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汇得盈会赔本赚吆喝txt吗? 就是说它的风险是针对于利润来说的 还是针对于加上本金一共的?

建设银行“汇得盈”个人外汇结构存款理财产品A(一年期)
建设银行“汇得盈”个人外汇结构存款理财产品A(一年期)
来源:你我贷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美元类型:发行起始日期:发行终止日期:委托管理期限:360天委托币种起始金额:1000起购金额递增单位:100可否质押:否银行是否可提前终止:是客户是否可赎回:否销售地区:收益指标收益类型:---预期最高收益率:3.73%到期最高收益率:---与同期储蓄比:---收益起始日期:收益终止日期:---专业评级风险评级:---流动性评级低其他说明收益说明:预期年收益率3.63%,VIP客户3.73%申购条件说明:携有效身份证前往各大营业网点均可申购。银行提前终止条件:每六个月为一个投资计息期,银行有权在收益结算日赎回。赎回规定说明:本理财产品成立后不开放申购和赎回投资风险说明:资金,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作为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其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以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方式运用固有财产,以固有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从事同业拆借,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相关最新文章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人民币投资类型:进取型投资者发...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人民币投资类型:进取型投资者发...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人民币投资类型:进取型投资者发...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人民币投资类型:进取型投资者发...
购买信息发行银行:建设银行发行对象:个人货币币种:人民币投资类型:进取型投资者发...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5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数说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连年大幅增长背后的隐忧及对策
希望您的博文显示在博客频道首页?请将其推荐到:
【精选博文】&&&&
标签:&&分类:
一、&&& 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增长速度冠绝全球主要经济体
&&&& 从全球横向角度比较,中国的信贷规模增长速度在过去十多年里均以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增长水平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期的增长水平,可谓冠绝全球。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1年8月发布的《2011年全球资本市场趋势调查报告》(Mapping Global Capital Markets 2011)显示,中国的贷款年复合增长率在2000年至2009年间和2009年至2010年间分别高达17.4%和18.7%。不但远高于全球同期平均的年复合增长率的4.7%和5.9%,也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同期年复合增长率。其中,2000年至2009年间和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信贷年复合增长率分别相当于全球同期平均的复合增长率的3.7倍和3.17倍。详见以下图表:&&&&&&
图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贷款规模增长变化比较图(单位:万亿美元)
表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贷款年复合增长率比较表
资料来源: 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普尔、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各国央行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金融资产数据库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
一、& 中国银行业信贷增长速度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
&& 若把1999年至2012年这14年中国银行业信贷年末余额和年增长比率与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年增长率作简单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增长速度均远超同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下表表列数据看,2012年末中国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相当于1999年的7.18 倍,而2012年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只相当于1999年的5.79倍。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相当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由1999年的104.52% 扩阔至 129.57%。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10年这12年间,中长期贷款的增速一直远高于短期贷款,至2010年中长期贷款余额已占总贷款余额的60%。2011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速虽然比不上短期贷款的增速,但中长期贷款余额仍继续大规模攀升。2013年3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达378,601亿,相当于2010年末的余额增加了24%,中长期贷款仍占总贷款的53.71%。
表二:& 中国金融机构1999年末至2013年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表
(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国国家统计局
(2)&& 1999年至2001年数据仅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
(3)&& 本表机构包括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4)&& 2011年末境外贷款余额为11,030亿元人民币未作期限区分,因此均作短期贷款处理
2012年末境外贷款余额为13,665 亿元人民币未作期限区分,因此均作短期贷款处理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信贷增长的计算只局限于各家金融机构的表内业务,若把为数不少且连年高速增长的表外信贷计算在内,中国的银行信贷增长速度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的差异更大。根据中国头50大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加总计算,2006年至2011年,中国头50大银行表外信贷(包括银行的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或定期汇票以及信用证等)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6%,远比同期的表内信贷的复合年增长率的18.9%为高。2011年表外信贷额相当于2011年末中国头50大银行贷款余额的37.5%。具体各项数据详见下表:
表三:年中国50大银行表内外信贷资产复合年增长率比较表
一、& 中国金融市场深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 &如下图显示,中国过去数年的经济经济增长来源包括:库存增加、政府消费、国际收支余额、私人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固定投资一直占相当大的比例,详见下图。
图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源(%)
资料来源:《经济学家》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政府消费或私人消费,无论是库存增加还对外贸易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与银行信贷相关。这一点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他融资渠道远不如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的融资能力强大。从下表数据看,中国经济尽管位列全球第二,但中国的金融市场深度远远不如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的美国和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为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是主要倚赖银行贷款。出于相同的原因,中国的借款人由于难以从其他途径获得融资,致令其财务灵活性相对较差,一旦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降低,其财务压力便会急剧上升,反过来又会最终影响银行贷款的资产质量。
表三: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深度及金融市场的不同构成
1.&&&&& 金融市场深度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金融资产加总值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2.&&&&&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金融资产数据库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
一、& 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连年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
& 从上述数据和情况看,我们既不能因此而得出中国会爆发银行体系的金融危机的结论,但也不能认为中国的信贷增长可以继续按这一模式和速度长此下去。因为,从全球各经济体系的发展历史看,若银行长期高速增长得不到主动的控制和调整,迟早会以触发恶性通货膨胀为结局。有专家曾专门研究全球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就曾得出“若某一经济体连续多年的信贷增长在20%左右或更高就会触发恶性通货膨胀”的结论。撇开恶性通胀这一社会问题不说,从忧患意识的角度看,中国上述信贷规模连年大幅度超出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客观上难免会给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存续经营潜藏以下主要隐忧。
(一)&& 长年积聚集中性风险突出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连年大规模信贷高速增长的一个直接后果是 集中性风险的不断积聚和增加并主要表现为:(1)信贷资产存量中欠缺流动性的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包括:中长期贷款占比长期居高不下;银行持有欠缺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债券数额巨大)(2)某些特定类别风险敞口不但存量数额巨大且在可见的将来时段内难以有效压缩;(3)数额巨大的存量贷款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借款人身上;(4)以行业集中或贷款风险缓释安排集中为表现形式的集中性风险。我们可以用以下数据揭示这些潜藏风险:
(1)&& 信贷资产存量中欠缺流动性的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
&&&&& 如下表显示:2013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长期贷款和持有有价证券的余额分别占整体资金运用的39.03% 和20.08%。两者合共占整体资金运用的近60%。2013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长期贷款占境内贷款的比例虽然低于2010年末的73.52%,但却从2012年末的69.43%反弹至69.56%。与此同时,据各有关银行披露的数据加总,2012年6月末中国商业银行持有46%的企业债券,而这些债券目前是较为缺乏流动性的。
表四: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2010年至2013年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情况
1)&&&&&& 本表机构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1)&& 某些特定类别风险敞口不但存量数额巨大且在可见的将来时段内难以有效压缩
最有代表性的特定类别风险敞口莫过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高校贷款。这两大类别贷款大多数属于中长期贷款,在可见的将来时段内难以有效压缩。
据银监会最近披露的信息,截至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仍高达9.3万亿元,分别相当于同期所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万亿和中长期贷款余额的36万亿的13.82%和25.56%。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日表示:“地方政府在换届完成后极有可能产生新的投资冲动和较大规模投融资需求,从而使平台贷款总量控制面临较大压力。”
2007年,不同部门或研究机构对于高校债务的额度有不同统计。《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而当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尽管事隔几年,目前虽没有公开数据说明尚未偿还的高校贷款有多少,但鉴于高校的有限现金流,几乎可以确定该贷款敞口余额应不在少数。
(2)&& 数额巨大的存量贷款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借款人身上
据万得(Wind)最近公布的数据,在剔除银行券商等金融类型企业后,2012年,2170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从2011年的21.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12万亿,同比增长12%;同期,负债总额从12.68万亿增加到14.46万亿,同比增长14%;从资产负债率来看,2012年为59.95%,2011年则为59.11%。另据数据显示,负债额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2家,其中负债总额前十名公司分别为:、、、、、中国交通、、、、等。其中中国石油的资产总额为2.17万亿元,负债总额为9880亿元,同比增长18.34%,为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负债总额最多的公司。
此外,据万得数据还显示,负债总额超百亿的上市公司有213家上市公司。其中,、、、、、、、、、等多家公司的负债超过500亿元。在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里,2012的负债额同比增长1151%,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140%,此外,、、、、等136家上市公司的负债额增长幅度超过100%。
&&&& &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市值最大的前10%上市公司全球资产负债率较2003年上涨10%,是整体上涨幅度中间值的两倍。其中,工业、原材料、公共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上涨最快。按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去年国内上市的9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总额为2.12万亿元,负债总额为1.56万亿元。负债同比2011年增长24.8%,资产负债率达到73.58%。其中,万科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居行业首位,分别为3788亿元和2966亿元,负债率为78%。居第二位的是,该公司资产总额为2511亿元,同比增长28.79%,负债总额为1963亿元,同比增长28.4%。值得注意的,去年,在98家发布年报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里,有84家上市公司负债同比增长,所占比例超八成。其中涨幅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的负债同比2011年增长95%,和的负债增长率也达到80%以上。
与此同时,据万得数据,八成钢企负债率超50%&&& 在发布公告的31家钢铁公司里,有20家钢铁公司负债额2012年均录得净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负债额最多的钢铁公司是宝钢股份,为970亿元,同比减少了超206亿元负债。而2012年的负债总计增长额度最高,为174亿元。在公布年报的31家钢铁公司里,有25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而、、抚顺钢铁、的资产负债率超80%,、、、山东钢铁、、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
据工行2012年《年报》披露:“本行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的4.0%,对最大十家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7.9%。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总额2,323.6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6%。”
据农行2012年《年报》披露:“截至2012 年末,本行对最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3.59%,对最大十家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5.76%,”
据中行2012年《年报》披露: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相当于资本净额的2.6%,最大十家客户贷款相当于资本净额的16.9%。
据建行2012年《年报》披露:“2012 年末,本集团对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3.86%,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4.76%。”
(3)&& 以行业集中或贷款风险缓释安排集中为表现形式的集中性风险
&&&&&&&&& 就行业集中而言,中国商业银行近年新增贷款有相当大比重是集中投放在房地产开发、航运、造船、钢铁、钢贸和光伏等行业上。当特定行业遇到经济周期下滑、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时,整个相关行业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便因此而大受冲击。以商业房地产为例,中国头50大银行对商业房地产(如:办公楼和大型购物中心等)的贷款就占相当高的比重。其中,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体的“其他区域性银行”占比为最高,接近20%。事实上不少银行除直接给商业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同时,还常以商业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因此,有关银行实际对商业房地产的叠加集中性风险更高。下表所列比率近限于有关银行对商业房地产的直接贷款情况,相关叠加集中性风险并未计算在内。
表五:中国50大银行商业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例
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
&&&&& 除以行业集中为表现的集中性信用风险外,近年新增贷款的集中性风险的其中一种突出表现形式是所采用的风险缓释安排高度集中,其中包括集中由同一担保人提供远超出其担保能力的担保额(包括由担保公司担保)、借款人群体交叉互保、连环担保、关联企业互保等。其中见诸于媒体以下典型案例可略见一斑:
案例一:“天宝系”案 — 日,银监会罕有发出贷款风险警示 天宝系或将成德隆系第二。银监会通过查询全国客户风险预警系统生成的这个关联企业群,共包括50家主要企业成员,以周天宝为实际控制人。银监会在警示文件中把这个庞大的关联企业群称为“天宝系”,下面分成五个子系,其中包含两家上市公司。天宝系主要企业成员授信额度为160.66亿元,贷款余额为56.76亿元,形成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共计32.86亿元。
案例二:“中江系”巨额债务案—债务规模近80亿元,为杭州历来最大宗。银行贷款约50亿元。2012年5月底在杭州召开债权人会议时所时统计出中江集团的债权人约有68家,中江集团下属杭州友邦香料香精有限公司的债权人约241家。经过后续调查,与“中江系”各家公司有关的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贷款总数共30亿元。其中一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俞中江本人。
案例三:& 浙江互保网络遭火烧连营— 据2012年中浙江省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出这种互保网络的庞大:当时的数据显示,浙江所有的企业贷款中有40%是企业互保贷款。这意味着,一旦担保圈内的某家企业发生资金危机,将会危及浙江全省40%的银行贷款。而当时引线已经点着,中江控股、天煜建设发生的财务危机,迄今已拖累20余家相关企业被迫代偿。其担保圈往往多达三四层,灾难被成倍放大。整个融资担保体系都受到冲击,已有部分银行提高了抵押担保的要求,企业之间不再愿意互相担保,一些担保公司甚至暂停了担保业务。“事实上这种互保方式当初之所以产生,也有银行主动为之的因素,” “银行有放贷的压力,面对一群小微企业无法贷款,便主动把他们打包到一起,互相担保。”
案例四:ST海龙逾期贷款逼近10亿— 据媒体报道:日至5月15日,ST海龙新增逾期贷款1.028亿元。截至日,该公司在金融机构逾期贷款总计9.57亿元。逾期贷款中既有子公司为海龙贷款提供担保,又有海龙为其子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的行为。
案例五:实德系金融股权质押贷款 —自2001年起,实德系开始进入金融业。据资料显示,实德投资的金融企业包括三家银行(其中一家为村镇银行)、两家保险公司和一家基金公司。其中,实际控制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铁岭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5.83%股权。与此同时,实德以上述投资的金融股权作为质押从众多金融机构获得相应贷款。在高达60多亿元的股权质押贷款中,银行贷款部分总计34.48亿元,包括来自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7.48亿元,吉林银行10亿元、中国民生银行7亿元。此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为25.88亿元。
(一)&& 可以预期的潜在政策性风险
在过去多年中国银行业贷款规模连年大幅增长的同时,整个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得以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实现“双降”,除得益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连年高速增长和日益提升的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体现为政府持续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办法干预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每当中国的国企遭遇经营困难令其无法偿还贷款时,让资不抵债的国企破产清盘通常会是最后选项。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均会设法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或政策制定权设法让有关企业走出困境。其中常见的做法包括:政府出面协调贷款银行为逾期贷款延期并继续加大贷款基础、政府给问题企业予以财政补贴或无偿或低价给问题企业增拨资源等。与此同时,还包括阶段性采用不良资产剥离的做法。
1999年以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基本上是分散模式,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后,处置方式转变为分散处置与集中处置并存的结构。而中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第一次是1999年,国家将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至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采取的是账面价值收购方式。
  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中国银行和中国剥离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整体打包出售,信达公司在一级市场中标;中国银行1424亿元、建设银行569亿元以及交通银行640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委托东方公司和信达公司处置。
  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截至2005年第3季度,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累计处置第一次剥离的不良资产7366.6亿元,处置进度已完成58.71%。
据近期中国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显示,2012年度十大巨亏企业合计亏损金额高达497.24亿元,全部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同期,政府给这十大巨亏企业合计补贴570亿元。其中,据中国远洋年报披露: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净利润为负95.6亿元。2011年度,中国远洋已经亏掉了104.5亿元。连亏两年,中国远洋也因此披星戴帽,成为A股市场上最大规模的ST公司。另两大央企、“败家”也不逊色。受制于铝价低位运行,2011年尚有2.38亿元盈利的中国铝业2012年亏掉82.3亿元;中国中冶同样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度69.5亿元。截至日,十大亏损企业变成清一色的国企,包括五家钢铁企业,其中的去年亏损41.57亿元,由于2011年已亏21.46亿元,股票今年同样戴帽;鞍钢同门兄弟、、、亏损额分别为38.63亿元、38.36亿元、34.98亿元、32.54亿元。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后,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可以预期,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手法、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以及中国的各项政策也会随之调整。过去基于国有企业“大而不能倒”的考虑,在权衡“长痛不如短痛”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改变其政策取向,即“与其连年运用社会资源补贴因经营不善而无法存续经营的国有企业,不如动用相同数额的社会资源另建新的更有经营活力的企业,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社会资源分配和再分配,让整体社会和经济更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推断中国银行也未来的存续经营将面临以下一系列的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风险。
1)&&&&&&&&&&&& 国有企业破产政策;
2)&&&&&&&&&&&& 司法政策(即:最大限度内减少司法干预银行依法治贷);
3)&&&&&&&&&&&& 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
4)&&&&&&&&&&&& 国家税收政策;
5)&&&&&&&&&&&& 国家产业政策— 淘汰产能过剩、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
6)&&&&&&&&&&&& 环保政策;
7)&&&&&&&&&&&& 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政策;
8)&&&&&&&&&&&& 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9)&&&&&&&&&&&& 整体货币政策— (为控制通胀而控制货币供应);
10)&&&&&& 汇率政策 —扩宽人民币波动幅度,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11)& 银行业监管政策— 严格实行资本约束监管政策,限制银行资产规模扩张;
12)& 多层次本土资本市场发展政策— 加剧银行“脱媒”,在令存款资金分流到资本市场投资的同时,有效贷款需要从银行贷款转变成股票资本市场或债务资本市场的融资等。
(二)&& 汇率风险等外来冲击风险
&&&&& 自中国推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的出口便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不少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企业因人民币汇率连年上升而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从下表看,人民币自2007年以来已升值了29%,成为世界10大最强的货币之首。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对出口企业存续经营不利,而且会持续增加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跨境业务的“汇兑损失”。
表六:2007年以来全球10大最强和10大最弱的货币
2007年以来全球10大最强的货币
阅读(6399)|评论(0)||
感谢您帮助我们进行不良信息的验证工作,我们将认真仔细的处理您提交的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箱:
举报原因:
--请选择不良信息的类型--
内容涉及色情或暴力
政治反动举报
内容可能侵权
内容涉及其他违规事项
不良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赔本赚吆喝by包龙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