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的角度,分析中美应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当前位置:>>>>>>>>>>>>
一、本课主要目标
1.感受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魅力。
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分析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观念。
3.理解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5.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并归纳它们各自的特点。
6.提高从文化现象中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知识网络
三、疑难问题解析
1.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就一个国家来说,表现为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就整个世界而言,表现为世界各国文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文化生活》中所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后者,即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
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文化的差异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我们说世界文化“异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3)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的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的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如果看不到不同文化的“个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必要”。
(4)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又都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另一层意思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即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东西,即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整体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5)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伊斯兰等文化,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样性。
【例题1】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观光,同时又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是跨境旅游两个主要目的。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  )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C.世界文化的趋同性  D.不同文化的排他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异国风情”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体现,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A、B项符合题意。答案是A、B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在某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世界其他民族文化面临被“同化”的危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文化的趋同性”;不同文化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民族文化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本题是一道直接设问型选择题,关键要抓住是对什么直接设问。很明显,本题是针对“领略‘异国风情’”直接设问的,而不仅仅是对“异国风情”设问。前者是一种行为,而后者是一种事物。
【例题2】海南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解析】本题选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考查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上述知识的理解能力。题干所述现象说明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B、D两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的差异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文化的差异虽然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文化的差异不是人们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答案是A项。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内涵: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认同、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认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而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感情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繁荣世界文化是满足人类不同精神需要和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通过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来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化,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国家不论强弱、种族不论肤色,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各国文化应当本着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以及和睦相处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开展交流和合作。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绚丽迷人,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题1】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解析】本题选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它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考查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价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指向性判断选项观点,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B项错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能带来经济利益外,更重要的还是它还能带来社会效益;D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感情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A、C项正确。
【例题2】针对文化的多样性,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蕴涵了什么道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引言型”理解说明题,考查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回答此题首先要对费孝通先生原文含义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理解“天下大同”的含义。这里的大同不是“同一”、“同化”的意思,而是指“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意思。其次,要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记忆。考查的重点是对“经典话语”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答:(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3.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的关系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文化传播既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又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总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相对于文化的内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都是文化传播的形式;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本身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方式。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和交流所凭借的媒介,简称传媒。二是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同,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来说,人类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从文化传播的手段来说,文化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媒是大众传媒。
【例题1】现如今,运用网络上QQ、开博客、玩播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文化的流行方式,这说明了(  )
①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②新传媒的出现必然导致旧传媒的消亡③网络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④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文化传播及其途径和手段。材料中的“流行方式”,既说明了“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说明了“网络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材料中的“现代社会人们”隐含着“不同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有所不同”,说明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网络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具有旧传媒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亡,因为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选项②是错误的。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题2】中国举办的“俄罗斯文化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2007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选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它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为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③④,答案D项。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据此回答第1~2题。
1.下列都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的一组是(  )
A.中秋节、泼水节、肉孜节、火把节  B.古尔邦节、端午节、芦笙节、三月三
C.开斋节、清明节、泼水节、火把节  D.泼水节、肉孜节、火把节、芦笙节
2.民族节日隐含着民族生活中的许多文化因素,透过它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些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
①风土人情②宗教信仰③道德伦理④社会理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人过春节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过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不相容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近年来,在旅居海外的中国人欢庆春节的队伍里,总是少不了许多外国人的身影和笑脸。这充分说明了(  )
A.世界文化的趋同性  B.中国已经是世界的文化强国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交融
5.我国已有包括长城、故宫在内的35处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之所以以名录方式确定世界文化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④各种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唯一历史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据此回答第6~7题。
6.“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最重要途径
7.“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商品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它对文化交流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隐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直接把各自的文化传播给对方③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④通过交流思想使不同的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对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着重大作用的是(  )
A.唐代玄奘西行  B.明代郑和下西洋  C.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D.唐代鉴真东渡
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A.印刷术的发明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等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10.今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娱乐。这表明了(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②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现代传媒彻底取代了传统传媒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龙”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许多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中国的“龙”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主流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文化资源。经济全球化无法也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
A.文化的发展不受经济的影响
B.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C.形成文化差异的各种因素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消失
D.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
14.在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唐装,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红色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冷静和沉着。他们在选择服饰颜色上的差异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B.东西方审美的差异
C.东西方对待民族文化的差异  D.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15.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他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上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①消除文化差异是国家间和谐相处的前提②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是根本不同的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6.当我们出国旅游时,导游会不时提醒我们,在领略“异国风情”时,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是在要求我们(  )
A.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D.培养对异族文化的认同感
17.旅游归来,我们会向亲朋好友介绍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这说明(  )
A.旅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文化传播者
C.文化交流从来都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8.“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这句话说明的是(  )
A.汉堡包和美国电影只适合于西方人
B.饮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C.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19.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
A.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一百多年来,从中国出去的华侨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华人区”、“唐人街”。下图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唐人街”。据此回答第20~22题。
20.从文化角度上说,“华人区”、“唐人街”的形成(  )
A.体现了华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B.表明了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成员的深刻影响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先天的排他性
D.证明了在发达国家传播文化存在着障碍
21.世界上的“华人区”、“唐人街”成为当地居民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窗口。这说明(  )
A.“唐人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只有不同民族杂居才能实现文化融合  D.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文化的传播
22.从上面那组图片中,可以展示中华文化民族特色的有(  )
A.牌坊式的门楼  B.舞狮子  C.围观的群众  D.高楼大厦
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巴西狂欢节、圣诞节令人如痴如醉。据此回答第23~24题。
23.在遵循“更高、更快、更强”的比赛精神和“和平、友爱、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每个主办城市在承办奥运会时,都强调办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有利于(  )
A.展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强势地位
C.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D.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24.一年一度的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汇聚了世界五大洲上千名艺术家,他们切磋电影艺术,交流各自的文化。这种文化交流(  )
A.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  B.加深了不同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C.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D.维系了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三、简答题
25.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6.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
(2)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辨析题
27.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也必将随之而来,单一的文化将取代多样性的文化。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辨题:“文化全球化”的后果,必定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28.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不能不提“丝绸之路”。可见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辨题:没有商业活动就没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五、分析说明题
29.材料一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旅游收入从每年18万元猛增到500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高达4800万元;被列入名录的云南丽江古城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了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材料二 受联合国监测的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等世界遗产,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十分忧心,“以损坏或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去‘变现’经济效益,长此下去,很可能无法通过联合国六年一次的检查,而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有专家强调“世遗的基础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开发。只讲经济效益,人满为患、错位开发,再好的遗产,也是‘申’来就‘死’!”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遗产的基础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开发”的道理。
30.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有甚者,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是否只存在亨廷顿所说的“三种文明”?
(2)请说明,文化的差异一定会导致文化的“相互对抗和斗争”吗?
(3)请你谈谈对“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的认识。
六、案例探究题
31.材料一 下面是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图片。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
材料二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一大特色。谁都相信北京奥运不仅是伟大的体育盛会,同时也必将是丰盛的文化大餐。而参与其中的你我他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材料三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希腊,因而带有浓厚的以古希腊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烙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普及全世界,无论参赛国家还是参赛运动员都越来越多。奥运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日益显示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1)通过网络了解北京奥运会火炬图案的内涵。
(2)说明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体现了我国对世界文化的什么态度。
(3)分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4)如果你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你准备怎样传播中华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传播学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