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纪检监察宣教基地万亩绿色生态产业基地有限公司

河南: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深度解析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你好,游客
河南: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深度解析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节能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亟须增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 河南省农村人口多,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难度,而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
&&& 绿色梦想,生态家园,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心,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年)》。由此,河南林业生态建设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河南,绿色梦想正在展翅;中原,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 绿色发展之路 仍须激流勇进
&&& 5年来,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共完成造林2546.6万亩。除更新造林外,新增森林面积906.8万亩、森林蓄积量12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3.62个百分点。面对优秀的成绩,河南并没有骄傲。因为河南深深明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仍需激流勇进,不可有半点懈怠。
&&&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年)》,日,河南又提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年)》。这样无缝对接的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在地方实属少见。
&&&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原,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政贵有恒”,只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一个地方的建设才能可持续、大发展。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两者正是一脉相承,都是来自时代的呼唤,都是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 河南省林业厅厅长陈传进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无论是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还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都有必要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
&&& 为巩固林业生态省建设成果,河南省提升工程科学谋划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布局、绿色富民产业体系建设布局、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布局的生态建设总体布局,那么如何实现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扮靓美丽中原?提升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四大抓手”:实施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实施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实施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支撑体系提升工程。陈传进说,全省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主要任务完成后,将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每年新增生态和经济效益价值有望达1337亿元。
&&&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来看看提升工程规划2017年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全省造林137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61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森林抚育和改造170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73亿多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1.01亿多吨以上,年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达到6080亿元以上;湿地面积达到43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4%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90%以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780亿元以上,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60个;农民来自林业的纯收入平均达到1000元。
&&& 一旦这一目标实现,林业对于河南生态建设的贡献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河南人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也将触手可及。
&&& 国土生态安全 坚守绿色家园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世界性难题均与国土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土生态安全系统建设是生态文明的主要阵地和主要载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国土生态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 河南省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将在继续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重点提升生态廊道网络、“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山区营造林等四大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建设总规模2675.4万亩,其中造林1039.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52.8万亩,中幼林抚育1483.5万亩。
&&&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实施,向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说“不”在天然林资源丰富的河南省洛阳等4个省辖市19个县(市、区)成为大家的共识,天保区内的天然林和其他森林由此得到了有效管护;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河南将全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源区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范围;在未来的5年中,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护路林会在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中的11个省辖市71个县(市、区)、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中的4个省辖市20个县(市、区)茁壮成长,成为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10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在宜林沙荒地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营造的小网格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格局,将使产粮大省河南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 如果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是对一块璞玉的打磨,那么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就是对美玉的雕琢。河南省将在县道、河流二级支流、支渠及以上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打造生态廊道网络工程。把生态廊道建设和城乡绿道建设相结合,打造城乡一体的生态绿道网络,使城乡生态廊道和绿道成为生态健身旅游的最佳路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 “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是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省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工程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村镇、道路、河流、沟渠、农田,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主要涉及平原生态涵养区,包括15个省辖市95个县(市、区)。
&&& 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围绕城镇社区建设,全省以社区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宅旁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式绿化、美化,以乔灌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 山区营造林工程在实施中将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灌木林地改造和未达标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力度,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同时,注重多树种、多林种、乔灌搭配,形成较为完整的森林群落体系,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 绿色生态产业 追求兴林富民
&&& 绿色,会让人联想到碧水蓝天,会给人带来芬芳宜人的空气。在河南,绿色留给百姓的不仅有碧水蓝天、宜人空气,还有那腰间鼓鼓的钱袋子。
&&& 河南省在规划中提出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为的是在生态发挥林业基础产业作用时,还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全省将新发展花卉苗木79.4万亩;新造特色经济林185.5万亩,改造72.6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面积发展到930万亩;新增林产工业原料林基地面积150万亩;建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123个。
&&& 河南省通过实施《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花卉苗木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步伐。建设一批重点花卉研发基地、种质保存和技术培训基地,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打造河南花卉品牌,实现河南省由花卉“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性移栽品种培育区”向“南北气候过渡带观赏苗木生产和中国传统名花国际化生产中心区”、“区域性小产业”向“区域性大产业”转变。
&&& 在绿色富民产业体系中,特色经济林基地、林下经济开发是农民致富主要途径。河南省将建立木本粮油、优质果品、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加大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形式。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促进果品安全,推动经济林产品上水平上档次。
&&& 全省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以及野生动物等林下养殖,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以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为依托,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使之成为龙头企业。同时,建设木本粮油、果品等加工产业化集群。
&&& 河南省还将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林纸、林板、家具和编织等省级以上重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木材加工业产业化集群。以科技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生产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 繁荣生态文化 全民“关注森林”
&&& 生态,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绿色的文化、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不只是人们周围的花花草草,还标志着一种文明,高尚的文明、催人上进的文明。
&&& 在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中,河南省立足自身,树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繁荣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引导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
&&& 在实践中,河南省将大力加强森林博物馆、森林植物标本馆、动物标本馆等生态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将一些具有生态景观、教育功能显著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积极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 在立足建设的同时,河南省将广泛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宣传工作;利用植树节、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森林日等重要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生态科普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 到2017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达到20个,省级以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含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企业)达到130个,国家森林城市达到8个,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达到9个,国家级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绿化模范单位均达到40个;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25个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5个;推出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黄河沿岸及故道森林旅游区和中、东部平原森林旅游区;重点提升宝天曼等7个景区;创建森林人家100个。
&&& 绿色支撑体系 确保“安全行驶”
&&& 如同一座桥梁需要桥墩支承才能保证自身稳固以及行驶安全,河南省规划提出的支撑体系提升工程就是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安全行驶”保驾护航。
&&& 在林业资源管理中,河南省在编制完成全省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运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全面启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档案更新工作,对林地保护利用实施科学严格的监测评估,全省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确保到2017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达到7820万亩以上。
&&& 为了确保野生动植物的休养生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河南省健全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并对市、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了完善,对33个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拯救工程,建立11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初步建立全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
&&& 森林的郁郁葱葱带给人们绿色的快意。然而,为了这得来不易的绿色,必须有完善的森林防灾减灾机制。河南省提高依法治火、科学防火、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基础保障等森林防火“五大能力”,全面提升河南省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和防控能力,提高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构建与林业建设相适应的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此,河南还立下了军令状:力争瞭望覆盖率达到95%,火灾当日扑灭率达到98%;力争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力争基层森林公安机构设施装备达标率达到98%。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电子成为最基本的平台,河南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河南林业建设提供支撑。全省将实现9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完成9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加强数据标准化改造和整合,建成省级林业数据共享与交换中心,促进各级林业部门之间、林业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服务。公众和各级林业部门、单位可以在门户网站中享受“一站式”林业应用和信息服务。
&&& 保障双管齐下 梦想照进现实
&&& 俗话说做一件事易,做好一件事难。作为河南生态省建设重要保障的提升工程,又会采用哪些保障措施呢?资金保障与措施保障双管齐下,就是河南给出的答案。
&&& 在资金保障方面,河南省林业厅厅长陈传进列出数据:根据相关标准,结合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任务,河南省规划总投资646亿元。资金筹措原则上有四大来源,包括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各级财政投资、社会资金和统筹安排可用于林业建设的资金等。其中,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以财政投入为主;绿色富民产业体系以社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少量政策性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产业化集群和专业合作组织;生态文化体系实行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并重。
&&& 在措施保障方面,河南省着重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场圃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深化林业改革。完善和建立省辖市、县(市、区)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在不断扩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基础上,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支持林农发展林业生产;根据国有林场生态区位和主体功能,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的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负担。
&&&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挥对外开放“一举求多效”的作用。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林业企业跨省、跨国经营,开展对外造林、林产品加工等合作。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起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促进全民共建共享。
&&& 三是加大投融资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林业建设融资渠道。
&&& 四是完善林业发展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林权流转市场,制定林权交易规则,形成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大力发展订单林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价值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 五是推进林业生态立法,制定林木、林地流转和征占用补偿相关配套制度,研究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提高林业执法能力,创新林业执法机制,调整林业执法职能,整合林业执法资源。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林业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林业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监督。
&&& 六是实行各级政府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重点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保持林业在县域经济考核中的比重,促使各有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共同完成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
&&& 青山盼望绿得更纯粹,秀水希冀碧得更透彻,密织的林网渴望愈发茁壮,延伸的廊道希望倍加美丽,腰包鼓起来的林农笑了,绿色的梦想正在照耀着河南人奔向小康的道路……
相关新闻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Processed in 0.063 second(s), 3 queries, Gzip disabled河南省四年“添绿”1470万亩|森林抚育|生态_凤凰资讯
河南省四年“添绿”1470万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 杜君)2月9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2011年至2014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470万亩。按照我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1年到2015年完成造林1399.95万亩,目前已完成计划任务的105%。
原标题:河南省四年“添绿”1470万亩本报讯(记者 杜君)2月9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2011年至2014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470万亩。按照我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1年到2015年完成造林1399.95万亩,目前已完成计划任务的105%。 “五年任务四年完成,是全省上下合力凝聚建设发展的结果。”省林业厅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持续大规模造林,全省容易绿化的荒山荒坡已纷纷披上绿装。 我省各地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在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组织实施了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森林抚育改造等省级林业生态工程,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效。 在山区,采取企业引领,龙头带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仅光山县建宏中天一家公司就投资1000多万元,在晏河乡占堂、潘畈、徐湾等村造林 8000多亩。目前,信阳市造林面积中,80%为非公有制林业。在平原,上蔡县“先挖沟,后修路,先拍卖,再栽树”和许昌县“乡政府统一栽植,十年后砍伐,其收入由村组、护林队、农户按1∶3∶6分成”等造林机制,真正调动了村组集体、护林员和农户的积极性,为长期保持完整农田防护林体系提供了保障。 “这些灵活的造林机制,也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解决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这位负责人说,4年来,全省共落实林业各类建设资金436.8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9.2523亿元,省级投资34.8313亿元,市县财政投资158.9亿元,而各种社会投资达173.8764亿元,占比近四成。 据悉,去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省森林面积达538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1.5%。据测算,全省林业资源年吸收二氧化碳约8700万吨,相当于全省当年总能耗排碳量的12.64%左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53282
播放数:36682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10万亩黄河滩地变身生态园区-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第D05版:2010郑州“两会”
10万亩黄河滩地变身生态园区
惠济区将由郑州“后花园”升级为全省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中原森巴乐园(野生动物园)、金顶植物园……好玩的地方将越来越多
黄河风景名胜区夜景(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惠济区将由郑州“后花园”升级为全省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中原森巴乐园(野生动物园)、金顶植物园……好玩的地方将越来越多 惠济区被市民誉为郑州的“后花园”,每逢周末、节假日,到惠济区就近休闲娱乐,成为很多市民的生活习惯。昨日,市人大代表、惠济区委书记张俊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今年,惠济区不但要打造郑州的“后花园”,还将致力建设全省重要的、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常年有花、四季常绿成为惠济区的主色调,让市民有个近郊游的好去处。 晚报记者 张华 李丽君 关键词 休闲娱乐 “后花园”将提升为全省重要的、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记者:在市民的印象中,惠济区就是郑州市的“后花园”,周末和节假日,带亲朋好友一起去放松,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今年,会不会提供更多新景点供市民休闲娱乐? 张俊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这样的区位优势,给了惠济区得天独厚发展旅游经济的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3亿多元,着力打造“三园、四带”的生态景观,先后对邙山1万亩宜林土地全部实施造林绿化;在10万亩黄河滩地建成了集万亩芦笋、万亩牧草、万亩苗圃和万亩花卉苗木的黄河生态园区;依托黄河大观景区建设了7500余亩的生态园区。建成了27公里长、1100米宽的黄河防护林、防浪林带,30公里长、80米宽的索须河、贾鲁河林带,构筑了郑州北部的绿色屏障。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多样树种参差蜿蜒,多种花草七彩掩映,多类植被生机盎然,常年有花、四季常绿成为惠济的主色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2009年全国生态小康示范县区。 惠济区近郊游2005年正式启动,在短短的4年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建成了丰乐农庄、思念果岭山水、富景生态园、金地富通等一大批高档休闲、度假和会议接待项目,扶持发展了140多家农家乐、渔家乐;2009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生态惠济游”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旅游优惠券,组织举办了摄影、采摘等一系列互动项目,全区接待各类大型会议1300多场次,游客443万人次,旅游收入1.55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建设中原森巴乐园(野生动物园)、鸿泽农业创意园、金顶植物园等大型游乐项目,依托东风渠、索须河综合整治,着力打造集景观地产、旅游休闲、文化演艺、美食餐饮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带,同时再组织策划首届“惠济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黄河湿地文化节、欢乐秋季采摘节等。郑州的“后花园”将提升为全省重要的、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届时,市民周末、假期休闲的方式更多,真诚欢迎市民到惠济来做客。
关键词 动漫产业 再招10家动漫企业,打造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记者:去年,位于惠济区内的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被列为河南省服务外包基地和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这个基地的建立是不是意味着,惠济区经济结构要转型? 张俊峰:去年以来,我们把发展信息创意产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惠济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主导发展IT产业、动漫设计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后可接纳300家企业,能够创造5万个高端就业岗位,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围绕园区建设,我们先后设立了1亿元的“信息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出台了优惠扶持办法等激励政策,并于去年10月、11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动漫论坛暨2009国际动画节目交流会和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速录师决赛,惠济区成为国际动漫论坛的永久会址。 目前,产业园已有麦普软件园、河南新宇软件、慧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13个高新项目入驻,计划总投资82亿元。引进的华豫兄弟、雪孩子等10家动漫企业已制作出3000分钟原创作品,《雪孩子系列之拯救家园》等节目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2010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完善195亩起步区各项配套设施,年底前建成园区招商大楼,推动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一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麦普软件园顺利完工;再招商引进信息创意和动漫企业各10家,力争高新产业投资规模突破10亿元,努力打造成中西部重要的信息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3到5年后,北四环外32个行政村村民变成市民 记者:在惠济区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多少农民会变成市民? 张俊峰:惠济区作为城郊型城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优势。过去几年惠济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先后被我省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和“土地综合利用试点”。 近年来,我们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南阳寨、小杜庄已实现了安置,刘砦、王砦城中村改造即将开工建设,金洼、毛庄等村正加紧完善手续;先后完成了10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孙庄村居民社区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万人以上规模的现代化大型社区,村民将就地实现安置就业,转变为城市居民。 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居民社区建设,用3到5年时间,将北四环外32个行政村土地进行有效整合,将节余的土地用于开发经营或发展产业,以此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民生项目 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养老中心将投入使用 记者:近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市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郑州市实验高中项目要大力推进,改善北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会不会建中小学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张俊峰:新的一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养老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郑州实验高中、区人民医院开工建设,并洽谈引进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 同时,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深入实施“家门口就业计划”和“就业直通车工程”,设立全民创业扶持基金,以建成的7个农民创业园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建19座标准化卫生所,实现“一村一所”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养老保障扩面征缴,继续做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努力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继续落实好区委、区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保证件件落到实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苗木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