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团队名称大全集有哪些人

当前位置:&|&
每10个鞍山人就有一人加入爱心团队
作者:金荣生&&
责任编辑:郑泽川
  □本报记者/金荣生
  “郭伯伯,等我病好了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把你们的爱心传递下去。 ”鞍山11岁女孩小钰琪身患白血病,12月上旬,郭明义和他的爱心团队为小钰琪张罗捐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由于郭明义和他的爱心团队的帮助,小钰琪及其家人重新拾起希望。
  与小钰琪的情况相似,另一位鞍山女孩于雨含正感动于爱心创造的奇迹。 2010年,还在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读大一的于雨含突然被确诊为肾衰竭。为了尽快凑够手术费用,于雨含的母亲工作过的鞍钢矿渣开发公司党委通过媒体呼吁,寻求社会爱心人士捐助。在郭明义和他的爱心团队的帮助下,鞍钢矿渣开发公司、辽宁科技大学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先后为于雨含捐款30余万元,解决了手术费用。
  2013年手术成功后的于雨含,在郭明义和辽宁科技大学的帮助下转学到沈阳工学院。今年3月23日,于雨含重返校园。上学后,于雨含与郭明义和学校相约,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沈阳工学院分队,接过爱心接力棒,把爱心传递下去。
  9月24日,沈阳工学院郭明义爱心团队正式成立。于雨含说,无私大爱不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也给了她崇尚爱的人生。这几年,她经常跟着郭明义爱心团队投身公益活动,在鞍山火车站进行公益宣传、慰问孤寡老人、一起捐款挽救海城先天性心脏病三胞胎……在这些活动中,她不仅收获了感动与温暖,也领悟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善良的种子,是郭明义唤醒了我们的向善之心。 ”2010年,辽宁科技大学土木09级2班被命名为“郭明义班”,并以“郭明义班”为基础组建了“暖风”郭明义爱心支队。从那时起,辽科大的众多学生就以郭明义为榜样,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今年10月,鞍山市兰开高中学生朱健赫不幸患上白血病,手术费用需要35万元以上,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暖风”爱心支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筹划发起了“为年轻的生命再续美好”募捐活动,仅一周的时间就筹集善款15836.3元。
  为应对紧急情况和缓解血站用血紧张,郭明义倡议成立爱心团队应急分队,希望志愿者能在关键时刻冲上去。 11月21日,“暖风”爱心支队应急分队成立那天,52名辽科大学生自愿来到采血车前献血。
  如今,在鞍山,“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已经步入常态化。截至目前,鞍山已有30万志愿者加入到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队伍,占鞍山市总人口的1/10。
更多关于&辽宁科技大学;团队;爱心人士;暖风;郭明义班&的新闻:
3月6日,登高远望,南京城笼罩在雾霾中。当日,南京迎来
2018年的发射窗口赶不上了,但2020年是合适的。二十年间 冯志国爱心团队共救助3346人
导读:鞍山市慈善总会庆祝冯志国爱心团队成立二十周年举行“关爱好人,传递爱心”项目启动仪式。
  鞍山市慈善总会庆祝冯志国爱心团队成立二十周年举行 “关爱好人,传递爱心”项目启动仪式。记者 金梁摄
  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这一天,冯志国爱心团队已经走过二十年。
  在鞍山市慈善总会庆祝冯志国爱心团队成立二十周年暨“关爱好人,传递爱心”项目启动仪式上,鞍山市慈善总会号召全市160支义工分队,4.5万慈善义工向冯志国爱心团队学习,让善心善举在鞍山良性循环起来。
  作为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站前大队副大队长的冯志国,在鞍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更是数不过来: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大堆的民间身份:残疾人协会助残大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爱心团队的组织者……
  1994年,在全国志愿服务和慈善义工刚刚兴起之时,冯志国便开始了慈善爱心活动,他的爱心团队由最初的一个人,几个人,发展到目前近两千人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来。这个活动由最初的助学、助老,发展到现在20多个慈善救助项目,二十年间共举办公益活动1680场,用在救助上的善款195,4169.85元。
  二十年间,冯志国爱心团队共救助3346人,从贫困学生到孤寡老人;从困难残疾人到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从经济资助到生活料理。对贫困人群一帮到底,一管就是十年二十年,不仅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困难,有的还挽救了家庭,挽救了生命,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很多过去的被帮扶者,成为今日帮扶他人的公益活动带头人。
  作为冯志国爱心团队的被帮扶者、岫岩苏子沟镇汤沟岭村的卜玉琴,12年前,因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正上中学的大儿子为了照顾她而辍学回家,美好生活化为泡影,让她几度轻生,在冯志国爱心团队的帮助下,卜玉琴逐渐恢复信心。她潜下心来发明了一种畜禽绿色中药饲料,完善中草药饲料配方,最终获得国家专利。(辽沈晚报 记者 金梁)
来源:鞍山文明网责编:王 鸯
同地区新闻衢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4版:健康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衢州新闻
第03版 社会·法治
医生下乡义诊时,看见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生活困苦,他们结对了10位——
柯城区人民医院有个“爱心妈妈”团队
腊莎 张桂芬
  记者&腊莎&通讯员&张桂芬  上周六早上9点,一辆银灰色小轿车徐徐驶入柯城区华墅乡,在上墅村一座水泥房子前停了下来。“张阿姨来了,奶奶你快出来看呀。”坐在门口的6岁小女孩祝欣艳认识这辆车,嗖的一下站起身来迎了出去。  “小欣艳,快过来抱抱。”柯城区人民医院妇女委员会负责人张巧梅一下车,就对小女孩展开了双臂。小欣艳笑盈盈地拉住张巧梅的手,把她带进屋内。“这孩子一早起床就坐在门口等着了。”小欣艳奶奶边说边招呼张巧梅一行人进屋。  原来,为了让留守儿童过个快乐的“六一”,柯城区人民医院的“爱心妈妈”团队分批行动,前往自己结对的留守儿童家中,为他们送去节日礼物。  “爱心妈妈”团队,是柯城区人民医院职工在2013年5月自发组织的。当时,柯城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下乡义诊时,看见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生活困苦,产生了结对的想法。随后,他们参与市妇联的爱心活动,陆续结对了10位留守儿童。  内向孩子变得开朗  这次张巧梅为小欣艳带来的礼物是一块迪斯尼的手表和一套儿童图书,还有些零食。小欣艳高兴地接过礼物,“这是我最喜欢的米老鼠,谢谢阿姨,我给你们跳个舞吧。”说着她表演起了在幼儿园新学的舞蹈。  看到小欣艳如今快乐、开朗的模样,张巧梅回忆起2年前初见她时,真是判若两人。“结对后第一次来小欣艳家时,印象很深刻,低矮的平房、很少的家具和破旧的窗户,小欣艳也根本不像一个正读幼儿园的小女孩,一头像男孩般的板寸头、洗得发白的衣服和打着补丁的鞋子。”张巧梅说,孩子性格也内向,跟她说话就把头低下,有时甚至躲起来。  张巧梅看着心酸,从那之后便经常去看望小欣艳。平时逛街时看到漂亮的小裙子便买下来,想着周末给小欣艳送去,给儿子买文具时也会买两份。小欣艳有了“爱心妈妈”后像是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每天都漂漂亮亮的。  小欣艳生病时,奶奶不知道怎么办,就打电话给张巧梅求助。张巧梅听后赶紧为她找好儿科医生,还赶去接她过来,一直陪伴她出院。全程小欣艳都拉着张巧梅的手,同事们都开玩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又生了个女儿呢。”  “小欣艳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也没什么人玩,这样小的孩子应该常常跟她交流,性格才能开朗起来。”张巧梅说,不光是自己,她也叫儿子经常关心小妹妹。渐渐地小欣艳从一个不愿意说话的内向孩子,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爱表现的孩子。看到如今的小欣艳,张巧梅很有成就感。  单亲孩子变得懂事  柯城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吴淑珍,也是“爱心妈妈”团队的一员。早在一个月前,她就计划好了怎么帮孩子过“六一”。上周六一早,吴淑珍就到结对的小男孩顾熙南家中把他接上,让他尝尝自己烧的大餐。  熙南今年8岁,是柯城区石梁镇人,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经常来吴淑珍家里玩。有时吴淑珍去超市、去菜场,熙南都跟着,完全没有生疏的感觉。吴淑珍说,熙南的妈妈在他出生后就离开了他,熙南太缺乏母爱。  “以前熙南对我说,别的孩子都笑他没有妈妈,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没有妈妈的,特别自卑。”吴淑珍说,2年来她一直疏导熙南,每个孩子都是有妈妈的,只是你的妈妈在遥远的地方而已。  令吴淑珍感动的是,熙南越大越懂事,不但节假日会打电话给她发祝福,还知道护士的工作时间,经常关心她是否按时吃了饭,学习成绩也特别好。  “我很高兴用行动证明了爱心。”吴淑珍说,结对留守儿童不仅能给孩子帮助,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次身体力行的教育。吴淑珍仍记得自己的儿子在中考时写的一篇关于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的作文,“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吗!”  “爱心妈妈”团队不断壮大  今年在“爱心妈妈”团队中还有几位耀眼的“男妈妈”,他们来自信息科与麻醉科。明亮,就是一位名如其人的“男妈妈”,没想到这位85后的工科男一点也不“宅”,志愿加入了“爱心妈妈”团队。虽然他没有自己结对的留守儿童,但每次别的“爱心妈妈”去看望孩子的时候,他都自告奋勇的当“车夫”或帮忙拿东西,给留守儿童献上一份“爱心爸爸”的力量。  “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结对,‘爱心妈妈’团队正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为留守儿童奉献一份爱心。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希望留守儿童能够快乐成长。”张巧梅说。
版权所有 衢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心团队取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