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金融中心资本城市

盘点中国十大畸形城市 北京适合做首都
日 14:20  来源:
作者:和讯
  盘点中国十大畸形城市:江西、安徽要加入长三角,湖南要融入珠三角、河南自顾自地打造中原城市群,山西也在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
  第一位:北京
  北京适合做首都。
  北京也只适合做首都!
  辛亥革命前后,北京从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下子跌到华北地区的中等城市,按说北京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建国后,应该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政治中心地位才对,其他的蝇头小利,能免则免。
  可北京呢?不但政治中心,连本来就不擅长的经济中心也想要。现在北京是文化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外交中心、军事中心、会展中心、工业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航空中心……只要能叫的上的中心全都往自己身上揽,甚至还想把秦皇岛兼并后做海运中心。也不怕消化不良。
  靠着这一个个定位,愣是把当初一座华北地区的中等城市、消费城市,变成了经济排全国第二的特大城市,然后每天不停地诱导全国“北京多么美好呀!”“北京欢迎你”“建设新北京”。
  现在好了,城市膨胀了,交通拥堵了,环境恶化了,水资源短缺了,垃圾环城了,沙尘暴来了……作为首都,不但没让人省心,反而给全国一个劲添麻烦。以至于“迁都”都把北京当做反面教材。如果北京逼的中国真的有一天不得不迁都,恐怕损失最大的还是北京自己。上海
  第二位:上海
  要说上海这地方真不错:黄金水道出海口,黄金海岸中点,背靠欧亚大陆,面朝太平洋。
  这么好的地方就应该成为强人们比拼的舞台。而上海最辉煌的时候,也是被称作“冒险家的天堂”,无论国际国内,各色人等,只要有实力、敢拼搏的人、或实力纷纷云集至此,上海也成为与巴黎并称的、极具代表性的东西方名片。
  再看看现在,“冒险家的天堂”成为了本地土著的安乐窝。上海除了国家的大项目外,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本地企业,本地人?
  可上海人一说到外地,就一脸鄙夷的“乡下!”知不知道,要不是这些乡下的供养,单凭那群斤斤计较的上海人的那点本事,你能指望上海成为亚太经济中心?
  唉,可怜了上海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深圳
  第三位:深圳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靠近香港,成为连接中国与香港乃至世界的窗口,成为试验田,迅速发展起来的畸形城市。
  而现在,中国已经与世界直接接轨了,香港已不再是唯一的通道了。深圳被边缘化在所难免。现在的状况的确还可以,不过也是回光返照而已,未来的正常定位也就是座华南地区的中等城市而已。
  可深圳好像并没意识到,一会要直辖,一会要并入香港。还说什么“特区不特”,继续向上面要政策。
  深圳,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意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还是放平心态,做回你该做的位置吧!东莞
  第四位:东莞
  “血汗工厂”的代名词,去年国家修改劳动法,其他地方没咋地,东莞的企业倒了一大半。花起钱来阔绰的令许多中心城市都瞠目结舌,你这么有钱,分点给那些创造经济成就的民工怎么了?或者发展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高端点的产业。
  只会玩点剥削剩余劳动力的低级手段,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低了。苏州
  第五位:苏州
  经济实力要追赶深圳了,苏南模式要大力推广了。
  可到底是什么成功经验呢?无非就是贱卖—把土地卖给那些想在上海建厂,可上海不让的厂家。甚至为了所谓的招商引资,和周边城市较量,比谁的地卖的更廉价。
  但土地毕竟是个稀缺资源,把地都卖光了,以后靠啥发展?
  而且GDP虽然高,但钱都被外商赚走!这种经验有啥值得推广的!广州
  第六位:广州
  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第一大省的省会,却并没给全国带个好头。
  整天就知道往上面要政策。一个心眼只认识钱,却是文化的沙漠。发展经济发展成个犯罪之都,走国际化道路,结果满大街走的都是黑人。
  现在号称中国第三大城市,可听听,传销、老鼠会、飞车抢夺、走私、非典、禽流感……这就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形象?成都
  第七位:成都
  全国最大的吸血省会城市。
  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全川的资源拼命往省会搬,终于将一个当初和南充、泸州差不多的中等城市,搬成了自称的“中国第四城”。可四川其他地区却日渐萎缩。第二大城市放在河南连前十位都进不了。
  可就这样,还愣是整出个“四川越搬越富强”的理论,这不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就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武汉
  第八位:武汉
  以华中地区中心、中部地区龙头自居。
  可惜下面的小弟们都不把他当回事。江西、安徽要加入长三角,湖南要融入珠三角、河南自顾自地打造中原城市群,山西也在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
  只剩下武汉这个光杆司令,自顾自怜地做着“中部老大”的美梦。杭州
  第九位:杭州
  现在的高为人诟病。知道高房价最早怎么来的吗?
  就是来自浙江。当初那些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发财的浙商们,拿着钱跑到杭州炒地皮。把一个二级城市,其房价一度超过京沪、直逼香港,至今仍然高居不下。正是通过杭州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房地产的暴利,和对官圆政绩的表现,于是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屡创新高!而倒霉的则是普通老百姓!大连
  第十位:大连
  国内“花园城市”的口号最早是从这里喊出的。但随之出现的还有一句:“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不过城市决策者们只看到了城市的繁华,却没注意农村的落后。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大连,拼命地挤压农村、建设城市,城市里一轮又一轮的旧城改造。城市是越来越漂亮了,但城乡二元化越来越突出,城市里的平民也生活地越来越艰辛(一怕影响市容,二来旧房没了,新房太贵).
  城市越来越像花瓶—只有观赏价值,方便市民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少。大连开了一个不好的头。2&
【作者:和讯独家】【了解详情请点击:】永雄资管谭曼获评“中国经济十大金融人物”_新浪湖南_新浪网
  新浪湖南讯(财经主编 邱晓)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以“新常态、新经济、新征程”为主题,“聚焦经济发展、评点新闻人物”为宗旨的“2015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在北京钓鱼台隆重举办。
  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谭曼荣获本次2015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的“中国经济十大金融人物”奖项,获此奖项的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等其他九位金融界精英。
  回顾2015 年中国经济风云变换,经济专家、学者,国有、民营企业家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问题,积极探索求发展的同时,从理论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 观点,创造了合作的机遇,部分获奖企业家代表围绕“新常态下的变革——寻找企业生长的动力”、“木兰对话——面对充满机遇的社会”、“观时局 谋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未来”三个议题,在2015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发表观点与看法,尽情交流分享。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在 论坛上发表发主旨演讲。
  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冯并、新华通讯社原副社长徐锡安、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社长 王亚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王平生、国家发展改革委顾问办研究员周君、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孙翔、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人才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郭全胜、中国经济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秘书长王建功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为了发掘在经济发展领域身体力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企业,表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秀企业家和先进事迹,第十三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同期举办,颁发了一系列企业和人物奖项。作为国内小额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标志性机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谭曼荣获本次2015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中国经济十大金融人物”奖项。
  据悉,湖南 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引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在线委托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完成了多家金融机构委托的不良资产管理服务涉及金额100多亿元,为企 业及个人挽回经济损失20多亿。其率先开创了债权资产包委外催收服务模式。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研发的“电子律师”——“移动金融卫信平台”已申请国家知 识产权局受理保护的信息技术核心发明专利25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8项,为改变行业业态,助力产业升级贡献了力量。
  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谭曼,系小额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领航者与实践家、拥有25项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保护的信息技术核心发明 专利的发明家、湘潭大学移动金融卫信平台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其顺应“互联网+”大趋势,在小额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率先采用“互联 网+不良资产”O2O电子商务模式,主导研发了移动金融卫信平台。
  移动金融卫信平台是针对传统不良资产管理的创新之举,其运用线上委托线下管理的市场营销模式,凭借债权的在线委托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为全国各地民间借贷债权人提供在线委托、欠款管理、非诉催收和诉讼催收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互联网与不良资产管理的完美结合。
  客户仅通过电脑PC端和手机APP客户端,就可免费享受在线委托服务,直接在线购买欠款管理、非诉催收、诉讼催收三大服务,并通过委托管理系统实时跟 进、自主查询服务进展。平台解决了债权委托人尤其是民间借贷债权人分散在全国导致债权委托难的问题,实现了不良资产法律服务的信息化、高效化、可视化、远 程化。该平台极大地简化了债权人的委托流程、降低了债权人的委托成本、提高了债权人的委托效率,让债权人足不出户即能享受专业的欠款管理服务、维护自己的 合法债权不受侵犯。
12-23 13:20|分享
12-23 11:26|分享
12-23 10:55|分享
12-23 07:36|分享
12-23 07:15|分享
12-23 07:12|分享
12-23 07:10|分享
12-23 07:07|分享
12-23 07:00|分享
12-23 06:55|分享
新浪地方站&&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阅读:10019 参与:4 回复:2到
中国中产阶级十大标准发布:年收入20万 资产50万  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  1.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  2.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以上;  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  4.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  5.拥有企业规模(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以上)或员工15人以上;  6.在上市公司、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地方知名品牌企业、中国企业规模排行榜前500上榜企业或跨国公司代表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中担任董事、董事长、监事长、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或总裁的人士;  7.担任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的委员;  8.是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学员;  9.拥有私人服务人员(私人医生、律师和保健护士);  10.名牌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中的博导、学科带头人。知名的、有成功历史的自由职业者或专业人士。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  1. 生活在城里  2. 25到45岁间  3. 有大学学位  4. 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5.年入1万—6万美元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有房有车可度假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 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 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 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国内外专家对此意见不一七指标看你是否属中产  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今晨《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  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误区二:职业[蓝领没有中产?]  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  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  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对比国内  看职业、收入和学历  今年年初,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  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中国中产标准  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以上  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  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  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  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  (注:以上为记者综合各机构对中产的标准)  网友将心中的中产阶层做出如下描述:  1 年收入20万元以上。  2 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  3 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  4 有丰富的夜生活,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 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待过三年以上。  6 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7 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  8 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  9 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  中国中产阶层生活“下流”化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年收入6万~50万元都算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说月入5000元就能跻身中产。  如今,房价飙升,CPI疯涨,月入5000元,连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中产,他们的生活正呈现“下流化”趋势。  不过,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  过去,康林逛丹尼斯,经常出入咖啡厅,生活很小资。如今,她“堕落”到去黄河路批发市场买衣服,到地摊消费。  这一切改变,都从她买房开始。有学者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被分化”。从物质上讲,“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高涨的房价中逐渐成了现实。  她是中产  旅游、购物、娱乐一个都不少  2006年,康林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后,她在郑州月收入5000元,算得上是白领一族,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小资”,时尚、新锐、有情调。闲着没事时,常去咖啡厅喝咖啡,电影院有新片上映她总是最先看,几乎每星期都会去西餐厅吃顿大餐,买衣服更是毫不吝啬,商场里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她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时不时地,康林会去唱下KTV,或者泡吧,每晚动辄三四百元。因为经常去唱歌,她对王菲的歌模仿得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每年,康林还喜欢来一趟固定旅行,云南大理、西双版纳、杭州、三亚等很多地方她都跑遍了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  去年,郑州也有媒体报道称,月入5000元应该算作中产阶层。按照这个标准,早在几年前,康林就是个典型的中产了。  生活改变  买房成了“分水岭”  去年7月,一套房子,改变了康林的生活。  2010年,她决定走进婚姻殿堂,打算买一套房子在郑州安家。  此时的房价,已从2005年的2500元1平方米上涨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  她跑遍郑州市,一套一套看房子,位置好点的楼盘房价已在8000元/平方米了,同时,房贷7折优惠提高到了8.5折,首付由两成变成了三成。  她算了算,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70万元左右,首付要20余万元。  他们从家里凑了十几万元,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在管城区买了三居室。  今年7月份交房,她和男友一边攒钱准备装修,一边要还房贷,还要付房租,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加房贷就要3000多元。  “太可怕了,每天一睁眼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康林从未觉得压力如此之大。  “想想过去去KTV,一晚上消费三四百,真是不可思议。”买房大半年了,康林没再去泡过吧,没去唱过KTV。  物价上涨  压力从餐桌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年,全国大旱的情况下,粮价上涨已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  去超市买东西时康林发现,去年2.5元/斤的东北大米,现在已卖到了2.8元/斤,一袋面粉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到80多元。  超市里,青菜和水果更是贵得很,3元一斤的青菜很难买到。康林买了一把香菜、一把小葱和3个西红柿,一下花了21元。她本想买点水果,一看价格只好作罢,猕猴桃7块多一斤,苹果5块多一斤,吃不起啊。  如今,没涨价的就要数馒头了,以前一元4个,现在仍然是一元4个,但个头明显小了许多。以前,康林晚上吃一个馒头就饱了,现在经常要吃俩。  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5.3%,比去年12月上涨了0.9%。有媒体报道称,今年CPI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一个对比  疯涨的CPI和原地踏步的工资  “5年了,生活变化很大,但工资却还在原地踏步。”提起工资,康林很郁闷。  这5年中,康林的工作岗位一直在变,但她的工资却没怎么变化。  其实,不止康林有这样的感慨。  来自郑州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0年郑州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97元,比上年增长10.4%。过去5年,郑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这说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没有与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同步。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1990年~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到41.4%,降了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  中产“腰粗” 社会才稳定  什么是中产阶层?在郑州月入多少才能称得上是“中产”?  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进行的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在郑州,当前月收入8000元~1万元才能算中产阶层。  不过,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轰炸下,部分中产阶层备感压力,有人甚至“跌出”中产。  专家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力军,壮大中产阶层队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才最利于社会稳定。  数据  六成人认为月入8000元以上才算中产  物价涨了,中产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  商报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月收入8000元以上算中产阶层;33.3%的市民认为,月收入1万到两万才能跻身中产阶层行列。  从调查情况来看,5000元的标准确实陈旧了,没有人认为月入5000元算中产,8.3%的网友认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可以算是中产。   和河南商报调查相对应的是,大河网上有网友算了笔账:月入元,你连衣服都穿不起,可以裸奔;月入元,城中村就是你 的家,除非你爸叫李刚……月入元,扎根发芽,等35岁以后吧;月入5000元以上, 你还可以畅想一下未来。  溯源  什么原因导致中产“下流化”  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产阶层的“下流化”?  37%的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物价攀升导致了“下流化”,37.1%的人认为是高房价导致“下流化”,18.5%的人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下流化”,还有7.4%的人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政府更应该还富于民,控制好高房价和高物价,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产队伍。  标准  有钱有闲有房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  在你眼中,中产阶层什么样?  商报调查显示,35.7%的市民认为,生活品位很重要,32.1%的人认为收入很重要。另外有21.4%的人认为,社会地位最关键,10.8%的人认为教育背景最关键。  除经济因素外,中产阶层还应具备哪些条件?调查显示,21.2%的人认为要有钱有闲,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阶层。19.2%的人认为,要有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有10万元以上的汽车才算中产。  17.3%的人认为要经常充电学习,15.4%的人认为要有生活品位,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有13.5%的人认为,要有丰富的夜生活,听音乐会或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等,还有部分人认为应知道各种礼仪。  专家观点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  中产凹陷,社会或现“M”形  中产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未来走向如何?宋向清也曾关注过此问题,他留意到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提出的“M”形社会理论。  “M”形社会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阶层,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  “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最稳定  在郑州,中产阶层要有100万元左右的财产。从收入角度来说,个人年收入要在10万~100万元,才能算得上中产阶层。也就是说,至少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才能算得上中产。  当前,两极分化正在加剧,有钱人和穷人在增多,中产阶层却在减少。中产阶层生活水平下降,是由于收入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所导致的,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中产阶层庞大,社会才不容易出问题。中产阶层是消费的主力军,中产阶层多是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的白 领或中小企业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应当有50%~60%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  搭个向上流动的“梯子”吧  如何成为中产,如何避免财富缩水?  专家指出,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调整税收结构非常重要,国家要还富于民,同时创造更多条件,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  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  样本  创业,能否更上一层楼?  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重要组成部分。33岁的李凯在一家私企工作,月入5000元,妻子是公务员,月入3000元。按月入5000元的标准看,李凯可以算是中产了。即便如此,他仍时常感到焦虑。   1500元房贷,1300元油费,2000元孩子教育费用,这是每月必不可少的固定支出项目,加起来已占月收入的六成。李凯的父母今年70多岁,看病的 费用也让他吃不消。“我敢失业吗?敢生病吗?我已经三个星期没休息了。”李凯觉得,自己是房奴、车奴、孩奴。在他看来,只有创业,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和李凯一样,面对重压,一些中产者没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更主动也更冒险的选择——创业。去年5月,由智联招聘等联合发布的《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49%的中国白领表示正在计划自主创业。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中产阶层,就要鼓励创业,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使更多创业者成为中等收入者。  税费  高税费让中小企业头疼 调整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作为中产阶层的重要来源,不少中小企业主则备感头疼,税费让他们觉得压力大。  张军经营一家馒头生产企业,按规定,他需要缴纳企业增值税17%。馒头流向市场后,销售馒头的还要缴8%的营业税。“你算算,一元的馒头,缴0.25元的税,不重吗?”张军说。  不仅是中小企业主,工薪阶层也觉得税扣得厉害。李玲月入近6000元,但每月税款将近500元,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将近六分之一的收入都被扣除了。  “20多年前个人所得税主要向少数高收入者征收,而今天,处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征收主体,这违背了个税征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李玲觉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该上调至5000元。  在宋向清看来,现在物价攀升,还按原来的个税起征点已远远不合时宜了。调整税收结构非常必要,“最重要的是,要还富于民”,为“扩中”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调整个税起征点已板上钉钉,还将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等。  物价  抑制物价房价消除市民心中的痛  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  现实中,高房价是消灭中产的最有力武器。  买房后巨大的生活落差,让31岁的范明很不适应。他是郑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层,月收入接近5000元。去年12月买房后,他基本上不再出去赴宴,因为考虑到要回请,朋友约去喝咖啡他也再没去过。“一套房子,让我回到了‘解放前’。”范明感慨。  “收入是根本,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中产阶层所附属的其他东西也会消失。”范明说,高昂的房价将多数白领过滤出了中产阶层的队伍。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说,房价和物价上涨确实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需要出台有力举措,抑制房价和物价的上涨。  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物价,房价更是监控的重点,稳定房价不力,政府要担责。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则称: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 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  支招  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  有时,李玲非常沮丧。她觉得,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自己无法晋升,也没再创业的可能,除非自己“中了500万”。  李玲很想去一家国企上班,但没一定的社会关系,想进那家单位“比登天都难”。“我大学同学一毕业就去了,我能力又不比她差,谁让人家有个当领导的爹呢。”李玲有时不服气,凭啥自己不能进入那个高收入群体。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大学生就业中就出现了不少“拼爹”游戏。  在宋向清看来,一些高收入行业,比如银行、通信等行业,确实存在人为设置门槛、体制问题等,导致上行通道不顺畅。  他认为,当民众失去向上流动的平等机会时,被“锁定”也就难以避免,“穷二代”、“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蚁族”等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  “政府应进一步进行改革,打通上行通道,一个社会的流动渠道越通畅,社会结构才会越稳定。壮大中产阶层,更要培养好后备军。”宋向清说。  2010年中产者账本  他们来自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让我们为他们的2010年算算账   “2010年的这一轮物价上涨,让“中产”们有了切肤之痛。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广东省城市居民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者成 为对物价不满的新舆论群体。记者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五名“中产”,为他们梳理一年中的一项开支,试图勾勒中国大城市中“中产者”的虎年生活。 他们言谈中流露,过去的一年,开始觉得“价格”之事直接而沉重,与生活赛跑的感觉更为明显。  车跑12000公里  花销16000元  个案:吴先生,38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  城市:北京  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18万元,月开销1万元,年结余6万元  年届不惑的吴先生,在朋友开的一家外贸公司做高管,爱人是一名大学教师。结婚多年,享受二人世界,没有要小孩。2010年,夫妻俩的工资跟2009年差不多,但他说每个月的开销却直线上涨,生活品质没有“水涨船高”。   车子是他家每年一笔不小的开销,去年只开了12000公里,杂七杂八的花销就有16000多元。“去年北京汽油前后涨了两次,现在已经到了每升7元1角 多,记得2009年的时候,还只有6元多。”他年初买的一张充值卡,里面存了8000元,到年末的时候,只剩1000元了。  “我的 车 子是小排量的,只有1.2升,所以跑100来公里,只要7升多,但北京四环内交通堵得一塌糊涂,汽车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没有急事的时候才用,否则都是挤 公交。”除了油钱,车子保险费1300多元,除了必买的交强险800多元,还有一个第三者责任险,400多元。“因为车子比较旧,从去年开始没有买盗抢 险,省下了1000多块。”  为了节省养车开支,他这辆已经有7年车龄的小车,已经很少享受到4S店维修保养的权利了,“除非是影响驾驶安全的关键问题,否则都是到汽配城维修,价格比4S店便宜三分之二。”就这样,一年下来维修了6次,保养维修费也要3000元左右。  车船税480元、年审费175元、停车费2000元、违章费400元、洗车费300元、其他杂费1000元,“好在北京的公路算全国修得特别好的,都算到市政里面了,不用动不动就交过路过桥费,加上2009年北京取消了养路费,去年我过路过桥费只有300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我开车的成本1公里也要1元多,北京出租车1公里才2元,这车子成了个鸡肋。”  “我的恩格尔系数是40%”  个案:周先生,30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  城市:上海  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18万元,月开销约8000元,年结余8万元   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自己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一名小主管,爱人则在银行,2010年收入未涨但尚算稳定。结婚前家里给他买了房买了车,没有购房、购 车压力,但他继承了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发现2010年上海食品类价格涨了一成,“我家的食品支出比2009年增加了,我家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一般随 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又增高了。”  没有特殊情况,小两口早饭、晚饭都是在家解决,自己 下 厨做饭,每天40元左右,一月就是1200元,中午两人在外就餐,一个月两人是1000元左右,每个月还要买一些零食800元。两人每个月用在“吃”上的 钱大约是3000元,一年下来要36000元。“平均差不多每个月用在伙食上的开销,比2009年多了500元,一年下来多了6000元”。   夫妻俩一年内的其它开销加起来则有:日常用品费用1000元,服装费15000元,医疗费3000元,美容费3000元,教育、培训费1000元,交通 费10000元,度假费用3500元,红白喜事和交际费8000元,电费、煤气费、水费7500元,固定电话费500元,移动电话费3000元,书报费 500元,邮费200元,互联网费1000元,其它费用2000元。“加起来差不多花了60000元”。  “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像水 果、青菜都明显贵了,这一块的开支就得增加,而其它很多开销都是刚性需要,如交通费之类无法消减,只好把娱乐、旅游费用消减,一年只去了上海周边地区玩了 几回。”周先生说,自己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去年他家的恩格尔系数起码上涨了5个百分点,快到四成了,“这个数字比较高,人家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只有 20%”。  养个宝宝赶上供房  个案:王先生,38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  城市:广州  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23万元,月开销13000多元,结余7万元  有房有车的王先生,夫妻俩年收入税后有23万元,生活富足,但自从前年年末添了一个宝宝,家庭开销每个月起码增加了3000元,直喊“养儿不易”。   宝宝吃的奶粉,一岁前是明治,满一岁后是雅培,每月2.5罐,“没有去正规商场买,而是在家附近的妇婴店购买,价格是180元,比商场便宜了20-30 元。”一年下来,光奶粉钱就要5400元。宝宝还要吃一些辅食,主要是家里自己做的,也买些面条、米糊、饼干、酸奶之类,每个月都得100多元,一年就要 1200元。  小孩子的洗涤用品需要专用的,洗发水、沐浴液、液体香皂、护肤凡士林,价格在20-50元不等,一年下来花去了 1200 元。随月龄变化,一年内奶嘴更换了4次,每个奶嘴25元,共计100元。衣裤,鞋帽,平均每个月100多元,这些一年加起来得3000元,“商场里儿童服 装都不打折,小孩子衣服很贵,而且宝宝的个子长得快,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  为了让宝宝亲近大自然,每个周末都会抽空带他出去游 玩, 每次大概100元,一年下来得要5200元。“宝宝稍大一点后,给宝宝报了一个音乐早教班,一个月四次,每节课费用为100多元。平时偶尔也给宝宝买其他 书籍和教材,一次几十元,一年下来预计教育方面的投入就有2000元”。玩具主要是朋友送的多,但自己也要购买,一年下来花了400元。“宝宝很健康,平 时偶尔感冒,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不多,一年500元。”  孩子是让家里的老人带,但去年春节的时候,老人回老家,一口气请了两个保姆,用了1个月,花了5000元。“后来请钟点工,没有宝宝之前,一个星期一次,现在增加到2天一次,每次50元,这项开销就增加了6000多元。”  “一年下来宝宝的直接间接花费若干,花销很大,都快赶上供房了。”  买个房成了“奴”  个案:柳小姐,27岁,媒体,有房无车  城市:广州  年度收支:个人税后年收入7万元,月开销6000元,无结余   柳小姐2009年大学毕业,从北方来到广州工作。2010年,她决定买房。她的父母特别传统,觉得有房之后才算是在这个城市生根了,而她自己看着不断上 涨的房价,一狠心一咬牙,在广州越秀区买了一套44平方米的二手房。“楼龄已经有20年了,一平方米还要15000多元,加起来总价是68万元,税费近4 万元。”  她工作一年大概存了5万元,父母和亲戚朋友凑了20万元,付了首付,贷款43万元。父母后来又凑了15000元,把房子简单 装 修了,添了简单的家具。“买房后,别人看着我有房,觉得我松了一口气,没有购房压力了,其实哪里知道我的苦衷。房贷每个月要还3200元,要还15年,想 想我现在27岁,15年后,我都42岁了,不敢想!买房时首付、税费,很大一部分是借的,也要还,老爸老妈虽说不用我管,可我也不能可劲儿挥霍,这么大 了,责任还是要担的。”  “虽然有时走在路上,会为自己拥有这个城市的一片屋檐而自豪,但背着房贷,一点生活品质都没有了。”她觉得自 己 成了一个“房奴”,一月税后收入6000元,刨除3200元的房贷,只剩下2800元可以用,水费、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网络费等刚性开支,七七八八就 要1000元,剩下1800元,“现在物价这么高,什么都涨,光吃饭就要一大半,买菜看到一斤茼蒿七块钱,就不敢买。其他的娱乐、衣服开销,基本就消减为 零。”  明税“暗税”1.4万  个案:孙小姐,28岁,会计,无房无车  城市:深圳  年度收支:个人税后年收入9万元,月开销4000元,年结余4万元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财税的孙小姐,2008年到深圳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我对自己一月、一年要交多少税,并没什么清晰的概念。但我一看工资条,就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个纳税人。”  每月固定工资加上加班费和差补收入大约10000元,除去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公积金共1830元,每月个人所得税859元,拿到手仅为7311多元。一年下来,光工资单上显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有10308元。   学财税出身的她告诉记者,这只是个人缴纳的看得见的税,其实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间接缴纳的税。她举例道:她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平摊后月租要 1500元,房东开发票,当中含有5.5%的营业税,一个月就有82.5元;她一般都在外面吃快餐,每个月要1200元左右,包含了大约66元的营业税; 每个月都要购置250元左右的护肤品,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税为30%,也就是每个月交税75元;每个月购买将近100元的书籍,使用100元左右的水、煤 气,按照13%的增值税率计算,交税26元。加上去年买衣服前前后后花了4000元左右,包含17%税率的增值税680元。“粗略估计一下,光这几项一年 间接缴的税有3600多元。”两项一相加,这些税一年要缴约14000元,占到每年工资收入的一成还要多。  记者手记  中产者:看上去很美  你是中产者吗?记者问这些月收入近万或过万的白领们,他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  按照社会学通常的定义,职业是衡量中产的最重要标准,只要是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往往就纳入中产群体。而中国的现实却是,诸多中产并不认同自己的中产者身份。为什么呢?   在中产者自身看来,所谓中产不仅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还要有钱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现实却是“即便我们有中产的收入,也没法过上具有中产气质的生活。”记者 的一位朋友,与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感慨万千,“我们得考虑养老、得考虑奉养老人,还得考虑抚养小孩,教育、医疗、房子等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大堆。如果无风 无浪、平平安安,生活品质还算有保障,但这种生活犹如看上去很美的瓷器,稍有风吹雨打,就可能被打碎。”  他觉得中产者是在不停地与生活赛跑,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往下走。  2011年通胀形势下中产伤不起  第三次,姚凯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市某机关单位,尽管月薪只有4000元,不到他在外企打工时的一半,但30岁的姚凯却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下来了。   “没有保障,没有房子,没有户口”这是姚凯对他研究生毕业五年来的总结,从民营企业到日资企业,从月薪2000到月薪近万,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成 绩”还算优秀,但姚凯却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单身、买不起房,7*24小时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父母年纪渐大……但如今的生活让他很满意:工作 轻松,生活稳定,福利高,还有申请限价商品房的资格。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 万,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3000:1。近几年,“姚凯”式工作几年后考公务员的人数增长迅速。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热衷挤进“体制内”,从收入数字来 看,更是中等收入阶层甘愿滑入低收入群体的怪象。  然而,中等收入阶层却面对着四项“硬支出”:交税、存钱养老、买房子和抵抗通胀。现实中,结构性上扬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的房价、沉重税负和并不乐观的保障体系,都在残酷地瓜分你的收入,拖着中等收入阶层远离富裕。  “基尼系数”决定了中等收入与富人阶层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刘易斯拐点”注定了今天人口结构的变局中中等收入群体的尴尬地位,不向上,就下流化。  根据波士顿发布的《2010年中国财富报告》,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户数占所有中国家庭户数的0.2%左右,管理资产超过百万美元是国际通行的定义“高净值人群”的一项标准。  波士顿咨询副总裁邓俊豪表示,中国内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年增长率连续超过15%,0.2%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   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代表分配着70%财富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地收窄。而收入结构呈现“梨形”,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快速增长,人口 数量变化却不大,而中等收入阶层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过低,仅为5.04%(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向上,是“资产状况良好、幸福感较强的中产 阶级”,向下,则是“日益为硬支出焦躁的社会底层”。  中等收入阶层的种种困惑,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十分相似。  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 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 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   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 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  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 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 过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 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 大趋势,而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保证这一趋势下劳动力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已接近尾声。  据联合国测算,预计中 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将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工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8.19亿人,就业市场静短缺达到1760万人。另 外,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8年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东就表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 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退色,从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 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现实的情况不仅表现在普通农民工收入已经接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甚至还表现在部分技术工人的收入已 经超越普通白领的收入。  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有多远……  中等收入国家下的中等收入 阶层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生活状态的评价,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价,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 期的度假等等,而这些软硬实力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这一单一标准来考量,既简单又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关于中等 收入阶层收入标准的界定,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测算的起点依据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 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 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 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究所所长李培林在研究中产阶级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当年的人均收入,并确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高收入者”的 收入标准,把平均收入线至平均收入线2.5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这一阶层的特点:  收入的来源的主体是工资薪金收入  拥有较高学历,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样危机四伏。无法改变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又躲不开成本不断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养老开支,更因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难穷亦难。 &
&  摆脱你的中等收入身份……  2007年的《世界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全球百万富翁中有36%通过拥有企业或企业出售获得财富,22%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过继承,11%通过投资,9%来自股票期权,2%通过其他渠道。   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离开“中等收入”这条窄车道进入到“富有”快车道的途径明确而直接:像李彦宏那样办一家赚钱的企业、像任志强那样有一份高收入的工 作、像汪小菲一样有个会赚钱的妈妈、向巴菲特一样会选公司、找到一个像马云那样的好老板……或者自己想办法。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创业的失败率是99%,但确 实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机会。  这里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得现象:即使在市场低迷,回报甚微的情况下,富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会高于市场 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富人的圈子利于他们了解相关信息,获得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此外,多渠道的财富来源和投资方式也是他们保持财富滚动的重要特点。尤 其是那11%,它表明不只有巴菲特,还有很难多人有概率通过对资本市场的熟悉而致富。  年全球出现了快速的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拖累经济上行,但即使在这样低迷的时期,富翁人数依旧增加了6.1%,总资产增加8.5%。  最后,是属于0.2%的建议:既然人均GDP3000美元困扰着经济和制度,那么选择一个人均GDP10,000美元的经济体工作和生活就意味着跳出了循环,就如另一车道。当然,这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但我们看中的是你能给自己提供多少种解决方案。  面对危机和困惑,我们也许没必要武装到牙齿,但首先需要武装头脑,然后寻找机会。  “忐忑”的夹心层   张爱玲在《钱》一文中讲:“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 还得再三的考虑着,那考虑的过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便是中等收入的写照。  很多人经过一番打拼终于跻身中产,摆脱为稻粱谋之后,将面对一个美丽新世界,里面全是这般纠结拘束的苦乐。  膨胀的不仅是通货  也许以前你也曾为物价痛心疾首,但晋身中等收入后,你可能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拿不到物价补贴?但最让你揪心的,不是4袋苹果价格直逼苹果4代,而是银行存款正飞速贬值。  从前你根本无此烦恼,存款没多少,贬值无压力。现在存款多了,如何让自己的财富跑过CPI才让人焦虑。2010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94.2%)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投资理财。即便跑赢了CPI,也拉不下来笔直上升的支出。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一书深度访谈对象G12以亲身经历作证:他学生时代喜欢在夜市上买衣服、鞋子,现在则非专卖店不去,并不只是质量问题。他坦言: “过去我们去的一些地方,现在都不去了。现在你去买东西,你就知道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谁也不会为了贪图便宜而去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言外之 意,什么样社会地位的人就该在什么样的地方消费,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说:“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 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行为学决定了一个道理,因为膨胀的不只是通货,还有欲望。  当然,还有现实——陶冬在谈到所谓“刘易斯拐点”时认为:“从过往的新兴国家经历看,中国的劳动力供需状况将发生巨大的逆转,低端工资无一例外的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而基础工资上涨的常态化,会带来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上扬,中烈度通胀可能持续存在。”   如今中国的通胀涵盖了两个方面:成本推进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表示,2010年CPI通胀抬头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上 涨。进入2011年,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显现出迅猛的态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居住类成本上升,以及前期货币高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为缓和通胀,政府采取 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包括上调利率、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为低收入人群给予现金补助以及提供公租房等——显然,这些措施的直接作用与中等收 入无缘。  事实上,中等收入在面对通胀时扮演了最大的“内心恐慌者”?这是由于他们既无法像高收入群体那样通过灵活调整或增加资产配置标的的类型、结构、比例来对冲掉一些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能像低收入群体那样受到政策的“偏倚”。  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我们最喜欢列一张家庭的收支表,能清楚的看到你赚的钱都去了哪里。  什么是最大的支出?什么又是最大的压力?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房子。据统计,8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已婚)拥有自己的房产,首付、按揭、持有成本,都以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买了房子,工资的一半交了房贷,新买的车也不能开了。原本还算轻松的生活,完全变了模样。”北京某风投公司项目经理对此表示苦恼。   社科院刘博士对记者说:“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买房;收入限制决定了他们必须贷款买房”。在中等收入范围内,收入多比不上一个好的 买房点。让中等收入家庭忧心的不仅仅是买房背上了沉重的负债,更可怕的是,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他们很可能成为政府紧缩政策的牺牲品,步步紧逼的加息会让因 房子而负债累累的中等收入家庭苦不堪言。  “谈不上富裕”的税赋  一位网友在微博中 晒出自己2010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010年收入额:;已纳税额:20558.01;扣除税款和其他扣除项,实际收 入:。从这份纳税申报表来看,作为一个年收入不到19万的中等收入者,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一项就占总收入的11%,个税和其他扣除项 (如国家规定的各项社保费用)相加,大概要占到他总收入的27%。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个人所得税都被认为应该是“劫富济贫”的有力 手段,但就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体系来看,“劫富”的对象往往都集中在了谈不上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身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刚认为,在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60%都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而我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来源也大多以工资薪金收入为主。  目前我国税法制定的免征额 2000元,9个极距的个税结构,尽管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并没有排除在缴税范围之外,但收入越高缴税额度占收入的比例越高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扣除大约 18%的社保和2000元的免征额,月收入6000元以上就需要承受15%的税率(应纳税所得 额=6000-(6000×18%)-),缴税额度占税前收入的5%左右。还有容易被忽视的社保费用,18%的扣除并不包括公积金,其 他各项理论上都属于返还性质的费用,最终享受返还时情况却复杂的多,结果必然是低收入缴纳少返还多,但中等收入缴纳多返还少。  两会期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的议案受到各方关注,免征额的提高更多的是为低收入者减负。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基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假设,月收入7,000元以下人群总体税负降低,7,000元以上人群受影响不大。  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阶层的未来  日 前有媒体发表“任志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文章,帮任总的养老金账户做了一个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以企业职工退休的任志强养老金一部分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2010年,北京市人均养老金合计每年2.5万元),另一部分和个人缴费挂钩,其退休金跟700万的天价年薪相比,少到完全可以忽略。   任志强退休后应该不只靠养老金账户过日子,但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养老金还是退休后最重要的收入。中等收入家庭收入越高,缴纳的保险就越多,但一大 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养老制度规定必须缴纳满15年才能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无法确定到时是否能真正享受到全额养老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李建新认为,即便这样,现在的养老情形还是乐观的,因为家与国都有相对充裕的“养老资源”可利用,真正的严峻形势是10年之后。   2020年以后,庞大的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步入退休之年,届时退休人口平均每年净增1000万以上并持续10余年(2022年至2033年);劳动力 人口反而以平均每年600万(甚至更多)的速度持续递减。这种人口结构极其不平衡的叠加变化将会给我国不够强盛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当不完善的养老金保障、 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全面冲击。有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算出到2025年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  怎么算都不够的养老保险账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碎片化。   从基本的大类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 制度”两种,所以,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共计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四种。这些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企业 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类,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又 需要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  你的养老账户有多少钱?  骆女士今年50岁,企业员工,一直在广东省工作。以8000元为缴费基数,个人每月缴养老保险640元(8000*8%),如果按现在政策退休,以工龄20年计算,骆女士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呢?答案是工资的25%。   去年年底广东省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600元,那么骆女士的基础养老金部分=3600×20%,即720元。而个人账户养老 金=640×12(月)×20(年工龄)除以150(注:女性固定为150个月),即1024元。因此,骆女士的退休工资只有1744元。只有25%的替 代率(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养老替代率越高,表明退休后可享有的生活品质越高)。据世行的标准70%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一个30岁的人想要预测按现行的养老制度,20年后自己退休能拿多少养老金,那会发现这完全是徒劳的,因为很多数据(如“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本无法确定。  有多少钱才够养老?  中等收入阶层养老到底要准备多少钱?取决于你怎样定义生活。例如,渣打银行对中国177位精英人群的调查表明,平均需要挣得370万美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方可富足退休。  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所需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  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  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   举例说,如果A的年龄是25岁,30年后退休,估计退休后再生活25年。假设现在每月基本消费3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 月基本消费为:=12966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1=3889800元。(备 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累计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388.98万的养老金,你攒够了吗? 国外的中产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杨晴川、刘亚南、张皓雯 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布鲁塞尔、孟买、北京 “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 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 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  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美国学者在金融危机前就提出,美国中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有“崩溃”的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社会重心位置,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中产阶级的上层和富豪阶层。   美国中产阶级分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城市都有所谓中产阶级社区,然而,最近几年以来,许多赚了大钱的专业人士纷纷离开这些社区,搬到新 兴的富人区去了。而在加州和夏威夷这些物价较高的地方,由于生活费用上涨,许多下层中产阶级人士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择廉价居所。  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分化和困顿更为明显。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夫妇不得不双双出来工作。而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即使夫妇双双工作都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过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像维多利亚时期女人上小下大的裙子,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换言之,曾经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正在日渐式微。  欧洲中产忧心养老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中产阶级仍然过得滋润,不过,也不可能悠闲度日。今年27岁的杰西卡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再有一年就毕业了,丈夫弗朗斯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会计师。夫妇俩有两个儿子,一个两岁,一个只有三个月。他们算是典型的比利时的中产阶级。   婚后,他们在市郊买了自己的房子,各种手续办下来花了9万多欧元。杰西卡说,他们税后的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只靠自己也负担不起,还得靠公 婆帮忙在银行抵押贷款。现在房子每月的月供需要八九百欧元,占了日常开支中的很大部分,另外让她感到有压力的是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两个孩子需要500欧 元。  杰西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早出晚归,回到家后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安顿两个孩子。时间总是很紧张。”她说。  没有这些烦恼的劳拉忧虑的则是养老问题。劳拉告诉记者,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各国政府的养老金支出日益庞大,公共财政不堪重负,不少国家都在考虑进行养老金改革,或者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减少养老金,因此要想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早做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印中产压力沉重  最近几年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层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介绍,1988年,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城镇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2006年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 人在城镇中的比例接近9%。同时,中产的收入增长速度自2001年以来正在加快,年的五年间,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平均每年增长 1%。  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比例增长幅度应该更大。  而印度很多人抓住了经济改革带来的机遇,收入可观,生活富足,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今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印度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超过3亿。  不过,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多数压力沉重。  米塔尔女士是新德里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年收入有50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6.6卢比),但因为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她经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结婚10年了不敢要孩子,平时也没时间做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馆里靠吃快餐过日子。  “我根本没时间做饭。”她说,许多同事都和她情况类似,经常加班,担心失业,担心孩子不能进好学校读书。   在中国,同样有很多中等收入者生活在压力中。肖雪是北京某媒体的中层,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还有两处房 子,衣食无忧,可以经常旅游。不过,肖雪总感觉压力大。“不是来自工作,是担心孩子的教育。”她告诉记者,幼儿园还好,可以多花钱进私立的。但是要是想让 他上个好的小学,就得买学区房。  “我和丈夫商量过买学区房的事情,5万一平米,买了房子,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也都是有体面工作和房子的人,但是在这个城市,这实在不算什么。”她无奈地对记者感叹。  加拿大中产税负10%左右   如果说中等收入在税收上与低收入相比,压力显而易见的话,那么与富人阶层的比较就确实很难量化。表面上收入越高缴税越多的税率累进表,实际上却越到顶端 越失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富人的收入都不是或不仅仅是工资薪金收入。翟继刚也认为:“仅仅靠工资吃饭的人永远算不上是一个富人。”在他看来,富人 的收入来源比较多元化 ,一些财产性或低税率的收入来源大大的稀释了富人缴税的比例。“从制度的角度来讲,中等收入阶层税负似乎并不是特别的重,但由于这一阶层的收入来源相对单 一,所以他分散税负的机会就比较小”翟继刚总结道。  旅居国外多年、现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陈思进感慨到:“在欧美国 家, 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无法逃脱,第一缴税,第二死亡。”他至少透露两方面信息,欧美国家税种多,税负重;税收覆盖人群广,但税收结构却相对合理。即使是在被 称为“万税之国”的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也是被排除在税收之外的,而且他们还有很多退税制度。  陈思进强调,许多欧美国家都实行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如果一个家庭是靠一个人的收入来生活,在扣除所得税后还会根据家庭人口状况进行退税,美国家庭房贷的利息也会有相应的退税。  比如一个年收入5万加元的四口之家在加拿大已经是中产,两个孩子,妻子不工作,在征税时首先扣除加元的免征额,然后根据家庭人口状况退税后,应纳税收入大约只有25000加元,实际所得税率只不过刚刚超过10%。   对欧美国家富人来说,真正有杀伤力的其实是财产税和遗产税,这些重税的严格执行可以说有效的做到了“劫富济贫”。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特别是北欧,最高 一级的税率甚至达到87%,穷人的日子并不惨,富人也没有富到哪里去,所以中产阶级即使失业,生活本身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身 份认同的缺失。而这些也许就是他们与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大的区别。  高福利惯出养尊处优   “影响中产阶级状态很大的因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国外如果要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除了这群人收入比较高以外,还需要有各方面的保障。 就是说你进入中产阶级后,地位是非常稳定的,不会一下子因为家庭经济遇到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地位就下降了。”李春玲分析指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 会福利体系,才能使中产阶级人们的心态、经济状态和地位比较稳定。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而欧洲,就是靠高税收高福利政策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在瑞典,只要三口之家有一个实现就业,基本上就可以全家衣食无忧,成为中产阶级家庭。有数据显示,瑞典7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   欧洲人普遍享受的高福利待遇与高税收是分不开的。据欧盟统计局与欧盟税务总局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欧盟税收总额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将近40%,其中北欧国家更高,占GDP的将近一半。为了实现社会的高度公平,收入越高需要缴的税越多,而收入低的话可以享受不少税收上的优惠条件,这种 “劫富济贫”的做法大大缩小了人们的贫富差距。  这样的制度也有弊端,不少人抱怨,这种规定让人丧失了工作甚至是赚钱的动力。记者去年到瑞典采访时曾在一间中餐馆用餐,每次去用餐都能发现几名50多岁的男子在餐馆内聊天喝啤酒。据餐馆老板介绍,这几位根本不上班,就靠各种福利保障过日子,而且过得还很滋润。  此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让欧盟开始反思这种高税收、高福利发展模式的弊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考虑从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入手。然而,养尊处优惯了的欧洲人是否能够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各国都很重视中产阶级  不过,无论如何改革,要保证中产阶级占据社会的大多数始终是欧美政府的目标。在社会学家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角,一个社会应当有六七成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  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中产阶级”概念深入人心,“中产阶级”甚至可以看作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态。  出于拉票的目的,美国政客向来都是以“中产阶级代言人”自居。也因此,最近,当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顿,美国政府极力出手相救。奥巴马政府特别成立了拯救中产阶级工作小组,由副总统挂帅,寻求解决之道。  由于中产阶级所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举世公认,许多国家都曾或正在将扩大中产阶级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国也是如此,今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橄榄型社会的目标。  对此,李春玲建议,应该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平抑房价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扩大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  链接:你是中产吗?  什么人才算是中产阶级?在全球都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各种统计数据也互相冲突。比如,200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印度有5000万中产阶级人口;同年,世界银行则认为,印度中产阶级人口达2.64亿。  而且,对于中产阶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标准。  欧美:大多数人  “除了巴菲特和流浪汉,恐怕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福斯特说。  在美国,中产阶级是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取决于收入绝对值,而在于是否满足六项指标:拥有体面住所,包括租房在内;拥有汽车;能够供得起子女上学;拥有退休保障;拥有医疗保险;支付得起家庭度假费用。  欧洲的情况类似,人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比较简单:除了富人和穷人,其他大部分人都是中产阶级。   印度:会说英语   在印度,通常认为说英语的人口属于中产阶级,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少数人外,一个人在生活中说英语场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是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因 为印度的官方场合和商业场所基本上以英语为主导语言,掌握英语很大程度上是从事高收入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英语也意味着受到良好的教育。  印度现在有大约3亿人口以英语为第二或第三语言,这一人口规模与大多数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符。  各国中产的非典型烦恼  他们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也是面对压力最多的阶层。各国的中产阶级,都有着典型或者非典型的烦恼  美国:上学、旅行都差钱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晴川发自北京 36%的美国人如今表示,无力再继续向退休账户里存钱了;43%的美国的退休账户里存款余额不足1万美元;在过去一年中,24%的美国工人表示由于经济恶化打算推迟退休。  这样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隐隐暗示着美国的中产阶级正面临危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以教育为例,由于金融危机,州政府进一步缩减教育开支,学校只好涨学费。以拥有20多个分校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为例,今年学费比去年上涨了204美元。而过去五年来,这所学校的学费累计上升了1710美元。  在此背景下,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处境最为尴尬:富人子弟不缺钱,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救济而且成功率很高。但中产阶级子女既缺钱又不一定符合申领救济的资格,于是他们只好去申请学生贷款。  “在这方面,最难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生经济救助服务项目主任迪恩·库尔求说。根据加州规定,大学生要申请政府救助,其家庭年收入要在7万美元以下。而那些不够申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由于只得求助于贷款,平均每人身上背着1.4万美元的债务。   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心理学专业四年级学生贾森·博克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父母都是自由职业者,父亲从事金融服务,母亲是理发师。他们家的收 入虽属中产,但却背负着房贷。他每周两天上课,其余时间都在纽波特海滩的公共图书馆打工,每小时挣12美元。由于在打工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论文,他 每天大概只能睡5个小时。  能够和家人度假也是中产阶级身份的一种标志。不过,在金融风暴劲风疾吹之下,这种以往寻常美国家庭的享 受也逐渐成了一种奢望。记者此前在美国工 作的时候,曾在弗吉尼亚州的旅游点遇到几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退休老人。他们说,他们本来很希望去中国看一看奥运会,但囊中羞涩,已无力支付海外旅游的费用 了。于是他们只好选择费用比较低的国内游,而且还是尽量住在亲友家里,因为“我们还得留点钱在退休账户里养老呢”。  印度:家庭主妇投身职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亚南发自孟买 印度的中产阶级分为新老两个群体。  老中产阶级通常来到孟买这样的大城市比较早,抓住了经济改革的机遇,他们仅靠房租,收入就非常可观。但这些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男性家庭成员,对于以经营公司为生的中产家庭更是如此。  今年68岁的拉克家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迁居孟买较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买下了两处房产,而在这二三十年间,房价上涨了二三十倍。不过,拉克并没打算卖房子,他们一家三代5口人住在一套三居室,另外的一套两居室则用来出租,每个月租金和人民币将近2万元。  拉克自己还开了个公司,现在已经交给儿子打理。公司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却也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拉克的夫人和儿媳都是家庭主妇,雇有两个佣人、一个司机。生活富足的拉克已经去过迪拜6次了,对拉克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出国旅游往往会首选欧洲。   新中产阶级不像老中产阶级那样有钱有闲,他们通常受过良好教育,有让人羡慕的工作。今年不满30岁的维希诺伊就是其中一例。他研究生毕业以后, 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维希诺伊月收入超过10万卢比,这在印度算是高收入,但谈到是否有在孟买买房的打算时,他连称孟买房价如何之高,买 房如何不易,况且他还没有计划结婚。  在印度大城市中,像维希诺伊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异乡客很多,这些群体基本属于白领群体,主要 受益于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不过,生 活成本高涨,房价高企也使得他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他们还面临资产缩水的困扰,加上国内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代表新兴中产阶级消费能 力的信用卡持有量和消费都出现了下降。  印度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信用卡持有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快速增长,在财年达到2750万张,而在随后两年分别下降至2470万张和1830万张。  此外,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印度新中产阶层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   比利时:就业成了新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发自布鲁塞尔 比利时人生活中最大的支出就是住房和食品,其中住房在许多家庭的开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在一家中资公司工作、月薪2500多欧元的劳拉说,自己现在租了 16平米的一个小房子,每月租金就要400欧元,正准备租住的公寓的月租金要850欧元。劳拉表示,从长远来看肯定还是买房子更合算,但是单身的她现在还 无法承受。  除去这两项,比利时人在其他方面就不需要太操心了。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养老,国家的一系列福利政策为人们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   以教育为例,从幼儿园(接收两岁半以下幼儿的托儿所除外)到大学的收费水平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公立学校费用低廉,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私立 学校的收费也在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以比利时的幼儿园为例,孩子每个月只需交50多欧元的饭钱,学杂费一年10欧元,学校组织观看演出或者外出游玩每次也 只是5欧元而已。一个月下来平均费用不会超过60欧元。  此外,比利时的医疗保障也很充分,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只需向保险公司缴纳100欧元左右的保费,看病和买药就可以报销将近95%,所以无论大病小病,都不用担心无钱看病。  然而,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还是多少给中产阶级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许多公司为了渡过难关而不得不裁员,或者停止招人。在这种大背景下,失业成为让工薪阶层担心的一个问题。  一位在英国航空公司工作的比利时人表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担心公司为了压缩成本让自己丢掉饭碗。   在比利时,失业人员在头半年内可以拿到与工作时一样的工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表示,虽然失业后的生活保障不存在问 题,但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从政府拿到失业金的话,需要经常汇报自己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往来情况,因此免费的午餐吃起来也不容易。   中国:没房子,不敢“中产”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北京 “我哪算中产阶级,无车无房无孩子,三无人员。”一见面,张小平就无奈地对记者说。  河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小平2004年来北京闯荡。最初在一家计算机类杂志社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勤奋又能干,月收入经常在8000元上下浮动。在出版社工作的女朋友每月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那时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小资”,几乎很少在家自己做饭吃。然而,2009年底,张小平失业了,婚后买房计划也宣告泡汤。  “2008年底刚开始看房时,东五环外的房子均价7000一平米,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就拖到了现在,房价每平米已经涨到了一万七。”张小平说,这几年,他的财力在不断积累,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我知道很多人都面临和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体的原因,必然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张小平感慨道。  在北京上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上班的周琦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他和妻子工作不错,收入不菲,算是标准的“中产”家庭。原本他们一直没想买房,直到今年年初妻子意外怀孕,才意识到该有个固定的家。不过周琦无论如何算计,在动辄数百万的房价面前,他备感无力。  “中国人特别注重房子,认为你有了房子才进入稳定的经济生活状态,这个房子的概念和中产阶级身份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说,目前的房价不太有利于年轻人很快加入到中产队伍里来。  “由于房价的高涨,中产阶层的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使他们对这个阶层的本质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个体不够坚强,总体不够成熟,出现了‘苦奴’心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分析。  而缺乏社会保障也使得很多即便有房有车的人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场病或者一场意外就变成穷人。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没有上千万不敢说自己是中产阶级吧。”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些大众概念中的“中产”或“准中产”们大多认为中产是一种不可及的生活状态。( 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10.0分, 共1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级别:少尉积分:3248财富:-88劫贫济富的紊乱发展快速成就了接鬼国际的土豪劣绅。|||级别:中尉积分:6747财富:898都成了生意管你死活!|||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金融资本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