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北京化工市场在哪里品能用在哪里?

厨房中不能用那些化学品威猛的模式来的东西都不能用那该怎样去掉油污_百度知道
厨房中不能用那些化学品威猛的模式来的东西都不能用那该怎样去掉油污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天下油污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化学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危险化学品 -
依据GB《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理化危险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1.1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持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1.2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1.6易燃液体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1.7易燃固体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反应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3。1.8.1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1.8.2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质。1.9自燃液体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1.10自燃固体自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6。自燃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1.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自热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4。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注: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而引起的。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7。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1.13氧化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9。气体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1.14氧化性固体氧化性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0。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1.15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1。1.15.1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二价-0-0-结构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有机基替代的过氧化氢衍生物。该术语也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方(混合物)。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具有下列一种或几种性质:a)易于爆炸分解;b)迅速燃烧;c)对撞击或摩擦敏感;d)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1.15.2如果有机过氧化物在实验室试验中,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组分容易爆炸、迅速爆燃或表现出剧烈效应,则可认为它具有爆炸性质。1.16金属腐蚀剂金属腐蚀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8。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用显着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2健康危险2.1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2。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2.2皮肤腐蚀/刺激皮肤腐蚀/刺激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3。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痂,而且在观察期14d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2.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4。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h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质衰退。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2.4呼吸或皮肤过敏呼吸或皮肤过敏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5。2.4.1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过敏反应的物质。皮肤过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2.4.2过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某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引起特定免疫记忆。第二阶段是引发,即某一致敏个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产生细胞介导或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2.4.3就呼吸过敏而言,随后为引发阶段的诱发,其形态与皮肤过敏相同。对于皮肤过敏,需有一个让免疫系统能学会作出反应的诱发阶段;此后,可出现临床症状,这里的接触就足以引发可见的皮肤反应(引发阶段)。因此,预测性的试验通常取这种形态,其中有一个诱发阶段,对该阶段的反应则通过标准的引发阶段加以计量,典型做法是使用斑贴试验。直接计量诱发反应的局部淋巴结试验则是例外做法。人体皮肤过敏的证据通常通过诊断性斑贴试验加以评估。2.4.4就皮肤过敏和呼吸过敏而言,对于诱发所需的数值一般低于引发所需数值。2.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2.5.1生殖细胞突变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6。2.5.2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但是,在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2.6致癌性2.6.1致癌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7。2.6.2致癌物一词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混合物。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2.7生殖毒性生殖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8。2.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9。2.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1。2.10吸入危险注:本危险性我国还未转化成为国家标准。2.10.1本条款的目的是对可能对人类造成吸入毒性危险的物质或混合物进行分类。2.10.2“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2.10.3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3环境危险3.1危害水生环境对水环境的危害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2。3.1.1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3.1.2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
危险化学品 -
GHS提供了评估化学品危险的系统性方法,然后将化学品分类以区分它们的特性。物理危险
Hazard Class
Hazard Category
不稳定爆炸物
(包括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
不稳定气体
烟雾剂/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高压气体/压力下气体
冷冻液化气体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发火液体/自燃液体
发火固体/自燃固体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金属腐蚀剂
Hazard Class
Hazard Category
急性毒性:经口
急性毒性:经皮
急性毒性:吸入
皮肤腐蚀/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呼吸过敏/皮肤过敏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
Hazard Class
Hazard Category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短期)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长期)
危害臭氧层
危险化学品 -
应急要点●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专家提示化学品中毒须知挂图专家提醒,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危险化学品 -
(1)在装卸搬运化学危险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的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予更换或修理。如工具上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的,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2)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危险特性,分别穿戴相应合适的防护用具,工作对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物品更应加强注意。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橡皮围裙、橡皮袖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防毒面具、滤毒口罩、纱口罩、纱手套和护目镜等。操作前应由专人检查用具是否妥善,穿戴是否合适。操作后应进行清洗或消毒,放在专用的箱柜中保管。(3)操作中对化学危险物品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摩擦、碰摔、震动。液体铁桶包装下垛时,不可用跳板快速溜放,应在地上,垛旁垫旧轮胎或其他松软物,缓慢下。标有不可倒置标志的物品切勿倒放。发现包装破漏,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或更换包装。整修时不应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工具。化学危险物品撒落在地面、车反上时,应及时扫除,对易燃易爆物品应用松软物经水浸湿后扫除。(4)在装卸搬运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口或淋浴。装卸搬运毒害品时,必须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如果发现恶心、头晕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到新鲜空气处休息,脱去工作服和防护用具,清洗皮肤沾染部分,重者送医院诊治。(5)装卸搬运爆炸品,一级易燃品、一级氧化剂时,不得使用铁轮车、电瓶车(没有装置控制火星设备的电瓶车),及其他无防爆装置的运输工具。参加作业的人员不得穿带有铁钉的鞋子。禁止滚动铁桶,不得踩踏化学危险物品及其包装(指爆炸品)。装车时,必须力求稳固,不得堆装过高,如氯酸钾(钠)车后亦不准带拖车,装卸搬运一般宜在白天进行,并避免日晒。在炎热季节,应在早晚作业,晚间作业应用防爆式或封闭式的安全照明。雨、雪、冰封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6)装卸搬运强腐蚀性物品,操作前应检查箱底是否已被腐蚀,以防脱底发生危险。搬运时禁止肩杠、背负或用双手揽抱,只能挑、抬或用车子搬运。搬运堆码时,不可倒置、倾斜、震荡,以免液体溅出发生危险。在现场须备有清水、苏打水或衡醋酸等,以备急救时应用。(7)装卸搬运放射性物品时,不得肩扛、背负或揽抱。并尽量减少人体与物品包装的接触,应轻拿轻放,防止摔破包装。工作完毕后以肥皂和水清洗手脸和淋浴后才可进食饮水。对防护用具和使用工具,须经仔细洗刷,除去射线感染。对沾染放射性的污水,不得随便流散,应引入深沟或进行处理。废物应挖深坑埋赶掉。(8)两种性能互相抵触的物品,不得同地装卸,同车(船)并运。对怕热、怕潮物品,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危险化学品 -
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直到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在作业场所中的浓度。全面通风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需要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保持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1)替代(2)密闭(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安全监测及连锁。2.消除点火源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危险化学品 -
1.加强第一出动,以快制快。要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调动相应的足够灭火或抢险救援力量,统一指挥部署,迅速展开战斗行动,及时排除险情和有效地扑灭火灾。2.正确选用灭火剂。大多数易燃可燃液体都能用泡沫扑救,其中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则应用抗溶性泡沫。可燃气体火灾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1211)等灭火剂扑救。有毒气体、酸碱液可用喷雾或开花水流稀释。遇火燃烧的物质及金属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等灭火剂,宜用干粉或沙土复盖扑救。轻金属火灾可采用7150轻金属灭火剂。3.堵截火势,防止蔓延。当燃烧物品部分燃烧,且可以用水或泡沫扑救的,应立即布置水枪或泡沫管枪等堵截火势,冷却受火焰烘烤的容器,要防止容器破裂,导致火势蔓延。如果燃烧物是不能用水扑救的化学物品,则应采取相应的灭火剂,或用沙土、石棉被等复盖,及时扑灭火灾。4.重点突破,排除险情。火场如有爆炸危险品、剧毒品、放射性物品等受火势威胁时,必须采取重点突破,排除爆炸、毒害危险品。要用强大的水流和灭火剂,消灭正在引起爆炸和其他物品燃烧的火源,同时冷却尚未爆炸和破坏的物品,控制火势对其威胁。组织突击力量,设法掩护疏散爆炸毒害危险品,为顺利灭火和成功排险创造条件。5.加强掩护,确保安全。在灭火战斗中,要做好防爆炸、防火烧、防毒气和防腐蚀工作。灭火人员要着隔热服或防毒衣,佩戴防毒面具或口罩、湿毛巾等物品,并尽量利用有利于灭火、排险的安全的地形地物。在较大的事故现场,应划出一定的"危险区",未经允许,不准随便进入。6.清理现场,防止复燃。化学危险物品事故成功处置后,要注意清理现场,防止某些物品没有清除干净而再次复燃。扑救某些剧毒、腐蚀性物品火灾或泄漏事故后,要对灭火用具、战斗服装进行清洗消毒,参加灭火或抢险的人员要到医院进行体格检查。7.指挥员要针对各种化学危险物品的理化性质,现场态势,充分利用固定灭火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采取有效的工艺灭火手段和战术对策,合理使用兵力,实施正确有效的指挥。
危险化学品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国对化学品实施重点管理,无论是境内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或是境外企业将产品出口到中国,都必须依照中国的化学品法规完成应对责任。日,中国正式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修订版(即591号令),修订条例由原条例(344号令)的74条款增加至102款,对企业提出更多要求。核心内容首次将中国GHS标准写入《条例》,即要求化学品企业依据中国GHS标准制作及更新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这也正式宣告中国GHS的实施进入法规层面;危险化学品进口企业增加登记要求;化学品使用企业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要求。安全管理范围任何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即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都受到该条例管辖,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进口、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及处置企业。《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化学品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更新,修订后目录化学品收录量将会从原来的3800个(2002版)增至7000个左右。登记企业责任建立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定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工作;对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委托鉴定,若属于危险化学品需登记;设定由专职人员24小时国内固定服务电话提供应急咨询服务;指定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相关工作。登记资料危险化学品登记表一式2份;生产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进口企业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质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者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件1份;与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相符并符合国家标准的MSDS、化学品安全标签各1份;满足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号码或者应急咨询服务委托书复制件1份;办理登记的危险化学品产品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提供所采用的标准编号)。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08:1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什么化学品能溶解油类,无污染,无毒害要类似于丙酮的,用于一种石英玻璃产品,这种产品需要超级洁净,需要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污染,尤其是金属离子;因为这种产品害怕油的污染,以前一直用_百度作业帮
什么化学品能溶解油类,无污染,无毒害要类似于丙酮的,用于一种石英玻璃产品,这种产品需要超级洁净,需要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污染,尤其是金属离子;因为这种产品害怕油的污染,以前一直用丙酮去油,但是现在查出丙酮可以制造毒品,所以买不到了,现在急需知道什么可以取代丙酮.
AOI圣诞二0393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又要用于工业去油,这种物质就应该有较强的极性键(由于溶解油脂)又要有较强的非极性键(使油脂脱离器件),原理就和洗衣粉去污的原理一样.因此最好就是用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三醇(甘油)等等.不过最好还是用含碳链长一点的,效果要好点如丙醇,丁醇,戊醇,他们的相似相融性更好
其他类似问题
干什么?食品 还是要单纯去油
丙酮相似相容原理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应该找个有机物才能相溶,丙三醇,俗称甘油,平时涂在手上防冻的,无污染,无毒害,相信能溶解油类物质,建议试一下。
家用洗洁精,
最好能讲下应用的范围和对象,可以比较有针对性.补充回答:你说的工业去油如果是用在设备的脱脂脱油上,可以用三氯乙烯.(有点点毒性不过通用)如果是化工生产方面的脱油可以用很多溶剂,建个吸收塔.但你的补充还是不太清楚,因为工业去油的范围较广,最好能详细说明你工业去油的对象,这样才方便回答...
酒精,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
醋酸能去油吗?乙醇应该可以.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化工市场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