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优势,打造本乡特色经济发展方面有何具体打算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推动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 16:17:32
作者:樊勇强 蓝天平 来源: 浏览:1550次
按照县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乡实际,切实开展大石山区科学发展大调研活动,全面总结了过去三年我乡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比兄弟乡镇工作,准确定位,明确了我乡今后发展方向:
一、基本情况
马泗乡系都宜忻革命老区,位于忻城县西北部,忻柳公路贯穿境内,向北距柳州87公里,向南距忻城县城仅23公里;全乡辖马泗、联团、五龙、龙图、同古、塘岭6个村民委96个自然屯134个村民小组,4547户人口19530人,有壮、瑶、苗、仫佬等多个少数民族。马泗乡地处大石山区,全乡总面积23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70亩,山多地少,60%以上居民居住在高寒多旱山区,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桑蚕、水果等,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50元。
二、取得的成绩
近三年来,我乡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善环境优先、发展经济优先、关注民生优先,坚决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按照“壮大甘蔗、发展桑蚕、突出果蔬、做强锰业”的发展思路,全乡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达17475亩,桑树种植总面积达11205亩,方格簇养蚕普及率达100%;以油桃、柑、温州密柑等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加快,百香果、冬蘑菇等成为几年来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2008年冬蘑菇发展到800亩,2009年百香果种植面积达900亩。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三年来,先后成功引进投资1800万元的湘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忻城县玉泉纯净水饮料厂、投资1000万元的忻城县林创木业有限公司。
(三)财政收入创新高。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实现财政收入137.7万元,较2006年的65.8万元增加109.2%。
(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299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12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252元提高到2008年的3550元,增长5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的招商引资额为1140万元,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使我乡获得2007年来宾市经济发展进步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获市级表彰;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马泗村2008年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荣誉称号,全乡获2005-2007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特色产业、亮点工作
三年来,我乡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稳住甘蔗、桑蚕支柱产业的同时,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以打造“党建创新、新农村建设、水果之乡、生态旅游”四大亮点工程为重点,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一是水果产业发展加快,“水果之乡”品牌更亮。全乡水果总面积发展到7100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已基本形成月月出新果的水果产业链,近两年来,乡党委政府结合百香果耐旱耐寒、适于山地种植等优点,大力引导农民种植,现已发展至900多亩,种植一亩百香果可为农民带来4000多元纯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二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引导机制,以群众为主体,积极推进巷道和出村道路硬化工程,全乡96个自然屯中已有38个自然屯实现了村道硬化,公路沿线70%村屯出村道路实现硬化,85%的行政村已通水泥(柏油)路,积极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全乡砖混结构平房(楼房)占有率达70%,各村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变。三是生态旅游产业初具雏形。我乡紧紧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枫洞农业观光园―马泗村委―长流新农村”三点一线的生态旅游格局。总投资近百万元,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业科技培训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马泗乡枫洞农业生态观光园于2007年被自治区旅游局授予“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该园距离乡府所在地2公里,现已实现水泥路贯通,园区占地面积700多亩,建有餐厅、游泳池、钓鱼池、果园等,园区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逾万人;马泗村委近年来投入资金8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综合楼、大棚果蔬种植基地、悠闲鱼池风景区等,初步具有生态农业观光、科技培训、悠闲度假等功能;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长流屯已全部完成巷道硬化和出村道路硬化,该屯山清水秀,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开发基础。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综合2008年年终目标考评结果,我乡各项工作指标排在全县中上游水平,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尚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民增收遭遇“瓶颈”难题。当前,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乡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略有盈余,生活基本实现温饱,但在经济收入方面,尽管近几年来较为稳定,但要进一步提高,难度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民增收难度大:
一是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新增点不多。近几年,由于有企业收购,我乡农民经济收入最稳定的是种植甘蔗、桑蚕,几乎是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受化肥、农药、人工费用上涨影响,甘蔗、桑蚕带给农民的收入稳中略降;水果产业也是我乡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由于缺乏企业收购,水果产品经纪人不多,农民生产出来的水果大部分都在附近市场销售,市场价格不稳,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而养殖业由于受资金、技术水平所限,发展规模不大,特别是养猪业近年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已严重萎缩。在这种形势下,大多数农民还是倾向于外出打工,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减员状态,外出务工再不是农民增收一条捷径。
二是缺乏技术、资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文化水平高、悟性和接受能力强的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勤劳致富,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农民,受思想意识、文化水平所限,他们想致富,但是苦于没有技术、缺乏资金、不懂管理,甚至不少农民由于技术不过硬,投资创业失败,走上返贫之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少,金融服务产品不多,特别是在农村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农民工又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更加重了他们的融资难度。
三是农产品销售难。近两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生猪、水果等农产品价格下降。特别是我乡目前农产品经纪人不多,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农民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只得独自面对市场的各种风险,“增产不增收”现象依然严重。
(二)土地未能“流”和“转”起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土地效益的最佳方式就是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然而,在我县甚至我区,土地流转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创业尚处单兵独斗的局面,这一局面之弊处,一是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二是效益低下,三是发展不平衡。
(三)资源优势未能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受自然、交通、地域等条件影响,我乡较丰富的矿产、林木、农产品等资源尚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如马泗乡锰矿储量达150万吨,但目前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只开发生产锰粉,产业链不长,资源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马泗乡境内的水、林、果等资源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自然、交通条件差,也是影响我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今后发展方向
(一)立足本乡实际,构建具有马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马泗乡经济跨越式发展
1、示范带动,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建好马泗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引导和鼓励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示范技术强的“三强”能人,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建立现代农业基地,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培训、交流为一体具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让农民更有信心去从事生产种植业,以此带动全乡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2、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农技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积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示范户“土专家”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资源,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农民培训体系,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以种养联合体、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互助组织为载体,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搭建起农村实用人才交流互动、利益共享的平台,为农民相互学习、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共同致富。四是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结合本乡实际,实行“先扶持、促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加强对从事农产品销售、运输的农民、经济能人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有头脑、会经营、服务质量高的农产品经纪人,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的生力军,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五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政策,在资金扶持上,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农业发展、农民创业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3、强化服务,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流转主动性。深入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法规,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通过算账、对比和成功经验示范,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优点,破除农民的僵化思想和“恋土”情结;二是通过大户带动,本地典型引路,让群众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好处,引导其放心放胆、积极主动参与流转。同时严格操作程序,保证流转规范性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合法、合同规范、内容详尽、手续完备。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流转有序性。一方面,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提供政策、法律、技术咨询,指导协议签订等服务。另一方面,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渠道促就业,增强流转科学性。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明确流转导向性。政策扶持上,对兴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功运作并取得规模效应的、连片流转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双方均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上,发挥农业开发资金、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推动作用,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度规模流转,土地项目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配套资金等重点向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区域倾斜,增强土地流转后劲。
4、引进新品种、培育新产业。在做大做强我乡水果产业特别是百香果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山地、荒岭多等实际,继续引进和推广新产业、新品种,一是抓好冬秋闲田的开发,二是抓好水果品种改造,引进新品种,三是在林业,种植、养殖业上寻求新突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积极打造马泗水果品牌。马泗乡具有种植水果的传统、技术、地域、自然优势,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对推动马泗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水果文章,一要抓规划。明确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科学发展;二要抓特色。马泗乡水果多,但特、名、优品种少,要结合马泗实际,加大水果品种改造,大力引进特、名、优品种。三要走科技强果之路。在加大水果技术培训的同时,要逐步实施统一的水果生产技术标准,建设水果产业标准化基地,提高水果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四要抓好宣传推广。通过成立水果协会、合作组织等,抓好水果产品的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努力实现统一销售,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马泗水果品牌。
(二)结合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开发等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以农引工、以工促农
1、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企业的拉动,一直是阻碍我乡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将引进和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任务,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继续引导和帮扶湘桂公司抓好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延长锰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抓好矿资源、林资源、水资源的开发。
3、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按照马泗乡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地域、交通等方面都没有很大优势引进大企业,而发展中小型企业,可充分利用我乡闲置的土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等,兴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科技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搞好农产品的加工、贮运和营销,也适合发展中小企业;同时,充分利用临近柳州、宜州的地域优势,依附柳州、宜州大企业,将马泗建设成原料供应地、产品初加工地;通过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抓好中小型企业,一要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治安环境和创业环境,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要依靠社会力量投资,除了招商引资,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引导和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创业。三要积极解决融资难问题。
4、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我乡资源优势,着眼于现有建设水平,进一步抓好规划,通过争取项目投资或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枫洞农业观光园―马泗村委―长流新农村”三点一线的生态旅游项目,利用紧邻忻城县城和柳州、宜州市的地域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主动融入忻城莫氏土司、宜州刘三姐等旅游品牌,打造具有马泗特色的生态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拓宽我乡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
(三)关注民生,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特别是抓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建设方面,立足于矿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立项建设马泗至塘岭水泥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同时加大村道和巷道硬化建设力度,2012年前,要实现公路沿线95%以上村屯实现出村道路硬化,全乡60%以上村屯实现巷道硬化,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同时抓好屯级路的建设与维修,促进边远山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以服务人口多,灌溉面积广的同古至果达渠道、北娄至马伍渠道维修为重点,继续建设和完善水利网络,提高我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在基层建设方面,继续提高村委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农事村办”。
2、切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突出科学规划,进一步抓好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大旧街道改造、闲置土地开发和邮电所往上新城区开发力度,增大乡府所在地居住容量,提高居民数量。二是做好经营城镇文章,加快改革步伐,改革筹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城镇资本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小城镇发育和功能完善,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乡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居住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村屯群众搬迁到城镇居住。
3、推进政府角色转换,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从政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功能,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调控者、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有效制度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一是规范,要依法行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型政府。要通过建章立制,解决好自身的思想观念、政策规范、决策程序、管理方式、操作技术等方面的法治问题,使政府行为不断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二是效能,要通过精简办事程序,为群众提供高效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能型政府,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透明,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和水平,给群众以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型政府。
】 【】 【】 【】 【】01版 头版
02版 桂林新闻
03版 社会生活
04版 关注
05版 中国新闻
06版 国际新闻
07版 文化天地
08版 健康立足差异化发展 打造特色产业园
  曾& 军
  近年来,恩施市白果乡紧紧围绕恩施市委"五四三二"工作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干求助,坚持差异化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培育和引进重点产业,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园、城郊示范园、产城融合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郊型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近三年来已引进11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过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万的企业有6家,已投产的4家,2014年实现产值1。2亿元。
  一、现状分析
  白果乡有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986人,其中农业人口28067人,属于典型的山大人稀地区,集镇面积仅0。5平方公里。多年来产业基础较薄弱,烟、茶、蔬菜、畜牧等基地建设带动力不强,与周边地区相比较,没有形成产业特色和发展后劲。
  (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全乡主要有畜牧、茶叶、烟叶、蔬菜等产业,无特色、无品牌、无市场。过去畜牧业没有形成养殖规模,农户养殖主要以满足家庭需求为主;茶叶种植在全乡初具规模,有茶叶面积3万多亩,但茶叶产业发展一直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环节,茶叶加工企业以小作坊为主,没有大企业支撑;烟叶生产虽有政策支持,规模小带动力不强。2012年以前,全乡没有形成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加工主要以就地取材的小作坊为主,产业基础较薄弱。
  2、农民增收缓慢。白果乡自然条件差,增收渠道窄,农民收入低。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全乡田地比较零散,坡地与梯田居多,"玉米、土豆、茶叶、蔬菜"等种植业较单一,主要以满足家庭需求为主,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存在诸多困难,增收缓慢。据统计,2012农村经济收入为3。04亿,人均收入为4207元,其中打工收入为1。9亿,占总收入比例达60%以上,农民增收不稳定。
  3、思想观念保守。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畅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虽然有改善,但总体生产水平依然很低,劳动力素质依然很低,全乡劳动力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且留守家中的多以小孩、妇女和老人为主,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弱。
  (二)发展的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白果乡地处"两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要塞,高速互通口设置在特色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的龙潭坝村,恩利(恩施至利川)省道经过白果乡腹地,经过产业园区核心地段,交通的便利、快捷为园区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同时白果乡在核心园区内实施循环公路建设,加快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白果乡距城区19公里,地处城郊区,属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最佳规划区域,拉近了城乡距离。白果乡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为打造特色产业园,提供了先天优势。
  2、资源与生态优势。白果乡境内有丰富的富硒泉水、石英砂岩、白云石矿、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和畜牧养殖、高山蔬菜、茶叶、苗木等特色基地,丰富的各类资源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同时白果乡森林覆盖面积率高达75。6%,生态保存良好,田园风景秀美,村庄基础设施健全,院落干净整洁;在特色产业园区内,无论是发展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企业,还是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都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生态优势。
  3、政策与群众优势。自2012年以来,白果乡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决定》、《关于开发四荒资源的决定》等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村集体、村民利用自己土地或山林参股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招商引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及外资企业落户白果,对落户白果的企业提供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同时当地群众对打造特色产业园热情高、信心足,为留住企业舍得让利,与当地政府、企业一道,筹资筹劳积极开展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帮助企业协调各项矛盾,帮助企业落户园区创造条件。
  二、主要做法
  (一)找准发展突破口
  如何带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块发展,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近年来白果乡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各项优势资源找准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多途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园区经济为带动,推动全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加快园区建设,白果乡大力营造"欢迎投资、服务企业、发展经济"的人文环境,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及外资企业落户产业园;加强与白果籍外地人员联系,开展以乡情招商,亲情招商,大力宣传产业园特色与优势,鼓励部分有创业基础本乡成功人士回乡创办;采取项目"引商"方式,结合优势资源,提供创办企业项目,吸引外地有意愿企业及个人到园区落户。截至目前,禽博士、和诺生物、思乐集团、天寓建材、武陵科技、绿环废油、施天矿泉水等一批优秀产业落户白果,总投资高达2亿多元,投资3000万以上的有6家。
  (二)实施"港湾"式布局
  筑巢引凤,引进企业落户特色产业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明确园区总体布局产业发展目标。白果乡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以龙潭坝村、瓦场坝村、乡集镇沿恩利公路以及高速互通口一带,利用特殊地形条件,建立"港湾式"园区;同时白果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加强园区循环公路与饮水工程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和水平;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把园区建设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两路"废弃土等场地,盘活土地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三)接通产业链条
  产业链是以知识、技术、信息等交流反馈为内在元素,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形式。作为特色产业园以及企业只有控制了产业链,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不断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加大产业聚集力,强化对产业链条的掌控,增强企业协作能力,才能增强市场竞争,从而巩固和壮大特色产业园规模和基础。例如禽博士蛋鸡养殖企业,为壮大企业自身发展,不惜重金打造产业链条,蛋鸡养殖最大的难题就是粪污处理难,污染严重。为处理好粪污,该企业不但修建了粪污处理池,同时兴建了微生物有机(硒)肥加工厂和沼气池,粪污与烟叶废弃物等混合后,可加工成微生物有机(硒)肥,残留物通过沼气池集中处理后,可以产生沼气,供企业日常生产、生活使用,产业链条的建立不但处理了污染物,节约了生产成本,建立了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四)强化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产业园建设的基石。白果乡始终坚持"确保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科学发展"的原则,把打造特色产业园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花园式产业园。在企业落户过程中,制定了"五个一"服务体系,对企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估,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提高环境要素使用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对石材和木材等对生态依赖性强,以及对排污、治污系统不健全企业进行改扩建。思乐集团生猪养殖企业为不影响当地生态,耗资600多万元,对排污沟渠进行改造升级,并修建了一座日处污水300吨的污水处理池,绿化企业周边环境,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合作,将干粪进行无公害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天寓建材更是采取先治理后建设原则,出资500余万元对加工基地进行绿化,疏通沟渠河道,健全排污、粉尘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投资3000万元的武陵科技,通过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内的废弃秸秆、烟梗等原材料,制造直接可燃烧新型清洁燃料,生产工艺清洁环保、高效节能。
  (五)发挥人才效应
  白果乡特色产业园将人才和科技作为兴园建设的重要载体,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制度和措施,借用乡土人才、回乡创业人才、科技示范户等能人智力资源,发挥人才鲶鱼效应,优化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落户的11家企业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20多名。例如,思乐集团高薪聘请返乡养殖专家创新研发出生猪配种新技术,让生猪配种成功率大大提高。思乐集团还从华中农业大学高薪引进畜牧兽医专业高材生,专门从事生猪疫病预防。"禽博士"蛋鸡养殖场从中科院、州农科院、湖北民族学院中聘请生物研究与管理相关技术专家,在"硒"字上做文章,致力于生物提纯技术研究,成功将生物有机硒转化为鸡饲料配方,让鸡蛋天然富硒。"和诺"生物公司以鸡粪和烟草下脚料提取烟碱后的废弃物或蘑菇渣为原料,经微生物转化的无机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有氧发酵加工成粉状微生物有机(硒)肥。天寓建材、绿环废油等企业也依靠人才的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几点启示
  (一)带动产业基地
  白果乡畜牧、茶叶、烟叶、蔬菜等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要突破目前发展瓶颈,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必须立足于特色产业园,以大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畜牧业发展以思乐集团万头生猪养殖和禽博士蛋鸡规模养殖场为依托,发展生猪养殖大户20户,新建"155"养殖大户35户,全年出栏生猪4。2万头,而投资5800万元建成的"20万羽蛋鸡规模养殖场"和硒肥生产线,也有效带动了全乡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天寓建材为首的企业,在基地建设过程,在先治理后建设理念指导下,为绿化周边环境保护好生态,积极开展绿化建设,极大推动了全乡苗木产业发展。
  (二)增加农民收入
  白果乡积极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搭建就业平台,扩大就业渠道,就地帮助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利用土地租赁、就地务工、三产业服务等方式多途径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其中龙潭坝村依托地处高速公路出口的优势,成为园区的重要构成部分,先后有绿环废油、天寓建材、圣洁农业、思乐集团等8家企业落户该村,解决了当地1000多人就业问题。全村有土地面积6500亩,40%以上的土地已租赁给企业或流转到经营大户,当地群众每年仅靠租金以及就近企业打工增加收入达600余万元。据统计,龙潭坝村村民存款在40万元以上有5户,10万元以上有近20户,这些数据表明,特色产业的建设打造都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三)增强集聚能力
  增强产业集聚能力重在培育深厚的产业土壤,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白果乡特色产业园积极加强对科研技术、人力、市场、资本等要素的聚集,提升产业"吸附力",不断优化园区环境、加快建设园区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为增强产业集聚力,大力开展"以商建园,以园促园"工作,为入驻企业搭建发展有利平台。在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人才、技术共享,例如在排污系统建设方面,园区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聚集技术研究及管理员进行交流学习,提升系统性能及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园区形象和建设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园区吸附能力。同时与六角新型工业园遥相呼应,提升园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
  (四)实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镇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集镇、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目前白果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特色产业园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将资源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变为新型产业优势。同时以园区经济为基础,带动城镇化发展,今年11月已启动了200亩的集镇新区建设,完善集镇功能,修建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客运站和健身休闲广场,改建民族示范街,完善集镇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强乡富民。
  (作者系恩施市白果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基层农技员强烈呼吁依照《农技推广法》《劳动法》等相关规定,解决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根本问题……
湖北农村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发挥心理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