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新三板是上市公司吗倒闭

新创企业多以破产告终 新三板投资者需保持理性|新三板|投资|风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新创企业多以破产告终 新三板投资者需保持理性
  “新三板公司现在有2000多家,以后会更多,其中不乏有特色的细分领域公司,而且估值较低。在创业板供给有限的情况下,从新市场挖掘这些有潜力的公司,未来收获会很大。”市场投资人士表示。
  事实也是如此,新三板总市值可谓一天一个台阶地上涨。三板成指从今年3月中下旬推出至今,涨幅已超过50%。个股方面,目前已经有六只涨幅超过10倍,涨幅超过一倍的股票多达160只,其中华盛控股创下了22个交易日股价大涨89倍的神话。
  不过,头脑发热的投资者可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按规定,理论上企业只要有连续两年经营记录就可申请到新三板挂牌。然而统计显示,新创企业中,绝大多数熬不过前三年,这意味着不少挂牌企业以破产告终,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最近几个现象在投资界流传,参与定增拿到筹码后,由于没有锁定期,增发流程结束后即抛售退出,实现套利,“只有退出才能拿到收益、才能拿到奖金。”另外,一些新三板公司正在兜售壳资源,报价在1500万-3000万元不等。
  上述现象的存在,难怪乎全国股转系统提醒投资者关注投资价值的同时勿忘投资风险,保持理性投资心态。
  本报记者 刘相华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那新三板公司破产了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那新三板公司破产了怎么办?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新三板」很火?上板的必要性是什么?
如题,对于企业来说,新三板,起码目前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资金流动性差,融资圈钱的效果基本没有。审查合规缺一个不少。诚然,对于企业梳理结构可能会有帮助。但是企业上板的必要性不高。再加上未来转板政策并不明朗。现在政府的大力补贴,虽然基本上可以cover企业上板的成本,但是这部分钱又被券商和律所赚了。看来看去,实在找不到企业现在要上三板的必要性。已经上板的企业也并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好的发展,当然了,除了X科软这种。。。所以特此请教各位。谢谢
按投票排序
作为一个直接或间接忽悠了好几家企业上新三板的前FA,怒答此题。关于必要性,我只说一句,和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打交道多的企业上新三板利大于弊。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杨浦区第一家上新三板的企业叫“新眼光”(430140)就是我之前公司做的财务顾问。新眼光做的是传统眼科医疗设备的数字化改造,有一定的科技含量。2012年新眼光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全年营收只有500万左右,而2013年年中我见到其老板的时候,他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衫,他跟我说,单子太多了,接不过来,半年利润都有800万了,现在都不接单子了,给明年的业绩留点增长空间,每天上班就晃晃,非常惬意。这爆发增长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新眼光的目标客户是医院,而利润最高的客户就是那些上海的三甲医院。他们老板曾说,刚创业的时候,走到新华医院、中山医院这些三甲医院门口都不敢进去,因为这些医院太强势,怕被轰出来。新眼光上了新三板之后,作为典型,杨浦区区长特意把他们老总请去在自己办公室里关门谈了两个小时。大家想想,跟体制内做生意,最难就是获得体制内的认可和信任,而被区长接见之后,不用别的,只要区长牵线搭桥介绍点卫生系统的资源,这就意味着,全上海的大医院向新眼光敞开了大门。而新三板作为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新三板也相当于给企业了一个背书,你可以拿着你的股票代码去忽悠你的客户,告诉他们你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有保证的,你看,这不都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了。新眼光最近就拿了鼎晖三千万投资,更听说其要作为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的典型,直接绿色通道上创业板了。(当然,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眼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上新三板对很多企业来说,最大的顾虑在于上去之后由于已经属于公众公司,每年的税不是那么好逃了。税赋肯定会有所增加。但是,我这里想表明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你主要是跟政府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做生意的话,交税是一种投资。政府资源有限,他们也很现实,他只会重点去扶持那些给我交税交得多的企业。我曾经跟上海几个区对口服务中小企业的部委打过交道,如中小办、金融办、经信委、科委之类的,他们一个部门也就几个人、十几个人,全区几万家企业,他们该服务谁?当然就是税务清单拉出来,服务那些交税多的企业了。因此,要打通政府的人脉,力所能及地多交税是一种捷径(当然交了税别忘了叫唤才会有奶喝)。张五常不是经常说,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我就见过上海很多NB的企业,交税交得多在政府领导面前根本不用装孙子,你不给我资源或把我弄得不高兴了,我就迁到其它区去,到时候还不知道谁给谁跪舔呢。现在的地方政府,就是个招商总公司。以上说了新三板这么多好,最后来说说不好,或者说哪些企业不适合上新三板。我认为,那些充分市场化、跟体制内打交道不多、科技含量较低、后续发展乏力的传统型行业中的企业,是不适合上新三板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没有啥投资价值的企业不需要也没必要上新三板,资本市场这条路本来就不适合你,即便你上了新三板你也走不了多远,考虑到付出的各种成本,以及新三板相对较差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还真不如自己闷头搞来得快活。ZF也不傻,之所以敢说100多万的上市中介费用财政全给你贴了,就是以后要收税要收回来的。最近新出的做市商规定好像有说上新三板企业的保荐券商必须是其做市商,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未来券商将加大对欲上新三板企业的筛选力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希望在资本市场上走得更远,我估计到时候也没有多少券商愿意保荐了。
除了上述答案所总结的内容外,我个人建议以下企业适合做新三板,必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仅供参考:1. 有超过新三板志向的企业,例如目标是主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新三板作为一个初步产品,对于企业和中介机构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磨合试炼,合作愉快就继续做上市去。否则如果以中型以上投行部目前的配置,一个新三板项目2个人左右、一般3-6个月的时间投入,百万左右的收费基本是不盈利的。除非这个团队没有什么大项目可以做。而对中介机构来说,新三板的工作和IPO并无大的区别,工作量并不小,但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所以如果最终目标是上市,中介机构会愿意安排人手来做。如果企业资质相对较好,做一个新三板对于A股上市的审核也是较有好处的,对公司历史和财务提早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建立了三会治理体系的样子,同等条件下相较非挂牌公司,我个人认为证监会还是会对更早实现信息公开的新三板公司更有好感。2. 有被并购意向的企业一家企业可能初步做出了完整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但是进行销售工作需要时间和投入,怎样做可以以最快速度发展?最佳选择之一就是被一家上市公司以保留相对独立性的方式并购。如果收购方是一家能对其具有较好的理解,能为企业提供较好的融资和业务拓展平台的上市公司,那么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这个行业不想做了,承诺期满了拿着上市公司股票走人,足够达到初步财务自由或者再创业。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也是很愿意和企业合作的,因为新三板的挂牌过程会把企业变成一种较为标准化的产品,同等条件下卖价比非挂牌企业高不少,财务顾问费虽然比不上承销费,但是审批流程快多了。目前新三板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上市公司的并购池,很多有收购意向的企业也会在新三板的公开信息中寻找标的。不适合上新三板的企业:1. 没有前述的上市或被并购的意愿,仅仅是跟风或为了政府补贴的企业这种企业通常资质也比较差,听说某些地方政府高额补贴,中介机构费用付完还有得多,兴冲冲的为了那几十万去了,却不曾想清楚信息公开、财务规范的代价。地方政府不是傻子,愿意出这么多补贴最终是要有效益的。某些小企业其实赚的就是个税钱,本来小日子过着也不错,规范完发现钱赚不到了,于是出现财务造假或者公司倒闭的风险,对于新三板挂牌终身辅(ze)导(ren)的券商来说这是要努力避免的。2. 以为上了新三板就能定向增发、发债、股权质押把钱弄进公司以后另做打算的:新三板目前的融资功能还比较差,目前新三板出现的高价增发,市盈率高达三四十倍,实际上因为公司利润很小、增速也快,市盈率自然较高,而实际融资额也就两三千万的量级。而且这些增发成功的公司资质大多不差,几乎都够上市基本条件,那些利润两三百万甚至亏损的企业要找到愿意定向增发的投资者难度都很高,上不上新三板区别不大。新三板发债,没门。除非开放个人投资者,但是政治风险太大了,证监会不会同意。这一块在发达资本市场是机构投资者的活,但是由于利率制度带来的利率/风险扭曲,机构投资者没必要投资高风险资产,吃到存贷款利差就吃饱了。所以个人不能投机构投资者没兴趣投,没门。股权质押,很难。有人说新三板的股权银行接受程度较高,实际上以前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也是能做的,只是折扣率很高成本也很高。其实市场上银行对股权质押的普遍情况是限售股不要、创业板不要,四大行遇到这两个情况基本是不要的,除非是什么明星公司。即便找到有愿意做这个的股份制银行,条件也会相当苛刻,所以对于新三板的股权质押,只会更吃瘪。如有企业家在看完上述内容后仍对新三板有兴趣请联系我……
企业上不上新三板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企业自主的选择,部分是被动的选择,至于上新三板好不好,这个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先说企业主动选择,这个真的不难理解。当新三板扩向全国之后,券商自然要跑马圈地,向企业不断宣导新三板有多好多好。要知道大部分新三板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之前没这么多机会接触券商。当不停有券商找到他们之后,他们的自信心会开始爆棚,并觉得这是自己公司发展的难得机会。其实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一直受到很多限制,一方面企业急缺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又很难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解决这个问题。券商看准这个机会,抓住这些小微企业的心理,大肆的宣传新三板融资和转板的功能,把这张饼画的越来越大。这些小企业主哪受得了这样的忽悠,肯定就觉得自己已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企业也能在行业中呼风唤雨。ok,那就先上新三板吧。当然,除此之外肯定有政策导向的因素,尤其是天天报纸电视一宣传,大家会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别人上了自己不上日后没准会吃亏。再一个,新三板会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很多企业在挂牌之后都号称是上市公司,你去他们的官网看,很多都写着自己的代码,对这个市场不了解的人肯定会觉得企业实力超群。而且,很多企业挂牌之后会受到银行和券商更多的青睐,从前贷不到款的情况出现了缓解,也有越来越多的券商找上门来谈融资的事情。此外,企业挂牌之后给政府的脸上添了彩,政府当然不会亏待了你,当然这都是后话。还有很多企业是被动挂新三板的,除了那些政府强制的以外,剩下的这些被动挂牌的企业大多数都可以去创业板和中小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法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新三板先呆个一年两年,找机会再转板。前期接触过几个这样的企业,老板不是嫌主板/创业板排队太久,就是因为自己企业的一些小状况暂时不符合上市条件。这些老板的野心通常非常大,同时这些企业也是各个券商极力争取的对象。要知道做成一个创业板的效益和成就感是做一个新三板的几倍都不止。个人观点,一些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真的还是先去新三板挂牌比较好。首先挂牌的过程相当于小ipo,把企业各种财务/历史遗留问题都能先规范和解决,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再一个,企业挂牌新三板知乎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给企业带来更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资源。最后,挂牌的期间等于跟主办券商建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关系,之后企业遇到一些问题都可以找主办券商来解决。券商相对专业的意见肯定会对企业有不小的帮助。我想,这大概就是新三板挂牌的必要性了吧。以上。
补充一点,现在许多小企业上新三板就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眼球,然后引起VC,PE或者某些并购基金的关注,很现实的。
网络不佳,刚刚整的全没了,怒!背景:做投资,主要方向是对新三板已挂牌或者拟挂牌的企业。先说什么是新三板,实际上这个称呼是要同老三板做区别的一种称呼,全称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从现状看,今年挂牌企业达到1k问题不大,而且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确实良莠不齐,但是好的中小企业依然很多。另外,在做市商制度马上要出台的现状下,交易活跃也只是时间问题。新三板不能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这些已经经营很多年的板块,实际上股转系统也在一步步摸索,但是我倒觉得道路也在慢慢清晰了。前些日子出台的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转板优惠机制,也是在鼓励全国的优秀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从投融资角度看,中心企业在融资上的状况一直都扑朔迷离,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从一个非公众公司变成了公众公司之后,不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多了一条投资渠道,而且对于三板企业多了无数条融资的信息,这就是作为公众公司的好处。而且经过审核,各方面已经规范了以后,投资方会更快进行,融资方在以后想要长期走下去或者转板,利大于弊。说不准也许有一天,就不想转板了也不一定。我自身体会来说,除去在帝都魔都这些信息获取十分方便的一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在其他小城市的企业,很多都是老思路老想法,想靠着自己一点点滚雪球式做大,当有人开启他们的思路,规范了企业各方面,引入资金迅速发展,这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利大于弊。另外,从国家角度来说,国家推动,而且鼓励中小企业融资,这么说来,也不会太差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最真实的理由是:A股的路不通,新三板预期能转到A股曲线救国。其他理由都是这条理由的附加理由
很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上市,新三板挂牌较简单,各方面要求达到容易,经过新三板后,日后三板转创业板等政策出台,比起申请IPO,转板会比较容易吧(设想是这样)
我不为券商工作,我为银行工作,看到这个题目,正好是我最近力推的一个项目,所以忍不住冲进来撸答一发:1、上板对企业声誉很有好处,如被赞第一的答案所言,声誉、纳税大户……给企业带来无形资产价值的提升;2、上板能够更加方便的从银行取得间接融资,哪怕是轻资产型企业,当然,还可以通过定增、PE等方式取得融资;3、拥有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对于创业阶段的小老板来说,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挖!4、可以将企业未来一定年限内的价值快速展现并实现出来。
1、开始是A股难上2、后来是A股停止IPO了3、现在是新三板要分层,还号称能转板了核心是,新三板挂牌了,就等于先把衣服脱光了给大家看,等着卖身——脱光了,有助于定向增发融资,也有助于A股上市公司收购;如果真能转板,先脱光了也便于验身加快转板速度。
新三板企业一是政府号召和补助,二是为了吸引投资啊,以后有机会转板去创业板。但是这个问题不应只站在企业角度看,更应该有一个宏观视野,着眼于其构建补充的由政府,银行,投资机构,券商,企业,交易所,担保公司等方组成的金融生态圈。中国在借鉴硅谷模式。
目前做市商制度已经出台了,没有限定只能券商来做,过一阵可能会公布银行之类金融机构当做市商的安排。说要做成中国的纳斯达克,高新科技企业价值发现和证明的一个机会,新三板作为新兴生态圈的一部分。这个圈子包括:园区管委会,商业银行,投资机构,高科技企业,做市券商。它们已经形成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圈,新三板是他们实现最终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平台和出口。
(比如)中关村园区为政绩考虑,推出了瞪羚计划等补贴高新企业的政策,培养出一个谷歌百度得有多高的政绩加分。银行正好借机会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科技型新三板中小企业资质优良,具有业绩爆发期的特点。),利用合作投资机构和园区来降低客户风控成本(比如兴业的投联贷,追加融资额五成的信用贷款额度,这是利用了投资机构的风控把关;科信贷是利用园区资质审查把关;股权抵押贷款等等),发展投行业务(纳入企业池,开展咨询业务和合作上市业务,未来如果能拿到做市商牌照自身可以做上市保荐)。投资机构则虽企业发展壮大,登陆三板平台后寻求推出兑现时机(做市商形成以后,目前多为等待新三板到创业板转板)。券商可以收上市保荐费(根据要求也会持有企业股份,等待未来变现机会)。可以看出来各方是有共同利益的,即使企业快速发展,完成上市,实现其价值。
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这是宏观经济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数目多、成立时间短、账目混乱,导致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即单位风控成本太高。这也使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受技术限制出于成本考虑不愿做中小企业业务。而新三板的出现,建立了一个市场,发现、评估、投资优质中小企业,使其有机会增大其价值,成为小生态圈内资本扩张和变现的最后一块拼图。上述生态圈得以正常运转(或者使各方有信心按照蓝图推进)。
另外,由于科技企业的屌炸天特性,业绩爆发,一个产品瞬间创立一个市场(ipad),抢占一个市场(比如国外巨头争相退出的传统pc机市场留下的空白,很可能由云技术的低成本新pc占领)之类的事情都有先例。金融机构对其怀有希望,具有单纯的利益追求外另一种成就感(成为第一批发展新三板,运用生态圈的人),而且又适应时代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进了力,一举多得。占据这个生态圈的一席之地,就是拥有了未来。
—————————————————————————————————————回答问题的前提,是先问问题,1.什么是企业的新三板挂牌动机?动机为什么这么重要?!2.券商最了解挂牌企业是对的,但你真的了解吗或者你通过券商了解的真实吗? 3.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总市值越来越大,还有空间吗? 4.挂牌前的股权投资,在挂牌后赚个差价“跑路”一定是笔“划算买卖”吗?5.看企业家?看团队?看财务?看估值?看成长?哪一个更重要?先后顺序是什么?6.企业挂牌前的财务规范都规范了什么?规范后的财务掩盖了什么?7.挂牌后财务数据有没有分析价值?如果有,怎么分析?8.企业挂牌前的股改有什么玄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也很重要,为什么?9.新三板挂牌企业与主板上市公司之间是否有映射关系?如果有如何运用这种关系?10.挂牌前股权投资和挂牌后股票投资,哪一种该重点配置或者如何配置?—————————————————————————————————————那么,回答如下:企业新三板挂牌动机的甄别与未来影响的评估本期专题金客集各个券商新三板相关负责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理的亲身经历总结于一体,重点为大家梳理和剖析目前新三板市场上企业挂牌的动机类型和操作手法、不同挂牌动机对挂牌企业未来成长性的影响、识别上述动机和判断影响的手段方法。企业挂牌动机对于企业挂牌动机,往往是投资者容易忽略的地方,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即使颇为重视也无法窥探一二,原因在于无法接触到新三板挂牌企业最初挂牌的前期过程,而机构投资者以及券商是辅助拟挂牌企业财务规范、股权改革过程的重要相关方,能够直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和企业家的内在动机。企业挂牌动机,是企业挂牌后行为和公司未来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优质的挂牌动机往往表明拟挂牌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清晰、业务拓展思路明确、长期可持续性成长预期强劲,然而,劣质的挂牌动机往往淹没在威武雄壮的推介材料和声势浩大的路演当中,券商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追捧,已经使得投资者无法掌握拟挂牌企业的真实情况。1、正面积极的挂牌动机:1.1 最纯洁的挂牌动机-股票直接融资,加快公司成长,巩固行业地位在大多数拟挂牌企业中,该类动机是基本动机,挂牌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挂牌后通过定向增发融得可观规模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线或加大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线或打通上下游链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普及率,实现快速成长和行业地位的巩固。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两大行业表现明显:前一年(2014年6月之前)定向增发融资规模对去年年末(2014年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有正刺激作用。该类挂牌动机的企业中,最具典型的是九鼎投资,作为PE公司挂牌后定增融资解决了所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问题并可以扩大其主营业务范围,于当年业绩实现爆发式的增长。同理,可以预期,中科招商2015年近100亿元定向增发资金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1.2 最实在的挂牌动机-树立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免费的广告宣传平台目前,许多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财经媒体的不断报道以及行业内业务相关合作方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品牌传播影响力,对其业务增长和市场拓展也有极大的帮助。该类挂牌动机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挂牌企业中,属于挂牌的附属动机。1.3 最高尚的挂牌动机-通过挂牌来规范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披露许多民营企业挂牌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人员职责不明确等问题,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和相关管理成本过高时,多会选择通过挂牌新三板前的由会计师事务所主持的财务规范和股权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具有该类挂牌动机的企业家或管理层,往往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高度看好,期望在挂牌后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企业往往会在挂牌后得到更快速的发展。1.4 最有前途的挂牌动机-为了壮大资本运作实力,实现产业链并购重组或自身转型个别行业龙头企业挂牌前,各方面表现优异,对于挂牌上市本身并不感兴趣,但企业经营已经发展到需要进行产业布局和战略资源整合的阶段,而产业布局和战略资源整合仅依托于自身资本实力和资源现状无法实现。因此,其挂牌登陆新三板后通过定向增发等直接融资方式,并引入战略投资者辅助其资本运作如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布局和战略资源整合。该类挂牌动机是挂牌后企业实现质变的最佳动机,其成长性远远超过企业自我成长范畴,是一种极具想象空间的外延式成长和内在式重塑。1.5 最强悍的挂牌动机-符合主板和创业板IPO资格的企业,先行挂牌后转板近期,多家原计划或已启动主板和创业板IPO的企业,突然转向挂牌新三板,这类企业一般资质优良且实力雄厚,挂牌后转板预期极为强劲,至于动机的内在逻辑,主要在于降低了上市周期和不确定性,并且新三板定价的参照系比主板市场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新三板市场定增等融资的审批速度和流程也相对于主板市场简单易行。该类挂牌动机会随着注册制的推出和股市扩容的实现,逐渐减少,当前,仍然是投资者较为青睐的一种。2、反面消极的挂牌动机:反面消极的挂牌动机往往是指拟挂牌企业之所以挂牌是为了解决其各种“困难”所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抑或其他套利策略的一种实现。2.1 最无奈的挂牌动机-把挂牌新三板作为PE/VC早期投资的退出通道多数创业型企业在创业初期经历过天使轮、A轮投资,优质的创业项目已经被孵化成功顺利进展到B轮最终成功上市,并实现了盈利,PE/VC看好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成长,但存在更多的创业项目,一直未实现业绩兑现,在没有新三板市场之前,PE/VC的天使投资除了个别转让退出机制外是无法保证本金和收益的。然而,今年来,有许多创业型早期项目作为国家鼓励的发展领域,也是新三板市场重点扶持的领域,更多的PE/VC开始缩短投资周期将能够挂牌新三板的创业型企业推向新三板市场,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的注入以及相关溢价分散自己的投资风险,同时也形成了畅通的推出渠道。该类挂牌动机,一般情况下多是投资周期比较长、行业未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高科技类或互联网类公司。投资者对于该类企业需要甄别其经营现状、历史股东构成及股东持股成本。事实上,挂牌新三板作为PE/VC等早期投资人退出的一种渠道无可厚非,但投资者仍然需要予以高度重视。2.2 最隐秘的挂牌动机-通过新三板融资市场来解决自身债务困境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当前,多家因债务缠身无以为继的企业也开始寻求挂牌新三板企业,通过个别资产的注入使财务规范后的财务现状符合挂牌资质,挂牌后的股票溢价和定向增发等融资渠道可以迅速缓解甚至消化自身债务问题。对于债务问题,尤其是因担保而产生的债务问题,除了认购挂牌前股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主办方券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负责人能够了解详情外,外界投资者尤其个人投资者根本无法甄别。该类挂牌动机,一般会表现在挂牌前的股权转让渠道方面,股权转让的条件优惠以及溢价弹性较高,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与主办方券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行深入沟通和询问,才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2.3 最无情的挂牌动机-通过挂牌前的股改肃清“冗余”股东,以实现公司的绝对控制权目前,挂牌企业中,许多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多为控股股东,这一方面是投资人较为偏好的股权结构,认为控股股东有动力为公司的成长付诸精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稳定性也有极大地帮助。然而,部分企业在创业初期通过有限合伙企业实现公司的控制权,其中,不乏多个创始股东,股东对于企业的资源提供和资金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尚未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公司,重要的创始股东将对公司造成重要影响。因此,个别企业家为了实现肃清股东结构,会选择通过挂牌前的股改与各个创始股东进行谈判,引入私募投资机构,实现绝对控制事实上,该类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有弊,并不构成绝对的反面消极影响,仅对于尚未进入快速成长期仍需要创始股东通力合作的企业,过早挂牌并踢出创始股东的行为会对企业未来的成长造成重要影响。2.4 最残忍的挂牌动机-通过公关炒作抬高股价,进而套利变现尽管与主板和创业板IPO有所差异,但新三板市场仍具有同等程度的“造富效应”。个别企业家在挂牌前,联合各个机构进行脱离现实夸张的未来展望,甚至通过并购表面上有利于提升公司成长预期过品牌价值的公司、资产或品牌,来抬高挂牌后的股价预期估值。在挂牌后,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为公司获得溢价资本或现金,个人也可以通过减持形成套利变现。对于该种行为,投资者如果无法识别的话,将会成为被套利的对象,支付高额的成本为其买单。该类动机,很难识别,因为作为所有挂牌企业都希望通过未来的高预期的塑造,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认可,进而提高自身股票的估值,降低直接融资成本。对于优秀的成长型企业,该部分估值溢价属于合理范畴,而对于其他一些并无优良潜质却仍塑造“追捧”氛围的企业,该部分溢价完全是一种“泡沫式”预期的贴现值。2.5 最可笑的挂牌动机-为了地方政府的“挂牌补贴”而挂牌尽管,目前各个地方对于地方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支持热度略有回落,但此前全国各地的支持力度已经达到足以吸引地方企业无论质量优劣争先登陆。因此,为了该部分小额利益而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往往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和成长潜力。总结:上述各类动机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还是在于各个相关方的利益引导所致,如主承销方在乎承销业务的数量规模(当然,不排除个别券商重视“质”),会计师事务所无权干涉挂牌主体的财务意志而只能按照法律法规框架下的审计执行,个人投资者溢价能力较弱等。因此,金客建议,如果要投资新三板,除了拥有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私募股权/股票投资机构资源的特殊个人投资者外,其他一般个人投资者与其将精力耗费在选择标的和研究标的上,不如用在选择优秀的私募股票/股权投资机构方面。事实上,上述各类动机并非独立的,各个企业新三板挂牌动机多是上述各类动机的部分交叉组合,但分类理解并高度重视上述动机是极有必要的,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关注新三板的个人/机构投资者的您。如果对回答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公众账号:金客
注册制的新三板是中国金融改革成功的重大标志。过去,新三板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严格的股东数量限制,高交易门槛,推出渠道几近于无(只允许协议转让交易)现在,制度有了重大创新:不再限制股东人数,交易门槛降低,退出渠道多样(引入做市机制)未来,制度还将有创新:引入竞价交易,创立分层交易制度,交易主体多样化(券商、基金、私募、公募)对企业来说,上新三板无非三个目的:有估值,易融资,提高知名度。现在,从市场表现来看,新三板的确能满足以上需求,同时挂牌流程非常简洁,为什么不选择上板?尤其对快速发展中的、极具成长性的公司,上新三板一方面能极大程度解决融资渠道的问题,同时相当于一次小IPO,解决财务上遗留的一些问题,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新三板挂牌流程如下——挂牌条件:1.存续期满两年2.业务明确,有持续能力3.股权清晰4.建立三会一层(三会:董事会,监理会,股东会;一层:高管层)5.24个月内无违法违规6.清退关联资金占用挂牌前准备(4个月):1.选定主办券商2.选定律师3.选定会计师挂牌(4个月):1.股转公司核准2.挂牌披露文件3.挂牌费(3-10万)交易:1.交易方式——协议转让,做市转让,竞价转让(目前未开展)2.做市交易(两个以上做市商,双向报价,价差不超过5%)3.持续披露(降低信任成本)
我们公众号专门做了一期栏目在说明这个问题,微信扫一扫关注~~都用原创的长漫形式解答一些基础金融知识。
把新三板看成一个定向投放的广告,目标受众购买力强,人群集中,唤醒度高,成本可控~想卖的才去,包括找靠山的,换东家的,会吆喝的…吃自己的,还是想点儿别的招儿吧~
新三板肯定火啊,政附 媒体都在推进。火的原因,我讲简浅易懂的人话:1. 新三板上市能吃很多政附补贴。(下图)2. 新三板上市是政附政绩 宣传明星。(下图)
上新三板的必要性?两个字,圈钱。虽然新三板的流动性差,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流动性。小公司在刚刚上板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关注你,成交量就是零。所以一般上板的时候就找4到5家券商,如果不能做市竞价,那就协议竞价。做市竞价的时候,券商之前不能买卖,这时候还要委托其它有关系的基金公司一起你买我卖做高股价。如果是协议竞价的话就简单点,券商之间买卖就好了。这么不断买卖,推高公司的股价以后,就可以另一波的定增了。一般第一次定增份额比较少,等到后面,可以在股价推高后发个好几次。等到引起散户、PE的关注后,就可以抛了。这个时候股价往往已经翻了几十倍,公司老总看到这么大利益,能不想方法让自己上新三板吗?特别是现在一些资质不怎么好的企业,盈利也一般的,做来做去赚不到什么钱,就想着到新三板圈钱去。趁着现在新三板行情好,赶紧炒一波,不然不知又得等到哪一年了。
你说的都对,但可惜账不是这么算的没错,新三板可能咋眼看去各种不完善,但是现在不完善不等于将来不完善,当年深圳还是个小渔村对不对,别的不说,你如果当年能在深圳买一块地,现在会怎么样,你说呢?而且从你的观点来看,你是从企业角度看待新三板的。没错,我接触到的很多小企业,他们也是不了解新三板,也觉得上新三板很麻烦,也觉得没必要上但是市场并不是只有企业啊,不是由企业说了算的,市场怎么运作,是由议价能力高的阵营说了算的为什么新三板这么火热?是整个资本市场促进的结果。2015上半年由于A股市场这么火热,这让任何企业不论大中小都会想去市场融资一把扩大产业,这是博弈论能推导出来的结果。于是在市场上有着大量的想融资的企业,这让供求层面上,控制资金方变得更有议价能力。再加上往往这些控制资金方(最典型的VC&PE)聪明的不能不能的,一旦发现自己能主导这次生意,自然不会随随便便下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在这个春天和夏天,我们更应该从控制资金方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控制资金方他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废话,赚钱。然而资本市场的赚钱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么简单,它需要退出方式。新三板为各种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并且是规范的退出方式,这让所有手里拿着钱的大佬在接到求投资的电话后会直接这么说一句:现在要融资,你必须上新三板啊,不然没人投资你的。所以其实好多上了新三板的企业,已经融到想融的那个资了,至于板上这么走,钱会不会继续来,暂时都不是个事儿。新三板暂时还没有竞价交易机制,做市交易这个蛋糕成为了各大券商兵家必争之地,大家现在都在抢地盘。各个券商,都想着法子帮助(说服)企业,从融资,到做市,再到退出,一条龙服务,从龙头到龙尾赚一遍钱。对了,好多地方政府还鼓励当地企业新三板上市,上了市的,奖励100W到300W不等,白花花的银子,一般来说cover了上市费用,还能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干嘛不上?不花钱,空手套白狼啊再对于正正经经想好好发展的企业,新三板也为转板提供了想象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各方面,再加上跟着政府走,走哪都有油的革命觉悟,我三板V587!
新三板上市好处 ( 1)资金扶持:根据各区域园区及政府政策不一,企业可享受园区及政府补贴。( 2)便利融资:公司挂牌后可实施定向增发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级,帮助企业更快融资。( 3)财富增值:企业及股东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实现资产增值。( 4)股份转让:股东股份可以合法转让,提高股权流动性。( 5)转板上市:转板机制一旦确定,公司可优先享受"绿色通道"。( 6)公司发展:有利于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规范发展。( 7)宣传效应:树立公司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
当然,若认为新三板的看点只在于市场热度升温便肤浅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创业潮的兴起,使得新三板也站到了风口上。如果说过去10 年是房地产投资时代,那么未来10 年将是股权投资时代,股权投资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潮,其带来巨额回报的可能性将大大高于房地产,而新三板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数据下滑,但我们理应看好中国千千万万创新创业的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年只要有10%的人创业成功了,那么将来伟大的公司就可以慢慢地出来,这就是新三板最大的价值所在。截至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已经达到2162家,做市商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0亿元,挂牌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随着各路资金的疯狂涌入,新三板市场也成为本年度最具淘金价值的市场。 传送门:
小微企业可以先到新三板试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上市 会倒闭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