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中乔元桢是一个怎样阅读一本书的人

不能忘记的苦难中的“本”――读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不能忘记的苦难中的“本”――读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不能忘记的苦难中的“本”――读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发布时间:    与牛汉的诗歌一样,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也表现了“苦难”这一主题。  文中的这样的话: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这两句是全文的眼。“很难笑起来”“荒寒”都说明围绕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的沉重。而“父与子”的漫画、“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又暗示着苦难中的人间的温情,同时也指出这“这最初的”温情,是我们的人生之本,我们不能忘本。  如果仅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是写“我的第一本书”,应该写“我的第一本书”是怎么得来的,得来的前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这对我的有什么意义,等等。但作者并没有按我们的惯性思维去写作。形头由一位诗人看见“我”的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一本诗集引出那两句话。这就很出人意外了,使人不禁思考,既然写第一本书,怎么会说“很难笑起来”,怎么会说“荒寒的大自然”和“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文章开头,就给全文张本,暗示着文章的主题不仅是写第一本书,而是围绕着第一本书所发生的“荒寒”年代的人与事。  到第二段,还是没有写那第一本书,而是写我们家的书及我对这些书的“好奇”。这样写,目的是不是表现我的童年的“梦幻”?我想是的。文中说“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的东西”,红薯稀奇,说明物质生活十分贫困,书稀奇,说明精神生活的十分贫乏。这些稀奇的东西来了,能不给人带来憧憬和希望吗?对一个还没有完全经受过贫困煎熬的童年的“我”的来说,红薯带来的吸引力肯定比不过书的魅力,所以我觉得书“稀奇”,于是“好奇地翻看”,尽管“我不认字,只认画”,因为“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第二段,实际上是写童年的梦幻。  第三段,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父亲的考问引出。父亲的考问前,还有几句写“晾晒”小麦的描写――“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这句描写,看似不经意,确大有深意。一方面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感觉,一方面也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去掉这一句显然不行,去掉文章就没有了那种梦幻的诗意感觉。  第三段的叙述也充满了幽默。“我”看晾晒的小麦,看着看着居然着。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翻小麦,我全然不知――我是被父亲喊醒的。然后,就开始考问――  “你考第几句?”  “第二名。”  读到这里,读者一定觉得“我”成绩不错,父亲也“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但祖母却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全班才三个学生――事情来了个急转弯,幽默之感由此而生。然后引出了二黄毛,接着再正式引出了“我的第一本书”。  可以这么说,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但“我的第一本书”去迟迟不见,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旦出来,“我的第一本书”就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书的“凄惨”,暗示着生活的凄惨:连一本必备的课文都买不起。  与凄惨的生活形成对比的是人间的温情:  同学纯真的友情――我为了让乔元桢也能够有一本“摆在课桌上”的书,居然“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的温情――父亲对“我”把书弄成这样,并没有“揍我”,而是“愁苦”地问清缘由。知道缘由后,“父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连夜将残破的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我”尽管知道元贞不读书了,还是“把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到此为止,“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应该完成了,文章所要表达到的意思也较为完整了。但作者并没有停止。  接下来,先是先了“弄不成”老师,这是补写“我的第一本书”“除《国语》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而这两本书“‘弄不成’弄不到”,这再次说明,当时的书确实是“稀奇的东西”,也说明“弄不成”“什么都弄不成”,但主要还是说明那时的“荒寒”,弄不到书不能全怪“弄不成”。  但作者下面加上一段:“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这样反复强调的目的是什么?读者应该一看就明白了的。  行文还没有止。作者又补写了“弄不成”那里“上书房”时与狗之间的趣事?这就更加奇怪了。人与狗之间的趣事跟“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原来,这两条狗是我“调教好的”。在学习第一个字――狗――时,我有意带上它们,最后“引得哄堂大笑”。这样写,是不是再次点明在“荒寒”的生活中,也能找寻到自己的“快乐和梦幻”?  后面又交待了二黄毛和乔元桢的命运(实际上也交待了“我”的命运)。这样交待是不是多余?二黄毛不会读书,但“打仗不怕死”而“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乔元桢被父亲认为“比你有出息”,但“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种思考,也是我们应该读的“第一本书”。  所以,文章最后写道:“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这个本,一方面指“我”的第一本书,还指人生的第一本书,即“生命之初的快乐和梦幻”。刘宏业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时,给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能忘记自己的苦难经历、自己做人的根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要珍惜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不要因为条件境遇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立人之基,做人之本。”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作者:未知&&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 20:42:2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三明姓氏考略》:第二章&张姓(下)&&(4)
第五节 人物
张开先,字十万,号威。任闽越王中军护卫,唐开元二年(714年)护送闽越王入闽节度建州,后辞官卜居沙邑牛栏角(即今永安贡川镇北郊),为张氏入闽始祖之一。
张孺,字子贤,开先之子,唐代永安贡川人,任参将。
942-99397530
张若谷,字德繇,永安贡川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初任巴州军事推官,后相继提升为礼、兵、刑三部郎中、广宁监主监兼三司副使、处州和并州知州、右谏议大夫、龙图阁大学士、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直至尚书左丞。因他为官清正,在当朝百姓中留下“循史”的美名,成为一代名臣。在《八闽通志》“延平府志”栏目里他被列为“名臣”之首。
张文珠,字隐龙,张若谷长子,永安贡川人,授浙江睦州刺史,任满后隐居于永安桃源洞栟榈寺,寿至134岁而善终。
张文景,张若谷次子,永安贡川人,授河南司马。
张文贤,张若谷第三子,永安贡川人,授宁波知府。
张子孝,张文珠第三子,永安贡川人,任江陵刺史、授徐州知府。
张靓,沙县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
张驾,沙县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
张录,建宁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张致远(年),字子猷,号吴早山人,沙县高桥人。宋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由宰相范宗尹举荐任枢密院计议官。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召为监察御史,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江西主帅胡世将请求多征买绢折纳钱,张致远上疏反对,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制止了胡的暴敛。不久,张致远调任侍御史。他多次对国家财政管理发表意见,认为聚财养兵主要依赖人民财力,所以善理财政的人应爱惜人民。他建议废除福建食盐专卖制度。精选朝廷三司长官,另设提举常平之职加以辅佐,把茶盐二官并为一职。他认为理财之道,应建立核算制度,量入为出,第一是厉行节约,第二是讲究经营管理。绍兴五年(1135年),他被授任户部侍郎,后调任吏部侍郎,不久又回任户部侍郎。在此期间,曾多次进谏高宗说:“额员可裁减的,就裁减;机构可合并的,就合并。使州县不滥用钱财,把余财上交监察机构;监察机构不乱用钱财,把余财上交朝廷;朝廷不铺张浪费,日积月累,多考虑充实军需。那么,中兴事业就可以成功”。后,张致远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调任地方官,以显谟阁待制的身分任台州知州,绍兴八年(1138年)再次受召入京,官拜给事中,后任广州知事,不久又授显谟阁待制。绍兴十七年(1147年)卒,终年58岁。
张汝楫,沙县人,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
张公裕,沙县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
张铢,沙县人,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释褐,曾任建州知州。
张达观,宁化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
张永杰,大田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谏议大夫。
张诩,沙县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
张泗一,建宁人,南宋建炎年间(年)任官至刑部主事。
张秀颖,沙县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
张永二,沙县人,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进士。
张良裔,宁化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张九思,清流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特奏名,曾任含光令。
张和生,永安贡川人,宋淳熙(年)进士,授广东潮州知府。
张存之,沙县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
张和平,永安贡川人,登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进士,曾任开封刺史。
张灏,清流人,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曾任将乐主簿。
张焘,建宁人,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为剑南军节度使判官。
张钤虎,沙县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
张再兴,建宁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
张福,永安贡川人,登宋开禧年间(年)进士,授潭州刺史。
张元柱,建宁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为宣抚使。
张澄均,建宁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曾为宣抚左参政。
张元植,建宁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曾为南昌府知府。
张安,建宁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特科进士。
张志,建宁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
张诗,建宁人,南宋嘉定年间(年)为梅州令。
张勋,建宁人,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进士。
张成,永安贡川人,登宋绍定三年(1230年)进士,授宣都刺史。
张泳,建宁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为宣抚参政。
张清,建宁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进士。
张烈,建宁人,南宋嘉熙年间(年)为礼部郎中。
张七,建宁人,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进士,曾为湖广衡州安寅令、四川成都同知。
张元桢,建宁人,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进士。
张元桂,建宁人,南宋淳祐年间(年)为观察佥宪。
张渊,沙县人,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
特科进士。
张古,宋代永安人,初任徐州知县知府、洪州军事推官,后升龙图阁学士。
张宝,宋代永安贡川人,授四川成都知府。
张秋水,沙县人,元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
张升,沙县人,元至正年间(年)进士。
张重礼,元代建宁人,官至广西浔江府知府。
张印卿,元代建宁人,官至学士。
张梦层,元代建宁人,官至江西南安县令。
1391洪武三十年,张显宗以年少博识被擢任为国子监监理学事。他针对监内学风不振的情况,拟定十条整改措施,获得朱元璋的嘉奖。不久升任国子监祭酒。张显宗就任国子监祭酒后,严整学风,健全规章制度,“夙夜以身率诸生,五鼓即升堂,讲读课试,俱有程式。以宣圣庙隘,撤而新之;以桥门道隘,凿而通之,视师儒之贤者礼之,奸邪不检者汰之。由是太学风裁一新”。因此,《明史》载:“太祖以宋讷为祭酒最有名,其后宁化张显宗,申明学规,人比之讷。”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张显宗出任工部侍郎。14068046
张回,建宁人,明洪武年间(年)为国子监学正。
张诚,建宁人,明永乐九年(1411年)进士,曾为江西监察御史。
张海,建宁人,明正统年间(年)为荆府奉祀。
张英,建宁人,明成化年间(年)为泗州判官。
张定,尤溪人,明成化年间(年)任石扦府推官。
张宣,建宁人,明弘治年间(年)为广西布政司经历。
张承烈,清流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乡举,曾任桐庐知县。
张云程,永安贡川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
张广灿,大田坊都人,明嘉靖年间(年)任湖广襄阳府知府。
张模,永安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授罗源县教谕。
张志忠,永安人,明贡生,府学,授慈溪县丞。
张存俭,永安小陶人,明贡生,授祁州通判。
张仁,永安人,明贡生,授南雄训导。
张元,永安人,明例贡,授荆州卫经历,升夷陵州通判。
张必正,永安人,明例贡,授湖广布政司都事。
张恭,永安人,明例贡,授长陵卫经历,升四川布政司经历。
张仲孺,永安人,明例贡,授京卫经历。
张泰,明代泰宁县南隅人,任四川按察司佥事。
张志铭,明代泰宁水南人,任凤阳递运所大使。
张麟书,永安人,署惠安教谕。
张孔兼,永安人,官至州同。
张翼,明代大田人,曾任庐州府通判。
张东垣,明代清流人,恩贡,曾任桂阳知县。
张荣,明代清流人,恩贡,曾任兵部郎中。
张显惠,明代宁化人,曾任开封府太守。
张彦铭,明代宁化人,曾任常州府通判。
张彦志,明代宁化人,曾任知县。
张德,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知县。
张天爵,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金山卫教授。
张惠甫,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宁化知县。
张震,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太原知县。
张寿材,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教授。
张泰,明代泰宁县南隅人,曾任四川按察司佥事。
张志铭,明代泰宁县水南人,曾任凤阳递运所大使。
张惠铭,明代泰宁县水南人,曾任凤阳递运所大使。
张与纬,明代将乐人,曾任关中知县。
张福,明代将乐人,曾任本品散官。
张大可,明代将乐人,曾任尤溪知县。
张忠,明代将乐人,曾任天台知县。
张钿,明代将乐人,曾任逐和知县。
张永志,尤溪汤三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544年)任总兵。
1670~1750
1681~1757
1698~1768
1741~1817
张桓,永安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恩贡,授澄海训导。
张志熹,永安城关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授莆田县教谕。
张腾蛟(年),字孟词,宁化县店上山张家亨(今湖村乡店上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清乾隆四十六年(1791年),太傅朱珪视学福建,岁试汀州学士,无意中发现落选的腾胶试卷,惊叹此为一篇很有才气的好文章,改取为第一名,并收录腾蛟为门生。乾隆五十八年,张腾蛟考中进士,但在复试时却遭宰相和珅排斥,纪昀等人虽然力争为其,但和珅独断专行,停止张腾蛟殿试资格一科。乾隆五十九年,张腾蛟再次参加科考,可惜在殿试之前病逝,终年35岁。张腾蛟逝世后,朱珪和纪昀等人都作诗悼念他。
张昭祥,尤溪汤三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授正九品。
16181824183530783232
张昭爵,尤溪汤三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授正九品。
张昭哲,尤溪汤三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授岁进士,外翰林。
1827~19061906
张上杰,永安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授浙江南巡司检。
张鸣凤,建宁人,清道光年间(年)为直隶州知州。
张登申,永安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恩贡,授泰宁县训导。
1875~1908
1875~1908
张运中,清代宁化人,武举,曾任参将。
张璜,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龙阳知县。
张正望,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新城知县。
张佶,清代宁化人,武举,曾任荆州左卫守备。
张培昌,清代将乐人,曾任州通判。
张崑,清代将乐人,曾任州同知。
张秉仪,清代尤溪城关人,官任开封判院
张春泰,清代尤溪城关人,诰封八品,敕赠登仕郎,任邵武府训导。
张继良,清代尤溪城关人,举人,曾任邵武府训导。
张隆友(年),字仰年,号景江,明溪县城雪峰镇人。民国16年(1927年)3月,他与19名城关进步青年,被选送到上杭县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培训。归化学员返县后,他率先在归化组织县农民协会筹备会,并任主席。民国20-23年,红军部队多次进驻归化,他组织农会妇女采集中草药送给红军,免费为伤病员治病。民国22年冬,归化县筹建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县农会主席。他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还主动配合驻县红军医院医生就地采集中草药,护理红军战地医院伤病员。民国23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归化后,他被反动组织大刀会杀害。
张庆根(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革命,任宁化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民国22年1月被民团董华辉、李长生抓至拔里董家岭桥头杀害。
张瑞荣(年),又名“罗卜头”,明溪雪峰镇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红军到明溪城,他接受革命的熏陶和教育,积极参加县苏维埃领导下的支援红军工作。敌人封锁苏区,一时粮食供需紧张,他带领村民星夜赶到盖洋、常坪一带买谷砻米,并巧妙地挑回县城供给红军。民国22年7月,东方军解放明溪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张瑞荣被推选为县西北办事处成员。民国23年秋,红军主力撤离明溪后,国民党大举进攻苏区,苏区许多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同年11月底,张瑞荣被捕。当他被国民党兵绑赴刑场,试图与敌人拼死搏斗,但被刽子手开枪打伤,后又被敌人用乱刀刺死,牺牲时年仅41岁。1983年,省人民政府追认张瑞荣为革命烈士。
101317185.82425814
张海生(年),建宁县城关董家上坊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2月在放哨时被大刀会杀害。
张兰英(女,年),建宁县黄坊黄坊村人,民国22年(1933年)5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工作人员,翌年4月被国民党杀害。
张兼仔(年),建宁县溪口杨林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区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
张狗仔(年),又名拗子,永安人,民国23年(1934年)任贡川农会委员,同年6月,红军自贡川撤退,土豪邱先芹组织的反动武装大刀会返回贡川反攻倒算,农会正副主席陈德旺、邓纯馄和张狗仔在贡川东门惨遭大刀会杀害。
张腾辉(年),乳名老夏,永安安砂江门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被选为石碧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同年7月被地主武装“红带会”杀害。
张小老子(1902~?年),建宁县里心金斗窠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水南(年),建宁县客坊杨家湾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任炊事员,民国23年12月在建宁驻马寨战斗中牺牲。
张恩堂(年),清流嵩溪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为红四军四纵队战士,翌年7月在嵩溪伍家坊被国民党军团抓获于老寨坑背牺牲。
张德魁(年),清流田源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红军,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战士,民国24年在江西抚州作战中牺牲。
张福生(年),建宁县均口杨梅岭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3年8月被国民党保卫团杀害。
张国维(年),建宁县客坊桂阳街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任连长,民国22年4月被国民党杀害。
张连友(年),号朋交,宁化县方田乡禾岭下村人,民国20年(1931年),他参加贫农团,翌年选任淮土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2年10月任宁化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国民党对苏区施行了残酷的围剿,惨无人道地空投化学毒品,许多人中毒烂脚。连友亦中毒,双脚溃烂不能行走。中共宁化县委决定将连友抬回方田,在张捷登家中隐藏治疗,后因叛徒告密,被捕,是年10月被敌人杀害于淮土长亭桥。
张恩崇(年),又名崇根子,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加入共产党,民国21年、22年两度当选为宁化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9月17日,他带领县苏维埃干部丘妹子、交通员张春冬一同前往禾口区恢复工作的途中遭到敌人伏击,不幸牺牲,时年31岁。
张史才(年),原名振钢,字亚农,宁化县禾口乡陈塘湾村人,曾任国民党政府军黄涛部中校参谋、国民党政府军六十二军参谋处上校处长等职。民国38年(1949年),张史才出任宁化县民众自卫总团副总团长,在宁化地下党人的说服教育下,率部起义,和平解放宁化。195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工作团正式接管宁化地方政权,成立宁化县人民政府,史才被任命为建设科科长。1957年,史才被清洗回乡。1962年根据党的政策,史才当选为福建省人民代表。同年7月病故,终年57岁。1983年县委确认史才为起义人员,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张瑞标(年),又名瑞根子,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加入共产党,任宁化石碧赤卫队队长。民国21年,宁化游击队和各乡赤卫队合编为独立第五团,张瑞标任特务连连长,不久提升为宁化新编补充团团长。同年,独立团与补充团再次扩编,成立独立第七师,张瑞标任该师第一团团长。民国22年,独立第七师配合红军东方军团攻克泉上土堡;随后,张瑞标带领一团转战于清流、归化、沙县等地。民国23年7月,张瑞标所部在长汀河田、山洲打垮国民党政府军卢新铭部后,乘胜出击武平国民党政府军钟绍奎部,瑞标不幸牺牲,时年27岁。
张玄发(1907~?年),江西抚州张家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建宁县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枯赖(1907~?年),建宁县里心岩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委员,翌年6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生财(年),建宁县客坊桂阳街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7月在宁都黄石馆战斗中牺牲。
张四迷子(1908~?年),建宁县伊家陈家磜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翌年12
月跟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春发(1908~?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为红十二军战士,随红军出发后下落不明。
张歪奴(年),建宁县黄坊下陈岭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3年5月在驻马寨战斗中牺牲。
19311932195219731989
张良帽(1909~?年),建宁县溪口王泥湾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任副连长,民国23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苦棘(年),建宁县里心靖安街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秘书,翌年9月被国民党杀害。
张汉明(1910~?年),建宁县均口余家地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赤卫队,翌年3
月跟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天麟(1910~?年),建宁县溪口大陂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德寿(年),清流田源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嵩口区田源乡赤卫队,同年在本乡被国民党军抓获后,押至清流城关坐牢遭严刑致死。
张三苟(年),清流龙津镇人,民国21年(1932年)6月参加红军,为独立营战士,民国23年在沙县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张祖福(年),清流田源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战士,民国23年在江西省泰县作战中牺牲。
张福宝(年),建宁县伊家严塘村人,民国21年(1932年)4月参加赤卫队,同年6
月被国民党杀害。
张英绍(年),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人,民国21年5月担任交通员,民国22年编入红星炮兵第一期学习班学习,次年分配到红星炮兵三连当战士,民国25年加入共产党。张英绍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全国解放后,他调任安徽省蚌埠市政府招待所所长。1957年组织上照顾他回宁化定居休养。1973年3月,张英绍刚从福州治病回家不久,一天因事外出,正好遇到有人推着板车上坡,他不顾自己身残体弱,用肩顶帮助推车,因用力过猛,当即引起肺裂,口吐鲜血不止,经送宁化医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1岁。
张国华(1912~?年),归化县(今明溪县)城关西门人,民国18年(1929年)夏参加红军,民国2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同年7月,他随红军回到归化,发动组织归化人民打土豪,积极筹集战争经费,翌年参加攻打漳州战役。民国22年冬受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的委派,他回归化,加强新苏区工作,民国23年1月任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秋,他随中央红军北上,自此音信杳然。1983年,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张小端(1912~?年),建宁县里心水南桥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小仂(1912~?年),建宁县黄坊上高村人,民国22年(1933年)5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细古□
张细古□(年),建宁县客坊大余坊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任排长,翌年被国民党杀害。
张细老(1913~?年),建宁县里心岩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翌年6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右其子(1914~?年),建宁县客坊合面村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4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五妹子(1913~?年),建宁县黄坊邹坊张家人,民国22年(1933年)5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左财(1913~?年),建宁县黄坊下陈岭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高生(1914~?年),建宁县黄坊下陈岭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65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奴根(1914~?年),建宁县城关董家上坊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游击队,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65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子龙(1914~?年),建宁县黄坊杨家湾人,民国22年(1933年)2月参加赤卫队,翌年5月,934.5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三都(年),尤溪县洋中乡漈深人,民国33年(1944年)参加闽西北游击队,民国36年在尤溪与南平交界处金鸡岭被敌人杀害。
张老七(1915~?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红军,为东方军战士,随红军出发后无音讯。
张奴才(1916~?年),建宁县城关西门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1月参加红军,民国23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1916~1970
张福泰(年),又名晓光,东岩,原籍山东省临沭,民国32年(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4月随南下服务团到福建,参加土改工作。同年7月,他调至明溪。先后任明溪县第三区区委书记、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工交部长、农业局长、雪峰公社党委书记、明溪县副县长等职。张福泰,一贯生活艰苦朴素,长年穿一套深兰色衣裤,着草鞋,毫无官架子,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农民尊称他“草鞋书记”。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社员每月口粮定量10多天就吃完了,经常无米下锅,靠野菜度日。当时任雪峰公社党委书记的张福泰与社长商量,冒着“免职处分”的风险,将全社代粮库保管的25万多公斤谷子借给社员作口粮,社员避免挨饿,使春耕生产任务迅速完成。日,张福泰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张河昭(年),尤溪县城关镇人,1950年1月参加尤溪县中队,曾任班长,1950年在大濑坂因捎排被水溺死。
张启辉(年),尤溪县洋中乡官洋人,1950年1月参军,曾任福建公安13师38团的排长,中共党员,1953年8月在南日岛挖坑道土石塌方牺牲。
张金标,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0年(1931年)在归化城牺牲。
张春钦,盖洋乡,红军战士,民国21年(1932年)在江西会昌县牺牲。
张隆桃 张发堂 张国鸿 张永忠
张隆桃、张发堂、张国鸿、张永忠,均为明溪城关人,红军战士,民国21年(1932年)在归化城牺牲。
张才凤,明溪夏坊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后无音讯。
张兆富,明溪城关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泉上牺牲。
张裁缝,明溪夏坊乡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后无音讯。
张兆堂,明溪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明溪城牺牲。
张超荣,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盖洋牺牲。
张延民 张恩普
张延民、张恩普,均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夏阳牺牲。
张文星,明溪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大坑井牺牲。
张先毛,明溪人,游击队排长,民国22年(1933年)在盖洋牺牲。
张文兴 张得狗
张文兴、张得狗,均明溪枫溪乡人,乡土地委员,民国22年(1933年)在枫溪牺牲。
张日生,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排长,民国22年(1933年)8月在枫溪牺牲。
张珠云 张云珠
张珠云、张云珠(女),
均为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后无音讯。
张先根,明溪枫溪乡人,红七团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枫溪牺牲。
张乔应,明溪雪峰镇乡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民国23年(1934年)在明溪城牺牲。
张石生,明溪城关乡人,红军交通员,民国23年(1934年)在宁化牺牲。
张庆安,将乐万安福匡人,将乐县游击队队员,民国19年(1930年)在将乐县白莲铜岭战斗中牺牲。
张德清,将乐古镛岭头人,曾任将乐岭头村农会主席,民国24年(1935年)11月,在将乐县城南门外被国民党军杀害。
张元富,将乐大源肖坊人,曾任将乐县肖坊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土地委员,民国21年(1932年)11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富根,将乐大源肖坊人,将乐县游击队队员,民国21年(1932年)11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木生,将乐安仁福山人,红军三十四师八团炮兵队战士,民国23年(1934年)5月长征途中失踪,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流信 张伯信 张伯明
张流信、张伯信、张伯明,均为泰宁东石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其中,张流信、张伯信随出发后无音讯;张伯明于翌年2月在江西兴国龙岗战斗中牺牲。
张长才,泰宁新桥(原籍江西南城在新桥帮店),民国21年(1932年)11月任新桥乡苏维埃副主席,翌年2月加入红军,随军去后无音讯。
张矮子,泰宁大田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任看守员,民国23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在上窑。
张桂发,永安茅坪乡虾岭村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在连城作战中牺牲。
张凤其,永安安砂镇青村人,民国23年(1933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5月在茶子林遇敌牺牲。
张家和,永安大湖乡李坊村人,农会干部,1949年在李坊坪尾被敌人杀害。
张道环,清流山东人,1950年8月在长校将军庙遭江雄生匪徒伏击牺牲。
张英方 张兴才
张英方、张兴才,建宁县溪源人,民国36年(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9月于解放锦州战斗中牺牲。
张志德,尤溪县城人,民国时期曾任顺昌县长。
张兴拥& 张明
张兴拥(大田广平镇元沙人)、张明(大田奇韬乡东佳人)均为县独立营二连战士,1950年9月在早兴被匪伏击牺牲。
张修辉,将乐余坊洋源,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特务团副团长,1950年11月在朝鲜剑山岭战役中牺牲。
张流顺,将乐大源西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一师三五一团救护连战士,1952年6月在朝鲜一九○八高地战斗中牺牲。
1940~2000
张江(年),清流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日为扑灭山火牺牲。
张兆才,大田桃源镇前村人,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53046部队战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中牺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介绍一本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