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亚1号一号产量

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现代化农业》2011年08期
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经试验证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在该地区栽培密度在9.0~9.75万株/hm2为宜,其中密度在9.75万株/hm2,产量最高,公顷产量14.1t;其次是9.0万株/hm2的处理,公顷产量13.6t。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513【正文快照】:
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是2000年从德国KWS公司引进,该品种特点是幼苗出苗快,基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株高280cm,穗位100cm。果穗锥形,穗长18~20cm,子粒为硬粒型,耐密植。德美亚1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目的是研究探讨该品种在本地区适宜密度,合理密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志祥;牛爽;林洁;;[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03期
彭志祥;牛爽;林洁;;[J];现代化农业;2012年10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建娜;陈国立;李清峰;倪闪闪;王大丽;李占森;;[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王鹏文,刘鹏飞;[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年03期
于天江;董玲;赵国发;曲淑艳;金益;朱丽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周卫国;周国庆;陈志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张崎峰;;[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陈海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杨耿斌;;[J];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12期
刘士荣;马忠强;徐佳;刘旭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陈国平;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J];作物学报;2012年01期
李宁;李建民;翟志席;李召虎;段留生;;[J];玉米科学;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吉林农业科学;1960年02期
戴俊英;陈贺琴;;[J];辽宁农业科学;1978年06期
邢锦丰;赵久然;黄长玲;段民孝;王元东;张雪原;王继东;;[J];玉米科学;2008年02期
安宏明;杨浩文;王红晶;董树亭;;[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高瑞景;李泾孝;张仁和;毛建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毛化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张智先;;[J];农业展望;2009年06期
朱德军;吴仕刚;詹建成;汪勇;;[J];湖南农机;2011年03期
李运发;王顺领;;[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年09期
;[J];养猪;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富全;;[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勇;宋尚有;樊廷录;唐小明;;[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谷晓平;;[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张效朴;詹其厚;;[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刘秀珍;张阅军;杜慧玲;;[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孙占祥;孙文涛;;[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星杰;刘景辉;李立军;段宇坤;QSurya N.A苏顺和;;[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徐春霞;孙成韬;谭静;陈洪梅;番兴明;;[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张建平;陈振林;赵艳霞;王春乙;陈艳英;;[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黄性厚;李世民;;[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攀峰;[N];证券日报;2007年
刘晓春;[N];广西日报;2006年
刘荣华;[N];经济参考报;2007年
梅立红;[N];粮油市场报;2006年
梁志;[N];期货日报;2007年
证券时报记者 
秦利;[N];证券时报;2006年
何明儒;[N];粮油市场报;2008年
张帆;[N];期货日报;2008年
大有期货 梁志;[N];期货日报;2005年
;[N];期货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牛兴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冯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张智猛;[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向春阳;[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张志明;[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李忠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王延波;[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葛选良;[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汤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兴;[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邹仁峰;[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郑元红;[D];贵州大学;2005年
马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左丽峰;[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王蕾;[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关琦;[D];贵州大学;2008年
王帮太;[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朴秀吉;[D];延边大学;2006年
王灵骄;[D];贵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02版:要闻
粮食产量高位护盘的中国经验
本报记者 乔金亮
粮食十二连增,印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这其中的粮食生产中国经验生动而厚重。 种子在变、技术在变,种地正走出“靠天吃饭” “把论文发表在国际高端期刊上,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中国农科院迁飞害虫实验室研究员罗礼智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农业科研要提倡顶天立地,既要出高端论文,搞清楚机理研究,还要提出具体办法,为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正是这份理念,让他致力于迁飞害虫的高效防治,帮助众多农民在2012年肆虐华北的玉米黏虫灾害中实现“虫口夺粮”。 各类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多发、重发,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面对的常态。“研发上要占领科技前沿,推广上要接地气。”从常态化发布技术明白纸到关键农时出台专家意见,由南到北,无论春耕、秋收,科技服务贯穿始终。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农机化水平超过61%,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 种业是农业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第一产粮省,黑龙江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向北扩种,其中推广早熟、中早熟品种功不可没。”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说,在引进早熟品种之前,受自然条件限制,黑龙江第三、四积温带一般不能种植玉米。随着德美亚系列早熟品种的推广,玉米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挺进,种植面积由此增加近2000万亩,仅此增产近1000万吨。 农机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粮食连续增产的12年恰恰是农机发展的黄金时代。农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我国农机化先后突破了复式整地、免耕播种、高速栽插、高效施药等一批关键技术,有效挖掘了增产潜力。河南省在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钢铁麦客”成功替代,4000多个农机服务组织遍布全省。 超级稻是我国粮食科技界对世界粮食安全的突出贡献。2005年,中央明确提出设立超级稻项目,相关研究不断加速。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超级稻试验田高产纪录不断刷新。对应的是,每年大田推广面积由2005年的3837万亩扩大到了2014年的1.36亿亩,所占水稻种植比重由8.7%提高到了31%。湖南益阳市农户冷卫国说,他种植超级稻的第一年比常规稻亩均增产130斤。 政策支撑、机制创新,农地应对“双重挤压”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强农惠农政策、体制机制转变和亿万农民的汗水。专家认为,粮食生产的机制创新有两方面,一是重农抓粮的宏观机制创新,二是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面对价格的天花板不断下压,农业的成本地板又刚性上升,唯有双重创新才能应对双重挤压。 政策推动是中国特色粮食增产道路的支柱。种地一年不如打工半月,在粮食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政策推动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保障种粮面积、防范重大灾害,到农业基础投入,政策支撑是重要基础。 伴随着粮食丰收,政策扶持精准度逐年增强。2012年,我国首次将强农惠农政策与重大稳产增产技术结合。当年,中央财政拨付33.15亿元对小麦“一喷三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等6项关键技术实施给予补助。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逐步由过去“联地计补”普惠型向普惠型与“联技计补”效益型相结合转变,提升了补贴的针对性。 粮食产量增加也与种粮人的变化有关,土地在向种田能手、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集中。一家一户的种粮农民联合起来搞合作社,小农户壮大为专业大户、继而成为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还保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2004年,农民合作社只在少数地方出现。2006年,相关法律颁布后,合作社以每年20万个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农民合作社达到128万家。家庭农场更是从无到有,目前87万个家庭农场经营着全国13.4%的承包耕地面积。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新型经营体系对提高粮食产能起到很大作用。未来既要重视土地流转的形式,也要重视土地入股、托管等多种规模化经营方式。如今,种粮队伍不仅享受到农技推广、病虫防控等公益性服务,还享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不流转土地,采用全程或半程托管服务,少数人种多数田、少数人帮多数人种田,实现了高产。”湖南省农委粮油处处长周志魁这样总结粮食经营模式的创新。 告别大水大肥,破解环境“紧箍咒” “以前肥料论包卖,现在论斤卖!”看着农资店里大大小小的托盘,57岁的江西省南昌县农民李传友说,要不是拿着测土配方纸,都不清楚该买哪种肥了。到了施肥季节,店里每天称肥料都忙不过来。 “缺什么、施什么”。2005年起国家推广测土配方,目前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农作物面积的25%以上。如今,科学施肥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种植大户热情更高。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副局长余冬辉说,这两年粮食生产强调向质量型转变,注重绿色、低耗,鼓励农药、化肥减量施用。以前农民大多是懒人施肥,现在开始在意精准施肥。据统计,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全省水稻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都有不同程度增产。 告别大药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向绿色增产迈进,使粮食生产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健步前行。连续12年、看似一样的增产过程中,呈现出的是逐渐不一样的方式和理念。如果说,2013年是粮食生产转方式的重要节点,那么之前几年的“转”是自发的、局部的、零星的,之后则开启了整建制、全过程、自觉的追求。 从高产创建到整建制高产创建到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围绕“绿色、效益”理念,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增产方式得到推广。甘肃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利于有效节水,湖南超级稻“九代”服务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农业部集成组装5种作物、5大区域20种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并遴选出14种关键技术,在全国打造了一批增产增效并进、生产生态协调的示范区。数据显示,53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内,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至2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至30%。 一年又一年,万物生长。对耕耘在沃野良田上的农民来说,丰收既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新的更大希望的开始。德美亚玉米种子成就垦丰种业
如同先玉335成就先锋种业在中国的地位,德美亚1号也让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销售额最大的种子公司。  去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九连增,玉米扩种居功至伟,玉米扩种也推动黑龙江粮食产量于2011年首度超过河 ...
& &&&& &如同先玉335成就先锋种业在中国的地位,德美亚1号也让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销售额最大的种子公司。
  去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九连增,玉米扩种居功至伟,玉米扩种也推动黑龙江粮食产量于2011年首度超过河南位居全国第一。玉米能够扩种成功,除了气温升高,也主要得益于一个新品种德美亚1号的推广。
& &&&&& 完成业务整合
  在黑龙江,能种植玉米的地区早已不多,近年来主要靠第四积温带大豆改种,德美亚1号是垦丰种业从德国引进的玉米早熟品种,其种植密度大,容重高,单产能够达到或接近黄金玉米带中轴区域水平。因为收入高,农户也乐意种植。
  由此,德美亚成就了垦丰种业,当然这也离不开垦丰种业的特殊背景和营销手段。
  自德美亚2004年被引入中国之后,垦丰种业一直发展缓步。2007年4月,垦丰种业由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九三种业有限公司合并时,注册资本为3008万元,年产值近2亿元,年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该公司股东由国有、管理层、经销商等构成,其中北大荒种业集团(国有股)占34%。
  到了2011年12月份,垦丰种业增资扩股至1.05亿元,北大荒种业集团持股从此前的34%增加到52.22%,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4亿元。
  2011年年底,垦丰种业完成了黑龙江农垦系统范围内的种子业务整合工作,接手了北大荒种业集团的全部种子业务,在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属9个管理局,113个农场设立分公司,46个市县设立直销店,实现垦区内部用种的直供直销。
  这是垦丰种业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关键一步。
  瞄准资本市场
  黑龙江农垦总局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2%,其中耕地243万公顷。而黑龙江农垦总局间接控股垦丰种业。垦丰种业控制了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种业市场后,实行直供直销政策,业绩爆发性增长。
  <FONT color=#b年,垦丰种业销售额达到20亿元,实现净利润2.7亿元,成为行业龙头,销售额也超过A股所有种业类上市公司。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德美亚能够成功,除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理念以外,控制供应量、不搞恶性竞争也是重要因素。德美亚采用直销模式,需求者要提前上报需求量,否则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种子。这种提前锁定用户的做法,可以成功排斥其他竞争者,德美亚由此控制了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属垦区市场。
  德美亚销售价格也颇高,跟先玉335不相上下,这跟当年先玉335的推手刘石的观念一致:提供差异化服务,不搞价格竞争。
  其实,就在垦丰种业2012年业绩爆发性增长当年,市场出现德美亚1号的炒作。当年18元的批发价在市场上炒到45元,末期甚至高达60多元。背后原因除了经销商层层加价,更重要的还是种子供应紧缺。
  与此相对应,农民种植土地成本增加,本来一公顷土地玉米种子投入为1000元左右,去年却上涨到元,占土地种植总投入的20%~30%,这甚至超过美国农民18%的投入水平,中国市场上种子成本占耕种成本的比例约为7%。
  业绩暴涨的垦丰种业也瞄准了资本市场。2012年11月,垦丰种业成立股份公司,注册资金增至3.45亿元,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将推进垦丰种业上市定为其种业的发展目标和种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源:)
本文来源:证劵时报
梅县烟叶站收购烟叶打白条 拖欠烟农70
近日,松源镇烟农心里充盈着忐忑和焦虑。原因是,松源烟叶站并未按规定在完成预检后的
第二届华南畜牧业博览会今年10月22-23日在化州康景体育馆举行。为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主办方将展区面积扩张至10000平方米,共300余个展位供选择,分特装、
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水产版
农财宝典种业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牧一号与皇竹草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