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缺口资金缺口有多大?为什么钱不够花

【养老金资金缺口有多大?为什么钱不够花?】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养老金资金缺口有多大?为什么钱不够花?  聚焦“十三五”
  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按照今年全国“两会”定下的时间表,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报,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现已发布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等三项方案,这五项改革构成了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框架。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将这一揽子改革视为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新阶段。  然而,自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去年出现了当期缴费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万亿的支出来测算,若不注入新的资金入池,以目前3.5万亿养老金存量,十几年后就会用光。  并轨冲击  2004年,由于当地国企改制,李莉(化名)从已工作了16年的缫丝厂下岗,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再就业。她只记得当年退休时领出了一张社保单,但到自己退休时究竟能换出多少钱,她也摸不着头脑。  李莉只是制度转型浪潮中的一个个体,但不清楚这笔账该怎么算的人绝非她一个。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大量国企倒闭,所谓“单位”不复存在,原有依靠单位保障的制度难以为继,养老保险制度便从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并由此建立了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制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通胀结合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出路》一文中将现行制度建立的原因总结为,正是“国企改革催生了中国社保体系的诞生”。  当时,通过个人缴费的引入,建立了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并通过其后1995年、1997年的两份文件,正式确立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的统账结合制度。  按照制度设计的预想目标,社会统筹部分是要体现公平,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是要体现激励,实行积累制。  “一个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了20年目标都没达到。”郑秉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评价说,因为看不见个人账户的影子,实际个人账户也变成了社会统筹的一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而建立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后加入体系的私营企业等非国有部门,以及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来说,适应性较弱。  隐形缺口有多大?  李莉在临退休之际也陷入了困惑:企业和自己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大家都在说财政每年还会补贴养老保险,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不时有资金缺口这一说法?  来自人社部公报等资料显示,自1997年统账结合制度确立以来,国家财政就开始补贴养老保险,从当年的2亿,到1999年的168亿,再到2007年的1157亿,截至2014年的这18年内,各级财政共为养老保险补贴了近2.2万亿。  另一端,在账户的收支结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180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845亿元,两者共计约3.5万亿。  总盘子似乎结余很多,但从当期收支来看,实际2014年拐点已经出现,当期养老金首现收支赤字(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19日5版《养老金年度收支现赤字,不改革十几年后耗尽结余》)。这昭示着当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资金运行。  然而,更令学者们担心的是,养老金明账之外的隐形债务问题。所谓隐形债务,意味着真正的支付压力只是被延后了而已,尤其是当扩面征缴的人群进入退休阶段时,支付缺口将更加显现。  中国社科院2014年发布的《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报告显示,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的比率为166%。  “不管怎样,一个事实是现有隐形债务依然很大。”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这么大规模的缺口偿付不起的话,只会导致“大规模违约”,要么就是延迟退休,减少领取养老金年限;要么就是通胀,拿到手的退休金缩水。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存在隐形债务问题,一方面是待遇确定型支出所带来的新成本,简单理解就是不管当期收入结余多少,但养老金支付还是要以即期社会平均工资为发放基准。这也就带来了退休金支付单位金额上的增加;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相应领取水平和领取人数双双增长,无疑加大了总体支付压力。  而在聂日明看来,另一个更深层次问题,则是1997年制度转轨时的历史遗留成本,拖到了现在。  企业员工在制度转轨前,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单位和个人都未曾缴纳养老保险,当从企业支付养老金向统账结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并未补偿这部分钱。  国家一度试图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先后在13个省市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是效果甚微。  多措并举筹资金  原本寄望历史转轨成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减,然而,随着新进入养老保险体系缴费人群增速放缓,目前来看,隐形缺口在不断膨胀。  这一点在省份结余上更为明显。财政部200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显示,当年在扣除财政补贴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出现赤字的省份为13个;转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个。这意味着,全国近七成省份已出现亏空预警。  在聂日明看来,之所以资金吃紧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错过了改革时机。  按照胡继晔的分析,从1997年一直到现在,养老保险都处于扩大征缴面的过程,现在基本覆盖了劳动人口。  扩面意味着当期养老保险收入的来源增加。尤其是对于尚未消化转制成本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内,参保人数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时相应的当期结余每年也都稳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在这10年中更是有6个年头结余增速在30%以上。  “在社保黄金期,有源源不断的缴费人进来,这为养老保险提供了稳定的收益;而且当时正处于‘入世’高速发展阶段,国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时机。”聂日明说。  他认为,反观现在,过去10年带动职工参保人数快速增长的农民工,现在进城速度已开始放缓。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时表示,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在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看来,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和“抑峰填谷”的思路,严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稳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并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理性的预期。  据悉,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责任编辑:DF010)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0)&&&(0)&&&(0) |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人社部:2013年养老金当期结余4000多亿 没有缺口
摘要 :   国际在线消息: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养老金资金缺口的问题 ...
  国际在线消息: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养老金资金缺口的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由美国一个报道数据称,到203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82万亿人民币,我不知道您是否同意这样的统计数据,或者说中国是否对自己的养老金缺口有一个基本估计,如果存在养老金缺口的话,中国将如何应对?
胡晓义:对于缺口的问题,实际上美国人、英国人都比我们清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实际上分成两侧面,一个是现金流,现在到底资金是不是平衡,一个是对远期的一种预判。如果说当期的话我可以提供一些数据,2013年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总的收入将近22500亿,支出18400亿,当期的结余是4000多亿。也就是说当期收支平衡是有结余的,没有缺口。
我记得去年早些时候曾经有一个机构说2013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3万亿,2013年已经过去了50多天,我们财务报表在这里,当期结余4000多亿。所以那样一个预言也曾经引起社会上的一些焦虑,现在看来是没有根据的。另外一个侧面就是长期的预测分析,我们养老金未来的支付能力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非常宏观和专业的问题,它要分析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要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然后作出财务上的精算。而做这样预测的目的是什么,由哪些事情需要我们现在就做,而不要等到2033年,或者2032年才去做,它是为了给长期政策的预言和实施提供背景的。
作出这样的预判和预测,是对远期负责的表现,是有忧患意识的一种表现,但是拿它来吓唬老百姓我觉得就不恰当了。据我所知,美国相关机构每年都对美国未来多少年的养老金缺口作出预判和预测,这是为了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依据,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更快,老龄人口规模世界最大,我们不能不对未来几十年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平衡作出预判,当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机构对不同的时点,中国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状况作出不同的推断,我们也在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建立自己的精算模型结构。希望这个测算、预判能够更加准确,能够为政府制定长期的政策提供更充分的资料,做更充足的准备。
(原标题:人社部回应养老金缺口:2013年当期结余4000多亿元)
上一篇:下一篇:
一年中能肉眼观测的天文奇观不多,而今天晚上将会有木星合月亮相。
据了解,行星和月...
13岁的孩子血管如80岁老人,血压高达180。即使用了高血压药,还是无法解决血压的异常...
高考在即,许多高三学子正在全力冲刺,而与之相对,已经在大学度过近四年时光的应届毕...
近来关于机器人或者说AI(人工智能)会极大发展的话题很热,比如霍金和盖茨就预言机器...
科技在发展,相应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也在大跨步提高,下面就不妨来看看,这些能改变未...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相关规定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账号?再多的钱为什么总是不够花?
  正在北京开会的代表委员们正在为今年如何花钱兴奋的讨论,2013年中央政府安排的
  财政预算已经高达13.8万亿元,其中12.6万亿元来自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另有1.2
  万亿元靠财政赤字来筹措。财政部官员认为,中国的的财政状况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
  是最健康的,很多国家的赤字率达8%、6%、5%、4%……都超过警戒线3%,而中国2012
  年的赤字率只有1.5%,既使今年赤字预算达到1.2万亿元,增加了4000亿元,经济增
  长还是7.5%,在这种情况下,赤字率仍然不会超过2%。
  在增加赤字背景下,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超过13.8万亿元,如何确保把钱用在“刀刃”
  上至关重要,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应该把每一分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无论是财政税
  收还是赤字资金,所有的钱都需要老百姓的辛劳和付出,是凝结着老百姓的血汗!然
  而令人费解的是,财政税收年年猛增,政府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钱总是
  不够花?
  从2002年财政收入不足2万亿,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2012年
  首超10万亿元,2013年接近12万亿!随着财政收入的节节攀升,民生并没有得到全面
  改善反而是更加艰难,增长高达六倍的财政收入究竟花到哪里去了?老百姓为什么感
  受不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快乐满足和幸福?
  2012年全国老龄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人均养老金每月仅仅74元,只有城
  市老人月平均养老金的1527元人民币的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城乡老年
  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第三次对老年人生活状况
  进行的追踪调查,也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唯一的部门老年人状况科学调查。
  报告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34.6%
  ,月均养老金74元。仅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城镇平均年收入
  17892元,农村平均年收入475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0年来城镇老年人平均收入
  仅增加1.1倍,农村增长1.5倍。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结构中,城市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占到86.8%,而农村养老保障只占到18.7%。未来一个时期,养老保障的重要任务是实
  行养老保障的全覆盖。
  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恐怕无人不晓,但城乡老人在领取养老金数额上的差距程度
  ,实在是又太离谱!况且今日许多农村老人也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当初响应计划生育
  的一代人现在和将来都不知道靠谁养老?每月74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不知道如何生存
  下去?
  城乡差距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但农村老人每天不到3元钱的人民币,让增长
  六倍的财政收入黯然失色,也让整个中国社会保障体制蒙羞。这还只是跟城市居民来
  比养老金,如果跟公务员来比养老金的话,差距就会更大,就会让人感到更加愤怒!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标准是,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属于“绝对贫困”,日均消
  费低于1.25美元属于“贫困人口”。中国的“绝对贫困”“贫困人口”究竟有多少?
  官方没有统计过,如果按老龄委的这个数据来推测,绝对是一个庞大而又惊人的数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老化现
  象越来越严重,统计显示到2015年,中国就业人口就会大幅下降。如果现在都还没有
  解决养老保障全覆盖的问题,对中国所有老百姓来说未来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以后
  数亿人的养老怎么办?那时候所有人都会非常无助,不管是农村的74元还是城市的
  1527元,恐怕都会变成泡影,负债累累的各级政府根本拿不到供老百姓活命的钱。
  城乡差距是13亿人口的中国躲不开的“短板”,城乡老人养老金的巨大差距越发使这
  个“短板”凸现。让中国人过早的明白什么是“强国下的民生”。
  如今我国财政供养人员乃至官民比例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全国财政收入超过了10万
  亿,仍然不够他们挥霍!仍然需要安排数额惊人的赤字!每年这么多的钱是如何花掉
  的?究竟民用了多少?官花了多少?能否把这些数字一一晒在阳光之下,接受老百姓
  的拷问?
阅读数(75)
 评论数(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蔡慎坤简介:即兴之文,仅供茶余饭后一哂。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资金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