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年就到财务人员退休年龄龄了,的确不想在做财务工作了,怎样才能推脱财务工作

一个外企财务总监对想要从事财务工作人的一点点建议
本人94年大学毕业(一个很普通的、没名气的大学),到现在接近12年的财务工作经历。目前在一家大型的外资企业做财务总监,管理着差不多18个人的财务团队,看到最近这里有不少人希望从事财务工作,所以希望我的一些工作中的体会对这些人多少有点帮助。
首先,你在从事这个工作以前,问自己,是否愿意跟数字打交道?我想好多人回答是:不是很喜欢,但是财务工作好像比较稳定,工作也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找,所以选择财务这一行。我想这个理由,还是reasonable的,但是需要搞清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难有所建树的。也许,有些人想,暂时干一段财务,有机会干个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但是,问题是,财务人的特点决定,干这一行的时间长了,那么人就会变得谨小慎微、多少有点保守主义的倾向。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但是大部分的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变成这样子的。所谓男怕入错行,还是好好考虑之后再决定为好。
如果的确喜欢财务工作,那么财务工作本身你也需要选择向哪里发展。通常财务部门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分为5个领域,即:会计部门、税务部门、资金部门、财务分析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得特点,难说孰优孰劣,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这么详细地分工,但是这些功能是一个完善的财务体系必备的,不要以为财务工作就是简单的会计工作。
其次,财务的入门门槛其实不高,很多人都可以从事。如,学理工的、学经济类的任何专业的人,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处理简单的业务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那些学财务的人做得还要好。所以我常常开玩笑地跟我的同事们讲:“你们要有危机感呀,现在能干财务的比扫马路的还要多!”但是,这个行业的达到高水准的人才,却很难,非常难!首先,如上所说,你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字感觉,那么你永远也达不到财务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经的老板是香港人,我们3个人花费了5天的时间,给他做了差不多50多页的报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钟,就敏锐地指出来,很多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和前后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间,他几乎没有用过计算器,就是凭脑子和感觉判断出来的。虽然老板的为人非常严厉,但是我们是由衷地佩服他,连他的死对头——中方的董事长也是对他极其地欣赏(由于中外合资双方的关系不好,所以每次董事会总是不欢而散,而我的老板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长在他们集团会议上,面对着众多的中方高层曾经说过:“你们这帮人里,如果有一个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么我他妈就给磕头了!”我想,一个人做到连对手都佩服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是非常成功的。显然,我的这个老板显然是血液里流淌着数字的人。其次,财务工作是相对来说成就感比较少的工作,因为它的Input和Output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觉到你的Input,但是感觉不到Output——很多财务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问你都做什么了,你会感觉很难回答上什么。因为你说了,别人不一定理解和听得懂!销售人员可以说,我这个月卖了多少东西;生产人员说,我超额完成了多少;QA人员可以说,降低了多少不良率;可是我们呢?说:报表完成得很顺利?这个月税务没出问题?分析出这个月的亏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做这个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财务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个压力,来自于Deadline、来自于分析的深度、来自于游离在政策的边缘上。有句话说到,迟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样,迟到的财务报表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表哥表妹”们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过了1个月才把上个月的报表搞出来,又或者把分析报告递交了,尽管是非常翔实和准确的,但是对经营没有任何帮助!大家会从各大公司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underhighpress”,可见财务人员承受的压力是非产普遍的!财务分析也是一样的,因为财务分析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非常technical的硬性标准,所以对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也就是说一帮人跟你指手画脚的!这些会让你感到很郁闷。同时,财务也是政策性非常强的,会计准则你得遵守,税法你也得遵守。尽管你有很高的水准,但是法律抑或乱糟糟的各种文件、条例都是由执法人员来解释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会有犯错误或者是走在犯错误的边缘上的。不管你平时表现多么的好,如果让执法当局罚了款了,那么你老板的脸色肯定是非常难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板给你难堪,那么你就得跟那些税务、工商、外管局、海关的一帮混蛋打得热乎点,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财务需要终身学习的。当然,现在好像没有哪行是不需要学习的,但是中国现在处于各种经济法规完善过程中,所以经济类的各种政策变化是非常频繁的,如果不及时更新,那么你会跟不上时代的。如,现在新发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从‘07年开始实行。光是这个,就够你学习一段时间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国企业工作或者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上班,那么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后,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中国的各种税收和外汇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复”、“XX函”的方式规定的,本身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差,且执法人员的回复因人而异。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时候,进行辩解。中国的执法部门最恶心得地方是,他们从来不会以书面形式给你做任何政策咨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损失的。
近年来,财务软件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大企业更是如此。但是,你的思路和脑子没有及时跟上,那么在这些软件面前你会感觉很无助的!因为软件不是单纯的代替你的手工工作,而是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内控机制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企业采用了ERP,却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如果,公司的管理层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变革的决心不那么强烈,那么好的ERP软件几乎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像SAP这样复杂的ERP软件,一般的企业是用不了的。我们公司刚开始使用SAP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差不多过了1年多了,大家才觉得这个东西真好,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它了。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竞争力,规定每月10日一次性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上一个月份采购的所有货款。这个事情,好多人员都反对,认为有些东西是必须预付款的、又有些人认为客户部来要账主动付款是愚蠢的等等。但是,管理层是决心非常强,统一付款条件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杜绝了采购或财务部门以权谋私的余地;其次,便于实现掌握资金的需求;再次,可以提高价格谈判的筹码,最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等等。这个制度推广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现在觉得效果非常的好!以前总是说会计是越老越值钱,但是,现在是越老越不值钱!
最后想谈点财务工作的悟性问题。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时候,感觉太抽象了。但是,实际接触工作之后,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妙。那么多复杂的业务用简单的“借”和“贷”来涵盖,这个同大自然的“阴”和“阳”、计算机语言的“1”和“0”、围棋世界的“黑”和“白”有着惊人的相似。我面试的时候常常喜欢向那些有1~2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问:“为什么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和损益表上的科目没有一个是重叠的,但是两个表里的累计利润会一样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用EVA来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润?”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容易看得出一个人有没有财务的悟性和灵性的。
但愿我的这点心得,对有志于财务工作的人有一点点的帮助!
评论交流:
--------------------------------------------------------------------------------------------
楼主写得不错
不过我不同意这一句话
“以前总是说会计是越老越值钱,但是,现在是越老越不值钱!”
对一个随时准备接受新观点的人来说,还是越老越值钱的
我也是94年毕业的,没有楼主这么成功,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财务,对数字没有概念,也不喜欢和那些部门打交道。但是毕竟做了这么长时间,对各方信息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奇怪。
个人认为做财务工作最重要的经验和经历的积累,最好去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这样才能接触到比较全面的业务,比如全面预算、资金管理、合并报表、产业投资、权益投资、国际融资、责任会计、风险控制、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等高端业务。
这些都是小公司会计人员很难接触到的,就不可能有实战经验。
楼主能介绍一下自己做财务总监前的工作经历么
--------------------------------------------------------------------------------------------
我毕业的时候可以进银行工作,但是我不喜欢国企的那种氛围,所以自己来到异地自己找到了一个比较有名的外企。在这个企业里工作的4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对我非常耐心和细心地教导,让我受益终身!在这个公司我从事的是资金管理(大概是一年左右)、成本和月末结算,同时做了MRP的开发工作(大概2年)、之后开始接触管理会计的业务,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分析(1年左右)。在这里我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财务主管的(代价是掉了差不多20斤肉,眼睛变成近视,几乎没有歇过完整的休息天),但是当时年少气盛,认为当时自己的财务水平应该是了解了所有的财务工作(现在想起来非常幼稚和可笑),所以跟外方总经理吵架之后愤而辞职了。至今我不后悔我辞职,但是一直令我惭愧的是我让那么信赖我的总监和总经理伤心了,即使是辞职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的。
在家闲赋的时候,我反思自己,明白当时有相当一段时间,自己是处于一种极度疲劳和莫名的烦躁情绪中的,我想这个多少跟工作太累,得不到放松有关系吧!
第二家是一个国内非常有名的全国性的国有电信运营商(聪明的人应该猜得到的),这个企业的工资福利都很好,但是严格地讲根本没有管理的企业。老总们天天搞政治和形象工程,公司的所有的中高层全部来自于该市领导干部的子女和亲戚,我是为数不多的招聘进去的人。在这里坦率地说我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我深刻地理解一个糟糕的管理和松散的财务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在这家企业期间,我把用友的软件普及和完善、建立了预算制度(之前这家企业没有人了解第二天需要多少资金、明年准备盈利多少、费用预算是多少、审批权限是什么等等)、负责上市前的IPO工作、固定资产的转固和盘点等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因为不是特别忙,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考过了注册会计师;同样是因为不是特别忙,所以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如果完善财务体系方面的问题。在这里干了2年以后,我接到了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跟猎头打交道,他们把我推荐到一个外企当财务总监。
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挑起一个企业的全盘财务工作,也是边学边干。这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我在原文提到的我的老板——我们公司的亚洲区财务总监。他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有数字感觉和职业操守的人,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他拥有ACCA、AICPA、CMA、CGA和香港注册会计师资格,听起来蛮吓人的。他都45岁了,但是包里面永远都是财务方面的书本,一有空就看书,还跟我埋怨地说:“就中国的注册最难考了,我搞不懂”。从他身上明白了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2年多之后,为了寻求更高的发展空间我跳槽到现在的这家公司来,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
证书问题。这个是一个选择,如同生存还是死亡!证书不能直接给你带来什么,关键是取得的过程中你获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国内的证书,如你所说,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我个人认为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乃至管理其他业务方面帮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管理会计领域,几乎没有什么权威性的专家,国内的书本都是到处抄的。所以,英语条件允许的话,直接看国外原版书好一些。可能我这么说有点过分,但是,我窃以为国内的所谓的教授、专家在管理会计领域里是都是胡扯!
这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另外一点瑕疵:“窃”是就表示自已的谦词和“我”字重复了。
--------------------------------------------------------------------------------------------
偶来说几句:
1、两张表为什么有关联,资产负债表上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上也是,这两者的关联是,两者是相等的。为什么相等?因为资产负债表是表示权益,损益表上则表明该权益是如何产生的?权益的产生源自于收入,成本,费用,由于有借贷关系,一方是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另一方则是对应的收入和成本的产生,借贷相等导致两者的关联且金额一致,这就是权益的产生来自于资产-负债,在损益表上体现为收入-成本,所以楼上的基本上都没答到点子上,这就是楼主所说的借贷相等的要点
2、关于CPA和CMA,其实两者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中国的CPA注重培养审计型人才,说难听点就是套框框,上市公司的哪些点和准则不符合,那么就难以通过审计,如何通过审计取决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上层的利益取向;美国正好相反,他取决于是否符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和相应的道德准则、操守,就如CIA和CPA的考试区别,很像的。有兴趣的不妨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可以获得不少启发
3、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其实是管理的重要一环,现在的管理越来越注重前期预算和决策,事后的补救是不及时的,但是人的预测和决策是主观性太大,所以软件是必不可缺的,从长远来看,那些低层次的会计迟早要淘汰,你不敢想象你现在扛个算盘就可以胜任会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
我也做了好几年的财务.看了楼主的文章感触很深.记得我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接了上任会计的班.财务报表给老板看.老板看了以后说不对.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库存.而且利润也不对.我当时觉得很惊讶.老板对财务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为什么看了报表几眼就能看出这么多问题.后面和老板谈的时候,我发现,他对公司的情况非常的了解.所以只看其中的几个数字就能知道,报表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做财务真的不容易.一份精确的财务报表才能体现公司真实财务状况.这个公司以前的会计就是以为老板不懂.很多帐务都是乱做.以为报表平衡了.就成.现在看来.财务的工作真是必须脚踏实地的.才能赢得老板的赞赏.
--------------------------------------------------------------------------------------------
大致浏览了一下帖子,不是很仔细。
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意看法:
在谈论怎么学财务、怎么做财务,怎么理解财务时,我发觉楼主很在意一个说法:悟性!楼主无疑是很有悟性的了,这一点无庸置疑!但是,也许楼主成长在外企,长期外企较高层次的工作经历让你觉得财务工作也好,个人的成长学习也好,国门之外的才是我们应该追根溯源,顶礼膜拜的终极之地。我倒觉得,任何一种职业、工作、学习直至文化,我们在审视它的时候,都不应该脱离了他成长的土壤,正如我想提醒楼主的一样,大多数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都是你所鄙薄的企业生存环境。大多数决定少数,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所以谈财务,谈中国的财务,谈中国的管理,外企最多只能是个参照物,不是根本!(这就是国外咨询公司在中国一再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文化!)
楼主所说的诸如管理会计、ERP、、、内控之类,毫不夸张的说,你说的现象100%的对。但是我们在谈论审视这些的时候,我们也许更应该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等等诸如此类的现实。正如你说的一个例子,SAP软件无疑是好东西,但为什么也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应用得很好?不知楼主作更进一步的思索没有?当然说到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两句话,一两篇文章所能阐述。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批判楼主什么,而只是想提醒楼主,既然你是给从事财务工作者的一点儿建议,那么就应该考虑大多数财务工作者的现实工作生活环境,一味的精英之计,那么大多数的平凡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是失望!
(另:你上文所说的老师:他都45岁了,但是包里面永远都是财务方面的书本,一有空就看书,还跟我埋怨地说:“就中国的注册最难考了,我搞不懂”。从他身上明白了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ACCA、AICPA、CMA、CGA和香港注册会计师资格是怎么回事,但CPA我是懂的。诚然CPA教育、考试、执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等于就一无是处,像上述口气中的那样不值。我想你老师所说的不懂,更多是指CPA考试所指的诸多准则条文的晦涩难懂,从一个崇尚自由心证、专业判断的文化背景下来啃成文的、条例性的,不太成熟的会计体系,晦涩难懂应该说是必然的。但这并不等于CPA之无必要。就如才出来的新会计准则减值准备一样,向国际准则靠拢了,但真正实行起来是不是就达到了当初修改的目的呢?我看未必,这就是说财务工作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逻辑严密、丝丝入扣的理想化状态还很远,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不能因为离理想还远就否决了现实.这样的建议就不是建议,而是荼毒了)
也许过了,但敬请楼主考虑!
--------------------------------------------------------------------------------------------
您说的有道理。我说的只是外企的一些经验,对国企或私企我没有太多的了解。也许是有点偏激,但是,我认为国企或国内的私企的确做得不够好,我们喜欢谈论“中国特色”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妥协——早晚会遵循国外的路子的,只是现在还无法达到而已。尤其是在经济管理领域里,中国还是小学生。
中国的CPA的含金量不高是公认的事实,不管是执业还是非执业的,好像很少一个发达国家的CPA是可以在5年内考过即可的——时间跨度太长了。而且,中国人喜欢为考试而考试,所以,即使考过了实际能力低下的现象比较普遍。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的CPA都是。
--------------------------------------------------------------------------------------------
其实我觉得楼主还是作的较低层次的财务,兼并、收购、重组、融资、投资,这才是高超财技的用武之地。
--------------------------------------------------------------------------------------------
惭愧,并对云涧青风的说法完全同意!我就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目前尚没有任何关于兼并、重组、收购方面的经验,我觉得这个是我在财务领域里的最大的弱项。还有,前面有些人说,“财务总监在外企位置仅此于总经理。。。”之类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一般总监是“controller”上边还有CFO,至少我上边还有这个职位的.所以,这几位高手所提的这些业务,我本人尚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属于高级会计的范畴。
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的实现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如果你在该公司任高级职务,并有董事会规定的方式授权的话,那么通过工资收入、银行专门的贷款方式应该可以实现的。具体实际情况,我同我在其他公司的朋友们确认一下
--------------------------------------------------------------------------------------------
糟糕,我记得昨天看见有个人询问“关于从出纳如何转到会计”的问题,我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普遍性,所以我想可能对那些初入财务领域的人有所帮助吧。
大家印象中的出纳就是坐在一个单独的小屋,给人报销现金、开支票、计计日记帐之类的工作。其实这个是比较片面的。
出纳还可以做很多工作的:你首先要反思,你的时间浪费最多的地方是在哪里?为什么?其次,想如何改善它。就拿我们公司举例子吧。
我们公司每周只报销两次现金,而且是必须是报销前一天拿到财务之后的凭证才可以。之前,我公司是每天都报销,但是后来我的前任发现,这个其实是资源浪费,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每周只报销两次。好多部门都反对,认为财务太偷懒,而且对各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我的前任的观点是:只要各部门的工作有计划性,那么就应该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用钱,而且,现金报销次数少了,不会影响公司运作的任何大问题的。当然,刚开始大家不习惯,但是现在大家认为现金就应该每周报销两次。
我接任之后,在其他领导的支持下,推行了每月通过网上银行定期集中付一次货款的工作,虽然开始也是阻力重重,但是现在也是公司的一项制度,大家都很习惯于此。
我说的这个的原因是,大多出纳们忙碌而机械的工作,完全可以简化掉,腾出来时间考虑好多其他问题。如果你填支票的业务量大,那么可以考虑通过网上银行业务来减少;如果你的承兑汇票的量大,那么可以考虑银行代管票据或者是干脆通过银行的票据通业务等等。那么剩余时间,你可以学习现金管理业务、贷款业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金融政策的研究等等,你可以做好多事情的
--------------------------------------------------------------------------------------------
多谢楼主的回帖。看到楼主对他人的回帖,也很大的启发。楼主在帖子里面称呼我为高手,我深感愧疚啊。我没有向楼主那样的深厚的财务造诣,也没有楼主那样显赫的地位,我前面提到的业务,也许只是我一个遥远的梦而已,毕业三四年,仍然为着生计而奔波,倍感压力和惭愧。现在我想回答楼主上面的三个问题,也想请楼主帮助点拨,为我指明一点方向。(便于节省时间,我就不太展开回答了)
“为什么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和损益表上的科目没有一个是重叠的,但是两个表里的累计利润会一样呢?”——个人认为:尽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科目没有重叠,但是他们的数据是同源的,来自帐簿,也就如我们看问题一样,尽管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我们都是透析了整个问题,最后的结果一样也不足为奇。
“为什么现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这个问题,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存在着钩稽关系;利润是帐面的,现金是真金白银,反映了收益的真实质量;现金流量表反映了公司现金流的规律,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的有力工具,这里我稍微展开一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未来的投资;二是经营规模的扩大,也就是收入的增长,这两个方面投资支出现金增长和流动资金的增长,投资支出可根据未来的投资规模或投资进度来决定,流动资金增长可根据未来的收入、资产运作效率(应收帐款回收期、存货周转率、供应商的折扣期)来决定,确定了这些现金的支出情况,然后根据利润、不用付现的费用等现金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对比分析,确定未来现金净流量,进而选择红利和融资政策。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用EVA来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润?”——对于这个问题,EVA这个概念是看过,但是没有记得很清楚,我想应该来讲它是一个综合考核的指标,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而且还包括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情况等,但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的是股东的回报,也反映这企业的价值。利润只是净资产收益率里面的一个因素。谈到企业的价值,我有一点看法,假定资本可以充分流动而且信息是完全对称的(经济学都是这么假设),如果企业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的话,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大于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的话,企业的价值=企业的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社会平均收益率)。当然这个是在非常理想状态下的企业价值,资本充分流动、信息完全对称、稳定的资本收益率、帐面净资产=清算价值等等这些因素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觉得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一个基础。
--------------------------------------------------------------------------------------------
楼主你好,我做财务分析,在公司里面的英文title是business,我觉得我作的的西并不完全胜任这个title,当然我做这个岗位的时间也只是半年而已。我的老板是个法国人,也就正如您前文所说的老板那样有着非常强的sense的老外,而我现在的工作也仅仅是帮他作一些分析而已。正如您提到作为一个分析人员首要的一点是要知道老板需要的是什么,我觉得这方面我的经验和能力都比较欠缺。
例如我们每个月都会给几个超级客户的margin进行分析,而且会对本月偏离计划的margin进行分析,但是在这点上我似乎一直以来都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对数字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对0.1%的margin差异都需要深究,而且当我找到问题所在的时候,似乎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这里面有语言,也有他对我的信心不足原因所在)对这点我很郁闷。
我想请教一下楼主,
1,我真的希望可以在他下面学习到多些财务分析的知识,但是对于我自身而言,我应该怎么才能知道我的老板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怎样才能让老板满意呢?
2.现在我的工作比较被动,老板布置作业,我做就是了,说白一点是,一直在玩弄Excel而已,我应该怎样主动作一些分析?应该说是什么类型的分析?
3.楼主提到的CMA,能不能透露一下成本大概是多少?
--------------------------------------------------------------------------------------------
呵呵,LZ好象不见我,我们同行就在这里自娱自乐一翻好了.我和楼上的一样,也是身处500强公司做财务分析,做了也就半年左右吧,
我和你有相同的困感,有数字感的老板(特别是老外)的确对数字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的老板和你一样,他不仅对数字,对Excel的格式小到一个边框,对分析的英语运用,小到哪里可以用缩写哪里不可以用缩写,都非常苛刻。起初的2个月我常常会加班超过12点,哪怕有一个地方不合他的心意就要重新推翻重做,真是痛苦不堪!
后来慢慢好一点,在挫折中成长嘛,总归会摸索出来一些套路,如果老板喜欢看%的比率,那就每个数据旁边都例个比重,环比,对比。看到某块异常的地方,一定要先在旁边做好注解,特别有数字感或记忆的TX先在心里默念几遍,否则经常会被他问到哑口无言,自信心全无。总之要把老板当傻瓜或局外人一样去解释,而对自己的报表又像亲人一样的熟悉。
唉,总之我觉得做财务工作还是要调整好心理,再被怎么问怎么骂都要有点阿Q精神,每个老板的风格都不一样,可能他不仅是对你,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就当在挫折中成长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