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银行工作,表现优异的反义词,但受限单位体制一直没有好的发展,于是决定跳槽,在15.11.27提交离职

11月15日父母成长-学前群群讲座:《父母特训营》及P.E.T.沟通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一)
《父母特训营》及P.E.T.沟通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一)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个大群里为大家分享我最近上过的《父母特训营》和P.E.T.课程,上过这两个课程后,自己感到很激动,受益匪浅,同时希望把这些好的课程内容带给想学习和成长的父母们,我知道职业妈妈们工作太忙、全职妈妈们家务事太多,对于这些好的课程,不一定有时间、精力或者经济条件去上,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分享,让大家也能有所收获。曾在父母成长1组群里谈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妈妈们都建议我能多讲点其中的课程内容,嘻嘻,最近终于加班加点整理了部分内容和感受,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做这次分享。
&&&《父母特训营》是P.E.T.的高级导师Coco主讲的一阶课程,二阶是《父母炼金术》,第三阶段的课程才是关于亲子沟通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一阶、二阶都是为三阶做准备,让父母们能一步一步地、更好地了解和孩子沟通时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样去觉察、练习和改变自己的表达习惯。
这里我先把从网上摘录下来的Coco老师的简介发一下,便于不了解的妈妈看:刘璐(Coco)——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高级导师/国际科学教育促进会理事长/美国GTI戈登教育机构唯一指定中国地区总负责人/深圳市罗湖区动态静心职业培训中心校长。
下面我首先分享Coco老师讲的《父母特训营》课程的部分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比较多,今天我就只整理和总结了她讲的0-6岁学前孩子的几个阶段,如果大家对这个内容真的很感兴趣,可以联系我,我再抽时间整理和分享后面的。
一、& 《父母特训营》课程内容总结
(一)课程经典话语
每个孩子是父母价值观的照片
尊重孩子的几个定义:
感官上的自由:眼、耳、鼻、舌、身、意
需求上的自由:饿、冷、陪伴
思想上的自由:自己的想法、看法、价值观
感觉上的自由:喜、怒、哀、惧
P.E.T.是一场口头禅革命
钻石法则:关怀而不干涉
&&&&&&&&&&&&&&尊重而不放纵
&&&&&&&&&&&&&&&分享而不教导
&&&&&&&&&&&&&&
邀请而不要求
(二)P.E.T.和其他课程的不同
1.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们如果了解人格发展旅程中不同阶段带给人在不同人格层面的影响,我们就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会了解到在哪个阶段出了状况,才会有现在的这个现象,比如我们遇到孩子不爱上学、不吃饭、孩子很叛逆、情绪很暴躁、有网瘾、网恋等问题不知道怎么办,这只是外面的、上面的一些表面现象,就像割韭菜一样,我们老是割上面的,却不知道只有连根拔起,才能找到根源所在。当我们了解了0-18岁中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就会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就会找到根源。
PET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不是教孩子、是教父母,不是告诉你一个具体答案,而是让你真的去探索。同样一个症状、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环境,这个症状形成的根由是不同的。
2、让我们知道如何清楚地界定问题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当我们清楚地界定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知道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些调整。
(三)人生的重要阶段及注意事项
第一个阶段:胎教。
&&&&大家都有胎教吗?都会做什么进行胎教?听音乐?给宝宝讲故事、读诗?听音乐确实能缓解情绪,真正的胎教做什么都可以,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关键是能真正起到保持自己情绪是良好的、愉悦的、宁静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不同的时候,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不一样,一个胎儿和母亲的链接就是通过脐带,脐带里就是通过血液来输送一切他需要的生存的养分,当情绪有很剧烈的变化或很强烈的影响时,孩子的血液就会通过母亲的血液感受到这样的震动、感受到这样的信息,如果孩子脾气不好,不用怪孩子,没准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你脾气也不咋地。
第二阶段:出生。
生产不顺利的时候,婴儿的成长也会受到影响。婴儿是生活在黑暗里、没有光线、像海洋一样,没有被重量挤压和外力的部分。如果孩子的头被夹着出来,长大了后会莫名其妙地偏头痛,去医院检查总是查不出原因。
第三阶段:0-1周岁。
这次课程会把人格形成阶段和能量中心相结合。很多时候有些人会感到没有根源地不舒服,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忽略了对他的疼惜,他和自然、和他人接触的过程被打断的时候形成了一些能量层面的破坏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
能量是指一个人存在的状态。第一个能量中心叫海底轮或者基轮,每个人都由阴阳两股能量组成、两股能量相互作用、互相滋长。基轮负责一种联接的功能、有对外连接的功能,掌握的是一种根植于地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在这个阶段发展得好,内在就是稳定的、是有力量的;它掌握的是安全系统,就是安全感的系统,当一个人安全被破坏了,在生活、情感上就会依赖,也就是说如果0-1周岁的孩子没有获得和被满足最基础的安全生存需要的话,这个人一辈子,不管外面的世界后来变得有多么的丰盛和美好,内在总是不安全的。
&&&&如何做才能有安全感?
&&&&第一,要给孩子有足够的注视。因为0-1周岁是一个人储忆系统慢慢发展和成熟的一个过程,储忆系统包括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储忆系统里储存了我们生命里所有的经验。如果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视觉过程的足够的滋养,比如说给他很多不同色彩方面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眼神的触碰,这个触碰给到了孩子,他会深深地被关注、被关怀、被爱、被滋养,他觉得爸爸在、妈妈在,虽然大脑的思维的模式还没有发展得很成熟,但是这些讯息会输入他的潜意识,输入他的每一个神经和每一个细胞里。
第二,要真正的陪伴孩子。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拥抱他,给他足够多的拥抱。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把孩子直接放在小推车里,对孩子的内在成长不利,当父母和孩子拥抱时,给予孩子的那种安全感,不是头脑语言文字方面的安慰,而是他觉得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会安宁,他的神是安宁的,不是他的心、不是他的身,是他的神是安宁的,尤其抱孩子时候,尤其是母亲,胸部是用来哺乳的,这种连接感也会变得更加的强烈,所以说孩子和母亲会更加的亲,也会觉得更心疼他,这就是当一个孩子,如果母亲没有拥抱他、给他喂过奶,长大了孩子和母亲不是很亲,孩子也不愿靠近,你也总是觉得心里有什么挡着,因为0-1岁时错过了和他拥抱这样一个阶段。
第三,父母不仅是拥抱、不仅是关切的眼神,更重要的是要很细腻的触碰。孩子深深地被滋养,触觉需要被开发,很细腻地触碰孩子的时候,会觉得很滋养,会觉得很满足,所以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比较粗心的,或者是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相处,会发现孩子长大了,总是两性关系是不幸福的,她今天找个男人嫌对方脾气不好,明天换个是对方学历不够,她找N个理由,是因为骨子里区分不开爱和身体饥渴,她可能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需要的只是牵着她的手,如果对方连她身体饥渴的部分都不能看到和了解的话,他们之间的爱就不可能有机会成长。
第四,要及时地满足婴儿的需求。刚才讲的是心理层面和肉体层面的结合,这个是生理层面,指的是肉体层面,比如尿布尿湿了,第一时间给她换尿布,哭了要第一时间来到她身边,来关照。大人不知道婴儿在尿布湿了是多么难受。课程里做过一个实验,让父母都戴着特大号尿不湿睡一晚上,结果大家都说睡得很难受,终于明白了孩子的感受。0-1周岁的孩子处在神的状态,没有羞耻感,是一个人做本我的时候最美的阶段,因为生活的基本条件没被满足,安全感就破坏了,从神性的状态拉到人性的状态,连接感、安全感,根植于地的最原始的本能被破坏。
第四阶段:1-3岁。
生命的能量存在中心的第二个能量中心,这个叫做丹田轮。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主要在丹田这个位置,掌握的主要一个是亲密。1岁过后,孩子开始走路,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新鲜的,看到妈妈的头发、包包都觉得好奇就会去拉一下,看到鞋子会拿起来,捏呀、啃啊,所有一切的存在对他而言都是新的、新鲜的,他有无限的力量想去探索,同时他在这个阶段又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身为父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既要支持孩子去冒险又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就开始管束,孩子在前面走,妈妈在后面跟着喊慢点,孩子没走几步路就跟在后面,形成了一种过度保护就是干涉。孩子在探索的时候,父母出于爱而形成的对孩子的影响导致了孩子最终当他去探索的时候,恐惧就把他拉回来,探索的时候制约就把他拉回来,探索的时候不要就把他拉回来,一个人向前冲的、做自己的、冒险的、新鲜的能量就是在这个阶段被制约了,我们的那个盔甲从1岁开始就开始往身上套了,然后就会觉得这就是我,被很多观念制约了,被很多模式所影响和操控了,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因为它是一天天、一句话一句话地、慢慢地穿上这样一个制约的马甲。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掌控的是亲密的力量。
第二个掌控的是信任。当一个人变成成人后,我们没有能力信任自己,也没有能力信任别人,或者是别人和你在一起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都是因为1-3岁这个年龄阶段没有和父母进行更好的互动,要么就是父母对你要求太严格了、盯得太紧、过度保护了,要么就是父母干脆放牛吃草了,不怎么管你,爱怎么整就怎么整,这两个极端都会导致一个人在丹田轮阴阳的不平衡。
第三个掌控的是财富,如果觉得生命里,金钱对你还是挑战的话,可能就是1-3岁的、正常的、和父母的互动、自然的旋律被打断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经常在金钱方面有压力,这个是能量中心的、阴阳的不平衡或者是堵塞的原因所导致的。
这个阶段既要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很多深入地接触、触碰、关怀、关注,同时又要放手,这就是要掌握一个度,所以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冒险,而不是一味的干涉或者保护,否则,都会导致孩子很难在这个点做自己。因为一个人从1-3岁起就慢慢形成了自我的概念,自我包括四个领域的存在:第一个是身,代表身体。第二个是受,代表情绪和感受。第三个是心,代表精神和意识。第四个是法,所以佛学里讲得是身受心法,四念住的修炼,也就是一个人自我形成的时候就包括了这四个部分。这个自我不是指的EGO,指的是SELF,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个体从3岁开始,你这个个体基本固定了,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意思。
所以你看一个人3岁的这些经历、和人互动的亲密关系,亲密也是指的另外一个词,那就是关系,他亲密的能力决定了他关系的品质,再就是他的信任,包括他的财富方面的追求,所以你检查下就知道,这个年龄阶段,你的能量是否被卡住,比如说尤其是孩子,没在父母边长大的,通常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错过了,或者是孩子比较多的父母无法既给你安全的环境又放手让你去探险,所以这两个点,大多数家庭,特别是我们父母这一代,在这上面都没有做到,这也就是关系里我们每个人都要花时间再来整理第二个能量中心的这样的课题的原因。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就是生命,存在就是这么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们去接受这样的现状,从我们自身开始,再做些调整。
第五个阶段:3-6岁。
3-6岁这个阶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3-6周岁这个阶段孩子是很多父母最无奈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情绪会非常地流动,因为3-6岁这个脉轮叫脐轮,另一个名字叫做情绪轮,顾名思义,和肚脐的脐是一个概念,它所掌握的主要是情绪,第二个他掌握的是个人的力量。
情绪指的是什么呢?情绪英文就是Emotion,
E代表Energy能量,Motion代表运动,也就是简单地讲情绪就是能量运动的现象。既然是能量运动,它有的时候是向上的,有的时候向下的,有的时候向前的,有的时候向后的,有的时候是快速的,有时是缓慢的,有的时候是剧烈的,有的时候是比较柔软的。、
所以我们来看下,当情绪这股能量流向上流的时候,我们叫做喜悦,当一个人的能量向上流的时候就是喜悦;向下流的时候就是悲伤;向前的时候就是愤怒;向后的时候就是恐惧。
这股能量来临的时候,你说Say
yes说是接受了它,就是快乐,你不接受就是痛苦;当这股能量来临的时候,是真实的、流动的,具有接受性的,它就是爱;当这股能量来临的时候,是诋毁的、操控的、占有的就是恨;当这股能量来临的时候,你会喜欢上某个男人或某个女人,建立家庭,生出小孩,这能量就叫做性;你不是向外流,是向内流,你和你自己会生出全新的你,那就叫做静心,所以说所有的情绪、感觉、能量,它原本是一个源头、一个东西,只是呈现的状态不一样,状态不一样,我们就对它有了不同的名字,同时因为有了不同的名字,我们就对它有了不同的看法。
举个例子,在家庭中,且不说喜怒哀惧爱恨情仇,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先谈这四个,大的因为人的感觉有成千上万种,我们只谈情绪,感觉要比情绪来得更细腻,每一种情绪都里面包含了N个感觉。
关于喜怒哀惧这四种基础的情绪,真实地回答下面的问题:当你小的时候是一个很乐观向上的孩子,家里和周边的人以及老师喜不喜欢你?是的,喜欢。当你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地容易生气、在大人眼里脾气很坏的人,一不小心你就大喊大叫,父母、家长、学校老师、周边邻居以及家族其他人喜欢你吗?是的,你愤怒的时候,他们是不喜欢的。当别人还没说几句话,老是哭啼啼的,一下子就开始哭了,一下子眼泪就吧嗒吧嗒的,别人喜不喜欢你?不喜欢,是的。当你很胆小,看什么都很恐惧,一个人上学也不敢去,一个人家里也不敢睡,因为你怕黑、怕很多东西,喜不喜欢?也不喜欢。
四大情绪体系就有三个不被接受的,你说这个人怎么活?这是情绪的分裂,一个人原始的情绪没被真正接受,所以当你不能接受愤怒,不能接受悲伤的时候,当一个人,他在生气的时候,当他在哭的时候,当他在经验恐惧的时候,你就不能去理解他,就不懂他,你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变他,不管是软操控也好,硬操控也好,还是以高尚的品德为理由和借口也好,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都会把别人从真实的情绪里拉出来,拉出来的东西那就变味了,情绪就变得不纯粹了,加了很多人为的好坏对错的观念,真实的纯粹的情绪就变成虚假的情绪,而虚假的情绪会带给生命很多负面影响。
真实纯粹的情绪,每个情绪都有它的功能,喜悦就是向上的传递,分享的、成长的能量;悲伤就是End结束的能量以及在悲伤里你会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跟自己在一起;而愤怒是保护跟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是一股保护的能量,它是你的保护天使、守护天使;恐惧呢?它是令到一个人能保住你的命,你能够生存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恐惧,可以从18楼打开窗户嘣跳下去,什么事情什么危险都会发生,恐惧是当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安全地活下来。
所以每个情绪原本没有好坏对错的,但是我们无法真正地接受纯粹和真实的情绪,而导致了我们创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我们开始觉得什么样才是对的,什么样才是好的。这个时候,人就开始分裂了,人就偏离了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和本质了,痛苦也就从这个点开始了。亚当和夏娃不得不从那棵善恶树,那棵善恶树就是你的价值观和判断,不得不从那棵善恶树上吃那个智慧果,你把那理解成智慧,以为是好的东西,一吃了就沦落到人生里来开始受苦了,从伊甸园来到了人生。所以说人一辈子也是如此,我们本来活在很真实、很纯粹的世界,但是因为有太多的标准规则和生命经验,觉得这样不够好。
还有三种特殊的家庭,喜悦也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说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双方离婚的,或者是家里有重病患者的,或者小的时候孩子是被寄养到别人家里,这三种情况,孩子是连喜悦都不被接受的,你一喜悦,隔壁邻居就说:“你看你爸爸不要你了,你还这么开心!”孩子立刻被打到罪恶感里,罪恶感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管你有多么优秀,你都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你不爱自己,你评判自己,讲自己一大堆坏话,总是觉得自己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行。
所以我们谈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当3-6周岁我们发展情绪的时候,它的两个重点:第一个是这个脉轮掌管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情绪,它的位置在哪里呢?第三个脉轮位置在横隔膜,呼吸的时候看两边的骨头,肋骨正中间有一块空地,然后在呼吸的时候,它会下降或提起来,这块就叫做横膈膜,横膈膜以下一寸的地方就是太阳神经丛的位置,水平划过来是第三个脉轮,这个领域都掌管的是情绪。
第三个能量中心健康的人,对所有的事物会非常的有力量,非常得有冲击力和创造力;如果在第三个脉轮是不健康的,它也会非常得有力量,但是它是破坏的,会创造很多的毁灭。所以这个时候是一个人身为一个个体,力量的源泉和核心,所以要活出你个人的力量,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还要强调下关于第三个脉轮中,有毒的情绪和纯粹的情绪,纯粹的情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的,它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有毒的情绪它会化妆成很多种形态存在,比如说第一个有毒的情绪,我们最常见和最熟悉的就是攻击力或者是伤害欲,而一个人为什么会去伤害另外一个人,一个人为什么会去攻击另外一个人,是因为他内在有一颗受伤的心,所以当纯粹的愤怒被内在受伤的心所牵引的时候,它就会有伤害欲和攻击力。所以每一个人,人之初性本善,他之所以做出一些破坏的事,是因为他的心是碎的,碎的这颗受伤的心加上这个愤怒,它就会变成攻击力。
那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还有蛮多的有毒的情绪,比如说像嫉妒,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当你跟另外一个人比较的时候,你骨子里确认别人能获得你真正想要的,或者是别人已经拥有了你真正想要的。这两种情况下,人就会处在很深的嫉妒里,而这些都不是纯粹、真实的情绪,都和你的比较、价值、判断、认知和你旧有的生命经验相挂钩的。
纯粹的情绪就是这个片刻喜悦来临了,它就是喜悦,就像你爬到山顶的时候,突然那一片刻,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只是呼吸了一下,觉得内在很深的宁静和喜悦。真实的情绪来临,是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觉得有些情绪,就像刚才说的喜怒哀惧,有些情绪我们觉的不好,既然觉得不好,你就会怎么做呢?你就会压抑它,当它来的时候,你就不接受,你就假装,生气的时候你就假装不生气,愤怒的时候假装不愤怒,而你把所有这些压抑的能量都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而你不知道,所有人的肢体语言都是潜意识的反映,所以你化妆了它,压抑了它,你以为它不在了,事实上它化妆到你的眼神里,化妆到你的呼吸里,化妆到你肌肉的松紧度里,化妆到你身体存在的重心里,所以它每一个片刻都掌控着你一切,看起来他是最无形的、最小的,但是他是决策系统主宰的这个部分,所以要意识到这些讯息的重要性。
&&&&第二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一旦你的情绪开始好坏对错这样评判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东西,也叫有毒的情绪,叫做情绪化。情绪化是怎么来的,就是你操控和压抑情绪,结果反被情绪操控,这个状态就叫情绪化。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把情绪化认为成情绪,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接下来,我想分享10月5日我上的《父母特训营》以及8月9日在北京上的安心老师P.E.T.课程的自己的感受。
二、& 《父母特训营》和P.E.T.课程感受分享
《父母特训营》的感受
我上过不少有关心理、教育培训的课程,2002年大学刚毕业在家等出国留学签证,就曾花800元参加过两天美国华人心理专家张宝蕊老师的有关人际关系的培训;后来回国又参加武汉大学的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在高校工作时参加了华师举办的心理和教育培训;去年参加了周梵老师《智慧父母》课程培训及一系列的沙龙,还有舒俊林老师的课;今年7月去北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给我们上课的有很多出名的教育专家和优秀老师;接着还去上了安心老师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比较这些老师的课程内容、上课方式、语言风格等,虽然是各有千秋,但是还是觉得Coco老师的课最有特色,她的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课程中充满了动感。
Coco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和别的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开始不要求端端正正地坐好听课,而是热身跳舞。我感觉这是一种很好的热身运动,我觉得人在高昂的情绪和放松的心情中才能集中精神对待要做的事情。我们现在的学校体制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不敢让学生乱动,深怕动了纪律不好,静不下来,没法安心听课,我倒是觉得这是对教育、对孩子甚至对人性的不了解。人只有全身心的放松才会人在、心在、神在,才会全然地投入去做一样事情。我从来就不要求我的孩子端坐着去听课,很多孩子有可能是听觉型的孩子,你看着他没认真盯着黑板却把所有的内容记在脑子里,这些孩子要求他们坐好盯着前方时,反而神不在了。所以从不断地运用舞蹈来调动大家听课的积极性和投入性,我深深地感到Coco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心理、了解教育、了解人性。
我们跳得最多的是一首叫《弹吉他》的印度曲子,里面节奏欢快,我曾放给我孩子听,她也很喜欢,也跟着跳,舞蹈动作简洁大众,容易模仿,看起来也很有趣,当时P.E.T.的帅哥导师马奇老师还有年轻漂亮的市场女总监领着我们一群父母在里面欢快地跳着,那时那刻仿佛忘记了人生的所有烦恼,和孩子一般全然地投入和真实地存在。
穿插的活动充满了童趣。
两天的课程中穿插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都特别有趣,让人整个身心得到放松。回去后这些活动我都和孩子一起做了的,孩子非常喜欢。比如一个活动是我们用左手的食指尖顶着左边学员的手掌心,右手掌心放在右边学员的食指指尖上,Coco老师说小蜜蜂嗡嗡嗡,我们就转动左手的食指指尖,如果她说抓,我们左手食指要逃脱左边学员的手掌,右手手掌又要去抓右边学员的食指,Coco老师故意没说“抓”却说得别的,但是做了一个抓的动作。开始好多人都去抓了,这就是我们神不在,让我们明白在我们沟通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实地听到对方的话,还有很多时候是我们的非语言——肢体语言造成了很大影响。还有一个活动我们都是小蜜蜂围着场内转,嘴里唱着歌,一会儿说采蜜了,然后点一下面前学员身上的某一处。这个活动简单有趣,也让学员彼此拉近距离。给孩子们玩时,都很喜欢。另外一个活动是情绪疗愈课程中让我们学狮子吼,记得当时我们吼得很费力,而Coco老师的吼却很有力量,她说还没使出全部的功力,回去后我们让孩子们做这个活动,结果发现他们都特别有底气和力量,吼起来也比我们轻松和欢快。最后还有一个随着钢琴的声音节奏两人面对拍手的活动,由慢到快,这是一个练习人在、心在、神在的好办法。开始听到整齐的拍手声应和着钢琴声,到后来就变成鞭炮声了,这个活动也适合和孩子玩。
简单的游戏让人领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程刚开始,Coco老师就让我们都转过去和后面的学员朋友握手,我们全都转过去了,转过去后才想起来后面的人都转过去了和谁握手呢?这也是我们沟通时候神不在的证明。
&&&&课程中间,Coco老师让三个学员到圆圈中间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当时随便分配的角色,大家都没心理准备,扮演孩子的学员要躺在地上,扮演爸爸、妈妈的学员各拉一只孩子的手,一边向各自的方向拉,一边把平时吵架的气势和功夫都拿出来和对方吵,外围的学员男的可以帮爸爸,女的可以帮妈妈,结果没一会儿功夫,地上的学员就哭得稀里哗啦。她自己也没想到:这次深刻体验了孩子夹在父母冲突中的痛苦。后来又一次演绎欢快温馨的一家,当孩子的学员这次告诉大家自己舒适的感受。我们作为旁观的学员都不禁想起了自己做孩子的经历和自己的孩子,跟着哭跟着笑,收获很大。
到了课程后面部分,我们又玩了一个《神奇的印度数字》的游戏。老师说她最近学习了奇怪的印度数字,在白板前写下了0到10,然后随便写一个考我们,当时我就纳闷了,这么乱写的数字怎么能看出来呢,过了一些时,有些同学喊出来了,我以为是乱喊的,可是老师似乎说是对的,后来研究了一会儿,才听出老师的话中有话,前面的画中也有画,发现不是看数字,而是看老师的手势,后来越来越多的学员找到了这个秘密,发现秘密的学员很兴奋,没发现的学员很着急,也有觉得自己笨,也就更着急更看不出来了,最后几个被喊到第一排看,终于恍然大悟。这也说明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简单的事情执着于自己的视角而出不来,还忽视了自己真实地用眼睛看到的和听到的,从而离我们的心越来越远。
对父母问题的回答开放而真实。
Coco老师课程的提问部分是最精彩的,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过对课程内容可以大胆地提出我们自己的需求,她的课程不固定,按照我们提出的需求,她都可以随时设计和增加新的内容。
关于自己生活的困惑、亲子沟通问题,她说我们可以随便问,从回答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Coco老师的真实和开放。有的学员从回答中领悟了如何解决自身生活的困惑,有的学员从老师的答复中感到内心的支持,比如当场有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妈妈问到老师自闭症的孩子该怎么办,讲述了她们的艰辛,老师都一一做了回答,她们都说有了很大动力。
&&&&比较周梵老师的课程,我曾经向她提过她自己的经历,想知道她的内心成长过程,却没得到满意的答复。我感到她内心的恐惧,而Coco老师在课程中毫无保留地讲述着自己曾经的痛苦经历:她的四次自杀、她小时候因家中有重症病人被禁止喜悦、她以前内心沉重的负担造成的身上的赘肉、她曾经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每天喊一大帮小弟小妹去家中喝酒……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现在心灵的自由,感受到她不拘泥于他人的眼光,时时刻刻能真实地展现自我,同时,也给了我们每个学员成长的决心和动力!
让父母放松而自然地进入情绪疗愈课。
和我一起参加课程的好朋友一向很排斥情绪疗愈课,因为感觉那些课总是让人哭得稀里哗啦,做得也别别扭扭。可是这次她感到Coco老师的情绪疗愈课很自然,真得让自己的情绪流过。我们在做狮子吼和大声喊出要时,给每个学员都发了眼罩,谁也看不到谁,这样大家都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尽情地发泄自己平时压抑的情绪,让情绪真实地流过。
我们两人还搭配着做了一个人跪着说:“要,我要!”一个人站着说:“不,不给!”的活动,家庭关系讲究平衡,在一个家庭中总有一个人是施,一个人是受,如果施与受失去了平衡,这个家庭就是不稳固的。通过活动,我和朋友都觉察到自己在家庭中惯有的角色和位置,我明白了我在人际交往和关系中因为害怕不被喜欢而缺少那种干脆的拒绝对方的不合理需求,而朋友因为害怕被拒绝而缺少那种明朗地要。整个活动中我们有情绪的波动,但是感到自然流畅,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和领悟更多。
&&&&分享完Coco老师的《父母特训营》,我还想分享下上安心老师P.E.T.课程的感受。因为如果在武汉报名参加了Coco老师的P.E.T.课程,以后是有机会免费参加安心老师P.E.T.课程复训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详细介绍我就不说了,一是群讲座通知中已经提到,二是群里很多父母都看过这本书以及听过安心老师的公益讲座,三是如果有之前不了解而现在想了解的妈妈可以单独找我要一些P.E.T.的宣传资料。
安心老师和Coco老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她说话很温柔、很甜美,有一股台湾腔,这里我简单分享下我的感受。
安心老师P.E.T.课程感受
1.为安心老师的聆听技巧而折服。
安心老师的课程给我印象最深地是她的聆听技巧,我们经常不知道怎么去聆听对方,而安心老师看起来仿佛时时刻刻在聆听对方,她的神态让人很安心,会不自觉得把自己的苦恼倒给她,并且被聆听后,感到心中舒畅了很多。
记得课程中有一个学员说她老公不理解她为家庭的付出,为孩子选幼儿园的重要性。安心老师当场让这个学员扮演自己的老公,而安心老师扮演学员,这个学员扮演得老公很到位,开始我们都感觉老公有些无法理喻,而安心老师不慌不忙一边聆听对方,一边发出自己的面质性我信息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当时我们在下面都感到有些紧张,因为那个学员演的老公很难搞定,有点像故意找碴,但是后来经过几个轮回,“老公”的情绪变得稳定多了,学员后来也说当时确实感到心情舒畅了很多,当场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另外,安心老师说她吵架都用P.E.T.,让我们感到她本着对P.E.T.的热爱,真的是上百次和上千次地在生活中去练习才有今天的收获。
2.大量实践练习和学员的互相帮助让我发现自己的问题。
安心老师的P.E.T.课程有很多让学员拿自己生活实例互相练习的部分。我在练习中,拿出前一天和老公电话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小组中的学员很热情地帮助我,一个扮演我老公,一个在旁边观察,我则积极聆听学员扮演的“老公”,结果发现聆听真的是最难的,真的需要人在、心在、神在而大脑不在,我恰恰用大脑和意识去评价对方了,忘了仅仅去跟随,在小组学员的帮助下,我深刻领悟了自己忽视的问题,知道了以后在生活中要注意的方面。
3.老师和学员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我感到安心老师的P.E.T.课程特别真实,她让学员们随时分享上完课后在家中和生活中的练习,大家都把回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在课程中分享出来。我们听着这些真实的案例,和当事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乐、一起鼓掌,从彼此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安心老师把她自己和女儿相处时运用P.E.T.的经验分享给我们,她说到曾经和女儿之间用第三法解决双方都处在问题区的实例,有的一直没找到,还让学员帮着她找,所以我感到安心老师是和大家在课程中一起成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老师也分享了她和父亲关系通过P.E.T.方式的改善,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自我成长的不容易。
最后,我想分享下P.E.T.课程给我生活带来的帮助。很早就阅读了依依妈妈推荐的《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当时阅读的时候,很有感觉、很激动,还在父母成长1组的群里鼓动大家一起看、一起练习,后来确实也掀起了我们小组读P.E.T.和看P.E.T.的高潮,小组活动也围绕P.E.T.进行了很多次,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情绪来的时候总是无法运用到P.E.T.,习惯性地沿用旧有的模式进行沟通,因为理论无法用到我的实践,也就没有再深究和练习了。这次经过课程的学习,终于领悟了一些精髓和要点,对我的现实生活起了很大帮助,也让我的夫妻关系有了很大改善,所以我认为上课程和自己看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和效果,而且课程的好处一是有专业人士指导,二是可以免费参加沙龙、反复讨论和练习。这里我就讲讲P.E.T.课程之后,我如何在生活中运用P.E.T.,也许技巧上不一定运用的很到位,但是真的得到一直反对我搞教育的老公的支持,他还说我好像变了,变得爱自己了!我也感到他的变化,终于感受到他对家庭、对孩子、对我的爱。
P.E.T.课程后,沟通技巧在我生活中的运用及经验分享
(一)对老公发出的面质性我信息和基本聆听让我了解到老公的真实情绪和想法并拉近了两人心的距离。
这次趁单位七月的公休假,我去北京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课程,接着又参加了安心老师的P.E.T.课程,从来还没离开家、离开孩子这么长时间,老公有些不习惯,电话里有些抱怨,我这人最大的点就是容易内疚,本来内心已经很内疚,老公再说上几句,我就很心烦了,开始不想听他说的,甚至开始用语言反驳和攻击。安心老师的第二天课后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去对家人或朋友发一个面质性我信息,然后积极聆听,回到宾馆,我想到昨天和老公电话聊天的不快,于是灵光一闪不如练习下,给他发一个面质性我信息。因为内心多少有些情绪,心中有些紧张,于是先组织好语言,然后把手机开到免提,让朋友也能听到。当我和老公说:“老公,听到你昨天说的我这么长时间不回家的话我感到有些内疚和不开心……”老公开始说:“你是什么意思,你不提我也不想说,但是既然你说到这些,我就说……”当时我一听他那语气,火就有点往上冲,可是又一想还没学好怎么继续发面质性我信息,而且想起老师课上是先聆听对方的,因为自己也处在问题区,一时也做不到积极聆听,只能先用基本聆听了,就顺着老公的话听着,听着听着却听到老公说出了好多平时不愿意和我说的真心话,就在前一天打电话还感到没什么和我说的,看来男人不是没话说,只是看我们是否听到对方,是否看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后来我终于明白老公不是管着我、限制我、不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为我们的家庭感到担忧,害怕我投入太多的精力在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而忽略了他和孩子的感受,害怕我们的家庭被动摇,也因为这段时间他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所以不开心。当我从这个角度去真正聆听老公后,我内心变得满足而幸福,对老公不再有那么多的埋怨,感觉彼此的心拉近了。
(二)在从北京回武汉的火车上,向朋友倾诉我的烦恼,朋友用积极聆听让我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
在从北京回武汉的火车上,老公又发了短信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心,虽然通过沟通解开了彼此的很多误解,但是我还是担心未来两人需求的冲突,于是向朋友倾诉,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法。朋友开始为我着急,于是帮我想办法,给我建议,把P.E.T.中的绊脚石都用上了,我却情绪越来越差,当时心里觉得越来越烦,都有点想和朋友争执了,弄得她也觉得帮了忙,怎么我还这不行那不行。后来她突然想到安心老师说的谁有情绪谁在问题区,在我毫无察觉地情况下,基本聆听了我,我竟然神奇般地想到了自己该怎么办,情绪一下平复了,朋友也感到惊讶,我们都感叹这就是P.E.T.神奇的力量吧!
(三)在生活中,和老公发生了一次需求冲突,通过真实情绪的表达获得了老公的理解。
有一次周末,我去听周梵老师的沙龙,地方有点不好找,到了还下起了雨,老公给我打电话很不耐烦地说我说我把他身份证带走了,当时我一听就心里一边责怪自己,一边又觉得老公自己也有责任,后来找到沙龙的地方后,我静下心来给老公发了短信,下面是我们的真实短信:
我说:老公,我把你身份证带走了,你又要办事感到很着急,我很理解,但是我在外面雨很大,这个地方像个迷宫,出租车不好找,我不知道四点前能不能赶回去,能告诉我什么事吗?
老公说:算了,你别来了!
我说:谢谢老公的理解,等会儿你还需要吗?我等会还要去经络店,去之前还需要给你送过来吗?
老公说:有时,你能不能考虑我的感受,在家不停的给她打电话,打完电话又出去搞你的事
我说:好的,一开始我确实不知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你现在告诉我你的感受我知道了,下次我有打电话的需求和出去听课的需求的事,会先和你商量一下,可以吗?
老公说:那可以,凡事提前说下,给个尊重吗?你什么时候给我送来,我要办卡,四点半前可以吗?
我说:我现在很想听这课,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个办法,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卡?能不能明天我帮你去办?
老公说:移动小卡
我说:我能帮你办吗?
老公说:不知道
我说:你希望我现在给你送来,是吗?还是可以接受我明天帮你办?
老公说:你不用送了,你也不能给我办,因为你办了,我目前的卡就废了,别人就找不到我了,我以后办吧,以后我的证件之类的用完后,要主动给我,我亏得没出差,如果出差,我连宾馆都住不了
我说:好的,我知道你担心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会给你造成更大麻烦,我听到你问身份证我才想起来,当时也感到很抱歉,只是雨太大了,又很希望听这个课,下次我会尽量记得用完了还给你。
老公说:好的,没关系,你安心听吧!
我说:谢谢老公的理解,P.E.T.的课提醒我在这件事里你有个情绪,而我又在我的情绪里,我当时很担心我做自己喜欢的事太多会影响我们的关系,后来我想到真正影响我们关系的应该是我们的沟通方式。
这件事通过聆听老公的感受,他也理解了我的感受并支持我做的事,真的很感谢P.E.T.的沟通方式,我想在我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不会再沿用父母辈的沟通方式,说实话我一直很担心自己的婚姻关系,一是担心对早早造成影响,二是担心自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冲突和争吵中度过,让彼此的心越来越远,现在学习了P.E.T.的沟通方式,对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相信自己的婚姻和事业都可以美满幸福!嘻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啰里啰嗦,也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最后也祝愿大家通过学习P.E.T.让自己的婚姻越来越美满幸福,因为幸福的婚姻、充满爱的家庭已经让孩子的教育成功了一大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异peek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