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对一个甩手老板从财务合理化建议上提什么建议

【管理精品】老板的八大财务难题与破解之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老板的八大财务难题与破解之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家都太理想化了...&br&&br&在我理解,目前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是很多Trade-off的集合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看各位对“价值投资”的期待吧:&br&&br&1. 低价格&br&2. 优质资产&br&3. 行业龙头&br&4. 低风险&br&5. 行业前景好&br&6. 长期投资&br&&br&但这些条件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是么?自巴菲特成名以来,无数的投资者在“价值投资”的大旗下拼杀,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金科玉律,为了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在彼此争夺,当年的价值投资蓝海早已染得血红了。那么今天,摆在你眼前的问题是:看好的投资标的价格便宜但资产质量一般,要么是超好前景的公司市盈率高的吓人,或者是自认安全边际高的标的却无人问津,等等。让你能够踏踏实实地应用这全部“公式”的机会简直凤毛麟角。&br&&br&但其实各位都被误导了:上面所谓的“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其实根本是“成长投资Growth investing”甚至是“质量投资Quality investing”:任何依据已公布的数据、新闻、动向,或是使用类似于常识一样的计算方法,所能够得到的“分析结果”,对于价值投资都是毫无意义的。&br&因为价值投资的&b&本质&/b&(或者说&b&核心&/b&)在于&b&发现标的的潜在价值&/b&(Intrinsic Value),并且评估标的的市场价值----也就是价格。&b&当且仅当潜在价值大于价格时,这一标的才具备投资价值。&/b&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高质量资产和高质量公司时,无论是Boeing、IBM、ICBC、Apple、Toyota这些行业巨头,还是市场公认的Facebook、Popcap、Zynga这些高增长公司,亦或是巴老爷子自己的Berkshire Hathaway,他们的资产质量、成长预期都已经反应在当前的价格上了:任何非潜在的价值,都会被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折算成价格。&br&&br&那么如果我们真的要做一个&b&严肃的&/b&价值投资者,我们该怎么做?去发现潜在价值?但什么是潜在价值?如何发现?&br&这就说回了我开篇中提到的Trade-off。我们有这么多用来衡量所谓“价值投资”的公式,然而每个人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都会从个人的眼光(Vision)出发,来评价各家公司是否价格高估,是否行业有前途,是否公司有潜力...我们认为这些是潜在价值,所以我们永远是在考虑相对的“低估”,而不是绝对的“便宜”。所以你必须选择牺牲:牺牲目前的高市盈率来押注未来的高成长,牺牲目前的财务紧张来押注未来的高现金流,牺牲目前行业的惨淡背景来押注未来的技术突破,...但这真的不是价值投资。&br&&br&为了定义&b&潜在价值&/b&和&b&价值投资&/b&,我建议来把价值投资获利的过程再梳理一下:&br&&br&潜在价值发现 -〉 买入 -〉等待市场发现潜在价值 -〉 潜在价值转化为价格 -〉 卖出&br&&br&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潜在价值”不能被市场发现,那么盈利也就无从谈起。其实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b&发掘潜在价值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对市场偏好的未来趋势的判断&/b&。反过来,&b&被发现的潜在价值,是必须能得到市场认可的&/b&。也就是说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br&1. 由上至下的发现: 先明白市场和产业链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再去寻找具备相关资源相关技术的企业,并且持续观察它的动向。&br&2. 由下至上的发现: 研究目标企业的资产、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评价其未来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回应如何,产业链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br&&br&但无论哪条路,都需要真真正正地研究市场、行业、企业,了解它们从哪里来,现状如何,又要往哪里去。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正因为如此,价值投资的胜者数量才如此&b&少&/b&,获利才如此&b&丰厚&/b& -------- 他们赚了大多数庸才的钱。
大家都太理想化了...在我理解,目前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是很多Trade-off的集合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看各位对“价值投资”的期待吧:1. 低价格2. 优质资产3. 行业龙头4. 低风险5. 行业前景好6. 长期投资但这些条件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是么?自巴菲…
&blockquote&从我个人而言,踏入社会第一步是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是合规;接着做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学习的是财务管理;之后进入券商投行业务,学习的是投融资。这三方面都打好基础之后,中高层职务就顺势而为了。&br&&/blockquote&就这三点,在规范的大型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也可以学习到。现在大公司各项制度非常完善,合规这种事情在实操中体会的绝对比去审计别人那么蜻蜓点水来得深刻全面,多轮几次岗,成本、采购、费用、资产,就全部清楚了,而且在这过程中还要配合各种年审,外审,内部专项审计,税务审计,至少在公司所在行业内需要合规的东西是可以摸清楚的;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正规公司也要做的,大到年度预算,小到季度、月度滚动预算,大到预测年度各项财务指标,小到分拆各个指标到各项费用分摊到各个部门,全部有涉及啊。财务分析更是每个月出了报表都会要做,为什么会跟预算偏离,偏离的原因在哪里,年底的指标有没有达到年初预算的要求;投融资,企业资金流动,有海外业务要不要买外汇,资金不够要怎样借款,付款是付现金还是办承兑,办银行承兑还是商业承兑,可考虑的多了去了。&br&&br&工作中跟不少事务所的人接触过,我们公司外审是四大中的一家,交流的时候经常感觉他们对于好多账目处理的理解还是读书时候书本上教的那种很表面的东西,审计时候查的问题也是按照他们的审计底稿,流程式的抽凭证提问,然后整合在一起出报告。当然可能我接触到的审计都资历比较浅吧,来的基本都是毕业2年内的小伙子小姑娘,每次私下聊天他们也说大部分是把这工作当跳板,所以干个2、3年有好公司能去就跳了。&br&&br&并不一定在事务所才真的学的到东西,如果你说你不在一家大公司,那更好了,你可以边做边思考你们公司财务制度要怎样才更完善,你可以尝试去做做预算,尝试写写资金管理方案,每个月报表下来是不是只关心平没平,多去思考分析你的报表。&br&&br&学不学得到东西跟你在哪里没多大关系,有关系的是你用不用心,有没有认真去学。
从我个人而言,踏入社会第一步是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是合规;接着做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学习的是财务管理;之后进入券商投行业务,学习的是投融资。这三方面都打好基础之后,中高层职务就顺势而为了。就这三点,在规范的大型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也可以…
- - &br&&br&喵了个咪,上面有人在四大做过税务和商业咨询么? 没做过不要乱讲啊。&br&&br&先描述一下四大这方面的基本架构:&br&&br&商业咨询&br&
商务咨询&br&
公司注册&br&
投融资支持&br&
收购和合并&br&&br&税务咨询&br&
一般税务&br&
流转税 所得税 直接税 间接税 分小组&br&
国际税务&br&
税务会计&br&
税务风险控制&br&
等等&br&&br&税务工作老高端了好不好?审计每天做到死,税务基本可以准时下班;审计小朋友每天底稿做到死,税务的整天看报告,看Memo;审计人员流动像水,税务人员稳定发展;审计业务最近下滑,税务商业业务四大稳定增长;&br&&br&做税务其实有很多发展方向。相对审计而言,做税务商务的人,几个小组转下来,商业上面看到的东西远比审计的多。后续可以在所里一直往上爬,可以去外资公司做税务经理总监,可以去税局,可以去PE或者VC等等。&br&&br&至于1楼说的报税,那只是给最基础的人做的最基础的事情而已。&br&&br&税务相对而言是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做好了很好玩,收入也很高,很多内容和商业也很接近。只是你如果从税务遵从做起,一直做到真正的税务咨询,要花的时间确实很久,尤其是现在相对而言税务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想想10多年前,四大是没有税务服务部门的。&br&&br&随着我国税务管理和国际继续接轨,税务管理的复杂程度,税务的完善度的提高,税务这个行业还会有几次突进的机会。把握好未来这些机会,基本上你的收入就很不错了。&br&&br&BTW,做四大的税务服务,英文要求很高,很高,很高。如果你有法律英文背景,老板会很喜欢你的。
- - 喵了个咪,上面有人在四大做过税务和商业咨询么? 没做过不要乱讲啊。先描述一下四大这方面的基本架构:商业咨询 商务咨询 公司注册 投融资支持 收购和合并税务咨询 一般税务 流转税 所得税 直接税 间接税 分小组 国际税务 TP 税务会计 税务风险控制 等…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项目上很多企业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核查出来的,审计背景的人最能从报表的科目里找到企业隐藏的秘密,这种财务敏感性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是做券商投行业务最大的优势。&br&&br&我接触审计背景的人最大的短板在于看问题的格局不够,容易揪住具体问题较真儿,这点会导致对行业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有一定障碍,职业生涯后期结合投资做决策时会有影响(例如,如何选择未来成长性好的行业中优秀的公司,为其持续服务融资)。但不影响尽职调查对企业问题的核查。&br&&br&至于注册制的机遇,以后券商对于企业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会越来越大,有财务敏感性的人更能够做到勤勉尽责,早发现问题以规避处罚风险,我觉得以后券商投行会更加需要有审计背景的人才。
谢邀项目上很多企业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核查出来的,审计背景的人最能从报表的科目里找到企业隐藏的秘密,这种财务敏感性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是做券商投行业务最大的优势。我接触审计背景的人最大的短板在于看问题的格局不够,容易揪住具体问题较真儿,这点…
来自子话题:
目前贷款的风控因为每一个样本的收集都需要放款来收集,想想每人放一万,一个亿也就只能放1万人,所以样本量不会太大。所以所谓大数据风控主要是大在特征的数据上。很多时候是用了很多传统上不怎么敢用的特征。比如传统风控比较害怕missing value 比较害怕不稳定的特征 这些都是大数据风控需要解决的。&br&&br&说到模型,既然是特征多,样本少,那就需要一个非常抗过拟合的模型。另外如果是单独针对反欺诈而不是信用,因为问题比较非线性,所以需要一个有非线性能力的模型。满足这两者要求的都可以。&br&&br&当然上面说到的只是针对预测贷款用户好坏的二分类问题,至于很多风控领域的其他问题,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了。&br&&br&说到有效性。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非常小额短期的产品已经可以完全按照一个模型放款并盈利了。完全不需要人参与。这类产品通过小额解决了样本少的问题。通过短期解决了收集label慢的问题。所以还不太容易推广到大额长期产品上去。
目前贷款的风控因为每一个样本的收集都需要放款来收集,想想每人放一万,一个亿也就只能放1万人,所以样本量不会太大。所以所谓大数据风控主要是大在特征的数据上。很多时候是用了很多传统上不怎么敢用的特征。比如传统风控比较害怕missing value 比较害怕…
来自子话题:
其实你这个问题是个悖论,跟题主一样,我在某央企总部工作,也是有过高强度工作经历后进入“半体制内”。&br&且不说双证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下来的,考虑到你的家庭背景,30出头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这是很多一早进入投行工作的人无法做到的。以前我也经历过,一个月1.5-2W,可是根本存不下钱,真是奇怪了,也没觉得过得有多好。进入央企总部后,工资降了一半,可是换来的城市归属感和轻松的生活体会是无价的。&br&诚然很多来到北上广的朋友们都怀揣着梦想的心、拼搏的勇气,努力的在各大机构里承担高强度工作任务,还得不断应酬拓展人脉,然而国企、央企一天三餐的高质量食堂就能将这一些击的粉碎,还不说其他的工作福利和相对低强度工作,以及(极为)宽松的考勤制度。&br&我对于国企、央企的总部(注意是总部!)是当作一所社会大学来看待的,在这里你可以获得五项基本的优势:&br&&br&第一是体面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给家人和自己带来的满足感;&br&&br&第二是宽松的考勤制度!宽松的考勤制度!宽松的考勤制度!带来的可以享受生活的优越条件和陌生城市的归属感;&br&&br&第三是相对轻松的工作提供的加强自我能力的时间(就是有时间看书考证嘛,别说投行,换个私企你上班时间天天看书学习试试);&br&&br&第四是良好的福利待遇大幅减小了你一个背井离乡人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我一个同事在实习期4500的工资,敢拿3500还房贷,因为除去交通费、电话费、水电煤气费,平常不买衣服不下馆子,也就没什么固定的开支了,房租和饭钱绝对分列一线城市年轻人群的前两大开销;&br&&br&第五也是最关键的,在国企、央企总部工作过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一个科级的业务经理,去所属企业出差,副局级的企业二把手得全程陪酒,甚至听从检查安排,更不用说其他的社会资源。你的人脉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你自己应该清楚,在这种企业工作,你只需要保持一个谦虚、温和的态度,就能轻松获得其他机构工作的朋友努力迎合才会换来的人脉资源。&br&&br&题主现在想的估计是如何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其实回想一下,以你的出身背景,30岁在一线城市过上二线城市同龄人的生活,这对你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成功,有多少人羡慕你现在安逸的生活,你看到的其他朋友还在努力拼搏,是因为他们也想要一个一线城市的安逸生活呀,要么谁拼,那不傻吗。现在你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应当支持你,我现在没能像你一样做到娶妻生子,但我每天都要抽出1个小时健身,每天上班的时候!上班的时候!上班的时候!要抽出3-4个小时准备CFA考试,我也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可我目前觉得一但脱离这个工作背景,先不说我是否能有时间健身、考试、享受生活,最起码我可能就无法灵活运用这些所谓“我建立起的人脉资源”,因为我才30岁,资历尚浅。我的计划是混到正处级以后,约40岁以前,当社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与我同年龄段的时候,直接寻找一个更高级工作岗位,可能会更游刃有余一些。&br&&br&希望题主能认真考虑目前的情况,综合分析下自己的能力再谨慎决定,平台不同视野不同,选择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其实你这个问题是个悖论,跟题主一样,我在某央企总部工作,也是有过高强度工作经历后进入“半体制内”。且不说双证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下来的,考虑到你的家庭背景,30出头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这是很多一早进入投行工作的人无法做到的。以前…
我抱着“让我来猜猜这是哪家出来的姐姐”的心态,看完了全文,然后顺手百度了一下,八到了原帖(原帖是一个叫accountingclub的姐姐,在2007年的3月发布在会计视野论坛上的),不过原作者把原帖都删掉了,因为网上传播的实在是太广了!题主妹妹自问自答贴了下原文,但这排版简直快看瞎了,和我一样受不了的同学,可以出门左转&a href=&///?target=http%3A///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会计师事务所&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过呀,我也实在是看不出,这位姐姐是哪家的,毕竟时间太久远了╮(╯▽╰)╭&br&&br&从原文中,姐姐所描述的一年级时是2003年,那我们可以推断出姐姐所描述的四大环境是2003年~2007年的四大。&br&&br&除去全篇的煽情,矫情,不断暗示读者,life is tough but lao niang is very very dick之外,这篇文章还是蛮好的以及它对现实还是有那么点帮助的,它描述了10几年前的四大,我们可以来做个比较,看看共同点和不同点。&br&&br&&b&10年前,job像shi,客户不配合,被上面push,那么现在呢?&/b&&br&&br&不好意思,现在是更多shi一般的job,更多傲娇的客户,至于经理push不push你,基本上得看运气啦。而现在最可怕的,在10年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没有被提到的事儿——人手不够!!!&br&&br&10年前小项目的标配是一周时间,三个人,而现在小项目的标配是,一周时间,两个人。年审的时候,我还做到过1周时间两个人做两家,1周时间四个人做三家的。我一个一年级小朋友,没有Senior带我,一个人3个月的时间,在公司follow10家小项目。&br&&br&&b&10年前,审计程序流于形式,漫天飞机乱放,那么现在呢?&/b&&br&&br&呵呵。利益相关,我还是不说了吧。&br&&br&&b&总结一下,要我说啊,现在在四大工作,还真的不如10年前。&/b&&br&&br&&b&薪资方面:&/b&&br&&br&05年的时候本科毕业的A1工资是5000,08年涨到了5500,什么时候涨到6000的我也不知道,然后14年的A1涨到了6800,15年入职的A1是7200。&br&&br&05年-15年,这10年间,小朋友的工资涨了1300,涨幅26%,但物价涨了多少呢?A1小朋友,如果要自己租房子住,那基本上是一点儿工资都存不下来了,稍微要买点什么大件或是出去旅个游,那必须爹妈接济!&br&&br&&b&工作方面:&/b&&br&&br&这简直是个无解的死循环:人走的多,所以人手不够,留下的人压力巨大;压力巨大,工作辛苦,纷纷交信走人,老子不干了。尤其是社招来的同事,大多有CPA,又有多年的local所审计经验,在四大被压榨一个忙季,基本上就走了。&br&&br&而且大多数人真的都是抱着,“这儿就是个跳板,混几年资历我就走了”的心来工作的,没几个人想要去做经理。&br&&br&之前和一个社招来的senior一起做项目,某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和我大谈他的审计理想,他之前在local所工作,对四大有很美好的幻想,总觉得四大作为行业top,应该会更接近于他的理想,结果来了之后大失所望,发现我们也不过是疲于应付,成天就是摆底稿YY arp,想方设法把数字轧平把理由写re。那个大哥,在做那个项目前就交信了,做完那几周就跳槽去了券商。&br&&br&最后我想说,唔,算了,我还是不说了,看CPA去了。
我抱着“让我来猜猜这是哪家出来的姐姐”的心态,看完了全文,然后顺手百度了一下,八到了原帖(原帖是一个叫accountingclub的姐姐,在2007年的3月发布在会计视野论坛上的),不过原作者把原帖都删掉了,因为网上传播的实在是太广了!题主妹妹自问自答贴了…
来自子话题:
谢各种邀&br&具体技能就不说了&br&&br&1.专业精神和严谨性&br&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相联系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专业精神意味着至少在呈现给别人的交付结果上,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研究,这就要求你保证很高的严谨性,就算是要放飞机,也要知道往哪里放;另外就是交付结果要好看,非常好看,格式及配色精心挑选,虽然有时看来这样极其浪费时间,不过本身就是服务人员,总得穿好看点不是。&br&&br&2.如何高效工作&独立思考&交流学习&br&刚开始工作就有人告诫我,能打电话就不要发邮件,能面谈就不要打电话,能自己思考解决就不要去麻烦别人。&br&独立思考这件事也很重要,独立思考往往是个人成长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关键是这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在所里,很多时候你不得不独立地区思考、解决、犯错、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学到的东西才最扎实,也最深刻。&br&交流学习,这也是事务所很好的一个方面;其实事务所就是一所大学,有学长、有同学、还有图书馆,创建这种氛围并维持这种氛围,是对于事务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br&&br&3.游戏规则&br&其实那么多负面的讨论和抱怨,说的都是游戏规则罢了。&br&事务所这样一个地方,本就是一个很讲究游戏规则的地方,虽然这里面很多地方我个人也非常不苟同,但是几年下来我也深刻明白这就是一个规则。&br&想要改变,就坚持到成为有权力改变的那个人;否则,要么坚持,要么另谋出路。&br&常常抱怨的人,显然是没有接受这种初始设定。&br&每个圈子都各有各的规则,或坚持,或退出,如是而已。
谢各种邀具体技能就不说了1.专业精神和严谨性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相联系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专业精神意味着至少在呈现给别人的交付结果上,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研究,这就要求你保证很高的严谨性,就算是要放飞机,也要知道往哪里放;另外就是交付结果要好…
来自子话题:
谢邀~其实人家很想回答一些专业一点点技术性强一点点的问题,比如“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心得”“excel、word实用技巧”,但被邀的总是这种“我该不该进四大”“我要如何进四大”!&br&&br&sigh (??_?`)&br&&br&好吧,讲正经的,大家有没有看到,题主说的很清楚,“为了更好的前途,我是应该选择考研还是进四大?”&br&&br&那我们首先得确保,题主的这两个选择,都是有效的,即:题主能考上理想学校的研究生,也能在大四顺利拿到四大中任何一家的offer。&br&&br&从已知的信息,“普通二本会计专业”来判断能不能考上研,是很扯淡的事儿,但要判断能否进四大,却很简单。&br&&br&要是题主你们学校从来没有人进过四大,或者历史上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凭自己真才实学进了,然后你自己又没有一个牛逼闪闪的VIP背景,那么咱还是想想考研的事儿吧。当然啦,还是可以网申啦,KP他们家是海笔的,去试一下也挺好。&br&&br&好了,现在我们假设,题主真的是一个考的上研,进的了四大的人!那么我的建议:&br&&br&为了前途,考研。&br&&br&这条不细说了,考上清北复交的研,好处很明显,前途坦荡荡。&br&&br&为了钱途,四大。&br&&br&“蒋老师,你这话说得不对!四大工资又不怎么高,怎么可能为了钱途而去四大?!”&br&&br&其实很多人说四大薪资水平没有竞争力,完全是因为,大家把眼睛都盯在了那些高薪酬的职位上了。工资和行业息息相关,也和你所在公司在整个行业的地位有关。不管怎么说,四大在审计行业就是最顶尖的那四家。我今天听闻立信entry level税前4200,无提成,惊呆了好么!所以,说四大钱少性价比低的,抱歉,我们行业就这尿性,而四大已经是给钱最大方的了。&br&&br&别和我提性价比哈,现代人就没有几个工作不累不辛苦的,您要是跟我说,有个什么事少钱多的职位,我还能满足它的requirements,请直接私信我,告诉我怎么投简历好么?!&br&&br&最后总结一下,题主的“想要有个好的前途”这种说法本身就等于是在告诉别人,“我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就是想以后有份体面的工作,拿着满意的薪水,并且有晋升的机会。”哎,其实我也是这样的呢。&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66bbe7ba852b81df6c6e349ae9a9337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6bbe7ba852b81df6c6e349ae9a93372_r.jpg&&
谢邀~其实人家很想回答一些专业一点点技术性强一点点的问题,比如“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心得”“excel、word实用技巧”,但被邀的总是这种“我该不该进四大”“我要如何进四大”!sigh (??_?`)好吧,讲正经的,大家有没有看到,题主说的很清楚,“为…
来自子话题:
PE/VC(至少在目前一段时间内)的核心竞争力是销售能力。销售能力是指:1、从投资人处筹集资金的能力,这个我估计你暂时还不会有;2、说服企业允许自己入股的能力,这个你暂时也没有,但是培养起来可能比前一种稍微容易一点。&br&PE/VC的个人职位和公司经营都不那么稳定,前途不确定,技术性的核心竞争力不明确,如果干得不好的话其实就是混子,有一定的风险。但如果你天生适合做销售的话前途会格外光明,从学校毕业三年就自己管理几千万PE基金的案例也有。&br&&br&四大审计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出身不错,前途稳定,职业市场空间很大,永远不愁吃饭,但一般来说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br&&br&至于是选技术路线,还是选销售路线,这个问题你自己才知道。
PE/VC(至少在目前一段时间内)的核心竞争力是销售能力。销售能力是指:1、从投资人处筹集资金的能力,这个我估计你暂时还不会有;2、说服企业允许自己入股的能力,这个你暂时也没有,但是培养起来可能比前一种稍微容易一点。PE/VC的个人职位和公司经营都不…
来自子话题:
&b&首先我觉得要了解年化收益的概念。&/b&&br&金融产品标价一般都是采用年化收益的形式。例如,6个月的理财产品是5%的收益,说明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是5%,而实际收益则为5%÷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话也可以计算到天。&br&&b&通俗的讲:年化收益就是一个产品的标价往往都是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不变放1年的收益。&/b&&br&&b&其次要了解涨跌幅的概念。&/b&&br&很多人在了解产品收益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的是价格的变化,例如从10元上涨至11元。很多产品价格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很难比较。例如上证指数目前是2000多点,而深圳成指是8600多点,如果只关注涨跌额的话是很难比较的,所以要看产品变化的幅度。&br&&b&通俗的讲:涨跌幅统一了不同数量级别的产品的变化,让他们之间更好比较。&/b&&br&&b&第三:投资标的&/b&&br&就是你的钱主要去干什么用了,不同的投资标的造就了不同风险度的产品,以及产品的流动性、波动率、收益率。常见的投资标的有:股票、债券、国债、银行存款、基金、信贷资金、黄金、石油等。大家投资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投资标的。&br&&b&通俗的讲:就是你的钱干什么用去了。&/b&&br&&b&第四:保不保本&/b&&br&这是一个人购买产品的时候最喜欢问的,其实平心而论,没有保本的产品,如果合同中写明了保本,那他一定有一个保本措施,产品要素或者收益上多少会有一些打折。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有担保不属于保本的范畴,同时要清楚如果担保条款生效了的话,收益也可能没有保障&br&&b&通俗的讲:保本往往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不保本的产品才有更大的空间。&/b&&br&&br&.先想到这么多,会不断补充的。&br&--------------------------------------------------------------------------------------------------------------------------&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继福& data-hash=&f041e5e1b04bb0533fce97a87926ed64& href=&///people/f041e5e1b04bb0533fce97a87926ed64& data-tip=&p$b$f041e5e1b04bb0533fce97a87926ed64&&@继福&/a&&b&问:&/b&不同的投资手法如何统一到年化收益率来横向比较呢?比如零存整取的收益率和整存整取、存本取息?虽然有一个利率指标,但是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能不能统一到年化收益率来量化?&br&&br&&b&回答:&/b&不同投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收益率,要比较不同投资方法的收益率首先要统一投资金额和投资时间。比如说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的收益率,这两种方法是没法简单比较的,只能假设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都投资了相同的金额和时长(虽然不是)。比较会发现,即使是同样的投资金额,因为零存整取的利率是要少于整存整去的,因为你获得了比整存整取更好的流动性。这时候就看你的取舍了。至于机会成本,他本来就是无法直接度量的,但是如果同时又几个项目都可以投资,这时候就可以采用项目可行性评估和项目时候评估的方法来测量机会成本。
首先我觉得要了解年化收益的概念。金融产品标价一般都是采用年化收益的形式。例如,6个月的理财产品是5%的收益,说明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是5%,而实际收益则为5%÷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话也可以计算到天。通俗的讲:年化收益就是一个产品的标价往往都是这个产…
来自子话题:
股票的交易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关系的改变。&br&买的人很多,愿意卖的人很少,那么卖家就必须提高价格使得持有者产生出售意愿。&br&而且股票市场上交易机制有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并且价格优先序位高于时间优先。&br&&br&以上为教课书似用语。下面是比喻似的解释。&br&&br&就好比市场上一共有10个苹果,平时都是卖1块钱一个。现在20个人都想买,按理来说应该先到者先得,大家排队好队,以1块钱的价格从1号到10号交钱拿货。但是,现在排在11,18俩个位置的人今天特别想吃苹果,于是告诉卖家我出1块2,你把苹果优先卖给我,卖家会怎么办?一定是和前面的人解释,你们看,我做生意是为了挣钱,人家出高价,我得先卖给他,完了剩下的你们依次在交钱拿货好不好?大家都理解卖家的要求,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时候12号老婆打电话来说,今天非得吃苹果,买不到不许回家。于是13号跟大家说愿意出1块3。这样价钱就变成1块3了。当13号,11号,18号分别以1块2和1块3完成交易的时候。苹果的价钱就上涨到了1块3。这时候卖家问还有出1块3的么?剩下的买家都表示不着急吃苹果,要求按照平时1块钱交易。这时候卖家想今天不买完苹果就不新鲜了,明天1块都卖不到,于是1块钱成交。苹果的价钱就回落到1块。&br&股票的具体情况和例子中苹果价钱涨跌相比要复杂一些,但是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br&&br&供求关系对股票价格的直接影响讲完了,有些人可能会问,那么具体情况里供求关系又是受什么影响腻?&br&&br&这里我将我在另一个关系股票的回答里的一部分粘贴过来。&br&&br&对于一支股票的供求关系,本质上的影响有俩方面。一,发行股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二,市场对公司未来情况的预期。下面还是用简单例子加以说明。&br&&br&1,发行股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假设我们现在有500人,每人拿出10000成立一个公司。那么我们每个拥有这个公司五百分之一的股权。如果公司股票以万元为面值,那么我们就是每人一股。然后这个公司在第一年里花掉200万购买机器设备,雇佣工人,花300万买来原材料生产商品,这些商品在市场全部卖掉,卖到了600万。那么这个公司现在是不是总计有800万。(这里为了简单,我们就不考虑机器设备的折旧等等具体细节。)那么我最初投入的1万是不是变成了1万6。第二年公司的600万现金再次全部购买生产材料,成品卖了1200万。这时候公司价值1400万,我现在拥有的那一股变成了2万8。而这个每股最初的1万,第一年底的1万6,第二年的2万8有个学名叫做每股净资产。这个每股净资产是衡量股票内在价值的基石。&br&&br&2,市场对公司未来情况的预期。现在你当初投资的这个公司有名了,很多人想要它的股票,但是这个公司不打算发行新股,这些人就来找我们这些手上有股票的人要求从我们手上买这个公司的股票。恰好这个时候我也需要现金。于是我就这个股票应该卖多少钱就得讨论一下了。买家说你看你现在这一股的净资产是2万8。我给你2万8,你把股票给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大家觉得我应该答应他么?答案当然是不,不仅不应该答应他,我得应该打死他。因为我只要不卖股票,按照这个公司的增长情况,我明年就可以拿到4万多,再等一年都得接近6万。这么好的东西必须要高价啊。我要求他支付我5万。买家算算也不亏,因为他买了去只要等到第四年末,这个东西就值6万多,不仅回本还挣钱了,继续持有继续挣钱。于是我们愉快的决定进行交易。但是,就在这时候传来一个消息,我们公司的产品用了延年益寿,市场上疯抢我们的产品,100块钱原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之前买200。现在400都抢着买。这时候我怎么办,当然我要取消交易,我得给我的股票涨价。就在我和卖家讨论现在我手上这一股股票应该卖到8万左右才钱合理的时候。又有新消息传来,我们公司的产品有虚假宣传的嫌疑,被工商局调查了,公司暂停营业。这时候我说我不涨价了,我按2万6的每股净资产卖给你,你要不要。买家想了想,拉倒吧,不一定怎么回事腻,我先不买了。于是我再降价,降到2万,后来有人买走了。这里的5万,8万,2万等等价格其实就是供求关系影响下,实际的交易价格。(虽然例子里,这几个价位不是全部成交了,但是实际情况中有人可能会在这些价格上买卖。)&br&&br&当然实际情况里还可能有价格操纵之类引起股价不合理上涨的特殊情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对市场表现预期的错误引导,(如例子中的吃了延年益寿,公司要被更大的公司并购注资等等)改变价格的供求关系,最后到达目的。&br&&br&基本上关系股价涨跌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了。&br&&br&如有疑问请补充问题,方便继续作答。
股票的交易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关系的改变。买的人很多,愿意卖的人很少,那么卖家就必须提高价格使得持有者产生出售意愿。而且股票市场上交易机制有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并且价格优先序位高于时间优先。以上为教课书似用语。下面是比喻似的解释。就好…
来自子话题:
小米的价位历来都是良心价,差不多都是不到5%的利润率,不要拿华为那样的诈骗企业来比。对于华为这种牛皮营销且强行灌输伪爱国情怀的企业,利润率与道德成反比。&br&炒作一个贴牌货麒麟处理器 确实可以坑骗 某些消费者的 爱国附加值,但是溢价能cover海军的军费就 算道德上限了,非要用更多秒天秒地的软文 继续加价。&br&&br&(高通做到了改版ARM设计,但高通都从来不敢说骁龙处理器是自主研发,苹果也是改版ARM设计,也不敢吹A系列处理器是自主研发,因为骁龙芯片和A系列芯片都 是三星或者台积电造的,半导体三巨头 台积电,三星,intel以及他们持股的芯片光刻机霸主ASML已经垄断了芯片产业链70%以上的利润。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自行去参考北约的瓦森纳协议。&br&&br&再看看 华为,麒麟贴牌货是ARM付费公版,台积电制造,高通授权,买的是最便宜最老的GPU设计,却被铺天盖地的海军媒体软文 炒作成 秒天秒地的自主研发,为的就是炒作出一点逼格,欺骗消费者多付钱,这也算爱国???爱国难道不是善待本国公民吗? )&br&&br&小米不敢说爱国,但小米 起码给了国人一个良心价。如果没有小米,华为的暴利绝对不止30%。
小米的价位历来都是良心价,差不多都是不到5%的利润率,不要拿华为那样的诈骗企业来比。对于华为这种牛皮营销且强行灌输伪爱国情怀的企业,利润率与道德成反比。炒作一个贴牌货麒麟处理器 确实可以坑骗 某些消费者的 爱国附加值,但是溢价能cover海军的军费…
泻药!&br&简历两个字是干嘛的?告诉痴呆智障HR这是简历?&br&先把改过的简历放上来!8月15日更新&br&&img src=&/83c7abc748fbac5980900e_b.pn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83c7abc748fbac5980900e_r.png&&———————————————我——是——分——割——线——————————————&br&&img src=&/9c157cd25d54ff3d104da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7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c157cd25d54ff3d104dad_r.jpg&&哎呀,又被 &a data-hash=&09c91d4cecfb& href=&///people/09c91d4cec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iracle& data-tip=&p$b$09c91d4cecfb&&@Miracle&/a&占先啦,桑心啊!昨天是贪玩啊!今晚是贪杯啊!&br&&b&1、&/b&已经说过了,不赘述&br&&b&2、只保留姓名、邮箱、地址就可以了&/b&,其他的信息是过来打酱油,占座位的嘛?&br&&b&3、&/b&自我评价永远都是王婆家的大西瓜,不要也罢,看你这么丰满的简历,&b&还是把自我评价放到你的自荐信里好好抒情畅谈吧!&/b&&br&&b&4、求职意向简单点&/b&,HR都喜欢简单、直接、粗暴的,不喜欢做选择题的啊!目测你的实习工作经历,&b&留个会计/审计&/b&就成了!&br&&b&5&/b&、实习工作经历还不错,给招聘网的模板给害惨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br&1)360所属的行业、规模一般的HR都知道,不用写,要写就写HR可能不知道的,同时用一句话概括,而不是用行业和规模,比如南宁市康帕思导航设备有限公司,下一行可到他们的网站上去copy一句话下来:广西区内在卫星导航定位(GNSS)领域技术储备最深厚、代理产品型号最完备的公司之一。&br&2)不建议写vlookup,因为我会觉得你只会vlookup,最多加上透视表吧,仅仅是个人意见吧;&br&3)不要中英混杂,该中文中文,该英文英文,What are you 弄啥咧!&br&6&b&、项目经验里建议2和4不要写了&/b&;2是因为你就是去台湾省玩了下,而且在你教育背景里也有介绍;4是蒲公英啊,好项目,想起俺以前和一个PPMM长期做志愿者的经历了,志愿者不在乎做什么,贵在坚持!嗖嗖觉得题主好像做得有点短。&br&&b&7、教育经历摆在2之后吧&/b&,另外,乃去台湾只是一个一学期的交流,不要写成“本科”&br&&b&8&/b&、所获奖项含金量不高,&b&除了创业设计大赛,所以该并的奖项并一并吧&/b&,另外,介个行间距这么宽,我看我家对门的smart都可以开过去了。&br&&b&9、删了吧&/b&……&br&&b&10、删了吧&/b&,如果是应聘广西的企业,或者公司的关键人物是广西的,把你的籍贯和三月三文化交流协会的经历可以留着&br&&b&11、该并的并一并啊,&/b&有了CET-6,CET-4还留着干嘛!我看我家对门新换了Mini Cooper Countryman也可以看过这个行间距了!&br&&b&12/13并到11里去写,&/b&简单点写,12一行,13一行就可以解决了!&br&总体来说,题主的经历不错,简历一般,问题的症结就是:&b&不舍得扔破烂!&/b&&br&好了,嗖嗖要去睡觉了!不过,这个答案没有完,嗖嗖准备重新写个简历给题主,请题主师母已呆!(当然也有可能明个嗖嗖就忘记了,所以题主别当真!)
泻药!简历两个字是干嘛的?告诉痴呆智障HR这是简历?先把改过的简历放上来!8月15日更新———————————————我——是——分——割——线——————————————哎呀,又被 占先啦,桑心啊!昨天是贪玩啊!今晚是贪杯啊!1、已经…
来自子话题:
如果是一个新的公司,你可能要做的就不只是日常的财务&br&新公司的收入和付出的机会非常少,要么很长时间没有支付,要么会有一笔很大的支出,当然这是个很具体的例子,那么你要做什么,财务日常的工作无非就是围绕钱来进行的。你需要关心的是与公司有关的钱,资产等各式各样可以用钱衡量的一切事物变化。无论是付出去的还是收进来的,无论是和别人借来的钱还是别人钱还没回流,这些都是日常财务需要跟进的。&br&一般公司的财务部门分为总账、出纳、成本等这3大块,如果是1个人来管理公司的财务,无论是小公司还是新公司,这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因为你要面临的不仅仅是CEO,股东,而且需要面对工商、税务、银行等等你根本想不到的人来查,财务既是个对内负责的部门也是个对外的部门,说财务只是个管钱的,那完全是不了解。&br&言归正传,LZ的问题确实不是很明确,新的公司一般自己都 不会弄,就算找个懂财务的也很麻烦,有个简单的成本也低的方法就是,找个事务所一个代理记账的,刚开始没有什么业务的,一个月就300-500,这个钱一定要花,主要是账务的处理,凭证的编制,报税,做账等等,这些必须正规。然后就看新公司日常的财务工作量,如果收入和付出频繁的公司,找一个出纳就可以应付,处理日常的业务足够了(例如:服务业,餐饮等等),如果是软件行业,买台电脑就能用很长时间,每个月的开销基本都是固定的(电费水费桌椅板凳办公用品)这些很简单,有的就不用请人专门来做,老板自己支付的时候记得拿发票就可以了,每个月把发票给代理记账的就结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br&&br&PS:其实新公司,创业什么的公司,有一个管理日常财务的人员对公司有很大用处,这样BOSS不需要在麻烦的为了钱大费周折,BOSS永远要坚定自己的公司方向,并带领整个团队往这个方向走,CEO最大的作用是1、坚持目标,并让自己的团队坚持这一点一同向前。2、足够大的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如果你能满足起整个团队的财务需求,那么肯定有更多的时间协助CEO一同管理团队,这一点会对你来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因为懂资金运作的财务,在做管理时会更多的考虑成本这一因素,很多老板都是死在资金断裂上,如果你能够在CEO每一次开销,每一次加薪时给他一个成本的预警,或者遇见未来的资金运作问题,那你不仅可以在公司的财务上引起CEO的重视,而且你会知道如何很好的分配资源,同样很好的分配人力资源,相互的协调,运作。这些比财务重要的多。
如果是一个新的公司,你可能要做的就不只是日常的财务新公司的收入和付出的机会非常少,要么很长时间没有支付,要么会有一笔很大的支出,当然这是个很具体的例子,那么你要做什么,财务日常的工作无非就是围绕钱来进行的。你需要关心的是与公司有关的钱,资…
来自子话题:
试答。 
&br&财务报表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r&先看一下李宁10年、11年、12年的主要业务数据(来源于李宁的年报)&br&&img src=&/2b4fb9fa6c67e367d98339_b.jpg& data-rawheight=&391& data-rawwidth=&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2b4fb9fa6c67e367d98339_r.jpg&&1、销售逐年下滑:其实其他品牌同样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3年第一季报耐克有10%下滑(大中华区业绩);阿迪逆势增长27%;2012年度安踏业绩下滑14%,361度下滑11%,匹克下滑37%,特步基本持平。&br&08年后,包括阿迪、耐克、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纷纷将增长率预期放在30%以上,而实际上增长率远低于预期,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系统非常糟糕,应对市场反应非常慢。各公司的营销团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强行将增长压在了渠道中(多开店&经销商库存增加)。压在渠道中商品变成了品牌公司的业绩(虽然体现了应收账款的增加),一片欢歌鼓舞。经销商承载能力终归有限,于是当消费者实际消费增长不明显时就会出现负增长。11年、12年持续关的店都是低效店,低效店销售虽差,库存可没法少,这些都是前些年压在渠道的商品。&br&2、阿迪和耐克在11年也遇到较大的危机——经销商手中的商品太多,挤压了太多的资金,运转困难。这个时候这两家分别用回购商品和补贴经销商的方式完成救赎。事实证明阿迪回购商品自建工厂店的效率更高(加盟商毕竟短视,给的补贴直接变成营业外收入了),阿迪12年已经丢掉库存的包袱。耐克13年计划在大陆二三级城市新建50家直营工厂店。11年和12年这两家的库存清理计划对更低端的品牌挤压非常大。李宁价位跟这两家更接近,受灾最大。这也是李宁下滑最严重的原因。其实李宁还是缺少魄力啊,当时如果能跟这两家一起进行库存清理计划,这样一层一层往更低端打压,乔丹、361这样的品牌就萎了。实际上李宁的库存清理从12年下半年才看到力度。毛利率的增长情况能看出来。&br&3、看来我好得学习一点财务知识,我尚不清楚存货、应收、应付、坏账拨备数额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到李宁12年对11年坏账拨备增加9亿(压在渠道中的商品多以经销商欠款形式);存货减少2亿;应收减少6亿;应付减少5亿。亏损的20亿就在这些数字中藏着:主要应该用在回购经销商库存&库存拨备。&br&以下是补充:&br&1、销售业绩欣欣向荣的时候,掩盖了大多的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销售一不景气,各种问题都出来了,不过服装行业的效率确实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br&2、12年是整个服装行业不景气,甚至是整个零售行业不景气;&br&3、@葛巾说的这个小细节挺常见的,08年的时候我在某品牌任职就见到刚毕业的实习生编写彩页及网页资料。这个倒没什么,只要品牌公司给出了主要科技点和买点,还有图片。只要有文字功底加上点用心,谁都能完成。反正那个文字没什么人看。貌似绝大多数人都对组织文字胆怯。&br&4、@半仙说的内部原因也没什么,反正国内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安踏没有么?乔丹没有么?福建品牌都还是创始人坐镇,李宁做了太久的甩手掌柜,所以李宁公司的弊端更多。职业经理人是万恶之源?&br&5、@岑英杰提到的换标。我还是比较佩服李宁换标的。之前的老标只对70后和80后前几年的人粘性较大,随着这部分人群的成长和老去,他们已经不是李宁的主要客户,这个时候换标以迎合90后是明智之举。无奈,遇到了这一轮通货膨胀和阿迪耐克库存清理计划一起来,年轻人全部去国外品牌了。&br&6、@渣科说到产品,李宁最引以自傲的系类-超轻跑步鞋12年春夏出到第九代。知乎上也讨论过耐克是最具创新力公司,体育运动服装不想其他品类,是需要科技和技术支撑的。李宁的困境终归还是没有新科技和新技术。产品更耐克、李宁差距很大。&br&7、李宁回归公司管理后就提出了“三个聚焦”的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回归体育本质、聚焦核心市场——中国大陆市场。&br&8、其实,李宁还是一家比较值得期待的公司,12年是变革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14年会是第三年。我看好李宁公司终会将其他国产运动品牌甩在身后。
试答。 
财务报表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先看一下李宁10年、11年、12年的主要业务数据(来源于李宁的年报)1、销售逐年下滑:其实其他品牌同样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3年第一季报耐克有10%下滑(大中华区业绩);阿迪逆势增长27%;2012年度安踏业绩下滑14%…
&b&写在前面:「资金周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这些跟「资金」有关的名词,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当时「资本」、「资产」这些词语都属于河蟹词,现在更通行的叫法是「资产周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b&&b&&/b&&br&&b&&/b&&br&&br&&br&&b&第一个问题:现金流量和资金周转的关系&/b&&br&&br&&br&&b&区别:&/b&&br&&b&1.
&/b&&b&绝对数&/b&&b&VS&/b&&b&相对数&/b&&br&最直观的一点,&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7%258E%25B0%25E9%E6%25B5%%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现金流量&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一个绝对数额,单位一般是元或者万元之类的货币单位。&br&而资金周转的情况通常用「&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8%25B5%%25BA%25A7%25E5%%25E8%25BD%25AC%25E7%258E%258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资金周转率&i class=&icon-external&&&/i&&/a&」来衡量,它是一个相对比率,单位一般是次数或者天数,相应的含义是「资金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周转了多少次」、「资金每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i&&br&&/i&&br&举例:&i&现金流入10&/i&&i&万元,报表上记作&/i&&i&100,000&/i&&i&,现金流出&/i&&i&10&/i&&i&万元,报表上记作&/i&&i& -100,000&/i&&i&。&/i&&i&&/i&&br&&i&
资金周转率的简单计算方法:资金周转次数=&/i&&i&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金占用额&/i&&br&&i&
资金周转天数=365/资金周转次数&/i&&br&&br&&br&&b&2.
&/b&&b&经济意义&/b&&br&现金流量的定义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四者构成。&br&资金周转率的定义是「企业对其占用资金的利用效率」,大体上由「&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5%259B%25BA%25E5%25AE%259A%25E8%25B5%%25BA%25A7%25E5%%25E8%25BD%25AC%25E7%258E%258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固定资产周转率&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6%25B5%%258A%25A8%25E8%25B5%%25BA%25A7%25E5%%25E8%25BD%25AC%25E7%258E%258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流动资产周转率&i class=&icon-external&&&/i&&/a&」两者构成。&br&&br&&i&&/i&&i&注意:「资金周转率」中的「资金」,和「现金流量」中的「现金」,不是一个概念。「资金」指的是企业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的总投资额」,「现金」指的是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一般而言,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可随时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变现性强的短期投资。&/i&&br&&i&&/i&&br&&br&&br&&b&3.
&/b&&b&计算基础&/b&&br&现金流量以&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6%%25E4%25BB%%25AE%259E%25E7%258E%25B0%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收付实现制&i class=&icon-external&&&/i&&/a&为计算基础,而资金周转率以&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6%259D%%25B4%25A3%25E5%258F%%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权责发生制&i class=&icon-external&&&/i&&/a&为计算基础。&br&&i&&br&&/i&&br&&i&举例:销售一件商品,售价&/i&&i&100&/i&&i&元,销售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是买方款项尚未支付。对于这项经济业务,这&/i&&i&100&/i&&i&元必须计入利润表中的&/i&&i&「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流动资产类的科目也会相应变动,因此总资金周转率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现金流量,无须做任何处理。&/i&&br&&br&&br&&b&4.
&/b&&b&是否写进报表&/b&&br&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会直接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之上,而资金周转率不会直接写入报表,报表使用者需要根据报表数据自行计算。&br&&b&&/b&&br&&br&&br&&b&&br&&/b&&br&&b&联系:它们都是常用的财务指标,都是描述的同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就基本没联系了,这是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财务指标。&/b&&b&&/b&&br&&br&&b&&/b&&br&&br&&br&&b&第二个问题:对于企业利润而言,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越好吗?&/b&&br&&br&&br&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评价一个企业的资金周转时,必须要结合其所在行业具体分析,各个行业情况不同,跨行业进行资金周转率的对比分析,没有太大的意义。 &br&&br&&br&针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br&&br&根据&a href=&///?target=http%3A///wiki/%25E6%259D%259C%25E9%%25E5%E6%259E%%25B3%25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杜邦财务分析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企业盈利能力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是:销售净利率、&b&资产(资金)周转率&/b&、和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较高的资产周转率,意味着较快的投入-产出速度,其对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有较强的驱动作用。&br&零售类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等,它们的销售净利率很低,其利润的主要驱动力就是靠高资产周转率。&br&&br&&b&但是&/b&,在现实之中,对一个成熟的企业而言,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此两者经常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很好理解,提升销售净利率最有效的方法无非是提价或砍成本,砍成本难度极大,因此常用的方式还是提价,提价则会导致产品销量降低,从而降低资产周转率,反之,提升资产周转率的方式经常是降价,降价则导致销售净利率的降低。&br&&br&&b&综上&/b&,实际上,对于企业利润而言,资金周转率并不是越快越好,因为对资产周转率的追逐,可能导致销售净利率的下降,根据两者对利润影响程度的不同,最终的利润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r&&br&&br&&b&第三个问题:高资金周转率有什么弊端?&/b&&br&&br&&b&1.
&/b&上面提到的,较高资金周转率可能导致较低的销售净利率。&br&&br&&b&2.
&/b&高资金周转率的最直观表现形式就是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卖出更多的产品,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件产品的价格无法弥补其成本,则企业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写在前面:「资金周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这些跟「资金」有关的名词,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当时「资本」、「资产」这些词语都属于河蟹词,现在更通行的叫法是「资产周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第一个问题:现金流量和资金周…
做了好几年信息披露,说说我所了解的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情况。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上交所应该大致相同。 &br&&br&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一季报、三季报)都是标准格式,所以lz问的应该是临时报告吧。&br&&br&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事情,哪些必须披露以及披露到什么程度,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法律法规多半比较原则,细化规定主要体现在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以前有33个,日刚压缩为7个,另有12个纳入2月11日修订的《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当中。涉及某些特定事项(比如并购、重组、再融资)时,还需要适用一些专门规定,证监会的比较多。&br&&br&说回实务。上市公司不可能事事都披露,而是重大事件才披露。重大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金额(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10%,下面细说),二是影响(可能引起股价波动),有一即可。&br&&br&
先说交易事件(如买卖资产)。首先看金额。金额不是绝对金额,而是比例,只要以下五个指标(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交易标的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营业收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交易标的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净利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交易的成交金额/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交易产生的利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任一个超过10%,就需要披露。大体如此,计算上还有些技术细节,而且关联交易的标准会更低。其次看影响。即使没到10%,但如果可能对股价有重大影响,还是必须披露。不过实务中我没遇到过交易所拿这个说事儿的。&br&&br&
再说非交易事件(如诉讼、仲裁、业绩预告、利润分配、股价异动、股权激励)。有些事件有金额标准,比如诉讼,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的,就需要披露,又比如业绩预告,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增减50%、期末净资产为负、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就需要披露。有些则是发生即需披露,比如董监高变动。
以上是强制性披露要求,不披露就违规了。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自愿披露更多内容,肯定是对公司有好处才会披露,比如和某某大鳄签了个只有一页纸的合作意向书,哪怕实际上八字还没一撇。&br&&br&披露哪些内容、披露到什么程度,深交所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公告格式》,总共有35种格式,规定得很明白,公司照着写就是了。比如收购资产,得详细披露交易对方情况、目标资产情况、协议主要内容、对公司的影响等。35个公告格式当然无法涵盖上市公司所有事件,如果没有对应的公告格式,我一般会参照最接近的一种,再没有,就参照其他上市公司的。
信息披露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挺有技术含量的,非常考验董秘的专业素养和对内对外沟通能力。比如公司和一家行业巨头合作,对方死活不愿意披露商业细节,怎么办呢?披露吧,对方翻脸不合作了;不披露吧,被交易所查出来、被媒体爆出来,就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分分钟被处罚。这个时候就需要董秘把握度了,是说服公司和交易对方修改协议呢,还是公告少披露一点但又不能违规呢?这个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董秘和一般董秘的区别,在这里就体现得很明显。&br&&br&再多说一点。在2011年10月份之前,上市公司发公告是需要交易所事先审核的,那会儿真是提心吊胆,生怕公告写得不够详细被交易所打回来,有些时候真不是想改马上就能改的。2011年10月份之后,深交所逐步推开信息披露直通车业务,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告都可以直接披露了,交易所事后审核发现有问题,可能让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还可能发书面问询函、监管函,甚至予以处罚。一般来说,具体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和人员并不会在信息披露上做手脚,毕竟关系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安全,犯不上。对我来说,发个补充公告就很大件事了(我发过300多份公告,只出过一次补充公告),要是有更正公告之类的,该被公司通报批评了,再有其他的,以后换工作都难。当然,有些公司是老板直接下命令,那就另当别论了。
做了好几年信息披露,说说我所了解的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情况。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上交所应该大致相同。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一季报、三季报)都是标准格式,所以lz问的应该是临时报告吧。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当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流入量为 0 ,叔只能说:9成9是现金流量表编错了!&br&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如果为0,有可能是以前没对投资,所以也不存在收回,当然也可能是投都是长期投资,当期没有收回;&br&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没投资就没收益,有投资有收益没分红,有投资但亏损;&br&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没处置没流入,有处置没收入,没固定资产(资产都是租的!)就没处置;&br&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什么说编错了,关键就是这一条,现在现金流量表要求把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做到这个科目,但很多人会把利息收入做到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果金额不大,其实也无所谓了)。一个企业可以没有对外投资,可以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没有无形资产(这是什么企业呀!),但不能没有银行存款吧!一分都没有!你们家总监不是街口开理发店的吧。
谢邀!当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流入量为 0 ,叔只能说:9成9是现金流量表编错了!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如果为0,有可能是以前没对投资,所以也不存在收回,当然也可能是投都是长期投资,当期没有收回;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没投资就没…
来自子话题:
&strong&未经授权严谨转载,本文受到微信公众号是:“金融监管”其微信号是:jinrongjianguan的侵权,在此申明,严谨非本人同意转载,违者必究&/strong&&br&&br&话说回答你的问题时候,我正在用我们行的系统跑大数据,今天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已经有资格回答一下了。&br&我在四大行干内审工作,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现在经验比不上老同志,账务比不上财务部专业人员,我以前是干ERP的,最熟悉的其实是两个模块,即WMS和MES,工业流程那一块,银行这块以前干过对私房贷这块,毕竟不想在工厂,就快毕业通过校招一批来到了这工作,也很幸运直接来到内审。&br&简单说,大数据对于内审只能说是一种手段,数据需要设计需要磨合,不是说一个程序下来,一个模型就会有答案,会计的手法千差万别,别的不说就拿我们行来说,当拿到总行的模型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对当地情况是否有用,如果出疑点,疑点是否是真正的疑点这对内审人员来说都要凭借自己的判断。&br&大数据并不是内审人员的唯一手段,还有其他比如,对公信贷系统、影响系统、柜面操作系统(这里不说的太细,以免暴露自己在哪个行),还有一大堆外挂系统,说句实话这一套东西用下来没几年功夫还真玩不转。&br&大数据的作用很大,起码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以前都靠录入Excel,然后用透视功能或者自己编宏来做,但是Excel有个巨大问题,他是以单元格为单位,只能达到百万级数据,但是银行工作中,业务起码是亿级数据量,(我跑过Excel十万级数据真心卡的要死呀)所以我们通过现在国际通用的一种软件(这里省略是什么系统,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单位是以行为主,可以达到亿级数据了,但是这仅仅是达到,我个人觉得跑百万以上的数据已经卡的要死了,所以特别怕关联明细账,每次出结果之前先拜众神,对于这个系统我还是初学者,但是因为这个系统用量不够,总行又推出了新的系统,并且嵌入之前的老系统,但是感觉这两个系统关联的。。。。(唉,呵呵,小职员不说话)&br&停了一会,我看刚跑出来的模型一如以往的缺限制条件,重新加条件继续跑吧。&br&幸运的是,每个模型都会出一些答案,在你的模型符合性、正确性兼备的情况下,得到疑点,别以为这些疑点出来就万事大吉了,你起码抽上几笔看一看吧,验证一下吧,至于符不符合总要拿法规制度量一量吧,就是真有问题,也要看是什么问题了,系统性问题,你找人家小柜员有毛用,一笔不良贷款出现你不能说那个网点风控失灵吧,总要有自己分析,而且你要对自己分析负责,这里涉及情况太多,然后从这纷乱繁杂的线索一一梳理,然后写个分析吧,痛苦的来了,因为通过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本身就需要锻炼。&br&再来说说现场审计吧,那叫一斗智斗勇,各种博弈,毕竟谁都不想承认自己错了,而且这个错了真是后果很严重,所以各种推诿,有些时候部门负责人都懒得搭理你,对于有些问题,对公客户经理有些集体跳槽,留下烂摊子(这不得不说银行员工缺少追责制度),然后我们就各种落井下石,其实最不忍的是,每次下去,人家好吃好喝的供着,我们回头给人家一刀,所以招人恨。其实我也想是人力资源部或者计财部的,那是带着升值指标和钱下去的。那是人家人爱,花见花开。&br&刚回头又看了一下模型,关键的来了。。。。要关联明细了,继续众神保佑吧。。。。。&br&在这啰嗦一句,共产党的酷刑是什么样的,别想得太坏,不是军统中统那种的酷刑,而是写材料,一遍不行两遍,两边不行三遍,直到写到十几遍,几十遍,基本上事情就差不多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最后写到满意的为止,这是很有效率的方法,希望不要用到有人头上,因为那个是心理上的煎熬,我见过一次,确实蛮怕的,所以说即是有机会我也不会去拿我不该拿的一分一厘,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威慑的力量。&br&当然我也不排除不怕死的,心理素质好的。。。&br&好了,每次这一通下来,该出报告了,好吧初稿,改稿改一,初稿改二,到初稿改N,最终稿一,最终稿二,到最终稿N,我见过最夸张一次,改了60多遍,最后审计报告,真是复印出来能当砖头,然后三堂会审各种头脑风暴。就出成果了。&br&感觉银行内审和外审有很大的不同,&br&像审计期间的不同,我们也有审计期间但是和外审审计期间不一样,毕竟我们有些责任不用那么严格。&br&像审计重点不同,外审重点是三大表真实性,我们更关注的肯定就不是三大表了(废话就一个公司的要作那么多三大表干毛,作假账的笑而不语。。。),我们关注的更多是内控合规和制度有效性还有顶层设计情况等等吧。&br&&strong&审计手段不同,这个是重点,以我的审计角度来判断,对于外审来说大数据的使用,外审用的不会像我们这样频繁,最主要的是一点,大数据需要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的就有那么可信吗,既然数据来源不可信,要大数据有毛用,所以我估计在对审计对象初判,肯定是要对数据源进行判断,但是他们的手段我不是太了解,能不能有大神也给我科普一下呢。。。。&/strong&&br&加班时间的不同,我们比起四大来说要好很多了,不过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加班阴影也同样在我们头上盘旋,话说我已经好久没过星期六了耶。。。。&br&像工资的不同,外审比我们赚的多多了,四大起码平均20到30W吧,我们。。。就不说了反正丢人。&br&但是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怀疑的态度,在我们眼里,都是坏人满处不合规,有句话&strong&“大胆假设,小心求证”,&/strong&&strong&其实说出这句话,我已经决定要匿名发表,因为我透露了太多我党我行的信息,明眼人真心一看就知道我是哪个行的了,不过真的遇到指导我在哪的人也可以相互匿名聊聊。&/strong&&br&看到 &a href=&/people/yang-song-36-30& class=&internal&&Yang Song&/a&发言,我说实话也是心痒,想回答一下,看到他貌似应该是“五保”里面的一员吧,感慨现在内审手段都在与时俱进呀,前几天才听说证券公司也开始用大数据,看来金融界大数据已经开始扩展起来,但是我觉得内审这行用大数据真心还在草创阶段,像我们大数据主要在于资金追踪,其他方面虽有涉及但是很难有固定模式,我倒是觉得很难有固定模式。&br&对于大数据这个概念其实应用起来时间很短,其中提出来大数据概念我倒是觉得已经不算晚了,对于大数据瓶颈在于硬件(这里对计算机外行就不发言了,省的被骂)。&br&还有更关键的运算效率吧,不要让我跑个百万级数据就崩溃比啥都强,毕竟我总是拜弯身是很消耗RP值的,我也有个七灾八难,不能把人品这么频繁的使用,我也不是RP值高,任性的人。&br&最后感慨一句,审计之路不好走,且行且珍惜吧。。。。。。。&br&&br&——TAYLOR小熊熊(笔名罢了,其实在想匿名还是不匿名之间纠结,好痛苦,不说了继续跑模型去了)
未经授权严谨转载,本文受到微信公众号是:“金融监管”其微信号是:jinrongjianguan的侵权,在此申明,严谨非本人同意转载,违者必究话说回答你的问题时候,我正在用我们行的系统跑大数据,今天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已经有资格回答一下了。我在四大行…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合理化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