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民营养老院院,过得怎样

民营养老院 过得怎样?
原标题:民营养老院,过得怎样(微观察)
老龄社会的来临,让养老产业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然而,前景为各界看好的民营养老机构最近却传出阵阵叫苦声。民营养老院,日子到底过得怎样?记者来到民营养老机构相对发达的广州等地一探究竟。
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到70%,建设成本高
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民营养老院,负责人劳伟敏介绍,养老院由投资方租用原四建工程机械厂厂址重建,拥有840张床位,目前入住床位700张左右。
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郑梦传介绍,目前广州市101家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到70%,仅有四五家有自有物业,超九成租用土地。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芬介绍,按《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年)》,未来5年需要约3万张民营养老床位,目前广州市共规划了53处养老用地。
用地划出来后,公开招拍挂应该是最公平的建设方式。但2014年深圳公开拍卖两块养老用地,其中一块地价2.8亿元,规划建设床位300张,加上其他成本,专家测算一张床位实际投入需要250万元左右。这引起了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忧虑。如何公平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又能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将是各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有政府投入,广州市公办养老院一般位于配套较完善的市区,且收费较低,一个月元。而民营养老院由于要自己承担设施投入,每月每个床位收费如果低于3000元,将无利可图。收费差异也直接造成了公办养老院经常“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院大多数“嗷嗷待哺”。
纳入医保定点既需降低门槛,又需规范管理
广州市医保局明确表示,只要达到医保定点要求,目前优先给予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定点资格。但目前全市101家民营养老院中,获得医保定点的只有5家。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即使这5家也让主管部门头疼,目前他们正在为查处某民营养老院医保违规问题而大伤脑筋,该院涉嫌通过挂床住院的方式将养老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承担。
实际情况是,养老院的确有部分长期卧病的老人需要方便就医。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适时推出类似“长期照顾险”“医养结合险”等险种,将长期卧病老人纳入医保范畴,这样不仅能降低他们的医疗负担,也有利于推动民营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
政府提供支持,将在公立养老院轮候的老人引导到民营养老院
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大力建设民营养老床位,来夯实养老体系的支撑底线。劳伟敏介绍,目前广州市对民营养老院有一定补贴,自有产权的养老院,每张床位政府一次性补贴1万—1.5万元,租用地块建设的养老院补贴0.5万—1万/床,另外对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也有150—300元的补贴。
然而,对多数民营养老院来说,这些补贴还不够给力。他们希望政府以购买服务、发行养老消费券等方式,将在公立养老院轮候的老人引导到民营养老院,同时由政府和民营养老机构共同消化后者的高成本。
“广州这一代老人每月养老金一般在3000多元,让他们入住3000元/床以上的民营养老院,勉为其难。” 郑梦传建议大力推广“租房养老”模式,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同时出租自有住房,用租金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责任编辑: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
近期国家旅游局取消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
又到重阳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不容回避。
& & & 正文
民营养老院,过得怎样(微观察)
【字号:&&】【】
  原标题:民营养老院,过得怎样(微观察)
  老龄社会的来临,让养老产业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然而,前景为各界看好的民营养老机构最近却传出阵阵叫苦声。民营养老院,日子到底过得怎样?记者来到民营养老机构相对发达的广州等地一探究竟。
  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到70%,建设成本高
  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民营养老院――松鹤养老院。负责人劳伟敏介绍,养老院由投资方租用原四建工程机械厂厂址重建,拥有840张床位,目前入住床位700张左右。
  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郑梦传介绍,目前广州市101家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到70%,仅有四五家有自有物业,超九成租用土地。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芬介绍,按《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年)》,未来5年需要约3万张民营养老床位,目前广州市共规划了53处养老用地。
  用地划出来后,公开招拍挂应该是最公平的建设方式。但2014年深圳公开拍卖两块养老用地,其中一块地价2.8亿元,规划建设床位300张,加上其他成本,专家测算一张床位实际投入需要250万元左右。这引起了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忧虑。如何公平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又能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将是各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有政府投入,广州市公办养老院一般位于配套较完善的市区,且收费较低,一个月元。而民营养老院由于要自己承担设施投入,每月每个床位收费如果低于3000元,将无利可图。收费差异也直接造成了公办养老院经常“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院大多数“嗷嗷待哺”。
  纳入医保定点既需降低门槛,又需规范管理
  松鹤养老院的医务室和康复治疗室一直人来人往,老人有点小病小痛,不用再让护工专门陪着上医院。不过劳伟敏坦言,由于医保定点申请准入门槛过高,现在医务室和康复治疗室苦于勉强维持,诊疗水平自然不可能提高。
  广州市医保局明确表示,只要达到医保定点要求,目前优先给予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定点资格。但目前全市101家民营养老院中,获得医保定点的只有5家。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即使这5家也让主管部门头疼,目前他们正在为查处某民营养老院医保违规问题而大伤脑筋,该院涉嫌通过挂床住院的方式将养老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承担。
  实际情况是,养老院的确有部分长期卧病的老人需要方便就医。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适时推出类似“长期照顾险”“医养结合险”等险种,将长期卧病老人纳入医保范畴,这样不仅能降低他们的医疗负担,也有利于推动民营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
  政府提供支持,将在公立养老院轮候的老人引导到民营养老院
  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大力建设民营养老床位,来夯实养老体系的支撑底线。劳伟敏介绍,目前广州市对民营养老院有一定补贴,自有产权的养老院,每张床位政府一次性补贴1万―1.5万元,租用地块建设的养老院补贴0.5万―1万/床,另外对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也有150―300元的补贴。
  然而,对多数民营养老院来说,这些补贴还不够给力。他们希望政府以购买服务、发行养老消费券等方式,将在公立养老院轮候的老人引导到民营养老院,同时由政府和民营养老机构共同消化后者的高成本。
  “广州这一代老人每月养老金一般在3000多元,让他们入住3000元/床以上的民营养老院,勉为其难。”郑梦传建议大力推广“租房养老”模式,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同时出租自有住房,用租金弥补养老金的不足。(本报记者李 刚)
  原标题:民营养老院,过得怎样(微观察)
  稿源:人民网
  作者:
民营养老院,过得怎样(微观察)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除了疼还有别的吗女人初夜感受大揭秘]  女性对初次性交的感觉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这一点同双方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迷茫的城市中,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就像还在偷情的女人一样,难道偷情真的会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吗-?你所期盼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性爱中的那一抹风骚还是脱光之后和别的男人炫耀你的性经历-。你所期盼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性爱中的那一抹风骚还是脱光之后和别的男人炫耀你的性经历-。1、偷情是身体嗅觉的短暂迷路注意!偷情不是偷性,更不是偷一些能够以物质转换的东西。
你有没有发现,哪些发生外遇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点,这只说明了一点:物以类聚。有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以下男性比较容易或者说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婚外情(但并不是说,这些人肯定会有外遇)。有钱、有权的男人。1.有钱、有权的男人。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朱梅)中风恐怕是现今最常见的词之一,每人身边都有中风的事例,且越来越多是年轻人,但我曾在中风治疗科室的门口发现中风患者中年轻的女性要少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在每天上班必经的电梯旁,会有很多各样年纪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室门口排队。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会仔细观察,发现年轻的患者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女性的身影。确实,在中风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的今天,年轻的女性中风患者依然少见。这是为什么?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股票/基金&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低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继续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前几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对许多地方的养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公立养老院人满为患,民营养老院入住率却并不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目前民营养老院在整个养老机构中承担的比重不足20%。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民营养老院的发展?老人们选择到民间养老院养老到底是否可行呢?首先来看一下几位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
  张超:1958,我23岁他28岁的时候(照的)。
  张超:他是演话剧的,我是歌舞团。
  张奶奶今年78岁,跳了一辈子的舞蹈,如今和老伴已经退休多年,儿女都不在身边,现在老两口住在香山脚下的这家爱慕家养老院。
  张超:女儿工作特别忙,我俩孩子,他刚才说了,非常孝顺,但是她们没有这个精力,老伴陈同君:家里头总有一些推不掉的社会活动。身体这种状况,怎么办,找个养老的地方,安静一点。
  两位老人入住的是这家养老院里最好的一个套间。价格每月7000多,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正好够用。
  张超:这两房间一共70平方米,这个是一个客厅,里面是一个卧室。之前孩子就要都给我们拿,我们说不要你们拿,我们拿一半 你们孝心拿一半。
  两位老人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陈爷爷每日看报下棋,门前的空地上,他也种上了几株葫芦,细心的他还在每一个结出来的葫芦上做了编号。喜欢文艺活动的张奶奶也给自己找了不少乐子。
  张超:早上是是按摩,第二部分就是慢跑,第三部分,就是练我这个剑,我自己编的彩凤剑,新疆舞。
  这套舞蹈动作都是张奶奶自己编排的,每天都要配合音乐练习几遍,风雨无阻。
  张超:每个月都回家一次,我家里养着花呢。反正过得特别好,每天过得充实快乐。
  张奶奶入住的这家养老院2009年开始营业,拥有120多间房屋,价格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养老院背靠香山,环境清幽,老人们在养老院日子过得很自在。
  跟张奶奶一样,87岁的田爷爷也选择到郊区养老院养老。
  田青:父亲就在那边隔壁的房间,87岁了,找人也挺困难的,然后我们在一起,觉得既照顾老人,也能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
  今年田青夫妻俩都退休了,为了照顾87岁的老父亲,他们也在这里租了两个房间。这个套间夫妻俩居住,旁边就是父亲的单间。田青夫妇所住的这个套间每月的房费是3400元,除了水电费,每年再交300元的取暖费。二期工程竣工后,这里的床位数量增加到3000张,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价格从几百到八千元不等,基本上满足了各个阶层老年人的需求。目前低价位和高价位的房间已经住满。田爷爷一家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一些蔬菜。餐桌上经常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新鲜蔬菜。
  田青:家里的房子租出去了。
  记者:其实是用房子来养老了?
  田青:我觉得用房子来养老了,这样的话就是换一种方式活一下,这种感觉,这样轻松一点。
  78岁的杨奶奶选择了一家社区养老院安度晚年,这家寸草春晖养老院位于北京市三环内的和平家园小区,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碰上杨奶奶的女儿来看望她。
  杨阿姨:没想到这社区里能开这个,要不说我妈妈特有福气呢。
  杨奶奶的女儿就住在这个小区,因为养老院离家近,很方便,所以她平均一天能来看望母亲两三次。寸草春晖养老院的床位费是元,加上900元的饭费,护理费从半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不等,一个月下来一位老人的全部费用在4000元到6000元之间。杨奶奶住的这个房间时每月4200元钱,奶奶的自己的退休金不够,孩子们就各自分摊点。来养老院之后,老人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杨奶奶:原先腿也不走,半身不遂,都不方便走道。
  记者:现在好很多了我看?
  杨奶奶:嗯,现在还行。我天天早上起来打扫卫生,现在比年前好多了,比在家时候强了。
  我们看到,几位老人住进了民营养老院后,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晚年生活十分惬意,杨奶奶住到养老院,还有了专人照顾,身体也好了很多。但是跟老人们幸福的养老院生活相比,这几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谈起目前的情况,却都是一肚子苦水,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虽然入住的老人对养老院的生活比较满意,但是爱慕家养老院的院长蔡历坚却忧心忡忡,这家投资3000万元的养老院目前的床位一直没有住满。
  北京爱暮家养老院院长蔡力坚:常住老人已经达到的85%的入住率。
  困扰蔡院长的还有医疗问题,养老院距离医院比较远,蔡院长一直想筹建一家医院还没有获批,老人看病需要通过班车送往附近的医院。
  蔡力坚:比如说国营养老院它都有自己的,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医院,而且比较专业,甚至可以直接看病拿药。所以就是希望,国家在政策上,比如在医疗资质上,老人在养老院看病的报销问题,能够支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401家养老机构中,共有186家民办养老院,占46.4%。蔡院长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许多同行。北京市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的院长宋玉梅就在筹备经营一家医院。
  宋玉梅:原来是一个门诊部,现在我们准备开一个二甲,准备办一个二甲医院。
  眼前的这栋楼就是宋玉梅投资的医院。医院建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然而由于养老院的土地是租用的,没有产权证,因此至今无法开张。
  宋玉梅:医院已经建了两年了为什么营业不了呢?房产证办不下来,营业执照办不下来。
  这块地过去是一个奶牛场,2006年奶牛场倒闭,宋玉梅投资1个多亿兴建了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于2007年正式营业。
  宋玉梅:零七年营业的时候只有五百多张床位,零七年五月份营业的,八月份五百张床位就住满了,这样我一看发展趋势挺好的,接着又投二期。
  然而好景不长,当宋玉梅用完了自己的资金,打算从银行借贷时,却没能拿到一分钱的贷款。
  宋玉梅:银行不给咱们老年公寓贷款,福利行业银行不给贷款的。反正是我们也是到处,而且还找过很多担保公司,基本上没找到银行,担保公司我们都找过,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厘钱都没从银行贷过。
  此时老年公寓里已经入住了几百位老人,二期工程又已经压上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为此宋玉梅一咬牙,决定走民间借贷这条路,又筹集了8000万的资金。
  宋玉梅:这个时候压力就非常大了。
  记者:到现在借贷有还清吗?
  宋玉梅:没有,到现在那个民间借贷每年能有大概齐的一千多万的利息要支付的。
  10%左右的利息已经给宋玉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没想到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
  宋玉梅:真的是觉得八千多万在那儿放着,启动不了了,房子破破烂烂都是水泥,也经营不了,完了八千多万投资还投进去了,那都是自己投资失误吧,反正没想到,后续的资金跟不上,断链了,倒是想还能不能经营下去了。
  后来,宋玉梅找到了北京市民政局,最终拿到了几百万的政府奖励资金,二期工程终于完工,在今年正式营业,目前的入住率在90%左右,为了提高入住率,宋院长想了不少办法。
  宋玉梅: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低价位的收费,用这个来提高入住率,没有别的办法。
  2000年,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17万;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48万。然而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401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仅仅只有6.9万张。这样算来,即便是现有床位全住满,每百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仅为2.8张。一边是床位紧张,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一边是民间养老院仍然为怎么提高入住率绞尽脑汁,尽管这里的入住率已经远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然而每年1000万左右的民间借贷利息依然压在宋玉梅的肩上。
  宋玉梅:以前是借钱再发工资,完了借了钱又产生新的利息,完了产生新的利息,还这个息再借钱再还息,就这么恶性循环着,今年我们基本上能不用再借钱发工资了。
  记者:收支基本上?
  宋玉梅:持平了,如果没有那个一千多万的支付那个利息,那个就是盈利的,甚至说要是如果银行给贷款,至少有七八百万是盈利的。
  宋玉梅说,跟公办养老机构只收住能够自立的老人不一样的是,他们这里收住了不少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院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
  宋玉梅:现在的险还是最高六万,这个六万说句心里话,一旦养老院发生什么事还是解决不了的,这个六万块钱还是解决不了的,还要养老院承担一部分,就是避免不了的,我们比方说缺钱,我们走到一个时间段,经过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办法,那个办法可能会解决了,这个经营风险会永远伴随着我们,无论什么时候。
  尽管养老院的运营还有诸多困难,但是宋玉梅说,从开办到现在,他们也从政府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宋玉梅:这不是今年把电费也给我们解决民用电,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一年都减到六七十万的电费。
  对于社区养老院来说,又面临着怎样的情形呢?在杨奶奶居住的这家春晖社区养老院,院长王小龙告诉记者,他们目前的每位老人收费标准是4000--6000元,但每天来咨询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无法负担这里的费用。
  王小龙:这个也是我们很无奈的一方。因为一两千的话,你整个的养老院的运行和人员的工资都支付不了,就比较困难了。
  王小龙当初选择在和平家园小区建立养老院,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优势和前景。这个建于50年代的小区设施相对落后,没有电梯。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00多名,80岁以上的700多名。仔细斟酌之后,王小龙在小区里租下这个院子改造成了寸草春晖养老院。
  王小龙:我们现在整个前期改造花了将近1100万,房租是120万。、护理员,平均一个护理员包括吃住啊,包括他的现金收入大概将近5000块钱。人员的这种成本占了我们整个费用成本也将近40%、50%,所以整体下来的话,现在每个月亏损是10万。
  王小龙告诉记者,在养老院所有支出中,房租和人员占到了80%。去年他和大学同学一起投资建立的时候,就曾经测算过,所有的前期投入需要六年半到七年的时间才能收回。养老院共有100张床位,到现在还空着30多张,虽然每天咨询的人能有二三十个,但由于寸草春晖定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型老人,所以很多还能自理的老人他们一般不接。王小龙说,如果养老院能住满80个人,每月的收支就能基本平衡。
  王小龙:因为走到这个份上了,第一你不可能往后退,你只能硬着头皮或者是往好了去做,未来怎么样你还真不知道。
  目前,民办养老院收住一个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现在可以得到200元补贴,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每年每月可以得到300元补贴。这些钱是寸草春晖养老院能得到的唯一补贴。
  王小龙:即便我们全部住满,按每个人给我们补助的话,也就10来万,对我们有点帮助吧,但是确实杯水车薪。
  最近王小龙开办了老人饭桌。只要付10到15元钱,小区的老人就可以到这里吃一顿午饭,还可以送饭上门。
  陈奶奶:就中午有,中午吃完了,做完了,我吃不了我还能拿回去,晚上我在微波炉微一微晚饭又不用做。
  老年餐桌目前很受欢迎,王小龙期待着这些综合服务能有些盈利,让养老院的日子好过一些。
  按照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2020年“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王小龙相信,像寸草春晖这样的养老护理院不仅能负担4%的机构养老的职能,同时能兼顾6%的社会养老职能,还能为90%的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王小龙:让他们就近养老,让他们在他们的家的附近,让他们没有远离他们自己的环境,所以我觉得社区养老是未来的趋势,社区养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王小龙告诉记者,目前他最希望的是政策层面能加大对民营养老院的支持力度。
  王小龙:我觉得是两块,一块是政府是不是针对人给一些更多的一些补助,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社区多少都可以挤出一些房子,哪怕再紧张挤出一些房子,我们把这种养老细胞化,然后由我们专业机构去派驻常态化,这样的话就解决我们房间不足的问题。
  刚才的节目中,我们采访的这几家养老院,收费标准都在4000--6000元左右。而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平均领取是2510元,这样的收费已经不算低,但即使是这样,许多民营养老院还是很难摆脱亏损的现状。那么,在房租和劳动力成本低一些的二线城市,民营养老机构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些呢?广告之后,我们再去看看。
  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前面的节目中我们看到,老人对民营养老院的生活十分满意,但是北京的民办养老机构普遍都面临着床位不满、风险大、成本高、亏本经营等现实的难题。那么,在二线城市,民间养老院的生存状态会不会好一些呢?前段时间,我们曾经报道过江西赣州民营养老院的情况,下面我们再去看一下。
  在江西赣州添立养生院,由于招不到护工,院长李玲玲只能抽空就驱车到赣州附近的乡镇集市上摆摊招工。
  李玲玲:工资在之间,就是多劳多得,有一千块钱保底,包吃包住。
  缺少护工,让李玲玲面对想来住的老人却不敢接。这让本来入住率就只有20%的养老院生存愈发困难。同时也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每次有老人情况危急,李玲玲都会特别担心。
  李玲玲:我们因为这只是一个养老院,然后只是有个医务所,我们没有这种抢救设备,耽误老人家抢救的时间。
  惨淡的经营状况让李玲玲一直在垫资运营养老院,这也造成了她必须对每笔经费都精打细算。这天,为了买到价格合适的床,一下午她跑了数十家医疗器械店。
  李玲玲:我们每采购一样东西我都必须这样地去斟酌这个价格,因为我们这里现在目前投入了600多万。
  在昆明,2009年开始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让当地一些民营养老院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统计显示,2010年,昆明市所有的民办养老机构中,90%都位于城中村,而这些地方都是拆迁重点地段。李永红的美好时光养老院就因为四度搬迁状况急转直下。2009年养老院第一次搬迁,李永红损失了200万元,没有得到任何拆迁补偿。2010年,新养老院刚刚建成半年,李永红再次接到拆迁通知。
  李永红:我当时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一是这些老人怎么安置,这么多老人了。第二个,我投资怎么办?
  好在政府承诺赔偿款会尽快到位,同时会为美好时光养老院留出制定的安置用地。然而,承诺留给养老院的安置用地,在李永红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给了房地产公司,拆迁补偿也迟迟没有到位。无奈之下,李永红只好再次举债,租借了一处度假村,但不久之后,2011年的9月,李永红收到了第三份拆迁通知,最终她带着老人们搬到了这个地处远郊的农家乐暂时维持。
  李永红:没地方洗,洗了就是在栏杆边上,树上晒一会儿。
  三年来李永红负债累积多达400多万。养老院也从最多时的600多位老人,现在只剩下20多名老人,四次频繁的搬迁之后,身心俱疲的李永红感到自己真的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李永红:,我没办法了,现在我们工资的全部拿来敬老院用了。
  我们看到,无论北京还是赣州,民间养老机构都遇到了来自运营成本、护理人手、土地租赁等诸多方面的困扰。实际上,从国际社会来看,在很多国家,养老的主力军是私营企业和社会力量,那他们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民办机构运营过程中的难题呢?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分为公办和民营两大类。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大部分是属于民政系统备案的民办非盈利养老机构。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张恺悌:根据我们掌握的这个情况看,它的总床位应该占咱们全国目前总床位的20%左右。入住率要在60%以上,应该说就有盈利了。
  张恺悌告诉我们,目前全国民营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还未达到50%,因此整个行业依然是在盈利的边缘徘徊。
  张凯悌:我们目前的这个养老机构里边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的现象,就是公办的,撑得吃不了,民办的饿得没饭吃。
  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难题还不止这些。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公办养老机构解决的主要是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然而在我国,这一职责却主要是由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民营养老机构来承担。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在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专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方面,公开表示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不到四成,而民办养老机构则高达92.9%。这也给民营养老机构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张恺悌:政府是起到一个安全网的,安全网解决什么?就解决高风险群体的。但是恰好目前我们公办的我们的调查数据里边能反映到,公办的去接收这种失能和办失能老年人倒不是特别多。民营的,几乎所有的民营必须得要接受这种失能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它这种一开始办就是政府办的民办的拾遗补缺。政府不收的我去收,但是它又没有这种能力,我觉得从未来整个的咱们从里边可以看得出来,就是政府会逐渐回归到本身应该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要起到这个去接收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让民营的更多的去走向市场,这样更理性一些。
  除了建构养老体系的安全网,政府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也必不可少。在英国等国家,私人机构投资经营的护理院占护理院总数的70%以上,民营养老院的收费标准一般都高于平均养老金,但是入住护理院的老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在比利时,老人们主要用退休金支付养老院的费用。退休金收入低于1000欧的老人就有资格申请进入社会福利中心下属的各个社区公立养老院,而退休金收入超过这一水平的老人只能选择进入私立养老院。
  张恺悌:养老指望谁?它要采取分类指导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作为高龄的、低收入的、经济困难的这是政府要承担的,但是你有这样的收入,你可以自己养的。从西方发达国家里边,对于进养老院里边它有一个资质认证的,首先第一个对你的健康认证,第二个对你的经济收入认证,你如果要是有能力来付你到养老机构这个钱的话,政府是一分钱不出的。
  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11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0868个,拥有床位353.2万张。“”期间,我国将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张恺悌认为,在保证总量的前提下,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养老机构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张恺悌:一线城市、人口多的城市、发达的城市、老龄化程度相对来讲比较高的城市这样的供求相对来讲是短缺的。但是在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是特别高的,以及消费能力不是特别高的地方,它的空置率,就是养老床位的空置率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社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朱文俊:希望国家能够规划、研究、制定我们国家的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强制保险,能够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能够实施。
  国际社会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是推动家庭养老方式向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养老方式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资本参与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眼下,国内民办养老院这块蛋糕之所以看起来诱人、吃起来乏味,归根结底,还是无法保证其基本收益和必要的回报。这是一个尚待成熟的投资蓝海,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在税收、地价、房租、用水用电、配套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负,尽可能降低民办养老院的运营成本,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让经济的力量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随后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今天将探讨如何启动中国的养老市场,老年人是包袱还是商机?中国养老产业链究竟能有多长?这块巨大的市场为何不易撬动?欢迎收看。在明天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我们将认识几位购买商业的人,他们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商业保险能养老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到底划不划算?期待您的关注。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再见。
08/27 08:5908/26 22:2608/22 21:5108/22 14:1708/21 02:2608/21 02:1308/13 06:07
养老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建民营养老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