让原本的朋友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反复为仇。前面所指的是:A说B(好朋友)说我怎么……/说B这样做就是为了……最“后离间计”用成了,而且一用就很有效。个人建议是如果以后碰到此类事情,一定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不一定那样做,也可能……&/p&&p&2、就像很多人不会看我的回答,或者只看点赞最多的回答的(对于知乎大多数问题都存在这个现象)。他们往往以为点赞数最多的回答最好,而不知道有很多因素,比如从众心理,比如因为他的回答比我早而更有优势(最先被点赞的,只要有点道理的多有时间优势),也比如开始我回答的不完善而后修改……(在说以上这些话,前提是假设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看知乎)&br&&br&知识广度&/p&&br&&p&知识广度也自然能增强逻辑辩证效果。举个例子,上次朋友送了我一双红翼875的高仿鞋带,我便毫无思考地问到:红翼的鞋很贵,在中国的市场不大,为何还有厂家生产这个?怎么有市场?他说了一句我立马就想起来。是的,红翼的鞋子固然少(高仿除外),但是高仿的鞋子很多,所以是有市场的。试想,如果不了解,便不能很好的反驳。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反驳也是通过举例子加以论证。很多时候,便不自然的有了理论依据。不言而知,知识的广度也提高是逻辑思维的一个条件。&br&&br&&br&&br&现象:个人认为现在中国不能像之前那样有国际知名的“大家”,没有人得科技类“诺贝尔”,很多人博士毕业很困难……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的教育机制,因为我们大多人缺乏一种东西: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思维。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很多事物也就没有太多想法了。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也将会是思维方式......&/p&&br&&ul&&li&&p&&strong&五、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建议&/strong&&br&&/p&&/li&&/ul&&p&1)一般思路&/p&&p&1、个人觉得如果你想提高逻辑思维可以多和两类人沟通:警察、律师(此处有个假设,不多说)。&/p&&p&&br&2、比较推荐的电视节目CCTV12栏目:一线、天网。另外就是管理类联考和GMAT考试的逻辑学科对提高逻辑思维也有帮助。也可以关注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栏目或文章。以及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知识论》(金岳霖)。读完后,反复揣摩那样做为什么,便可知它们逻辑的严谨性。&/p&&br&&p& 3、总的一句话,逻辑思维严密性和话语条理性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用心聆听,精确理解,多思考……想想会不会“可能”……&br&&/p&&br&&p& 4、归根结底,我们大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差,多是因为中国没有良好的教育机制和合适的思维环境。&/p&&p&2)基于“一般思路”的总述&/p&&br&&p&思维的方式很难改变,特别是现在上知乎多已成年。有很多人推荐一些专业类的书籍,在回答中很受欢迎,似乎能够解决问题。其实专业的哲学书籍读起来难免有些生涩,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可能没有人指导,收获就不一定了。再有,就是读很多书不一定能在生活中活学会用。甚至,会看到很多学哲学的学生,逻辑思维也不怎样。&/p&&br&&p&也有很多人会想着有一些人能够给出所谓的方法论,或者说想有一个速成的方法。并且,就像很多人推荐的专业书籍一样,给出的方法看似有道理,并且也是很受欢迎。但是,结果就像看别的书一样:确实看过了,但什么都不记得了。在这里我并没有看书无用的想法,而就像开始说的那样:语言和具体现象是逻辑思维中最基础的地方。也就是说,看书建立在对词语的精准理解之上;再有就是所谓的方法论了,貌似方法真的很高大上,似乎逻辑也很严谨。但是日常生活中,真的用到了?真的有所改变?&/p&&br&&p&想要自己逻辑思维强,路得一直走下去,这条路也是无止境的。在这条路上,我也在一直反思,学习,沟通......而怎么学习,怎么思考,怎么沟通,甚至说怎样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其实个人认为没有所谓的方法论)。还要看你有没有那颗心,看你是否善于思考,看你接触的到底是怎样的人。如果真的说想提高逻辑思维,我个人倒是有两个方法,倒是“且”的关系:&/p&&p&(1)多想是否“可能....;可能....;......”。&/p&&p&(2)将所有的事物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大的串联”,理清宏观上的因果关系,并将所有的细枝末节进行归类或归结。&/p&&p&……&br&&br&能看到这里的,你是否对逻辑思维可能有了浅显的认识?&br&&br&&/p&&p&﹉﹉﹉﹉﹉﹉﹉﹉﹉﹉﹉﹉﹉﹉﹉﹉&br&&/p&&p&注:&/p&&p&1)本文由公众号“商业破产案例”原创&/p&&p&2)谢绝任何网站和公众号在未授权下转载,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本人并标明文章来源于本公众号&/p&&p&3)文章可能有些地方尚未进行充分论证,如果按着逻辑的角度,论证也将是永无止境&/p&&/ul&
------------------------ 此回答谢绝转载------------------------一:逻辑思维(1)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
&img src=&/0aecaeed2bbbf7d1e6726b_b.jp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0aecaeed2bbbf7d1e6726b_r.jpg&&&p&先来看这张图吧!(本图数据综合了②,⑤和[11]三篇论文的研究结果)&br&&/p&&br&&p&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指标并非是稳定不变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体的各项数值也不太一样。&/p&&p&通过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人的体温、血压、睾酮等在一天之内都在不停变化,这就决定了肌肉力量和激素水平,在一天之内也会有很明显的差异。&/p&&p&综合多项因素考虑,&b&我们认为&/b&&b&下午4点到6点左右进行健身最为合适&/b&。&/p&&p&原因有三:&/p&&p&&b&一,这个时间段运动受伤的可能最小;&/b&&/p&&p&&b&二,因为下午四点开始到六点之间,肌肉的力量最大,训练强度可以更高。&/b&&/p&&p&&b&第三,则是这个时间段肌肉的增长更好,训练后取得收益更多~&/b&&/p&&img src=&/5dc99efe7cfe24ea790bbda408c3fff0_b.jp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3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br&犹记得去年双11,京东淘宝猫狗大战,京东有类似这样一句很损的广告语:“买都买了,买一真的”,我当时就喷了……&p&后来想想,抛去猫狗间的各种而言,这句话确实没错。而且,&b&其实健身也是一样啊。同样是费心费力去健身,不如用最有效的方法练。&/b&&/p&&p&所以,一个好的运动计划对健身而言很重要。一个好的运动计划,可以让你花费更少时间、走更少弯路,当然训练效果也更好。尤其是对都市中工作的我们而言,高效有时候几乎意味着一切。&/p&&p&我们之前说过写过很多期,一个好的健身计划包括了什么,比如如何根据自己的身材和目标订制高效的健身计划、每周如何安排次数、组数、训练次序等等(看这些的拉到最后面!)。 &/p&&p&这次我们来讲讲,什么是正确的时间以及正确的时间训练有什么好处!&br&&/p&&ul&&li&&b&正确的时间,能让肌肉更好地增长&/b&&/li&&/ul&&p&首先,下午4-6点这个时间段内肌肉的增长效果最好。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内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最大,最有利于人体的肌肉合成,也就是增肌啦!&/p&&p&据科学家研究,6-23时皮质醇会降低92%①。研究还表明,人体在一天中的18-24时,皮质醇处于最低②。&/p&&p&而睾酮的峰值虽然表现在上午8点,但有研究发现,抗阻训练引起的睾酮上升在傍晚时也能够被观测到③。&/p&&p&我们曾说过,睾酮水平代表着肌肉增长水平,而皮质醇则相反,会影响肌肉的合成,甚至会让肌肉分解。&/p&&p&也就是说,下午运动时,你的皮质醇水平处于最低点,使得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升高。这就代表了&b&你的肌肉合成速率加快,肌肉增长处于最高状态!&/b&&br&&/p&&p&(肌肉训练时并不增长,所以选择18点前训练,18点后肌肉合成速率最优较好)&/p&&img src=&/bb1d5b6ab596baa542e8e1bfb5b3bc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b1d5b6ab596baa542e8e1bfb5b3bcaa_r.jpg&&&ul&&li&&b&更小受伤几率&/b&&/li&&/ul&&p&说完了肌肉增长,再来说说受伤几率。&/p&&p&我们之前说过,肌肉的弹性组织像一小捆束在一起的橡皮筋。而且肌肉本身具有粘滞性。粘滞的肌肉不仅无法从容工作,而且还很容易受伤。&br&&/p&&p&温度越低,肌肉的粘滞性越大,越容易发生肌肉拉伤。而温度越高,粘滞度越小,同时弹性组织的断裂长度更长,就相对的不容易肌肉拉伤。换句话说就是,体温越高,肌肉纤维与肌肉弹性组织更加不容易断裂④,以及更耐拉伸——这个原理跟热身是一样的。&/p&&p&(&a href=&/oh-hard/& class=&internal&&专题 健身学术前沿 之名侦探兔比!运动疼痛杀人事件! &/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足球比赛中替补球员上场前的热身有哪些作用?&/a&)&/p&&p&科学家发现,人在一天之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段是在下午4点-6点之间,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运动,也更不容易受伤⑤。&/p&&img src=&/ba2d7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ba2d7_r.jpg&&&p&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体温在16:02的时候到达了最高点。这就相当于人在这个时间段内被动热身,使肌肉的弹性组织增加了弹性,更加不容易断裂。所以这个时间段训练,受伤的几率会比其他时候小很多。&/p&&ul&&li&&b&更大力量,更强训练&/b&&/li&&/ul&除了比较不容易受伤之外,下午四点开始肌肉的最大力量也会达到高峰。&p&科学家们对比了不同时间内受试人员的运动功率,发现下午的时候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都比上午更好一些。&br&&/p&&img src=&/56f4fb8c4d0edd43fdb0cde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56f4fb8c4d0edd43fdb0cde_r.jpg&&&p&对比图表中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内的运动功率,不难看出,下午运动的肌电水平更高,力量也更大⑥!&br&&/p&&p&这一部分是因为我们上面所说的,下午四点左右人体的温度最高,相当于进行了被动热身,肌肉粘滞度变小,阻力变小,自然发挥力量更方便。&/p&&p&另一部分原因,是此时肌长度和肌张力都跟着加大了,因此力量也增大了。比如肌肉的最大自主收缩,与最低点相比将在下午升高6-18%⑦;再比如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也和人体的体温变化相似,在下午四点表现较高⑧。此外肘关节的屈力量和背部力量在下午的时候也达到高峰⑨⑩。&/p&&img src=&/701df26ddb7c71a3632bd1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5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p&所以下午的时候去运动,你可以试着挑战更大的重量,让自己发挥出比以往更好的效果。&/p&&p&综上,一天之中最适合训练的时间就是下午4-6点啦!&br&&/p&&ul&&li&上班族该咋整&/li&&/ul&&p&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毕竟四点的时候大家都还在办公室,对此我的建议:提高点工作效率,在下班之前把手头的工作处理的七七八八,一下班就冲去去健身房。&/p&&p&如果真的工作比较忙,下班晚,也没什么。其实稍微有个1小时左右的偏差,对总体效果的影响不是太大。肌肉合成的效率在18-24点都是比较高的。而想要使得最大力量增长,并且避免运动时的肌肉拉伤等,通过良好的热身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练,总是比不练强太多。&/p&&p&有童鞋可能会问:那要是不吃晚饭直接练,肚子太饿扛不住怎么办呀?&/p&&p&这个,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如果担心饿或者体力不支的话,运动前吃一些GI值低的食物(&a href=&/oh-hard/& class=&internal&&运动前,吃什么更减脂塑形? &/a&)其实就OK了。我们曾经特意推荐过一些方便又可以随时补充营养的食物,即便是上班时间吃其实也没什么问题的。&/p&&p&(当然,还是那句话,因为吃东西引起的开除扣工资等,本人概不负责……)&/p&&p&而训练完后的18-24时,正好是训练完成后的最佳肌肉增长时间,这个时候的肌肉蛋白合成速率提高了三倍之多,正在积极地增长和修复。此时再去吃顿好的,主食和瘦肉各来一点,不仅保证了你需要的营养,还能让肌肉增长效果更好喔~&/p&&br&&p&往期训练计划相关文章:&/p&&p&最全:&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NjQwMTQxOA%3D%3D%26mid%3Didx%3D1%26sn%3Dc27a9b02c070cca0dfa696e78c9a1e15%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硬派健身 一帖看所有,训练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oh-hard/& class=&internal&&练得好VS累要死。健身一周练几次?怎么安排训练量? &/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健身时为什么要分组数?&/a&&br&&/p&&p&&a href=&/oh-hard/& class=&internal&&超重要!正确的方向,健身计划该如何制定! &/a&&br&&/p&&p&更多计划安排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词查看:&/p&&p&最全在:【训练计划】&/p&&p&【动作类型】【训练负荷】【训练顺序】【简易计划】【三天计划】&/p&&br&&br&-------------------------&br&有人在底下质疑我的观点。我来简单的说两句。我并没有用一篇论文来解释我的结论。所以你说我没有忠实的传达论文的意思,正是因为我在一些方面觉得其他研究可以和他相补充。单一一两篇论文是无法完全说明这个问题的,需要多个研究结果来补充。&br&&br&下回,别只看其他人论文摘要就开骂,谢谢。下回刷牙再出门。别一口一个抄袭、利益集团等喷粪诛心的言论。&br&&br&还居然说抄袭?一方面说我引用了论文A,是抄袭,一方面说我用论文B和论文C的结论来篡改原文。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么?&br&&br&&br&关于他说的:INTERACTIONS OF CORTISOL, TESTOSTERONE,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INFLUENCE OF CIRCADIAN RHYTHMS,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7(4): 675–705, (2010) 的论文。&br&&br&我确实没用原图中的体温。是因为关于肌肉功耗,体温和中心体温不同。原图做的很好,只是这一点可能会给人以误解,所以我选择了另一篇关于中心体温的论文加以说明。&br&&br&该论文中心体温是测试直肠温度,独立于环境条件,不受外界干扰,遵循昼夜节律,与肌肉力量呈最强相关。体温与肌肉功耗、肌肉力量的波动很可能存在有环境影响的差异。&br&&br&我之所以不用上文[11]所提供的体温,就是因为体温与肌肉力量相关性更低。引用了⑤的数据来说明中心温度和肌肉力量关系。&br&&br&Racinais S. Different effects of heat exposure upon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80-89.&br&&img src=&/f2faf62fe7a23fce5c635a9ea01e2121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2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f2faf62fe7a23fce5c635a9ea01e2121_r.jpg&&&br&&br&&img src=&/1dc2d1829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1dc2d1829_r.jpg&&&br&&br&关于那位答主所说的皮质醇谷值。确实很多研究,各不是很相同。所以我在阅读了一些研究后,选择了针对性的研究中国人皮质醇的。研究指出,30-60岁中国男性的谷值在18-24时。&br&&br&Zhao Z Y, Xie Y, Fu Y R, et al. Circadian rhythm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 cortisol and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in healthy Chinese men aged 30 to 6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Steroids, ): 133-138.&br&------------------------------------------------------------------&br&&img src=&/acdeacae782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cdeacae7824_r.jpg&&&br&&p&①KRIEGER D T, ALLEN W, RIZZO F,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rmal temporal pattern of plasma corticosteroid level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266-284.&/p&&p&②Zhao Z Y, Xie Y, Fu Y R, et al. Circadian rhythm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 cortisol and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in healthy Chinese men aged 30 to 6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Steroids, ): 133-138.&/p&&p&③Kraemer W J. Endocrine responses to resistance exercise[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Suppl): S152-7.&/p&&p&④Taylor D C, Dalton J D, Seaber A V, et al.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uscle-tendon units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stretching[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300-309.&/p&&p&⑤⑥Racinais S. Different effects of heat exposure upon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80-89.&/p&&p&⑦Drust B, Waterhouse J,Atkinson G, et al. Circadian rhythms in sports performance-an update[J].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 21-44.&/p&&p&⑧Jasper I, H?ussler A,Baur B, et al. Circadian variations in the kinematics of handwriting and gripstrength[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 576-594.&/p&&p&⑨Guette M, Gondin J,Martin A. Time-of-day effect on the torque and neuromuscular properties ofdominant and non-dominant quadriceps femoris[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541-558.&/p&&p&⑩Coldwells A, Atkinson G, Reilly T. Sources of variationin back and leg dynamometry[J]. Ergonomics, ): 79-86.&/p&&p&第一张图部分来自[11]INTERACTIONS OF CORTISOL, TESTOSTERONE,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INFLUENCE OF CIRCADIAN RHYTHMS,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7(4): 675–705, (2010) &/p&
先来看这张图吧!(本图数据综合了②,⑤和[11]三篇论文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指标并非是稳定不变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体的各项数值也不太一样。通过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人的体温、血压、睾酮等在一天之内都在不停变化,这就决定了肌肉力量和激…
四个月前看到这个问题,我评论了很多,一直惦记着此事。前几天看完电影顺便进书店逛,岂料大有收获,知道了三个字母——ADD。后来自然而然想起知乎的这个问题。&br&回家看维基百科 &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B3%25A8%25E6%E7%25BC%25BA%25E9%%25E9%259A%259C%25E7%25A2%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i class=&icon-external&&&/i&&/a&,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你呢?)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我虽然可以描述我的状态,可不知道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可以不这样。我算比较关注科普的,凭借自我分析大体感觉跟多巴胺有关,但也没有个系统的概念,无法提出一个好问题。&br&现在科学家告诉我,基因让你的神经结构不一样,使你更容易分心,更容易感情冲动,更不容易自控。无知的师长只会指责你懒惰甚至反复说你不聪明,而他们眼里聪明的学生其实都自控力超强,不否认人家也思维敏捷,可人家卓越仅仅是因为思维敏捷吗?ADD中也有资优的,也可以十几年不用功学习成绩也还过得去,直到遇上某道迈不过的坎,比如……题海?你是怎么应对高中题海的,是不是退缩到了自己的世界里,几乎放弃了学习,长大了觉得当时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作祟?(如果我说错了,也请勿见怪。)&br&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很多,粗看之下我认为只有极少数答到了点子上——指出了这是ADD。如果不顾ADD的生理基础就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让你照着做,恐怕未必有效。打个比方,如果对某种物质成瘾,大部分想戒掉的人也没有凭借个指导建议就自行戒掉不是吗。&br&我不打算详细描述ADD的信息,你可以看维基百科和一本我正在看的相关书籍《无辜的挣扎》,另一译本《分心不是我的错》,也就是那次在书店发现的。此书内容包括一个个ADD患者的真实故事,描述他们的状态和苦恼,非常易读,即便你有ADD。ADD也不是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感兴趣的事可能有超出常人的专注,所以希望还是有的。
四个月前看到这个问题,我评论了很多,一直惦记着此事。前几天看完电影顺便进书店逛,岂料大有收获,知道了三个字母——ADD。后来自然而然想起知乎的这个问题。回家看维基百科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你呢?)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问题在…
&blockquote&没想到随手一答,竟然变成了目前排前列的答案。这也说明最有建设性的答案未必都是排在前面的。题主妈妈提了个好问题,所以能引发这么多的思考和回应。我细细阅读了多个回答,尤其是年轻姑娘们的回答,真心高兴,因为她们热情而富理性,回答的时候有理有节,注意体谅题主的心情,同时也尝试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br&我最初的回答的确并没直接呼应题主当下的难题,这也是我自称虚晃一枪的由来。我写回答,首先是为了提醒自己:别忘记了随时和女儿沟通哦,别以为现在平稳,将来就不起风浪。这就是知乎的好处:&b&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视角,供提问者进行多方位的参考&/b&。也让每个参与交流的人获得多视角看问题的机会。谢谢大家。&/blockquote&&br&著名中学教师王金战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他说:&br&&b&孩子3岁以前,父母应该是放任型的;孩子3-13岁,父母应该是权威型的;孩子13岁之后,父母应当是民主型的&/b&。——以此回应诸位朋友关于及时树立父母权威的疑问。&br&&br&&br&===下面几段是&b&补充回答&/b&===&br&思考了数日,我想以这样的思考来直接回应题主的难题:&br&&br&看过美剧《老友记》的不少朋友,都很喜欢里面的瑞秋。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点来看,瑞秋的妈妈也该担心万分:该女未婚先孕,罗斯对她一往情深,她却节外生枝地看见来应聘的帅哥动了心,不仅如此,还主动“勾引”帅哥,后又对帅哥始乱终弃........可是,个人生活上看起来这么“乱”和“不堪”的瑞秋,为什么又能得到这么多网友的喜欢呢? 因为在“乱”的另一面,她还有着不可救药的纯真,她一心一意爱着自己的小宝贝,一心一意对待朋友,不容任何人质疑自己的专业追求(罗斯起初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才使得瑞秋愤而离去)。&br&&br&其实,《老友记》里的三位女孩,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曾“乱”过? 菲比还惹过“脚踏两只船”的麻烦,但她很快就知道这样一点都不好玩,追二兔而不得一兔。莫妮卡更是经常遇人不淑,可最终这几个女孩子还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br&&br&在种种的“乱”象中,我们能看到这几个女孩都有共同的特点:坚守并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此保持人格的独立。 你可以为这几个女孩在恋爱中的“糊涂”叹息、着急,但实际上你又知道,&b&她们不会惨到哪里去,因为她们从未动摇自己独立的根本&/b&。&br&&br&因此,这几天我也在反思网友们对我最初答案的赞美,我想,即便我和孩子爸爸做了这么多努力,也&b&未必能够在恋爱观上左右女儿的选择,我们是恪守传统的一代,但生长在更为开放时代的女儿,她未必会走和我们一样的路&/b&,未必真的能按照我们的想象去走她的情爱之路。说不定她也会经历瑞秋、莫妮卡和菲比们的那种“乱”。类似自慰器、震动棒等东东,在我们成长的年代闻所未闻,而在女儿们的时代,这些都是动动手指就能获取的信息和物品,朋友间的交流必然会冲击父母们长期试图灌输的观点。&br&&br&所以,也许有一天,我的女儿也会出现题主遇到的这一幕。我想,我会和她探讨,她有没有做好随时收拾好身心,甚至收拾残局的准备。&b&我不会把女儿设想成一个被动的角色,所以不会用“随便给人上”这种说法来贬低女儿&/b&。我会和她讨论,中国的大环境与美国的瑞秋们所处的大环境有何不同,她的种种选择有没有妨碍她自己的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如果女儿在恋爱中的种种选择,无涉她的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我就会再和她&b&聊聊如何保护好女性的身体,在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性爱乐趣时,能不能尽量也让自己的身体为生育、为遇到希望稳定下来的伴侣留好本钱&/b&。&br&&br&&br&&br&&br&======下面是&b&最初的回答&/b&=======&br&&br&&br&我的女儿还小,12岁,希望将来她和我们之间,尽量避免出现题主说的这一幕。&br&&br&为此,我们自打她读小学以来,慢慢地越来越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而这一点,在孩子读幼儿园期间,我们是做得很不够的,因为陪伴不足,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孩子的安全感不够,所以至今她还赖在妈妈身边睡觉。如今,她最盼望的就是晚上妈妈能听她嘀嘀咕咕,我们母女经常开卧谈会,什么都聊,女孩儿的发育苦恼当然也会聊。她也会和爸爸聊天,和妈妈吵架的时候,爸爸这个润滑剂就特别重要了。不过,孩子爸爸最近缺乏成就感,因为母女俩很少吵架了。&br&&br&我们除了会倾听她的一切话,也相当重视她的隐私。4年级时,她煞有介事买了两本上锁的日记本,宣布这是她的秘密所在,我们允诺绝不会偷看。而后就真的从来都不过问。结果她憋不住了,说日记本不再上锁,我们可以看。但我们还是不看,小屁孩的日记,有几多可看的,况且她每天呱呱呱地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讲出来了。到最后,小家伙简直有种“求求你窥视我”的心态了,一个劲希望我们看,倒让我们觉得好笑,但也还是不看。从此,她对上锁日记本再也不热衷了,我们也照样从不翻阅她的日记本。相应地,孩子也比较尊重我们的隐私,她知道不经允许,不能翻我们的抽屉和包包,尤其妈妈说到做到会处罚她,同样妈妈也从不刺探她不想让妈妈知道的,这一点她很服气。妈妈在家,对爸爸的隐私和女儿的隐私全都不刺探,因为妈妈连自己的密码都记不住,哪还会花心思记住别人的密码。&br&&br&不过,她现在还是小学阶段,会不会到了中学后有些不同,还得拭目以待。&br&&br&但是,的确在生活中也看到类似题主的例子。比如有个朋友,她和青春期15岁的女儿,平时天天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她和我们一碰面就会诉苦,说孩子如何与她斗智斗勇,不听话,她长期监控女儿的QQ和手机。我有次听烦了,问:那你听她的话吗? 她说:哪敢不听啊。 我问她怎么个听法,她说,平时开车接送女儿上学,女儿和同学坐在后面,聊得热火朝天,她大气都敢不出一声,由着她们讲,但是听得心惊肉跳,又觉得不干预怎么行。这不,她女儿考上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中,需要住读,这位紧张焦虑的妈妈放下了手头的大部分工作,和老公商量,在女儿的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全家搬到那里住,这样可以天天守着女儿,女儿顿顿回家吃饭,然后再回学校住。&br&&br&眼瞅着朋友的累,自然会早打主意,心想如何能避免这种猫鼠游戏。如今还只是小学阶段,看起来还平稳,也算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综上,大概是这些:&br&0&b&.坚决树立父母的权威,&/b&不准孩子用不礼貌的态度与父母较劲。女儿11岁时,很想挑战父母的权威,总想试探父母的底线,此刻我们坚决阻止了她的任性,毫不通融。这样就&b&避免了她朝着熊孩子方向一路狂奔的妄想&/b&。孩子从此变得理智多了,遇事懂得反思和转弯,不再钻牛角尖。如此,我们也不再刻意树立权威形象,但是把必须尊重父母的调子定下来了。&br&1.&b&女儿想聊心事的时候,一定给她时间,让她尽情倾诉&/b&,如果她只是需要我们听听,那就不说什么,如果她征求意见,那就斟酌着给建议。如果感到她负面情绪较多,就适当帮她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比如不要纠结于同学、老师的弱点和不足,也看看他们的长处,同时反思一下自己这么不爽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她看待人际关系问题的心态就平和多了。&br&2.&b&和她聊恋爱的价值观&/b&。她无疑很关心父母对于恋爱的看法,知道妈妈是那种&b&不见兔子不撒鹰&/b&的人,还是比较佩服的。我们告诉她,人生的要义不在于早,而在于准。所以妈妈到了大学最后一年才决定恋爱(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这里&/a&),那是因为看见目标了,不然就一直等着,不凑合。而我们要女儿也要得比较晚,但是外公说:&b&要的早不如要的好&/b&。这些观点对她大概都有触动。她问我们上中学时难道没看到好男生吗?我告诉她,因为妈妈看了一些书和电影,觉得上面的好男生,中学班上都没有。她也和我们一起看了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会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品貌双全的男生,我们问她,班上有小男生将来会成为肖程那样的人吗?她摇摇头。——肖程是《产科医生》里的男主角。她也很喜欢《包青天》里的展昭这种大侠气质的男生,目前她在小学更是遇不到啊,所以小学是不必操心她的早恋问题了。况且我们聊着聊着她就会说,至少也得是爸爸这样的啊!像外公那样就更好了。爸爸听她用“至少”形容自己,不爽;外公听了很开心。听她头头是道分析点评班上一个个出众点的小男生小女生,暗暗佩服:小丫头,门儿清啊!&br&3.&b&了解各种妇科知识&/b&。这是从5年级就开始做了,我们给她看了协和张羽的书《&b&只有医生知道&/b&》,这里面讲了女孩子婚前怀孕,而且还是宫外孕导致大出血的案例,她看得脸色发白。——&b&这本书,建议每个有女儿的父母都买给孩子读,自己也读&/b&。 然后是带着她看电视剧《产科医生》,全剧都看完了。因为平时很少看电视剧,所以这部电视剧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一边看,一边讨论里面的产科案例,以及人物关系,里面有多种恋爱关系,每一对为什么匹配,她都会和我们聊得不亦乐乎。后来我们又一起看美剧《摩登家庭》,这里面更是现身说法在讲美国家庭如何看待女中学生的早恋,我们也同样敞开来和她一起讨论,观察她对里面各种人物的看法。她每每畅所欲言之后,又若有所思。&br&4.&b&让她坚持量比较大的有氧运动&/b&。青春期袭来,各种烦躁情绪总是难免,我们的女儿11岁就长到1米5几,胸前也有了小小的花苞,一度极其在意打扮,但半年后就不在意了。我们有意引导她坚持大量的有氧锻炼:长跑,跳绳,步行,打球....如此,一来保证了她不会发胖,能一直拥有优美矫健的体型,二来&b&运动帮助她抒发了烦躁的情绪,有效缓解了青春期带来的情绪紧张和冲动&/b&。她现在已经知道,如果心情烦躁,就使劲运动半小时,出一身汗,啥烦恼就都没了。&br&5.&b&坚持劳动&/b&。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方面,我是从不够坚定慢慢过渡到毫不含糊,认识到参与劳动带给孩子的诸多好处,所以要求她必须参加劳动,这样她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就慢慢变得全面了。她从买菜中学会理财和安排家人的生活;从扫地擦桌子中体会到劳动让环境焕然一新带来的美好感受;从做好一顿饭菜带给家人的喜悦中体会到平凡生活的美好,人人都能够创造。我们一起劳动,也能交流不少感情,那种团队协作的氛围,让她很投入,也很喜欢。这样,她去别人家做客或旅游时与他人相处,也就不再是个甩手掌柜,而是也能随手就帮大人的忙,大人也就不会排斥她,更能平等地对待她。这便增强了她的独立意识和信心。&br&6.&b&大量阅读&/b&。12岁的她,少说也有上千册图书的阅读量。在班上她这一点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她的作文能力也因此而突出。大量的阅读带来丰富的思考,这也是她和我们有聊不完的天的原因。最近她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但天天都要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去年暑假她读完了全套的金庸,今年则迷上了还珠楼主,寒假有一大堆武侠书等着她呢。但她不是只看武侠,而是什么书都读,前面讲过我们会带着她读《只有医生知道》这样的大众医学科普书,类似《让家人吃得更健康》的书她也会读。我们希望灌输给她“&b&知识带来自由”的观点&/b&。家里到处都是书,所以她也会经常随手翻阅我们在读的书,和我们讨论。&br&&br&&blockquote&大家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尤其是平时阅读量不大的朋友,还以为12岁的小学生读上千册书是多么的了不起——想想看,一套《丁丁历险记》就是20本,一套《蓝精灵》也是20多本,一套《猫和老鼠》也是20多本,各种文字少的绘本也计入内,&b&纯文字的书,读过的大概至少有六七百本&/b&,比如,全套的“双桅船”系列就是80多本,都给她买齐了,动物小说有5-6套,每套都有10本左右,《可怕的科学》系列,前后买了也有五六十本,科普系列少说有5-6套,每套十多本,都会反复读的。“国际获奖儿童小说”大概前后也买了三四十本;曹文轩等国内儿童文学名家的书,基本上都会给她买齐;《哈利波特》全集、《福尔摩斯》全集、《金庸》全集都读过。四大名著读的都是全本的连环画,每套也有几十本,那就没有计入千册之中。各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各个系列书,几乎都买齐。&br&&br&&b&女儿读书多,主要有几个条件&/b&:&br&1)老妈是做出版的,自己酷爱读书,所以也喜欢琢磨给孩子买什么书,会给孩子挑选好的童书版本,这样译文质量高,原创质量也不错。&br&2)她平时在家没电视可看,没有网络可上,没有手机可玩,只能看书,并因此觉得看书太有意思了。会不会落伍,不会。因为周末和假期还是会带着她上网和看视频的,ipad和手机也有机会玩,所以她很珍惜,如此,也能保护视力。而有阵子给她用智能手机,她偷偷地随时随地玩游戏,视力很快下降。不再用智能手机后,她的视力就恢复了。现在她用的是诺基亚的一款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br&3)我们允许她吃饭的时候看书,她早饭和晚饭都在家吃,加起来每天都能有一个多小时读课外书的时间,不然平时功课忙,她就没有这么多时间读课外书了。——以前有家长质疑这么做对消化不好,我们自己长期边吃饭边看书,啥事儿没有,所以放心让孩子也这么做。平时很注意给她配好保护眼睛的台灯,且她读书就在我们旁边,随时可以监督她的坐姿并观察光线是否充足。&/blockquote&&br&就不再列更多了(比如她还练了6年的钢琴并继续在练,平时还在坚持练习乒乓球)。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她的过程中有意引导的,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和孩子有着大量的交流。这些交流,让我们对她的成长心里有些底,她也因此比较重视父母的意见,知道父母的意见和建议都有哪些出发点,知道我们会尽量以理服人,但会很在乎她是否也以尊重父母的方式和父母交流。&br&&br&对未来的中学时期,我们也多少还是心存不安,但和孩子最初上小学时相比还是笃定多了,因为已经知道该如何提前学习一些知识,以作预备。另外,陪伴孩子成长12年,彼此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比较牢固的信任,对彼此的行为方式都有了较多的认识,孩子对我们的爱确信不疑。更大的信心则来自于看到长期的相处中,孩子已经认识到节制的重要,她慢慢懂得了衣食等物品都不可浪费,粗茶淡饭自有美好。劳动是美好的,和亲人在一起亲密相处是美好的。有了这些做基础,即便对她即将到来的中学时期有些忐忑,我们也还是比较有信心。&br&&br&再回到题主说的那个问题,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幸运,因为无论我的妈妈还是我的婆婆,她们都比较开明,也许因为她们自己都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姻也都比较美满,所以她们对我的恋爱乃至婚前有可能的性接触,都采取了宽容明智的态度,比如我恋爱后第一次去公婆家,婆婆会悄然为我们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放一盒安全套,此举令我爱人大为感动,也令我羞涩之余颇感受尊重和温暖。我妈妈则明确地告诉我,说:闺女,如果怀孕了就告诉爸爸妈妈,奉子成婚我们能接受的。
没想到随手一答,竟然变成了目前排前列的答案。这也说明最有建设性的答案未必都是排在前面的。题主妈妈提了个好问题,所以能引发这么多的思考和回应。我细细阅读了多个回答,尤其是年轻姑娘们的回答,真心高兴,因为她们热情而富理性,回答的时候有理有节,…
原答主是&a href=&///?target=https%3A///Mikhail-Kotykho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khail Kotykhov&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a href=&///?target=https%3A///I-have-spent-over-10-years-to-learn-English-but-I-still-cant-hear-it-and-communicate-with-others-in-English-What-should-I-d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have spent over 10 years to learn English, but I still can't hear it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What should I do?&i class=&icon-external&&&/i&&/a& 在QUORA上有个类似的问题,我直接把一个答案贴给你:&br&&br&&blockquote&English is not a barrier you need to struggle with.&br&&br&English is a language, just like your native one. It is based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It is not a science you have to study for 10 years.&br&&br&Think about other skills you learned. How did you manage to learn them?&br&&br&You learned to &b&read&/b& in your own language by &b&reading&/b&. &b&Write&/b& by &b&writing&/b&. You can &b&speak&/b& your language simply because you started &b&speaking&/b& it at some point of time.&br&&br&If you are just &learning& English with books and exercises, I don't think you will be able to make any progress with it even in the next few years.&br&&br&You need to start &i&speaking&/i&, &i&listening&/i& to and &i&writing&/i& English every day.&br&&br&You need to switch to English as the main language for most things you do during the day.&br&&br&If you do that, you will b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like everyone else in just a few months.&br&&br&It takes a bit of motivation to get started.&br&&br&I know it because I had to do it myself some time ago.&br&&br&But, honestly, there is no alternative.&br&&br&Unless you start &b&using&/b& English, nothing else will work.&br&&br&Hope this helps and keep in touch on your progress.&/blockquote&&br&他还有一个回答,特别有用,&a href=&///?target=https%3A///How-did-you-manage-to-learn-a-language-completely-by-yoursel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did you manage to learn a language completely by yourself?&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I was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bout a decade ago, when I was still in my native country. I didn't have any native speakers around, or even YouTube at that time. I did have the Internet, though. There was a plenty of things to read, but not so much to listen to/watch.&br&&br&Anyway, somehow, I managed to do myself in about 1-1.5 years, starting from a Beginner/Lower Intermediate level. Now I have been using it everyday for the last 11 years (I still love my native language, though).&br&&br&&b&What did not help me:&/b&&br&&br&- Books/textbooks with grammar exercises. If you have a good memory you might succeed in learning the grammar. But it won't help you communicate in this language.&br&&br&- Magic software that promises to teach you the language. It is just a textbook with exercises in the online format. These days it comes with fancy flashcards and pictures, but essentially it does not help you start speaking, or listening, or writing.&br&&br&&b&What did help me:&/b&&br&&br&- Thinking in English and trying to express your ideas in English, even if you are basically talking to yourself.&br&&br&- Watching movies, reading the transcripts, finding useful conversation expressions and using them to make my own sentences.&br&&br&- Reading the articles on topics I care about, picking up a few interesting questions and trying to respond to them in English.&br&&br&- Listening to almost anything I could find in English and trying to pick up a few phrases, writing these phrases down, making my own sentences.&br&&br&- Writing short essays (at that time I was preparing for the IELTS). Although it was not exciting, now I understand that it helped me expressing my ideas better.&br&&br&&b&What could have helped me, but was not available at that time:&/b&&br&&br&- You Tube and podcasts. Now you can find learning material on any topic, years ago I had to listen to BBC news or similar (not exciting at all).&br&&br&- Language exchange (talking to a native speaker online). Obviously, the more you speak, the better, I just had very limited opportunities to utilize it at the time I was learning the language.&br&&br&This is the summary of my own experience.&br&&br&&b&Do&/b&&br&&br&(1) Speak&br&(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br&(3) Watch movies, real-life conversations on YouTube&br&(4) Read articles and listen to podcast on topics you care about&br&(5) Write&br&&br&&b&Don't&/b&&br&&br&- Buy textbooks&br&- Just read and listen only. &br&&i&If you want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you need to start speaking.&/i&&br&- Play with flashcards just to collect points/memorize some words. &br&&i&You need to start using the words you are learning in sentences and real conversations.&/i&&br&&br&Would be glad to help anyone with more advice on how to get your learning more organized and productive. Don't hesitate to get in touch.&/blockquote&
原答主是 在QUORA上有个类似的问题,我直接把一个答案贴给你:English is not a barrier you need to…
德国,补充下工作环境:一般硕士毕业起薪4到5万欧元,年假30天。工作压力一般不大,基本不用加班。工程师文化,有很大发言权,老板要客气对待他们,很平等。作为外国人上升管理不容易,但如安心搞技术也能拿9w或更多一年。
德国,补充下工作环境:一般硕士毕业起薪4到5万欧元,年假30天。工作压力一般不大,基本不用加班。工程师文化,有很大发言权,老板要客气对待他们,很平等。作为外国人上升管理不容易,但如安心搞技术也能拿9w或更多一年。
比利时,读书一年,工作两年多。&br&&br&准确的说,我在的地方是佛兰德斯,因为比利时更像两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除了南北朝鲜,估计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媒体一天到晚拼命挤兑另一半国土上的同胞了。这个国家前不久创下了一年半没有中央政府的记录,然后一半国土(佛兰德斯)上只有一半的一半国民希望和另一半国土(瓦隆,法语区)继续凑合着过日子,剩下一半的一半有希望独立出去自立山头的,也有想和荷兰统一的。&br&&br&整个社会对语言极度敏感,虽然这个国家有三个官方语言(荷兰语,法语,德语),但是荷语和法语的关系堪比水火,在说荷语的佛兰德斯,可以大胆的说英语,因为贩夫走卒都或多或少会一些,但是如果说法语则可能被白眼。&br&&br&虽然碰到过个别无厘头的,我对该地居民总体印象不错,都还算朴实。说几件印象比较深刻的。&br&&br&一次坐公车,车上有两个中国学生说话声音大了点,旁边有个当地人嫌吵,就跟他们很不客气的说这里是比利时,不是中国,你们不要那么大声;另外一个当地人看不下去,插了进来,说比利时是自由的地方,你们想怎么讲话就怎么讲话。结果这两人自己吵起来了,还都用英语,生怕我们听不懂一样。&br&&br&我工作的办公楼里另一家公司的本地MM,经常跑我们公司来串门,一来二去和我们就熟了。有时候上下班路上还会随便聊聊,知道她高中毕业就跑出来做文员,想攒点钱去修导演专业,还跟我说她超喜欢张艺谋拍的英雄。有一回早上上班路上碰到,她一见我就说太好了,我感觉今天穿的有点太透(她当时用的词是slutty...),你帮我看看,我说擦这怎么看,她就背过身说能不能看到她的underwear,当时我就傲娇了,说这哪儿行我不看就跑掉了。&br&&br&去市政厅办一个证明,接待的是位老太太,打印材料的时候她就开始对我嘘寒问暖,说马上天要冷了,你要多穿些衣服,注意不要感冒啊。&br&&br&总体上,佛兰德斯的人语言能力是蛮让人佩服的,会荷法英德四门语言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毕竟国家小,很多工作机会都要和外国人打交道,不得不学各种外语,学中文的也逐渐多了起来。我曾在镇上大学的东方图书馆做过义工(就是帮忙把一些中文书籍信息输入电脑),馆长是位中年女性,体态修长气质佳,关键是说一口台湾腔的国语,见面打招呼会问“吃过了么”,有一回还补充了一句“喝过了吗?”,让我愣了半晌。&br&&br&最不愉快的一段经历,是05年欧洲各地陆续发现中国工业间谍,有一个住布鲁塞尔的法国人甚至宣称我所在城市80%的中国学生都被间谍组织控制,当地媒体顿时来劲了,甚至发生过记者在马路上直接拦住中国学生问你是间谍吗这么二B的事情,我当时气不过写信给该国平权委员会投诉,收到回应说会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跟我关系不错的同事就让我别往心里去,大家平时过日子很闷,来个间谍事件就乘机集体开心一下,没准还会觉得哎呀中国这么牛逼的国家还会往我们这旮旯派间谍好光荣。
比利时,读书一年,工作两年多。准确的说,我在的地方是佛兰德斯,因为比利时更像两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除了南北朝鲜,估计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媒体一天到晚拼命挤兑另一半国土上的同胞了。这个国家前不久创下了一年半没有中央政府的记录,然后一半国…
谢邀。这个问题我很认真的回答,也希望大家能够花点时间仔细看下。&br&&br&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解读我写在另一个回答里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要在1980年开始施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 Sven 的回答&/a&&br&&br&现代中国很多人看待计划生育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多生一个人就会导致大家分到的资源减少。所以我们大家可以做出一个约定,所有人都少生孩子。这样我们就会有足够的资源去分了。这个约定在中国就是计划生育,打破这个约定的人自然是应该受到指责的。&br&&br&这样的想法在曾经确实是有道理的,最早可以推到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预言:&br&&br&&blockquote&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最弱者就会因此而饿死。&br&&/blockquote&&br&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798年。在这之后我们有了三次工业革命。这三次工业革命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现代社会的问题却是有足够的食物,但是分配不均。还有一点本质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人的寿命有了大幅度的延长,同时人类社会也逐渐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br&&br&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人和人的联系其实在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工作缴税供养老人,等我们老了,我们又受到年轻人的供养。这里的供养并不是仅仅指钱,同时还有各种服务。一对夫妇至少要有两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的正常更替。要是算上不生育的人口,他们还要需要生更多。当大家生育率大幅度降低,同时我们又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让我们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等我们老了,我们就找不到人来养我们了。我们社会原定的契约就执行不下去了。&br&&br&我写到这里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在德国读书,前段时间实习的时候和同事聊天,问他怎么看外国学生毕业后留在德国工作。他回答我说他非常希望每一个在德国读书的外国人都能在德国找到工作,都能留下来。我问他为什么,普通德国人很多都不是这么想的。他说因为他的名字前面有个Dr.(德国人取得博士学位的,可以在姓名前加上Dr.以示尊重)。意思很明确,因为他有文化,所以他希望这些外国人能留下来工作。&br&&br&德国的老龄化很严重,很多德国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育。&1& 德国政府从14年9月起取消了全德所有大学的学费。对非欧盟的外国学生一视同仁。非欧盟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18个月的签证来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基础收入过线就可以申请到欧盟蓝卡。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大约21个月到33个月就可以拿到德国的永久居留。原因很简单,受过教育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财富。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看见这样的政策会不会觉得害怕?德国缺人可以从发展中国家挖,我们去哪里挖?越南,还是朝鲜?&br&&br&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挖。所以我们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习技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一对贫困的父母生育了11个子女,就是给了我们这个社会11个机会,去把这11个人培养成我们社会的人才。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才并不是仅仅只是他父母的责任,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br&&br&看到这里可能回想,今天要是我们鼓励人们多生,那大家会不会都去多生,每个人都生11个社会不久乱套了?&br&&br&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现在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国,政府开始鼓励人们生育,却发现人们不愿意生育了。&br&&br&&blockquote&对此,上海市卫计委官员在咨询现场呼吁,更多符合两孩政策的上海家庭应提出生育申请,因为对于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发展而言,两个孩子更适宜。&br&&br&对此,人口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对财新记者表示,上海官方的呼吁“非常正面”,说明上海官方已经意识到了当前低生育率情况的紧迫性。实际上,上海多年来“双独二胎”的实施情况就已经表明,申请人数占符合条件的人数的比例已经相当低了,而申请之后实际进行生育的又仅占一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br&&br&“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不单单是上海,1月12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不到100万“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远低于此前“200万”的预测。对此,毛群安解释称,因为是2014年才开始实施,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黄文政则反驳了这种说法,他指出,2014年的数据已经显示出,申请人数是逐月下降的,不可能到2015年又发生逆转。&2&&/blockquote&&br&现在呼吁已经来不及了。二胎政策遇冷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卫计委预测二胎政策能多生200万人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社会现阶段并没有足够的条件让人多生育。&br&&br&我讲其中一个原因:住房。中国在计划生育后推出的新增住房有个很大特点,绝大多数都是设计给三口之家居住的。也就是说有两室一厅,两室两厅,就算是三室一厅的,也往往是两个卧室加上一个书房。这样的设计就会导致很多人不愿意生育二胎,因为并没有足够的空间给第二个孩子。反倒是农村还有空间生。随着城镇化,大家慢慢从平房搬到了这样设计给三口之家的房子里,在这样房子中居住的人,自然生育二胎的意愿会大幅度的下降。&br&&br&接下去中国要想的是怎样努力让大家更愿意生育。现代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我们社会新的希望,当然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应该明白,为什么在俄罗斯等等生育率低的国家,愿意多生孩子的母亲会被社会称为&英雄妈妈&了。&3&&br&&br&更新下:&br&&br&&b&说我答不对题的有句话我再重新强调一遍: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是父母单独的责任。社会有责任让他们受教育,社会没有把这个责任执行好,就是社会的错。而社会,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br&&/b&&br&有些话我本来是不想写的。但是我还是写在这里。有人私信问我一句话:德国鼓励移民,事实上很多国家都鼓励移民,但是你见过哪个发达国家鼓励这种没有得到良好教育和营养不良的孩子移民过来?&br&&br&我想请问一句,这上面11个人,哪一个是外国人?一个社会里面,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营养不良是谁的责任?为什么欧美那么多国家,要免费的给那些难民的小孩读书,让他们受教育,给他们钱吃饭?&br&&br&因为人是社会人,我们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的。&br&&br&&1&:德国人口结构:&a href=&///?target=http%3A///statistik/daten/studie/1351/umfrage/altersstruktur-der-bevoelkerung-deutschland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tat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ik/daten/studie/1351/umfrage/altersstruktur-der-bevoelkerung-deutschland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单独二孩上海遇冷 沪官员呼吁生二胎&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target=http%3A//www.//c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俄罗斯“英雄母亲”共生下69个孩子 创世界纪录&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这个问题我很认真的回答,也希望大家能够花点时间仔细看下。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解读我写在另一个回答里了:现代中国很多人看待计划生育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401 人关注
3880 人关注
710 个回答
6200 人关注
215 个回答
245 人关注
123 个回答
2344 人关注
134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心不是我的错 微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