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徐家店国际商城村晚上几点有客车?

徐家店镇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徐家店镇位于海阳市北部,东邻郭城镇,南依发城镇,西连莱阳市,北接栖霞市。面积154.7平方千米,人口4.68万人(2009年)。辖7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徐家店村,地处东经120°59′,北纬37°05′。全镇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海拔在120─214米之间,主要山脉有榆山、老寨山、晶山等,最高处榆山主峰海拔400.6米。蓝烟铁路和204国道公路过境,设有海阳火车站。古迹有梦达寺。
徐家店镇简介
镇政府驻徐家店村,辖7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4.8万人,面积154.7平方公里,耕地4608公顷。有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生2232人。2010年, 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镇”称号;被海阳市
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海阳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镇”、“平安烟台建设先进乡镇”称号;被海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海阳红旗单位”称号。2012年,被烟台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护林防火先进乡镇”称号;被山东省授予“‘中国体育彩票’健身活动先进站点”称号;被海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海阳功勋单位”、称号。[1]
徐家店镇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海阳县林寺乡。1928年属发城区。1941年4月属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区,区公所设在徐家店村。1943年1月,第六区改为晶山区。1944年12月属牙前县(胶东区实验县)徐家店区。日,牙前县撤销,划归海阳县,属第十六区,驻地徐家店村。1958年9月成立徐家店公社,1984年4月改为徐家店镇。1995年7月设立海阳徐家店特别工业区,为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与徐家店镇党委、政府合署办公。1968年设立取水公社,1984年改山西头乡。
1996年,徐家店镇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辖徐家店、岚店、西季家庄、上吼山、下吼山、程家沟、修家夼、韩家苇夼、安家楼底、韩家窑、孙家 油坊、姜家秋口、西槐山、后槐山、北水头、南水头等55个行政村;山西头乡面积63.3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山西头、矮槐树、南留、油房、取水崖、康家河、郝家庄、戴家、葛家、埠山后、山前、前洽河、后洽河、东鲁家夼、西鲁家夼、姜家、大侯家、小侯家、南野夼、北野夼、西芦头、东芦头、东季家庄、长沙堡、于家长沙、高家长沙26个行政村。2000年12月,撤销山西头乡,并入徐家店镇(原山西头乡的10个村划归郭城镇)。2002年,徐家店镇面积175.7平方千米,5.86万人,辖81个村。
徐家店镇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201 121徐家店村 ~202 220田水夼村 ~203 220小庄村 ~204 22
0北水头村 ~205 220南水头村 ~206 220燕翅山村 ~207 220古堆山村 ~208 220求格庄村 ~209 122坛山村 ~210 122柳林堡村 ~211 220姜家秋口村 ~212 122韩家窑村 ~213 220孙家油坊村 ~214 220肖家夼村 ~215 122西槐山村 ~216 122后槐山村 ~217 122前槐山村 ~218 220万家夼村 ~219 220赵家秋口村 ~220 220孙家秋口村 ~221 122刘家窑村 ~222 122紫石夼村 ~223 220核桃树村 ~224 220西季家庄村 ~225 220野夼堡村 ~226 122周疃村 ~227 220韩家庄村 ~228 122台上村 ~229 220北泊子村 ~230 122安家楼底村 ~231 220李家苇夼村 ~232 220韩家苇夼村 ~233 220芦上村 ~234 220南泊子村 ~235 122岚店村 ~236 220下吼山村 ~237 220上吼山村 ~238 220修家苇夼村 ~239 220程家沟村 ~240 220刘家庄村 ~241 122北沟村 ~242 220杨家庄村 ~243 122蒿夼村 ~244 122李新庄村 ~245 220华家庄村 ~246 220下马山村 ~247 220上马山村 ~248 220曲水村 ~249 220南纪家庄村 ~250 220晶山夼村 ~251 220曲水河村 ~252 220田家苇夼村 ~253 220宫家苇夼村 ~254 220晶山后村 ~255 220山水庄村 ~256 220山西头村 ~257 220长沙堡村 ~258 220高家长沙村 ~259 220于家长沙村 ~260 220东季家庄村 ~261 220矮槐树村 ~262 220康家河村 ~263 220取水崖村 ~264 220郝家庄村 ~265 220南野夼村 ~266 220北野夼村 ~267 220西芦头村 ~268 220东芦头村 ~269 220油房村 ~270 220小侯家村 ~271 220南留村
徐家店镇经济概况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2万元,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5.7亿元。粮食平均亩产464公斤,总产达到1602万公斤;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617万元,林果业总产值379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752万多元,渔业总产值591万元。人均纯收入3311元,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2]
徐家店镇地名由来
古名蓝家店,是通往宁海驿站的急递铺,后毁于兵火,明永乐三年(1405年),徐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开店为业,故名徐家店。
徐家店镇果品经济
地处海阳市北部山区的徐家店镇是一个果品生产大镇,为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徐家店镇从大力培
徐家店镇辖区地图
植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入手,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果品产业化发展战略。镇里出台优惠政策,对兴办果蔬加工企业给予资金、土地、水电配套等方面扶持,吸引客商落户。到2005年,已有韩国、青岛、威海等地的客商,在徐家店镇建起了津成泰、开运、东海等30家果蔬加工企业,果品加工保鲜能力达10万吨。同时,这个镇还充分发挥与栖霞蛇窝泊果品交易市场相邻的区位优势,扶持果农联手在燕翅山、西槐山紧接栖霞的8公里道路两侧,建起了果品交易市场,全面打通了果品销售的绿色通道。他们还通过兴建果品加工保鲜龙头企业,狠抓果品市场建设,彻底解决了果品销售难问题,全镇仅果品一项年收入就达2亿元。
徐家店镇畜牧业
该镇是海阳市传统畜牧养殖区,2002年全镇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2个,养殖户216户,特别是奶牛饲养近300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5%。
徐家店镇个体私营业
该镇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了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到2002年底,全镇私营企业达70多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000户,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镇 经济的半壁江山。[3]
徐家店镇特色农产品
红富士,苹果,水果,果品,樱桃,奶牛[4]
徐家店镇下辖村
      
西季家庄村
南纪家庄村
东季家庄村
徐家店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
家庭户户数
家庭户总人口(总)
0-14岁(总)
15-64岁(总)
65岁及以上(总)
65岁及以上男
65岁及以上女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徐家店镇镇属学校
徐家店镇小学
海阳市徐家店镇育英学校
海阳市徐家店镇取水崖学区小学
海阳市徐家店镇山西头学区小学[6]
海阳市徐家店镇长沙堡学区小学[7]
徐家店镇初中
海阳市徐家店镇初级中学(简称为)
徐家店镇高中
海阳市第二中学
徐家店镇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中共海阳县六区(徐家店)委员会,驻地徐家店,辖14个村党支部,书记先后为姜寿芹、孙学斋、刘田。
1945年1月,牙前县建立,设立中共牙前县徐家店区委员会,驻地徐家店村,辖31个党支部,书记先后为王建吾、隋谦、于兆斌。
1945年1月,设中共牙前县长沙区委员会,驻地长沙堡村,书记先后为刘云东、张省、姜义温。
1950年4月牙前县撤销后,中共牙前县长沙区委员会改为中共海阳县十五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姜义温、姜世杰,1955年5月撤销。中共牙前县徐家店区委员会改为中共海阳县十六区委员会,驻地徐家店,辖33个党支部,书记先后为于兆斌、尹凤贵、于振海、姜世杰。
1955年9月,十六区委改称徐家店区委,辖45个党支部,书记先后为姜世杰、沈培德。
1956年10月,中共徐家店区委辖中共徐家店乡委、中共吼山乡委和中共长沙乡委、69个党支部,区委书记先后为沈培德、于信、于芳礼。中共徐家店乡委书记先后为沈培德(兼)、于信(兼)、于芳礼(兼)。中共吼山乡委书记先后为侯立春、高崇。中共长沙乡委书记先后为姜国贤、高崇、沈培德。
1958年9月,建立中共徐家店人民公社委员会,辖53个党支部,同年11月底,中共徐家店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徐家店乡委员会,1959年4月,复称中共徐家店公社委员会,党委书记先后为于信、姜树国。
1962年12月,设立中共长沙堡公社委员会,党委书记先后为孙绳美、李振悦。
1965年8月,撤销中共徐家店公社委员会,设中共徐家店区委员会,党委书记张树万。
1969年10月,徐家店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组长于林水。
1971年3月,撤销徐家店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建立中共徐家店公社委员会,党委书记先后为于林水、赵文焕、于新所、姜瑞义。1984年4月,中共徐家店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徐家店镇委员会,辖55个党支部,党委书记先后为姜瑞义、郑云、姜正令、邢金忠、孙林平、王振波、孙武令。
1995年7月,设立中共海阳县徐家店特别工业区(县改市后称海阳市徐家店特别工业区)工作委员会,先后任工委书记的有孙林平、王振波、孙武令。
1966年12月,建立中共取水区委员会,驻地取水崖村,辖26个党支部,区委书记姜树国。
1969年10月,取水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组长陶万东。
1971年3月撤销,建立中共取水公社委员会,驻地由取水崖村迁至山西头,辖26个党支部。党委书记先后为陶万东、陶仁清、车德恩。
1981年8月,取水公社党委改为山西头公社党委,党委书记先后为车德恩、陶礼学、于延庆。
1984年4月,中共山西头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山西头乡委员会,党委书记先后为于延庆、范振宁、孙世臣、周洪超、胡法、吕战友、辛仁泉。
2000年12月,山西头乡党委撤销,并入徐家店镇党委。
2002年,全镇有党总支2个,支部103个,党员2708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海阳县第六区(徐家店)区公所,驻地徐家店村,辖40个行政村,区长先后为孙忠仁、王讷、马骏。
1945年1月,设立牙前县徐家店区公所,驻地徐家店村,辖33个行政村,区长先后为马骏、程元海、于占斌、宫振芳。
1945年1月,设立牙前县长沙区公所,驻地长沙堡村,辖4个村,区长先后为安成美、于宝恒、肖振国。
1950年4月,牙前县长沙区公所改为海阳县十五区区公所,1955年5月撤销,所辖村庄分别并入徐家店区和郭城区,区长先后为肖振国、于芳礼、孙湘;牙前县徐家店区公所改为海阳县十六区区公所,驻地徐家店村,辖33个行政村,区长先后为宫振芳、姜凤桂、于芳礼、孙湘。
1955年9月,海阳县十六区区公所复称徐家店区区公所,辖47个行政村,驻地徐家店村。
1956年2月,徐家店区公所改为徐家店区人民委员会,区长先后为孙湘、董斌。
1956年10月,徐家店区人委改为海阳县人委派出机构,区长董斌,辖徐家店乡人委、吼山乡人委和长沙堡乡人委。徐家店乡乡长先后为姜万庚、董斌、姜树国,吼山乡乡长孙家武,长沙堡乡乡长先后为王作香、姜敏。
1958年9月,成立徐家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同年11月改为徐家店乡人委。1959年4月复称徐家店公社管理委员会,辖53个大队管委,社(乡)长先后为姜敏、姜树国、于芳礼。1962年12月,设长沙堡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5年8月撤销,主任先后为姜敏、梁长隅。1965年8月,撤公社,设徐家店区区公所,区长先后为姜树国、张泽琪。
1968年3月,成立徐家店公社革命委员会,辖55个生产大队革委,主任先后为张泽琪、于林水、赵文焕、于新所。
1980年12月,徐家店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徐家店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谭政广。
1984年4月,撤销徐家店公社管委会,建立徐家店镇人民政府,辖55个行政村,镇长先后为隋安臣、于建军、邢金忠、姜青山、王海仁、李俊学、隋发进、张国义、高正基、宋斌修。
1995年7月,设立海阳县(市)徐家店特别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先后任主任的有孙林平、王振波、孙武令。
1966年12月,设立取水区区公所,驻地取水村,辖26个行政村,区长牟家和。
1968年3月,取水区公所改为取水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先后为牟家和、陶万东、陶仁青、车德恩、陶礼学。
1980年12月,取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海阳县取水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庆文。
1981年8月,取水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山西头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山西头,主任先后为张殿发、杨寿坤。
1984年4月,建立山西头乡人民政府,乡长先后为于金凤、孙世臣、周洪超、于国水、马寿宏、迟作樵、隋发进、李建勇、李富强。
2000年12月,撤销山西头乡政府,部分村并入徐家店镇政府,时辖81个行政村。
2002年6月,葛家、戴家、前洽河、后洽河、山前、埠山后、东鲁家夼、西鲁家夼、大侯家、姜家等10个村,划归郭城镇管辖。[8]
.海阳政府网[引用日期]
.徐家店镇中心小学-建校历史-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山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客车摇号几点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